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下外遊必備6寶傍身 不幸染疫附求助實用資訊

【明報專訊】「視乎當地疫情,外遊時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感染新冠及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家庭醫生林永和說……「0+3」入境檢疫安排實施後,塵封的行李箱終於再派上用場!疫情新常態下外遊,興奮之餘難免緊張和擔心,外地的口罩措施大都已鬆綁,出遊還戴不戴口罩?出發要帶多少平安藥才足夠?要接種流感疫苗?疫情下外遊,萬一在外地確診新冠,怎辦?要注意旅遊保險會否涵蓋新冠病毒?購買旅遊保險又有什麼注意事項?專家教大家疫下外遊行李必備6寶傍身,讓大家安心出遊!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納入強檢或願檢盡檢人士注意:社區檢測中心及檢測站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自費/免費檢測措施(更新2022年10月18日) 疫下外遊必備6寶 第1寶:針對新冠病徵藥物 疫情下外遊,同時要面臨染疫風險。林永和同時叫大家不用過分擔心,只要做好準備,就可以放開心情玩。外遊前請教相熟醫生、藥劑師,配備合適藥物,「數量視乎行程,一般兩星期以內行程,預5天分量已可」;其中包括針對新冠相關病徵的藥物,如退燒、止咳、化痰、鼻水、消炎止痛藥和喉糖等,若有小童同行,應備「高燒藥水」布洛芬(ibuprofen)和「低燒藥水」撲熱息痛,「已接種3針疫苗人士,通常5日內症狀就轉為輕微」。 第2寶:平安藥 + 多備兩周以上長期病藥 另外,還應準備一般平安藥,如暈浪丸、敏感藥和藥膏等。惟長期病患出門時,除行程所需的藥物分量外,建議多預備兩周至1個月藥物,因為如果回港上機前感染新冠,或需7至10日才轉為陰性,若需要留醫或出現其他狀况,可能延後1、2個星期才能回港,「如果藥物不足就『弊傢伙』。例如血壓藥不吃1、2星期就不太好」,早有預備就能以防萬一。 第3寶:酒精搓手液、口罩 藥物之外,還有以下抗疫法寶!在香港,酒精搓手液和口罩是必備的抗疫孖寶,到防疫措施較寬鬆的地方外遊,是時候擺脫它們了吧?不,林永和建議帶酒精搓手液,隨時隨地可清潔雙手。而即使旅遊地點沒有強制佩戴口罩,可考慮在公共交通工具、人多擠迫的室內戴口罩。另外,一旦有病徵,可以先戴口罩,「有幾聲咳可能是普通傷風,但萬一數日後發現是新冠,戴了口罩,就能減低傳染家人的風險」。準備每天每人約兩個口罩,但注意兒童口罩可能較難在外地購買,可按需要預備更多。 第4寶:快測包 去旅行也要帶着快測包嗎?林永和指,雖然外地也買到,但可以自備一些慣用、覺得可靠的快測包;也可視乎地點、行程考慮數量,若計劃去一些人多地方如主題公園,或需要準備較多快測包。 第5寶:探熱器、血氧儀 林永和建議,帶備準確度較高的耳探式探熱器,而長期病患,如有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人士,可考慮帶脈搏血氧定量計(簡稱血氧儀),「有咳嗽、呼吸困難等徵狀,就可以用血氧儀,多一個客觀指標參考是否需要看醫生」。SpO2讀數在95%以上屬正常,1日可量度數次,觀察有沒有變差的趨勢,如果持續低於94%又有身體不適,就應求醫。 第6寶:備簡單病歷 供當地醫生參考 無論是否感染新冠,「如果病情嚴重,服藥後1天情况惡化便應該求診」。林永和提議,出發前先了解目的地醫療、診症等安排(詳見「實用資訊」)。他亦提醒,長期病患可以向醫生索取簡單病歷(包括藥物敏感紀錄)及醫生處方藥單,假設病情轉趨嚴重或感染新冠,外地醫生能了解病人病史,處方藥物時亦可參考,例如一些新冠口服抗病毒藥有禁忌症,也會與其他藥物對冲,「如果病人腎功能較差,處方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時就要用低劑量」。另外,建議購買合適旅遊或醫療保險(詳見「旅遊保QA」)。 出發前兩星期打流感針 「希望大家打齊3針(新冠疫苗)才去旅行,最好加上流感針!」