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估計46%的成年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壓;衛生署人口健康調查發現,香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士整體高血壓患病率為27.7%。有大量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幫助降低血壓,降低約5至7mmHg,減低患上心臟病、糖尿病、膽固醇偏高和中風等風險。不過,如高血壓未受控,不宜做過度劇烈運動。久未運動的高血壓患者,應循序漸進,先由較為輕鬆的運動開始。研究顯示,簡單的伸展和呼吸運動能幫助減低血壓和放鬆心情。(詳見「 5招鬆一鬆」)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世衛料成年患者46%不知患高血壓 運動助降低血壓減心血管病風險 高血壓是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影響全球25%人口。高血壓會增加患上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中風和心臟衰竭的風險。血壓是由兩個數值組成。收縮壓(俗稱「上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管壓力,而舒張壓(俗稱「下壓」)是指心臟在兩次跳動之間放鬆時的血管壓力。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字,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或以上,便屬患上高血壓。而美國心臟學院與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提倡調整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收縮壓高於130mmHg或舒張壓高於80mmHg。此項新建議旨在讓高血壓前期者(即上壓130至139mmHg或下壓80至89mmHg之人士)能及早得到治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估計46%的成年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壓,並不到半數的高血壓患者得到診斷和治療。 減7mmHg 心血管患病率降30% 不良生活習慣增高血壓風險 衛生署人口健康調查發現,香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士整體高血壓患病率為27.7%(男性為30.1%;女性為25.5%)。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例如不健康飲食,攝取過量鹽分和進食過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食物,又或缺乏身體運動、吸煙、飲酒及肥胖。 現時大量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預防高血壓,並且能降低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病情。運動能降低血壓約5至7mmHg,這個降幅已經可以減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達20%至30%。而且運動可增強體能,幫助控制體重及紓緩壓力,因此運動對高血壓患者有莫大裨益。 相關文章:【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每周150分鐘 急步行、游泳或行山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星期做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和每星期2至3次肌肉強化運動。如患者沒有運動習慣,可以做一星期3次、每次20分鐘帶氧運動,其後慢慢增加運動時間和次數。 帶氧運動前應做10至15分鐘熱身運動,例如慢行或原地踏步,令心跳和體溫慢慢提升,活動身體關節,減少運動時受傷和不適風險。然後病人可以做20至30分鐘中強度帶氧運動,例如急步行、游泳或行山等。患者可以透過說話測試檢視運動強度,如果患者做運動時仍能唱歌而沒有任何呼吸加速,這樣運動強度便是太低太輕鬆;但如果患者做運動時連一句完整句子也不能說,這樣運動的強度便會太高太劇烈;中強度運動應該是患者做運動時會呼吸加速但仍能說話。 患者也可以做一些肌肉強化運動,例如舉啞鈴或半蹲運動,訓練大組別肌肉強化運動,每星期2至3次,以加強肌肉力量。 運動後應做10至15分鐘緩和運動,例如一些伸展或呼吸運動,可以讓體溫和心跳慢慢下降,放鬆肌肉,以減少運動後的不適。而且研究顯示,伸展和呼吸運動能幫助放鬆、減低血壓,以及放鬆心情。伸展運動和呼吸運動示範可見圖「5招鬆一鬆」。 相關文章:【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5招鬆一鬆 ●前大腿伸展 1. 站立挺直腰背,手扶牆身作支撐 2. 單腳站立,另一腳膝向後屈曲,用手將腳踝拉向臀部,至大腿前方感到輕微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頸部伸展 1. 保持腰背挺直 2. 將頭部向肩傾側,直至另一側頸部感到輕微拉扯;注意不要縮起肩膀 3. 停留15秒,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後三角肌伸展 1. 右手放於左肩膀,手肘屈曲 2. 左臂輕輕將右手肘壓向肩膀,至右肩膀後側感到輕微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轉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478呼吸運動 1. 慢慢用鼻吸氣,默數4秒,並摒住呼吸7秒 2. 慢慢用口呼氣,默數8秒 3. 重複動作至身心覺得放鬆為止 ●後小腿伸展 1. 站立挺直腰背,雙手扶牆身作支撐,弓箭步,前腳屈膝,後腳跟着地,腳尖指向前方 2. 身軀微微向前傾,至小腿後方感到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示範:麥耀濤 留意藥物影響 避免激烈運動 高血壓患者做運動應注意以下事項: ●如患者收縮壓高於200mmHg或舒張壓高於110mmHg便不應做運動 ●部分降血壓藥物會影響體溫和血糖調節機制,而增加運動可能出現中暑和血糖過低風險。患者不應在肚餓或缺水時做運動,並留意會否出現中暑或低血糖的病徵 ●避免一些高速度及激烈運動 ●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或心臟病,實行運動計劃前應諮詢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譚安欣(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物理治療師)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英數據:約65%新冠患者受長新冠影響 物理治療師:至少7天沒新冠病徵疲倦氣促 可實行3階段運動計劃

