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拖延症嗎?勤運動、減肥、戒夜睡?專家:實踐健康目標7個建議

【明報專訊】兔年你有什麼新的健康目標?勤做運動、減肥成功、不捱夜建立良好睡眠習慣……一份有關拖延症的研究發現,逾九成人的新年目標到年尾都失敗,原因是大部分人一直拖延開始的日子,是因為意志力不足?專家認為成功不是靠意志力,先要認清背後動力來源,訂定baby steps,才有望打破失敗循環,一起be a better me!要實踐健康目標,心理學家、物理治療師和營養師等提供了7個建議,幫助大家新一年坐言起行! 相關文章:【減肥】仿飯 vs 斷食 vs 生酮好壞有不同 營養師提醒非人人適合:腸道敏感、糖尿、腎病患者要注意 拖延症因意志力不足?運動、減肥、戒夜睡 健康目標難達成? 一年之計在於春,很多人在年初訂立各種計劃,其實是心理學的「新開始效應」(fresh start effect),指很多人習慣在新一年、整歲數(如30歲、40歲)、重要日子等訂立新目標,改掉舊習慣。「新年目標失敗,亦與這個效應有關係。」註冊工業及組織心理學家黃仲遠(Mills)解釋,透過「新開始效應」訂立目標,容易會變拖延,「一年有太多這些有標誌意義的日子,每月開頭就有一次,令人認為下次開始都可以」。例如想控制飲食,有些人認為享受過元旦新年的「最後大餐」,留待農曆新年再開始也不遲,結果一再拖延。 「新開始效應」 易推遲起步 加拿大心理學教授Timothy Pychyl在其一份拖延症的研究中,引述一項有關實現新年目標的調查,該調查發現僅8%人成功在一年後實現年初訂立的目標,原因是大部分人一直拖延開始的日子;Mills認為「最重要是目標背後的動力,(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為何要現在做」,才是成功最重要的元素。 專家教路 實踐健康目標無難度: .目標要具體 有期限 至於如何訂立目標?Mills舉兩個英文字母:S(Specific,具體)和D(Difficult,困難)。目標要夠具體,清楚訂出明確目標。「『減肥成功』是很差的目標,怎樣才算『成功』?磅數?脂肪?還是其他身體部分都要瘦?」目標愈具體愈好,如體重降到幾多,最好有時間框架,幾時開始、幾時結束。最終目標亦要有一定難度,增加成功感,如果整體太容易,也會讓人拖延。 .動力比意志重要 從最小步開始 進入實戰,第一步永遠最難。一般人認為執行目標需要有無比意志力,Mills卻說意志力並非最重要一環。「當認為它最重要,就會很集中鍛煉意志,做不到就會自我感覺很差,從而放棄,實際上逾九成人都會輸給意志力;因此意志力並非最重要,而是實踐目標的動力,有動力就可幫助提升意志力。」 他提醒大家別高估自己的意志力,第一步應訂下baby steps,從最小步開始,「要幾乎毋須意志力都能開始」。如長達一年的目標,首一兩個月的階段目標訂得愈短、愈小愈好。以建立跑步習慣為例,第一步可能只是買裝備,第二步是每周下樓行一個圈,當覺得很容易,原來自己做得到,就會愈來愈熱中,慢慢才增加難度。 .目標公開、視覺化 「需要經常提醒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因為有時會忘記、中途會放棄。」他建議將目標視覺化,例如目標是收身,可買一條裙或褲放在經常見到的地方,或者拍照後放在書枱或錢包等,經常提點自己;亦可以將目標告訴身邊人,「目標愈公開,成功機率愈大」,讓更多人幫忙監察、提點。 物理治療師和營養師還有以下建議,幫助大家新一年實踐目標。 .多做運動 從低強度開始 運動有益健康,年初很多人都雄心壯志說要做運動,最後卻無疾而終。「最大藉口是很忙,其他事情優先,而不投放時間在運動上,其實幾分鐘至十幾分鐘,已夠做運動。」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實務教授、註冊物理治療師曾志聰認為,大家需先認識自己的健康風險,覺得有做運動的必要,才會有動力將運動放在優先次序之上。舉例說,長者年紀大,易有骨質疏鬆、肌肉力量變差、平衡力下降,跌倒後易骨折,需要做負重或改善平衡力的運動;而上班族久坐少郁動,心肺功能下降,行兩層樓梯已氣喘,因而要做帶氧運動改善問題。 了解自己需要,然後選擇合適運動。他建議從低強度開始,以跑步為例,從緩步跑開始,讓身體適應;首幾次目標跑步時間可訂得較短,如每日跑5至10分鐘,持續1星期,如發現自己能夠完成,可增長時間;僅僅完成的話,就維持下去,試多幾個星期再調整。當跑步時間增加後,再提升速度。「剛開始無論運動量、次數、強度都較低,但不要緊,因為這是起點;向前望,慢慢加上去,就會見到健康效果。」