林永和表示,雖然現時世界各地流感仍未特別活躍,但由於大家體內的流感抗體普遍偏低,在外地又可能會除口罩,可考慮在出發前兩星期打流感針,減低感染風險。 相關文章:【疫苗接種】50歲以上人士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長者打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更新10月10日) 實用資訊:外遊期間染疫 求助有法 旅程中突然中招很徬徨!了解熱門旅遊地的遊客確診及求醫資訊,萬一旅途中確診新冠病毒亦不怕手足無措! ●泰國 如在當地染疫,症狀輕微或無症狀患者毋須接受隔離,但出門時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泰國COVID-19專線:1422 fb:PR Thai Government ●日本 若懷疑確診,不宜直接到醫院,當局建議向附近就診諮詢中心(bit.ly/3RNMTzQ)諮詢,再安排接受檢測。目前輕症或無症狀者毋須接受隔離,外出時須佩戴口罩,並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Japan Visitor Hotline:050 3816 2787 詳情:bit.ly/3rFUG8l ●新加坡 若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而沒有身體不適者,首72小時(3日)須留在酒店或住所隔離,72小時後自行快測,若呈陰性就可解除隔離,否則須繼續隔離直到結果呈陰性 新加坡衛生部COVID-19諮詢熱線:1800 333 9999 詳情:bit.ly/3eeu9vy ●韓國 若出現疑似病徵,可致電韓國疾病管理廳諮詢熱線1339,並到醫療機關或鄰近保健所(名單:bit.ly/3fE5VLC)接受檢測,若結果呈陽性,需接受7日隔離。一般情况下1339熱線及保健所人員會建議旅客在網站Wehome(www.wehome.me)尋找允許確診者隔離的酒店自主隔離 韓國疾病管理廳諮詢熱線:1339 韓國觀光公社韓國旅遊翻譯諮詢熱線:1330 詳情:bit.ly/3RMaC3k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旅遊保QA:保險注意涵蓋新冠 索賠要有醫療證明 未出發先興奮?慢着!疫下出遊有更多不確定因素,旅程受各地疫情和防疫政策影響,同時要面臨染疫風險,萬一旅途中確診新冠病毒而要滯留當地,怎麼辦?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會長張偉良建議,出遊前應購買旅遊保險,「疫情下外遊,要注意旅遊保險會否涵蓋新冠病毒」,保障旅途中因染疫而衍生的費用。市面上旅遊保險產品多樣,旅行社或機票訂購網站加配的旅遊保險或未夠全面,他建議貨比三家,看清楚每一間保險公司的保障範圍、賠償細節和注意事項。 ●涵蓋新冠病毒的旅遊保險,一般有什麼保障? 答:除了一般行李遺失、旅程延誤等,現時大部分旅遊保險產品都將新冠病毒納入延伸保障,部分產品針對旅程中染疫有以下保障: •染疫後在外地的醫療費用,提供每日住院現金津貼、強制隔離檢疫現金津貼 •回港後覆診費用 •因染疫需提早結束旅程而無法取回或要額外支付的交通和住宿費用 •回港後指定時間(一般14日)內確診新冠病毒,提供每日強制隔離現金津貼和覆診費用,一般適用於社區隔離設施隔離(不包括酒店或家居) ●保費愈貴愈好? 答:價錢按旅程長短日數而定。一般旅客投保時「會着重保費多於保障」,但其實保險產品費用相差只有幾十元,反而要留意保障範圍是否適合自己。 ●哪些與疫情相關情况不獲賠? 答:需視乎每份保險條款,以下列出部分不獲賠情况: •簽證被拒、入境被拒、航班取消 •旅遊目的地或港府要求入境人士接種疫苗,但旅客沒有接種或未達到接種要求 •因疫症大爆發,旅行目的地的疫情嚴重,自行決定取消旅程 ●索賠時需準備什麼文件? 答:需要登機證、機票等證明出發及回程日期,並要當地醫療報告或醫療證明(英文版)、住院及醫療單據、核酸檢測報告等,「確診後一定要求醫,若沒有相關證明文件就無法索賠」。 ●疫下旅遊買保險,還有什麼要注意? 