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潛伏期長 了解猴痘3種傳播途徑、病發前後病徵及兩大高危因素

【明報專訊】猴痘首度傳入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首宗猴痘輸入個案,30歲男子遊美加及菲律賓後周一(5日)返港並入住檢疫酒店,昨日證實感染猴痘,此前沒有進入本港社區,無人被列為密切接觸者。猴痘病發前後會出現哪些病徵(詳見表)?其傳播途徑主要有3種,包括與受感染的動物、人或物件接觸;或被某些動物咬傷、抓傷或接觸牠們的體液;或長期與患者面對面接觸引致飛沫傳播或接觸其體液。港大學者高本恩認為,稱猴痘潛伏期較長,3天酒店檢疫不能阻止猴痘流入本港。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認為,猴痘全球爆發情况於8月後呈下降軌迹,相信政府放寬旅遊限制的步伐不會很快,估計在取消酒店檢疫時,猴痘疫情已大幅放緩。 相關文章:【猴痘】猴痘症狀似天花 患者出現發燒、頭痛、皮疹蔓延 可持續21天 兒童易併發症 世衛:天花疫苗85%保護力 歐美多國續爆發 猴痘首傳港 3種傳播途徑、病徵及兩高危因素 學者:潛伏期長3天酒店檢疫難防流入 繼新加坡、韓國和台灣等多個亞洲地區後,猴痘亦首度傳入香港。政府昨啓動猴痘準備及應變計劃中最低的「戒備」級別,疫苗則預計本月抵港(見另稿)。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稱,抵港檢疫措施「永遠不能」防止潛伏期長的傳染病,形容個案與縮短酒店檢疫期無關連。 猴痘主要3種傳播途徑 1. 與受感染的動物、人或物件接觸; 2. 或被某些動物咬傷、抓傷或接觸牠們的體液; 3. 或長期與患者面對面接觸引致飛沫傳播或接觸其體液。 猴痘病發前後病徵,包括: 1. 病發前數天:發燒、劇烈頭痛、肌肉痛和淋巴結腫大。 2. 出現皮疹前:嚴重淋巴結腫大。 3. 發燒後約1至3天:口腔內潰瘍,身體其他部位出現皮疹,皮疹通常會於10至14天內發展成水疱、膿疱,然後結痂。 4. 病徵持續約14至21天後:通常會自行痊癒。 猴痘兩大高危因素,包括: 1. 98%患者為男性,年齡中位數為36歲。 2. 95%以上患者為男男性接觸者。 相關文章:【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醫生:流入社區風險低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講座教授高本恩昨在社交網站撰文,稱猴痘潛伏期較長,3天酒店檢疫不能阻止猴痘流入本港,籲勿因而將抵港檢疫和防止猴痘掛鈎。他向本報補充,抵港檢疫只能減慢較新的新冠變異病毒株流入社區,不能完全堵截,認為現時放寬至「0+7」方案亦無不妥。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相信,今次在檢疫酒店攔截個案,除非患者衛生意識很差,「周圍摸嘢又唔洗手」,否則病毒流入社區的風險很低。林緯遜認為,猴痘全球爆發情况於8月後呈下降軌迹,相信政府放寬旅遊限制的步伐不會很快,估計在取消酒店檢疫時,猴痘疫情已大幅放緩。 患者先出現皮疹 後有淋巴腫脹、喉嚨痛 衛生防護中心昨日公布,感染猴痘的30歲香港男居民上月3日至25日在美國逗留,其後赴加拿大,9月2日轉往菲律賓,至周一獨自乘搭菲律賓航空PR300返港,同機共約80名乘客,他抵埗時身穿長袖衣物,入境後乘專車往西營盤華美達海景酒店。患者上月30日起出現皮疹並擴散,9月2日淋巴腫脹,抵港時無發燒,下榻檢疫酒店後,晚上因喉嚨痛和吞嚥問題致電衛生署熱線,其後轉送瑪麗醫院負氣壓隔離病房單獨隔離,至昨早其皮膚水疱採樣對猴痘核酸檢測呈陽性,患者情况穩定。 潛伏期曾作「高危活動」 同機者感染風險低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據調查得悉患者在外地沒接觸確診者,但從其病徵等推斷,他在美國逗留期間受感染。張說,患者在潛伏期曾作「高危活動」,惟因涉個人資料,不能透露詳情。她又說,患者抵港時無人同行,亦無進入社區,故無人被列密切接觸者,防護中心會聯絡同機乘客和機組人員、機場負責採樣和檢疫酒店工作人員,以及其他曾接觸的人,提醒多加注意身體狀况;張形容因出現首宗個案「都想謹慎啲」,強調他們感染風險低。 政府早前制定猴痘準備及應變方案,設「戒備」、「嚴重」和「緊急」級別,昨即時啟動戒備級別,相關措施包括加強邊境健康監測和強化市民健康教育等(見表)。徐樂堅說,日後若有密切接觸者,一般需檢疫21天,會先用公立醫院隔離病牀,再部署需否動用社區檢疫中心。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稱,沒特定病牀接收哪一類傳染病患者,但當局有準備「西多福韋」(Cidofovir)等藥物。張竹君補充,將通報世衛、內地和其他相關衛生部門,亦會通知全港醫生,若發現高危或有類似病徵病人,即使沒接觸史亦應盡快安排檢測。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徐樂堅:與檢疫日數完全無關 至於首宗猴痘個案會否影響政府研究縮短酒店檢疫期,徐樂堅稱本港和外國需維持往來,難杜絕再有輸入個案。他說,現時「3+4」抵港檢疫方案非用作防止猴痘輸入,形容「永遠不能」以檢疫措施防範潛伏期長的傳染病,而外國有很多令人憂慮的傳染病,強調今次輸入猴痘「唔會同檢疫日數有任何直接關係」。 Read more

