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夾攻 了解3病毒

【明報專訊】(編者按: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受到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簡稱RSV等3個病毒夾攻,令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也供不應求……仍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 相關文章:【冬季流感】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衛生處方) 新冠、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美國三料疫症夾攻 打從2019年開始,過去3年香港人過的都不是好日子,先是社會動亂,跟着是新冠肆虐,大大影響市民的人身安全及自由,也打擊了社會整體經濟,個別行業更是苦不堪言;跟着來個俄烏戰爭,雖發生在十萬八千里外,但嚴重影響了世界經濟,香港也未能獨善其身。好不容易等到了2022年尾,眼見新冠疫情似已受控,雖然官方報道的染疫個案日見新高,已超過每日2萬之數,但重症數目沒有同步上升,許多防疫禁令已解除,連「安心出行」也取消了,又重新與內地通關,算是新一年一點好消息。 怎知打開電視一看,外電報道的新聞卻不是那麼樂觀,首先是俄烏戰爭形勢不但沒有緩和,反而有愈趨嚴峻的趨勢;再而看到美國醫療系統再度淪陷,不過今次不單是因為新冠,塞滿醫院的也不是體弱多病老人,而是本來身體健康的兒童。作惡的病毒除了新冠,還有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簡稱RSV)。3個病毒夾攻,入院病人大幅上升,兒童病牀更是供不應求,兒童深切治療部亦有人滿之患,許多接受訪問的兒科醫生都在電視上吐苦水。美國人更把這個三毒來朝的疫情稱為「三料疫症」(triplendemic)。 本港RSV春夏屬高峰季節 其實,流行性感冒是每年冬天都爆發的流行病,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在新冠肆虐之前,每年這個時候正是流感高峰期,大量病人湧到醫院,弄到急症室和病房頻頻告急,醫管局及政府高層都要循例到各醫院探探班,還要對着鏡頭保證要增加資源,以防災情重臨。可是年復年,流感氾濫還是「一年一度燕歸來」,情况始終沒有太大改善。至於RSV,則是所有兒科醫生都耳熟能詳的兒童病,整年都有個案,不過香港以春夏為高峰季節,和外國大多以冬天和初春為高峰期略有不同。 兒童「免疫缺口」 易交叉感染 RSV和流感都導致呼吸道感染,大部分病人病情輕微,但兩者都可以引起嚴重,甚至致命重症;長者、長期病患,以及嬰兒尤其容易受荼毒。今次美國災難級「三料疫症」,原因是新冠方興未艾,又正值流感高峰期,加上突如其來多了許多RSV感染,令兒童病房不勝負荷,有兒科專家更呼籲總統拜登宣布國家正處於緊急狀態,好方便調撥資源,支援受影響的醫院。 為何RSV感染會突然上升?有專家認為過去兩年多,各地因為新冠都採取了許多預防措施,好像限制人群聚集及餐聚、強制戴口罩、學校停課、在家工作等,兒童少了機會和其他人,尤其是其他兒童接觸,受到病毒自然感染的機率大大減少,身體對病毒的免疫能力無可避免地降低。現在新冠疫情稍有紓緩,各種預防措施包括「社交距離」逐漸撤銷,正處於對病毒「免疫缺口」(immunity gap)期的兒童,在RSV季節恢復免口罩的群體生活,怎不相互交叉感染,令RSV個案飈升。 步美國後塵?慎防病毒聯軍致措手不及 香港正逐步解除包括「社交距離」在內的防疫措施,會否步美國後麈,也來個triplendemic尚是未知之數。但流感季節已開始,RSV季節亦步亦趨,我們不可掉以輕心,要做足準備,以防給病毒聯軍殺個措手不及。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英國疫情再反彈新增5萬宗確診 專家警告今冬將受三重打擊:新冠、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醫學會料冬季流感高峰今年底出現 曾祈殷:參考澳洲或流行H3N2易重症死亡

