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傷風感冒後 乾咳、痰咳變「萬年咳」?拆解5類止咳藥物成分、治療、副作用

【明報專訊】天氣忽冷忽熱,一不留神,患上了傷風、感冒,咳嗽亦隨之而來。但何解當傷風、感冒的大部分徵狀一一緩解時,偏偏咳嗽未止。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萬年咳」?咳嗽真的這樣棘手難醫嗎?有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指出,即使兩個病人同樣受病毒感染,咳的情况也可以不一樣,一個可能是乾咳,另一個是痰咳,要視乎病情。止咳藥物中,有鎮咳、袪痰、化痰、抗敏、潤喉等不同用途,怎樣才是 食啱止咳藥?避免愈食愈咳、愈食愈多痰呢? 乾咳、痰咳沒完沒了 傷風感冒似紓緩 咳嗽排出呼吸道「垃圾」 要止咳,首先要了解咳嗽是什麼一回事。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解釋,咳嗽是一種反射反應,當氣管受到外來物刺激,便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透過強力呼氣,試圖清除異物,以保持氣管暢通。「所以咳嗽本身並非壞事,不會咳,反而更大件事!」 咳嗽不是病症,而是一個病徵。他續指,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所以必須找出病灶,才能止咳,「最常見是上呼吸道感染,當喉嚨、氣管受病毒攻擊,便會引起咳嗽」。 然而,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病了1星期,傷風、感冒引發的連串病徵已陸續消失,唯獨咳嗽像沒完沒了,十分惱人。顧德政說,那是因為身體仍在清理「戰場」,「有時傷風、感冒看似紓緩了,但其實免疫系統仍在發動攻勢,要通過咳嗽,把呼吸道的『垃圾』排出去」。 他進一步闡釋︰「一開始,病毒攻破呼吸道黏膜,造成大量組織細胞死亡。這時候,免疫細胞會聚集到呼吸道支援,殺死病毒。當免疫細胞完成任務後,會自然代謝死亡,伴隨原先被病毒破壞的組織細胞,變成呼吸道垃圾。我們需要把這些東西咳出來,來作自我修復」。 相關閲讀:【咳嗽】外感咳嗽和內傷咳嗽如何分辨?肺氣上逆是什麼?中醫拆解成因、常見病徵和治療 咳嗽原因多 二次感染接力咳嗽 明愛專上學院健康科學院高級講師、註冊藥劑師陳潁琳則表示,傷風、感冒的病徵,往往有次序地出現,所以消失亦有先後之分,「一般來說,如果是傷風,通常是先出現流鼻水,然後咳嗽(或伴隨喉嚨痕癢/痛);假如是流感,就多數先有喉嚨痛、肌肉痠痛、發燒等徵狀,繼而才咳嗽。正因為咳嗽是在最尾階段出現,所以也是次一步才消失,便容易令人有錯覺,以為身體已經康復,唯獨咳嗽不癒」。 她又謂,連綿不斷的咳嗽,亦可能是二次感染造成,「因着病毒或細菌感染,我們患上傷風、感冒。這時身體的免疫力下降了,其他病毒或細菌亦可能伺機入侵,攻擊我們比較脆弱的地方,例如喉嚨及聲帶,於是又引起新一輪的咳嗽」。 喉嚨炎致咳 1、2周痊癒 然而說到「萬年咳」,兩人同時指出,有時根本不是由傷風、感冒引起! 顧德政稱,一般由喉嚨發炎引起的咳嗽,1、2星期便會慢慢痊癒,但臨牀上發現不少久咳的病人,咳嗽其實是由哮喘而來,傷風、感冒只不過是誘因。「哮喘是氣管過敏的疾病,好發年齡在3至6歲,部分病人踏進青春期後便『斷尾』,但亦有些會延續至成年。也有些是小時候試過哮喘發作,其後一直相安無事,直至成年又再間歇發生;更有病人是在成年後,哮喘才首次發作。」 他續指,誘發哮喘發作的原因很多,常見包括患上嚴重傷風、感冒、氣管炎、鼻竇炎等,或因為天氣變化導致。「所以若持續咳嗽,甚至超過8周,就代表需要修訂原先假設,咳嗽或並非由傷風、感冒而起,而是背後隱藏其他病因」。 相關閲讀:轉季氣管敏感或是哮喘發作? 咳嗽、痰多少、喘鳴聲音症狀有不同 胃酸倒流肺癆肺癌 可致久咳 陳潁琳也提醒,除了哮喘、氣管過敏、胃酸倒流、藥物副作用等原因有可能令人久咳,患上肺結核(俗稱肺癆)、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癌等嚴重疾病,亦可能出現長期咳嗽的病徵,單靠服食止咳藥物是起不到作用,應盡快求醫。 