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臟日】心口痛?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心房顫動徵狀有不同? 專家教護心攻略控三高

本港心臟病粗死亡率自新冠疫情爆發後持續上升,根據衛生署數字,去年相關比率達0.089%,為近10年高位,有近6600名心臟病患者辭世。突如其來的「心口痛」、呼吸困難是否心臟病發的先兆?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未必有明顯徵狀?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和三高又有何關係?心房顫動、心碎症又是什麼?心臟病是本港最常見致命疾病的第三號殺手!9月29日是「世界心臟日」,立即認清心臟病背後的「元兇」,身體力行齊來護心,專家教你有效控制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的方法,減低患上心臟病風險。 心臟病有警號!心口痛、翳悶、呼吸不順須及早求醫 根據衛生署數字,心臟病患者離世個案、粗死亡率自新冠疫情爆發後上升,去年有6595名心臟病患者離世,稍增約30人,粗死亡率為0.089%,均為10年新高。 【痛症】留意胸痛警號 成因多隨時與心臟病、肺部感染、胃酸倒流有關 胸痛或俗稱「心口痛」不是疾病,而是一種徵狀,與心臟、肺部等相關的疾病都有機會引致胸痛,泛指胸部、頸部、上腹等位置出現痛楚、壓力,窒息、麻痺等不適感覺。「心口痛」的出現可能是一大警號,切勿輕視,立即了解胸痛的3大原因! 胸口痛、呼吸困難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作怪?小心非典型徵狀易延誤治療 急性和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徵狀大有不同!心臟科專科醫生表示,急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患者會突然出現胸口不適,猶如被大石壓着、透不過氣的感覺,休息過後情况並沒有改善,即是心臟病發,需要立即送院救治!至於慢性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則未必有明顯徵狀,直到做運動或壓力等因素增加心臟負荷,供血不足便會令患者出現胸口翳悶及呼吸困難,但稍作休息後其情况會有好轉,醫生提醒大家切勿因為徵狀消失而置之不理…… 【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有什麼常見的徵狀?病發前有何先兆?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常見徵狀為心絞痛,當患者做運動、情緒激動時心跳過快,可能感到心口翳悶。多數人在停止運動和休息後,心絞痛便會消失。若有嚴重心肌梗塞,除了有劇烈胸口痛,甚或會感呼吸困難、頭暈、心律不正及血壓急劇下降等徵狀…… 【通波仔/搭橋】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及6個高危因素 早期血管收窄病徵不明顯 增病發猝死風險 手術後須妥善控制三高及戒煙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俗稱「通波仔」)或心臟血管繞道手術(俗稱「搭橋」)兩者究竟有什麼分別?手術是否需要全身麻醉?患者康復期又有沒有不同?術後患者是否需要一世服藥? 認識心房顫動 心碎症是什麼?嚴重可致中風甚至猝死? 【心臟病與三高】心房顫動無先兆 心跳可達200下?隨時致中風 治療康復添變數 (預防必做的5個任務) 心房顫動是常見心律不整的一種,患者可以毫無先兆,直至出現中風入院才被發現!無論是預防心房顫動或心房顫動患者要進一步減低中風危機,嚴格的自我管理不可或缺,即看以下必做的5項任務,從日常監測、藥物控制、運動及飲食等做起! 【心臟病與三高】胸痛、呼吸困難?情緒引發心碎症 徵狀如心肌梗塞 嚴重可致猝死 心真的會碎嗎?當面對親人離世、生活出現巨變、失戀時,可能會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難等,這種痛心的感覺,就像心臟碎了般。「心碎」聽起來好像很誇張,但原來現實中,極度悲傷或情緒突然重挫,都有機會引發心碎症(或稱「心碎綜合症」),臨床徵狀跟心肌梗塞相似,嚴重者可以引發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護心戒條:減重控三高 恆常運動+健康飲食 【心臟病與三高】血糖失控?撃退糖尿病由重啟恆常運動開始 物理治療師:7個重要建議 恆常運動對保護心臟的好處多不勝數,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士來說,應如何踏出第一步?物理治療師建議將運動「滲入」日常生活當中,循序漸進地提升運動量——如上班族可在午膳後騰出時間散步,下班後提前一個站下車步行回家,已是良好的入門運動,還有…… 肥胖易致三高 加速心臟病、全身血管粥樣硬化、中風風險(附:減肥與運動實戰Tips) 對心臟健康而言,中央肥胖的「蘋果身形」比「啤梨身形」的傷害更大?心臟科專科醫生指,2008至2017年的10年間,被診斷患心臟病的人數上升兩成,除了人口老化、社會對疾病的認知增加及診斷技術進步等因素外,相信肥胖也是原因之一。減肥不能一蹴而就!醫生建議,每星期減輕一磅已是合適的速度…… 【肥胖與心臟健康】「三式」護心飲食攻略(衛生處方) 脂肪大致可分為飽和脂肪及不飽和脂肪。飽和脂肪促進肝臟製造膽固醇,令血液中壞膽固醇水平上升,引致血管硬化及心健康減肥臟病;它主要來自高脂肉類、連皮家禽、全脂奶製品、以棕櫚油或椰子油製作的餅乾或麵條等。反之,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有助降低體內壞膽固醇水平,保持血管暢通;不飽和脂肪主要來自植物性食物如牛油果、橄欖油和合桃。至於反式脂肪…… 心臟復康訓練 可減27%死亡率 八段錦強心肌 家居易做 有研究顯示,心臟復康訓練有助降低心臟病死亡率約20%至27%,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質素。然而在疫情下,很多康復計劃被迫暫停,心臟病人如何鍛煉身體減低復發風險? 超加工食物是美味的健康殺手?4類加工食物你要識 營養師教你選擇4個貼士 任何食物只要經過處理便可界定為加工食物,由於「超加工食物」含相對較高鹽、糖、油分及其他添加劑,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有註冊營養師就指出,進食過多「超加工食物」會導致肥胖、提高患上心血管病、糖尿病、腸易激綜合症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種慢性病,甚至致癌的風險,建議多選擇新鮮食材,並在選擇加工食物時留意食物標籤,盡量選購添加物含量較低的產品。 【三高飲食】燕麥是「三高救星」?即食燕麥粥、飲品、曲奇 添加味道或藏高糖高脂高鈉陷阱(煮得smart) 一直以來有很多研究指出燕麥對維持心臟、腸道健康及體重管理有幫助,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建議,每日攝取3克燕麥水溶性纖維(oat beta glucans),配合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有助促進心臟健康。究竟燕麥是否真的那麼神奇,可作為「三高救星」? 此外,香港心臟專科學院公布(9月27日)近月訪問心臟科專科求診或覆診者,發現各有約三成受訪者疫下運動量減少、體重增加。學院院長陳偉光提醒,運動可減低近七成心血管疾病致命風險。 學院呼籲成年人按世衛建議,每周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運動,即使疫下不便經常外出,在家可做簡單伸展,避免肥胖和保持心臟健康。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雷雄德提醒,市民一旦感染新冠,在陽性的兩周內應避免做劇烈運動,如無不適,則可做低至中等強度運動,重症者則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Read more