他提醒大家毋須心急,「運動帶來的健康效果需要4至6周後才感受到,如果運動後更開心、輕鬆、走路更快,可變成持續的誘因」。 .改正坐姿 校鬧鐘提醒 都市人常以不良姿勢玩手機、使用電腦,長期易致胸椎弧度增加、頭向前傾,造成寒背。曾志聰指,日復日每天好幾小時維持這不良姿勢,會導致頸胸肌肉緊張,頸椎受壓;長遠或導致頸椎病,出現頸痛、手部麻痹。怎樣改善?「建議在辦公室用電腦的人,用手機設鬧鐘,每1、2小時響1次,提醒自己矯正坐姿,或(定時)站起來放鬆肩膀。」 .戒翹腳 認知帶來健康風險 翹二郎腿是常見不良姿勢,曾志聰表示,翹腳久坐可致骨盆後傾,增加椎間盤壓力;翹腳時盆骨歪斜,左右不平衡,令腰椎周圍肌肉受力不平均,出現痛楚。當壞習慣形成後並不容易改,最重要認知到翹腳的風險,每當準備翹腳時,想起所帶來的問題,就會自動放下一隻腳。 .多飲水 加青檸增意欲 很多人忙起來時滴水不沾。註冊營養師潘卓琳指,「水可補充身體因新陳代謝、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對於維持體溫、輸送養分、排走身體廢物都很重要」。我們自小被灌輸一日要飲6至8杯水,潘卓琳指這只是一般指引,每人實際所需水量不同,體重、運動量、氣溫等都有影響。建議以「體重(kg)×30毫升」,計算健康成年人每日所需水分。以50公斤重成年人為例,每日便需要1.5公升水分,如果每杯240毫升計算,即至少需要6.25杯水,或湯、粥等流質食物。 計好自己需要水量後,可以買個大約1公升大水樽,確保自己1日飲到2瓶;「有些人會買有飲管的水樽,隨手拿過水樽就飲,毋須很專注在飲水上」,她續說,亦有人會下載專門提醒飲水的手機應用程式。「如果覺得水沒有味道,可以添加薄荷或水果片如青檸等,提升飲水意欲。」 .不捱夜 睡前半小時避用手機 為爭取me time,不少人即使早早上牀,仍玩手機至凌晨才入睡,影響翌日精神。想戒去捱夜惡習,潘卓琳建議訂立作息時間表,如晚上11時上牀,12時前睡覺;睡前30分鐘做些較靜態活動,如冥想、閱讀,並避免接觸熒幕,「可在睡前半小時將手機設定為『睡眠模式』,讓提示信息不再彈出」。睡前2小時可吃一些幫助入眠和改善睡眠質素的食物,如含豐富鎂和鉀的香蕉,可助放鬆肌肉,並含有色胺酸,可產生助眠的褪黑激素;而牛奶、芝士等乳製品同樣含色胺酸,還有蛋白質,可助分泌褪黑激素,提升睡眠質素。 相關文章:世界睡眠日|你睡得好嗎?了解睡眠周期 找出失眠、鼻鼾、夜尿成因 培養助眠生活及飲食習慣 文:張淑媚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美食當前易增磅、消化不良?糖尿、腎病、腸道敏感人士要吃得開懷?附飲食提案+運動急救有法

聖誕、元旦、除夕、農曆新年接踵而至,叫人心情興奮又期待。佳節當前,難免聚餐頻頻,狂歡過後出現消化不良、胃脹、便秘等腸胃狀况怎麼辦?糖尿病、腸道敏感、腎病人士又有什麼方法吃得開心又放心呢?要記住,暴飲暴食不單止令體重直線上升,更有機會導致三高、脂肪肝等問題;立即向醫生、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專家了解節日飲食宜忌、狂歡過後運動「急救術」等,讓大家吃得健康也開懷! 大時大節少不免跟家人朋友聚餐慶祝,歡度佳節的同時要避免暴飲暴食,以免節後出現消化不良、胃脹、便秘等腸胃問題。(網上圖片) 節日飲食宜忌 糖尿病患者要懂得「揀飲擇食」 【有片】點揀健康朱古力、糖果? 想送禮?甜蜜蜜的朱古力、糖果是不少人的熱選。不過,在選擇這些甜食時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呢?營養師教路,拆解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和進食分量都要得宜,即睇點揀朱古力、糖果,可以食得「有營啲」! 【糖尿飲食】節日美食當前要戒口兼控制血糖?營養師:糖尿病人「識飲識食」食得開心又放心(有片) 節日一個接一個,聚餐亦一個接一個。平日飲食要戒口的糖尿病人,怎樣在節日當前吃得盡興呢?有醫生就甜品、生果、酒類等分享「識飲識食」建議,營養師還提供多項糖尿飲食貼士,既可有效控制血糖,也可以在大時大節享用美食。 【糖尿飲食】不想血糖飇升?糖尿病人為三餐計計數 節日美食吃得開懷(有片)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揀飲擇食已是日常生活的指定動作。對糖尿病已有多年研究經驗的營養師指,計算食物分量十分重要,尤其是面對大量美食,更加要不忘「計數」,即使外出用餐,亦能做到盡興又安心! 【海味營養一覽】鮑魚、花膠、海參、瑤柱營養豐富 注意烹調慎防高鈉高脂陷阱 正所謂「冬大過年」,即使疫情下仍有不少人選擇參茸海味作為冬至飯的烹調材料。