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處方:初一「生財富足」 健康迎鼠年

【明報專訊】新春傳統習俗寓意送舊迎新,寄望新一年能過得更順利,部分習俗更與食物有關。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讓我嘗試以營養學的角度談談傳統飲食宜忌,希望為讀者帶來健康新一年。 新年前辦年貨大多會大手入貨,並盛滿米缸和在米缸貼上一張寫上「滿」字的紅紙,寓意豐衣足食。不少家庭更存放罐頭和急凍香腸及丸類食物以備不時之需,但這些醃製肉類的脂肪和鹽分較高,經常進食或會引致肥胖及高血壓。想儲備健康食物,可於購買預先包裝食品前閱讀營養標籤,選擇脂肪、糖和鈉含量較低的食物,例如以清水浸罐頭吞拿魚代替油浸,非油炸即食麵亦屬較健康選擇。另外,大家可預先購買急凍魚柳、去皮雞髀肉、豬柳、蝦仁等食材,儲存於冰格中,方便隨時食用。 根據傳統習俗,新年第一餐吃清淡的素菜,以避免「殺生」。如果想吃質地較軟的食物,可選擇麥皮,並加入高鈣低糖豆漿、杞子及無添加糖的乾果作早餐,不但顏色豐富,也寓意新一年甜甜蜜蜜。另外,可以用新鮮番茄、生菜絲和腐竹(寓意生財、富足)製作湯麵,可以攝取豐富膳食纖維和蛋白質。 新春期間吃團年飯或開年飯,菜式一般包括豬肉、原隻雞及原條魚。我們習慣剩下頭和尾的部分,寓意「年年有餘」和「好頭好尾」。大家留意食用豬肉和家禽時,要先去掉皮層脂肪,以減少攝取飽和脂肪(飽和脂肪除提供熱量外,更會使體內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新春「行」大運 踏單車利市 連續數天假期容易令人變得懶洋洋,除了到處拜年、吃不同糕點及團年飯之外,很多人喜歡留在家中或到電影院看新春電影,「多吃少動」自然令體重上升。在吃方面,外出用膳時可選擇「星級有營星肆」(「星級有營星肆」搜尋器︰restaurant.eatsmart.gov.hk),點選以蔬果為主的「蔬果之選」菜式及含較少油、鹽和糖的「3少之選」菜式,以增加膳食纖維,並減少油、鹽、糖分攝取,部分有「營」菜式更備有優惠。在動方面,可考慮飯前步行至食肆,用餐後提早一至兩個車站下車或直接步行回家,以助消耗熱量和控制體重。另外,大家可考慮於新春假期的早上急步「行大運」30分鐘,又或相約朋友踏單車或打羽毛球也是不錯的團年活動。 希望以上建議有助大家「營」接健康愉快新一年! 文:盧庭威(衛生署營養師(健康促進)、澳洲註冊營養師)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腸胃毛病系列】及早發現脂肪肝可望逆轉 4個護肝飲食貼士