衛生處方:飲酒傷身 無安全水平

【明報專訊】你間中有沒有去happy hour,跟朋友「飲兩杯」?很多人喜歡在社交場合,尤其親友聚會、歡度節日時,「啤一啤」或者開一兩瓶葡萄酒共享。亦有人提倡每日淺嘗一兩杯紅酒來預防心臟病或改善健康。究竟所謂「飲酒護心」或「適量飲酒」有沒有科學根據? ▲資料圖片 列第一類致癌物 眾所周知吸煙致癌,但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世界衛生組織(世衛)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早於1988年已把「酒精飲品中的乙醇」,包括啤酒、紅酒、白酒、烈酒等,確認為第一類致癌物質(即致癌性5類中最高類別),即是與煙草、石棉及放射性輻射等一樣,對人類致癌性證據充分。 飲酒可引致超過200種疾病和損傷(包括癌症、心臟病、肝病、各種精神與行為障礙)。相關癌症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癌及女性乳癌。 很多人誤信每日飲小量酒精可保護心臟。但事實上,世衛從未建議為改善健康而飲酒,而本地亦有研究發現飲酒會增加長者死於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醫學期刊《刺針》(Lancet)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酒精使用是造成全球疾病負擔的主要風險因素,並指出要確保健康不受損害,應該滴酒不沾。另外,就癌症而言,飲酒愈多,患癌風險愈大,即是沒有所謂的安全飲用水平!例如每日飲一罐啤酒,患上口腔癌的風險比不飲酒的人高三成;若增至每日兩罐啤酒,相關風險更會高至七成。 紅酒防癌缺證據 有指紅酒中的白藜蘆醇可抗氧化及防癌,但醫學研究顯示,人體中白藜蘆醇水平與罹患癌症或心臟疾病並沒有關聯。值得留意的是,就白藜蘆醇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大多建基於動物實驗,現時仍缺乏科研證據證明對人體的效用。而且,動物實驗常用高劑量的白藜蘆醇,一般人根本難以通過飲紅酒或日常飲食攝取同等分量。事實上,白藜蘆醇亦存在於花生、葡萄和果醬等食物中,絕對毋須透過飲用紅酒攝取。 由於飲酒導致的傷害遠超其所謂的潛在好處,沒有飲酒習慣的人士絕對不應開始飲酒,而好杯中物之人亦應逐漸減少飲酒以減低傷害。孕婦、兒童及青少年、身體不適或正在服用藥物人士,以及正操作機器或駕駛的市民更加不應飲酒。 其實只要奉行健康生活,就是護心或減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最佳方法,包括選擇少鹽少糖少油的食物,每周最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保持健康體重和腰圍,不飲酒及不吸煙。 如有興趣了解更多酒害的資訊,可瀏覽衛生署「酒為下著」網站:www.change4health.gov.hk/tc/alcoholfails 若想了解飲酒的潛在健康風險,可透過網上問卷評估:www.change4health.gov.hk/tc/audit 文:李嘉瑩(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疾病預防)) 【營養要識】牛油果籽減重瘦身 含山埃單寧酸 阻吸收鈣鐵 進食過量可致抽筋 女性護眼貼士 防眼乾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