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增骨折風險 補鈣飲食知多啲 附高鈣食譜 (食得smart)

【明報專訊】我們的平均壽命愈長,患上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亦愈高,其中包括無聲無息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是漸進的慢性骨骼疾病,特徵為骨質密度減少,令骨質組織變得脆弱,增加骨折風險。骨質流失與年齡關係密不可分,隨年紀增加,流失速度亦會加快。而且骨質疏鬆患者於初期普遍都沒有明顯病徵,大部分在發現時已變得嚴重,因此需要及早預防。要維持健康骨質密度或減慢骨質流失,可以從飲食習慣着手。(編者按:怎樣攝取足夠的鈣質呢?哪些食物含較多的鈣呢?維他命D有助鈣質的吸收?哪些飲食習慣會阻礙鈣質的吸收呢?) 相關閲讀:【骨折】骨質疏鬆無聲無息!切勿忽視腰痛臀部疼痛 補鈣30歲前已要開始?(附營養師飲食建議) 骨質疏鬆症無聲無息 定期攝取足夠鈣質防骨折 首先,定期攝取足夠鈣質。相信大家都知道奶類及奶製品是補充鈣質的食物來源,還提供優質蛋白質,部分亦添加維他命D,促進鈣質吸收。 較健康的奶類及奶製品包括低脂奶、脫脂牛奶、低脂芝士、低脂原味乳酪或加鈣植物奶。另外,含較多鈣質的食物包括: ·硬豆腐 ·部分深綠色蔬菜(如:白菜、芥蘭、秋葵及菜心等) ·一些帶可食用骨頭的魚類或外殼的海產類(如:白飯魚、沙甸魚、蝦乾、銀魚乾等) ·果仁或種子類(如:芝麻、亞麻籽、奇異籽、杏仁等)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一般健康成人建議每日攝取鈣質800毫克,而50歲以上人士、懷孕或哺乳婦女則為1000毫克。1杯(250毫升)脫脂奶約含300毫克鈣質;1磚硬豆腐含超過400毫克鈣質;1罐(120克)沙甸魚約有近500毫克鈣質;而1湯匙(9克)芝麻提供約90毫克鈣質。 曬太陽攝維D 助吸收鈣質 剛才亦提及過,多攝取維他命D有助吸收鈣質,其主要來源為曬太陽。身體在陽光照射皮膚時能自行製造維他命D,因此多到戶外活動和運動,有助減少骨質流失。日常飲食能攝取的維他命D遠遠不及曬太陽所產生的分量,只能作輔助補充之用,常見富含維他命D食物包括蛋黃、添加維他命D牛奶、深海魚類等。 相關閲讀:【女性健康】 未到中年骨質疏鬆?女士失鈣易 營養師拆解3大補鈣謬誤 提供高鈣質餐單 過量咖啡因、鈉質 加快骨質流失 攝取充足鈣質和維他命D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視一些會阻礙鈣質吸收的飲食習慣,包括過量進食含咖啡因或高鹽食物。過量咖啡因及鈉質都會加快骨質的鈣質流失,應盡量避免。 ‧含咖啡因飲料: 除了咖啡和濃茶外,奶茶(包括港式奶茶及台式奶茶)均有較高咖啡因含量,而能量飲品及汽水亦有不少咖啡因,不宜大量飲用。 ‧高鈉食物: 罐頭食物、經加工或醃製食品(如午餐肉、香腸、鹹蛋、梅菜等)、梳打餅、各款零食、即食麵、高鈉調味料及醬料(如豉油、腐乳、柱侯醬、味精等) 最後,不得不提運動對骨質的影響,適量負重運動能夠增加肌肉量,強化肌力及骨骼健康,有效預防骨質疏鬆和降低骨折風險,有助改善平衡和生活質素。 ■高鈣食譜:雜菌三文魚豆乳鍋 材料(2至3人分量): 三文魚尾/扒……200克 鮮腐竹/硬豆腐……2條/1磚 雜錦蘑菇……1包 小白菜……2碗 櫻花蝦乾……2湯匙 無糖加鈣豆奶……500毫升 鹽……少許(可省卻) 做法: 1. 將雜錦蘑菇及小白菜洗淨、去底;所有蔬菜及硬豆腐切件,備用 2.燒熱易潔鑊,稍稍香煎三文魚至金黃色,盛起備用 3.將無糖豆奶倒入砂鍋裏,煮滾後加入三文魚、硬豆腐、雜菇、小白菜煮至半熟,最後加上櫻花蝦乾調味,煮至三文魚全熟,即成 營養貼士: 1.櫻花蝦乾含豐富鈣質,不但可作裝飾用途,令顏色更豐富外,還可以提升菜式鮮味,減少使用食鹽及其他高鈉調味料 2.硬豆腐及無糖加鈣豆奶均是鈣質豐富的植物性食物來源,有助維持骨質密度;而且是黃豆製品,含有大豆異黃酮,有助改善心血管健康 3.三文魚是常見深海魚類,能提供奧米加3脂肪酸及維他命D,有助減少炎症,維持身體免疫力 4.可自由配搭豆乳鍋食材,是一個快捷便利的煮食方法 想認識更多營養資訊?可向註冊營養師查詢或瀏覽社區營養服務網頁:www.ucn.org.hk/?c=nut_service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陳睿婷(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註冊營養師) Read more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相信大部分人對「血癌」一詞略有耳聞,但其實「血癌」只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有其獨特之處,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而且有實體腫瘤及非實體腫瘤之分。部分種類的血癌如果屬慢性,或出現在較隱蔽的位置,患者早期可能毫無病徵,透過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可能在部分檢查中可找出線索。 Read more

