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癌三大類】警惕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相關病徵 及早求醫接受個人化治療

血癌大致分為三大類:「淋巴瘤」、「骨髓瘤」及「白血病」,三類血癌個別亦分為急性和慢性,以及其他特有的種類。急性血癌的病情進展較快,病徵較明顯,病人較易察覺身體有異;慢性血癌進程則較慢,有機會毫無病徵。有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建議,日常可留意有否突然出現不適,例如發燒、流牙血、流鼻血、身體有瘀斑或頭頸、腋下有腫塊等,如有懷疑應求醫;同時可定期接受身體檢查,血常規檢查或能針對血癌診斷提供重要的線索。 血癌三大類 淋巴瘤新症佔多 骨髓瘤、白血病次之 betway体彩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詹楚生醫生指出,每年約有1,000多宗淋巴瘤的新症,是三大血癌中佔比最多;骨髓瘤及白血病則每年分別約有300宗新症。 相關閲讀:【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淋巴瘤:唯一有固體腫瘤的血癌 淋巴瘤是由淋巴細胞惡化成癌細胞後失控增生而形成,可發生在任何一個,甚或是某一堆淋巴結,常見發生在頸部,是能夠讓人摸得到、感覺到的固體腫瘤。由於淋巴細胞可經淋巴系統在全身循環,一旦出現擴散,它可以出現在任何有淋巴結的器官或身體部位,甚至在骨髓,因此其擴散的程度及走向難以預測。 淋巴瘤可劃分為何傑金氏和非何傑金氏淋巴癌,病人比例在本港約為1:9。何傑金氏淋巴癌雖然個案較少,惟它的病徵獨特,會令病人身體痕癢難耐,但不會有皮疹。此外,非何傑金氏淋巴瘤同時可再分為急性和慢性,由於急性淋巴癌的腫瘤生長得快,病人較容易察覺,例如頸部有可能長出無痛硬塊,並於短時間內生長至很大的體積;病人亦有機會出現發燒、消瘦、夜間盜汗等病徵;至於慢性則可能沒有病徵,容易被病人忽略。 骨髓瘤:別忽視骨痛的潛在危機 骨髓瘤一般牽涉骨頭問題,不少患者通常會出現骨痛,表面上好像較容易察覺。然而,由於年輕人或上班族可能早晚都需要用電腦或其他電子器材,容易誤以為是長期勞損帶來的腰痠背痛問題,因而延誤求醫;年長病人則可能以為骨痛乃骨質疏鬆所致,因而掉以輕心,往往服藥後未有改善,直至疼痛惡化,甚至骨折,最終才確診骨髓瘤。此外,骨髓瘤患者亦有可能出現貧血,容易疲累,體能變差;亦有機會有蛋白尿,出現小便多泡的情况,以上徵狀需分外警惕。 相關閲讀:牙痛、流牙血非熱氣 了解牙周病先兆 原來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有密切關係 白血病:癌細胞佔據「造血工廠」 白血病意指造血的幹細胞變質、增生,癌細胞充斥在骨髓,以致只能製造出失去正常功能的壞血球。白血病可劃分為骨髓性及淋巴性,同時有急性及慢性之分。 急性白血病代表癌細胞在骨髓內增生得非常快,正常血球及血小板在短時間內急速下降,一般會引致患者有發燒、容易流血等徵狀。急性白血病可再細分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前者較常見於小童,病情相對較嚴重,但有較大機會能治癒;後者則以成人患者居多。 求醫檢查 捉緊每個蛛絲馬跡 日常除了警惕有否明顯病徵,以盡快求醫檢查之外,定期接受身體檢查亦十分重要。詹醫生以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為例,部分病人可能長期沒有病徵,在接受定期身體檢查時,即使透過血常規檢查能發現白血球指數及淋巴性白血球指數升高,甚或連續數年都高於正常水平,病人仍可能因為沒有不適或徵狀而忽略,但其實這些數據有機會是罹患白血病的警號,如有懷疑,建議諮詢主診醫生意見,及早接受更詳細的檢查。 識別變異基因 制定精準治療方案 詹醫生指出,大部分血癌個案都有一定程度的基因變異,例如不同染色體對調,引致形成組合基因及組合反白,激活多個細胞訊息傳導系統,以致癌細胞急速生長,最終引致血癌,透過「次世代基因排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為病人檢查癌細胞基因圖譜,以識別出變異基因,有助制定精準治療方案。 治療血癌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例如骨髓移植、化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還有嶄新的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等,均是可選用的治療方法。然而,治療方案並沒有單一方程式,醫生必須先透過詳細檢查,為病人所患的血癌進行精確分類,按照其分類、病情及需要,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才能達致最佳的治療效果。 Read more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相信大部分人對「血癌」一詞略有耳聞,但其實「血癌」只屬統稱,醫學界大致將這種癌症分成三大類,包括「白血病」、「骨髓瘤」及「淋巴瘤」,三者均有其獨特之處,會影響造血能力、免疫能力、骨髓等,而且有實體腫瘤及非實體腫瘤之分。部分種類的血癌如果屬慢性,或出現在較隱蔽的位置,患者早期可能毫無病徵,透過定期接受身體檢查,有可能在部分檢查中可找出線索。 Read more

