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血癌大致分為三大類:「淋巴瘤」、「骨髓瘤」及「白血病」,三類血癌個別亦分為急性和慢性,以及其他特有的種類。急性血癌的病情進展較快,病徵較明顯,病人較易察覺身體有異;慢性血癌進程則較慢,有機會毫無病徵。有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建議,日常可留意有否突然出現不適,例如發燒、流牙血、流鼻血、身體有瘀斑或頭頸、腋下有腫塊等,如有懷疑應求醫;同時可定期接受身體檢查,血常規檢查或能針對血癌診斷提供重要的線索。 血癌三大類 淋巴瘤新症佔多 骨髓瘤、白血病次之 betway体彩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醫生指出,每年約有1,000多宗淋巴瘤的新症,是三大血癌中佔比最多;骨髓瘤及白血病則每年分別約有300宗新症。 相關閲讀:【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淋巴瘤:唯一有固體腫瘤的血癌 淋巴瘤是由淋巴細胞惡化成癌細胞後失控增生而形成,可發生在任何一個,甚或是某一堆淋巴結,常見發生在頸部,是能夠讓人摸得到、感覺到的固體腫瘤。由於淋巴細胞可經淋巴系統在全身循環,一旦出現擴散,它可以出現在任何有淋巴結的器官或身體部位,甚至在骨髓,因此其擴散的程度及走向難以預測。 淋巴瘤可劃分為何傑金氏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病人比例在本港約為1:9。何傑金氏淋巴癌雖然個案較少,惟它的病徵獨特,會令病人身體痕癢難耐,但不會有皮疹。此外,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同時可再分為急性和慢性,由於急性淋巴癌的腫瘤生長得快,病人較容易察覺,例如頸部有可能長出無痛硬塊,並於短時間內生長至很大的體積;病人亦有機會出現發燒、消瘦、夜間盜汗等病徵;至於慢性則可能沒有病徵,容易被病人忽略。 骨髓瘤:別忽視骨痛的潛在危機 骨髓瘤一般牽涉骨頭問題,不少患者通常會出現骨痛,表面上好像較容易察覺。然而,由於年輕人或上班族可能早晚都需要用電腦或其他電子器材,容易誤以為是長期勞損帶來的腰痠背痛問題,因而延誤求醫;年長病人則可能以為骨痛乃骨質疏鬆所致,因而掉以輕心,往往服藥後未有改善,直至疼痛惡化,甚至骨折,最終才確診骨髓瘤。此外,骨髓瘤患者亦有可能出現貧血,容易疲累,體能變差;亦有機會有蛋白尿,出現小便多泡的情况,以上徵狀需分外警惕。 相關閲讀:牙痛、流牙血非熱氣 了解牙周病先兆 原來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白血病:癌細胞佔據「造血工廠」 白血病意指造血的幹細胞變質、增生,癌細胞充斥在骨髓,以致只能製造出失去正常功能的壞血球。白血病可劃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同時有急性及慢性之分。 急性白血病代表癌細胞在骨髓內增生得非常快,正常血球及血小板在短時間內急速下降,一般會引致患者有發燒、容易流血等徵狀。急性白血病可再細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前者較常見於小童,病情相對較嚴重,但有較大機會能治癒;後者則以成人患者居多。 求醫檢查 捉緊每個蛛絲馬跡 日常除了警惕有否明顯病徵,以盡快求醫檢查之外,定期接受身體檢查亦十分重要。詹醫生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部分病人可能長期沒有病徵,在接受定期身體檢查時,即使透過血常規檢查能發現白血球指數及淋巴性白血球指數升高,甚或連續數年都高於正常水平,病人仍可能因為沒有不適或徵狀而忽略,但其實這些數據有機會是罹患白血病的警號,如有懷疑,建議諮詢主診醫生意見,及早接受更詳細的檢查。 識別變異基因 制定精準治療方案 詹醫生指出,大部分血癌個案都有一定程度的基因變異,例如不同染色體對調,引致形成組合基因及組合反白,激活多個細胞訊息傳導系統,以致癌細胞急速生長,最終引致血癌,透過「次世代基因排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為病人檢查癌細胞基因圖譜,以識別出變異基因,有助制定精準治療方案。 治療血癌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還有嶄新的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均是可選用的治療方法。然而,治療方案並沒有單一方程式,醫生必須先透過詳細檢查,為病人所患的血癌進行精確分類,按照其分類、病情及需要,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才能達致最佳的治療效果。 Read more

