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揀啱口罩 過濾烏煙瘴氣

【明報專訊】空氣污染物如隱形炸彈,吸入體內後,輕則引起些微不適,重則帶來致命疾病。香港空氣污染問題一直為人詬病,路邊污染經常超標,若不想吸入汽車廢氣,又或者地盤灰塵、花粉、細菌、病毒、刺激性化學物質等,便需要佩戴口罩。然而,不同種類口罩的過濾效能都不同,懂得選一個合適的口罩,才可以有效過濾污染物,確保健康。 相關資訊:【武漢肺炎】戴口罩常見三錯誤 如何令兒童唔抗拒戴口罩?護理專家話你知 不同防護用途的口罩,物料、設計及過濾效能也不同。如果長期暴露於污染物下卻佩戴保護力不足的口罩,會危害健康。研究納米纖維口罩技術多年、理大機械工程學系創新產品與科技講座教授梁煥方提醒,「污染物粒子有不同大小,市民要知道防範的污染物種類,選擇合適的口罩」。 空氣中存在無數大大小小的粒子,人們不知不覺間吸入。談空氣污染時常聽到的PM2.5及PM10,PM是Particulate Matter(顆粒物質)簡稱,PM10是指直徑為10微米或以下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2.5則是直徑為2.5微米或以下的微細懸浮粒子。粒子愈小,威脅愈大。現實中,許多污染物細至0.1微米或以下(PM0.1)的納米級,嚴重威脅健康。 0.1微米以下粒子 增心腦病風險 10微米以上體積較大的粒子,吸入人體後多會被氣管的分泌物黏附着,能隨咳嗽吐出;10微米以下的,大部分會被吸入肺部,有機會引致呼吸道炎症或呼吸問題;「至於0.1微米或以下的納米粒子,更會隨血液進入循環系統,帶到不同器官,甚至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增加患慢性心血管、腦部疾病的風險。」梁煥方說,一些非吸煙人士患肺癌,可能是長期吸入納米粒子污染物所致,這類體積的粒子包括病毒、微塵及催淚煙。 近月警方在室外室內施放多枚催淚彈,催淚彈含多種刺激性化學物質,梁煥方表示:「其中一種成分CS氣體(氯代苯亞甲基丙二腈),會刺激眼睛、皮膚、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對老年人、皮膚敏感及呼吸道疾病患者影響更為嚴重,應避免使用催淚彈。」催淚彈發放的催淚煙,主要是霧化(aerosolized)的細小粒子,部分小於0.1微米。「當催淚彈碰撞硬物後,會產生更多微小粒子,『殺傷力』更強。」 ● 今期專家:梁煥方 – 國際過濾協會(INDEFI)主席、香港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創新產品與科技講座教授 文:李佩雯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知多啲:識睇口罩過濾率

【明報專訊】若要了解口罩的過濾率,可留意口罩簡介上有否印上相關的法規標準。 FFP(Filtering face pieces) 歐盟把防護效果分為3級,FFP1代表濾材最低過濾效率為80%、FFP2為94%(與N95相若)、FFP3為99%(與N99相若)。 BFE(細菌過濾效果,Bacterial Filtration Efficiency) 不少口罩標明經過美國Nelson實驗室的BFE測試,這項測試大多會以約3微米的微粒及特定流速來進行。 PFE(粒子過濾效果,Particulate Filtration Efficiency) 由於它容許使用0.1至5微米的微粒來測試,除非口罩標明以什麼大小的粒子來測試,否則參考價值不大。 Delta P(ΔP) Delta P即口罩壓降。壓降愈高,透氣性愈低, 梁表示:「口罩的壓降一般是2至3 mm H2O (或 20至30 Pa),若高於3 mm H2O (或30 Pa),長時間佩戴會感到不適。」 相關文章: 揀啱口罩 過濾烏煙瘴氣 理大研發輕薄口罩 功能媲美N95 Read more