知多啲:分清止咳藥 免愈食愈咳 一般傷風、感冒,要食啱止咳藥,才能藥到病除,否則,分分鐘愈食愈咳、愈食愈多痰! 喉嚨卡痰 服「馬尿」增咳排出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顧德政稱,即使兩個病人同樣受病毒感染,咳的情况也可以不一樣,「一個可能乾咳,另一個痰咳,要視乎病情。假如氣管遭受的刺激較多,又或有發炎,黏液分泌便會增加,那咳之餘,還有痰」。 註冊藥劑師陳潁琳補充,痰咳還可細分為濃痰咳和深痰咳兩種,需要藥物亦不同,「明顯聽到有痰音、有『大大啖』痰吐出來的,屬於濃痰咳,會建議服用有化痰成分藥物如溴己新(bromhexine,詳見右表),目的是幫助病人『鬆』痰,更易於吐出;有些病人則總是覺得喉嚨有黏液卡着,卻咳不出來,這就是深痰,需要使用能幫助祛痰的藥物,如廣為人熟悉、俗稱『馬尿』的ammonia and ipecacuanha mixture,服後會增加咳嗽,有助排痰」。 相關閲讀:【頭暈】中醫稱眩暈 重則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腎虛精血不足?偶發頭暈怎麼辦? 乾咳易傷喉 需用鎮咳藥 至於乾咳,因無痰滋潤着喉嚨,容易咳傷。陳潁琳說,需要用上鎮咳藥幫助止咳,「例如含可待因(codeine)的咳藥,有助抑壓呼吸道,減低氣管反應,有很強的鎮咳作用;但有些病人,是因為喉嚨痕癢而咳不停,則屬於過敏反應,會建議服食抗組織胺藥物,也有助止乾咳」。 市面上咳嗽藥物五花八門,市民未必清楚了解自己所需,買錯吃錯會有反效果,「假如是乾咳,卻誤買了增加咳嗽的『馬尿』,喉嚨便更加難受;相反,假如是痰咳,又亂買了鎮咳藥,壓抑了咳嗽,痰便吐不出來」。陳潁琳建議,市民可到有註冊藥劑師駐場的藥房選購藥物,尋求專業意見。 6歲以下不宜服可待因 顧德政則表示,坊間雖然有很多針對乾咳或痰咳的成藥,但其實成分也不外乎那幾種,只是組合上有少許分別,有些成藥成分較少,藥力較溫和;有些則用重藥,藥力較強。但市民不應盲目追求「勁藥」,因為副作用也相對大,「例如含可待因成分的咳藥水,屬於藥性比較強的鎮咳藥,可更有效地抑制咳嗽。但部分病人服用後,會感到頭暈、疲倦,亦有人出現便秘,大量服用的話更可成癮。由於副作用較多,因此,不建議6歲以下兒童使用」。 他續謂,想紓緩咳嗽,除了靠藥物,也可配合天然療法,「首先,患者要多喝暖水;另外,蒸氣也有助放鬆氣管,對止咳有幫助。所以,咳嗽期間,不妨多泡熱水浴,或使用蒸氣機吸蒸氣,都會讓人舒服一點」。 文:沈雅詩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新冠變種】Omicron和Delta、流感、傷風症狀比較 美國第五波疫情加流感呈上升趨勢 可致重症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29日)指出,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上周增11%。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非常擔心更具傳染力的Omicron變種與Delta變種同時傳播,引發如海嘯式確診數目急增。此外,美國去年沉寂的流感疫情有捲土重來的迹象,令人憂慮Omicron和Delta病毒株肆虐,加上流感夾擊,恐令醫療系統在今冬嚴重受壓。美國上個流感季是有紀錄以來最輕微,或與防疫措施等因素有關,但流感疫情近期呈現升勢,包括入院人數,已有兩宗兒童死亡個案,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專家指出,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可引致重症,估計正常流感季或會重現。因新冠病毒住院的人數亦持續攀升,但暫仍低過今年初的高峰。究竟流感、傷風新冠病毒(Delta和Omicron)症狀有什麼分別? Read more

