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專家:對新冠病毒進化、長新冠影響仍存未知數 宣布結束大流行時機未到 非單靠疫苗接種率等界定

【明報專訊】世衛2020年3月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pandemic)至今已近3年,如今世衛何時宣布結束新冠「大流行」成為全球焦點。世衛新冠疫情技術負責人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瑞士日內瓦世衛總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世衛原期望各國可於今年底結束緊急狀態,但現在未能達成,而宣布結束大流行的條件複雜,不可單靠新冠疫苗接種率及死亡率劃界線。她又說確診數字被低估,加上變種肆虐,無法預測新冠大流行何時結束。她認為專家掌握的資訊仍不足夠,例如病毒如何進化、長新冠會對醫療系統造成怎樣的負擔,還有新冠長遠對心、肺和腦部的影響等,認為新冠病毒仍有不少未知數。(明報記者 陳萃屏日內瓦報道)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可作第3第5針 藥廠第4針數據:55歲以上接種中和抗體增幅超原始疫苗近4倍(更新12月2日) 世衛專家:對新冠病毒進化、長新冠影響仍存未知數 宣布結束大流行時機未到 范克爾克霍夫是來自美國的流行病學家,現時除了是世衛新冠疫情技術負責人,亦是世衛新興疾病及人畜共患傳染病部門負責人,是前年初到訪武漢調查新冠疫情爆發的世衛專家之一。本報記者本月6日到世衛日內瓦總部訪問范克爾克霍夫,她分析全球疫情時,稱現時專家已掌握病毒的傳播、可如何減低病毒影響等資訊。此外,世界各地藥廠亦已研發很多疫苗,形容是科學成就。 新冠長遠對心肺腦等有否影響 專家掌握資訊仍不足 不過,她認為專家掌握的資訊仍不足夠,例如病毒如何進化、長新冠會對醫療系統造成怎樣的負擔,還有新冠長遠對心、肺和腦部的影響等,認為新冠病毒仍有不少未知數。 全球不少國家或地區去年起逐步解封,以歐洲為例,不少地方毋須戴口罩,入境亦毋須出示任何檢測證明。世衛總幹事譚德塞月初表示,相信全球九成人口對新冠有一定抵抗力,距離可公布結束疫情大流行緊急階段再邁進一步,但時機未到(we are not there yet)。范克爾克霍夫向本報透露,相信疫情大流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世衛正嘗試讓每個國家結束緊急狀態,曾期望所有國家可於今年底前達成,但現時仍未到此階段。 接種第一劑疫苗未達標 全球三成人未打針 緊急狀態持續 范克爾克霍夫解釋,世衛其中一個目標是令全球所有國家七成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當中所有高危人士及醫護人員須全數接種,惟現時仍未達標,全球仍有三成人完全未打針,因此緊急狀態未能結束。 她又說,本月初全球一周死亡人數仍達8000至1萬,形容不可接受。被問到是否只要將全球疫苗接種率提升及將死亡人數降至某水平,便可考慮結束大流行,她強調結束大流行條件複雜,無法單在死亡率或接種率上「劃線」,或達到某個目標便結束。她說世衛緊急委員會正討論結束緊急狀態的條件,但相關條件複雜。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轉陰後仍感疲倦口乾氣管敏感痰黏 藥膳食療應對「長新冠」注意益氣養陰健脾補肺(養生帖) 抗疫疲勞 漸輕視疫情 憂低估確診數字 醫療受壓 范克爾克霍夫又指現時不論高收入或低收入地區的醫療系統均十分脆弱,因人們對疫情相當厭倦(exhausted),而對不少國家新冠疫情亦已不再是最重要、最緊急處理的事,有國家每周才呈報一次確診數字,以致世衛掌握疫情的資訊減少。 她相信新冠確診數字被低估,憂慮這些潛在的個案會對醫療系統造成壓力。她說全球都正與病毒共存,但不代表什麼也不做,期望各國政府可負責任,監測疫情確保醫療系統穩健。 (新冠疫情) Read more