答:部分旅遊目的地要求入境旅客需有旅遊保險,確保有能力承擔在當地染疫後所衍生的醫療費用;以新加坡為例,要求未符合疫苗接種要求的旅客,需至少有一份達3萬新加坡元(約16萬港元)醫療保障的旅遊保險。建議出發前查詢旅行社或航空公司,目的地是否需要一份由保險公司發出的旅遊保險證明文件,如要,宜提早準備相關文件 資料來源: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會長張偉良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新冠疫情】港大學者料港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第六波粗病死率較低 成風土病

【明報專訊】4名港大學者包括政府專家顧問、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和微生物學系臨牀副教授陳福和,昨日在網媒《灼見名家》發表題為〈新冠疫情勢將盡 香港復常心所往〉的文章,指第五波疫情從去年12月31日起計算,主要由Omicron BA.2.2病毒株引起,據衛生防護中心數據,截至本月14日,粗病死率為0.59%,惟6月起可稱為第六波疫情,並已轉由BA.2.2、BA.2.12.1及BA.4/5病毒株引起,如單計6月1日至本月12日數據,粗病死率已降至0.097%。又認為以現時新冠疫苗接種率及自然感染,估計本港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港大學者估計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 第六波粗病死率有效繁殖率較低 本地新冠疫情近期有回落迹象,4名港大學者近日撰文,首次指出本港自6月起已踏入第六波疫情,認為以現時疫苗接種率及自然感染,估計逾95%人口具防重症免疫屏障,再出現年初般爆發機率很微,又指在疫苗及抗病毒藥物面世後,新冠殺傷力已減弱,並已成為風土病,建議社會應先讓完成接種者復常,逐步取消本地社交距離措施,並盡快落實第四階段疫苗通行證。文章又表示,本港「絕對有條件」實現「0+7」甚至更進取方案。醫衛局回應稱,政府會一如既往,繼續根據世界和本地的疫情發展和上述政策防控疫情,適時及適當地調整防疫抗疫措施。 新冠病毒成風土病 文章指出,與前幾波相比,現時疫情之粗病死率及有效繁殖率均較低,加上其季節性愈來愈明顯,病毒基本上與各地流行之季節性流感或其他呼吸道病毒接近,公眾應開始明白「新冠病毒感染已經在本港扎根,並已成為風土病之事實」,而未接種疫苗者即使再給時間亦不會有大改變,認為毋須再等待,社會應逐漸開始放寬及復常。 完成接種者先復常 盡快落實第四階段疫苗通 文章認為抗疫方針應以保護未接種者、防止公營醫療崩潰及提高接種疫苗為主,先讓完成疫苗接種者逐步復常。社交距離指施方面,應盡快落實第四階段疫苗通,進一步取消餐飲場所營業時間及每枱人數限制、有序取消室內活動社交距離措施等規定;外防方面,現時入境旅客個案僅佔本地總數約2%,不會對本港醫療系統造成明顯壓力,本港絕對有條件進一步實現以檢測代替隔離之「0+7」方案,甚至更進取方案。 相關文章:【兒童疫苗通】5至11歲首階段須打第1針滿3個月打第2針 未曾接種康復者科興須打「3針」復必泰「2針」 建議患者好轉可出院毋須等Ct值達某水平 為緩解公立醫院緊張狀况,他們建議當局以應對一般呼吸道病毒之感染控制措施應對新冠病人;患者獲處方口服抗病毒藥後,待病情好轉即可出院,毋須等待病毒載量下降或Ct值達某水平才讓患者離開隔離設施。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服新冠口服藥切忌自行停藥 醫生提醒4件事:快測轉陰仍要留意血氧、心跳… 逾兩年少接觸流感恐捲土重來 口罩令應最後撤 至於口罩令,他們稱近兩年半市民很少接觸流感等呼吸道病毒,對其免疫力很可能下降,一旦大部分市民除口罩,呼吸道病毒很大機率捲土重來,死亡人數將以千計,尤以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最受影響,因此全民戴口罩應是最後撤除的措施。