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戊型肝炎再現】拆解甲型至戊型5類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潛伏期及治療 及早驗血防無聲惡化(更新2023年2月17日)

(編者按) 本港昨(16日)錄今年首宗人類感染大鼠戊型肝炎個案,衛生防護中心稱,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患有長期病患的28歲男子無接觸齧齒動物或鼠,潛伏期無外遊,暫未確定感染源頭及途徑,會繼續調查。連同此個案,本港去年至今錄得3宗人類大鼠戊肝個案。究竟甲型至戊型5類病毒性肝炎 (Viral Hepatitis) 是什麼呢?其傳播途徑、潛伏期、治療或預防方法又有何不同呢? Read more

【世界肝炎日】嚴防丙肝 早期肝硬化多無明顯病徵 及早處理免致肝衰竭、肝癌(客座隨筆)

每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大家對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又有多少認識呢? 肝硬化是很棘手的疾病,一旦發生,若不及早處理,可引致肝衰竭,甚至肝癌。根據臨牀數據,每年約1%至3%肝硬化患者會發展成肝癌。丙型肝炎(簡稱「丙肝」)病毒可引起慢性肝炎,繼而造成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因此,避免或減低病毒對肝臟損害是非常重要。一旦確診肝硬化,必須定期監察,必要時盡快接受藥物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慢性丙肝不及早處理 增肝硬化風險 早期多無明顯病徵 肝硬化早期,大多沒有明顯病徵,肝功能檢測也可以接近或完全正常,因此大部分患者都不知道自己患病,這階段稱為「代償期」肝硬化。直至出現腹水、食道出血和黃疸等症狀,肝硬化已經相當嚴重,肝臟喪失大部分功能,此階段稱為「失代償期」肝硬化,治療變得較為困難,存活率也大幅降低。「代償期」肝硬化存活期中位數為12年以上,而「失代償期」肝硬化只有2年。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慢性丙肝患者若不及早治療,20年內出現肝硬化風險為15%至30%。現時有非常有效針對丙肝的藥物,只要依從醫生指示,盡早服藥,慢性丙肝絕對可根治。 全口服藥 療程短成效高 丙肝病毒經由血液傳播,高危途徑包括共用針筒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為,過往亦有由紋身、穿耳、輸血和洗腎而感染,但近年已少見。治療丙肝需要及早確診和用藥。傳統藥物面世近20年,採用干擾素和利巴韋林來抑制病毒,療程約1年,成效約有五至六成;近年出現全口服抗病毒藥,能清除體內病毒,治療目標是完成療程12星期後體內檢測不到丙肝病毒。 全口服抗病毒藥療程約8至12星期,95%至99%患者可根治,副作用較傳統藥物低。醫生選擇口服藥時,會因應病人肝功能、肝纖維化程度、感染丙肝基因型和過往治療等作考慮。須注意,個別藥物不可用於失代償期肝硬化(即已出現併發症如黃疸、腹水、肝腦病變)的病人,否則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單學成(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腸胃毛病系列】及早發現脂肪肝可望逆轉 4個護肝飲食貼士