【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估計46%的成年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壓;衛生署人口健康調查發現,香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士整體高血壓患病率為27.7%。有大量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幫助降低血壓,降低約5至7mmHg,減低患上心臟病、糖尿病、膽固醇偏高和中風等風險。不過,如高血壓未受控,不宜做過度劇烈運動。久未運動的高血壓患者,應循序漸進,先由較為輕鬆的運動開始。研究顯示,簡單的伸展和呼吸運動能幫助減低血壓和放鬆心情。(詳見「 5招鬆一鬆」)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世衛料成年患者46%不知患高血壓 運動助降低血壓減心血管病風險 高血壓是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影響全球25%人口。高血壓會增加患上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中風和心臟衰竭的風險。血壓是由兩個數值組成。收縮壓(俗稱「上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管壓力,而舒張壓(俗稱「下壓」)是指心臟在兩次跳動之間放鬆時的血管壓力。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字,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或以上,便屬患上高血壓。而美國心臟學院與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提倡調整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收縮壓高於130mmHg或舒張壓高於80mmHg。此項新建議旨在讓高血壓前期者(即上壓130至139mmHg或下壓80至89mmHg之人士)能及早得到治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估計46%的成年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壓,並不到半數的高血壓患者得到診斷和治療。 減7mmHg 心血管患病率降30% 不良生活習慣增高血壓風險 衛生署人口健康調查發現,香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士整體高血壓患病率為27.7%(男性為30.1%;女性為25.5%)。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例如不健康飲食,攝取過量鹽分和進食過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食物,又或缺乏身體運動、吸煙、飲酒及肥胖。 現時大量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預防高血壓,並且能降低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病情。運動能降低血壓約5至7mmHg,這個降幅已經可以減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達20%至30%。而且運動可增強體能,幫助控制體重及紓緩壓力,因此運動對高血壓患者有莫大裨益。 相關文章:【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每周150分鐘 急步行、游泳或行山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星期做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和每星期2至3次肌肉強化運動。如患者沒有運動習慣,可以做一星期3次、每次20分鐘帶氧運動,其後慢慢增加運動時間和次數。 帶氧運動前應做10至15分鐘熱身運動,例如慢行或原地踏步,令心跳和體溫慢慢提升,活動身體關節,減少運動時受傷和不適風險。然後病人可以做20至30分鐘中強度帶氧運動,例如急步行、游泳或行山等。患者可以透過說話測試檢視運動強度,如果患者做運動時仍能唱歌而沒有任何呼吸加速,這樣運動強度便是太低太輕鬆;但如果患者做運動時連一句完整句子也不能說,這樣運動的強度便會太高太劇烈;中強度運動應該是患者做運動時會呼吸加速但仍能說話。 患者也可以做一些肌肉強化運動,例如舉啞鈴或半蹲運動,訓練大組別肌肉強化運動,每星期2至3次,以加強肌肉力量。 運動後應做10至15分鐘緩和運動,例如一些伸展或呼吸運動,可以讓體溫和心跳慢慢下降,放鬆肌肉,以減少運動後的不適。而且研究顯示,伸展和呼吸運動能幫助放鬆、減低血壓,以及放鬆心情。伸展運動和呼吸運動示範可見圖「5招鬆一鬆」。 相關文章:【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5招鬆一鬆 ●前大腿伸展 1. 站立挺直腰背,手扶牆身作支撐 2. 單腳站立,另一腳膝向後屈曲,用手將腳踝拉向臀部,至大腿前方感到輕微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頸部伸展 1. 保持腰背挺直 2. 將頭部向肩傾側,直至另一側頸部感到輕微拉扯;注意不要縮起肩膀 3. 停留15秒,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後三角肌伸展 1. 右手放於左肩膀,手肘屈曲 2. 左臂輕輕將右手肘壓向肩膀,至右肩膀後側感到輕微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轉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478呼吸運動 1. 慢慢用鼻吸氣,默數4秒,並摒住呼吸7秒 2. 慢慢用口呼氣,默數8秒 3. 重複動作至身心覺得放鬆為止 ●後小腿伸展 1. 站立挺直腰背,雙手扶牆身作支撐,弓箭步,前腳屈膝,後腳跟着地,腳尖指向前方 2. 身軀微微向前傾,至小腿後方感到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示範:麥耀濤 留意藥物影響 避免激烈運動 高血壓患者做運動應注意以下事項: ●如患者收縮壓高於200mmHg或舒張壓高於110mmHg便不應做運動 ●部分降血壓藥物會影響體溫和血糖調節機制,而增加運動可能出現中暑和血糖過低風險。患者不應在肚餓或缺水時做運動,並留意會否出現中暑或低血糖的病徵 ●避免一些高速度及激烈運動 ●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或心臟病,實行運動計劃前應諮詢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譚安欣(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物理治療師)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武漢肺炎】武漢禁售活禽 離市須測體溫 港專家料病毒已四散 其他省市恐陸續現確診

