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Mail Box:懶理慢性胃炎 小心癌上身

幽門螺旋菌感染十分常見,佔約二至三成人口;50歲以上有超過一半人受感染,但很多時要到胃潰瘍、胃出血等併發症出現時才察覺,部分更直至胃有腫瘤才發現,延誤診治。幽門螺旋菌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家人之間最容易互相傳染。日常必須注意個人衛生,用膳時建議用公筷,可減低感染風險。 Read more

【讀者MailBox】飲食節制 夏天養脾祛濕

【明報專訊】問:夏天又熱又濕,經常沒有胃口又容易肚瀉,怎麼辦? 答:香港夏天潮濕炎熱,雨天特別多,容易出現因外感濕邪而發病,常見有食慾不振、肚脹肚瀉等消化系統問題。為了減少潮濕天氣對身體的影響,應在生活起居及飲食各方面着手祛濕。 日常生活中,遇到下雨天或相對濕度超過80%,除了開冷氣機,亦可考慮多使用抽濕機,將濕度調節至60%至70%,讓家居環境保持乾爽舒適,使外間濕氣對人體的影響減至最低。 另外,中醫認為脾胃是負責人體內水液代謝的主要器官,脾胃功能差,會引致水濕內停。而「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說的就是沒節制的飲食習慣會損傷脾胃。故此,進食定時定量、營養均衡、少吃生冷油膩食物等習慣,有助養好脾胃,避免濕邪侵襲。 如身體無特別情况,可於湯水加適量赤小豆、扁豆、薏仁、冬瓜、綠豆等有利水作用的食材,增加尿量,促進水濕的排走;日常亦可飲用祛濕健脾茶。 祛濕健脾茶 材料:雲苓、白朮、扁豆衣各5錢 方法:將材料放入煲內,加4碗水,大火煮滾後轉慢火45分鐘便可 註:長期病患者、孕婦或準備懷孕之婦女,或正在服用中西藥人士,飲用前先詢問註冊中醫。 文:陳穎思(註冊中醫) Read more

【讀者MailBox】緊張大師較易腸抽筋

【明報專訊】問:我經常間歇腹絞痛,醫生說是「腸抽筋」,由於痛一會就沒事,沒特別跟進,但每次都毫無先兆就突然劇痛,影響工作和生活,有什麼辦法防止腸抽筋呢? 答:正常腸道會有規律地蠕動,將食物由胃推向小腸和大腸,當腸道的不隨意肌不正常地抽搐,就會導致突如其來的腹痛,有如扭毛巾的感覺,通常是一陣陣的、間歇地痛,這就是腸抽筋。如果經常腸抽筋,應盡快求醫,不能置之不理,因為腸抽筋成因可大可小,有可能是腸癌、盲腸炎或膽囊發炎等疾病的徵兆。 腸抽筋成因可分為結構性和功能性。結構性即腸道堵塞,例如腫瘤堵塞腸道或腸黏連導致堵塞,一般伴有肚脹、嘔吐、便秘等徵狀。功能性腸抽筋即是腸道受刺激,例如急性腸胃炎、慢性腸炎、食物中毒、腸易激綜合症、藥物敏感、精神緊張等。腸胃敏感的人,如進食不潔、生冷、未煮熟食物,也有可能腸抽筋。 另外由於腸的神經較敏感,不隨意肌會受荷爾蒙或心理影響,所以容易憂慮、緊張的人,會較容易出現腸抽筋;統計顯示,女士會較男士多,特別是少女或中年女性。 醫生會視乎病人的病情,安排照腸鏡,看看有無發炎或腫瘤,也會檢驗大便有沒有細菌或病毒,或安排抽血檢驗。 避吃豆類芝士海鮮 若排除是嚴重疾病引起腸抽筋,就可從日常生活入手,減低腸抽筋的風險。由於情緒是引起腸抽筋其中一個成因,建議先放鬆心情,減低壓力;飲食方面,避免進食會引起腸道敏感的食物,例如鮮奶和海鮮,亦應避免進食容易引起氣體的食物,例如豆類、芝士、洋葱等,以及確保食物已煮熟,不應進食可能受污染的食物,減少攝取咖啡因和酒精,都可大大減低腸道不適的風險。 文:李嘉欣(外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肚皮九宮格 估算肚痛根源 遇不尋常肚痛 咪靠食成藥 胃痛?胃酸倒流?十二指腸潰瘍?查找病因 勿亂服藥致反效 大腸癌篩查 阻截瘜肉成癌 Read more

