美食當前易增磅、消化不良?糖尿、腎病、腸道敏感人士要吃得開懷?附飲食提案+運動急救有法

聖誕、元旦、除夕、農曆新年接踵而至,叫人心情興奮又期待。佳節當前,難免聚餐頻頻,狂歡過後出現消化不良、胃脹、便秘等腸胃狀况怎麼辦?糖尿病、腸道敏感、腎病人士又有什麼方法吃得開心又放心呢?要記住,暴飲暴食不單止令體重直線上升,更有機會導致三高、脂肪肝等問題;立即向醫生、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專家了解節日飲食宜忌、狂歡過後運動「急救術」等,讓大家吃得健康也開懷! 大時大節少不免跟家人朋友聚餐慶祝,歡度佳節的同時要避免暴飲暴食,以免節後出現消化不良、胃脹、便秘等腸胃問題。(網上圖片) 節日飲食宜忌 糖尿病患者要懂得「揀飲擇食」 【有片】點揀健康朱古力、糖果? 想送禮?甜蜜蜜的朱古力、糖果是不少人的熱選。不過,在選擇這些甜食時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呢?營養師教路,拆解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和進食分量都要得宜,即睇點揀朱古力、糖果,可以食得「有營啲」! 【糖尿飲食】節日美食當前要戒口兼控制血糖?營養師:糖尿病人「識飲識食」食得開心又放心(有片) 節日一個接一個,聚餐亦一個接一個。平日飲食要戒口的糖尿病人,怎樣在節日當前吃得盡興呢?有醫生就甜品、生果、酒類等分享「識飲識食」建議,營養師還提供多項糖尿飲食貼士,既可有效控制血糖,也可以在大時大節享用美食。 【糖尿飲食】不想血糖飇升?糖尿病人為三餐計計數 節日美食吃得開懷(有片)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揀飲擇食已是日常生活的指定動作。對糖尿病已有多年研究經驗的營養師指,計算食物分量十分重要,尤其是面對大量美食,更加要不忘「計數」,即使外出用餐,亦能做到盡興又安心! 【海味營養一覽】鮑魚、花膠、海參、瑤柱營養豐富 注意烹調慎防高鈉高脂陷阱 正所謂「冬大過年」,即使疫情下仍有不少人選擇參茸海味作為冬至飯的烹調材料。常見海味例如海參、花膠、鮑魚、瑤柱等均含有豐富營養,但海味的營養陷阱通常在於加入過多調味料,令菜式變得高脂及高鈉,烹調時要留意什麼呢? 新年油器食得精 煎堆切半唔爆表 今年1月已是農曆新年,想起傳統的煎堆、油角、芋蝦、笑口棗等新年小食便教人期待不已!營養師盤點6種傳統油器的熱量,究竟哪種最邪惡?哪種最「抵食」?自家製又會否健康一點? 【有片】營養標籤要識睇 健康有禮—餅乾、麵食有選擇 很多人都會選購餅乾、麵食等禮品送給親朋,不過在揀選餅乾和麵食時,原來單是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已經大有學問。尤其要送禮給長輩或患有「三高」等人士,怎樣才能夠送禮兼送上健康呢? 【減肥】仿飯 vs 斷食 vs 生酮好壞有不同 營養師提醒非人人適合:腸道敏感、糖尿、腎病患者要注意 近年流行各種不同的減肥方法,例如斷食、生酮飲食法等,近年亦興起以蔬菜代替碳水化合物的「仿飯減肥法」,透過進食外觀與白飯相似的蔬菜,減少熱量和澱粉質的攝取。「仿飯」是什麼?營養師提醒,進行「仿飯減肥法」除了要注意以下3點外,也非人人適合,尤其是腸道敏感、腎病、糖尿病患者更要多加留意…… 經常外出用膳 易墮 5 個飲食陷阱 營養師教你飲食小改變 由內「營」到外(內附3日健康餐單) 節日假期接連外出用膳,容易墮入 5 個飲食陷阱,包括鹽分攝取過多、飲水少及蔬果量不足、多飲高糖飲料例如含糖咖啡、檸茶及珍珠奶茶等、經常吃煎炸食物,以及食無定時等,對身體內外健康都會構成不良影響。不妨參考營養師提供的健康餐單,把握在家的時間,吃得更清淡健康。 節日過後「急救」腸胃!免受消化不良、胃脹等困擾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醫生表示,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飲用含咖啡因或有氣飲品,又或飲酒、食煙等,都與消化不良息息相關。聚餐吃得太豐富導致消化不良?醫生整理出以下5大建議,於節日前後提醒大家。 【消化不良】胃氣脹、胃痛、胃酸倒流 氣滯皆因暴飲暴食、思慮過度?中醫教改善脾胃氣滯 本身脾胃不佳的人士,聚餐時要多加留意食物的選擇,少吃肥膩、多油、太甜的滋膩食物,以免妨礙消化。同時建議採取「少食多餐」的模式,避免一次過進食大量食物,更不應暴飲暴食。用餐時要要細嚼慢嚥,不要吃得太急,或一邊進食一邊喝湯水、不停講話等,否則除了容易吞進過多空氣外,如果食物未充分嚼碎便進入胃部,便會增加胃腸負擔。 【便秘】3個簡易運動天天做 踢走便秘 排便暢順 無論是節日聚會,抑或盆菜、自助餐等大多「少菜多肉」,攝取過多動物脂肪而纖維太少;加上期間飲水量不足,或會導致大便較硬而難以排出。其實只要天天做一些簡易小運動,已有助促進腸道蠕動及強化肌肉力量,再配合攝取足夠的纖維和水份等飲食習慣,便可大大改善便秘問題。物理治療師示範了以下3個對紓緩便秘有一定效果的簡易運動,以供大家參考。 運動減重 怎樣做最有效? 【肥胖系列】減肥運動要訣 避免體重反彈 假期太放肆,過後就要下定決心瘦身了!減肥不能單靠控制飲食,還要配合運動,才可提升減肥效果,且避免體重反彈。有效的減肥運動必須包括帶氧運動、肌肉訓練及伸展運動,運動時間的長短及強度亦要達一定水平,才能見效。物理治療師張子偉解釋,跑步、游泳及踏單車都是理想的帶氧運動。那麼,初開始運動,應保持哪種時間長度及運動強度呢?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日本和台灣流行超慢跑,跟着節拍以「慢」取勝,被稱為神奇瘦身跑法!另一邊廂,在香港的運動場上,快跑力有不逮,跑得慢又擔心被人笑「龜速」,究竟要點跑,燒脂才最明顯? 【減肥有法】帶氧運動中游水減肥效果顯著?活動熱量消耗計算有法 專家指出,相比其他帶氧運動,游水減肥效果更顯著,能同時鍛煉肌肉和心肺。哪一種泳式減肥最有效?冬泳會否消耗更多熱量? Read more

