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世衛料成年患者近半不知患病 定期運動助降低血壓 減 7mmHg心血管患病率降30%風險(附5招鬆一鬆)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估計46%的成年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壓;衛生署人口健康調查發現,香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士整體高血壓患病率為27.7%。有大量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幫助降低血壓,降低約5至7mmHg,減低患上心臟病、糖尿病、膽固醇偏高和中風等風險。不過,如高血壓未受控,不宜做過度劇烈運動。久未運動的高血壓患者,應循序漸進,先由較為輕鬆的運動開始。研究顯示,簡單的伸展和呼吸運動能幫助減低血壓和放鬆心情。(詳見「 5招鬆一鬆」) 相關文章:【血壓標準】自己量血壓注意5大事項 測量時間、姿勢、次數有學問 準確量度助有效監察 世衛料成年患者46%不知患高血壓 運動助降低血壓減心血管病風險 高血壓是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影響全球25%人口。高血壓會增加患上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中風和心臟衰竭的風險。血壓是由兩個數值組成。收縮壓(俗稱「上壓」)是指心臟收縮時血管壓力,而舒張壓(俗稱「下壓」)是指心臟在兩次跳動之間放鬆時的血管壓力。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數字,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或以上,便屬患上高血壓。而美國心臟學院與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提倡調整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為收縮壓高於130mmHg或舒張壓高於80mmHg。此項新建議旨在讓高血壓前期者(即上壓130至139mmHg或下壓80至89mmHg之人士)能及早得到治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估計46%的成年高血壓患者不知道自己患上高血壓,並不到半數的高血壓患者得到診斷和治療。 減7mmHg 心血管患病率降30% 不良生活習慣增高血壓風險 衛生署人口健康調查發現,香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士整體高血壓患病率為27.7%(男性為30.1%;女性為25.5%)。不良生活習慣會增加患上高血壓的風險,例如不健康飲食,攝取過量鹽分和進食過量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食物,又或缺乏身體運動、吸煙、飲酒及肥胖。 現時大量研究顯示,定期運動能預防高血壓,並且能降低血壓,有效控制高血壓病情。運動能降低血壓約5至7mmHg,這個降幅已經可以減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達20%至30%。而且運動可增強體能,幫助控制體重及紓緩壓力,因此運動對高血壓患者有莫大裨益。 相關文章:【心臟病】了解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每周150分鐘 急步行、游泳或行山 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高血壓患者每星期做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運動和每星期2至3次肌肉強化運動。如患者沒有運動習慣,可以做一星期3次、每次20分鐘帶氧運動,其後慢慢增加運動時間和次數。 帶氧運動前應做10至15分鐘熱身運動,例如慢行或原地踏步,令心跳和體溫慢慢提升,活動身體關節,減少運動時受傷和不適風險。然後病人可以做20至30分鐘中強度帶氧運動,例如急步行、游泳或行山等。患者可以透過說話測試檢視運動強度,如果患者做運動時仍能唱歌而沒有任何呼吸加速,這樣運動強度便是太低太輕鬆;但如果患者做運動時連一句完整句子也不能說,這樣運動的強度便會太高太劇烈;中強度運動應該是患者做運動時會呼吸加速但仍能說話。 患者也可以做一些肌肉強化運動,例如舉啞鈴或半蹲運動,訓練大組別肌肉強化運動,每星期2至3次,以加強肌肉力量。 運動後應做10至15分鐘緩和運動,例如一些伸展或呼吸運動,可以讓體溫和心跳慢慢下降,放鬆肌肉,以減少運動後的不適。而且研究顯示,伸展和呼吸運動能幫助放鬆、減低血壓,以及放鬆心情。伸展運動和呼吸運動示範可見圖「5招鬆一鬆」。 相關文章:【糖尿病】米飯是血糖飈升罪魁?戒飯控血糖?糖尿患者吃飯3個Tips:選低GI食物 煮飯加入粗糧 增咀嚼次數 5招鬆一鬆 ●前大腿伸展 1. 站立挺直腰背,手扶牆身作支撐 2. 單腳站立,另一腳膝向後屈曲,用手將腳踝拉向臀部,至大腿前方感到輕微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頸部伸展 1. 保持腰背挺直 2. 將頭部向肩傾側,直至另一側頸部感到輕微拉扯;注意不要縮起肩膀 3. 停留15秒,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後三角肌伸展 1. 右手放於左肩膀,手肘屈曲 2. 左臂輕輕將右手肘壓向肩膀,至右肩膀後側感到輕微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轉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478呼吸運動 1. 慢慢用鼻吸氣,默數4秒,並摒住呼吸7秒 2. 慢慢用口呼氣,默數8秒 3. 重複動作至身心覺得放鬆為止 ●後小腿伸展 1. 站立挺直腰背,雙手扶牆身作支撐,弓箭步,前腳屈膝,後腳跟着地,腳尖指向前方 2. 身軀微微向前傾,至小腿後方感到拉扯 3. 停留15秒,然後放鬆。換邊重複動作。做2至3次 示範:麥耀濤 留意藥物影響 避免激烈運動 高血壓患者做運動應注意以下事項: ●如患者收縮壓高於200mmHg或舒張壓高於110mmHg便不應做運動 ●部分降血壓藥物會影響體溫和血糖調節機制,而增加運動可能出現中暑和血糖過低風險。患者不應在肚餓或缺水時做運動,並留意會否出現中暑或低血糖的病徵 ●避免一些高速度及激烈運動 ●如果患者有其他疾病例如糖尿病或心臟病,實行運動計劃前應諮詢醫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譚安欣(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物理治療師)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新冠疫苗】關於接種新冠疫苗前後要注意的7個疑問:三高人士長期服用降血壓、血脂、血糖、 薄血丸、阿士匹靈等藥要先停藥?中藥會否跟疫苗相冲?

