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 流感vs肺炎 長者注射疫苗減併發症 常見副作用話你知

流感高峰期加上武漢肺炎夾擊,令很多港人擔心SARS重臨。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陳琳醫生提醒,一般肺炎的初期症狀與流感十分相似,而事實上流感若處理不當確有機會惡化變成肺炎,並誘發其他潛伏的疾病。故無論如何,都要做好個人衛生及預防措施,包括注射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等疫苗,有助減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尤其是體弱及患長期疾病的長者,切勿因擔心疫苗副作用而抗拒注射。 Read more

赴武漢後發燒3港人無嚴重肺炎 兩人出院 袁國勇:暫無法判斷內地會否社區爆發

【明報專訊】武漢爆發不明肺炎,本港公立醫院至昨日暫接獲3名曾到武漢的發燒病人,全已退燒且無嚴重肺炎,兩人已出院。醫管局至昨午12時向衛生防護中心呈報3宗曾到武漢的發燒個案,均沒報稱到過當地街市、已退燒且無嚴重肺炎,一人仍在瑪嘉烈醫院留醫,其餘大埔那打素及屯門醫院病人已出院。 屯院周二(12月31日)收到的上呼吸道感染女病人,初步化驗對SARS、流感及禽流感呈陰性反應。據悉病人30多歲,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患者樣本)對禽流感、豬流感等20多種病毒呈陰性」,市民毋須擔心。 未明病因已出院 專家:未必關連武漢個案 對於未找出病因已出院,中大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病人鼻液找不到病毒、亦無去過相關市場或肺炎病徵,與武漢肺炎個案未必有關,而病人無肺炎又退了燒,傳染他人風險低,無必要留在院。 據悉,醫管局昨召開傳染病及緊急應變中央委員會,決定病人若退燒、徵狀退或排除感染特定病毒便適合出院。另據悉,有女病人昨早到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醫,報稱曾到武漢,但無發燒,臨牀診斷後不屬須呈報個案。 港府昨舉行跨部門會議後,食衛局長陳肇始強調,本港至今無發現武漢相關嚴重肺炎個案,但香港會「嚴陣以待」加強港口健康監察,包括在機場加裝紅外線熱像儀,專為武漢來港乘客檢查體溫,有需要會隔離和檢測,會每日公布加強監測下的個案數字。 現時醫生如發現曾到武漢街市或海鮮市場的病人出現相關病徵,須向衛生防護中心呈報。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現標準是根據目前的資料制定,會留意有無需要修訂;並表示有向內地要求提供更多資料,但目前資料不是十分足夠,例如武漢肺炎個案的病因。 防護中心:有向內地索取 惟資料仍不足 對於應否上機或上車檢疫,袁國勇認為「做得愈盡愈好」,但涉物流安排,「當年中東呼吸綜合症的韓國個案曾一人傳百人,今次疫情真要小心處理」。許樹昌認為,機艙空氣流通差,在機上檢查未必最好,有需要時在閘口為乘客做健康問卷和體溫檢查更適合。 當局昨未就不明肺炎疫情作進一步通報,但爆發源頭華南海鮮市場戒備升級,執勤人員幾乎人人戴N95口罩。 袁國勇:人傳人與否 要視乎有否出現家庭及醫護群組個案 對於內地會否出現社區爆發,袁國勇表示,需進行詳細流行病學追蹤才能判斷,曾去街市的病人可將病毒帶到街市外,其他人接觸到病毒便會感染,人傳人與否要視乎有無出現家庭及醫護群組個案,暫無法判斷。 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學講座教授許樹昌稱,冬季呼吸道病毒,如流感、副流感、合胞病毒等一般很活躍,感染者均會發燒、咳嗽、流鼻水等,病徵上難分辨,他認為不代表武漢當地疫情已擴散。許樹昌表示,如當地感染宗數急速上升,又發現有醫護人員或病人家屬受感染,而他們感染的病毒基因排序一樣,就可確定有人傳人。 明報記者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咳嗽、哮喘、氣管敏感如何分辨?

立冬,早晚天氣轉涼,無論辦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咳嗽聲此起彼落,究竟是乾咳?久咳或是氣管敏感?氣管敏感又跟哮喘有沒有關係呢?咳嗽久了會否變成哮喘?常見的慢性氣管問題又包括哪些呢? Read more

