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疫苗】許樹昌:接種Omicron BA.1疫苗抗體不足對抗BA.5 孔繁毅:可作加強劑 料國藥疫苗12月可打

【明報專訊】衛生署公布,7月31日至8月6日期間BA.4或BA.5佔本地個案8.2%,較7月25日至31日的4.4%上升近一倍,而昨(7日)佔單日本地個案10.4%,衛生防護中心料BA.5或成本地主流病毒株。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表示,若BA.5成本地主流,屆時或日增逾萬宗個案。至於有關第二代疫苗,他認為現有數據顯示接種BA.1疫苗後,產生的抗體不足對抗BA.4和BA.5,故不建議採購BA.1疫苗,建議當局毋須急於採購針對Omicron BA.1的第二代疫苗,今年冬季前可先安排更多年齡層打第4針初代疫苗;專家顧問孔繁毅則認為,今年冬季12月前應接種針對BA.1疫苗作加強劑,明年底前再打BA.4或BA.5疫苗。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BA.5或成本港主流 許樹昌指Omicron二代疫苗針對BA.1 數據:接種後抗體難抗BA.5 本港新冠變異病毒株Omicron BA.4或BA.5佔比續升。港大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30日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維持約1.15,即每1人可傳染1.15人。衛生署公布,7月31日至8月6日期間BA.4或BA.5佔本地個案8.2%,較7月25日至31日的4.4%上升近一倍,若只計昨天公布單日個案,BA.4或BA.5佔本地個案10.4%。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參考世衛和外國數據,BA.4或BA.5佔比將逐漸增加,其中BA.5較易取代其他病毒株,不排除將成本地主流,暫難評估發展速度。張又補充,最近每天均出現二次感染個案,暫佔少於1%。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昨出席無綫節目《講清講楚》時稱,按最新病毒繁殖率估計,本地個案仍會慢慢上升,若BA.5成主流病毒株,或出現單日破萬宗的「小高峰」。至於需否收緊社交距離措施,他稱參照新加坡近期每天新增數千至逾萬宗個案,仍能維持「輕症多、重症少」,相信本港醫療系統亦能負擔,毋須收緊。 多間疫苗廠正研發針對Omicron第二代疫苗,主要以BA.1亞系作研究,部分亦正開發針對BA.4和BA.5的疫苗,例如輝瑞和莫德納。許樹昌認為,現有數據顯示接種BA.1疫苗後,產生的抗體不足對抗BA.4和BA.5,故不建議採購BA.1疫苗,惟若待疫苗廠研發BA.4和BA.5疫苗,或最快6個月後才能供港,屆時或有新變異病毒株流行。 許樹昌向本報表示,若今年冬季前未能採購第二代疫苗,可全民接種第四針初代疫苗(即現有疫苗),有關疫苗對BA.4和BA.5仍有效減重症和死亡風險。至於60歲或以上長者需否打第五針,他稱留待日後討論,又提到英國和加拿大等地亦已為高危群組打第五針,並非沒先例。 孔繁毅倡二代疫苗冬季前作加強劑 稱國藥BA.1疫苗少不良反應 料12月可打 港大醫學院正與國藥和科興就Omicron疫苗作臨牀研究,有份參與的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向本報稱,兩間內地疫苗廠均以BA.1研發第二代疫苗,初步數據顯示有效防感染BA.4和BA.5。他認為可於今年冬季前讓市民接種BA.1疫苗作加強劑,明年再採購BA.4和BA.5疫苗,並於明年底前開始接種。他補充,國藥Omicron BA.1疫苗第三期臨牀研究已向逾1200人打首針,很少人有不良反應,正分析有關情况和免疫效用,有信心如期11月在港申請緊急註冊,12月讓市民打針。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第4針保護力僅多兩月?劉宇隆:18至59歲人士接種3針染疫出現重症及死亡機率接近零 長者長期病者宜打4劑 許引述數據: 曾感染BA.2加上接種疫苗 有效減低感染BA.4或BA.5風險 混合免疫作保護 此外,許樹昌引述本地研究數據稱,曾感染Omicron BA.2加上接種疫苗,可有效減低感染BA.4或BA.5的風險,效果較單是感染或單是打針更佳,反映出現混合免疫的保護。 相關文章:【第二代新冠疫苗】莫德納擬申請在港用二代疫苗 輝瑞BioNTech新疫苗研究:對Omicron免疫反應增19倍 抗體水平隨時間下跌 或調低第4針接種年齡 政府近日容許50至59歲人士接種第4針,許樹昌於節目後提到,針後產生的抗體水平會隨時間下跌,不排除日後建議再調低第4針接種年齡,強調接種3或4針仍可對BA.4或BA.5產生T細胞反應,減低重症和死亡風險。 另外,半歲至3歲幼童上周四起可打科興疫苗,政府發言人表示,截至昨晚8時共1353人打首針,佔該年齡層約1.3%,網上系統累計接獲1799宗預約;5間相關接種中心昨沒接獲幼童針後不適的報告。