【讀者MailBox】嚴重鼻敏感可致哨牙

【明報專訊】問:孩子有鼻敏感,每逢轉天氣或空氣污染嚴重日子,就會不停流鼻水、打噴嚏,十分困擾。常說鼻敏感不能根治,是否真的「無得醫」呢? 答:鼻敏感主要關乎基因,屬慢性病,確實是不能根治,但只要處理得宜,可以控制到完全不發病,有如根治一樣。 嚴重鼻敏感會影響健康和日常生活,不能置之不理。由於耳鼻喉相通,嚴重鼻敏感有可能引發併發症,例如中耳炎、鼻竇炎;長期鼻塞而慣用口呼吸,會導致嘴唇和口部乾燥,抵抗力下降,增加口腔感染和感冒的風險。 很多時小朋友和家長「習慣」了鼻敏感,沒有適當處理。曾有家長帶同小朋友來求診,醫生一見到小朋友的外表,就知道是長期鼻敏感而缺乏適當治療。因為鼻敏感發作而不適,晚上未能安眠,加上鼻塞影響到眼睛附近的靜脈血液流動,造成嚴重黑眼圈;而長期用口呼吸,影響發育,嚴重可導致哨牙。 治療中至嚴重程度的鼻敏感,醫生會考慮建議用類固醇噴劑,適合2歲或以上小童使用,由於直接噴於患處,劑量極為輕微,一般療程2至3個月,家長不用擔心會有嚴重副作用,而抗拒給孩童使用。 亂用通鼻噴劑 「上癮」更難治 有些人為了避開類固醇,自行購買坊間標明不含類固醇的通鼻塞噴劑,可能適得其反。因為這些噴劑其實是血管收縮劑,確實有即時通鼻塞的效果,但不可以連續用多於3至5日,否則會有類似「上癮」的徵狀,停用後鼻塞更嚴重,造成鼻膜慢性發炎,更難治療,故使用前應先諮詢醫生。 預防勝於治療,除了遠離致敏原,例如塵蟎、塵埃和寵物毛髮等;也可以每天用鹽水洗鼻,在藥房可買到生理鹽水,洗鼻時閉氣,頭略為打斜,將生理鹽水噴入鼻孔,小朋友也適用。 文:梁凱力(家庭醫生) 相關文章: 【有片】孩子打鼻鼾 瞓到臉變形 臉長哨牙 8歲後無法逆轉 【過敏系列】鼻敏感頻發作 脫敏治療3年可望根治 【中醫治療】網上流傳生食大蒜可改善鼻敏感 燥熱體質易上火 【中醫治療】中藥針灸雙管齊下 改善鼻敏感 點止打噴嚏 牽連眼耳喉鼻 鼻敏感搭飛機隨時穿耳膜 Read more

【讀者MailBox】勤洗手 防手足口病

問:女兒快將入讀幼兒園,經常在新聞報道中聽到幼兒園爆發手足口病,請問手足口病是否常見疾病?有方法預防嗎? 答:根據衛生署數字,每年有數百宗院舍爆發手足口病個案,單在2018年有超過400宗,其中較嚴重的腸病毒71型感染有數十宗,絕對不容忽視。 (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問:女兒快將入讀幼兒園,經常在新聞報道中聽到幼兒園爆發手足口病,請問手足口病是否常見疾病?有方法預防嗎? 答:根據衛生署數字,每年有數百宗院舍爆發手足口病個案,單在2018年有超過400宗,其中較嚴重的腸病毒71型感染有數十宗,絕對不容忽視。 手足口病屬病毒感染,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通常由腸病毒例如柯薩奇病毒或腸病毒71型引起。病徵包括手腳有紅點、喉嚨發炎、出紅疹、發燒等。病毒存在於唾液或糞便,傳染性十分高,成年人接觸到也會染病。由於小朋友經常互相接觸,又會在觸摸枱椅或其他物品後再將手放進口內,特別容易染病。 由腸病毒71型引發的手足口病,病情較嚴重,部分患者會由於不能進食而缺水,也有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例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心肌炎、類小兒麻痺癱瘓等。 感染71型 退燒後須隔離10日 現時並無特效藥醫治手足口病,患者最重要是補充足夠水分;一般來說若病情不嚴重,約一個星期就會痊癒。患病期間不應上學或到公眾場所,以免傳染其他人。若是71型感染,由於傳染性高,退燒後須再隔離10日,才可上學。 在本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由初夏至秋季,冬季亦可能出現小高峰,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日間託兒中心、醫院、院舍等可能出現大規模爆發。要預防手足口病,必須從個人衛生着手,現時很多學校,都會要求學生進入校舍前用消毒搓手液清潔雙手,減低病毒傳播的風險;觸摸口鼻、如廁後,或雙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最好還是用梘液和清水徹底清洗。 (歡迎讀者提出健康問題,本欄邀請相關專家解答和支援) 劉家輝(兒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讀者MailBox】養身養心 延緩衰老