另一方面,當局應未雨綢繆,為應對新變種制定中長期方案,建立更全面監測體系,盡早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並在發現生物學特性及傳播特性未明的新變種時,相應收緊感染控制措施。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明報專訊】本港昨(21日)單日新冠個案已突破4000宗。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將增加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地點數目,又形容現時個案宗數慢慢上升,料仍未「見頂」,但速度沒如今年初般快,相信與本港接種率提升、大部分人曾於第五波染疫有關,惟沒正面回應本港是否出現「混合免疫」產生的保護屏障。另中心 20日起不再要求涉及Omicron新亞系的染疫或密切接觸者進入隔離或檢疫中心,容許合適者居家隔離或檢疫。中心解釋,BA.2.12.1、BA.4和BA.5亞系嚴重程度與其他Omicron亞系沒大分別,且難阻其在社區蔓延,而中心確認病人涉及新亞系時病人已在家逗留多日,再送入隔離或檢疫設施已不是很有效。確診人士按規定完成居家隔離後,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及刪除手機內的「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政府不會另行通知。 涉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非高危人士 准居家隔離檢疫 張竹君稱,據本港個案情况與世衛分析,相關亞系嚴重程度與Omicron其他亞系沒大分別,20日起調整措施,涉BA.2.12.1、BA.4、BA.5等亞系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處理方法與其他亞系一樣,只要條件合適,例如家中有獨立房間和廁所、不是高危者等,可居家隔離或檢疫。 確診者完成居家隔離 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此外,政府發言人(21日)表示,確診人士按規定完成居家隔離後,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及刪除手機內的「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政府不會另行通知。 政府要求新冠病毒確診者若須居家隔離,就必須佩戴電子手環,並安裝「居安抗疫」程式,以確保患者隔離期間留在居所。 完成居家隔離: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者 第六及七天快測連續兩天呈陰性 根據現行規定,居家隔離期預設為14日。如在家隔離人士,已接種至少兩劑新冠疫苗,並於檢測結果呈陽性後的第六天及第七天,在快速抗原檢測中連續兩天,均取得陰性結果,就可提早完成隔離。若未呈陰,則需繼續接受隔離及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檢測,直至連續兩天獲得陰性結果,方可完成居家隔離。 完成居家隔離:接種少於兩劑疫苗 須14天居家隔離 至於未接種新冠疫苗或接種少於兩劑新冠疫苗的在家隔離人士,則須接受14天居家隔離。 發言人亦提醒,若在非指定情況下剪掉電子手環或刪除「居安抗疫」程式,會被視為違反隔離令,屬刑事罪行,最高可被罰款10,000元及監禁6個月。 張竹君:BA.4和BA.5傳染力強難阻蔓延 社區約50%患者無病徵 張竹君解釋,BA.4和BA.5傳染力太強,即使做了很多措施,也難阻止在社區蔓延;此外,約一半個案是經快測確診,衛生署要再為他們檢測核酸才知是否涉新亞系,但有結果時患者已在家逗留1至3日,再送入隔離設施、或密切接觸者送入檢疫設施,已不是很有效。 