【感冒?暑濕?】認識暑濕症 徵狀:身熱怕風肢體痠痛兼心煩(養生帖)

【明報專訊】夏季感冒,很多時為外感暑邪之氣所引起,有人稱之為「感暑」,屬於感冒一病的暑濕症。外感暑濕之徵狀為自覺身熱、輕度怕風、小量汗出、肢體痠痛、頭昏腦脹,伴有重墜痠痛、咳嗽、痰液黏稠、鼻流濁涕、心煩、口中黏膩、口渴而不欲多飲、胸悶惡心、小便短赤。暑天感冒,暑必兼濕,所以治療上以清暑祛濕為主,選方可考慮用新加香薷飲和藿香正氣丸。 Read more

上呼吸道感染|幼稚園爆發個案屬腸病毒和鼻病毒 非流感 究竟上呼吸道感染跟一般傷風感冒及流感,有何分別?

【明報專訊】近數周本港的學校及院舍等的上呼吸道感染爆發個案較去年同期反升20倍,錄得207宗;當中六成涉幼稚園及幼兒中心(見表)。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直至10月底未發現本港有上呼吸道感染爆發,近日感染個案急升。而近日幼稚園爆發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是腸病毒和鼻病毒,沒找到流感病毒,但呼籲家長帶小朋友接種流感疫苗。政府昨宣布所有幼稚園及幼兒中心明起暫停面授課堂14日,之後不排除會延長。 Read more

肺炎、流感、傷風症狀有何分別?冠狀病毒是什麼?注射流感疫苗、戴口罩可減感染風險嗎?

武漢肺炎病例的病原體有可能屬新型冠狀病毒,究竟冠狀病毒是什麼?加上已踏入冬季流感高峰期,無論車廂、課室、辦公室……噴嚏、咳嗽聲都此起彼落,應如何應對呢?一般肺炎、流感和傷風究竟在病發、症狀方面有何分別?是否食抗生素就好呢?要減少感染機會,莫非真的要戴N95口罩才能保健康?但是面對口罩種類繁多,如何選擇?即睇專家教路! Read more

心臟衰竭四大病徵:氣喘、水腫、疲憊和咳嗽  逾九成人忽略夜咳

【明報專訊】有組織調查發現,港人對心臟衰竭認識嚴重不足,分別有六成及逾九成受訪者未知疲憊及忽略夜咳為心臟衰竭病徵。同時,逾九成受訪者認為現時社會對心臟衰竭支援不足。組織希望政府能及早改善相關配套及加強教育。 一成人知傷風流感可致心衰竭惡化 病友組織「關心您的心」於6至7月做問卷及網上調查,訪問301名市民。結果顯示,只有一成受訪者能夠辨認傷風或流感為導致心臟衰竭迅速惡化的原因。組織指出,心臟衰竭四大病徵為氣喘、水腫、疲憊和咳嗽,調查中六成受訪者未知疲憊為病徵、逾九成忽略夜咳是病徵,在天氣漸轉秋涼時患者容易混淆病徵,延遲診治。 四大病徵:氣喘 水腫 疲憊 咳嗽 同時,逾九成受訪者認為社會對心臟衰竭支援不足,尤其於治療經費、康復服務和新型藥物資助等方面。「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表示,政府已為患者提供治療和支援,但不足以應付需要,希望政府及早改善相關配套,如投放更多資源改善復康支援、重新檢視藥物名冊、及早將新一代藥物列入名冊等,使患者接受更好治療。組織亦希望政府相關部門加強教育,讓市民與患者攜手面對疾病。 調查亦發現,逾六成受訪者低估心臟衰竭導致死亡的機率,逾七成高估65歲以上者患心臟衰竭機率,或誤以為心臟衰竭是年邁者病症。心臟科專科醫生董光達表示,心臟衰竭有年輕化趨勢,近年臨牀個案有40多歲市民。董光達認為,不同年齡市民都應該關注心臟衰竭,提高警覺,亦應增加對疾病的認識,於患病初期迅速求醫;家屬亦應掌握疾病知識,多關心及照顧身邊患者。 明報記者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戳破謬誤:食抗生素 無助改善傷風感冒