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陽性】 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准居家隔離檢疫 完成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明報專訊】本港昨(21日)單日新冠個案已突破4000宗。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將增加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地點數目,又形容現時個案宗數慢慢上升,料仍未「見頂」,但速度沒如今年初般快,相信與本港接種率提升、大部分人曾於第五波染疫有關,惟沒正面回應本港是否出現「混合免疫」產生的保護屏障。另中心 20日起不再要求涉及Omicron新亞系的染疫或密切接觸者進入隔離或檢疫中心,容許合適者居家隔離或檢疫。中心解釋,BA.2.12.1、BA.4和BA.5亞系嚴重程度與其他Omicron亞系沒大分別,且難阻其在社區蔓延,而中心確認病人涉及新亞系時病人已在家逗留多日,再送入隔離或檢疫設施已不是很有效。確診人士按規定完成居家隔離後,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及刪除手機內的「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政府不會另行通知。 涉Omicron新亞系確診或密切接觸者非高危人士 准居家隔離檢疫 張竹君稱,據本港個案情况與世衛分析,相關亞系嚴重程度與Omicron其他亞系沒大分別,20日起調整措施,涉BA.2.12.1、BA.4、BA.5等亞系確診者或密切接觸者,處理方法與其他亞系一樣,只要條件合適,例如家中有獨立房間和廁所、不是高危者等,可居家隔離或檢疫。 確診者完成居家隔離 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 此外,政府發言人(21日)表示,確診人士按規定完成居家隔離後,可自行剪掉電子手環及刪除手機內的「居安抗疫」流動應用程式,政府不會另行通知。 政府要求新冠病毒確診者若須居家隔離,就必須佩戴電子手環,並安裝「居安抗疫」程式,以確保患者隔離期間留在居所。 完成居家隔離: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者 第六及七天快測連續兩天呈陰性 根據現行規定,居家隔離期預設為14日。如在家隔離人士,已接種至少兩劑新冠疫苗,並於檢測結果呈陽性後的第六天及第七天,在快速抗原檢測中連續兩天,均取得陰性結果,就可提早完成隔離。若未呈陰,則需繼續接受隔離及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檢測,直至連續兩天獲得陰性結果,方可完成居家隔離。 完成居家隔離:接種少於兩劑疫苗 須14天居家隔離 至於未接種新冠疫苗或接種少於兩劑新冠疫苗的在家隔離人士,則須接受14天居家隔離。 發言人亦提醒,若在非指定情況下剪掉電子手環或刪除「居安抗疫」程式,會被視為違反隔離令,屬刑事罪行,最高可被罰款10,000元及監禁6個月。 張竹君:BA.4和BA.5傳染力強難阻蔓延 社區約50%患者無病徵 張竹君解釋,BA.4和BA.5傳染力太強,即使做了很多措施,也難阻止在社區蔓延;此外,約一半個案是經快測確診,衛生署要再為他們檢測核酸才知是否涉新亞系,但有結果時患者已在家逗留1至3日,再送入隔離設施、或密切接觸者送入檢疫設施,已不是很有效。 她又稱,據近期監察,BA.2.12.1約佔本港個案1.5%至2%,BA.4或BA.5約佔0.5%至1%,而本港所有BA.2.12.1個案有44%無病徵,本地個案34%無病徵,所有BA.4或BA.5有逾60%無病徵,本地個案有16%無病徵,社區整體約50%患者無病徵,打3針疫苗對這些亞系防重症和死亡仍很有效。 確診個案未見頂 增加強制檢測地點數目 張竹君認為,個案數字仍呈上升趨勢,相信仍未「見頂」,憂慮會對公營醫療系統構成壓力。她補充,目前本港第三針新冠疫苗接種率「唔算特別好」,尤其長者,呼籲市民盡快打針。 現屆政府上場後多次強調將加強核酸檢測,以降低病毒傳播率。張竹君稱,由於社區有相當多隱形傳播,故將增加納入強制檢測公告的地點數目,冀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並減低重症和死亡率。對於會否憂慮引致大量市民排隊檢測,張相信當局會留意各檢測站情况。 引述世衛混合免疫:接種率高多人染疫 提醒抗體隨時間跌 本月7日本港新增3028宗新冠個案,衛生防護中心當時預測單日個案數目或於兩周後倍增至約6000宗,時隔兩周後昨日突破4000宗。張竹君形容過去兩周個案宗數慢慢上升,惟仍有可能每兩周「翻一番」。她又稱,個案上升速度沒如今年2至3月般快,相信與接種率提升及早前有大部分市民受感染有關,有助阻截病毒傳播。 被問到有關情况是否等同「混合免疫」,張竹君沒正面回應,僅引述世衛稱,若社區接種率高、部分人曾受感染便可能出現混合免疫,並提醒市民從疫苗和染疫所得的免疫力會隨時間下跌,故社區仍有一定傳播。 Read more