理大研發輕薄口罩 功能媲美N95

【明報專訊】市面的口罩多以微纖維製成,納米纖維比微米纖維更幼細,有效過濾納米粒子污染物。梁煥方解釋,「一般口罩的纖維直徑約3微米(微米纖維),如果將纖維直經縮小至0.3微米(納米纖維),並增加100條,即增加了10倍表面面積,大幅提升過濾效率」。 Read more

揀啱口罩 過濾烏煙瘴氣

【明報專訊】空氣污染物如隱形炸彈,吸入體內後,輕則引起些微不適,重則帶來致命疾病。香港空氣污染問題一直為人詬病,路邊污染經常超標,若不想吸入汽車廢氣,又或者地盤灰塵、花粉、細菌、病毒、刺激性化學物質等,便需要佩戴口罩。然而,不同種類口罩的過濾效能都不同,懂得選一個合適的口罩,才可以有效過濾污染物,確保健康。 Read more

衛生處方: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你知幾多?

空氣污染——每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主題是「空氣污染」。空氣污染不單影響上呼吸道,污染物還會深入肺部、心臟和腦部。(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世界許多地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空氣污染。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約90%的人每天呼吸受污染的空氣。空氣污染無處不在,無論你在哪裏居住,可能都無法逃離。 約90%人每日吸污染空氣 很多人以為空氣污染只會影響上呼吸道,例如令鼻子及喉嚨痕癢、或咳嗽一兩聲。事實上,空氣中的細微污染物可以突破身體防線,深入呼吸和循環系統,損害肺部、心臟,甚至腦部。 常見的空氣污染物包括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和懸浮粒子,它們多與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有關,例如來自交通運輸和發電上。燃燒化石燃料會產生及排放含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及懸浮粒子的廢氣,而臭氧則是由廢氣中的氮氧化合物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在陽光下產生的化學反應而形成。我們有時會感覺下午的空氣特別差,可能是因為臭氧濃度通常在下午時段較高。 長期接觸 降呼吸系統抵抗力 視乎接觸的濃度與時間長短等,空氣污染對健康的潛在影響有很多。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會刺激眼睛、鼻、咽喉及呼吸道的黏膜。這些空氣污染物亦會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病情惡化,長時間接觸可能會減弱肺部功能,以及降低呼吸系統抵抗疾病的能力。研究亦顯示,接觸臭氧可導致哮喘患者發作。 懸浮粒子增肺癌風險 空氣污染物之中,最影響健康的可能是懸浮粒子,通常縮寫為PM。直徑為10微米或更小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可以進入肺部;對健康損害更大的是直徑為2.5微米或以下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它們非常微小,只有人類頭髮直徑的六十分之一,可以透過肺氣泡進入血液系統。長期吸入這些懸浮粒子可能會加大患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肺癌的風險。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主題正是「空氣污染」,旨在呼籲各界採取行動,共同應對這個現今其中一個最大的環境挑戰。最後,在政府多管齊下處理空氣污染的同時,希望大家也出一分力,在日常生活減低能源消耗,例如在不需要時把冷氣機、燈和電腦關掉,外出時適當地選擇步行、騎單車及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助減少空氣污染物的排放,從而減低空氣污染相關疾病的風險。 為了向市民提供適時及有用的空氣污染資料,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推出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以便採取適當的個人預防措施,保障健康。有關空氣質素健康指數的資料,可瀏覽環保署網頁(www.aqhi.gov.hk/tc.html)。市民亦可參閱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網頁(www.chp.gov.hk/tc/content/9/460/3557.html),了解更多有關空氣污染對健康影響的資料。 相關文章: 譚談健康:空氣污染傷腎 空氣污染增患口腔癌風險 瘤言情深:地球很危險? 勿被飲食謬誤所困 電子煙 無助戒煙反上癮 【有片】電子煙、「女人煙」無咁傷? 慢阻肺病照樣上門 文:馮安兒(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高級醫生(環境衛生及毒物安全監察)) Read more