應對Omicron再變種XBB.1.5 接種二價疫苗更具保護力?副作用?7個問題你要知

新冠病毒歷3年以來已出現多次變種,最新變種病毒株XBB.1.5在短時間內成為美國主流病毒株,本港亦已出現零星的輸入和本地個案。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縱使病毒的「殺傷力」有走弱之勢,但其傳播力變得更強故此不容忽視,呼籲盡早接種新冠疫苗,以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佩戴口罩等仍是最切合現時疫情的防疫措施。 不過,部分人對於復必泰二價疫苗仍心存疑問,現階段應接種原始疫苗,抑或二價疫苗?二價所產生的中和抗體、副作用會否更強?有關二價疫苗、變種病毒、新冠口服藥的7個問題你要知,勿再以訛傳訛。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 美數據:可能與65歲或以上長者中風有關 林永和籲三高吸煙長者可先諮詢後接種 問題1:Omicron不斷變種,應接種二價疫苗,抑或是第一代疫苗呢? 現時本港居民可以免費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究竟跟第一代mRNA疫苗有何分別?徐醫生指兩疫苗的基本原理一樣,主要分別是第一代疫苗僅包含一種病毒株,即是最早期出現的新冠原始病毒株;二價疫苗則含有兩種病毒的基因,包括原始病毒株及後期出現的Omicron變異病毒株BA.4/5。 「二價疫苗既保留原始病毒株,同時加入相對近期流行的Omicron病毒株mRNA,較貼近現時的流行病學,更重要的是為接種者提供更廣泛的覆蓋保護能力,刺激更多針對性的中和抗體。」至於第一代疫苗,即使已接種3針,仍未必能產生足夠應對Omicron病毒的中和抗體,故建議接種二價疫苗增強保護力。 問題2:二價疫苗可有效預防重症或降低住院率嗎? 美國是較早開打二價疫苗的國家,徐醫生引述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 (CDC) 公布2022年9月至11月的最新數據,65歲或以上接種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的人士,跟沒有接種新冠疫苗者比較,住院率可大幅減少84%;與曾接種兩劑第一代疫苗比較,則接種二價疫苗者的住院率可降低73%,代表二價疫苗更有效預防重症和降低住院率。 問題3:若從未接種新冠疫苗,可以二價疫苗作為首針嗎? 徐醫生不建議以二價疫苗作為第1針。「任何藥物必須經過臨床研究才能確定是否有效,而現時有關二價疫苗效用的研究對象,都曾接種過兩針第一代疫苗,故跳過基礎接種階段,直接注射二價疫苗,能否產生同樣保護作用,並未有科學數據支持,變相效用成疑,故在未有更多科學數據之前,現時市民應按照當局建議,按指引接種新冠疫苗或加強劑。」 問題4:過往一直接種科興疫苗,建議「溝針」接種復必泰二價疫苗嗎? 接種科興疫苗的人士,徐醫生鼓勵他們「溝針」打復必泰二價疫苗,例如曾接種兩針科興疫苗,可以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加強劑,原因是臨床數據已證明「溝針」可以提高免疫反應。 若曾感染新冠的康復者,按現時規定,接種過4劑疫苗,或已接種3劑疫苗的曾染疫康復者,分別都可以在接種疫苗或受感染後最少6個月後,接種二價疫苗。 問題5:哪些人不適合接種二價疫苗?副作用較原始疫苗更大嗎? 徐醫生表示,除非本身對疫苗成分過敏或過去接種mRNA疫苗後曾出現嚴重不良反應,否則都適合接種二價疫苗,副作用亦與第一代mRNA疫苗相若。 他引述美國CDC公布去年9月至10月的數據指出,該研究共跟進逾1400萬名曾接種輝瑞二價疫苗人士,發現針後出現的副作用與接種原始疫苗的反應大致相若,較常見是針口痛、疲倦、輕微發燒等;至於最惹人關注的心包炎及心肌炎等併發症,CDC跟進逾2200萬名接種二價疫苗的人士中,只有9宗個案,沒有發現其他新增的不適症狀或副作用。 問題6:XBB.1.5變種病毒株變得更具「殺傷力」? 全球正從疫情陰霾中走上復常之路。不過,病毒仍在不斷變種,其「殺傷力」會愈變愈強或弱嗎?徐醫生以XBB.1.5在美國的感染率為例:「在截稿之前,美國本土XBB.1.5的感染率已由12月初的數個百分點上升至49%,足見XBB.1.5 的傳播力驚人,在短時間內取代其他三種流行病毒株 (BA.5、 BQ.1、 BQ.1.1) 成為主流,但慶幸XBB.1.5 並沒有引致重症的基因突變,加上高疫苗接種率和感染康復者形成的免疫屏障,令近期染疫個案雖多,但大部分只有輕微症狀。 對於坊間流傳XBB.1.5會引起難以控制的「無意識腹瀉」情况,徐醫生表示,腹瀉一直是感染Omicron的症狀之一,但目前並沒有數據顯示XBB.1.5會更容易造成嚴重腹瀉問題,故不宜以訛傳訛。 相關文章:有關新冠陽性患者、隔離令、指定診所、新冠口服藥、口罩令等 30日起新安排的7個問題 問題7:感染後病徵輕微,毋須服用新冠口服藥? 徐醫生強調,經歷去年第五波疫情後,疫苗接種率雖已提高,但至今因染疫入院者中仍不乏從沒有接種疫苗的病人。「有些病人初期僅屬輕症,但數天後卻見惡化,令原可服用新冠口服藥以減輕重症的病人,因錯過染病首5天服用特效藥的最佳治療時機而影響病情。」 他提醒,現階段接種疫苗和繼續佩戴口罩仍是抗疫的重要一環,若出現病徵應盡早求醫,特別是長者及有長期病患等較高危人士,別因病徵輕微而掉以輕心! Read more