知多啲:識睇口罩過濾率

【明報專訊】若要了解口罩的過濾率,可留意口罩簡介上有否印上相關的法規標準。 FFP(Filtering face pieces) 歐盟把防護效果分為3級,FFP1代表濾材最低過濾效率為80%、FFP2為94%(與N95相若)、FFP3為99%(與N99相若)。 BFE(細菌過濾效果,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不少口罩標明經過美國Nelson實驗室的BFE測試,這項測試大多會以約3微米的微粒及特定流速來進行。 PFE(粒子過濾效果,Particulate Filtration Efficiency) 由於它容許使用0.1至5微米的微粒來測試,除非口罩標明以什麼大小的粒子來測試,否則參考價值不大。 Delta P(ΔP) Delta P即口罩壓降。壓降愈高,透氣性愈低, 梁表示:「口罩的壓降一般是2至3 mm H2O (或 20至30 Pa),若高於3 mm H2O (或30 Pa),長時間佩戴會感到不適。」 相關文章: 揀啱口罩 過濾烏煙瘴氣 理大研發輕薄口罩 功能媲美N95 Read more

抗生素「最後防線」失守 耐藥性細菌 惡過SARS流感

【明報專訊】香港每年約有700人死於耐藥性惡菌。這個數字可怕嗎? 現正值流感高峰期,2017/18年冬季性流感有384人死亡。曾令港人人心惶惶的SARS,則有299人死亡。相比下,超級惡菌的殺傷力有過之而無不及。 醫學界近年屢勸大家不要濫用抗生素,否則養出超級惡菌,終有一天無藥可醫。惟公眾似乎仍未知驚,傷風感冒求診,仍然主動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看門口」,甚至到藥房購買抗生素「自療」,養菌為患。 ▲明報製圖 細菌變異 多類常用抗生素失效 耐藥性細菌是指細菌變異,令原本有效的抗生素變為無效。當細菌對多類常用的抗生素都產生耐藥性時,便稱為「多重耐藥性細菌」。抗生素失效,不但令患者感染持續,還增加傳染他人的風險。 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講師朱幗珮指出,目前約有150種抗生素,大致分為11個主要類別;不同類別針對不同細菌,攻打細菌的方式也不一樣,或破壞細胞壁,或直搗細胞核心。另外,抗生素有分窄譜和廣譜;窄譜,即殺菌範圍較窄,只針對某一種或某一類細菌,而廣譜抗生素俗稱「big gun」,殺菌範圍廣泛,即可對付多種多類細菌,亦是用於對付耐藥性惡菌。 既然廣譜抗生素能殺減大量細菌,是否一開始就處方廣譜抗生素,就可將細菌殺得片甲不留? 「應先用最窄,只針對致病細菌的抗生素,不宜一開始使用廣譜抗生素。」朱幗珮解釋,如果一開始就用big gun,即使病徵消除,但可能仍有小量細菌留在體內,會慢慢對抗生素產生耐藥性。這些變異的細菌未必會致病,然而,遇上下一次感染,廣譜抗生素就無法對付。 醫生開藥 不食剩不儲備 朱幗珮家訪病人時,曾發現不少長者在家中儲存大量藥物,說要預留藥物看門口,當中有抗生素,也有不少過期藥物。但她指出,抗生素一定要依從醫生指示服完療程,不應剩下藥物;另外,即使同樣是細菌感染,尿道炎和喉嚨發炎也未必使用同一種抗生素,療程和服藥指引亦未必一樣,留下的抗生素未必適合下一次使用。 ▲非細菌感染——傷風感冒一般不是細菌感染而起,毋須服用抗生素。(PRImageFactory@iStockphoto) 簡單手術可變嚴重感染 究竟香港耐藥性細菌有幾嚴重? 朱幗珮以金黃葡萄球菌做例子,此菌存在健康人士的鼻腔內和皮膚表面,可以是皮膚或鼻腔裏常見菌群的一部分,它亦是皮膚、骨骼、血液感染和手術後傷口感染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而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過去見於住院病人、院舍宿友,或經常前往醫療機構如透析中心接受治療的人士。但近年出現「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的感染,這些人於發病前一年並未住院、入住院舍或接受醫療程序。根據衛生署統計數字,過去9年,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呈報個案增加5倍;在最近3年,每年約有1000宗呈報個案。 朱幗珮憂慮,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或其他惡菌若一直增加,一個簡單的手術都會變得不安全。「每一個人身上都有很多細菌,所以一般手術前,醫生會處方適合的預防性抗生素,避免傷口感染;但若耐藥性惡菌當道,預防性抗生素失效,一個簡單手術可以變成嚴重感染,出現敗血症,甚至死亡。」 文:鄭寶華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戳破謬誤:食抗生素 無助改善傷風感冒

