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拉提與瑜伽有不同 注意普拉提運動6大要點 強化核心肌肉助緩和腰痛

近年愈來愈多人接觸普拉提運動(Pilates),惟部分人可能會將其與傳統瑜伽混淆,其實恆常進行普拉提目的是集中強化人體的核心肌肉,着重動作的流動性,以助增強體能及改善姿勢及身體平衡等,即使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甚至本身有腰痛的病人均適合練習。 普拉提着重動作流動性 瑜伽維持靜態動作 betway体彩 物理治療師徐善美表示,普拉提運動是集中強化人體的核心肌肉,因此動作設計較着重於強化腹肌、背肌、臀部肌肉等核心肌肉群,這有助增強體能、改善姿勢及身體平衡、增加肌肉張力及減少肌肉壓力。它跟瑜伽最大的分別,是著重動作的流動性,透過緩慢、流暢的動作,全面活動核心肌肉群與關節,完整訓練身體每一部分,而不是像瑜伽般維持靜態動作。 相關閲讀:常見運動抽筋3大應對及預防方法 一個情况或是身體警號 普拉提運動動作特點:全面活動腹肌、腰椎 普拉提運動的動作一般分為兩大類,同時練習有助令腹肌、腰椎得到更全面的活動機會: 動作簡介 目的 捲動動作(Roll over) 躺着進行向前彎或向後仰的動作 有助活動日常生活中甚少用到的脊骨關節 轉動腰部動作(Twist) 進行轉動腰部的動作 有助活動日常生活中甚少用到的脊骨關節 普拉提運動6大注意事項 徐善美亦提醒,除了了解正確動作的做法,同時需留意以下6大要點: 呼吸:由橫隔膜以下至臀部肌肉的核心肌肉群,均是運動的訓練重點,因此運動時需持續運用活動橫隔膜的「腹式呼吸法」來呼吸,有助更有效訓練核心肌肉群。 控制:單純成功完成動作並非運動目的,應着重每一個關節、腰椎都有適當的應用,要做到這一點,關鍵是精準控制每一個動作細節。 準確:必須準確進行動作,注意有否錯誤運用其他肌肉,避免受傷。 流暢:動作速度緩慢,但需持續、流暢及無縫地轉換姿勢,從而訓練身體不同部位的協調。 居中:先集中訓練人體中間的核心肌肉群,確保這些肌肉得到足夠訓練,才按步延伸至身體其他部位。 專注:運動時應專注進行動作,不應分心思考。 相關閲讀:腰痛不可看輕 腰椎間盤退化或需手術治療 適合孕婦、慢性腰痛患者訓練 徐善美強調,普拉提運動屬一種低衝擊的運動,引致受傷機會較低,即使是一些平常沒有運動習慣人士、孕婦亦可以在合資格的醫護人士指導下進行此運動。有研究顯示,練習普拉提運動可紓緩慢性腰痛,或有助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改善因病情影響而導致軀幹肌肉不穩定性的問題,特別對慢性腰痛患者重拾對腰部關節和肌肉的控制、緩減相關痛症及改善活動能力有幫助。 訓練時疼痛或動作錯誤 她又提醒,任何人、包括腰痛患者在練習普拉提運動時感到痛楚,甚至有加劇的問題,這可能反映是運動時運用了錯誤肌肉或部位,或是使用不合適的力度,這時應立即停止練習,先諮詢專業人士意見;有需要的腰痛患者更應在每次練習時,由專業人士根據其腰痛程度,循序漸進地制定練習的動作和內容,以免自行錯誤訓練而引致受傷。 Read more