【世界糖尿病日】避免引發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等併發症 患者身心護理最重要 慎防血糖失控

糖尿病患者最怕要戒甜、戒口「無啖好食」?其實更令患者擔心的是糖尿病這種慢性疾病背後有機會增加患上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糖尿腎等併發症的風險!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由2021開始至2013年的活動主題便是「讓糖尿病患者獲得護理」(Access to Diabetes Care),呼籲大眾關注糖尿病者的日常血糖水平監測、調節血糖水平的藥物、健康飲食、運動及心理支援等範疇。事實上,只要日常做好管理血糖、按醫生處方依時服藥,注意運動作息,患者同樣可以生活如常! 要預防糖尿病,應保持適當體重和腰圍、均衡飲食、恆常運動且遠離煙酒。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應遵從醫囑控制血糖,預防出現各種併發症。(網上圖片) 糖尿病常見併發症:糖尿上眼、糖尿足、心臟病、糖尿腎等 糖尿上眼初期無病徵 定期眼底檢查、控制血糖 減低視力受損風險 有眼科專科醫生指,糖尿上眼發病初期有可能是完全沒有病徵,患者眼睛不紅不痛、視力亦不受影響;不過,一旦視力出現模糊,病情可能已屬中至後期!原來,香港每100名糖尿病患者中,約有三分一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糖尿上眼,當中部分患者的視力已受到影響,需要跟進和治療。糖尿病患者應如何減低糖尿上眼的風險呢?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部分糖尿病人平日沒有留意足部狀况,有些中年糖尿病患者直至糖尿足發生傷口感染,出現腳腫及發燒入院,才知道自己患病。亦有病人因為細菌入侵趾骨造成骨髓炎,最後甚至要截除腳趾保命。足病診療師提醒患者,若發現雙腳有傷口但不覺痛、手指腳趾等出現麻痺或針刺等異常感覺、走短路程容易感疲倦、腳部冰冷等,就要提高警覺,小心是糖尿足來襲! 【糖尿病併發症】血糖失控易引發心臟病 糖尿病患者風險增2至4倍 及早控制三高為上策 有研究指出,成年糖尿病患者比無糖尿病人士,其患上心臟病的風險會高約2至4倍。而「三高」中的血壓高及血脂高,與糖尿病亦是息息相關……如及能早發現及控制糖尿病病情,除了可穩定血糖水平,亦間接降低了患上「三高」及心臟病的風險。 【糖尿併發症】糖尿病奪走腎功能毫無警號 慎防糖尿腎 有效控制血壓血糖成關鍵 在香港,大約每10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當中多達三至四成患者因糖尿影響腎臟而出現「糖尿腎」,卻因為過程悄然無聲,令患者的腎臟在不知不覺間受損,最終或因腎衰竭而要洗腎甚至換腎。腎功能喪失後便無法逆轉!如能及早察覺,患者可以轉用一些有助保護腎臟的降血糖及降血壓藥物,加上改善生活習慣,如戒煙、減肥等,有助預防和延緩腎功能衰退。 【糖尿病】注意兒童糖尿病3大病徵 尿頻夜尿體重減 研究:一型糖尿病患者長大患脂肪肝風險可能增加 小朋友都有機會患上糖尿病?現時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患者,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平均每月有7名兒童確診糖尿病。兒童糖尿協會發現本港一型或二型糖尿病兒童確診人數持續上升,協會研究亦發現,一型糖尿病患者長大後患脂肪肝的風險可能增加。兒童專科醫生指,糖尿病病徵包括尿頻、夜尿、體重減輕等,這些都是小孩較易見到徵狀,故提醒家長多加留意子女身體狀况。 關注糖尿病患者情緒 拆解7類口服藥優缺點 糖尿病|7類口服糖尿藥副作用有不同?服藥後會增磅?醫生拆解5個關於糖尿藥的問題 糖尿病人需服藥控制血糖水平,年輕病人擔心服藥後增磅,年長病人則擔心藥物導致血糖過低暈倒,自行減藥。現時有7類口服糖尿藥,控糖之餘,各有不同優點和副作用,患者應如何選擇?