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下外遊必備6寶傍身 不幸染疫附求助實用資訊

【明報專訊】「視乎當地疫情,外遊時要有心理準備,可能會感染新冠及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家庭醫生林永和說……「0+3」入境檢疫安排實施後,塵封的行李箱終於再派上用場!疫情新常態下外遊,興奮之餘難免緊張和擔心,外地的口罩措施大都已鬆綁,出遊還戴不戴口罩?出發要帶多少平安藥才足夠?要接種流感疫苗?疫情下外遊,萬一在外地確診新冠,怎辦?要注意旅遊保險會否涵蓋新冠病毒?購買旅遊保險又有什麼注意事項?專家教大家疫下外遊行李必備6寶傍身,讓大家安心出遊! 相關文章:【新冠疫情】納入強檢或願檢盡檢人士注意:社區檢測中心及檢測站名單、深喉唾液樣本包派發點、自費/免費檢測措施(更新2022年10月18日) 疫下外遊必備6寶 第1寶:針對新冠病徵藥物 疫情下外遊,同時要面臨染疫風險。林永和同時叫大家不用過分擔心,只要做好準備,就可以放開心情玩。外遊前請教相熟醫生、藥劑師,配備合適藥物,「數量視乎行程,一般兩星期以內行程,預5天分量已可」;其中包括針對新冠相關病徵的藥物,如退燒、止咳、化痰、鼻水、消炎止痛藥和喉糖等,若有小童同行,應備「高燒藥水」布洛芬(ibuprofen)和「低燒藥水」撲熱息痛,「已接種3針疫苗人士,通常5日內症狀就轉為輕微」。 第2寶:平安藥 + 多備兩周以上長期病藥 另外,還應準備一般平安藥,如暈浪丸、敏感藥和藥膏等。惟長期病患出門時,除行程所需的藥物分量外,建議多預備兩周至1個月藥物,因為如果回港上機前感染新冠,或需7至10日才轉為陰性,若需要留醫或出現其他狀况,可能延後1、2個星期才能回港,「如果藥物不足就『弊傢伙』。例如血壓藥不吃1、2星期就不太好」,早有預備就能以防萬一。 第3寶:酒精搓手液、口罩 藥物之外,還有以下抗疫法寶!在香港,酒精搓手液和口罩是必備的抗疫孖寶,到防疫措施較寬鬆的地方外遊,是時候擺脫它們了吧?不,林永和建議帶酒精搓手液,隨時隨地可清潔雙手。而即使旅遊地點沒有強制佩戴口罩,可考慮在公共交通工具、人多擠迫的室內戴口罩。另外,一旦有病徵,可以先戴口罩,「有幾聲咳可能是普通傷風,但萬一數日後發現是新冠,戴了口罩,就能減低傳染家人的風險」。準備每天每人約兩個口罩,但注意兒童口罩可能較難在外地購買,可按需要預備更多。 第4寶:快測包 去旅行也要帶着快測包嗎?林永和指,雖然外地也買到,但可以自備一些慣用、覺得可靠的快測包;也可視乎地點、行程考慮數量,若計劃去一些人多地方如主題公園,或需要準備較多快測包。 第5寶:探熱器、血氧儀 林永和建議,帶備準確度較高的耳探式探熱器,而長期病患,如有心血管、呼吸道疾病人士,可考慮帶脈搏血氧定量計(簡稱血氧儀),「有咳嗽、呼吸困難等徵狀,就可以用血氧儀,多一個客觀指標參考是否需要看醫生」。SpO2讀數在95%以上屬正常,1日可量度數次,觀察有沒有變差的趨勢,如果持續低於94%又有身體不適,就應求醫。 第6寶:備簡單病歷 供當地醫生參考 無論是否感染新冠,「如果病情嚴重,服藥後1天情况惡化便應該求診」。林永和提議,出發前先了解目的地醫療、診症等安排(詳見「實用資訊」)。他亦提醒,長期病患可以向醫生索取簡單病歷(包括藥物敏感紀錄)及醫生處方藥單,假設病情轉趨嚴重或感染新冠,外地醫生能了解病人病史,處方藥物時亦可參考,例如一些新冠口服抗病毒藥有禁忌症,也會與其他藥物對冲,「如果病人腎功能較差,處方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時就要用低劑量」。另外,建議購買合適旅遊或醫療保險(詳見「旅遊保QA」)。 出發前兩星期打流感針 「希望大家打齊3針(新冠疫苗)才去旅行,最好加上流感針!」林永和表示,雖然現時世界各地流感仍未特別活躍,但由於大家體內的流感抗體普遍偏低,在外地又可能會除口罩,可考慮在出發前兩星期打流感針,減低感染風險。 