【新冠疫情】混合免疫是什麼?接種3針疫苗後再感染是方法?港人第五波後抗體水平正下跌 冬季病毒更活躍?

【明報專訊】4名港大學者包括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及孔繁毅等日前(15日)撰文,認為本港要在今年冬季前達至最佳保護的「混合免疫」,即感染新冠和注射新冠疫苗帶來的免疫,並提出放棄「圍封強檢」和學校每日快測。獲續任政府專家顧問的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回應查詢時認同港大學者稱,病毒在冬天較活躍,夏天為推行「混合免疫」較好時機。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則認為,打3針新冠疫苗後再感染,是獲得混合免疫好方法,但不是先感染、再打針,故要先將長者3針接種率提升到愈高愈好。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昨回應稱,群體免疫或混合免疫「始終仍是一個理論」,強調政府絕不能在這剎那「躺平」,需保衛醫療系統及長者。 混合免疫是什麼?學者:即感染和接種新冠疫苗帶來的免疫力 冬季前達最佳保護 本港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逾兩年半。4名港大學者日前在港大「AsiaGlobal Online」發表文章,包括兩名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牀教授孔繁毅,以及微生物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龍振邦和臨牀助理教授薛達撰文,認為要在今年冬季前達至最佳保護的「混合免疫」,即感染和打疫苗帶來的免疫,避免醫療系統崩潰。除了維持戴口罩,有需要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讓社區低度傳播?學者:夏季病毒存活力低 空氣傳播較少 專家又提倡放棄圍封強檢,學校亦應取消快測,讓社區有低度傳播,令人群透過自然感染加強防重症的免疫力。4名學者指出,若所有社交距離措施都取消,入境者改為家居檢疫,根據新加坡經驗,每日個案數字或在3000至21,000宗之間上落,需聞氧氣住院者最高約1000人,死亡個案主要是未完成疫苗接種者及有嚴重自身疾病者。他們認為,在夏季病毒存活能力較低、空氣傳播較少,趁此時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和邊境措施較好。 4名港大學者認為要在等待針對Omicron疫苗的同時,有需要繼續逐步放寬社交距離措施,透過自然感染持續加強人群中防重症的「背景免疫」(background immunity),包括感染Omicron BA.2、BA.2.12.1、BA.2.75、BA.4或BA.5等亞系,不過戴口罩措施要維持。 建議圍封強檢、學校快測可取消?學者:須維持戴口罩 因內地仍繼續實施清零策略,他們建議優先和海外通關,逐步縮短入境檢疫期,並改為家居檢疫;不論感染什麼變種,在社區感染者也應盡量在家隔離,除非家居環境不適合,或密切接觸者是高危者。 至於檢測,他們認為核酸檢測應集中在邊境、醫院和安老院舍等,圍封及強制檢測不僅昂貴,還會打亂生活及造成浪費,需要放棄,因為社區需要有低度傳播,令市民黏膜免疫力加強。至於學校,他們認為應取消快速測試,參考現有的流感監察機制,制定機制監察學校、幼稚園等的新冠疫情。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同步推高接種率增驗核酸檢測?許樹昌:夏天推混合免疫較好時機 對於群體或混合免疫,盧寵茂回應稱,政府絕對會在防疫政策中考慮,但「始終仍是一個理論」,政府需考慮「會否不能保護我們的市民」。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稱,「混合免疫」非只是理論,有國家已「實戰」成功,如英國及新加坡,問題只是香港「夠唔夠膽做」,而推行「混合免疫」亦應同步推高高危群組接種率及加強核酸檢測,故不會是「躺平」。 