【明報專訊】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武漢提高戒備,包括全市禁售活家禽,並為離開武漢者探測體溫等。中國衛健委表示新病毒的傳染來源尚未找到,傳播途徑亦未完全掌握,向全國各省派出工作組指導防疫工作;世衛表示,據最新資料,有證據顯示新病毒可有限度人傳人。有本港專家估計,新病毒已在武漢多處四散,料其他省市或陸續出現確診個案,本港要加強在口岸防疫。 Read more

【運動消閒】衛生處方:郁一郁 不做「匿獅Lion」

【明報專訊】「可以hea的話不會郁……」可能是不少香港人的心聲。人人都知道多做體能活動對身體有益,但上班上學一整天已經夠累,還哪有時間和力氣做體能活動? 去年底新登場的衛生署吉祥物「匿獅Lion」也跟很多人一樣,喜歡「匿埋」和「懶得就懶」,不過為了健康,他最近也開始在日常生活中多點「郁一郁」,大家會嘗試跟匿獅Lion一樣,為自己的健康「郁一郁」嗎? 常常有人問醫生或營養師吃什麼可以防癌或對心臟有益,但不少人卻忽略體能活動對預防疾病的重要性。其實,世界衛生組織(世衛)已確定體能活動不足是引致患上非傳染病的首要行為風險因素之一,並估計超過兩成的乳癌、大腸癌、糖尿病和約三成的缺血性心臟病主要因體能活動不足所致。 體能活動——研究顯示,每天15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可為健康帶來益處。(allensima@iStockphoto) 每周最少150分鐘體能活動 因此,世衛建議成年人每周作最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即是需要中等程度的體力並可輕微加快呼吸和心律的活動),而每次做這些活動應最少維持10分鐘。 根據2017至18學年衛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的數據,香港中小學生體能活動不足比率達 94%。而衛生署2014至15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香港18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不足比率亦有13%。 你可能會問,生活那麼繁忙,怎能騰出時間做體能活動?很多人更因此索性不做。但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 )發表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即使是每天15分鐘的中等強度的體能活動,都會為健康帶來益處。 對沒有體能活動習慣的人來說,在日常生活中多點散步是個很好的開始。舉例來說,乘搭交通工具上班或上學時,我們可以早幾個站下車,然後步行到目的地;如果距離不太遠,更可以索性直接走路到目的地。午餐或晚飯後何不出外散散步,抖抖氣?如果放工後真的太累,也可以試試每朝早起一點去晨運;假日時又可以去行山等。 剛開始散步時可以由每次10分鐘開始,之後逐漸延長時間,並持之以恆,然後增加一周內散步的天數。想再「升呢」,更可以嘗試以急步行取代散步。有綜合分析研究指出,對大部分成年人來說,每分鐘100步的步速足已達到中等強度,比散步所得到的裨益更多。另外,多走樓梯少乘電梯或升降機,或做抹地、洗擦浴缸、洗車等家務,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輕易做到的體能活動。 除了恆常體能活動,大家亦要注意健康飲食、不吸煙及不飲酒,因為已有醫學研究指出,實踐以上健康生活習慣可以預防八成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壓和中風)、糖尿病及四成癌症個案。 大家亦可瀏覽衛生署「活出健康新方向」網站,了解更多健康資訊︰www.change4health.gov.hk/tc/home/index.html 【旋轉肌】5個簡單運動強化旋轉肌 避免肩膊受傷 【運動消閒】健身球運動 紓緩頸肩背痛 預防寒背 核心練好傷痛遠離 長者至運動員都受惠 【運動消閒】簡單4式訓練核心肌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文:謝昆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醫生(策略及行動計劃))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