脂肪肝是都市人常見的肝臟問題之一,估計現時大約有10 – 30% 香港人患有脂肪肝。過往成因一般是長期飲酒,現今則主要是肥胖、血糖及血脂偏高。脂肪正常佔肝臟重量的4 – 5%,一旦脂肪(主要是三酸甘油脂)積聚超過肝臟重量的10%,便界定為脂肪肝。 脂肪囤積三元兇 betway体彩 高級營養師余思行指脂肪積聚在肝臟原因有三: 1. 肝臟代謝脂肪功能出現問題,未能排出脂肪﹔或 2. 大量脂肪突然湧入,肝臟來不及代謝排出;或 3. 肝臟自行製造額外脂肪 脂肪肝無病徵 破壞肝臟 脂肪肝患者一般並無病徵,大多是在身體檢查期間,醫生用超聲波掃描肝臟時發現。脂肪肝的風險包括糖尿病:肝臟的其中一個功能是儲存糖分,在身體需要時分泌出來,如肝功能受損,肝臟往往會分泌過量糖分,導致空腹血糖偏高。此外,脂肪細胞會影響肝臟運作,令肝臟細胞逐漸纖維化,繼而引致肝硬化,增加肝衰竭風險。 早發現 能逆轉 如能及早發現肝臟問題,患者可以透過飲食、運動及改善生活習慣消秏肝臟脂肪,甚至令脂肪肝完全消失。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發現,脂肪肝患者聽從營養師指導,改善飲食並多做運動,64%患者成功消除脂肪肝﹔未獲相關指導的患者,只有20%能夠痊癒。 護肝飲食貼士 控制體重 肥胖人士患上脂肪肝的機會,較標準體重人士高11.6倍,原因是中央肥胖會使脂肪代謝及儲存有變,增加血液中的游離脂肪酸,造成大量脂肪湧入肝臟,肝臟來不及分解,造成囤積。研究顯示,只要能減去5-10% 體重,已有助改善健康。 減少脂肪攝取量 選擇健康脂肪 除了要減少總脂肪攝取量外,更應多選用含健康單元不飽和脂肪的食材,如橄欖油、芥花籽油及果仁,以取代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肥肉、全脂奶、棕櫚油、即食麵、椰汁、西餅及煎炸食物,都含大量飽和脂肪及反式脂肪,少食為佳。 減少攝取糖分 常吃高糖分食物及高熱量飲品,會引致肥胖。一般食物中的蔗糖,有一半成分是果糖,它們有別於葡萄糖,會促進肝臟製造脂肪。這些脂肪不會運送到身體其它部位,以致大量三酸甘油脂在肝臟積聚。很多人以為少食水果就可避免果糖,其實只要不是大量進食,每天2-3個水果是必須的。 避免酗酒 長期吸收過多酒精,會削弱肝臟代謝脂肪的能力。酒精經胃部及小腸後會迅速進入血液,由於酒精含毒性,肝臟先會將之處理分解,如攝取過多,肝臟就來不及分解其他營養素,當中包括脂肪。此外,肝臟亦會將酒精轉化成三酸甘油脂。 酗酒人士患上脂肪肝的機會較常人高3.6倍。建議男士每天飲酒分量以1-2份為限,女士則每天少於1份。(每份酒精含量是360毫升啤酒、150亳升紅/白酒或45亳升烈酒)。 腸胃毛病系列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醉人」節日陷阱多

【明報專訊】聖誕新年節日氣氛濃厚,良朋共聚,不少人會暢飲一番。作為醫生,我希望藉着以下幾個例子,提醒大家小心飲用酒精飲料。 ▲節日陷阱——佳節當前,不少人因飲酒過量而出現各種問題求醫。(Tomwang112@iStockphoto) 一、鬥酒的年輕人 「醫生,急症室送來一名神志不清的後生仔,麻煩過來收症。」 面前是一名二十出頭,滿身酒氣,「紅」運當頭(因為跌倒而頭破血流)的學生哥。他的朋友說他因為跟人鬥酒,結果喝得太多,不慎在洗手間滑倒,頭破血流。喝醉了的他又不肯回家,結果沒有辦法下,便報警送了他進醫院。 消毒傷口及縫針後,學生哥睡着了。第二天早上,他才驚醒,發現自己入了醫院,更不幸的是他的手機和銀包都不翼而飛。 錢財只是身外物,試想想如果沒有人發現他跌倒,顱內出血分分鐘可以導致性命危險。 飲酒致胃穿窿 二、專科門診的胃潰瘍病人 「醫生,節日期間可能飲食沒有節制,這兩星期我一直感到胃痛,大便也怪怪的,像黑芝麻糊一樣。」 作為腸胃肝臟科醫生,一聽到「芝麻糊」這三個字,心及精神也為之「一震」! 於是急急為病人安排緊急胃鏡檢查,診斷為急性胃潰瘍,止血後,病人恍然大悟地說:「醫生,我現在終於相信飲酒會導致胃穿窿,以後都是少飲為妙!」 三、深切治療部肝衰竭病人 眼前是一名皮膚泛黃、昏迷不醒、倚賴儀器協助呼吸的中年漢,因為長期酗酒,導致肝硬化、肝衰竭,因細菌感染引發多個器官衰竭,最終不治。 「無酒精日」讓肝臟自我修復 衛生署建議男性每天不應飲用超過三個單位及女士每天不應飲用超過兩個單位的酒精量(註)。此外,我們也不應每天飲酒,「無酒精日」可給予肝臟自我修復的機會。過度服用酒精,會影響身體各個器官,例如心、肝、腦部等……亦會增加患上食道及大腸癌的風險,而女性更增加患乳癌的機率。 酒能亂性、斷腸,也會傷肝。酗酒亦會產生家庭問題、酒後意外等……在此奉勸大家,面對酒精,要適可而止。 註:每一單位酒精量約為250毫升啤酒、100毫升葡萄酒或30毫升烈酒 文:陳偉聰(東華三院內視鏡中心主管、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急性肝衰竭患者 爭取黃金120小時換肝