【痛症】禪柔融合瑜伽、普拉提、健操和游泳 活動脊椎、關節 放鬆繃緊肌肉紓緩頸梗膊痛

【明報專訊】有研究指出,每星期做1小時強化肌肉訓練,可紓緩痛症。打開YouTube一系列家居運動指導影片,除了普拉提、瑜伽,還有近期新興的禪柔運動(gyrotonic),點揀好?究竟禪柔運動是什麼?都市人常有不良姿勢,例如攤坐梳化煲劇滑手機,禪柔對強化肌肉力量、紓緩頸梗膊痛等痛症又有什麼效果?禪柔運動是什麼?「可以理解為瑜伽、普拉提、健操、游泳的融合。」物理治療師洪家嵐表示,禪柔是由匈牙利籍舞蹈家Juliu Horvath於1970年代創立,1980年代開始傳授,是一套着重脊椎靈活度的全身運動,透過不同難度的動作活動脊椎和關節。 Read more

【精神健康】有片:停一停 專注五官感覺 急救香港人情緒

【明報專訊】社會出現前所未有的衝突,不少香港人輾轉難眠,時時刻刻手機不離手,腦海反覆浮現暴力畫面,情緒低落。臨牀心理學家表示,大家出現壓力反應是「人之常情」 。 情緒受困擾,傷心、恐懼、憤怒、無助……不妨到公園行一圈,或拿起畫筆,投入色彩繽紛的點線圈,釋放負面情緒。 人人壓力反應不一 毋須比較排斥 面對不斷升級的衝突,不少港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臨牀心理學家李昭明表示,在生理、思想或情緒上產生壓力反應,屬自然反應,是人之常情。但每個人反應不一,有人或比較冷靜,有人則會崩潰大哭,毋須比較。而即使情緒暫時無法紓緩,也不用完全排斥或急於消除壓力反應,尊重自己和不同人的情緒步伐。 面對壓力可能出現的反應: ● 生理:胃口轉變、失眠、身體不適(例如呼吸短促、頭痛、心跳加速、疼痛)等 ● 思想:腦海反覆出現某些畫面、想法;對人或事失去信心 ● 情緒:恐懼、緊張、憤怒、抑鬱、無力、麻木等 與壓力來源無關活動 可調節情緒 李昭明建議,留意自己的身體感覺、思想和情緒的轉變,「想想要不要停一停,紓緩一下,給自己一個空間,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有人喜歡運動減壓,有人則喜歡靜態活動,持開放態度嘗試不同的減壓方法,可以是近期流行的頌缽、禪繞畫,或上一課愛笑瑜伽,或到公園賞花賞草,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投入其中。 「當你很專注畫禪繞畫,留意畫上的圖案和手部動作。玩頌缽的時候,你會留意到當下聽到的聲音。」李昭明指出,雖然這些活動的治療效果未有充分科學根據,但理論上可以減壓,根據美國臨牀心理學家James Gross的情緒調節(Emotional Regulation)研究,提到調節情緒的元素和方向,任何跟壓力來源無關的活動,都可暫時分散注意力。另一方面,如活動能讓人專注當下五官感覺,激活情緒調節機制,即副交感神經系統(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都有助紓緩情緒。 頌缽 渾圓聲響沉澱思緒 頌缽有不同大小,以棒輕敲便能發出渾圓的聲響。大頌缽聲音較低沉,細頌缽音調較高;棒亦可分為敲棒和磨棒,敲棒頭以羊毛製,磨棒頭則以皮製作。頌缽聲頻課程導師劉妙芬表示,在家中可利用頌缽達到靜心和沉澱思緒的效果。 首先,整個人放鬆坐下,將頌缽放在掌心。拿起敲棒,一下一下敲在頌缽邊緣的發聲帶。「聽着聲音,感受頌缽的震動。