【低溫症】天氣轉冷 5類人士容易出現低溫症 注意初期病徵神智不清、說話含糊、震顫(更新12月16日)

是日小雪,天文台預測本港地區下午及今晚天氣顯著轉涼,今晚氣溫進一步下降,市區最低約16度,新界再低兩三度。天氣轉涼,除了要注意自身保暖外,更要特別留意身邊長者的體溫是否正常,萬一體溫過低至攝氏35度,則有機會引發低溫症(Hypothermia)。長者以外,其實嬰兒、新陳代謝較慢、血糖低或者服用了精神科藥物等人士,都會較為容易出現低溫症。低溫症通常與天氣寒冷有關,但不一定在冬季時才會出現。有醫生指出,低溫症患者初期會出現神智不清、說話含糊、不受控地震顫等病徵,應立即為他們保暖和送院治理,以免嚴重者進入僵凍狀態……至於小朋友和嬰兒,若懷疑患低溫症,應如何處理? Read more

【發燒】新冠常見病徵 注意查找持續發燒不退原因 5個案或與傷寒、淋巴癌、紅斑狼瘡有關(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體溫超標,第一件要做的事是新冠病毒測試。新冠病毒仍然流行,發燒是常見病徵。發燒必須找出病因,常見源頭乃病毒或細菌感染,其他還包括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及惡性腫瘤。(編者按:以下5個個案,都有久燒不退或反覆低燒等病徵,經查找發燒病因後,分別確診傷寒症、肺結核病、淋巴癌、紅斑狼瘡等,如何跟進治療呢?)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發燒+便秘+皮疹 確診傷寒 40歲黃小姐發燒多個星期,同時有便秘;腹部曾出現淺紅色皮疹,數天後自然消散。驗血發現傷寒凝集測試(Widal test)呈陽性反應,血液種菌見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typhi);確診傷寒症(typhoid fever),接受抗生素治療後,順利康復。 發燒+夜汗+乾咳 確診肺結核病 40歲李先生發燒4個星期,有夜汗,有乾咳但無痰,肺部電腦掃描顯示左肺上葉有病灶,懷疑肺部受結核菌感染(pulmonary tuberculosis)。李先生接受肺氣管內視鏡檢查,取痰液檢查;聚合酶鏈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發現結核菌基因,確診肺結核病。李先生接受藥物治療後,順利康復。 發燒+夜汗 確診淋巴癌 20歲的志明發燒個多月,有夜汗;服退燒藥後溫度稍退,病情反覆,時好時壞。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兩肺之間縱膈(mediastinum)位置,有8厘米直徑腫瘤,活組織檢查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正電子掃描顯示淋巴癌已擴散至其他多處淋巴結,幸好骨髓未見癌細胞。志明接受6個月藥物治療,標靶加化療;過程順利,治癒機會高。 相關文章:【紅斑狼瘡症】認識紅斑狼瘡 勿從單一病徵判斷 持續低燒+腳腫蛋白尿 確診紅斑狼瘡 40歲張太近月持續有低燒,雙腳水腫;小便檢查發現嚴重蛋白尿(proteinuria),每天超過3克。驗血顯示腎功能受損,最終確診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屬自體免疫系統疾病。張太需要盡快接受治療,防止腎臟功能進一步惡化。 反覆低燒 確診腎癌 58歲何先生身體近月反覆低燒,沒有其他病徵。腹部超音波檢查及電腦掃描皆顯示左腎有3厘米腫瘤,最終確診腎癌(renal cell carcinoma),幸好未有擴散迹象;何先生馬上接受手術切除腫瘤,順利康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相關文章:【蛋白尿】小便有泡 同時配合特定徵狀 腎功能或已受損 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提高警覺 Read more