新藥一定勝舊藥?醫生即時為你拆解。 糖尿病、妊娠糖尿患者情緒易受影響 家人、朋友正面支持成心理健康關鍵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病人同時出現了抑鬱等心理上的困擾,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護理是24小時全天候無休,加上不同人際關係中所帶來的壓力,容易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另外,研究發現心理困擾亦有機會是源於本身糖尿病導致的皮質醇變化,水平升高有機會致抑鬱症。就着糖尿病患者的情緒健康,患者的家人、朋友等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多關心、多陪伴、多善意提點能協助患者的思想走向正面,令患者可積極面對病情。 防止血糖失控要「計數」 定時定量均衡飲食法則 【糖尿飲食】不想血糖飇升?糖尿病人為三餐計計數 節日美食吃得開懷(有片) 臨近年尾,節日假期往往令人容易「失控」!糖尿病人需要控制飲食,難道大時大節都要勒住肚皮?營養師柳提醒糖尿病人要學識「計數」,尤其是面對大量美食,計算食物分量十分重要,食得精明自然無懼血糖飇升! 【糖尿病】了解導致胰島素阻抗7個成因 戒除不良生活飲食習慣 有助控制糖尿 病人的胰島素阻抗問題,是其中一個形成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有研究指出,出現胰島素阻抗有7個成因,因此戒除各種不良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注重健康飲食及勤運動,有望改善胰島素阻抗問題,從而控制糖尿病病情! 【糖尿病飲食】採用211陣型飲食技巧 定量攝取澱粉質及營養元素 健康控糖(附建議菜單) 有註冊營養師指出,糖尿病患者除了應改掉會影響血糖穩定的生活習慣外,亦建議採用「211陣型」飲食技巧,透過定量攝取澱粉質及其他營養元素,不但不會有捱餓感覺,更可控制血糖水平。那麼,何謂「211陣型」?飲食技巧有何重點?外出用餐又能否做到? 【心臟病與三高】逆轉糖尿病腎病 遵循9大法則控制飲食做起 原來即使糖尿病一度惡化至「糖尿病腎病」,病情初期仍然可以控制,甚至逆轉。由於「糖尿病腎病」與飲食等生活細節環環相扣,註冊營養師提出9大法則,提醒病人改善生活習慣及控制飲食,以防「糖尿病腎病」影響健康。 中央肥胖增糖尿病風險 營養師教你轉化白色脂肪為棕色脂肪(附減重控糖4大重點) BMI正常不代表無中央肥胖?不少人以為自己體重在正常範圍,體重指標(BMI)沒有超標便等同於健康,但其實腹部積聚過量的內臟脂肪,構成中央肥胖問題,即使BMI在正常水平,仍會有較高風險患上二型糖尿病。註冊營養師指出,要解決中央肥胖問題,關鍵在於將白色脂肪轉化為棕色脂肪,透過恆常運動及改善飲食習慣能有助脂肪轉化,降低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動起來!控制血糖 由恆常運動開始 【糖尿病】每天久坐逾6小時致二型糖尿病風險 每周100分鐘運動助控血糖 患者4點要注意:勿空腹、睡前運動 針對體重超標的前期糖尿患者,透過運動減重,血糖改善效果尤其顯著。不過,糖尿病患者在做運動前後,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呢?適合空腹或睡前做運動嗎?糖尿患者有以下4點必須注意。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要由不運動變成恆常運動,是需要時間轉變的,物理治療師建議大家可以由日常生活入手,循序漸進。而糖尿病人在運動前、後以及運動期間,亦應注意水分攝取及血糖值,避免身體不適,7個重要建議你要知! 八段錦8招易學易做 健身氣功對高血壓糖尿有幫助 多項研究證實,健身氣功有效管理壓力,能減輕抑鬱及焦慮徵狀,同時,氣功對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亦產生正面作用,究竟背後機制是怎樣呢? Read more