【明報專訊】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引述澳洲經驗估計,隨着本港逐步放寬入境限制等措施,料今年底會提早出現冬季流感高峰期,亦不排除流行引致重症和死亡風險較高的H3N2甲型流感病毒株。醫學會會長鄭志文強調,兒童、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感染流感亦有可能出現重症和死亡,疫情前每年有逾400人感染流感後死亡,呼籲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相關文章:【疫苗接種】50歲以上人士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長者打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 曾祈殷:參考澳洲冬季流感提早出現  或流行H3N2易重症死亡 本港防疫措施逐漸放寬,但對抗新冠之路未完,今年冬季或遭流感夾擊。多名專家和醫生近日稱憂慮冬季將爆發流感疫情,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昨出席醫學會記者會稱,由於南半球較早經歷冬季,流感爆發情况值得參考。他以澳洲為例,當地以往冬季流感高峰期為6至9月,今年則提早於5至6月發生,估計因當地放寬防疫措施,市民看輕流感、不戴口罩外出,亦出現「疫苗疲勞」等。 本港陸續放寬入境限制 人流增流感病毒流入 曾祈殷說,隨着本港放寬入境限制等防疫措施,下月亦有多個大型會議和活動,人流增加將令流感病毒更易流入本港,估計本港亦會提早於今年底爆發流感。他亦說,澳洲今次流行H3N2病毒株,較易於長期病患者引起重症和死亡;並參考世衛今年建議藥廠更新流感疫苗時加入H3N2成分,估計本港亦或流行相同病毒株。 勿看輕流感 疫情前每年逾400人感染後亡 本身是家庭醫生的鄭志文說,近日接連有人對比新冠病毒和流感,令市民誤以為流感「流流地」而鬆懈,強調兒童、長者和長期病患者感染流感亦有可能出現重症和死亡,疫情前每年有逾400人感染流感後死亡,呼籲盡快接種流感疫苗,亦不要以為接種新冠疫苗便不用打流感針。 新冠疫情降溫,鄭志文建議政府全盤檢視所有防疫措施包括安心出行、疫苗通行證、限聚令和隔離令等,而未來雖或面對流感高峰,但若維持措施「去到最盡」便是杞人憂天。他提醒應盡早制定應變策略,如學校應在何等情况下須停課,或部分班別停課,讓各界更易配合。 立法會前醫學界議員、醫學會副會長陳沛然憂慮,流感高峰期將對醫管局服務構成壓力,呼籲市民盡快打流感針,亦期望醫管局盡早就牀位和人手調動方面準備,以免屆時再削減非緊急服務。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呼籲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注射計劃昨展開,特首李家超昨率領多名官員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他說由於過去兩年本地流感活躍程度處於低水平,市民對流感整體免疫力較以往低,故今年打流感針較往年重要。 由10月6日起,50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可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新冠疫苗時,即場選擇同時免費接種流感疫苗。他們也可先行透過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預約系統預約同時接種兩種疫苗。 2022/23年度「政府防疫注射計劃」、「疫苗資助計劃」、「季節性流感疫苗學校外展」和「院舍防疫注射計劃」已經展開,為合資格人士提供免費或資助流感疫苗接種。合資格人士包括居於安老院舍的長者、殘疾人士院舍或留宿幼兒中心的院友、6個月至未滿12歲的兒童、50歲或以上人士、孕婦、智障人士和領取傷殘津貼人士。詳情可致電衞生防護中心電話(2125 2125)或參閱疫苗接種計劃專頁。 (新冠疫情) Read more