【明報專訊】感冒、發燒,食抗生素快啲好?鼻涕變黃是細菌感染,要食抗生素?朱幗珮發現大眾對抗生素有很多謬誤,現逐一解答。 謬誤1. 傷風、感冒或流感,食抗生素快啲好。 傷風、感冒或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大多數不是細菌感染,食抗生素無助改善病情,反而招來不適的副作用,如:作悶、肚瀉、殺掉腸道好菌。 鼻涕黃綠色屬常見。 謬誤2. 鼻涕呈黃色或綠色,必須使用抗生素。 傷風或流感時,鼻涕變濃稠或呈黃色或綠色都很常見,不能憑此來決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發燒未必細菌感染 謬誤3. 感冒同時發燒,就要食抗生素。 發燒是感染的常見徵狀,但不一定是細菌感染。相反,如果亂食抗生素,當病情惡化求醫或送院,醫生種不到細菌,反而會影響診斷。 朱幗珮又提醒,接種疫苗有助對抗細菌,例如接種肺結核和肺炎鏈球菌疫苗。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指出,肺炎球菌疫苗可有效減少整體抗生素處方,當減少使用抗生素,就有助降低出現耐藥性惡菌的風險。對抗惡菌,不止是醫護或科學家的責任,人人有責。 ‧時刻保持手部衛生,尤其在進食前、服藥前和如廁後要潔手 ‧勿向醫生要求抗生素 ‧遵照醫生的建議使用抗生素 ‧即使病情轉好也不要自行停用抗生素 ‧按時為你和家人接種疫苗 ‧當有呼吸道感染徵狀時,應戴上口罩 ▲戴口罩——對抗惡菌,人人有責。咳嗽不適時應戴上口罩。(RyanKing999@iStockphoto) Read more

增廣健聞

【明報專訊】■鼻塞打噴嚏 流感定敏感? 冬季來臨,周遭咳嗽噴嚏聲四起。當出現流鼻水、鼻塞等徵狀時,不少人會自行服用成藥。但流感、傷風、鼻敏感同樣出現上呼吸道徵狀,服藥前,大家有沒有搞清楚究竟身患哪一種疾病?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教路,第一個重要分別是,流感的徵狀較嚴重,會持續高燒3至4天,同時伴有頭痛、疲倦、周身痠痛;而這些徵狀在一般傷風不常見。至於過敏症,並非由外來的細菌病毒感染,而是自身免疫系統出問題,除了鼻塞、流鼻水外,還可能出現流眼水、痕癢等徵狀。流感和傷風一般需1至2星期痊癒,但過敏反應可持續很長時間。 ■1杯「邪惡奶昔」= 5罐汽水 英國一個關注健康組織Action on Sugar的調查發現,被稱為「邪惡奶昔」的Freakshakes,每杯含39茶匙糖分,相等於5罐汽水;熱量高達1280千卡,佔一個成年人一日所需熱量一半。 Freakshakes是在奶昔加上蛋糕、糖果、朱古力、忌廉、糖漿等的甜品。英國心臟基金會計算,需要急步行3小時才能消耗一杯Freakshakes的熱量。Action on Sugar認為,小朋友經常飲用高熱量奶昔,會導致肥胖及蛀牙,不可接受;建議把每一份奶昔的熱量減至300千卡。 ■三高人士安「心」慢跑 天氣轉涼,又到行山跑步的好季節。慢跑是有效預防「三高」的帶氧運動,然而作為「三高」人士,又如何掌握個人血管健康狀况,安全有效地做運動?由香港復康會主辦的講座,將邀請心臟專科醫生及運動教練,分享慢跑練習策略,避免受傷或影響病情的方法。 ◆「我有三高,可以慢跑嗎?」講座 日期:12月1日(周六)(按此加入 Google Calendar) 時間:下午2:30至4:30 地點: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禮堂(觀塘翠屏道3號,觀塘站D1出口) 對象:三高、脂肪肝、肥胖人士及有興趣之公眾人士 查詢及報名:2361 2838