【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本港心臟病粗死亡率自新冠疫情爆發後持續上升,根據衛生署數字,去年相關比率達0.089%,為近10年高位,有近6600名心臟病患者辭世。突如其來的「心口痛」、呼吸困難是否心臟病發的先兆?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未必有明顯徵狀?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和三高又有何關係?心房顫動、心碎症又是什麼?心臟病是本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的第三號殺手!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立即認清心臟病背後的「元兇」,身體力行齊來護心,專家教你有效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的方法,減低患上心臟病風險。 心臟病有警號!心口痛、翳悶、呼吸不順須及早求醫 根據衛生署數字,心臟病患者離世個案、粗死亡率自新冠疫情爆發後上升,去年有6595名心臟病患者離世,稍增約30人,粗死亡率為0.089%,均為10年新高。 【痛症】留意胸痛警號 成因多隨時與心臟病、肺部感染、胃酸倒流有關 胸痛或俗稱「心口痛」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徵狀,與心臟、肺部等相關的疾病都有機會引致胸痛,泛指胸部、頸部、上腹等位置出現痛楚、壓力,窒息、麻痺等不適感覺。「心口痛」的出現可能是一大警號,切勿輕視,立即了解胸痛的3大原因! 胸口痛、呼吸困難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作怪?小心非典型徵狀易延誤治療 急性和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徵狀大有不同!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急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會突然出現胸口不適,猶如被大石壓着、透不過氣的感覺,休息過後情况並沒有改善,即是心臟病發,需要立即送院救治!至於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則未必有明顯徵狀,直到做運動或壓力等因素增加心臟負荷,供血不足便會令患者出現胸口翳悶及呼吸困難,但稍作休息後其情况會有好轉,醫生提醒大家切勿因為徵狀消失而置之不理…… 【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有什麼常見的徵狀?病發前有何先兆?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常見徵狀為心絞痛,當患者做運動、情緒激動時心跳過快,可能感到心口翳悶。多數人在停止運動和休息後,心絞痛便會消失。若有嚴重心肌梗塞,除了有劇烈胸口痛,甚或會感呼吸困難、頭暈、心律不正及血壓急劇下降等徵狀…… 【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或心臟血管繞道手術(俗稱「搭橋」)兩者究竟有什麼分別?手術是否需要全身麻醉?患者康復期又有沒有不同?術後患者是否需要一世服藥? 認識心房顫動 心碎症是什麼?嚴重可致中風甚至猝死? 【心臟病與三高】心房顫動無先兆 心跳可達200下?隨時致中風 治療康復添變數 (預防必做的5個任務) 心房顫動是常見心律不整的一種,患者可以毫無先兆,直至出現中風入院才被發現!無論是預防心房顫動或心房顫動患者要進一步減低中風危機,嚴格的自我管理不可或缺,即看以下必做的5項任務,從日常監測、藥物控制、運動及飲食等做起! 【心臟病與三高】胸痛、呼吸困難?情緒引發心碎症 徵狀如心肌梗塞 嚴重可致猝死 心真的會碎嗎?當面對親人離世、生活出現巨變、失戀時,可能會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難等,這種痛心的感覺,就像心臟碎了般。「心碎」聽起來好像很誇張,但原來現實中,極度悲傷或情緒突然重挫,都有機會引發心碎症(或稱「心碎綜合症」),臨床徵狀跟心肌梗塞相似,嚴重者可以引發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護心戒條:減重控三高 恆常運動+健康飲食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恆常運動對保護心臟的好處多不勝數,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來說,應如何踏出第一步?物理治療師建議將運動「滲入」日常生活當中,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量——如上班族可在午膳後騰出時間散步,下班後提前一個站下車步行回家,已是良好的入門運動,還有…… 肥胖易致三高 加速心臟病、全身血管粥樣硬化、中風風險(附:減肥與運動實戰Tips) 對心臟健康而言,中央肥胖的「蘋果身形」比「啤梨身形」的傷害更大?心臟科專科醫生指,2008至2017年的10年間,被診斷患心臟病的人數上升兩成,除了人口老化、社會對疾病的認知增加及診斷技術進步等因素外,相信肥胖也是原因之一。減肥不能一蹴而就!醫生建議,每星期減輕一磅已是合適的速度……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脂肪大致可分為飽和脂肪及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促進肝臟製造膽固醇,令血液中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引致血管硬化及心健康減肥臟病;它主要來自高脂肉類、連皮家禽、全脂奶製品、以棕櫚油或椰子油製作的餅乾或麵條等。