新冠肺炎丨葵盛西邨、麗晶花園等5地點須強制檢測 何栢良:住戶出入走廊丢垃圾、乘升降機必戴口罩潔手 免交叉感染

本港第四波新冠疫情於過去7天有逾220宗源頭不明個案,當中涉及多個屋邨或屋苑。政府昨晚向5個地點發出強制檢測令,除了已爆疫4日、有多人搬走的葵盛西邨第8座,4戶5人確診的錦豐苑錦蕙閣和九龍灣麗晶花園6座等。本報昨日報道有葵盛西邨住戶稱居民通常將垃圾放在門外,港大專家何栢良說,如有住戶本身染疫,而其垃圾袋沒妥善綁好,不排除袋內的「雲吞(拭鼻涕的紙巾)」會污染走廊位置,建議住戶丟棄垃圾時戴好口罩及潔手,避免受到交叉感染。 Read more

上呼吸道感染|14學校爆發感染個案 何栢良:有傷風感冒病徵求醫者3周升近倍 防疫鬆懈存危險信號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昨公布,近兩周上呼吸道爆發個案上升,由上周出現4宗爆發共涉及49人,升至本周首4日錄得10宗爆發涉及73人。14宗爆發個案中一半在小學出現、4宗在幼稚園或幼兒中心,以及留宿幼兒中心、特殊幼兒中心和特殊學校各一宗。過去一周本港定點普通科門診呈報的流感樣病例平均比率是每千個診症0.9宗,較前一周的0.5宗高;定點私家醫生診所的相關比率亦由13.1宗升至17.2宗。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在商業電台節目中指出,過去兩周、特別是有假期時,市民防疫意識較鬆懈導致病毒傳播,各防疫成效的指標反映現時存有危險信號。 Read more

【新冠肺炎】紅磡土瓜灣街市魚檔爆疫 袁國勇:潮濕低溫利病毒存活7日以上 出入街市要潔手

食環署轄下紅磡及土瓜灣街市至昨日發現17宗確診,6宗屬魚販,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說,武漢和北京市場爆疫都涉魚檔,對本港魚檔個案感擔心。港大專家袁國勇到場調查,認為可能因魚檔潮濕、低溫,病毒存活時間長,經手觸摸、老鼠等擴散,也可能是魚販一起吃飯、飲酒交叉感染。袁又表示一旦街市等現超級傳播,疫情很易反彈,呼籲公眾減到街市,出入街市均要潔手。 Read more

何栢良預期:本港1/3年輕新冠患者無病徵 繼續高度戒備保持社交距離

3月中起大批人回港避疫引發第二波爆發,有專家指出,當中四分之一新冠患者無病徵,20歲以下患者中,每3人就有一個沒有病徵,預期本港年輕患者每3人就有一個屬「隱形感染」,呼籲市民繼續高度戒備,外出戴口罩,並保持社交距離。 Read more

【新冠肺炎】世衛: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 港埃及團9人全染疫 張竹君呼籲避免外遊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WHO)昨日正式宣布,將此前官方正名為「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列為「全球大流行」(Pandemic)。總幹事譚德塞形容世衛日以繼夜評估疫情爆發,「我們對疫情令人擔憂的散播和嚴重程度,以及對(各國)令人擔憂的應對遲緩程度深感關注,因此我們評估,COVID-19可被描述為全球大流行」;但他稱最新評估並未改變世衛對病毒威脅的評估,也不會令世衛行動又或各國應該做的事有何改變。 Read more

公主號乘客康復返港再現陽性 腎病覆診發現 專家:出院後應複檢醫學監察

【明報專訊】內地及日本均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康復後再次被檢測出病毒的個案,香港亦出現首宗。衛生防護中心公布,一名在鑽石公主號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長期病患者,在日本檢驗兩次結果均為陰性,返港後回堅尼地城的家,因患腎病到醫院覆診,抽樣結果昨對新冠病毒再呈陽性,其父、兄及家傭須隔離。本地已有65名患者康復出院,現只需覆診而毋須複檢。有傳染病專家認為,患者出院後應接受複檢及兩周醫學監察。 Read more

【有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個案逐增 抗疫長期戰 防護可持續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升溫,確診個案愈來愈多,而接受家居檢疫的人數亦不斷上升。究竟家居檢疫能否防疫?或是會危及周遭居民?同一單位、隔鄰單位的人,如何抗疫?經常用酒精搓手可以做到零病毒?買不到外科口罩,怎辦? Read more

流感季累計65死 3/4有慢性病

【明報專訊】除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勢洶洶,本港正邁向流感高峰,截至前日(29日),由本年第2周開始的流感季節共錄得130宗嚴重個案,當中有65名成人死亡,死亡個案中約七成半有慢性疾病。另外,一名有長期病的7歲男童染H1流感,昨轉至兒童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