【新冠患者】不同年齡層陽性個案變化 一老一幼染疫人數按周增幅逾3成 學者:注意兒童炎症徵狀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今日(1日)公布,本港新增10137宗新冠陽性個案,屬今年9月9日以來,本港新冠病毒個案再度破萬宗,另有幼童因感染新冠入院。本報日前分析11月18至24日各年齡層新冠陽性個案數字,發現「一老一幼」染疫人數增幅最多(見表),80歲或以上及3至11歲的感染個案按周增逾3成,高於約兩成半的整體升幅。同時過去一周錄得5至6名康復幼兒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IS-C),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臨牀名譽副教授關日華表示,其徵狀包括持續發燒4至5天、眼膜炎、「士多啤梨舌」等,一般於新冠康復後2至8周出現。他認為這顯示兒童組群出現爆發,形容兒童接種率低得不可接受。他呼籲家長勿掉以輕心,盡快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另外,政府關注今年冬季或受新冠及流感夾擊。醫管局新界東聯網部門主管(家庭醫學)梁堃華憂慮,近期外地流感個案趨升,市民外遊後或將病毒帶回本港,加上過去兩年流感活躍程度低,市民抵抗力較弱,或加劇傳播。 相關文章:【新冠陽性】核酸檢測和快測患者或康復者 5個熱線查詢方法 指定診所、居家隔離須戴電子手環4個須知(更新9月14日) 不同年齡層新冠陽性個案變化 染疫老幼按周增3成 防疫措施近月逐步鬆綁,單日新冠個案趨升。本報分析最近各年齡層個案數字增幅,發現過去一周(11月18至24日)整體個案較前一周增加24.4%,其中80歲或以上個案按周增加34.1%,3至11歲兒童個案則增31.6%,兩者升幅是各年齡層中最高。 一周6宗發炎綜合症 徵狀持續發燒、眼膜炎、「士多啤梨舌」 關日華11月25日於港台《千禧年代》稱,早前疫情回落無再錄得「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個案,惟最近一周已再錄得5至6宗,擔心死灰復燃。他其後向本報稱,自上周起陸續於不同公立及私家醫院發現懷疑個案,呼籲業界提高警覺,為懷疑個案安排抽血、心電圖、肝臟超聲波等一系列檢查,盡早斷症和治療。 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徵狀包括持續發燒4至5天、眼膜炎、「士多啤梨舌」等,一般於新冠康復後2至8周出現。關日華透露,第五波至今共錄逾70宗個案,均涉3歲或以下幼兒,平均住院一至兩周,過半須入住深切治療部,若獲適切治療最終均能康復。 相關文章:【冬季流感】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及早接種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 (衛生處方) 二價暫建議高危者優先 關日華表示,全部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患者均只打了一針或未打針,顯示完成接種有助減低風險,他說幼兒接種率低得不可接受,呼籲家長趁冬季前盡快帶子女打針。 另外,本港早前採購復必泰二價疫苗,料下月初可作為第4針接種。身兼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成員的關日華於節目稱,由於有關疫苗作為第4針,故暫建議年滿50歲長者、長期病患和有較高暴露風險優先接種,確保善用資源,不排除日後或會擴闊接種範圍。但他認為,年輕市民身體一般較強壯,接種3針初代疫苗已足夠,毋須打二價疫苗。(明報記者)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第4針數據 藥廠:55歲以上接種中和抗體增幅超原始疫苗近4倍(更新11月28日) 外地流感趨升 憂外遊者加劇傳播 另外,本港過去兩年未爆發流感,近期防疫措施逐步鬆綁,政府關注今年冬季或受新冠及流感夾擊。醫管局今年向各聯網分配逾7.9億元撥款應對冬季服務高峰期,較去年逾7億元預算稍增,額外普通科門診名額則減至1.8萬個,較去年少四分之一。醫管局總行政經理(聯網運作)黃立己(11月30日)稱,由於部分門診轉作新冠指定診所,導致名額不及去年水平,而若疫情進一步升溫或須再調配人手,最終能否提供1.8萬個名額仍存變數。 本港入境限制和防疫措施逐步放寬,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據,實驗室採集上呼吸道樣本驗出流感病毒比率,最新於今年第47周為0.95%(見表),較去年同期增0.61個百分點,惟仍低於疫情前水平。醫管局新界東聯網部門主管(家庭醫學)梁堃華憂慮,近期外地流感個案趨升,市民外遊後或將病毒帶回本港,加上過去兩年流感活躍程度低,市民抵抗力較弱,或加劇傳播。 黃立己表示,疫情前冬季流感高峰期平均每日逾6000人於急症室求醫,日均新入住內科人數亦逾1000,過去兩年則明顯下跌。他預料若今年寒冷日數多、新冠及流感個案增,服務需求或回復至疫情前水平,並透露近期急症室求診人數已攀升至每日約5000人。 相關文章:【兒童健康】小朋友染疫發燒如何護理 4類常見傳染病家長要知道 小朋友眼敏感、鼻敏感怎辦?關注孩子身心健康 Read more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相信大部分人對「血癌」一詞略有耳聞,但其實「血癌」只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有其獨特之處,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而且有實體腫瘤及非實體腫瘤之分。部分種類的血癌如果屬慢性,或出現在較隱蔽的位置,患者早期可能毫無病徵,透過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可能在部分檢查中可找出線索。 Read more