【明報專訊】問:年過60,身體開始大不如前,是否衰老所致?可以怎樣抗衰老呢? 形體保養——抗衰老類似中醫養生的概念,要着眼生活各種細節,不少中式運動都有助形體保養。(zhudifeng@iStockphoto) 答:中醫角度,健康臟腑的氣血陰陽是充實,並處於動態平衡的狀態。「女子……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男子……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大概過了中年,陽氣自然減弱。同時由於種種因素,例如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勞動過度等,臟腑氣血明顯衰退,這便是衰老。衰老引起健康問題,會出現一些迹象,這些迹象會根據個人體質、生活習慣而有別。例如肺虛的人會感覺氣短,說話細聲無力;脾虛的人容易腹瀉、消瘦或浮腫;腎虛的人會腰痠膝軟、尿頻或記性差。這些都是衰老的迹象。 抗衰老應該從當下便開始。即使未有明顯健康問題,可以未雨綢繆;如已有衰老現象,更應亡羊補牢,減慢衰老的步伐。 子午覺 助陰陽轉化 抗衰老類似中醫養生的概念,方法有很多,着眼生活的各個細節。例如飲食講究有節制、食七分飽、不時不食等;作息方面有子午覺,即晚上11時前入睡,和中午小睡片刻,以助陰陽轉化;形體保養亦有各種功法,例如模仿5種野獸形態的五禽戲,以及近年大力推廣的八段錦。男女老幼抗衰老的方法大同小異,反而應該留意個別體質差異,適當調節。 雖說衰老同五臟六腑都有關,但與脾腎關係最密切。因為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脾腎的狀態和功能,好大程度地決定一個人是否健康,能否延緩衰老。因此,在煮食方面,可以適量地加入一些健脾益腎的食材或藥材,健脾益氣祛濕的藥材有黨參、黃芪、淮山、茯苓、薏仁等;補腎的有肉蓯蓉,以及黑色食材如黑芝麻、黑棗、黑豆、黑木耳、海參等。 思慮過度 傷脾胃運化 中醫有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外在四時氣候的變化可導致身體不適;而內在情緒亦會擾亂身體機能,例如思傷脾,思慮過度會損傷脾胃運化,令人食慾不振,日久則形體消瘦,百病由生。因此,抗衰老除了養身,亦講求養心。平時要保持心情輕鬆愉快,有需要則找人傾訴或找合適方法排解情緒,切忌鬱在心中。身體健康,情緒穩定,達到形神共養。 文:吳子杰(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牀教研中心註冊中醫) 相關文章: 外表青壯 內裏老邁? 握握手 睇清自己生理年齡 【長者健康】抗氧化補充劑增患癌風險? 【中醫治療】中藥針灸雙管齊下 改善鼻敏感 【中醫治療】醫徹中西:中藥調理防癌復發 長期作戰 西醫脫髮治療 中醫調理肝腎 聯手搶救禿頭危機 【讀者MailBox】多吃紅莓 忌忍小便 預防尿道炎 Read more