【明報專訊】患急性肝衰竭的九巴職員江振超未等到換肝便離世,瑪麗醫院肝臟移植外科副主任陳智仁解釋,急性肝衰竭由病發起計5天,即120小時的黃金時間內換肝,救活機會逾80%,部分最嚴重病人更需在1至2日內換肝,而輪候時間愈長,出現細菌感染和腦損傷的機率愈高,手術成功機會銳減,即使有適合的肝臟,可能已不適合做手術。 嚴重感染細菌難換肝 陳智仁稱,器官衰竭易感染細菌,多數由肺炎和尿道炎開始蔓延至多器官衰竭。港大外科學系名譽臨牀教授陳詩正則稱,感染輕微仍可換肝,但嚴重至「半邊肺白了」、血液能培養到細菌、有真菌感染等,即使換肝亦未必能存活,屆時便未必會安排換肝,「每一次做這些決定都很艱難」。 陳智仁稱,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差,身體積聚毒素,會出現腦水腫甚至腦出血,或致腦部永久損傷,換肝亦未必能醒來。陳詩正說,臨牀上會為病人做電腦掃描、瞳孔反應等檢查腦功能。 除了急性肝衰竭病人外,輪候換肝的還有慢性肝衰竭和肝癌患者。陳詩正稱,肝癌腫瘤數目愈多、體積愈大,癌復發率愈高,若病人在輪候中病情轉差,手術後復發機率非常高,或會被評為不適合做換肝移植,會繼續接受其他抗癌治療。

Read more

【肝炎與肝癌】小貼士:酒精引發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癌

【明報專訊】「在日常生活中,乙肝帶病毒者應該注意什麼事項?」鄭志文問。 「乙肝帶病毒者應避免肝臟受到第二度傷害。」陳沛然指出,酒精可以引發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建議乙肝帶病毒者戒酒。「我有一位60多歲的病人,帶有乙肝病毒,加上酗酒多年,突然爆發急性肝炎,出現肝臟衰竭。治療期間,他的糖尿病也併發各樣問題。他幸運地捱過難關,但要留院接近3個月。」 貝殼類須徹底煮熟 同時要避免患上甲型或戊型肝炎。甲、戊型肝炎主要透過接觸或進食受感染食物或食水而傳播。「病從口入,尤其貝殼類、豬肉(豬內臟)需要徹底洗淨和煮熟。建議乙肝帶病毒者接受甲型肝炎疫苗預防注射。」他說。 建議注射甲型肝炎疫苗 任何藥物,某程度上都會影響肝臟。「我常教導病人,前往看病,記得告訴醫生(不論家庭醫生或專科醫生)自己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醫生就會懂得調配藥物,避免影響病情。」他強調,切勿胡亂服用中西成藥及健康產品。「某些健康產品標榜增強免疫系統;當免疫力增強,它又會嘗試消除病毒,引發肝炎。」 最後,他補充,類固醇、化療藥物和某些標靶治療藥物可能增加乙型肝炎發作風險。「高劑量類固醇會減低身體的抵抗能力,長期服用的話,乙肝病毒數量會慢慢增加;當停止用藥,變回正常的免疫系統就會攻打病毒,出現肝炎。」因此,當醫生處方高劑量類固醇或其他抑制免疫系統藥物時,需要考慮同時處方抗乙肝藥物。