她又稱,據近期監察,BA.2.12.1約佔本港個案1.5%至2%,BA.4或BA.5約佔0.5%至1%,而本港所有BA.2.12.1個案有44%無病徵,本地個案34%無病徵,所有BA.4或BA.5有逾60%無病徵,本地個案有16%無病徵,社區整體約50%患者無病徵,打3針疫苗對這些亞系防重症和死亡仍很有效。 確診個案未見頂 增加強制檢測地點數目 張竹君認為,個案數字仍呈上升趨勢,相信仍未「見頂」,憂慮會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壓力。她補充,目前本港第三針新冠疫苗接種率「唔算特別好」,尤其長者,呼籲市民盡快打針。 現屆政府上場後多次強調將加強核酸檢測,以降低病毒傳播率。張竹君稱,由於社區有相當多隱形傳播,故將增加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地點數目,冀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並減低重症和死亡率。對於會否憂慮引致大量市民排隊檢測,張相信當局會留意各檢測站情况。 引述世衛混合免疫:接種率高多人染疫 提醒抗體隨時間跌 本月7日本港新增3028宗新冠個案,衛生防護中心當時預測單日個案數目或於兩周後倍增至約6000宗,時隔兩周後昨日突破4000宗。張竹君形容過去兩周個案宗數慢慢上升,惟仍有可能每兩周「翻一番」。她又稱,個案上升速度沒如今年2至3月般快,相信與接種率提升及早前有大部分市民受感染有關,有助阻截病毒傳播。 被問到有關情况是否等同「混合免疫」,張竹君沒正面回應,僅引述世衛稱,若社區接種率高、部分人曾受感染便可能出現混合免疫,並提醒市民從疫苗和染疫所得的免疫力會隨時間下跌,故社區仍有一定傳播。 Read more

【新冠疫情】混合免疫是什麼?接種3針疫苗後再感染是方法?港人第五波後抗體水平正下跌 冬季病毒更活躍?

【明報專訊】4名港大學者包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及孔繁毅等日前(15日)撰文,認為本港要在今年冬季前達至最佳保護的「混合免疫」,即感染新冠和注射新冠疫苗帶來的免疫,並提出放棄「圍封強檢」和學校每日快測。獲續任政府專家顧問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回應查詢時認同港大學者稱,病毒在冬天較活躍,夏天為推行「混合免疫」較好時機。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則認為,打3針新冠疫苗後再感染,是獲得混合免疫好方法,但不是先感染、再打針,故要先將長者3針接種率提升到愈高愈好。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昨回應稱,群體免疫或混合免疫「始終仍是一個理論」,強調政府絕不能在這剎那「躺平」,需保衛醫療系統及長者。 混合免疫是什麼?學者:即感染和接種新冠疫苗帶來的免疫力 冬季前達最佳保護 本港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逾兩年半。4名港大學者日前在港大「AsiaGlobal Online」發表文章,包括兩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以及微生物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和臨牀助理教授薛達撰文,認為要在今年冬季前達至最佳保護的「混合免疫」,即感染和打疫苗帶來的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崩潰。除了維持戴口罩,有需要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讓社區低度傳播?學者:夏季病毒存活力低 空氣傳播較少 專家又提倡放棄圍封強檢,學校亦應取消快測,讓社區有低度傳播,令人群透過自然感染加強防重症的免疫力。4名學者指出,若所有社交距離措施都取消,入境者改為家居檢疫,根據新加坡經驗,每日個案數字或在3000至21,000宗之間上落,需聞氧氣住院者最高約1000人,死亡個案主要是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及有嚴重自身疾病者。