常見海味例如海參、花膠、鮑魚、瑤柱等均含有豐富營養,但海味的營養陷阱通常在於加入過多調味料,令菜式變得高脂及高鈉,烹調時要留意什麼呢? 新年油器食得精 煎堆切半唔爆表 今年1月已是農曆新年,想起傳統的煎堆、油角、芋蝦、笑口棗等新年小食便教人期待不已!營養師盤點6種傳統油器的熱量,究竟哪種最邪惡?哪種最「抵食」?自家製又會否健康一點? 【有片】營養標籤要識睇 健康有禮—餅乾、麵食有選擇 很多人都會選購餅乾、麵食等禮品送給親朋,不過在揀選餅乾和麵食時,原來單是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已經大有學問。尤其要送禮給長輩或患有「三高」等人士,怎樣才能夠送禮兼送上健康呢? 【減肥】仿飯 vs 斷食 vs 生酮好壞有不同 營養師提醒非人人適合:腸道敏感、糖尿、腎病患者要注意 近年流行各種不同的減肥方法,例如斷食、生酮飲食法等,近年亦興起以蔬菜代替碳水化合物的「仿飯減肥法」,透過進食外觀與白飯相似的蔬菜,減少熱量和澱粉質的攝取。「仿飯」是什麼?營養師提醒,進行「仿飯減肥法」除了要注意以下3點外,也非人人適合,尤其是腸道敏感、腎病、糖尿病患者更要多加留意…… 經常外出用膳 易墮 5 個飲食陷阱 營養師教你飲食小改變 由內「營」到外(內附3日健康餐單) 節日假期接連外出用膳,容易墮入 5 個飲食陷阱,包括鹽分攝取過多、飲水少及蔬果量不足、多飲高糖飲料例如含糖咖啡、檸茶及珍珠奶茶等、經常吃煎炸食物,以及食無定時等,對身體內外健康都會構成不良影響。不妨參考營養師提供的健康餐單,把握在家的時間,吃得更清淡健康。 節日過後「急救」腸胃!免受消化不良、胃脹等困擾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醫生表示,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飲用含咖啡因或有氣飲品,又或飲酒、食煙等,都與消化不良息息相關。聚餐吃得太豐富導致消化不良?醫生整理出以下5大建議,於節日前後提醒大家。 【消化不良】胃氣脹、胃痛、胃酸倒流 氣滯皆因暴飲暴食、思慮過度?中醫教改善脾胃氣滯 本身脾胃不佳的人士,聚餐時要多加留意食物的選擇,少吃肥膩、多油、太甜的滋膩食物,以免妨礙消化。同時建議採取「少食多餐」的模式,避免一次過進食大量食物,更不應暴飲暴食。用餐時要要細嚼慢嚥,不要吃得太急,或一邊進食一邊喝湯水、不停講話等,否則除了容易吞進過多空氣外,如果食物未充分嚼碎便進入胃部,便會增加胃腸負擔。 【便秘】3個簡易運動天天做 踢走便秘 排便暢順 無論是節日聚會,抑或盆菜、自助餐等大多「少菜多肉」,攝取過多動物脂肪而纖維太少;加上期間飲水量不足,或會導致大便較硬而難以排出。其實只要天天做一些簡易小運動,已有助促進腸道蠕動及強化肌肉力量,再配合攝取足夠的纖維和水份等飲食習慣,便可大大改善便秘問題。物理治療師示範了以下3個對紓緩便秘有一定效果的簡易運動,以供大家參考。 運動減重 怎樣做最有效? 【肥胖系列】減肥運動要訣 避免體重反彈 假期太放肆,過後就要下定決心瘦身了!減肥不能單靠控制飲食,還要配合運動,才可提升減肥效果,且避免體重反彈。有效的減肥運動必須包括帶氧運動、肌肉訓練及伸展運動,運動時間的長短及強度亦要達一定水平,才能見效。物理治療師張子偉解釋,跑步、游泳及踏單車都是理想的帶氧運動。那麼,初開始運動,應保持哪種時間長度及運動強度呢?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日本和台灣流行超慢跑,跟着節拍以「慢」取勝,被稱為神奇瘦身跑法!另一邊廂,在香港的運動場上,快跑力有不逮,跑得慢又擔心被人笑「龜速」,究竟要點跑,燒脂才最明顯? 【減肥有法】帶氧運動中游水減肥效果顯著?活動熱量消耗計算有法 專家指出,相比其他帶氧運動,游水減肥效果更顯著,能同時鍛煉肌肉和心肺。哪一種泳式減肥最有效?冬泳會否消耗更多熱量? Read more

【BBQ食物】西冷扒定牛仔骨?羊架定羊柳?豬頸肉「萬惡之王」?營養師教你5招燒烤零負擔