相關文章:【疫苗接種】50歲以上人士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長者打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更新10月10日) 實用資訊:外遊期間染疫 求助有法 旅程中突然中招很徬徨!了解熱門旅遊地的遊客確診及求醫資訊,萬一旅途中確診新冠病毒亦不怕手足無措! ●泰國 如在當地染疫,症狀輕微或無症狀患者毋須接受隔離,但出門時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泰國COVID-19專線:1422 fb:PR Thai Government ●日本 若懷疑確診,不宜直接到醫院,當局建議向附近就診諮詢中心(bit.ly/3RNMTzQ)諮詢,再安排接受檢測。目前輕症或無症狀者毋須接受隔離,外出時須佩戴口罩,並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Japan Visitor Hotline:050 3816 2787 詳情:bit.ly/3rFUG8l ●新加坡 若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而沒有身體不適者,首72小時(3日)須留在酒店或住所隔離,72小時後自行快測,若呈陰性就可解除隔離,否則須繼續隔離直到結果呈陰性 新加坡衛生部COVID-19諮詢熱線:1800 333 9999 詳情:bit.ly/3eeu9vy ●韓國 若出現疑似病徵,可致電韓國疾病管理廳諮詢熱線1339,並到醫療機關或鄰近保健所(名單:bit.ly/3fE5VLC)接受檢測,若結果呈陽性,需接受7日隔離。一般情况下1339熱線及保健所人員會建議旅客在網站Wehome(www.wehome.me)尋找允許確診者隔離的酒店自主隔離 韓國疾病管理廳諮詢熱線:1339 韓國觀光公社韓國旅遊翻譯諮詢熱線:1330 詳情:bit.ly/3RMaC3k 文:張淑媚、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旅遊保QA:保險注意涵蓋新冠 索賠要有醫療證明 未出發先興奮?慢着!疫下出遊有更多不確定因素,旅程受各地疫情和防疫政策影響,同時要面臨染疫風險,萬一旅途中確診新冠病毒而要滯留當地,怎麼辦?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會長張偉良建議,出遊前應購買旅遊保險,「疫情下外遊,要注意旅遊保險會否涵蓋新冠病毒」,保障旅途中因染疫而衍生的費用。市面上旅遊保險產品多樣,旅行社或機票訂購網站加配的旅遊保險或未夠全面,他建議貨比三家,看清楚每一間保險公司的保障範圍、賠償細節和注意事項。 ●涵蓋新冠病毒的旅遊保險,一般有什麼保障? 答:除了一般行李遺失、旅程延誤等,現時大部分旅遊保險產品都將新冠病毒納入延伸保障,部分產品針對旅程中染疫有以下保障: •染疫後在外地的醫療費用,提供每日住院現金津貼、強制隔離檢疫現金津貼 •回港後覆診費用 •因染疫需提早結束旅程而無法取回或要額外支付的交通和住宿費用 •回港後指定時間(一般14日)內確診新冠病毒,提供每日強制隔離現金津貼和覆診費用,一般適用於社區隔離設施隔離(不包括酒店或家居) ●保費愈貴愈好? 答:價錢按旅程長短日數而定。一般旅客投保時「會着重保費多於保障」,但其實保險產品費用相差只有幾十元,反而要留意保障範圍是否適合自己。 ●哪些與疫情相關情况不獲賠? 答:需視乎每份保險條款,以下列出部分不獲賠情况: •簽證被拒、入境被拒、航班取消 •旅遊目的地或港府要求入境人士接種疫苗,但旅客沒有接種或未達到接種要求 •因疫症大爆發,旅行目的地的疫情嚴重,自行決定取消旅程 ●索賠時需準備什麼文件? 