他們認為,在夏季病毒存活能力較低、空氣傳播較少,趁此時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和邊境措施較好。 4名港大學者認為要在等待針對Omicron疫苗的同時,有需要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透過自然感染持續加強人群中防重症的「背景免疫」(background immunity),包括感染Omicron BA.2、BA.2.12.1、BA.2.75、BA.4或BA.5等亞系,不過戴口罩措施要維持。 建議圍封強檢、學校快測可取消?學者:須維持戴口罩 因內地仍繼續實施清零策略,他們建議優先和海外通關,逐步縮短入境檢疫期,並改為家居檢疫;不論感染什麼變種,在社區感染者也應盡量在家隔離,除非家居環境不適合,或密切接觸者是高危者。 至於檢測,他們認為核酸檢測應集中在邊境、醫院和安老院舍等,圍封及強制檢測不僅昂貴,還會打亂生活及造成浪費,需要放棄,因為社區需要有低度傳播,令市民黏膜免疫力加強。至於學校,他們認為應取消快速測試,參考現有的流感監察機制,制定機制監察學校、幼稚園等的新冠疫情。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同步推高接種率增驗核酸檢測?許樹昌:夏天推混合免疫較好時機 對於群體或混合免疫,盧寵茂回應稱,政府絕對會在防疫政策中考慮,但「始終仍是一個理論」,政府需考慮「會否不能保護我們的市民」。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稱,「混合免疫」非只是理論,有國家已「實戰」成功,如英國及新加坡,問題只是香港「夠唔夠膽做」,而推行「混合免疫」亦應同步推高高危群組接種率及加強核酸檢測,故不會是「躺平」。 許樹昌又稱,病毒在冬天較活躍,夏天為推行「混合免疫」較好時機,認為只要當局做好分流,無症狀或輕症者送往亞博等社區隔離設施,缺氧或有多種長期病患者才收入急症醫院,早些給高危但輕症者處方口服抗病毒藥物,毋須太擔心本港醫療系統無法承受。 接種3針後再感染是方法?劉宇隆:非先感染後接種疫苗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則認為,打3針後再感染,是獲得混合免疫好方法,但不是先感染、再打針,故要先將長者3針接種率提升到愈高愈好。他又認為,戴口罩措施最短要維持到明年,亦要維持學校每日快測安排,減低學童間傳播。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港人第五波高峰後抗體水平正下跌?專家:冬季染疫「更弊」 抗病毒藥保護未打針長者 另一不願具名專家分析,感染後的抗體水平隨時間下跌,過4個月抗體會跌75%,本港第五波高峰在3月,若到今年冬季、高峰已過9個月,屆時才感染會「更弊」,現時社區抗體水平已下跌,但大部分個案仍是輕症,是好時機開始推混合免疫,雖然英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地放寬措施後都有一浪接一浪疫情,但每浪嚴重程度都低過上一浪。 該專家說,雖仍有長者未打針,但接種計劃推出一年多,又經歷第五波逾9000人死亡,這些長者仍不打針,相信很難說服他們,要靠抗病毒藥物來保護他們,且疫苗研發永遠追不上病毒變種速度,需靠自然感染才能鞏固人口混合免疫,不認同混合免疫是「躺平」。 現新冠即時傳播率達1.68 盧寵茂稱老幼接種低未必可保護 新任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日前稱,本港「動態清零」是要維持個案數目向着零的方向,他在商台《政經星期六》稱,政府不能單憑免疫屏障或混合免疫概念就「乜都唔做」,因「呢一種理論未必咁實在可保護市民」,強調政府需繼續做好減感染工作,不可能「躺平」。盧於節目後晤傳媒時再被問到政府會否推行4名港大專家建議,他稱上任前已聯同特首李家超與新委任的6名政府專家顧問會面,會上有充分聆聽專家意見及作分析。