有雜念的時候,也不去多想。」除了敲缽,也可以用磨棒繞着頌缽邊緣打圈,產生震動及聲響。磨缽所發出的聲音和震動不會斷續,更有助帶引情緒平靜。 禪繞畫 重複畫圖案助靜心 禪繞畫以重複手法繪圖的特點,容易令人進入專注的狀態。「當你很專注慢慢重複畫圖案的時候,不知不覺就達到靜心的效果,遇到有壓力的時候都能夠轉換心態。」香港癌症基金會(下稱「基金會」)身心靈課程導師余狄夫提到,投入繪畫的過程,可達到減壓的效果。 無繪畫天分,怎辦?余狄夫指出,禪繞畫毋須高深的繪畫技巧,只有5大步驟——點、線、圈、影、名。基本入門可利用紙、針筆、鉛筆,以線條繪畫重複的圖案即可。如想加添趣味,可利用咖啡漬當顏料。此外,配搭合適的畫筆,也可在其他物件上創作禪繞畫,例如利市封、布袋、面具等。 香港癌症基金會身心靈健康服務高級經理黃佩珊表示,癌症病人在得悉患癌後,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即使在康復階段亦會感到憂慮,擔心復發。基金會為癌症患者提供身心靈課程,當中包括禪繞畫、愛笑瑜伽等活動。過往有不少禪繞畫參加者認為,在繪畫過程中有活在當下的感覺,亦能提升專注力。 愛笑瑜伽 激活開心荷爾蒙 愛笑瑜伽結合了瑜伽的呼吸方法和大笑動作,參加者只需在過程中盡情地笑。心情不好,真的笑不出來怎麼辦呢?余狄夫表示,參加者可以先「扮笑」,刺激大腦產生開心荷爾蒙,例如多巴胺、血清素等,自然便會有開心的感覺,繼而由「假笑」變成「真笑」。根據香港癌症基金會2018年課後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患者參加愛笑瑜伽後,心情變得輕鬆,部分人的社交和家人關係有所改善。 愛笑瑜伽主要是透過人與人的互動、眼神交流、不同的身體動作,讓參加者投入於笑聲中。「呵!呵!哈哈哈!」以笑聲配合簡單動作,譬如運用想像力,假想倒牛奶,也可模仿企鵝、蜆的肢體動作,一邊大笑。余狄夫提醒,參加者不必太在意呼吸、動作是否正確,否則難以投入活動。 園藝治療 藉觀賞抽離現實 栽種植物,不但可換來一室花香,亦可治癒身心。新生精神康復會註冊園藝治療師兼職業治療師金駿業表示,植物具有柔性魅力,當人觀察和接觸植物時,有助從現實中抽離,讓大腦和精神放鬆,幫助大腦恢復專注力。 今年為新生會引入園藝治療的第10年,金駿業表示,不少輕度至中度抑鬱患者參與課程後,抑鬱情况獲得紓緩。園藝治療活動多不勝數,包括植物觀賞、葉紋拓印及盆景種植等。種生菜、菜心,可帶來自給自足的滿足感;製作乾花或葉紋拓印,治療師會讓參加者選擇植物品種及顏色,增強其正面情緒。 金駿業表示,日常生活中可應用園藝治療,自我放鬆減壓。方法如下: 多用感官遊公園 在遊公園時,運用視覺、聽覺、嗅覺及觸覺,觀賞植物不同細節,如樹葉形狀、花卉顏色、枝條分佈、氣味等。過程中嘗試抽離日常思想,以紓緩壓力。 種植家居盆栽 透過照顧和觀察盆栽植物成長,達到放鬆效果。可種植的盆栽植物包括文竹、網紋草、家樂花、迷你羅漢松、迷你椰子、富貴竹等。 文:李祖怡、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情緒降溫:3招分散注意力 重拾心理資源 【心理健康】腦中不斷回閃衝突畫面 提防急性壓力失調 【心理健康】失眠及茶飯不思 可為創傷後壓力症 【心理健康】有片:病徵非典型易被忽略 笑得食得 也可能抑鬱 【心理健康】情緒急救:家人分享經歷 耐心聆聽忌批判