【明報專訊】眾所周知,BBQ屬「邪惡」活動,不單是keep fit減肥的剋星,更會增加患癌風險。想燒得安心又有「營」,營養師教路,做足以下5招,零負擔享受BBQ樂趣,大飽口福之餘,還可能阻隔膽固醇和油脂攝取、減少攝取致癌物……食得開心又放心!(編者按:註冊營養師李珮璇更整理了美國農業部USDA的資料,一表睇清哪種肉類、哪個部位最「邪惡」,西冷扒或牛仔骨?羊柳或羊架?無骨豬扒或豬頸肉呢?又有什麼較低卡低脂的「抵食」之選。) 相關文章:【減肥】仿飯 vs 斷食 vs 生酮好壞有不同 營養師提醒非人人適合:腸道敏感、糖尿、腎病患者要注意 BBQ食物點樣揀?營養師5招有營燒烤 因應防疫措施而關閉逾2年的公眾燒烤場近日重開,相信不少人急不及待,約腳開「爐」!千辛萬苦「起爐」成功,在飢腸轆轆下,不少人的第一叉都選擇香腸或丸類,貪其易熟,盡快有得食,但原來此非明智之舉。 第1招︰蔬菜打底 蒜香好過牛油焗 香港大學賽馬會癌症綜合關護中心項目主任、註冊營養師李振洋說,第一叉應該吃蔬菜,「因為蔬菜含可溶性纖維,用來『打底』,能阻隔膽固醇和油脂攝取。而且蔬菜可製造飽腹感,有助避免之後進食過量,從而減少攝取熱量」。 註冊營養師李珮璇亦指,三色椒、茄子、翠玉瓜、菇類、椰菜等,都適合BBQ,可用錫紙包裹放在爐邊,或以錫紙盤盛載放在爐上烤。但調味就要注意,「不要用高飽和脂肪的牛油,取而代之,可選用大量香草、蒜蓉和適量橄欖油」。想清新一點,亦可考慮用蔬菜拌以低脂芝麻醬、柚子醋或黑醋,製成沙律,一邊BBQ一邊吃。 南瓜最多1碗 番薯粟米勿超2條 李珮璇又提醒,雖然大部分蔬菜都多吃無妨,但澱粉質類蔬菜包括南瓜、番薯、粟米等,淺嘗就好了,「南瓜最多吃1碗,番薯、粟米1至2條已足夠」,同餐亦要減少進食其他澱粉質類的食物,例如烤麵包、烤蛋糕、棉花糖等,否則熱量超標! 第2招︰魚蝦貝類滿足「肉」望 不知何解,BBQ特別容易挑起人的「肉」望,雞翼、牛扒、豬扒……一件接一件。其實想滿足口腹之欲,李珮璇建議選擇較低卡的海鮮為主食。「海鮮絕對是減肥恩物,因為大部分海鮮如大蝦、蟶子、元貝、蠔,甚至龍蝦,比起同分量禽畜肉類較低脂低卡,稍稍放肆吃多些也無妨。」即使是比較高油脂的魚類,如三文魚、鯖魚、秋刀魚等,所含的脂肪都是有益的奧米加三脂肪酸,有助減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勿再錯怪低脂魷魚 至於魷魚和墨魚,向來予人高膽固醇形象,李珮璇就替兩者平反,「並沒有想像中邪惡,還很低脂」。事實上,在2015年,美國心臟協會及美國全民飲食指引,已經剔除對高膽固醇食物(蛋黃、魷魚、豬肝等)攝取量的限制,「因為研究發現,低脂肪的高膽固醇食物,對人體血液膽固醇影響很輕微。而引致血液膽固醇上升的真正元兇,是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即是動物肥肉及動物脂肪」。 她以香腸和魷魚作比較,一條80克的香腸,熱量約250千卡,當中飽和脂肪含10克;同等分量的魷魚約有74千卡,飽和脂肪只有0.2克。所以別再錯怪魷魚了! 第3招︰揀肉食 豬頸肉「萬惡之王」 雖然營養師不建議大家在BBQ時做「食肉獸」,但又未至於要完全禁肉,最重要是識得揀!李珮璇笑言,醒目者就要避開吃近骨或近腩的部位,例如牛仔骨、五花肉等,因為飽和脂肪較高,增加壞膽固醇;豬頸肉更堪稱「萬惡之王」,它是全隻豬最肥部位,約七成是脂肪,食一小塊已經等於吞下3茶匙油,避之則吉。 扒類去膏去皮 半塊起1塊止 她推介大家可選雞扒、羊柳、無骨豬扒、西冷牛扒等相對較瘦的部位(見表),食時去膏去皮,但也不能放肆,最多吃90至150克(半塊至1塊),以免攝取過量熱量和飽和脂肪。 第4招︰自家天然香料醃製減鈉 為貪快貪方便,大家去BBQ時都會選購預先醃製好的肉類或海鮮,這絕對是魔鬼陷阱!李珮璇解釋,現成燒烤食物一般都使用高脂及高鈉的濃味調味料,例如燒烤醬、沙嗲醬或黑椒汁等,別小覷它們的「殺傷力」,「2湯匙沙茶醬已等於1碗飯的熱量」! 想食得健康,還是乖乖自己動手醃製吧!李珮璇推介多用天然香料,例如孜然粉、黑胡椒、香草、蒜蓉、茴香、檸檬汁等,不但冶味,還可減低因攝取過量鹽分而引發的高血壓及中風風險。 第5招︰切細塊 減攝致癌物 究竟BBQ會否致癌?李振洋說︰「偶爾一次,不會令人即時患癌。」但燒烤過程產生煙霧,的確含有大量致癌物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有可能導致呼吸道疾病和基因突變。另外,食物蛋白質中的胺基酸和糖分加熱後會產生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而持續加熱,便會轉化成對身體有害的胺基化合物、致癌物等。 塗蜜糖後 勿長時間加熱 如何自救呢?他教路,可把食物切成小塊,那就比較易熟,可縮短燒烤時間;其次,食物塗上蜜糖後,勿再長時間加熱,以減少製造胺基化合物和丙烯酰胺(acrylamide)等致癌物。 李珮璇補充,可把肉類上眼見到的肥膏先切走才燒烤,因為當油脂滴在炭上搶火時,所產生的PAHs會隨煙霧沾到肉面上,等同吃下致癌物,減少肥膏就可減少溢出油脂。此外,食物燒焦了的部分亦要切除,避免進食。 文:沈雅詩 編輯:梁小玲 相關文章:【壞膽固醇食物】嚴控優質脂肪酸及膽固醇攝取利健康 營養師教你智選食物 知多啲:「健怡」汽水非零負擔 多喝傷身 BBQ容易喉乾口渴,讓人特別想喝汽水,由於怕肥,很多人刻意挑選「無糖」、「零卡」系列。