對於群體或混合免疫,政府絕對會在防疫政策中考慮,但「始終仍是一個理論」,政府需考慮「會否不能保護我們的市民」,特別是某些重點人群,如80歲以上仍有三成未打針、3歲以下未能打針,亦要考慮醫療系統負擔。 盧又引述數據稱,現時本港新冠即時傳播率達1.68,兩周後個案數字或升兩倍,即每日約6000至7000宗甚至更高,以此趨勢,本月底新冠病人或將佔用近2400張病牀,為公營醫療系統的約10%,屆時四分之一醫療服務會受影響,需延遲或暫停。政府會按照疫情發展,制定精準應對策略和措施,務求以最小的代價達致最大效果,在保障巿民生命安全及健康的同時,減低對社會正常活動影響。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疫情】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新冠肺炎疫情嚴峻,社交活動可免則免,不少市民因為疫情關係,日常生活、工作、學習都受影響。面對種種壓力,如果一直累積而未有適當處理,可能會導致出現類似抑鬱、焦慮症等徵狀。有臨床心理學家指出,因壓力所致的短期情緒問題,可能是適應障礙症,臨床上有兩大指標助判斷適應障礙症的嚴重程度,而接受認知行為治療有助改善徵狀,但最重要的是身邊人支持。 Read more

【肥胖增疾病風險】體重控制 DIY(衛生處方)

疫情嚴峻,不少人都減少外出,居家抗疫,但卻同時減少了體能活動和增加進食的機會,體重容易上升,增加肥胖的風險。由於肥胖會增加患上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機會,高血壓和糖尿病更會有損腎臟健康,所以在家抗疫同時避免體重上升尤爲重要。在家抗疫時,少不免會點選外賣或快餐,很多人認為外賣食物難以與健康飲食共存,但其實只要精明選擇,外賣都有不少健康的選擇。不少傳統的快餐食物,例如薯條、炸雞和雞肉塊,都是油炸食品。由於油炸過程增加食物的脂肪含量,同時增加了食物的熱量,建議選擇以烤、焗等非油炸方式烹調的食品。另外,如在進食時去除動物的皮脂也能減少熱量的攝取。例如,一件約5安士連皮的炸雞腿提供約370千卡,但一件去皮的烤雞腿只提供約270千卡熱量,減少了接近三成的熱量。 Read more

新冠肺炎|室內使用加濕器 6大宜忌 忌混入消毒殺菌劑、自來水 首選蒸餾水 常清潔慎防退伍軍人症

自上周強烈寒潮殺到,連續多日天氣嚴寒及非常乾燥,皮膚繃緊痕癢,喉嚨乾涸難耐。不少人愛用加濕器釋放水霧,保持室內空氣濕潤;有人更會加入香薰,噴得一室清香。新冠疫情下,使用霧化加濕器,會否增加感染風險?又可否加入消毒殺菌劑,加濕同時消毒家居?請來專注氣溶膠研究的專家及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講解正確使用加濕器。 Read more

遙距診症成疫下常態 新症、觸診、皮膚科等病患未必適合

新冠疫情改寫了大家的工作模式,視像會議、在家工作成為新常態;安坐家中睇醫生又是否可行?遠程醫療(telemedicine)近年在中國內地、歐美等地發展,但香港一直未見普及。碰上久未完結的疫情,遠程醫療會否成為疫下新趨勢?到社區藥房配藥,甚至是用「免診取藥」服務又會否成為新出路?香港醫務委員會於2019年12月發出《遙距醫療實務道德規範指引》,涵蓋電話、電郵、社交媒體(如WhatsApp、facebook)等形式的遙距醫療溝通,建議醫生和病人先建立醫患關係,才為病人遙距診症。按醫委會指引,新症病人未必適合接受遠程醫療。 Read more

新冠肺炎丨葵盛西邨、麗晶花園等5地點須強制檢測 何栢良:住戶出入走廊丢垃圾、乘升降機必戴口罩潔手 免交叉感染

本港第四波新冠疫情於過去7天有逾220宗源頭不明個案,當中涉及多個屋邨或屋苑。政府昨晚向5個地點發出強制檢測令,除了已爆疫4日、有多人搬走的葵盛西邨第8座,4戶5人確診的錦豐苑錦蕙閣和九龍灣麗晶花園6座等。本報昨日報道有葵盛西邨住戶稱居民通常將垃圾放在門外,港大專家何栢良說,如有住戶本身染疫,而其垃圾袋沒妥善綁好,不排除袋內的「雲吞(拭鼻涕的紙巾)」會污染走廊位置,建議住戶丟棄垃圾時戴好口罩及潔手,避免受到交叉感染。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