【明報專訊】感冒、發燒,食抗生素快啲好?鼻涕變黃是細菌感染,要食抗生素?朱幗珮發現大眾對抗生素有很多謬誤,現逐一解答。 謬誤1. 傷風、感冒或流感,食抗生素快啲好。 傷風、感冒或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數不是細菌感染,食抗生素無助改善病情,反而招來不適的副作用,如:作悶、肚瀉、殺掉腸道好菌。 鼻涕黃綠色屬常見。 謬誤2. 鼻涕呈黃色或綠色,必須使用抗生素。 傷風或流感時,鼻涕變濃稠或呈黃色或綠色都很常見,不能憑此來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發燒未必細菌感染 謬誤3. 感冒同時發燒,就要食抗生素。 發燒是感染的常見徵狀,但不一定是細菌感染。相反,如果亂食抗生素,當病情惡化求醫或送院,醫生種不到細菌,反而會影響診斷。 朱幗珮又提醒,接種疫苗有助對抗細菌,例如接種肺結核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指出,肺炎球菌疫苗可有效減少整體抗生素處方,當減少使用抗生素,就有助降低出現耐藥性惡菌的風險。對抗惡菌,不止是醫護或科學家的責任,人人有責。 ‧時刻保持手部衛生,尤其在進食前、服藥前和如廁後要潔手 ‧勿向醫生要求抗生素 ‧遵照醫生的建議使用抗生素 ‧即使病情轉好也不要自行停用抗生素 ‧按時為你和家人接種疫苗 ‧當有呼吸道感染徵狀時,應戴上口罩 ▲戴口罩——對抗惡菌,人人有責。咳嗽不適時應戴上口罩。(RyanKing999@iStockphoto) Read more

有片:感冒惡化 連環拖垮器官 五臟六腑齊衰竭 急救黃金1小時

上午一場雷雨,下午酷熱警告,晚間秋風送爽,秋夏交替,早晚溫差大,令不少人病倒。 發燒、感冒十分常見,一般三數天便痊癒。不過,當病情一直惡化,心跳加速,血壓下降,神志不清,出現肺炎可致呼吸衰竭,隨時拖垮心臟、腎臟,多個器官一起罷工。 當出現多重器官衰竭,醫生要在1小時內處理病人「ABC」,同時處方抗生素,輸送液體等以減低病情惡化甚至死亡風險。 ■問醫生 ◆馮:馮加恆(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 ◆李:李衛全(深切治療科專科醫生) ■哪個器官「罷工」易察覺? 問:何謂「多重器官衰竭」? 李:器官衰竭的定義,是器官的運作需靠外來儀器或藥物的支持才能維持功能,例如血壓過低至需要使用強心藥;肺部衰竭而要使用呼吸機,供應高濃度氧氣;腎臟轉差,小便減少導致累積尿毒,到最後需要洗血等。「多重器官衰竭」的正確名稱為「多重器官功能障礙綜合症」,是指多個不同器官功能衰竭。較易察覺出現衰竭的重要器官包括腦、心、肺、腎、肝;另外凝血系統亦有可能衰竭,要抽血才知道。腸胃衰竭則多因其他器官衰竭而被拖累。 ■細菌感染最常見? 問:多重器官衰竭的成因是什麼? 李:多重器官衰竭的成因相當廣泛,但主要可以分為3類: 1. 外科原因:如車禍創傷導致大量流血、穿腸、主要血管爆裂、腦出血等 2. 感染:如肺炎、尿道炎等,最常見為細菌性感染,亦有真菌感染及病毒感染,屬3種情况中最多 3. 非感染性:如免疫系統疾病包括紅斑狼瘡、藥物過敏、輸錯血、妊娠毒血症等 ■入ICU按「ABC」處理? 問:病人不適求診或送到急症室,如何診斷是多重器官衰竭? 馮:當病人到醫院或急症室,護士在門診分流先替病人量體溫,並讀取病人的維生指數,如血壓、心跳、血液含氧量、呼吸速度。如已出現一些器官衰竭徵狀,醫生問症會按照病人的情况來判斷,例如因傷風感冒而求診,大多由感染所引致;又如因車禍或意外創傷送院,就可能因外科問題而導致器官衰竭。醫生亦會留意病人的眼神及反應,判別他是否清醒,亦會留意病人的說話功能有否異常,有否喘氣等。若病人有多個地方不尋常,有可能短時間內惡化,出現危險,需考慮送入深切治療科。 李:病人送入深切治療科後,狀態可能很差,未必可以做身體檢查,這時醫生會先維持病人的器官運作(如病人出現多重器官衰竭,有呼吸衰竭、心衰竭等徵狀),按「ABC」次序來處理,A是Airway (氣道),B是Breathing (呼吸),C是Circulation (血液循環)。 針對氣道及呼吸,第一個步驟是打開呼吸道,使用呼吸機維持呼吸,並輸送高濃度氧氣維持血含氧量;針對血液循環,可使用強心藥以提升血壓。當主要器官運作穩定後,醫生要找出多重器官衰竭原因,若由感染引起,就盡快處方抗生素控制感染,並會替病人檢查,例如全身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檢驗血、小便、痰等,找出病因,從而安排相應治療,同時會考慮給予病人營養液等,以改善各個器官功能。 ■心跳快、血壓跌要叫白車? 問:多重器官衰竭有何徵狀? 馮:病人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維生指數或身體狀况會有一些特別徵狀,包括發燒、血壓低(上壓低於90mmHg或比自己正常情况下跌了多於40mmHg)、心跳快(在沒有原因下心跳每分鐘多於100下)、血含氧量低(低於90%)、喘氣、呼吸急促(每分鐘多於20次)、精神迷糊,以及說話能力變差等。不過,這些指數亦有比較性,例如高血壓病人,他們的上壓平常可能已很高,所以未必會跌至90mmHg以下,令醫護人員最初未為意是多重器官衰竭。因此,在留意血壓的同時,亦要留意其他指數例如心跳,若血壓高而心跳快,亦要多加留意。曾有家長見子女胸口不舒服,山長水遠帶其看症,後來診斷為心律不整引致心衰竭,其實這情况下應立即叫救護車,送到就近的醫院醫治。 另外,醫生亦需要多加留意年輕病人,因他們出現多重器官衰竭時,血壓及心跳需要一段時間才產生變化,不如年長病人般那麼快被察覺,如發現年輕病人的病情沒有好轉,就要小心檢查,找出病因及給予需要的治療。多重器官衰竭多為急性,但也有慢性,如紅斑狼瘡所引起的多重器官衰竭。 文:陳子樂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知多啲:SARS初期也似感冒