許樹昌又稱,病毒在冬天較活躍,夏天為推行「混合免疫」較好時機,認為只要當局做好分流,無症狀或輕症者送往亞博等社區隔離設施,缺氧或有多種長期病患者才收入急症醫院,早些給高危但輕症者處方口服抗病毒藥物,毋須太擔心本港醫療系統無法承受。 接種3針後再感染是方法?劉宇隆:非先感染後接種疫苗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則認為,打3針後再感染,是獲得混合免疫好方法,但不是先感染、再打針,故要先將長者3針接種率提升到愈高愈好。他又認為,戴口罩措施最短要維持到明年,亦要維持學校每日快測安排,減低學童間傳播。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港人第五波高峰後抗體水平正下跌?專家:冬季染疫「更弊」 抗病毒藥保護未打針長者 另一不願具名專家分析,感染後的抗體水平隨時間下跌,過4個月抗體會跌75%,本港第五波高峰在3月,若到今年冬季、高峰已過9個月,屆時才感染會「更弊」,現時社區抗體水平已下跌,但大部分個案仍是輕症,是好時機開始推混合免疫,雖然英國、新加坡、以色列等地放寬措施後都有一浪接一浪疫情,但每浪嚴重程度都低過上一浪。 該專家說,雖仍有長者未打針,但接種計劃推出一年多,又經歷第五波逾9000人死亡,這些長者仍不打針,相信很難說服他們,要靠抗病毒藥物來保護他們,且疫苗研發永遠追不上病毒變種速度,需靠自然感染才能鞏固人口混合免疫,不認同混合免疫是「躺平」。 現新冠即時傳播率達1.68 盧寵茂稱老幼接種低未必可保護 新任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日前稱,本港「動態清零」是要維持個案數目向着零的方向,他在商台《政經星期六》稱,政府不能單憑免疫屏障或混合免疫概念就「乜都唔做」,因「呢一種理論未必咁實在可保護市民」,強調政府需繼續做好減感染工作,不可能「躺平」。盧於節目後晤傳媒時再被問到政府會否推行4名港大專家建議,他稱上任前已聯同特首李家超與新委任的6名政府專家顧問會面,會上有充分聆聽專家意見及作分析。對於群體或混合免疫,政府絕對會在防疫政策中考慮,但「始終仍是一個理論」,政府需考慮「會否不能保護我們的市民」,特別是某些重點人群,如80歲以上仍有三成未打針、3歲以下未能打針,亦要考慮醫療系統負擔。 盧又引述數據稱,現時本港新冠即時傳播率達1.68,兩周後個案數字或升兩倍,即每日約6000至7000宗甚至更高,以此趨勢,本月底新冠病人或將佔用近2400張病牀,為公營醫療系統的約10%,屆時四分之一醫療服務會受影響,需延遲或暫停。政府會按照疫情發展,制定精準應對策略和措施,務求以最小的代價達致最大效果,在保障巿民生命安全及健康的同時,減低對社會正常活動影響。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疫苗】紅斑狼瘡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長期免疫系統疾病患者 接種科興或復必泰知多啲

新冠疫情持續,接種新冠疫苗是其中一個保護自己的有效措施。然而,部分患有長期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士,如紅斑狼瘡症、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患者,可能對疫苗的安全性或對本身病情的影響有所憂慮,以至對於接種疫苗與否猶疑未決。betway体彩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張錚醫生引述研究數據指出,因接種疫苗導致本身病情惡化的風險很低,大多數只屬短暫影響;而疫苗確實能夠減輕受新冠病毒感染後的病情及死亡風險,因此建議患有免疫系統疾病的病人積極考慮接種,惟需先評估病情穩定性。至於應接種科興或是復必泰疫苗呢?若接種第3針應該溝針嗎? Read more