【世界骨髓捐贈者日】血癌淋巴瘤等患者需骨髓移植 患癌婦獲青年捐骨髓康復4年親口說:我有好好活着

【明報專訊】9月17日是「世界骨髓捐贈者日」,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稱未來兩日捐血及登記捐贈骨髓者,可獲贈環保食物袋,呼籲大眾踴躍登記,讓更多病人獲重生機會。本港每年約1200至1500人因罹患血癌及淋巴瘤等疾病需骨髓移植保命,惟病人與親屬骨髓脗合機率僅四分之一,與無血緣關係捐贈者成功配對機會更只有5000至一萬分之一。4年前罹患淋巴癌末期的譚女士命懸一線之際,幸獲當年25歲男生Dicky捐出骨髓,令她重獲新生。譚女士身體亦出現微妙變化,康復後血型由原本自身的「B+」變為Dicky的「A+」,她笑言是其人生成績表上一大「進步」。 相關文章:【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世界骨髓捐贈者日 淋巴癌婦4年前獲青年捐骨髓保命 親口說:我有好好活着 9月17日是「世界骨髓捐贈者日」,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指出,本港每年成功配對的無血緣骨髓移植個案約40至50宗,現時全港約16萬人登記捐骨髓,年齡中位數為35歲,冀每年可有8000年輕「新血」加入。 昨日在香港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安排下,與素未謀面、身上卻流着「同一滴血」的譚女士和Dicky終首次會面,多年來僅在聖誕節時互通書信問好,譚女士終可親口向Dicky「報佳音」,「謝謝你,我有好好活着」。 化療令身心俱疲 獲捐骨髓現生命曙光 今年63歲的譚女士2013年罹患第四期淋巴癌,一直以化療穩定病情,惟2017年復發,醫生告訴她,不能再無止境的做化療,需尋找可根治的方案,「當時做化療做到身心俱疲,心肝脾肺腎已無可能抵受到,如果找不到骨髓,我諗我都係等死」。然而譚女士兩個姊姊的骨髓不脗合,她只能續做化療保命,半年後終聞喜訊有人願捐骨髓,她形容是令其生命重現曙光的奇蹟。 25歲捐骨髓青年聞可配對:是上天安排 拯救譚女士生命的人叫Dicky,當年25歲。他憶述,收到配對電話時「好興奮」,認為成功配對屬「萬中無一」,是「上天安排」,與家人商討後答應捐贈。 癌婦骨髓移植前先殺癌細胞 飽受脫髮嘔心副作用 另一邊廂,譚女士在骨髓移植前需接受重劑量化療,把體內癌細胞殺死,過程中飽受脫髮、嘔心等副作用折磨。接受骨髓移植後亦因身體曾有排斥感不適,惟她記得,留醫兩個多月雖辛苦但從未哭過,至出院時收到Dicky的鼓勵卡終忍不住「爆喊」,「佢祝我早日康復,又話要收到我的好消息,應該係我畀心意卡多謝佢,點知佢畀咗我先,好感動」。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手術後曾因身體排斥不適 收青年鼓勵卡「爆喊」 康復後的她自此每年聖誕節均向Dicky寄卡「報佳音」;昨日二人相見,譚形容心情激動,終可親手向Dicky送上心意卡,感激其無私奉獻。 紅會輸血中心總監:冀每年8000年輕「新血」加入 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行政及醫務總監李卓廣指出,本港每年成功配對的無血緣骨髓移植個案約40至50宗,現時全港約16萬人登記捐骨髓,年齡中位數為35歲,冀每年可有8000年輕「新血」加入。中心昨日亦表揚2019年至2021年度82名骨髓捐贈者。9月17日是「世界骨髓捐贈者日」,中心稱未來兩日捐血及登記捐贈骨髓者,可獲贈環保食物袋,呼籲大眾踴躍登記,讓更多病人獲重生機會。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