傷風感冒去睇醫生,醫生紙寫上「URTI」4個英文字母,究竟代表什麼?「URTI」全寫是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即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範圍廣泛,一旦受到急性感染,都會稱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傷風感冒最為常見,徵狀包括:流鼻水、打噴嚏、鼻塞、咳嗽、喉嚨痛。病情通常短暫而且輕微,但有少數病人出現嚴重或雙重感染,特別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較一般人更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現肺炎等併發症。 傷風感冒 無特效藥 「如果是一般傷風感冒,很多時未必需要看醫生。治療方面,其實也沒什麼特效藥物。病人多飲水、多休息,情况就會慢慢好轉。」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陳偉文解釋,但也要視乎病徵有多嚴重。不過,問題是病人如何確定只是一般傷風感冒? 「除了流鼻水、鼻塞、咳嗽,病人有沒有發燒?有沒有喉嚨痛?有沒有其他徵狀?醫生的檢查和診斷,十分重要。」家庭醫生鄭志文補充,對於長期病患者,更要小心處理。醫生接觸病人的時間十分短暫,病人自己必須提高警覺,如果診症過後病情反覆、轉差,或者出現其他病徵,必須找醫生跟進。 「記得2003年SARS爆發,病人初期都只是出現上呼吸道感染病徵,大家實在不應輕視。」鄭志文說作為家庭醫生,每天都會遇到不少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徵的病人。「大部分都是傷風感冒,但也有少數屬於嚴重,甚至出現併發症的個案。」 最怕雙重感染、併發症 提到上呼吸道感染的併發症,常見而又較為輕微的有中耳炎、鼻竇炎。陳偉文說較為嚴重的併發症包括:肺炎、心肌炎、腦炎、腦膜炎、吉巴氏綜合症等,這些併發症可以相當危險,甚至致命。「我在醫院內科工作,常會遇到一些長者或長期病患者(如:哮喘、慢阻肺病、癌症等);因為傷風或流感影響,受到細菌感染,併發肺炎。」他說,這些病人出現高燒、氣喘、嚴重咳嗽等徵狀,有時甚至需要插喉幫助呼吸。 一般傷風感冒沒有所謂的特效藥物,但對於紓緩徵狀,卻可減少不必要的困擾。鄭志文說:「如果病人頭痛、鼻塞、咳嗽導致不能安睡,影響工作,醫生可處方藥物紓緩,減少受苦。」陳偉文補充,大部分上呼吸道感染的徵狀會在7至10日內改善,不過咳嗽可能持久一點;尤其患有哮喘或慢阻肺病的病人,有藥物可以紓緩過敏性的咳嗽。 流感藥48小時內服最佳 治療流感,處理方法就有很大分別。現時的抗流感病毒藥物(常用的有口服的特敏福及吸入的樂感清)可以抑制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達治療及預防之效。「特別在流感高峰期,醫生需要慎重考慮是否使用抗流感藥物。這些特效藥在發病48小時內服用,效果最佳,可以減少病情惡化和出現複雜併發症的風險。」鄭志文說。 最後,兩位醫生再次強調病人應當注意上呼吸道感染病徵的變化和嚴重程度。如有懷疑,及早求診。尤其高危群組(包括:幼童、長者、孕婦、肥胖人士、吸煙人士、長期病患人士等),避免受到雙重感染,因為後果可以很嚴重。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