脂肪肝是都市人常見的肝臟問題之一,估計現時大約有10 – 30% 香港人患有脂肪肝。過往成因一般是長期飲酒,現今則主要是肥胖、血糖及血脂偏高。脂肪正常佔肝臟重量的4 – 5%,一旦脂肪(主要是三酸甘油脂)積聚超過肝臟重量的10%,便界定為脂肪肝。 脂肪囤積三元兇 betway体彩 高級營養師余思行指脂肪積聚在肝臟原因有三: 1. 肝臟代謝脂肪功能出現問題,未能排出脂肪﹔或 2. 大量脂肪突然湧入,肝臟來不及代謝排出;或 3. 肝臟自行製造額外脂肪 脂肪肝無病徵 破壞肝臟 脂肪肝患者一般並無病徵,大多是在身體檢查期間,醫生用超聲波掃描肝臟時發現。脂肪肝的風險包括糖尿病:肝臟的其中一個功能是儲存糖分,在身體需要時分泌出來,如肝功能受損,肝臟往往會分泌過量糖分,導致空腹血糖偏高。此外,脂肪細胞會影響肝臟運作,令肝臟細胞逐漸纖維化,繼而引致肝硬化,增加肝衰竭風險。 早發現 能逆轉 如能及早發現肝臟問題,患者可以透過飲食、運動及改善生活習慣消秏肝臟脂肪,甚至令脂肪肝完全消失。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發現,脂肪肝患者聽從營養師指導,改善飲食並多做運動,64%患者成功消除脂肪肝﹔未獲相關指導的患者,只有20%能夠痊癒。 護肝飲食貼士 控制體重 肥胖人士患上脂肪肝的機會,較標準體重人士高11.6倍,原因是中央肥胖會使脂肪代謝及儲存有變,增加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造成大量脂肪湧入肝臟,肝臟來不及分解,造成囤積。研究顯示,只要能減去5-10% 體重,已有助改善健康。 減少脂肪攝取量 選擇健康脂肪 除了要減少總脂肪攝取量外,更應多選用含健康單元不飽和脂肪的食材,如橄欖油、芥花籽油及果仁,以取代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肥肉、全脂奶、棕櫚油、即食麵、椰汁、西餅及煎炸食物,都含大量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少食為佳。 減少攝取糖分 常吃高糖分食物及高熱量飲品,會引致肥胖。一般食物中的蔗糖,有一半成分是果糖,它們有別於葡萄糖,會促進肝臟製造脂肪。這些脂肪不會運送到身體其它部位,以致大量三酸甘油脂在肝臟積聚。很多人以為少食水果就可避免果糖,其實只要不是大量進食,每天2-3個水果是必須的。 避免酗酒 長期吸收過多酒精,會削弱肝臟代謝脂肪的能力。酒精經胃部及小腸後會迅速進入血液,由於酒精含毒性,肝臟先會將之處理分解,如攝取過多,肝臟就來不及分解其他營養素,當中包括脂肪。此外,肝臟亦會將酒精轉化成三酸甘油脂。 酗酒人士患上脂肪肝的機會較常人高3.6倍。建議男士每天飲酒分量以1-2份為限,女士則每天少於1份。(每份酒精含量是360毫升啤酒、150亳升紅/白酒或45亳升烈酒)。 腸胃毛病系列 Read more

【營養要識】食大咗,點算好?

不要自責:偶爾一餐食過量,不會危害健康 散步:能幫助消化,也有助控制血糖 飲水:餐後1杯水(不是大量灌水),可減少食物中過多鈉質 不要躺下:食飽躺下會減慢消化,增加胃酸倒流風險 不要飲用汽水:汽水會進一步增加腸胃飽脹感 收起剩餘食物:食物放在餐桌上,會令人繼續進食 運動:跑步、打波、舉重都有助消耗過多熱量,但要在餐後3至4小時開始 計劃下一餐:計劃下一餐及未來數天的飲食,選擇低熱量食物 慢慢咀嚼:進食時要慢慢咀嚼,感受食物的香味、質感 挑選食材:減少肥肉、白麵包、炸薯條,選擇蔬菜、全穀類食物 不過,如果你經常食過飽引起不適,可能是飲食失調,建議找醫生傾傾。 資料來源:www.webmd.com 相關文章: 【肥胖系列】趕走脂肪肝 由改變飲食習慣開始 【肥胖系列】減肥運動要訣 避免體重反彈 【低碳飲食】多菜少肉 減碳足迹 低碳飲食 「有營」救地球 【健康減肥】「躺」着瘦只是夢 牀上運動低效易拉傷 【肥胖系列】肥胖由病起?減肥須及時 免增心腦血管、癌病風險 Read more