【跌倒】40歲後肌肉流失 平衡力反應變差 young old防跌3招鍛煉下肢

【明報專訊】防跌意識、防跌運動很重要。人到young old(初老),神經系統速度轉慢,尤其40歲後,支撐身體的重要肌肉開始流失,肌肉開始鬆弛,平衡力轉弱。但有多少young old會在意這些變化,適時準備呢?不少Young old的生活仍然活躍,日程精彩:友儕結伴行山,閨密逛商場雞啄唔斷,走路時眼不離手機。如此分心,一個不留神,就很容易跌倒受傷!防跌是young old的必修科,以下有「防跌3招」,教練說只要勤加練習,平衡力定會提升。 40歲後失肌 平衡反應變差 young old要防跌 連日來天氣真是壞透,密不透風,翳焗難耐,氣壓奇低,簡直就像活在一個氣炸鍋內。不單人感到窒息,相信連個天也好像閉氣待發,隨時作勢咆哮。執筆前一晚,突然飛來一大群「大水蟻」。門窗雖然已裝上蚊網,但也抵擋不了牠們。當眼見幾隻大水蟻竟然飛透紗窗掉進熱湯內時,我便知道要下雨。果然,翌日起來,黑黑沉沉,天好像從未曾亮過,整天夾雜雷聲和暴雨。 當準備出門時,天文台已發出黃色暴雨警告。由於職責所在,不能不外出,我唯有盡量小心開車。沿途暴雨像密集的水箭一支一支直射擋風玻璃,水撥已出盡九牛二虎之力,但是前面景象仍然是模糊不清。若要前行,只能認清方向,加倍小心。收音機傳來廣播人對駕駛者體貼的叮囑:「天氣惡劣,要小心駕駛。要與前車保持距離,一定要留意燈號,切勿超速,小心地滑。」 相關文章:【Young Old健康】Young Old 防老養生有法 小改變生活模式 大改善預防老人病出現(附:7個防老養生法則) 小心跌一跤扭傷骨折 跌倒與平衡力有關 是的,小心地滑啊!千萬別掉以輕心,因為一個不留神,很容易會滑倒受傷。因此,「小心地滑」確是一個應景的忠告。最近我接到數宗因跌倒受傷的病人,他們多是我輩young old。老同學Ricky退休後1個月,返大學探舊同事途中在梯間摔倒,扭傷腳踝、撞傷了頭,要住院個多月才能康復。病人女兒在屋苑平台差錯腳,跌了一跤、腳骨骨折,不能陪媽媽來診所覆診。至於翠絲的情况更糟糕,由照顧者變成被照顧者。 翠絲母親去年尾意外跌倒,出院後的生活要依賴他人照顧。由於外傭遲遲未能到港,翠絲要一邊上班,一邊扛起照顧母親的重責。幸好丈夫老余剛退休,當起「一家煮夫」、「大小家務執事」及「輪椅操作員」,翠絲才能勉強挺過這段漫長的「外傭真空期」。不過,正當僱傭中介公司通知翠絲,外傭聘任快有眉目,她卻在街上好端端的跌了一跤。 翠絲無奈地說:「在急症室等了6小時才見到醫生。醫生說:我的腳骨折,不可以受力,不能走動,要坐輪椅,批出兩個月病假。」她續問:「福哥,我為何會無端端跌倒?」 跌倒與平衡有很大關連。平衡力必須依賴一套完整的神經系統,足部知覺神經,感應下肢關節,經神經線傳至脊骨中樞神經,再傳至腦袋,發出指令。還要依賴視覺神經、內耳神經、脊椎神經、中樞神經等系統不斷協調,才可保持平衡。平衡系統一般在2歲開始發展,直至10、20歲為巔峰期。巔峰一過,各種機能都會隨歲月慢慢退化。 50歲開始 身體重心擺動大 40歲後,支撐身體的重要肌肉,如身軀核心肌肉、大腿肌肉會開始流失。肌肉一經流失,平衡反應便會變差。下肢關節,包括膝關節、足部關節,亦會隨歲月而退化。當關節活動能力減弱、轉動範圍變窄,跌倒風險便自然增加。研究發現:從50歲開始,身體重心擺動幅度大,跌倒風險會較年輕時幾何級數地增加。年紀愈大,風險愈高。因此,說得殘忍一點,跌倒多是年齡惹的禍。 「哼!聽你這麼說,我更氣憤。我不是很老!」翠絲不忿地說。 沒錯,翠絲不算很老,最多只是young old。不過人到初老,神經系統傳導速度轉慢,感官靈敏度相對遲緩,機能反應當然亦已下降。肌肉開始鬆弛,平衡能力明顯會轉弱。事實如此,但有多少young old會在意這些變化,並適時準備和適應呢? Young old的生活仍然活躍、步伐緊密、日程精彩。友儕三五成群,結伴行山;閨密同逛商場,東張西望,邊行邊說,雞啄唔斷;就算獨自上街,無論在車廂內、在步行中,也分秒必爭,眼不離手機、追蹤每刻變幻的資訊,甚至邊行邊覆WhatsApp。