【猴痘】潛伏期長 了解猴痘3種傳播途徑、病發前後病徵及兩大高危因素

【明報專訊】猴痘首度傳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首宗猴痘輸入個案,30歲男子遊美加及菲律賓後周一(5日)返港並入住檢疫酒店,昨日證實感染猴痘,此前沒有進入本港社區,無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猴痘病發前後會出現哪些病徵(詳見表)?其傳播途徑主要有3種,包括與受感染的動物、人或物件接觸;或被某些動物咬傷、抓傷或接觸牠們的體液;或長期與患者面對面接觸引致飛沫傳播或接觸其體液。港大學者高本恩認為,稱猴痘潛伏期較長,3天酒店檢疫不能阻止猴痘流入本港。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認為,猴痘全球爆發情况於8月後呈下降軌迹,相信政府放寬旅遊限制的步伐不會很快,估計在取消酒店檢疫時,猴痘疫情已大幅放緩。 相關文章:【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猴痘首傳港 3種傳播途徑、病徵及兩高危因素  學者:潛伏期長3天酒店檢疫難防流入 繼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等多個亞洲地區後,猴痘亦首度傳入香港。政府昨啓動猴痘準備及應變計劃中最低的「戒備」級別,疫苗則預計本月抵港(見另稿)。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稱,抵港檢疫措施「永遠不能」防止潛伏期長的傳染病,形容個案與縮短酒店檢疫期無關連。 猴痘主要3種傳播途徑 1. 與受感染的動物、人或物件接觸; 2. 或被某些動物咬傷、抓傷或接觸牠們的體液; 3. 或長期與患者面對面接觸引致飛沫傳播或接觸其體液。 猴痘病發前後病徵,包括: 1. 病發前數天: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 2. 出現皮疹前:嚴重淋巴結腫大。 3. 發燒後約1至3天:口腔內潰瘍,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10至14天內發展成水疱、膿疱,然後結痂。 4. 病徵持續約14至21天後:通常會自行痊癒。 猴痘兩大高危因素,包括: 1. 98%患者為男性,年齡中位數為36歲。 2. 95%以上患者為男男性接觸者。 相關文章:【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醫生:流入社區風險低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昨在社交網站撰文,稱猴痘潛伏期較長,3天酒店檢疫不能阻止猴痘流入本港,籲勿因而將抵港檢疫和防止猴痘掛鈎。他向本報補充,抵港檢疫只能減慢較新的新冠變異病毒株流入社區,不能完全堵截,認為現時放寬至「0+7」方案亦無不妥。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相信,今次在檢疫酒店攔截個案,除非患者衛生意識很差,「周圍摸嘢又唔洗手」,否則病毒流入社區的風險很低。林緯遜認為,猴痘全球爆發情况於8月後呈下降軌迹,相信政府放寬旅遊限制的步伐不會很快,估計在取消酒店檢疫時,猴痘疫情已大幅放緩。 患者先出現皮疹 後有淋巴腫脹、喉嚨痛 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感染猴痘的30歲香港男居民上月3日至25日在美國逗留,其後赴加拿大,9月2日轉往菲律賓,至周一獨自乘搭菲律賓航空PR300返港,同機共約80名乘客,他抵埗時身穿長袖衣物,入境後乘專車往西營盤華美達海景酒店。患者上月30日起出現皮疹並擴散,9月2日淋巴腫脹,抵港時無發燒,下榻檢疫酒店後,晚上因喉嚨痛和吞嚥問題致電衛生署熱線,其後轉送瑪麗醫院負氣壓隔離病房單獨隔離,至昨早其皮膚水疱採樣對猴痘核酸檢測呈陽性,患者情况穩定。 潛伏期曾作「高危活動」 同機者感染風險低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據調查得悉患者在外地沒接觸確診者,但從其病徵等推斷,他在美國逗留期間受感染。張說,患者在潛伏期曾作「高危活動」,惟因涉個人資料,不能透露詳情。她又說,患者抵港時無人同行,亦無進入社區,故無人被列密切接觸者,防護中心會聯絡同機乘客和機組人員、機場負責採樣和檢疫酒店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曾接觸的人,提醒多加注意身體狀况;張形容因出現首宗個案「都想謹慎啲」,強調他們感染風險低。 政府早前制定猴痘準備及應變方案,設「戒備」、「嚴重」和「緊急」級別,昨即時啟動戒備級別,相關措施包括加強邊境健康監測和強化市民健康教育等(見表)。徐樂堅說,日後若有密切接觸者,一般需檢疫21天,會先用公立醫院隔離病牀,再部署需否動用社區檢疫中心。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稱,沒特定病牀接收哪一類傳染病患者,但當局有準備「西多福韋」(Cidofovir)等藥物。張竹君補充,將通報世衛、內地和其他相關衛生部門,亦會通知全港醫生,若發現高危或有類似病徵病人,即使沒接觸史亦應盡快安排檢測。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徐樂堅:與檢疫日數完全無關 至於首宗猴痘個案會否影響政府研究縮短酒店檢疫期,徐樂堅稱本港和外國需維持往來,難杜絕再有輸入個案。他說,現時「3+4」抵港檢疫方案非用作防止猴痘輸入,形容「永遠不能」以檢疫措施防範潛伏期長的傳染病,而外國有很多令人憂慮的傳染病,強調今次輸入猴痘「唔會同檢疫日數有任何直接關係」。 Read more

睇清消毒成分 濕紙巾靠酒精快速殺病毒

【明報專訊】「保持雙手清潔,勤洗手,勿捽眼」,在新型冠狀病毒陰霾下,市民衛生意識提高,時刻緊記清潔雙手的重要。有效清潔雙手的方法,是使用肥皂及流動清水清洗,但在不便洗手情况下,消毒濕紙巾就成為不少人的隨身「法寶」。然而消毒濕紙巾的消毒成分有多種,消毒原理及速度也不同。專家稱,只有一種成分才是最有效及快速,選購時,宜留意成分,睇清睇楚才購買。 Read more

酒精搓手好過噴 溝精油阻礙殺菌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口罩、漂白水被搶購一空,搓手液亦是一支難求。 網上有不少酒精搓手液DIY教學,藥房消毒酒精賣光,轉用五金店出售的酒精可行嗎?專家指,並非所有「酒精」都適合用來做消毒搓手液;而在酒精搓手液加入精油,未必能加強殺菌效果,油分反而會阻礙酒精殺菌。 Read more