【健康減肥】「躺」着瘦只是夢 牀上運動低效易拉傷

【明報專訊】夏天到,又是時候積極收身。近期韓國吹起「懶人運動」風,主張大家在牀上做運動,每日10至15分鐘,聲稱毋須汗流浹背,便可提升線條美。乍聽似是苗條良方,不過專家警告,單靠這些運動,瘦身效果慢,更容易受傷。 網上有很多「懶人運動」影片,主張入睡前或起身時,在牀上做10多分鐘運動,包括伸展及肌力訓練,例如仰臥起坐、平板支撐或踢腿,針對腰、腹、臀及大腿肌肉等運動,標榜「躺」着也能瘦。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指出,這些訓練向來在瑜伽墊上進行,若改為牀上做,會減低強度。她解釋︰「牀褥有彈性,有回彈力,部分動作如仰臥起坐、踢腿可更輕鬆地完成。」 難消脂操肌 聊勝於無 對懶人來說,可以輕鬆做運動,當然是喜訊,不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想達到健美效果,便要做得更長時間。藍芳指出,「在牀上做這些運動,強度較在瑜伽墊上做為低,網上片段建議做10分鐘,時間短,成效有限,不能達到減脂肪效果。平常在瑜伽墊上做肌肉訓練,每日做20分鐘,約4至6星期已見身形變得較結實。但懶人運動隨時要做上3個月才見到身形變化」。 如果一心想靠懶人運動來練出腹肌或馬甲線,藍芳認為未必可以。「想鍛煉肌肉至有明顯線條,練出馬甲線及腹肌等,必須負重運動,有足夠阻力或重量訓練,才能刺激肌肉纖維生長。不過,懶人運動不用器械,主要靠自己身體作負重,而身體早已習慣自己的體重,因此未能有效刺激肌肉,難以達到目標。」 牀褥軟身 姿勢不當下發力 雖然懶人運動成效低,但對於平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不失為入門選擇,用來提升健康。「因為伸展加低強度運動,可紓緩繃緊肌肉,總勝過完全不做運動。」但有一點要留意,懶人運動強度低,但不代表較安全,一樣有受傷風險。她解釋:「牀褥較軟身,躺在牀上身體未能挺直,在姿勢不正下發力,容易拉傷肌肉或韌帶。尤其是做平板支撐時,利用手腕支撐身體,而手腕韌帶較弱,易因姿勢錯誤而受傷。」她建議,新手可在牀上簡單伸展,之後轉到瑜伽墊上做強度較高的運動。 藍芳(黃志東攝) 若想塑身 早上運動較佳 懶人運動可以早上或晚上做,究竟兩個時間有何分別?藍芳解釋︰「 早上起身做,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令人更精神,同時令新陳代謝率上升,有助全日消耗更多能量。若以修飾線條為目標,建議早上做。」藍芳認為懶人運動量及強度都不高,不擔心出現血糖低,就算空腹做問題也不大。至於晚上運動,則可以放鬆肌肉,增加身體柔軟度,放鬆心情,提升睡眠質素。 文:許朝茵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有片】懶人塑身:帶氧負重交替做 提升新陳代謝率 【運動消閒】衛生處方:郁一郁 不做「匿獅Lion」 【健康減肥】斷食瘦身 體重容易反彈 增胰臟負荷 【有片】操胸四招:每周一至兩次 訓練後緊記伸展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更多運動消閒相關文章 Read more

【運動消閒】知多啲:懶人無藉口 在家也可「跑步」

【明報專訊】想擁有健美線條,帶氧運動和負重運動需同時進行。可是,不少人疑惑,若體重標準不需減脂,只想改善線條,是否毋須帶氧運動?藍芳指出,負重及帶氧運動相輔相成,更快見效。「負重運動強化肌肉,達緊致結實的效果,增加線條美;而帶氧運動可以提升新陳代謝率及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升運動表現,加強負重運動的成效。」 心跳加快流汗 持續逾20分鐘 帶氧加負重運動成效高,不過要懶人走到健身室或戶外運動,總是藉口多多。藍芳教路,「家中同樣可做帶氧運動,例如原地快跑及跳繩,至呼吸及心跳加快及流汗,最好是持續20分鐘或以上,成效才理想」。在家中做快跑或跳繩,須在瑜伽墊上進行,「原地跑及跳繩前掌受力多,腳底肌肉較薄的人較易受傷,所以腳底肌肉較薄需穿運動鞋;若赤腳運動後,前掌出現痛楚,最好穿回鞋。」而在家中做負重運動,則可利用啞鈴及彈力帶。 平日少運動的人,一次過做20分鐘帶氧運動,並不容易,藍芳建議新手嘗試帶氧運動和負重訓練交替進行,持續做10分鐘,成效會較牀上懶人運動理想。 相關文章: 【有片】懶人塑身:帶氧負重交替做 提升新陳代謝率 【運動消閒】衛生處方:郁一郁 不做「匿獅Lion」 【健康減肥】斷食瘦身 體重容易反彈 增胰臟負荷 【運動消閒】健身球運動 紓緩頸肩背痛 預防寒背 【運動消閒】簡單4式訓練核心肌 更多運動消閒相關文章 Read more