惟註冊營養師李振洋提醒,所謂健怡汽水並非完全「零負擔」,飲用亦要有節制,「這類型飲品雖然無糖,但添加人造甜味劑去提供甜味,而某些人造甜味劑或會改變腸道細菌生態,影響消化功能」。另外,零卡汽水也含磷酸,常喝這類高酸性飲料,不單有損牙齒琺瑯質,亦會加速骨質流失,所以他建議每日不宜飲用多於2罐。 梳打水含鈉 高血壓慎喝 至於梳打水,李振洋認為,相比汽水或其他有糖飲品,屬較健康之選,但有兩類人不宜喝太多,「梳打水有一定鈉含量,高血壓人士需適量飲用;亦因為梳打水是有氣飲品,可能會引致胃酸倒流或胃脹,有腸胃問題的人,也不要當水喝」。 Read more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明報專訊】跑步,究竟快跑還是慢跑好?專家指出,跑步速度愈快,不代表減肥效果愈好,熱量消耗多少需要考慮運動持續時間、體重等因素。再者,快跑容易跌倒受傷,加上大步幅會增加膝關節負荷。慢跑一般步幅較小,可減輕膝關節受力。日本和台灣流行超慢跑,跟着節拍以「慢」取勝,被稱為神奇瘦身跑法!「超慢跑」要注意4個原則,並可在音樂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下載「節拍器」來輔助,設定步頻為每分鐘180步。若想增加超慢跑難度及加強減肥效果,物理治療師建議,將超慢跑結合HIIT訓練,不妨參考以下5組動作。惟HIIT對心臟負荷比較大,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跑步4原則 運動場上,快跑力有不逮,跑得慢又擔心被人笑「龜速」。不論什麼跑速,跑步都能提升心肺功能,而且有助心臟健康,甚至延年益壽,有利整體健康。根據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在2017年發表的研究,與不跑步的人相比,即使跑得很慢或偶爾跑步,有跑步的人往往多活3年。當然,跑步並不能使人長生不老,但可使預期壽命增加上限約3年。該研究顯示,「跑步」與「長壽效益」的比率約為1:7,這意味跑步1小時可額外延長7小時壽命。 跑步1小時延壽7小時 可跟上節拍超慢跑 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及副系主任雷雄德指出,世衛建議成年人每星期至少做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果按照此標準持續鍛煉,推算跑步1小時可延長壽命約7小時,「1賠7都不錯啊」! 跑步對身體有益,但具體到底要跑多快?雷雄德強調,快跑和慢跑沒有優劣之分,兩者可在每星期的訓練中輪流交替。惟要留意的是,快跑容易跌倒受傷。為提高跑步速度,跑者通常踏出較大步幅。大步幅要承受較大的着地衝擊,增加膝關節負荷。慢跑一般步幅較小,可減輕膝關節受力,從而降低受傷風險。此外,高強度快跑者容易感到疲勞,無法維持長時間的快速奔跑。相反,中低強度的慢跑較不容易產生疲勞感,跑者能更長時間持續運動,相對「襟跑」。 日本、台灣興起以非常慢的速度跑步,這種超慢跑被稱為神奇瘦身跑法。「超慢跑」源自日本,可在音樂平台或手機應用程式下載「節拍器」來輔助,設定步頻為每分鐘180步,跑步時盡量跟上節奏,作「節拍超慢跑」。 超慢跑的4個原則: .前腳掌先落地,再後腳跟觸地 .跑步時膝蓋微彎曲 .腳步放輕,輕力着地 .步伐小而快,步頻以每分鐘180步的速度為目標 相關文章:【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依年紀、身體調運動強度 物理治療師歐陽健表示,超慢跑動作相對溫和,對膝關節和足踝負荷較低。以運動量衡量,「超慢跑」適合大部分人士。惟不同年紀和身體狀况對心臟負荷有所不同,應調整運動強度。在計算運動量水平時,以最大心跳率計算最為準確。 訓練心跳範圍 健康人士: *最大心跳率×60%至80% 長者或心血管病患者: **儲備心跳率×50%至70% 註:* 最大心跳率=220-年齡 **儲備心跳率= 最大心跳率-靜止心跳率 超慢跑輕鬆簡單,男女老幼可以邊看電視邊原地慢跑。如果嫌原地超慢跑單調乏味,不妨試試「改良版超慢跑」。雷雄德建議,前後左右踏步不但增加趣味,同時可分散足部壓力,降低勞損風險。他提醒,在家超慢跑時穿上運動鞋,更能減低受傷風險。 最少持續20分鐘 燒脂才明顯 一般人都會認為,運動愈激烈,減肥效果愈好,而放慢速度跑步往往令人覺得不似運動,無助減肥。其實快跑和慢跑同樣有減肥的效果,兩者透過不同機制燃燒脂肪。