【猴痘】新加坡韓國陸續出現猴痘個案 新一波擴至亞洲

【明報專訊】猴痘(monkeypox)近月在多個國家錄得病例,近日亞洲地區也陸續出現個案,其中新加坡和韓國分別在周二(21日)及周三(22日)公布當地錄得首宗病例。因應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23日)將討論是否把猴痘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另亦正研議新名,以免「污名化」。至於已有逾500宗個案的英國,衛生當局建議為有高風險受感染者接種天花疫苗預防。 Read more

【肚痛原因】兒童肚痛可大可小 真假如何分辨

疫情好轉,小姪子終於可以返幼稚園上實體課。無奈,每天換校服準備出門時,他總會大哭大叫,聲稱肚痛。到底孩子肚痛有什麼原因?真真假假如何分辨?什麼時候需要看急診?兒童肚痛原因多-可分為外科或非外科原因-詢問幼童有否肚痛,回答「沒有」代表沒有,回答「有」不代表有;加上七情上面,影帝影后滿街皆是,令家長無所適從。 Read more

【猴痘】英新指引倡猴痘患者染病21天內勿接觸寵物 免人畜交叉感染 世衛擬升級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明報專訊】目前全球有約20個國家出現近300宗猴痘(monkeypox)確診或懷疑病例,而逾200宗確診或懷疑個案中,大部分出現於歐洲。路透社上周六引述消息,指世衛正考慮是否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又稱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此外,由英國衛生安全局(UKHSA)等組成的英國跨機構衛生組織建議猴痘患者在感染21天內應避免和寵物接觸,以免出現人畜交叉感染。歐洲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ECDC)上周亦警告人類向寵物傳染猴痘,可能會令該病毒在歐洲野生生態圈落地生根。 Read more

【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歐美及澳洲近日出現猴痘(monkeypox)爆發,目前至少14國家出現病例,其中12國是以往沒有個案。由5月13日至21日,世衛接獲各國呈報92宗確診及28宗懷疑病例。猴痘症狀似天花,病徵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臉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等。目前沒有針對猴痘的特定疫苗,但世衛數據顯示天花疫苗可提供八成五的保護力防範猴痘,因為這兩種病毒非常相似。歐美近日傳出或確認逾百宗猴痘病例,除了法國、德國、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等12國傳出疫情,包括以色列和瑞士亦通報首宗確診,患者均曾在境外接觸過感染者。世衛預計隨着更密切監察,個案會繼續上升。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