【有片】懶人塑身:帶氧負重交替做 提升新陳代謝率

【明報專訊】 帶氧和負重運動交替進行 提升新陳代謝率 加強線條美 帶氧運動示範 跳繩 可雙腳跳或單腳輪流跳。如空間有限,可以不用繩子,雙手模擬跳繩動作。先跳1分鐘,轉做負重運動,交替進行,持續10分鐘 目的:鍛煉小腿及下腹肌 注意: 在瑜伽墊上進行 雙手握繩較易控制節奏及協調身體 模擬跳繩不會減低運動強度 負重運動示範 1. 深蹲 站立,雙腳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彈力帶套在手腕上,雙手張開與肩同寬;身體緩慢地蹲下,之後慢慢站起。10次為1組,做3組 目的:鍛煉下肢及腹背肌肉 注意:蹲下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腰背保持挺直,眼望前方。彈力帶套在手腕,有助張開肩膀,令身體挺直 2. 腹背訓練 雙手及雙膝支撐身體;右手及左腳提起,盡量伸直,再返回腹部。重複10次,換邊再做10次為1組,共做3組 目的:鍛煉下背及腹肌 注意:提起時,肩膀、手腕、臀部、膝蓋與頭部保持同一水平,眼望地 3. 臀部訓練 側躺,右手前臂支撐身體,左手放在身前,協助平衡。把小型健身球放在雙腿之間,慢慢提起雙腿,再放下。10次為1組,共做3組 目的:鍛煉大腿內側及臀部肌肉 注意:手踭與肩膀垂直,發力時不可縮起肩膀;肩胛骨用力,張開肩膀,上身保持挺直。可用咕?代替健身球 4. 腹部訓練 平躺,左腳屈曲90度,右腳蹬直;雙腳交替屈曲。做10次為1組,做3組 目的:鍛煉腹部及下肢肌肉 注意:動作要清晰明快,蹬直的腳愈貼近地面,難度愈高 5. 進階版 平躺,雙腳伸直提起離地90度,左右腳互相打交叉,同時慢慢下降至離地10厘米,然後慢慢向上提起至開始位置。為1次,共做10次。 示範: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 相關文章: 【運動消閒】伸展鬆肌 減肌腱黏連 改善「媽媽手」 白領坐姿差 上交叉現身 頸梗膊痛 嚴重致肌肉萎縮 【運動消閒】改善坐姿 防頸背繃緊 【運動消閒】姿治通鑑:腰椎鍛煉三部曲 【旋轉肌】5個簡單運動強化旋轉肌 避免肩膊受傷

Read more

6月1日 – 9月21日 免費健康血管評估

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為三高人士(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患者)舉辦免費健康血管評估日,量度血壓、血管硬化程度、體重指標、腰圍、脂肪比例、新陳代謝年齡等,另有註冊護士提供諮詢服務及講解有關「三高」講座。 (圖片由imtmphoto@iStockphoto提供) 李鄭屋中心 日期:6月1日(周六)、9月21日(周六) 時間:下午1:30至5:30 地點:長沙灣李鄭屋邨孝廉樓地下 報名:2361 2838 大興中心 日期:6月2日(周日)、7月13日(周六) 時間:上午10:00至下午5:00 地點:屯門大興邨興昌樓26至33號地下 報名:2775 4414 Read more