譚談健康:空氣污染傷腎

【明報專訊】我們知道,空氣污染對人的心臟、氣管、肺等健康有很大影響,但原來腎臟也不能倖免。美國腎病期刊最近刊登的研究報告,發現空氣污染會對腎臟健康造成很壞的影響。 ▲空氣污染——美國研究顯示,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患上腎病、腎衰竭和洗腎病人的比例都會隨污染程度而增加。(資料圖片) 有毒物質經呼吸入肺入血 大家時常聽到的懸浮粒子(PM2.5),是指懸浮於空氣中的固體或液滴,它非常微小,直徑是小於或等於2.5微米(um)。它在空氣中的濃度,是用來量度空氣污染程度的一個指標。這種懸浮粒子由於非常微細,通常可以在空氣中停留很長時間,不會下墜。因此,當我們呼吸時,便會把這些微粒吸入體內,積聚在氣管或肺部,影響健康。 科學家現在認為,懸浮粒子由於體積微細,很容易附着有毒或有害的物質,好像重金屬,例如鉛、鋅、砷、鎘等,這些重金屬都是由工業排放出來的廢料,甚至可能附着有毒的微生物等。透過呼吸,我們把這些懸浮粒子吸入體內,它們很有可能透過肺部的氣體交換,進入血液,從而帶來健康問題。 污染嚴重地區 腎病患者增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進行一個大規模調查研究,他們運用不同數據,包括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的空氣污染數據,以及美國軍人(包括退伍軍人)的健康資料比較調查,研究對象約有240萬人;同時,他們採用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衛星資料,研究各地區空氣污染的嚴重程度,做了比較和同樣的研究,竟發現兩組不同研究數據得出相同的結論——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病人患上腎病比例、腎功能衰退比例、需要洗腎病人比例,都隨着空氣污染的程度而大幅增加。這個研究結果非常重要,空氣污染中懸浮粒子,原來對我們的腎臟功能有着非常密切的影響。所以,乾淨的空氣是非常重要的。 核能發電當然亦有安全問題、核廢料處理問題,但傳統的火力發電、用煤炭發電帶來的空氣污染,健康影響也非常嚴重,空氣污染對我們的健康有着不可輕視的影響。這個也是台灣討論是否要非核家園,或要以核養綠的其中一個可以考慮的視角。 文:譚國權(腎病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空氣污染增患口腔癌風險

台灣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高濃度空氣污染,尤其是PM2.5的懸浮粒子,或與口腔癌風險增加有聯繫,是歷來首次有公開研究提出這說法。研究結果刊登於《調查醫學期刊》。 研究人員分析了台灣的官方癌症、衛生、保險和在1998年至2011年全台灣共66個空氣監測站的官方空氣質素數據,當中潛在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臭氧和懸浮粒子等。研究人員取得482695份平均年齡為40歲的男性志願者的醫療紀錄,分析他們接觸潛在危險污染物的程度,另外剔除吸煙和嚼檳榔等已知致癌因素。結果顯示,隨著PM2.5濃度變高,台灣男性罹患口腔癌的風險會相應增加,臭氧亦有影響,但程度不及PM2.5。 外界早知PM2.5等空氣污染物會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健康有害,撰文學者發表聲明指,這項有龐大樣本數據的研究是首次將口腔癌與PM2.5聯繫起來。 (綜合報道)