增廣健聞

【明報專訊】■機場哪裏最「毒」? 芬蘭國家衛生研究院在2015至2016年的流感高峰期,曾做一項研究,於機場抽取不同樣本,包括:兒童遊樂場的塑膠玩具狗、藥店內付款按鈕、安檢使用的膠盤、樓梯扶手、廁所馬桶冲水掣及門柄等。結果顯示,最「毒」是安檢膠盤,8個樣本中4個找到可致傷風、感冒的病毒;而廁所馬桶冲水掣和門柄則找不到病毒。 研究員相信,病毒多少與接觸量有關,由於每一個出境旅客都會接觸到安檢膠盤,所以風險極高;雖然病毒未必一定引致感染,但建議大家在機場安檢前後洗手,或用酒精搓手液清潔雙手。 資料來源:BMC Infectious Diseases ■做個「睛」靈白領 奧比斯、香港眼科學會及香港防盲協會的網上調查顯示,三成受訪者有嚴重乾眼症,當中76%是白領人士。長期使用電子屏幕令眨眼次數減少,加速淚水揮發,造成眼乾、眼睛疲勞,長期會導致乾眼症,影響視力。預防乾眼貼士: ‧ 遵守「20-20護眼法則」,使用電子屏幕時,每20分鐘休息20秒;同時注意眨眼,以淚水滋潤眼面 ‧ 每天戴隱形眼鏡不超過10小時 ‧ 長時間處於冷氣或暖氣間,相對濕度較低,可考慮用放濕機增加濕度,減慢淚水揮發 ‧ 充足休息,均衡飲食,有助眼睛製造淚液 資料來源:奧比斯、香港眼科學會 ■免費測試骨質疏鬆 女性更年期後荷爾蒙分泌減少,骨質加快流失,所以要趁後生儲骨本,強化骨骼。 老來變駝背是自然現象?豬骨湯有無用?中藥有無效?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舉辦的「輕鬆擊退骨質疏鬆」講座及免費測試,會有註冊中醫王德利解答你的疑問。 日期:10月27日(下周六)(按此加進 Google Calendar) 時間:下午2:00至5:00 地點:天水圍天晴社區綜合服務大樓1樓103室 報名及查詢:2172 0721、2172 0751(辦公時間)

Read more

問醫生:病毒/細菌感染 如何分辨?

【明報專訊】鄭:鄭志文醫生 李:李禮舜醫生 觀:facebook Live觀眾 鄭﹕要減少使用抗生素,就要對症下藥。抗生素用於殺滅細菌,但對真菌及病毒感染沒效。有建議使用臨牀測試,分辨出是否細菌感染,是否可行?現時又有什麼選擇? 李﹕臨牀診斷最主要是分開病毒或細菌感染,因為只有細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目前可以考慮進行病毒學測試,當確診是病毒,就毋須用抗生素。另外,亦可在護理點(包括私家醫生、健康中心等)進行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等測試有沒有嚴重感染。這些都可以協助醫生分辨細菌還是病毒感染,不過準確度並非百分百。所以,醫護人員會根據臨牀指引作診斷,例如病人喉嚨紅腫,有白點分泌物,就是甲型鏈球菌咽喉炎(圖)的徵狀。 濫用抗生素 可致肥胖、哮喘 觀﹕抗生素不單殺死惡菌,亦會殺死好菌,令身體抵抗力減弱,不食抗生素,可以嗎?進食益生菌作代替,是否可行? 李﹕近年愈來愈多抗生素的研究,令我們更加了解它的副作用。過往已知抗生素的副作用,主要是出現敏感及白血球偏低,而近年發現會影響到人體內的微生物群組,其中最常見導致腸炎。如果服用太多抗生素,將好菌壞菌一併殺死,反而出現更多壞菌,導致出現肚痛、腹瀉等問題,嚴重可致命。另外,近年亦有研究顯示,用太多抗生素會致肥胖、糖尿病、哮喘,以及各樣的敏感問題,尤其常見於小朋友身上。這些研究令我們明白,抗生素不能胡亂使用。 但一旦確認是細菌性感染,就必須使用針對性的抗生素。益生菌主要作用並非殺菌,所以不能代替抗生素。 傷風咳不斷尾? 或因過敏 觀﹕每當生病時,如醫生不處方抗生素,病情就會拖延一段時間才能痊癒,應否主動叫醫生開抗生素? 李﹕是否需要抗生素,最主要看醫生的臨牀診斷。醫生最常遇見的情况,病人有病毒性感染,如傷風,但痊癒後仍不停流鼻水或咳嗽,便以為並未痊癒。其實這往往是痊癒後的過敏徵狀,並非雙重感染。所以應該要針對病徵,而進行紓緩性的治療,而非服用抗生素。 鄭﹕日常診症,病人不時要求處方抗生素,但如病人不是細菌感染,處方抗生素也不會加快痊癒。所以,我的做法是先了解病人為何有這要求,他們可能說考試臨近、明天出遠門等,我或會處方抗生素,但提醒對方不要急着服用,要充分休息及定時服用其他藥物,若病情好轉,就毋須服用抗生素。當病人有抗生素作為「安慰劑」,未必會服用,的確能減低抗生素的使用。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