【運動消閒】衛生處方:郁一郁 不做「匿獅Lion」

【明報專訊】「可以hea的話不會郁……」可能是不少香港人的心聲。人人都知道多做體能活動對身體有益,但上班上學一整天已經夠累,還哪有時間和力氣做體能活動? 去年底新登場的衛生署吉祥物「匿獅Lion」也跟很多人一樣,喜歡「匿埋」和「懶得就懶」,不過為了健康,他最近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多點「郁一郁」,大家會嘗試跟匿獅Lion一樣,為自己的健康「郁一郁」嗎? 常常有人問醫生或營養師吃什麼可以防癌或對心臟有益,但不少人卻忽略體能活動對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其實,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已確定體能活動不足是引致患上非傳染病的首要行為風險因素之一,並估計超過兩成的乳癌、大腸癌、糖尿病和約三成的缺血性心臟病主要因體能活動不足所致。 體能活動——研究顯示,每天15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可為健康帶來益處。(allensima@iStockphoto) 每周最少150分鐘體能活動 因此,世衛建議成年人每周作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即是需要中等程度的體力並可輕微加快呼吸和心律的活動),而每次做這些活動應最少維持10分鐘。 根據2017至18學年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數據,香港中小學生體能活動不足比率達 94%。而衛生署2014至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香港18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不足比率亦有13%。 你可能會問,生活那麼繁忙,怎能騰出時間做體能活動?很多人更因此索性不做。但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 )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即使是每天15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都會為健康帶來益處。 對沒有體能活動習慣的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多點散步是個很好的開始。舉例來說,乘搭交通工具上班或上學時,我們可以早幾個站下車,然後步行到目的地;如果距離不太遠,更可以索性直接走路到目的地。午餐或晚飯後何不出外散散步,抖抖氣?如果放工後真的太累,也可以試試每朝早起一點去晨運;假日時又可以去行山等。 剛開始散步時可以由每次10分鐘開始,之後逐漸延長時間,並持之以恆,然後增加一周內散步的天數。想再「升呢」,更可以嘗試以急步行取代散步。有綜合分析研究指出,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每分鐘100步的步速足已達到中等強度,比散步所得到的裨益更多。另外,多走樓梯少乘電梯或升降機,或做抹地、洗擦浴缸、洗車等家務,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輕易做到的體能活動。 除了恆常體能活動,大家亦要注意健康飲食、不吸煙及不飲酒,因為已有醫學研究指出,實踐以上健康生活習慣可以預防八成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和中風)、糖尿病及四成癌症個案。 大家亦可瀏覽衛生署「活出健康新方向」網站,了解更多健康資訊︰www.change4health.gov.hk/tc/home/index.html 【旋轉肌】5個簡單運動強化旋轉肌 避免肩膊受傷 【運動消閒】健身球運動 紓緩頸肩背痛 預防寒背 核心練好傷痛遠離 長者至運動員都受惠 【運動消閒】簡單4式訓練核心肌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文:謝昆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醫生(策略及行動計劃)) Read more