Read more

【健康減肥】「躺」着瘦只是夢 牀上運動低效易拉傷

【明報專訊】夏天到,又是時候積極收身。近期韓國吹起「懶人運動」風,主張大家在牀上做運動,每日10至15分鐘,聲稱毋須汗流浹背,便可提升線條美。乍聽似是苗條良方,不過專家警告,單靠這些運動,瘦身效果慢,更容易受傷。 網上有很多「懶人運動」影片,主張入睡前或起身時,在牀上做10多分鐘運動,包括伸展及肌力訓練,例如仰臥起坐、平板支撐或踢腿,針對腰、腹、臀及大腿肌肉等運動,標榜「躺」着也能瘦。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指出,這些訓練向來在瑜伽墊上進行,若改為牀上做,會減低強度。她解釋︰「牀褥有彈性,有回彈力,部分動作如仰臥起坐、踢腿可更輕鬆地完成。」 難消脂操肌 聊勝於無 對懶人來說,可以輕鬆做運動,當然是喜訊,不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想達到健美效果,便要做得更長時間。藍芳指出,「在牀上做這些運動,強度較在瑜伽墊上做為低,網上片段建議做10分鐘,時間短,成效有限,不能達到減脂肪效果。平常在瑜伽墊上做肌肉訓練,每日做20分鐘,約4至6星期已見身形變得較結實。但懶人運動隨時要做上3個月才見到身形變化」。 如果一心想靠懶人運動來練出腹肌或馬甲線,藍芳認為未必可以。「想鍛煉肌肉至有明顯線條,練出馬甲線及腹肌等,必須負重運動,有足夠阻力或重量訓練,才能刺激肌肉纖維生長。不過,懶人運動不用器械,主要靠自己身體作負重,而身體早已習慣自己的體重,因此未能有效刺激肌肉,難以達到目標。」 牀褥軟身 姿勢不當下發力 雖然懶人運動成效低,但對於平日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不失為入門選擇,用來提升健康。「因為伸展加低強度運動,可紓緩繃緊肌肉,總勝過完全不做運動。」但有一點要留意,懶人運動強度低,但不代表較安全,一樣有受傷風險。她解釋:「牀褥較軟身,躺在牀上身體未能挺直,在姿勢不正下發力,容易拉傷肌肉或韌帶。尤其是做平板支撐時,利用手腕支撐身體,而手腕韌帶較弱,易因姿勢錯誤而受傷。」她建議,新手可在牀上簡單伸展,之後轉到瑜伽墊上做強度較高的運動。 藍芳(黃志東攝) 若想塑身 早上運動較佳 懶人運動可以早上或晚上做,究竟兩個時間有何分別?藍芳解釋︰「 早上起身做,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令人更精神,同時令新陳代謝率上升,有助全日消耗更多能量。若以修飾線條為目標,建議早上做。」藍芳認為懶人運動量及強度都不高,不擔心出現血糖低,就算空腹做問題也不大。至於晚上運動,則可以放鬆肌肉,增加身體柔軟度,放鬆心情,提升睡眠質素。 文:許朝茵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有片】懶人塑身:帶氧負重交替做 提升新陳代謝率 【運動消閒】衛生處方:郁一郁 不做「匿獅Lion」 【健康減肥】斷食瘦身 體重容易反彈 增胰臟負荷 【有片】操胸四招:每周一至兩次 訓練後緊記伸展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更多運動消閒相關文章 Read more