Read more

港每年千人遭PM2.5臭氧催命

中文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本港每年約1000人受微細懸浮粒子(PM2.5)及臭氧(O3)影響而提早死亡,最大污染源是交通,其次是工業,兩大源頭包辦了56%污染物。負責研究的學者指出,提早死亡的1000人當中,有44%受臭氧影響,比例較內地24%為高,認為臭氧問題不容忽視,粵港兩地應研究針對排放源頭如工業,推行減排措施,本地亦應加大力度改善路邊空氣質素。 研究以2010年的數據為基礎,以電腦模擬推算因空氣污染提早死亡的人數及經濟損失。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助理教授嚴鴻霖解釋,近年內地空氣污染情况變化不大,認為2010年的數據亦可反映現時情况,具參考價值。 臭氧影響超全國 交通工業兩大源頭 結果發現,每年中國有114.3萬人受PM2.5及臭氧影響而提早死亡,當中約76%受PM2.5影響,餘下24%受臭氧影響;114.3萬人當中,廣東省佔5.7萬人,香港則有約1000人;該兩種污染物引致全年經濟損失2670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生產總值0.66%;最大污染源為工業(36%)、其次是家居與商業(20%),以及能源(16%)。 研究發現,該1000名提早死亡的港人,受臭氧影響的比例佔44%,遠高於全國平均數24%;主要污染源排名亦有差異,首位及第2位分別為交通及工業(見表)。 估計與內地排放有關 嚴鴻霖分析,近年本港的PM2.5濃度有下降趨勢,反映港府改善路邊空氣質素有一定成效;但本港以至區域的背景臭氧濃度不跌反升,估計與內地排放有關。他解釋,臭氧是二次污染物,由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轉化而成,減少這些污染物可令臭氧濃度下降,應針對源頭減排,除了減少本地汽車排放,港府亦要與內地合作,即使工業已北移,仍要推動工廠減排,避免污染物跨境傳送,認為臭氧是粵港下一個重點減排目標。 事實上,環保署數據顯示,2017年本港臭氧濃度較2016年急升31%。環保署解釋,本港受區域排放影響,港府需要與廣東省政府合作,致力減少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從而降低區域的臭氧濃度。