Read more

【肝炎與肝癌】乙肝丙肝埋藏炸彈 定期驗血防肝衰竭

【明報專訊】聯合醫院因為「開漏藥」,導致43歲女病人鄧桂思肝衰竭,兩度換肝仍未見起色。因急性肝衰竭而要緊急換肝的個案常有聽聞,致病原因很多,服用過量止痛藥、亂服中藥或錯吃有毒菇菌,當中以乙、丙型肝炎導致肝衰竭最常見,鄧桂思亦是乙型肝炎帶菌者。 香港十分之一人口是乙型肝炎帶菌者,隨時由慢性肝炎演變成急性肝衰竭,猶如身上埋藏計時炸彈。究竟有什麼預防方法?一旦出現肝衰竭,肝臟移植是否唯一生路?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器官之一,負責消化代謝、分解毒素、儲存養分、製造蛋白等,責任重大。明德國際醫院外科專科醫生吳晉傑指出﹕「肝臟細胞有自我修復功能,即肝臟細胞受損後會自行慢慢康復。肝衰竭是因為肝臟細胞大量死亡,無法應付身體需要。」 乙、丙肝炎 常見肝衰竭原因 在香港,導致肝臟細胞發炎受損的因素很多(見表)。「最常見是乙、丙型肝炎引起肝衰竭,另外,因自殺服用過量安眠藥、止痛藥而導致肝臟受損亦不少見。」吳晉傑指出,常用止痛藥撲熱息痛,每日上限為八粒(4000毫克),過量會影響肝臟。常見有人因情緒困擾求死,將家中一整盒止痛藥吃掉,即使盡快送到急症室洗胃,也未必完全清洗所服用劑量。 如果是中藥、菇菌或藥物導致肝細胞受損,只要立即停止食用,肝臟大多數會慢慢復元,「 只要有三分之一肝臟細胞正常,都不足以致命」。肝衰竭病人送院後,首要找出病因,截斷源頭後,就要讓肝臟自己慢慢修復。其間醫生要注意兩項要點,隨時給予支援性治療﹕ ◆監察血凝固功能 肝衰竭病人血凝固功能受影響,或有出血風險,要隨時準備輸血。另外,亦可透過監察血凝固指數INR指標,追蹤肝臟康復進度。 ◆保持病人神志清醒 肝衰竭會影響病人神志,語無倫次,甚至昏迷不醒,影響呼吸,嚴重者需要插喉輔助,此舉會增加感染或引發不同併發症的風險;為了讓病人保持清醒,避免插喉,醫生或會考慮處方支鏈氨基酸( 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 最頭痛是乙、丙型肝炎導致肝衰竭,因為不能像藥物或毒物般截斷源頭,病毒會不停破壞肝臟。吳晉傑指出,對於嚴重的個案,政府醫院的深切治療部近年增設「洗肝」儀器,「原理像洗腎一樣,透過儀器過濾血液。不過,洗肝的效果不及洗腎,但對病情嚴重的病人,可以暫時支持一段短時間,希望肝臟能恢復功能,或等待到合適的肝臟移植」。 表面無事 其實逐秒傷肝 乙、丙型肝炎患者屬肝衰竭、肝硬化、肝癌高危群,吳晉傑提醒,乙、丙型肝炎帶菌者要定期追蹤檢查,「很多人知道自己是帶菌者,但過去一直相安無事,沒有定期檢查。其實肝炎病毒每分每秒都在破壞肝臟細胞,是一個慢性破壞」。所以應定期驗血和照超聲波,監察病毒的活躍度。 ■香港肝臟發炎受損5大成因 ◆乙、丙型肝炎 病毒潛伏體內,慢慢演變成慢性肝炎,甚至出現急性肝衰竭 ◆過量藥物 服用過量的止痛藥物或安眠藥,甚至以酒精送服藥物,令肝臟負荷大增 ◆中藥/菇菌中毒 食用有毒菇菌或亂服中藥,或有類似迷幻藥成分的「迷幻蘑菇」,可致肝臟受損 ◆肥胖 肥胖導致脂肪肝,令肝臟長期發炎和結疤 ◆酒精 肝臟負責處理酒精,過量酒精會引致酒精性肝炎 文:鄭寶華、許朝茵 圖:資料圖片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Read more