我有好友更會一邊駕駛,一邊開視像會議呢!試問一下,如此分心,young old又怎能不「出事」呢? 「既然如此,你有何武林秘笈可供參考?」翠絲問。 相關文章:肌少症|長者體型偏瘦、肌肉量少是正常?慎防肌少症 50歲開始「練大隻」減跌倒風險 3招練下肢 增身體穩定度 防跌是young old的必修科啊!課程並不複雜。首先,我們做任何舉動也不可掉以輕心,要提高專注力,不可一心二用。就算是走路、上落樓梯、起身站立、踏進浴缸等平常不過的舉動,也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專心地去做。我們更要認清自己身體的改變,凡事要量力而為。縱使心態可常保年經,畢竟身體狀態漸進初老。所以,一切爬高爬低、上山下海、左兼右顧、multi-tasking等高難度操作,一定要多加留意。 其次,提升平衡能力,肌肉訓練亦是young old必要多做的功課。持續的訓練可減慢平衡力下降速度。若不想跌倒,我們便要多下工夫,勤做下肢運動,如耍太極、跳健康舞、扶着泳池邊踢腿、拉筋等。不過,就個人而言,健身訓練對我至為受用。早於10多年前,一直熱中的羽毛球也要停止,因為我正面對肌肉流失的問題。我意識到要鍛煉肌肉和平衡力了。在朋友介紹下,每星期都跟教練上健身課。教練Ken sir根據我當天身體狀况,設計不同肌肉組別訓練;經常鍛煉的有背肌、四頭肌、腹肌和胸肌。至於平衡力訓練,更是每堂必不可少。 記得有一次,我邀請Ken sir為幾個退休好友辦了一個防跌午餐工作坊,席間他示範及解說以下「防跌3招」: 1.單腿抬膝 作用:提升足踝關節的反應和穩定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收腹,保持腰背挺直;右膝提起至90度,維持15至30秒。左右腳交替訓練為1組,練習2至3組 2.單腿畫弧 作用:透過擺動腿部,改變身體重心,鍛煉身體活動時的穩定度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收腹,保持腰背挺直;右腳提起,以腳尖由前方12點開始,向外畫弧形至3點方向,停留3至5秒,返回12點方向,再停留3至5秒,畫弧1分鐘。左右腳交替訓練為1組,每次練習2至3組 3.跨步抬膝 作用:強化大腿力量,同時改善肌肉、神經系統的反應及協調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挺胸收腹;抬起右腳,重心向前移動,跨步下蹲後,重心向後移動,右腳用力蹬,隨後快速抬高右膝,重複12至15下。左右腳交替訓練為1組,每次練習2至3組 Ken sir告知只要勤加練習,平衡力一定會提升。因此,我將以上「3招秘笈」全數傳了給翠絲。希望她在康復後能多加鍛煉。作為young old,身體雖然開始退化,但只要能保持樂觀心態、注意健康飲食、經常運動健身、定期接受身體檢查,相信我們的老化速度必定會遲緩,下半場人生必定會精彩。 除此,注意平衡、小心地滑亦很重要!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萬福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髖關節炎】常見4大成因:關節退化、骨折 痛楚持續發炎惡化 需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明報專訊】對運動愛好者來說,關節炎屬常見病症。關節需要承受人體重量及外來重力,例如跳躍、負重及重複運動姿勢,都會為關節帶來沉重負擔。髖關節是承受最大重量的關節,主宰日常起立、走路、坐下等基本動作。一旦患上髖關節炎,對日常生活影響甚大。初期患者主要接受藥物或物理治療,但若發炎情况惡化,保守治療未能減輕痛楚,最終可能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Read more