血管介入治中風 3日痊癒 醫學團體倡24小時服務

【明報專訊】一名經常做瑜伽及側頸講電話的中年男子,過往健康紀錄良好,今年中突然因頸動脈撕裂出現嚴重中風,幸好及時入院接受靜脈溶栓及血管介入治療,兩三日後完全康復。其主診醫生形容患者「好幸運」,抵院時亦正值辦公時間,團隊人手充足,但他指血管介入治療並非公立醫院的常規療程,往往靠醫護人員「飯都不吃去做」。有醫學團體建議重整治療中風的團隊,並推展24小時血管介入服務。 54歲的朱先生有做瑜伽的習慣,但因長期側頸講電話,出現肩頸痛問題。他今年4月在家突然手部無力,報警求助但因口齒不清無法說出地址,幸得朋友上門協助求救送院。朱被證實因頸動脈撕裂導致中風,其後接受靜脈溶栓及血管介入治療,即日手腳活動回復正常,翌日語言能力恢復八至九成。 非公院常規療程 2016年僅83人接受 朱曾懷疑其中風與長期側頸講電話有關,腦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表示,無法確定兩者關係,患者頸動脈撕裂或與頸部創傷有關。 血管介入治療是透過支架將腦血管內的血塊取走,以疏通血管。黃秉康表示,血管介入治療的黃金治療時間為6小時,適用於較大的血管阻塞,估計本港每年約1500名病人可接受該治療,但並非公立醫院的常規療程,2016年只有83人接受該治療。如有需要的患者未能及時接受血管介入治療,中風情况會持續,嚴重可引致腦幹受損,影響呼吸,以及大範圍腦細胞受損,甚至死亡。 他早前離開醫管局轉為私人執業,指以往公立醫院團隊如要為病人進行血管介入治療,都是擠時間「拍膊頭」互相幫忙,「做完手術再去看門診,飯都不吃去做」。 中風基金:應打破聯網局限 香港中風基金主席方道生表示,本港少於5%醫院全年進行20宗以上血管介入治療,認為該治療在港發展未如理想。他建議醫管局「打破聯網局限」,如將7個腦神經外科團隊整合為3至4個,並建立相關病人轉介及篩查機制,推行全港24小時血管介入治療服務,減少中風引致殘障及死亡風險。黃秉康則認為,醫管局「人手錯配」,建議實施「醫生跟病人走」,可到其他醫院進行血管介入治療。 醫管局:人手設備限制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血管介入治療所需的設備、人手和技術的要求比溶栓治療更高,基於人手、設備等因素限制,目前該技術正在處於進一步研究和發展階段,局方正探討有關服務的提供模式,目前屬前期構思階段。 明報記者

Read more

【運動消閒】大笑瑜伽:一想發脾氣 吸口氣「笑咗先」

【明報專訊】以笑聲作運動及提升正能量的大笑瑜伽,導師陳俊雄(Eric)指出笑本身是一種帶氧運動,一個人哈哈大笑時,自然可以吸入更多氧氣,同時排出二氧化碳,身體可以發放快樂荷爾蒙安多芬。多笑,人也自然更開心。但並非每個人隨時隨地想笑就笑得出來,尤其是遇到突發事件,Eric教路︰「『有乜嘢都笑咗先』,遇上突如其來的『意外』,如有同事意外地刪除了你的工作檔案,正當你想發脾氣時,不妨以笑聲回應,可立即減低不滿或不安,或者可停一停先吸口氣,以笑聲減低怒氣。」 假笑騙大腦 可弄假成真 當然,那一刻大家並非可以來個愉快笑容,Eric補充說,就算是假笑,大腦也會釋放減壓賀爾蒙,隨時假笑變真笑。而且用笑聲來作為緩衝,避免太集中在問題上而令負面情緒惡化,停一停可能發現問題其實並非想像般嚴重,他補充︰「笑一聲後可能想到解決方法,原來自己有back up檔案,問題並不是想像般嚴重。」 不過,麥永接認為,部分人士的情緒太低落,連假笑也笑不出來,因此未必適合所有人。 多發出笑聲 打哈欠也變笑 另外,正能量是可以累積出來,Eric建議日常生活上不妨多發出笑聲,與人閒聊時,多發出笑聲也令身邊氣氛更愉快。就算是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笑出聲,如簡單地在打哈欠時,可以一聲哈哈作完結。但並非每個人習慣自己一個人笑,或可一大班人相約在戶外地方如公園等地,齊齊大笑,還可以加入動作以及唱歌,增加投入感,而且笑聲可以互相感染,一班人同時笑又同時唱歌,彼此互相交流凝聚出愉快氣氛。Eric強調︰「笑得多可為自己注入愉快感覺,提升正能量有助面對困難。」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