【肝炎與肝癌】知多啲:平均4個乙肝1個早死

【明報專訊】40多歲的劉先生是乙型肝炎帶菌者,但一直沒有做任何乙肝相關檢查,數年前突然爆發急性肝炎,出現急性肝衰竭。 起初他因為腹瀉等腸胃問題看醫生,之後回家服藥,當晚便發現雙腳浮腫,原先以為是藥物問題,翌日再向醫生求助,經診斷後,才知道肝炎病毒一直在攻擊肝臟,引起肝硬化。劉先生當時難以接受﹕「我平時身體幾好,又做開運動,人家話我黃面,我又唔係好覺,話我塊面黑,我都以為係曬黑。行得走得毫無病徵。」 劉先生要入院治療外,連本來準備了下星期去德國交流的兒子,亦要取消行程,留港預備隨時捐肝給爸爸。幸劉生病情後來受控,最後毋須換肝。 導致肝衰竭的成因有多種,以乙型肝炎引起的個案較常見,腸胃肝臟專科醫生梁慧儀指出﹕「急性肝衰竭可以由急性肝炎引起;但本身有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亦可能出現急性爆發,導致急性肝衰竭。」 乙肝病徵似感冒 易被忽視 慢性乙型肝炎帶菌者,大多在幼年時受感染,當時免疫系統未成熟,沒察覺有病毒入侵,未做出發炎等的相應防護,讓病毒潛伏體內。直到免疫系統成熟後,留意到有病毒出現,便開啟清除病毒的功能,過程中會引致肝炎。梁慧儀補充﹕「免疫系統是身體的防護兵,系統隨年齡成熟,功能強化後,發現肝臟有大量病毒時,便會打場大仗,消滅存在細胞內的病毒;但與此同時亦會波及肝臟細胞,影響肝臟功能。」就算免疫系統成功抑制病毒,之後病毒也有可能再度活躍,肝臟需要連場大戰。 一旦病情演變成嚴重的急性肝衰竭,換肝是唯一的治療方法。梁醫生說﹕「乙型肝炎病徵包括疲倦、作嘔作悶及黃疸,不少人均錯把徵狀誤當為感冒,通常病人出現黃疸才求醫,其時可能已患有肝炎數星期,就算用藥亦未必有效。」正因病徵不明顯,定期檢查便非常重要。 數百元抽血檢查 評估病毒活躍度 為了可及早治療,帶菌者要定期接受HBV DNA檢查,了解體內的病毒量,病毒愈多代表愈活躍。此檢驗擔當一個很重要的評估角色,讓醫生部署進一步的治療。檢查過程不複雜,只需抽血,費用約300至500元不等。梁強調乙型肝炎可引起嚴重後患,平均每四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便有一個因肝硬化或肝癌而早逝。因此,她建議帶菌者定期接受乙肝病毒DNA檢測,多久才驗一次,則視乎病毒的活躍度。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