雷雄德解釋,透過高強度運動如快跑(最大心率約維持在85%以上),身體會啟動「後燃效應 」(after-burn effect)燒脂機制,由於運動後身體需要大量能量恢復,以提升新陳代謝減輕疲勞,身體會動用脂肪作為能量,因此在運動後繼續燃燒脂肪。 當持續做中低強度運動(最大心率約維持在60%至70%)如慢跑,身體透過β-氧化作用(β-Oxidation)燃燒多餘脂肪。要經由β-氧化作用達到燃脂效果,需要同時符合運動的持續時間和中低強度運動的兩個條件。由於過程中需要持續提供氧氣,鍛煉時間持續20至30分鐘以上燒脂效果才較明顯。 「在疫情下,在家超慢跑好過你坐梳化!」雷雄德表示,久坐令心肺功能變差,即使疫情下要留在家中,亦應避免久坐不動。歐陽健強調,所有體能活動(physical active)都會燃燒熱量,包括做家務、行樓梯、散步和游泳等,即使做較低強度的體能活動亦勝過久坐不動。 超慢跑消耗熱量有數計 想知道超慢跑消耗多少熱量,可從以下公式計算: 熱量消耗=代謝等值(MET)×運動時間(分鐘)×體重(公斤) / 60 代謝等值(MET,Metabolic Equivalent)是用作形容不同體能活動的強度指標,身體維持於靜止狀態相等於1 MET。以每小時5英里(即約8公里)以下速度「超慢跑」計算,大約換算為6 METs。 例子: 體重70公斤的成年男性連續「超慢跑」30分鐘的熱量消耗 = 6 METs × 30分鐘 × 70公斤 / 60 = 210千卡 文:利楚兒 編輯:梁小玲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居家運動:超慢跑×HIIT 減肥更有效 2019年巴西研究發現,HIIT(高強度間歇式訓練)比起持續中等強度運動更有效減少脂肪達28.5%。若想增加超慢跑難度及加強減肥效果,物理治療師歐陽健建議,將超慢跑結合HIIT訓練。惟HIIT對心臟負荷比較大,有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完成超慢跑後,可做以下5組HIIT動作。每組動作以30秒為目標,限時內盡力做最多次數。每組動作之間可短暫休息15至30秒,重複3個循環。 波比跳 1.手掌與肩同寬按着地板,雙腳打開比肩寬 2.雙腳向前跳,蹲下 3.向上跳起,雙手舉起過頭 4.蹲下,兩手觸地,雙腳向後蹬直,回到動作1再做 側弓步 1.兩手拇指交疊置於腹/胸前,雙腳打開比肩寬 2.身體重心慢慢向右移,右腳彎曲,髖部向後推成深蹲姿勢,左腳向外伸直 3.右腳推蹬回到開始姿勢,換腳再做 登山跑 1.起始動作如同掌上壓一樣 2.左右腳輪流抬起至胸部 提腿蜷腹 1.躺在地墊上,上身抬起約45度,雙腳離地略微彎曲 2.雙手連同上半身向一邊扭動,換另一個方向再做 分腿蹲 1.站在椅子前約1.5個腳掌的距離 2.一腳向後放在椅子上,身體向下蹲 3.起身,重複再做(下個循環換腳做) 示範:物理治療師歐陽健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減肥】BMI 25以上屬肥胖 醫學瘦身新招:藥物、縫胃手術、新一代減肥胃水球知多啲

【明報專訊】香港肥胖學會發表報告,自疫情爆發至今,近四成受訪者體重比2019年增逾一成!純粹是在家工作、少運動惹的禍?翻閱衛生署2014至20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有一半港人屬超重或肥胖,反映問題一直存在。不少人以減肥為終身事業,為何努力節食和運動卻瘦不下來?當肥胖引起併發症,就可能要藥物或手術幫助。究竟醫學瘦身有何新招,包括藥物、縫胃手術、新一代減肥胃水球的治療又是怎樣的呢? BMI達25屬肥胖 減肥醫學瘦身新招知多啲 肥胖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退化性關節炎、二型糖尿病等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指引,亞洲人的身體質量指數(BMI)達23以上屬超重,25以上為肥胖,世衛已將肥胖列為慢性疾病。 要踢走肥胖,控制飲食與恒常運動很重要;但香港肥胖學會主席、外科專科醫生徐俊苗表示,有時並非單靠兩者就可達到持續減重的效果。不少因素並非患者能夠控制,當中「生存機制」尤其關鍵。他解釋,節食和運動令熱量攝入量減少、消耗增加,體重開始下降時,身體為了避免偏離「平衡」,會觸發生存機制,體內「飢餓素」(ghrelin)上升增加飢餓感,抑壓食慾的「瘦素」(leptin)則會減少,「慢慢食多了都不自覺,令體重反彈」。 亦有研究發現,睡眠不足及減肥持續一段時間後,瘦素會下降、飢餓素上升,令肥胖人士更難減肥。一連串身體機制提升了減肥難度,患者或需尋求藥物或手術幫助。 