Read more

本地PM2.5超標30年 環團:香港西面最污濁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連吸一口新鮮空氣都難! 世界衛生組織警告,全球超過九成人正呼吸污染空氣。當中最陰毒的是PM2.5,這些微細的懸浮粒子,可經氣管、肺部進入人體,甚至走勻全身,並上達腦部,誘發不同疾病。 到底香港哪一區污染最嚴重?戴口罩能否自保?避走至偏遠的塔門能否倖免?踏入秋冬季,很多人喜歡行山郊遊,但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大啖呼吸,又會否得不償失? 上周二,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表一項報告指,全球92%人口生活在PM2.5超過WHO標準的空氣污染地區。PM2.5,乃直徑小於2.5微米(μm)的微細懸浮粒子,可穿透口罩及人體內的過濾系統,直達心、肺等器官,危害健康,甚至可致命。該項報告估計,在2012年間有650萬人死於空氣污染,當中以中國最嚴重,超過100萬人。 2012年 逾百萬中國人死於空氣污染 常見的空氣污染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懸浮粒子、二氧化硫等等,懸浮粒子有分PM2.5、PM10,為什麼PM2.5被認為最陰毒、殺人於無形? 「粒子愈細,對人體的危害愈大,因它們小至可透過肺泡走入血管,深入人體不同地方。」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說,除了可影響心肺,更有研究認為,粒子可走到腦部,影響腦細胞,甚至跟認知障礙症有關。 極微細的PM2.5幾乎無孔不入,對健康造成多種影響,尤其對兒童、長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影響較大。歸納外國及本地研究、環境保護署及衛生防護中心資料,受影響部分如下: ‧恐積聚腦部 除了可致腦血管中風,最近英國蘭開斯特大學一項研究,在人腦中發現不少「磁鐵礦」(Magnetite)微粒,估計PM2.5進入腦部後大量累積引致病變,造成認知障礙症、智力退化等問題,但結果仍有待進一步研究確認 ‧呼吸道不適 哮喘惡化 會引致呼吸道不適、咳嗽或呼吸困難;令哮喘惡化,或引發慢性支氣管炎等慢性呼吸道問題 ‧減弱肺功能 會令肺功能減弱,令肺病患者早逝 ‧損害心血管 可損害心血管系統,令心臟病患者早逝 懸浮粒子已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界定為人類致癌物(第1類)。多項研究顯示,因呼吸系統、心血管疾病入院,以及過早死亡的人數,與懸浮粒子的濃度之間有重要的關連。去年4月,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黃浙明博士發表一項本地研究結果,發現居住地的PM2.5濃度愈高,長者死亡率愈高。他的研究團隊發現,每增加10個單位(以每立方米內含量微克計)的PM2.5濃度,自然死亡便增加14%、心血管循環系統疾病死亡增加22%、缺血性心臟疾病死亡增加42%、腦血管中風死亡增加24%。 吹西北風 污染特別嚴重 「香港西面地區,空氣污染普遍較嚴重,即新界西、九龍西區,如元朗、屯門、荃灣、葵涌等地。」龍子維說。 因無論車輛通勤、海運物流、基建發展項目,以及本地發電廠、內地發電廠等位置,均集中於西面,故整體而言污染問題比東面嚴重。他舉例指,深水埗交通繁忙,汽車污染問題較嚴重;葵涌因有貨櫃瑪頭,遠洋輪船多,輪船排放的污染問題嚴重。 除了本地污染,香港空氣質素亦同時受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發電廠排放等引起的區域性污染影響。尤其遇上颱風、冬季季候風等氣象因素,當香港吹西北風,便會將內地的污染物吹來香港,令空氣污染特別嚴重。 根據健康空氣行動資料,早前熱帶氣旋鮎魚逼近時,香港受下沉氣流影響,令各區的污染物濃度上升,各個空氣質素監測站曾錄得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級數大部分超過6級(高至甚高水平)。而PM2.5數值以每小時計,超過或逼近每立方米70微克(μg),超過WHO標準近兩倍(24小時平均濃度上限為每立方米25微克)。 塔門臭氧濃度全港最高 當內地的地區污染物吹來香港,亦會令臭氧濃度升高(臭氧濃度可反映區域污染嚴重程度)。臭氧乃不同的污染物在陽光下產生化學作用形成的光化學煙霧,令能見度下降,令人呼吸困難、侷促、悶熱。這種區域性污染即使在郊區亦不能倖免,例如塔門人少、汽車少,但臭氧濃度亦很高。去年,健康空氣行動一項研究發現,塔門是全港臭氧平均濃度最高的地方,甚至是銅鑼灣的兩至三倍。塔門位處深圳下游,吹西北風時承受深圳、廣州排出的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該機構呼籲,入塔門郊遊前,參考環保署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如臭氧每小時的平均濃度超出100微克/立方米,可能需要避免高體能消耗的活動,甚至考慮取消行程。 「近20至30年,香港的空氣質素,從未達至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龍子維說。雖說近年有減排措施,PM2.5數值有緩慢下降的趨勢,但距離WHO標準依然很遠。 香港指標寬鬆 未達世衛標準 龍子維指出,香港採用的空氣質素指標過於寬鬆,才看似達標。WHO標準,以一年平均計,每一立方米的PM2.5上限為10微克,但香港用了WHO針對發展中國家較寬鬆的標準,上限35微克,高於世衛標準3.5倍,過分寬鬆,離WHO水平甚遠。他指出,WHO訂立的標準,乃為市民健康着想,收緊PM2.5濃度標準,有利市民健康。 ■PM2.5乃懸浮粒子,懸浮粒子根據直徑,可分為PM10(稱為可吸入懸浮粒子,直徑小於10μm)、PM2.5(稱為微細懸浮粒子,直徑小於2.5μm)。 主要來源:車輛、輪船及發電廠排放等 「陰毒」原因:極微細,可穿透口罩及人體內的過濾系統,直達心肺 資料來源:環境保護署、衛生防護中心、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 ■知多啲 AQHI高於6級 不宜行山 「市民對空氣污染影響的意識不足,未必會先留意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才決定是否到戶外運動,但這是很重要的信息。」龍子維說。 他指出,行山、做運動,都是為了促進心肺功能,但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進行戶外體力消耗活動,反而有損健康。雖然不能證實過去因行山誘發心臟病猝死的個案,到底是否跟空氣污染有直接關係,但他建議市民不宜在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達7至8級的日子出發。 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將空氣質素健康指數,以較易理解的方式表達,像颱風警告般,當空氣污染達至某一級別,便勸告高危人士不宜在鬧市中停留。 市民要自保,要多留意環保署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即使不屬高危人士,都不宜在指數高的日子行山及參與其他戶外激烈運動。對於PM2.5,口罩雖然不太能阻隔,但亦有少許幫助。在室外的污染嚴重的日子,可關上窗戶隔離,減少對室內空氣質素的影響。 文:吳穎湘 編輯:屈曉彤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