【健康減肥】斷食瘦身 體重容易反彈 增胰臟負荷

【明報專訊】伊斯蘭教齋戒月展開,教徒在日間不吃不喝。近年不少人因為靈修、瘦身、健康等不同理由,嘗試不同的斷食方法。 無論是齋戒或斷食,限制進食時間或食物種類,究竟是否可以修煉心志?又是否對健康有益? 得不償失——近年坊間興起各式各樣的斷食法,但有醫生指出,長期斷食恐加重各器官的負荷,得不償失。(pinkomelet@iStockphoto/明報製圖) 不少本地或外國名人、模特兒、網紅,都試過斷食瘦身。有人參加斷食營,3日半只飲檸檬鹽水,有人每周1日不吃不喝。其中一名外國網紅自揭,嘗試25天清水斷食法後停經。而近期最多人談論的是「168間歇性斷食法」,即每日空腹16小時,只可在8小時內飲食,通常限制在中午至晚上8點之間飲食。 短時間內攝大量食物 增胰臟負荷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唐俊業指出,斷食法限制人體攝取熱量,當攝取少於身體所需,便驅使身體燃燒脂肪及肌肉以繼續運作,自然達至減磅之效。 然而,斷食減重不一定健康,betway体彩 高級營養師余思行分享一個案例,一名男病人嘗試「168間歇性斷食法」減重,每日只食午餐及晚餐,體重減輕12磅;但他在斷食期間胡亂進食,不吃蔬菜水果,致營養失衡。余指出,採取間歇性斷食時,需飲食均衡,不能側重攝取某類食物,亦不要在容許飲食的時間內狂食,否則有損健康。 近年有小型臨牀研究及動物研究指出,斷食有助改善二型糖尿病的血糖。其中一個在2014年發表的捷克研究,將受測者平均分成兩組,一組每日只食早午餐,其餘時間斷食;另一組少食多餐,每日進餐6次,兩組人攝取同等卡路里。結果顯示,每日只食兩餐的斷食組,體重跌幅較大,胰島素敏感度的升幅較高。但余思行補充,這項研究只有54名口服糖尿病藥物的病人參與,缺乏充足數據證明斷食法的效果,仍需透過更多以人作對象的大型研究來實證。 唐俊業解釋,胰島素濃度與人的體重掛鈎,體重下降,濃度即會下降,胰島素敏感度隨之提升,有助控制二型糖尿病人的病情,減少胰臟負荷,「舉例說,平常一頓早餐,要用10個單位胰島素來處理,當胰島素敏感度提升時,只需要用8個單位胰島素」。不過他提醒,若長期使用間歇性斷食法減磅,即每日只進食一至兩餐,恐會損害胰臟健康,因人體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糖分、澱粉質及脂肪,血糖快速上升至高水平,促使胰臟分泌大量胰島素,對胰臟帶來負荷。 唐俊業(鄧安琪攝) 戒得清只飲水 減弱免疫系統 坊間又有人指出,斷食法有助抗癌,能餓死癌細胞。唐俊業表示,癌細胞的生存能力較一般細胞強,如果斷食可以餓死癌細胞,正常細胞會比癌細胞較快死亡,「若斷食時戒得好清,只飲水,反而會減弱免疫系統,對癌症治療和控制並不理想」。 間歇性斷食法有多種形式,除了「168間歇性斷食法」,還有「5:2輕斷食法」,即一周5天攝取正常熱量,其餘2天只攝取平日約四分之一的熱量,即約500個卡路里。唐俊業認為,「5:2輕斷食法」較安全,可避免身體在8小時內攝取過量的食物;但斷食法不能長期使用,因此不建議當作減肥秘方。 無論是想減肥,或是想控制血糖,唐俊業指出:「我認為關鍵是長期攝取較低的卡路里。」余思行提醒,正在服食糖尿藥的患者不宜嘗試斷食法,因糖尿藥物抑制血糖水平,若再配以斷食法,病人的血糖水平或會過低。另外,腎衰竭患者不宜空腹過久,因此亦不適合間歇性斷食法。 飲食均衡——營養師表示,採取間歇性斷食法的人宜保持飲食均衡,若只食肉類,亦不健康。(CreativaImages@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清水斷食25天 停經2年 除了間歇性斷食法,近年也有人提倡清水斷食法,斷食期間只喝清水。唐俊業直指百害而無一利,長期可導致心臟及肝衰竭。他解釋,當身體攝取碳水化合物不足,便會將脂肪分解,過程產生酮(ketone),增加血酸度,長期會影響體內酵素運作;由於人體的心臟、肝及腎的酵素較多,會首當其衝受影響。他提醒,有心血管疾病、肝及腎功能受損的人,皆不宜使用清水斷食法。 早前一名外國女網紅嘗試長達25天的清水斷食法後,停經2年。唐俊業解釋,當人體的脂肪愈多時,由脂肪細胞產生的荷爾蒙瘦素(Leptin)就會愈高;當瘦素下跌,大腦得悉脂肪減少時,將減慢新陳代謝,一旦脂肪水平太低,則會導致停經,因此部分厭食症患者及馬拉松女選手都有停經問題。 限制熱量攝取——醫生拆解,斷食法限制熱量攝取,驅使身體燃燒脂肪,以達至瘦身之效。(Davizro@iStockphoto) 只飲果蔬汁 血糖急升跌易頭痛 清水斷食太過極端,有人選擇以果蔬汁代替正餐,稱「果蔬汁斷食法」能減肥兼排毒。余思行表示,果汁含高糖,長期飲用會導致血脂過高。她分享其中一案例指,一名女病人每周抽出兩三天只喝果汁,約一個月後,驗出三酸甘油酯水平過高,「清水斷食法跟果蔬汁斷食法相比,我不認為果蔬汁斷食法較好」。她提醒,果蔬汁斷食法令血糖急升急跌,容易因糖分過低引致頭痛、暴飲暴食等不適徵狀。 體重反彈——營養師說,斷食者若沒有改變致肥的生活習慣,恢復正常飲食後,體重容易反彈。(RyanKing999@iStockphoto,設計圖片) 不變致肥習慣 復食體重反彈 余思行表示,不少斷食者復食後,體重反彈,歸因沒有改變致肥習慣。她指出,營養師與病人商討控制體重計劃時,先要識別致肥的生活習慣,如多肉少菜、運動少、愛零食等。「如果單靠斷食減磅,沒有識別致肥原因;一旦結束斷食,如常恢復過往的生活模式,體重自然會重新上升。」 余思行(受訪者提供) 【肥胖系列】中央肥胖 腹部脂肪踢不走?營養師有計 【營養要識】牛油果籽減重瘦身 含山埃單寧酸 阻吸收鈣鐵 進食過量可致抽筋 【肥胖系列】減肥關鍵:還原基本步 驅走肥胖症 【健康減肥】想踢走冬日肥肉?營養師教授五招飲食祕決 令你越食越輕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肥胖系列】中央肥胖 腹部脂肪踢不走?營養師有計

不少人努力修身減肥,但扭盡六壬腰間的贅肉、「肚腩仔」仍常在?其實導致中央肥胖的原因除了飲食習慣以外,有機會是由壓力及睡眠不足引致。要踢走腹部脂肪,即看營養師教路。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