用藥刺激飽肚信號 需飲食運動配合 BMI逾27.5可考慮藥物或其他治療,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指,輕微肥胖(BMI<27.5)大多因不良生活習慣引起,可從生活方面調節,「但當BMI很高,甚至已出現肥胖併發症,要盡快用更有效方法減磅,否則(患者)很難開始做運動,無法運動又不能減磅,變相惡性循環,就要用藥衝破障礙」。 「下丘腦主宰身體很多基本功能,包括體重、能量管理等,當中有飽肚信號和飢餓信號,若荷爾蒙如飢餓素刺激飢餓信號,就會感到肚餓,而腸泌素GLP-1、瘦素、POMC等就會使人感覺飽肚。治療肥胖,就要刺激飽肚信號,並阻擋飢餓信號。」袁美欣指現時香港已註冊可用作肥胖症治療的藥物有4種,包括芬特明(phentermine)、納曲酮(naltrexone)/安非他酮(bupropion)、奧利司他(orlistat)及利拉魯肽(liraglutide),會根據患者情况而選擇。 「對於嗜甜患者,安非他酮與納曲酮的組合可能較有幫助。」袁美欣解釋,這兩種藥本身各自用作戒煙戒酒,用在減肥上可降低對甜食的渴望。藥物今年初才獲准在港使用,是最新用於治療肥胖症的藥物。兩者都針對可令胃口減弱的神經元POMC,安非他酮還可刺激多巴胺,更快增加滿足感,減少從食物獲取滿足感的需要;副作用有口乾、心跳加快、血壓上升、便秘等,不適用於25歲以下或65歲以上人士,以及情緒病、心臟病患者。 糖尿專用新藥 減磅中位數達17% 一般減肥藥物的減磅中位數為原本體重7%至10%,去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審批二型糖尿病藥物司美格魯肽(semaglutide),用於肥胖症治療,其減磅中位數可達17%,「是目前成效最顯著的藥物」!但袁美欣補充,現時本港僅可用於二型糖尿病患身上。 司美格魯肽是利拉魯肽的進階版,病人從每日注射一針,變成每周一針。兩者都能模仿GLP-1,抑制食慾,「食物去到迴腸,腸道會分泌GLP-1,通知身體已有足夠食物在腸胃,大腦接收到信息後,就會產生飽肚感,並刺激胰島素分泌,減慢腸胃蠕動,增加飽腹感」。不過藥物導致腸胃活動減慢,可能會帶來飽滯感、作嘔作悶、便秘或肚瀉等副作用。 治療肥胖症,還可使用歷史悠久的芬特明,可促進代謝、抑制食慾;以及俗稱排油丸的奧利司他,阻擋腸道吸收油分。 袁美欣強調治療成功並不單靠藥物,曾有病人接受藥物治療後,體重大減40磅,但亦有個案因為副作用,用藥效果不理想,「很多人誤以為,醫生開藥吃完就會瘦,其實真正要醫好肥胖症,需要多方面配合,病人要付出努力,調節飲食與運動」。 縫胃限食量 毋須切胃可還原 中大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香港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主席黃健鴻指,根據國際肥胖外科聯合會亞太分會(IFSO-APC)及第二屆糖尿病外科手術峰會的指引,適合接受減重手術之亞洲人為: 1.BMI>35 2.BMI>30及患有嚴重肥胖相關疾病(如代謝綜合症、睡眠窒息、脂肪性肝炎等) 3.BMI達27.5,經藥物治療後血糖仍控制不佳的二型糖尿病患者 醫生會為符合以上標準的患者做評估,排除風險因素,判定是否適宜做手術。「這50、60年來有10多種減重手術,最普遍是縮胃和胃繞道手術。」黃健鴻指,其中縮胃手術佔全港減重手術約八成,「因為手術原理較簡單,純粹將胃容量縮小,限制進食量,但不影響維他命、礦物質等吸收」。手術透過腹腔鏡割走胃大彎,胃部剩下10%至20%容量,令患者進食小量食物後便有飽足感,同時減少胃部分泌「飢餓素」,降低肚餓感覺。手術後起初2年可減去多餘體重約六至七成,但約5年後胃部可能慢慢脹大,或當飲食習慣改變,體重可能回彈。另外,小部分病人術後有胃酸倒流,需長期服降胃酸藥控制。 必須食得慢,得爛,食得少 至於2017年才引入香港的內鏡縫胃術療程,是現時最新的內窺鏡減重手術,適合BMI超過27.5人士。黃健鴻表示,做法是以最新內窺鏡縫合裝置,經口腔進入胃內,將部分胃體摺疊縫合,從袋狀變成管狀(見右圖),限制食量。過程要全身麻醉,但毋須切除胃部,也可以還原。不過,縫合線可能刺穿胃或周圍器官,引致出血或穿孔風險;治療後患者不能接受正常胃黏膜檢查,不適合需要定期檢查胃的患者(如有胃癌家族史或胃癌高危者),而且「減重速度稍慢」。 黃健鴻強調,手術治療不是一勞永逸,患者要了解手術風險和對術後飲食改變有心理準備,「我們有句金句:『食得慢,得爛,食得少』」,如果術後吃太多或不仔細咀嚼,容易「頂住」和引致嘔吐;同時要改變生活習慣,否則減重效果也可能不理想,「有些個案縮胃後只減了10公斤」。 知多啲:新一代減肥胃水球 容易吞自動排出 胃水球治療肥胖症,在港已應用了10多年,近年有新一代胃水球,置入和取出都更方便。 