答:需要登機證、機票等證明出發及回程日期,並要當地醫療報告或醫療證明(英文版)、住院及醫療單據、核酸檢測報告等,「確診後一定要求醫,若沒有相關證明文件就無法索賠」。 ●疫下旅遊買保險,還有什麼要注意? 答:部分旅遊目的地要求入境旅客需有旅遊保險,確保有能力承擔在當地染疫後所衍生的醫療費用;以新加坡為例,要求未符合疫苗接種要求的旅客,需至少有一份達3萬新加坡元(約16萬港元)醫療保障的旅遊保險。建議出發前查詢旅行社或航空公司,目的地是否需要一份由保險公司發出的旅遊保險證明文件,如要,宜提早準備相關文件 資料來源: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會長張偉良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有片】新年外遊 衣食住行防風土病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假期將至,又是旅遊高峰期。無論你打算短線遊泰國、日本,或長征非洲、南美洲;除了要注意人身安全,個人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指出,不少香港人缺乏安全旅遊意識。 不同國家有不同風土病,由飲食衛生到蚊叮蟲咬,隨時危及健康。不想樂極生悲,便要留意旅遊地區的傳染病流行情况及預防方法。 ▲(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問醫生 ◆曾:曾祈殷(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旅行執藥唔嫌多? 問:旅行前有什麼要注意? 鄭:出門旅行應特別留意四大要點: 1. 地理環境:不少國家都有不同的風土病,例如東南亞國家因蚊患嚴重,到訪時要注意防蚊;如要前往高地,也應準備紓緩高原反應的藥物。 2. 個人健康狀况:長期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哮喘等的患者,應事先檢查藥物有否過期,準備比預期較多的分量,就算行程延誤或有突發狀况,也有足夠藥物。 3. 一般藥物:除了基本的退燒或止瀉藥外,針對眼睛、皮膚等較為敏感的部位,也應預備眼藥水、護膚品等。 4. 旅遊保險:一旦在外地有醫療需要,當地的醫療條件或未如理想或費用高昂,此時旅遊保險就可派上用場。 ▲接種疫苗——最常見由空氣和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是季節性流感,由於病毒不停變型,所以每年應接種新疫苗。(parinyabinsuk@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疫苗非100%有效? 問:旅途上,如何預防傳染病? 鄭:首先要按需要接種疫苗,也有一些口服疫苗或藥物可幫助預防各種疾病。但疫苗並非100%有效,而目前很多傳染病尚未有疫苗。所以最重要的是個人衛生,所謂病從口入,如果進食不潔食物,有可能感染霍亂、肝炎等。另外,不少傳染病會透過飛沫及空氣傳播,前往人多地方,如身邊有人咳嗽、打噴嚏,應盡快避開,孕婦、小孩、長者等抵抗力較差人士就更應留心。 ■出遊忌食冰? 問:病從口入,如何預防飲食引致的傳染病? 曾:不少病人以為只要出發前接種了疫苗,到外地就可以敞開肚皮大吃。其實現時針對污染食物、水源的可靠疫苗,只有甲型肝炎及傷寒病。但戊型肝炎、副傷寒、腸道出血、大腸桿菌、桿菌痢疾等仍缺乏預防措施,若不注意飲食,就有可能感染以上疾病。 身處外地時,要特別注意飲用食水,自來水一定要煮沸才飲用,或直接購買樽裝水。若到訪天氣較熱的國家,則要留意避免食用冰塊,因冰塊製作從水源到儲藏皆易受污染,令冰塊成為常見的細菌來源。 此外,應避免食用未經煮熟的食物,包括生的蔬菜、沙律等,水果也應先削皮。最後,緊記要保持個人衛生,進食前先洗手,避免食用路邊攤食物。 ■噴水池勿走近? 