【便秘】幼兒便秘定義 非看次數

【明報專訊】問:小兒1歲,隔日才有大便,是便秘嗎?應如何改善? 答:很多家長都期望小孩子每天大便,其實觀察幼兒的大便是否正常,並非以次數來決定,而是以大便的狀况決定。 (資料圖片) 吃母乳嬰兒 一周一大便也正常 以母乳餵哺的嬰兒,可以1個星期才有1次大便,若進食配方奶,則一般每天都會有大便。但即使1個星期只有2次大便,只要大便是鬆軟的話也算正常。相反,若大便很硬,排便困難,如廁時哭鬧或大便有血,就可能是便秘了。原因可能是孩童少喝水,大便未能順利排出,數天沒排便後,水分被大腸吸收,令大腸脹大,這時小孩會肚脹,甚至會嘔吐。 不建議家長自行用藥塞肛,因為此舉會令腸道習慣依賴,便秘持續,治標不治本。一般的便秘,只要多食用高纖維的食物,配合通便藥(乳果糖)就可解決。 情况嚴重就要求診,醫生會先了解孩子的飲食習慣,檢查肚子、肛門,若懷疑是因為發育原因,例如少數小朋友會因為大腿或脊骨問題,令他們排便困難,就要透過X光檢查確定原因。若發現孩子體重減輕,生長減慢,也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致的便秘,家長要特別留神。 定時坐廁訓練 莫半途而廢 經常便秘的小朋友,可能會因肛門破損疼痛而不肯自行排便,這時軟便劑便很有用,令大便鬆軟易於排出,恢復孩童排便的信心,家長還要訓練他們定時坐廁,持續2、3個月,令脹大的腸道回復正常,排便就會順暢。但家長不能見情况略為好轉就放鬆定時坐廁的習慣,因為可能令便秘問題重現。 文:劉家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 踢走電子奶嘴 低頭族從小杜絕 嬰幼兒半歲左右開始引入高致敏食物 有助減低患食物過敏風險 知多啲:兒童期患病高峰 復發率四成 親密關係:我們聽到兒童的聲音嗎? 升中壓力拖垮優異生 兒子抑鬱 母墮情緒漩渦 【讀者MailBox】 多吃紅莓 忌忍小便 預防尿道炎 多零食少運動 兒童肥胖後患多 臉龐動不了 不是中風是面癱 春天身痕 早起多運動 18歲後近視不斷加深,小心! Read more

【尿道炎】多吃紅莓 忌忍小便 預防尿道炎

【明報專訊】問:尿道炎經常復發,為何我特別容易感染?有什麼方法預防? 答:尿道炎多數由大腸桿菌引起,徵狀包括尿頻但量少、小便赤痛,部分人小便帶血。男女都有可能感染尿道炎,但由於生理結構差異,令女性風險比男性大。一來女性尿道較短,細菌容易進入;二來性接觸時細菌亦可能會進入女性尿道,導致感染。當中生育期和更年期都是較易感染的時期。 Read more

【讀者MailBox】音樂助調和五臟六腑

【明報專訊】問:失眠、情緒波動,中醫如何治療?除了中藥和食療外,如何從生活中調理? ▲李佩雯攝 答:情志相關的疾病有失眠、更年期情志異常、神經官能症等,同時也會引起其他徵狀,如頭痛、疲倦、不明原因疼痛等,中醫治療這方面的疾病,多以針灸推拿配合內服中藥,均有一定幫助。 中醫學強調建立健康生活模式,以達「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所以,除了身體機能健康之外,情志精神健康也是「補身」一個重要範疇。所謂「心病還得心藥醫」,中醫透過言語及心理疏導,也是提高療效的重要一環,即「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 適當伸展 舒暢情志 不少人喜歡戴上聽筒聆聽音樂,為生活帶來一點調劑。古人就有樂韻治病的記載,中醫學有「天有五音,人有五藏(臟);天有六律,人有六府(腑)」的說法,認為不同的音韻旋律分別對應五臟六腑。所以選擇合適的音樂,有助調和臟腑氣機,舒暢情志。 另外,適當的運動及伸展,對舒暢情志也有很大幫助。中醫養生學中就有導引術(肢體伸展)和吐納法(呼吸訓練),當中為人熟悉的有太極及八段錦。練習時透過協調肢體、調節呼吸及注意力,達到調神、調意,對於調節情志有一定功效。 當然,食療及藥膳對改善情志也有幫助。心藏神,肝主疏泄具調暢情志的功能,治療情志相關的問題時以心肝兩臟為主。若從日常飲食調節情志,推薦以下兩個食療,服用前可諮詢中醫意見: ◆1. 解鬱茶 玫瑰花、杭菊作茶,或加少許冰糖或蜂蜜調味,芳香甘美,具舒肝解鬱之效 ◆2. 安神粥 蓮子、百合、大棗煮粥,具清心安神,安中養脾之功 文:陳泳豪(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牀教研中心註冊中醫)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