【新冠患者】染疫康復者注意: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者3個月後接種首劑 已打2針者毋須接種第3針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疫情累計數十萬宗陽性個案,近期日均逾萬人感染新冠病毒,康復者陸續增加。對於康復者是否需要接種第一針和第三針新冠疫苗的問題,衛生防護中心轄下聯合科學委員會昨日建議,一般康復者若染疫前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康復後毋須再接種第三針;至於未打齊針,或免疫力弱要打4劑的人,康復後則可較原定劑量減1劑。專家解釋,染疫後身體能產生大量抗體,故可視為已打1劑疫苗。專家又認為,成人及合資格兒童在接種兩劑復必泰或3劑科興疫苗後,可視為完成基本疫苗接種,即建議3至11歲兒童接種第二劑科興最少3個月後,要接種第三劑科興。 Read more

【新冠變種】港輸入Omicron個案大多無病徵、少數喉嚨痛 未出現肺炎 毋須服抗病毒藥物 許樹昌:接種第三針疫苗提升抗體水平

【明報專訊】本港連同上周六確診的3名N501Y患者,至昨共有9宗N501Y未知是否涉Omicron,衛生署稱9宗個案仍在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分析。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昨出席無綫電視《講清講楚》時,分析本港首11宗Omicron輸入個案,稱大部分人無病徵、少數有喉嚨痛,未有出現肺炎,平均留院10至17天,即使入院時病毒量高,數天後減少及檢測呈陰性出院,同時全部患者均毋須服食抗病毒藥物。不過他說上述患者大部分已接種兩劑新冠疫苗,另一未打針的年輕患者病毒量低及有抗體,相信已感染一段時間,故很快已可出院;與此同時,現時南非染疫入院者大部分均未打針,曾有長者出現嚴重情况需入院。 Read more

維持良好免疫力 4類營養素不可少 攝取蛋白質、維他命C、鐵質和鋅質食物知多啲

政府近日推出消費券,大家已熱烈討論如何使用消費券。所謂「民以食為天」,不少市民都將消費券用作出外用餐或購買食物。無論是購買食材作「自家煮」,還是於餐廳用餐,在疫情期間,提醒大家實踐均衡飲食,攝取多種營養素,以幫助大家維持良好免疫力,對抗2019冠狀病毒病。蛋白質:修補細胞、製造白血球及抗體-大家可考慮在家中儲備一些富蛋白質的食材,以便補充每天所需的蛋白質攝取量。蛋白質除了可以幫助促進人體生長發展、修補身體組織及細胞,更可製造白血球及抗體,提升免疫系統。 Read more

【新冠疫苗】20間認可抗體測試機構 許樹昌:驗出陰性不代表新冠疫苗無效(附認可檢測機構名單)

【明報專訊】港府26日公布20間認可的抗體測試的私營醫療檢測機構名單,包括8間為私家醫院,其餘為私人化驗所。當中少於一半有「HOKLAS」病毒學血清測試認可。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解釋,驗出抗體陰性不代表新冠疫苗無效。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亦指出,目前無建議接種者特別驗抗體,但若接種者驗出抗體陰性,有可能反映疫苗有問題,但此機率低。 Read more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用類固醇減炎症反應 用量SARS百分之一 醫管局料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中約4.2%嚴重至入深切治療部,醫管局分析重症病人分三大階段,最後階段病毒量雖已減,但細胞因子風暴致嚴重炎症,甚至現多器官衰竭,此時用抗病毒藥已非最有用,但用小劑量類固醇有助減炎症反應和死亡率。2003年SARS時有病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後現骨枯,現用量約為當年百分之一,醫管局料不會有嚴重副作用。 Read more

【新冠肺炎】第三波病毒變種愈變愈惡? 5個防疫問題你要知

新冠肺炎在本港爆發第三波,令已抗疫逾半年的香港人不禁問,是這冠狀病毒變種變得愈來愈惡?還是防疫措施失效?疫苗有機會加快面世嗎?betway体彩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徐詩駿醫生指出,現時每天的確診個案仍多,加上病毒已出現基因突變,因此在等待有效疫苗面世的同時,市民必須繼續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及保持社交距離,盡力減低病毒傳播的機會,生活才有望「正常多一些」!以下5個防疫問題你又知道多少呢?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