反之,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有助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水平,保持血管暢通;不飽和脂肪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如牛油果、橄欖油和合桃。至於反式脂肪……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有研究顯示,心臟復康訓練有助降低心臟病死亡率約20%至27%,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素。然而在疫情下,很多康復計劃被迫暫停,心臟病人如何鍛煉身體減低復發風險? 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任何食物只要經過處理便可界定為加工食物,由於「超加工食物」含相對較高鹽、糖、油分及其他添加劑,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有註冊營養師就指出,進食過多「超加工食物」會導致肥胖、提高患上心血管病、糖尿病、腸易激綜合症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種慢性病,甚至致癌的風險,建議多選擇新鮮食材,並在選擇加工食物時留意食物標籤,盡量選購添加物含量較低的產品。 【三高飲食】燕麥是「三高救星」?即食燕麥粥、飲品、曲奇 添加味道或藏高糖高脂高鈉陷阱(煮得smart) 一直以來有很多研究指出燕麥對維持心臟、腸道健康及體重管理有幫助,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建議,每日攝取3克燕麥水溶性纖維(oat beta glucans),配合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有助促進心臟健康。究竟燕麥是否真的那麼神奇,可作為「三高救星」? 此外,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公布(9月27日)近月訪問心臟科專科求診或覆診者,發現各有約三成受訪者疫下運動量減少、體重增加。學院院長陳偉光提醒,運動可減低近七成心血管疾病致命風險。 學院呼籲成年人按世衛建議,每周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運動,即使疫下不便經常外出,在家可做簡單伸展,避免肥胖和保持心臟健康。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提醒,市民一旦感染新冠,在陽性的兩周內應避免做劇烈運動,如無不適,則可做低至中等強度運動,重症者則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Read more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認識: 肥胖與心臟健康 肥胖會增加患上高膽固醇、血糖、血壓等風險,從而引致心血管疾病的問題,透過均衡飲食及定期進行體能活動有助維持適中的體重。日常飲食可按「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多蔬果少肉,同時減少油、鹽、糖攝取以進一步預防心血管疾病。而恆常運動對控制體重亦十分重要,建議成人每星期應進行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分析: 好壞脂肪 高脂的食物都是高熱量的食物,因爲每克脂肪提供9千卡熱量,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為高(每克含4千卡的熱量)。脂肪可大致分為飽和脂肪及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促進肝臟製造膽固醇,令血液中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引致血管硬化及心臟病;它主要來自高脂肉類、連皮家禽、全脂奶製品、以棕櫚油或椰子油製作的餅乾或麵條等。反之,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有助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水平,保持血管暢通;不飽和脂肪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如牛油果、橄欖油和合桃。 反式脂肪雖為不飽和脂肪的一種,卻會令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同時降低好膽固醇水平;反式脂肪主要來自以人造牛油、起酥油製作或烹調的煎炸、酥皮糕點、曲奇餅、炸薯條等。要減低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應適量攝取健康的不飽和脂肪,同時減少攝取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 相關文章:【健康減肥】假期暴食?肥胖、消化不良、便秘怎辦?專家教你有營飲食慎防三高、脂肪肝 顏色 : 進食不同種類新鮮蔬果 每天選擇不同顏色並進食足夠的新鮮蔬果,有助我們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和多種類植物化學物質,促進健康。士多啤梨和番茄等的紅色蔬果,含有較豐富茄紅素及花青素;茄紅素及花青素有助降低患上癌症的風險及增強心臟健康。紫藍色蔬果(例如藍莓和紫椰菜)提供花青素,花青素有助降低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除綠葉蔬菜外,鼓勵嘗試於日常飲食中加入不同顏色的蔬果,例如於三文治中加入番茄片及紫椰菜絲或將新鮮士多啤梨及無花果切粒混入低脂乳酪作健康甜點。 外出用餐或購買外賣食物時,可考慮光顧「星級有營食肆」,揀選「蔬果之選」菜式(多蔬果)助你增加膳食纖維攝取或「3 少之選」菜式以減少油、鹽、糖分攝取!瀏覽「星級有營食肆」專題網站 (