【明報專訊】根據英國最新數據顯示,約65%新冠患者都受「長新冠」影響;而根據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科學系的研究,四成新冠康復者出現「疲勞綜合症」的症狀。本港有過百萬人在第五波疫情中染疫,感染者發病程度各有不同,不少患者在病毒檢測呈陰性後仍持續受一系列症狀困擾,擔心是新冠長期綜合後遺症(或稱「長新冠」)的影響。「長新冠」包括多種不同症狀,如疲倦、氣促等,康復者可循序漸進做運動,緩解不適。如何實行3個階段的運動鍛煉計劃?不過,不恰當的運動量或會令症狀惡化,什麼情况下要暫停運動?血氧水平?頭暈?心口痛? Read more

【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明報專訊】膝關節痛十分普遍,研究指出,亞洲人每2人約有1個受膝關節痛困擾,特別是55歲以上人士。因此,我們需要學懂如何預防或減輕膝關節痛。水療利用水的物理特性,包括浮力、阻力、溫度及水壓,有助改善膝關節痛。 Read more

【彈弓指】扳機指成因和治療 避免長期重複動件、拿重物 10組運動紓緩彈弓指

【明報專訊】早晨屈指握拳後,手指無法張開,屈曲與伸直時不順暢,甚至發出「咔」聲響,我們稱為扳機指。每一隻手指都可能會出現扳機指,其中拇指發病率較高。主要病因是手指過度勞動、頻繁屈曲、常提重物,以及長時間使用滑鼠、鍵盤,或滑手機等。扳機指令手指又「彈」又「卡」又痛,10組運動可幫你紓緩。 Read more

5個問題自我評估肌少症 逆轉有法3個錦囊 改善肌肉量和肌力

【明報專訊】人老會縮水?隨年齡增長,肌肉確實較易流失。亞洲肌少症工作小組(Asian-Working-Group-for-Sarcopenia,AWGS)在2019年提出,肌少症與年齡密切相關,年紀愈大,患症風險愈高;徵狀包括肌肉量減少,伴隨肌力減退或生理表現下降。肌少症不但令人提早出現行動障礙,還增加跌倒、代謝綜合症、心血管疾病,甚至死亡的風險。 Read more

運動錯姿勢 肌力不足損關節 護膝四招 練肌伸展

【明報專訊】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膝痛,雖然程度和成因各有不同,但肯定是不愉快的經驗。疫情之下,大家比以前更注重健康,增加運動健身強體。但無論在家運動又或到郊外行山遠足,運動時姿勢錯誤、操之過急或肌力不足,容易觸發膝關節炎,引起膝痛。 Read more

久休運動懶伸展 痠痛事小炒車事大

【明報專訊】受疫情所困不能外遊,城內遠足郊遊活動成為大熱,加上「單車屯馬線」新啟用,不少市民趁假期動起來。 急症科專科醫生和物理治療師提醒,如市民平日少做運動,突然增加運動量,容易因體力不支或身體未能適應引致意外,隨時樂極生悲!即使只是享受家庭樂的單車遊,也不要忘記運動前後做伸展,減低受傷風險。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