Read more

搭飛機耳仔痛 用錯力隨時爆耳膜 三招減氣壓不適

【明報專訊】早前,一班由愛爾蘭飛往克羅地亞的航機,因途中失壓,須於7分鐘內急降8000米(26,000英尺),結果令不少乘客耳鼻疼痛,33名乘客需要送院,當中不少是口鼻噴血,血染氧氣罩。 暑假出遊,飛機失壓急降未必經常遇上,不過坐飛機時耳朵疼痛,相信很多人也試過。不少人會按鼻閉口噴氣來反壓,令閉塞的管道暢通,但原來過度用力反壓,隨時穿耳膜,究竟應如何處理? 三招減氣壓不適 手捏鼻孔、閉口、稍 稍噴氣,以調節內耳 壓力。注意呼氣時力度要輕,可重複多次 鼻敏感患者上機 前先服抗敏藥、 噴鼻藥或洗鼻等減少鼻塞 飲水或吞口水,拉開耳咽管口 今次事件據報因機師誤關增壓系統引起,然後機師決定將飛機急降8000米以回復機內壓力,導致多名乘客口鼻噴血,情况嚴重。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牀副教授、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指出,機內壓力升降也會影響耳鼻,是次壓力先降後急增,更可能加重傷害。醫學界雖然未有明確指標,氣壓劇變至哪個級數才會對人體有傷害,但可以參考飛機師的訓練指引,每分鐘最多只能下降3000英尺。是次意外,明顯已超出極限約近兩成半。 意外導致傷者口鼻噴血,黃德彰相信是傷及鼻竇。事實上,耳鼻各有調節壓力機制,耳朵靠耳咽管調節,鼻則靠鼻竇。鼻竇出口連接鼻腔,相比起耳咽管,鼻竇出口較大,較易調節壓力,不易受傷。故平常坐飛機,氣壓改變大多只會影響中耳,很少波及鼻竇。 要了解這個調節機制,首先要知道大氣壓力對身體的影響。飛機爬升時,大氣壓力下降,這時人體內的氣壓較外界高,身體就會自動排出空氣減壓,下降時則相反。「如乘客有鼻塞,鼻竇出口阻塞,調節壓力功能減弱,飛機下降時外間氣壓大於鼻壓時,鼻竇黏膜下的血管會被扯傷,血液流去鼻腔,導致口鼻流血。」黃德彰估計,有鼻塞或鼻敏感等問題乘客,傷情較嚴重。 處理手法是為傷者急救止血,包括用手按鼻翼、口含冰塊或以冰敷面等;之後再服藥或滴藥,減少鼻水積聚令鼻竇通暢,傷患會慢慢自行痊癒。如受損情况嚴重,有可能要食抗生素,減低發炎風險。 傷風鼻塞 增耳壓失衡風險 平常坐飛機,氣壓變化不會如此急遽,但不少人也試過耳壓失衡的痛苦。中耳與鼻竇的調節壓力機制差不多,主要靠連接中耳及鼻咽的耳咽管,平衡耳壓及疏導中耳分泌液,保持管道暢通,由於耳咽管排出空氣比吸入容易,故飛機降落時對耳壓造成的影響會較為明顯。一般人大多可自行調節耳壓,即使耳有閉塞等不適,落機後也會自然消失。鼻敏感患者因鼻黏膜長期腫脹,易阻塞耳咽管口,所以屬耳壓失衡高危人士,若是較有經驗的患者,上機前會先服抗敏藥、噴鼻藥或洗鼻等減少鼻塞,預防氣壓改變對耳鼻的傷害;反而不少人因傷風感冒,有明顯鼻塞及流鼻水徵狀,卻沒意識到會增加搭飛機時耳壓失衡的風險,故未有採取任何預防措施。 當耳壓失衡出現耳痛,大部分人只要吞口水或飲水,活動耳咽管連接口腔軟顎的肌肉,就可以拉開耳咽管口。另一方法是靠反壓動作,即用手揑鼻孔、閉口、用力呼氣,以調節內耳壓力。黃德彰強調,反壓時噴氣的力度要輕,否則容易谷傷耳膜,甚至爆耳膜。 黃德彰(受訪者提供) 爆耳膜流血少未必覺 有名50歲女士從美國返港,因感冒鼻塞,飛機降落時感到嚴重耳痛,半邊頭也覺痛,做了數次反壓無效後,便加大力度,愈來愈用力,突然聽到「卜」一聲,耳朵即時暢通,但不久發現外耳有血,即時求醫。「成功反壓會聽到『卜』一聲,耳咽管口開通後,聽覺會回復清晰。不過若耳膜穿破,會聽到有如空氣在山洞內流走般的聲音。此外,如有血或有液體流出,聽力變差,代表耳膜可能被扯穿。」正確方法是要輕力反壓,次數不限,可重複多次。 因坐飛機或氣壓引起的耳鼻傷害,稱為氣壓傷害(Barotrauma),黃德彰說幾乎每周都有新症。大多病人情况輕微,只出現耳痛、耳塞或谷脹感覺,醫生會先為病人做聽力檢查排除其他可能性後,便可服用抗敏藥、噴鼻藥及洗鼻等,減少鼻塞情况,待徵狀自行消失。 氣壓傷害包括: .耳痛 .耳有腫脹感 .影響聽力 .耳膜受損 .穿耳膜 若耳咽管閉塞較嚴重,中耳內的分泌未能流出,或會變為中耳積水,出現耳谷脹,聽力如隔了一層膜,甚至痛楚,需要藥物治療。 黃德彰指出,中耳範圍較細,受傷後出血量不多,可能只得一兩滴,會流入鼻咽內,吞了也不覺;而耳膜穿破,血由外耳道流出,也未必會很明顯。如沒有發炎,有七至八成機會於3個月內自行癒合,其間可滴抗生素藥水,減低發炎風險,康復後聽力的影響不大。但若病情嚴重可能影響內耳,如中耳及內耳之間的薄膜穿破,內耳耳水滲出,便要臥牀休息,或須服用類固醇,甚至接受手術治療。 文: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