Read more

【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無記性」就等如患上認知障礙症(Dementia)?如果記憶力減退兼出現詞不達意、處理日常事務出現困難、方向感減弱等情况,便有可能患上輕度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輕度認知障礙是正常老化及認知障礙症之間的中途狀態。有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另有本地研究指,香港每年有6.3%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發展成認知障礙症。雖然現時未有藥物能根治認知障礙症,但只要及早評估治療,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包括適量運動及健康飲食,有機會減慢退化速度,避免腦部功能「跳崖式」大幅衰退,有醫生更建議7個防老養生法則。每年的9月21日是「世界認知障礙症日」,立即身體力行了解和關心更多身邊的認知障礙症患者和其照顧者! 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徵狀,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有助緩減病情發展至認知障礙症。(網上圖片) 注意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改變 及早評估有望「逆轉」病情? 拆解輕度認知障礙 及早評估與改善生活習慣 或有助逆轉病情 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情况並不罕見,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表示,研究估算在60至64歲長者當中,約有7%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到80至84歲發病率跳升至25%;而每年約有10%至15%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衰退成認知障礙症,較一般長者的1%至3%發病率高。香港每年有6.3%的輕度認知障礙患者會發展成認知障礙症,有部分受訪者在出現症狀後5年,認知能力維持相若或有改善,證明患上輕度認知障礙也有機會逆轉!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易有變?非藥物治療緩減腦退化 拆解與無記性、認知障礙症分別 輕度認知障礙分為兩類型:遺忘性,即記憶力衰退;非遺忘性,主要影響語言或其他認知能力,故要留意長者最近有否出現一些行為或表現的改變,例如患者需要有提示才能記起近日發生的事情、與人傾談時偶爾詞不達意、方向感減弱易迷路等……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原來有約5%至1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腦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假性認知障礙症」,患者只要接受治療便可痊癒,而認知障礙等症狀也會消失。可是,一旦錯過治療時機,則有可能由假性變為真正的認知障礙症。兩者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助減慢退化速度呢? 兩方面改善生活習慣:適量運動及健康飲食 延緩認知障礙症患者退化速度 照顧者貼士:陪伴做運動、執屋都有用 當有患者確診認知障礙症時,不僅患者本人會擔心,相信其家人亦會絞盡腦汁為未來如何給予適切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作好準備。究竟家人可以怎樣做呢?原來小至日常陪伴做運動,大至「執屋」也有助減低患者跌倒的風險,都對患者有幫助。 了解認知障礙症患者需要 職業治療師:早發現、早訓練 助患者延緩退化 有職業治療師指,初期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主要着重認知訓練,由於其認知能力尚可,訓練內容會較仔細,而大部分的訓練均涉及日常生活的題材,以令長者更有親切感,增加趣味。例如有訓練會要求患者,在15秒內牢記電腦屏幕上曾出現的多款茶樓點心,之後在下一個畫面,讓他們在眾多點心中點擊剛才出現的點心。初時會要求記3款點心,成功後逐漸增加點心數量,當患者成功愈多,滿足感會愈大,這個遊戲主要訓練患者的短期記憶。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患者拒進食?地中海飲食 減認知障礙風險 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地中海飲食以蔬食為基礎,輔以全榖類、豆類;肉類則以魚類及海鮮為主,較少攝取紅肉。強調吃在地當季盛產,少加工食物。地中海飲食其實是一個對身、心、靈都有幫助的飲食形態。因為它強調每天運動、與人共餐、感恩食物、愉快分享…… 無記性皆因腦神經細胞退化?麥得飲食11大健腦食材 增強記憶力 長期病患忌全麥五穀 麥得飲食(Mediterranean-DASH diet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MIND Diet)是從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與得舒飲食(DASH Diet)結合而成 ,研究證實可延緩腦衰退的速度。想知道自己的飲食是否均衡及貼近健腦原則,可參考文章中麥得飲食法所建議健腦飲食方法! 照顧者適時減壓 學懂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生活之道 【認知障礙症】當照顧者壓力、負面情緒大 漫長過程愛自己多一些為身心靈減壓 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病者的身體和自理能力逐漸衰退,甚至完全依賴其他人照顧時,照顧者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各種負面情緒湧現,自身的精神健康不容忽視…… 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之道 改善溝通、進食有技巧 確診認知障礙症的患者,由於其認知能力慢慢下降,記憶、說話和溝通能力會愈來愈差,患者容易變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當病情發展至中後期,更有機會出現進食及吞嚥困難情况,或出現缺水、營養不足,最嚴重可能會因為食物「落錯格」引致肺炎而死亡。因此家人不論在溝通和飲食上都應做好心理及生活上準備,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想法,方便照顧其生活。 【認知障礙症】走進腦退化的世界(安老2.0) 也許腦退化患者失去了言語溝通和表達能力,但他們依然擁有某程度的認知和感覺,仍然能夠感受光的溫暖、植物的香氣、音樂帶來的快感。腦退化患者與我們一樣,有自己的感覺和思想,為什麼只因他有認知障礙,就要預設他「應有」的生活形態,把我們的思維、習慣硬加在他身上呢? Young Old 防老養生有法 小改變生活模式 大改善預防老人病出現(附:7個防老養生法則) 與其擔心自己有一天患上認知障礙症,不如身體力行,由初老開始對認知障礙症或各種老人科疾病等有更多的了解,病向淺中醫方為良策。有醫生提醒,切勿「自己嚇自己」!更建議各位young old注意 7個防老養生法則,只要生活有小改變,便可大改善老人病的出現! Read more