胃水球佔據胃部約一半容量,可減少食量。外科專科醫生黃健鴻指出,舊式胃水球需以內窺鏡置入和取出,而2019年引入香港的新式胃水球,患者只需吞服一粒像指頭大小的膠囊,再通過接連膠囊的幼管注入生理鹽水來充滿胃水球。約4個月後,胃水球閥門自動打開,排出液體,膠囊亦隨之自然排出體外。 「它不是永久治療方式,而是一個踏腳石。」黃健鴻表示,療程平均可減去約10%至15%體重,但當水球排出身體後,體重有回升可能,「我們稱(治療期間)為『蜜月期』,讓體重去到一個較低水平,趁機多做運動、控制飲食」,之後要「靠自己」維持運動和飲食習慣以控制體重。 胃水球適合BMI 27.5以上,沒有胃潰瘍、裂孔疝氣等胃病及未曾接受胃部手術人士使用。另外,也可作為BMI超過50的人做減重或其他手術前的減重治療,降低麻醉風險。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減肥】港約30%成年人屬肥胖 BMI 30或以上 浸大研究:識別肥胖者「不知飽」機制 助傳飽肚信號控體重

【明報專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教學研究部助理教授王凱亮稱,體重指數(BMI)30或以上屬肥胖,本港有近30%成年人肥胖、20%超重,而現時抗肥胖症藥物不外乎讓人減少進食、增加飽腹感等。浸大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抑制一種名為「MT1-MMP」(膜1型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蛋白水解酶,可使腦神經元GFRAL與賀爾蒙GDF15順利結合,適時傳送飽腹感信號,避免人進食過量,達到減重效果。團隊稱,MT1-MMP可作為潛在的治療標靶,開發治療肥胖症的創新藥物。 Read more

【減肥方法】分辨真假肚腩 了解成因、健康警號 肥瘦先天或後天影響?節食斷食易反彈?運動消脂成效話你知

【明報專訊】原來肚腩有真假,想收身減肥大計事半功倍,先得看清楚你的肚腩,是因為飲食過度脂肪積聚形成的中央肥胖真肚腩,還是姿勢不良、內科疾病、產後肌肉鬆弛引致的假肚腩。真假肚腩,對策大不同。那麼肥瘦是先天或是後天影響呢?有家庭醫生引述研究指出,「先天肥」方面,一個人的體重,有30%至50%受基因影響,所以整體來說,後天因素影響稍微多些。至於「後天肥」,主因有兩個: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及缺乏運動,導致體內攝取的熱量較消耗為多,人也自然易胖。應如何收身減肥呢?五花八門的運動消脂增肌方法,如何做才見成效?節食斷食又會否容易反彈呢?專家逐一解構。 Read more

【糖尿併發症】糖尿病奪走腎功能毫無警號 慎防糖尿腎 有效控制血壓血糖成關鍵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長期病之一,本港大約每10人有1人患有糖尿病,並且可引致各種併發症,例如多達三至四成患者因糖尿影響腎臟而出現「糖尿腎」,卻因為過程悄然無聲,令患者的腎臟在不知不覺間受損,最終或因腎衰竭而要洗腎甚至換腎。如能及早察覺,患者可以轉用一些有助保護腎臟的降血糖及降血壓藥物,加上改善生活習慣,如戒煙、減肥等,有助預防和延緩腎功能衰退。 Read more

【健康減肥】假期暴食?肥胖、消化不良、便秘怎辦?專家教你有營飲食慎防三高、脂肪肝

農曆新年連續幾日假期窩在家中,加上疫情關係未能夠四出拜年,正餐以外,蘿蔔糕、年糕、煎堆、油角、糖果、朱古力……暴飲暴食指數直線上升,更隨時出現消化不良、便秘等腸胃問題!怎辦?醫生、營養師提供了很多實用的飲食、健康、減肥攻略貼士,尤其是本身已是三高、脂肪肝等人士,更不能掉以輕心,以下的健康飲食法則,你又知道和實踐到多少呢? Read more

睡眠窒息症5類人士提高警覺 初確糖尿病、高血壓患者宜考慮做睡眠測試評估

睡眠期間出現呼吸不暢,甚至窒息,自己一般難以察覺,更何况睡眠窒息症患者未必會有明顯徵狀,但卻潛在很多危機,例如睡覺時氣道出現阻塞導致窒礙呼吸,不但影響睡眠質素,令人容易疲倦及專注力變差,更可能會損害心血管健康,引發心臟病及中風等嚴重疾病。哪5類人士屬高危族呢?又有什麼警號需要留意?醫生提醒一旦出現以下情况:經常覺得疲倦、日間隨時可入睡、睡覺時不斷轉身,又或是初確診糖尿病及高血壓等人士,宜及早求醫,建議考慮接受睡眠測試,以了解問題是否源於睡眠窒息症,從而作出適切的治療方案。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