問:最常見由飛沫或空氣傳播的疾病有哪種? 曾:最常見的可謂季節性流感,由於病毒可迅速變型,市民應每年接種新疫苗。麻疹、德國麻疹、水痘等可透過空氣傳播,不少人小時候已接種過相關疫苗,但有時為病人檢查時,會發現他們體內並無抗體,為安全起見,出發前往高發病地區前,最好請家庭醫生為你檢查一下。無論有沒有接種疫苗,留意在有人咳嗽時都應避開。 飛沫傳播的疾病方面,要多加留意退伍軍人症。當酒店的冷熱水系統或水缸出現問題,可能會傳播退伍軍人桿菌,即使是新建成的酒店,如沒適當清潔水缸,也會構成風險。由於桿菌透過水點或霧氣傳播,到大型遊樂場或廣場遊覽時,應避免走近噴水池。 ■蚊叮蟲咬後患無窮? 問:如何預防昆蟲傳播的疾病? 曾:昆蟲傳播的常見疾病中,不少與蚊子相關,包括登革熱、瘧疾、黃熱病;另外也要特別留意由蚤、蟎、蜱等傳播的斑疹傷寒。 黃熱病流行於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前往高風險地區的旅遊人士應接種疫苗。有些國家會要求旅客出示有效的疫苗接種證明文件。疫苗注射10天後才能提供有效保護力,因此市民應在出發前預留充足時間接種。現時只有衛生署轄下的兩間旅遊健康中心提供注射服務,市民要多加留意。 瘧疾可透過口服藥物預防,惟病人需要在出發前、旅程中及回港後持續服藥一段時間,例如阿托喹酮及氯胍(Atovaquone & Proguanil)要在旅程前一天至旅程結束後一星期為止,多西環素(Doxycycline)更需服用至旅程結束後4星期為止。 不少傳染病如登革熱沒有預防藥物,也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所以大家要做足防蚊措施。蚊子多於早上或黃昏時出沒,此時到訪農田、郊外,應穿著長袖衫褲、噴蚊怕水,減低被蚊叮咬的風險。 ▲(鍾林枝攝) 避免接觸動物 鄭:另外,一些淡水湖及河流也會有寄生蟲,進食未經煮熟的河鮮,或是下水遊玩,皆有可能接觸到寄生蟲,市民也要小心。早前肆虐的中東呼吸綜合症與駱駝有關,如非必要,也應盡量避免接觸動物。 文:段曉彤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知多啲:接種疫苗 忌「臨急抱佛腳」

【明報專訊】旅遊網站、航空公司不時推出驚喜優惠,不少人睇準機會即興旅遊,這星期買機票,下星期出發;也有人早早計劃行程,卻忽略相關的預備工作。 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曾祈殷指,若在最後關頭才接種疫苗,往往為個人健康構成巨大風險。 ▲圖為一名內地兒童在保健中心接種麻疹疫苗。 未打黃熱病疫苗 或無法入境 事實上,疫苗接種時間起碼要在出發前4至6星期,讓疫苗在體內產生抗體。尤其一些疫苗如黃熱病疫苗,只有衛生署轄下的健康中心才可注射,因接種人數多,市民更應提前預約。需特別留意的是,黃熱病是唯一一種,國家可要求旅客出示疫苗接種證明的疾病;如未能出示,有可能無法入境。 另外,有些疫苗屬減活疫苗,即是已減低活動能力的病毒,接種者可能產生不良反應,如發燒、頭痛或嚴重昏睡。如果在出發前數天才接種疫苗,或會阻礙出入境、上機等。而長者抵抗力較差,一定要提前接種所需疫苗。若需長期服食某些藥物,要留意疫苗會否與藥物產生相互作用,令藥物的藥效大幅提升、減弱甚至引發毒性。 曾祈殷提醒,疫苗或預防藥物並非絕對有效,外遊後一旦出現不適,病人求診時應清晰指出自己接種過的疫苗及服用過的藥物,可幫助醫生排除有關疾病,盡快鎖定病因以適切治療。 高風險人士如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更應多加小心。例如長期服用質子泵抑制劑的人,因胃酸受抑制,令胃部失去第一道防線,較易感染細菌,令人嚴重腹瀉,嚴重可致大便出血等,故必須特別注意飲食。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