胸口痛、呼吸困難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作怪?小心非典型徵狀易延誤治療

心臟病是本港疾病的第三號殺手,而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正是最主要的死因,每日平均約有10人因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而死亡。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是由於供血予心臟的血管出現收窄甚至阻塞而形成的疾病。然而部分患者即使出現胸口痛、呼吸不順等明顯病徵,仍然諱疾忌醫,直至病發才急忙送院通波仔救命;亦有患者出現一些不似心臟病的徵狀,如胃部不適等,若未有提高警覺或致延誤治療。要預防愈趨年輕化的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提醒高危人士應每年驗身,尤其是40歲以上、有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家族病史人士,同時建議改掉不良飲食和生活習慣,對心臟健康有莫大幫助。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三高、肥胖、吸煙、家族史急性、慢性病發徵狀有不同 betway体彩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醫生表示,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出現是源於供應血液予心臟的冠狀動脈長年累月受三高、肥胖及吸煙等影響,產生動脈粥樣硬化並引起斑塊,令血管收窄甚至完全阻塞。 他指出,急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會突然出現胸口不適,猶如被大石壓着、透不過氣的感覺,休息過後情况並沒有改善,這情況即是心臟病發,需要立即送院救治。至於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則未必有明顯徵狀,直到做運動或壓力等因素增加心臟負荷,供血不足便會令患者出現胸口翳悶及呼吸困難,但稍作休息後其情况會有好轉。 胸口痛勿諱疾忌醫 糖尿患者未必出現病徵 不過,陳醫生指出,他遇過不少病人即使已出現胸口痛等不適,但卻仍諱疾忌醫或因疫情影響不想入院而未有理會,一旦延誤治療令心臟功能出現不能逆轉的損傷,甚至拖延至後期,心臟病發入院方知道情況嚴重。 另有些病人,例如糖尿病人或女性,其徵狀未必與典型心臟病徵狀相似,令人不容易察覺或疏忽,如糖尿病人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時,他們會較少出現胸口痛,表現多為呼吸困難及心衰竭等徵狀;女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則傾向以為僅是胃部不適而沒有理會。 血管阻塞七成 需進行通波仔或搭橋手術 若能及早發現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如情況輕微,可以利用藥物穩定血管,同時要控制其他風險因素;但若血管阻塞超過七成、出現病徵或心臟功能受到影響,經醫生評估後,除了藥物治療外,亦有可能需要考慮進行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或簡稱「搭橋」的心臟血管繞道手術。 陳醫生表示,大部分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都可透過微創的通波仔手術改善病情,小部分人則未必適合,例如當三條冠狀動脈同時有栓塞、阻塞的範圍較大,搭橋手術可能會較適合。 手術後並不等於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已痊癒或「一了百了」,陳醫生提醒患者,若未有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等風險因素,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仍會復發並可致命,患者亦要持續服藥以減低血管再出現阻塞的機會。 40歲後年年驗身 改掉不良飲食或生活模式 要預防心臟病發,陳醫生建議最好每年驗身,尤其是40歲過後,應透過定期身體檢查,了解心臟情况。一般來說,包含靜止心電圖的檢查計劃已足夠,當醫生有懷疑時會建議進一步進行運動心電圖及其他影像掃描。 陳醫生重申,改掉不良的飲食習慣及靜態生活模式是預防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不二法門,尤其在漫長的疫情下日常活動量減少,留家時間、進食增多,令罹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風險大增,即使年紀較輕的人士也不能倖免。故此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好好地控制體重、戒煙及多做運動,就是預防和減低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復發的最好方法。此外,有研究指染疫會增加急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風險,故呼籲要盡早接種新冠疫苗,減低染疫對身體的影響。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知多少」明報副刊FB Live直播 日期:2022年9月1日(星期四) 時間:20:30 – 21:00 講者:陳良貴醫生 (betway体彩 心臟科專科醫生) 查詢電話:2515 5437 專科醫生Q&A 立即提問:

Read more

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中風是由腦血管引起的急病,當中約兩成個案屬於出血性腦中風,餘下八成為缺血性腦中風,當中大部分均與三高等高危因素有關,然而仍有多達四分之一的缺血性中風,因初期未能確定病因而被歸類為「隱源性腦中風」(Cryptogenic stroke)。不少這類中風的患者更是較年輕的一群,再中風的風險相當高,故必須透過更多檢查探究箇中致病原因,對症下藥助病人康復的同時,也要減低再次中風所帶來的傷害。 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吳炳榮醫生指出,隱源性腦中風是缺血性腦中風的其中一種,主要是指一些在發病初期經過一系列檢查及評估,包括腦部掃描、血管造影等,仍未能明確診斷出箇中病因的個案。 隱源性中風屬缺血性腦中風 查找5大病因減機能受損風險 他表示,隱源性腦中風產生的症狀與其他缺血性中風相若,因應受影響的大腦位置而定,例如語言區受損可引致失語,運動皮層受影響則會半身癱瘓等;而治療方法亦大致一樣,把握黃金救治時間及時送院的患者,可注射溶栓針,若屬大血管栓塞則可考慮利用導管取栓術,幫助打通阻塞的血管,盡快恢復腦部功能。 隱源性腦中風雖不影響治療的選擇,但找出致病原因仍是重要一環。「由於中風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相當高,若重複及多次中風會對身體機能造成十分嚴重的破壞,因此只有找出致病原因才能採取最針對性及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減低再次中風的機會。」 拆解隱源性腦中風背後原因 1.頸血管撕裂及創傷 吳醫生強調,隱源性腦中風並非完全沒有原因,只是需要透過更多的檢查才能探究隱藏在背後的病因,其中一個常見原因就是供血予大腦的頸血管撕裂及創傷。 他闡釋,曾有病人在球場「食波餅」後暈倒,送院後證實是中風,經檢查發現原來頸部有一條大動脈被球撞擊致撕裂;亦有病人在球賽中「頂頭槌」後出現頭暈、行路不穩及嘔吐等情况,診斷結果是患者頂球後導致經頸椎骨入腦的一條動脈破裂,導致後腦腦幹位置中風;另亦不乏文獻記載因按摩「啪頸」令動脈創傷而引發中風等。 2.心臟問題致大腦血管阻塞 另一引發腦中風的潛在原因是心臟問題,例如陣發性心房顫動、先天性卵圓孔心漏及心肌炎等,又或是本身有血管結構異常、血管炎等情况,都可能會令大腦血管出現阻塞,誘發中風。 3. 凝血、溶栓系統功能紊亂 一些遺傳病或後天免疫系統功能失調的疾病,可影響患者體內血液的凝血或溶解血栓功能,有機會引致腦血管栓塞,或一些血栓游走至腦部而導致動脈堵塞,都會引起中風。免疫系統疾病的患者較多為年輕女性,其患病後的生活和工作,可以出現嚴重障礙。 4.新冠病毒影響血管等併發症 吳醫生指出,近兩年困擾全球的新冠病毒,確診人士中風的風險也會較高,原因是新冠病毒不但感染呼吸系統,也會影響血管,有關引起栓塞及血管相關的併發症。另外,一些現時較少見的傳染病,例如梅毒、肺結核腦膜炎等,皆可引起腦血管發炎而導致中風,醫生需透過微生物檢測,才能作出根本治療。 5.腫瘤影響凝血功能致中風 他續指,隱源性腦中風較多發生在較年輕的人士身上,反之長者中風則通常有跡可尋,如三高、吸煙及缺乏運動等,甚至可能是腫瘤所致。早前便有一名70歲的中風病人,本身並沒有中風的高危因素或疾病,但翻查病歷發現病人於數月間消瘦了10多磅,再仔細追查原來肇因是膽管癌,其腫瘤更影響凝血功能致中風,幸好患者接受手術及化療後已告康復,凝血功能亦恢復正常。 對症下藥 減低再中風風險 確切掌握中風成因後,醫生會以針對性的方法制定治療。吳醫生分享一名廿多歲的女患者突然中風入院的個案為例,驗血後揭發患者中風是源於體內出現抗磷脂質抗體(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令血液容易凝固及栓塞,故康復後需要長期服用薄血藥,從而減少血栓形成。 無明確病因 可考慮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吳醫生強調,仍有隱源性中風個案最終無法找到明確病因,但並不表示可以無視再中風的威脅。「一般會建議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藥物,藉以減低復發風險,而隨着醫療技術不斷進步,估計原因不明的中風個案數目會愈來愈少。」 Read more

【世界高血壓日】你的血壓標準嗎?血壓失控或致中風?預防嚴重併發症從定期監測、調節生活習慣入手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World-Hypertension-Day)。高血壓是本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有超過90%的病人屬於原發性高血壓,即沒有明確原因導致的高血壓問題。究竟血壓標準是什麼呢?怎樣才算高血壓?根據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及美國心臟協會(ACC/AHA)指引,理想血壓為上壓(收縮壓)少於120mmHg,下壓(舒張壓)低於80mmHg;只要上壓高於130mmHg,下壓高於80mmHg就算是高血壓。高血壓有機會誘發嚴重併發症如中風、慢性腎病、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等,若疏忽處理,後果可大可小,有預防方法嗎?從定期監測血壓、飲食和生活習慣開始…… Read more

【風濕科】了解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銀屑病等徵狀和治療 三高患者要注意什麼?

資深演員曾江昨被發現倒斃於指定檢疫酒店房間內,終年87歲。《明報》據悉,曾江患風濕及「三高」,前日曾向女兒透露心口痛,女婿隨即送藥到酒店,惟未知職員有否將藥送上房。老人科專科醫生佘達明說,若長者有風濕及「三高」,往往每日需服5至10粒藥,以保持心臟健康,一旦未有帶備充足藥物,「食少幾日藥好易出事」,或增中風或心臟病發風險。經常聽到的「風濕病」究竟包括哪些?痛風、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狼瘡、銀屑病 (俗稱牛皮癬)、強直性脊椎炎等的成因、徵狀和治療是怎樣的呢?跟心臟病和中風有什麼關係?患者要如何提高警覺呢?至於「三高」,困擾着不少都市人,日常在飲食或運動方面又要注意什麼呢? Read more

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行為易有變?非藥物治療緩減腦退化 拆解與無記性、認知障礙症分別

年紀大可能機器壞,惟出現無記性、反應慢等退化表現,其實並非理所當然,這有可能是輕度認知障礙(Mild-Cognitive-Impairment)已悄悄影響長者。輕度認知障礙即患者的認知功能較同齡人士遜色,雖仍可應付個人日常起居,但若任由認知功能繼續衰退,發展成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會較一般長者高5至10倍。及早察覺箇中一些行為表現,經醫生評估後,可循非藥物治療入手:預防三高、多做運動、多動腦筋等,可望有效幫助大部分患者維持自理能力、甚至改善認知功能,繼續做個精靈醒目的老友記。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