5個問題自我評估肌少症 逆轉有法3個錦囊 改善肌肉量和肌力

【明報專訊】人老會縮水?隨年齡增長,肌肉確實較易流失。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sian-Working-Group-for-Sarcopenia,AWGS)在2019年提出,肌少症與年齡密切相關,年紀愈大,患症風險愈高;徵狀包括肌肉量減少,伴隨肌力減退或生理表現下降。肌少症不但令人提早出現行動障礙,還增加跌倒、代謝綜合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風險。 Read more

【骨折】手腕「舟骨」骨折病徵不明顯 手腕僵硬難活動

【明報專訊】看看手部,在大拇指底兩條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在解剖學上稱為「解剖鼻煙盒」(anatomical-snuffbox)。原來以前的人會把煙草放在這個位置吸食而得名,而這個位置之下,正正是8塊腕骨中最容易受傷的舟骨(scaphoid)。舟骨骨折病徵不明顯,和一般扭傷分別不大,所以不少人延誤了求醫,甚至在多年後出現併發症才求診。常見跌倒手撐地受傷-舟骨是手腕裏8塊腕骨之一,因為形狀似一條船,所以名為舟骨。舟骨是手腕兩排腕骨之間的橋樑,支撐和帶動兩排腕骨的運動。同時,舟骨也是眾多腕骨中最容易受傷。 Read more

【肩關節脫位】慣性甩骱 伸懶腰都出事? 20歲前受傷 再脫位風險近90%

【明報專訊】如果大家有看過電影《激戰》,相信會對最後一幕拳賽留下印象,張家輝飾演的拳手以肩膊「甩骱」解圍,神奇地轉身以一記重拳擊倒對手。拳擊比賽和很多運動一樣,運動員經過長時間高強度訓練和比賽,已經五勞七傷。戲中張家輝被對手打至肩膊甩骱,輕描淡寫說自行將骱位駁回原位。其實,運動員如曾多次甩骱,屬復發性肩關節脫位,需要醫學檢查和治療。 Read more

提升免疫力|教你適度曬太陽自製維他命D強骨骼牙齒健康 營養師:過量攝取反損健康

現時人類身體唯一可以自行製造的維他命,是被稱為「陽光維他命」的維他命D,維他命D對於人體的骨骼健康,以至抗炎及免疫能力都非常重要。想攝取足夠維他命D,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是曬太陽!怎樣曬太陽才能讓體自行製造維他命D呢?在室內隔着玻璃窗曬太陽可以嗎?搽上SPF8或以上的防曬品是否可行呢?原來透過飲食攝取的功效會相對較弱,為什麼呢? Read more

【痛症】突然腰痛未必是退化 小心骨質疏鬆症無聲來襲 治療和預防須知

突然出現的腰痛或臀部疼痛,未必是退化或痛症所致,更大可能是因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作怪」。有骨科專科醫生指,骨質疏鬆症可以毫無徵狀,直至突然出現骨榻或椎骨骨折致腰痛難當才發現。若病人及早求醫,可及早選擇適當的治療,由注射骨水泥撐起和固定椎骨,一旦延至骨骼癒合後才處理,手術會變得較為複雜,要重拾活動能力、所需的康復時間也更長。 Read more

世界骨質疏鬆日丨預防骨折、骨頭脆 補鈣3大謬誤 附高鈣營養餐單 訓練養生要有法

每年的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本港骨質疏鬆症患者愈來愈多,不要以為是長者才會有骨質疏鬆症,容易有骨折,更有不少人誤以為人到中年或老年才需要注重鈣質攝取,其實補鈣要愈早開始……究竟骨質疏鬆症的成因、帶來的影響是什麼?怎樣預防?不想人未老骨頭已「脆卜卜」,今日起就由飲食和運動訓練兩方面入手,多補鈣、勤鍛煉,預防骨質疏鬆啦!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