不少人因為「三高」要長期服用降血壓、降血脂或降血糖藥,若考慮接種新冠疫苗,是否要先停藥?若正服用薄血丸又會否令針口流血不止?為安全起見,接種疫苗前需否準備「平安藥」傍身?中藥會否影響疫苗效果?打針前應否服止痛藥「打底」?接種前後要戒口嗎?接種後出現免疫反應,又可否自行服用成藥紓緩?且看家庭醫生林永和、擁有註冊中、西醫資格的蘇子謙和註冊中醫潘咨遐解答有關接種新冠疫苗前後的 7個疑問。 Read more

隔半小時步行3分鐘 助降血壓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與西澳大學、墨爾本大學合作研究,招募67名自願者,年齡由55至80歲,全部過重或肥胖,三分之一患有高血壓。研究團隊要求他們在不同日子: .安坐8小時,只在上廁所才走動 .安坐1小時,然後在跑步機步行30分鐘,再安坐6.5小 時 .安坐1小時,然後在跑步機步行30分鐘,再安坐6.5小時,但每半小時步行3分鐘 參與者需要在一天開始及活動中量度血壓,由研究單位提供統一膳食。 ▲Maridav@iStockphoto 結果顯示,安坐8小時的組別,上壓平均120mmHg;早上步行半小時的組別,血壓下降平均3.4mmHg,如加上每半小時步行3分鐘的組別,血壓進一步下降多1.7mmHg(即一共下降5.1mmHg)。 資料來源:英國國民保健署 運動前後識飲識食 運動前一刻不要進食,因為運動期間大量血液流向肌肉,腸胃血液相對減少,會引致消化不良。建議在運動前1至3小時進食。選擇食物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加少許蛋白質,例如:花生醬三文治;而一堂瑜伽課前,建議食半份三文治,另外,燕麥、水果、乾果、乳酪等,也是不錯選擇。如果在半小時內要運動,就食1隻香蕉,香蕉容易消化,提供即時能量和鉀質,有助預防肌肉抽搐。 運動後,身體需要補充能量及修補運動期間耗損的蛋白質,所以應在運動後1小時內進食。攝取是全穀麥類以穩定血糖,配上低脂的蛋白質食材。簡單可選雞蛋加全麥麵包,或牛油果火雞卷(全麥),1杯鮮果乳酪也是不錯選擇,豐富一點可考慮三文魚配焗番薯。 資料來源:www.webmd.com 中醫教你夜夜好眠 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10個香港人中4個失眠。長期失眠,會令生理時鐘變得混亂,影響情緒,阻礙白天的工作和學習。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博愛醫院合辦免費中醫講座,介紹失眠的定義、成因,以及預防失眠的保健方法等。 日期:4月9日(周二) 時間:上午11:00至下午12:30 地點:石塘嘴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室 講者:陳穎(註冊中醫),粵語主講 報名:3月26日起登入圖書館網頁(www.hkpl.gov.hk)或致電登記。名額有限,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查詢:2922 6055 Read more

【中醫治療】山楂降血壓血脂 胃弱糖尿病勿試

【明報專訊】香港生活節奏緊湊,工作壓力大,加上工時長、運動時間少,令高血壓有年輕化趨勢,不足40歲的患者大有人在。對於不少高血壓病情較輕的患者,雖然不用食藥,但為免高血壓病情加劇,都會先尋找食療配方,其中便有食山楂降血壓這道偏方,指每天泡水飲用,即可紓緩高血壓問題。註冊中醫陳敏指出,山楂確有降血壓功效,但並非所有人合用,長期服用,有可能導致胃部不適,特別是山楂不能與補益藥同服。 高血壓年輕化 面紅頭痛要小心 近年,本地高血壓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而持續高血壓往往會引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嚴重時可導致心臟衰竭、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等心血管問題。陳敏說中醫雖然沒有「高血壓」這種病名,但也會有一些相似的臨牀徵狀,「其中包括頭暈、頭痛、肩頸梗、耳鳴、胸悶、作嘔等,如果血壓過高,頭面耳甚至會偏紅。如有以上徵狀,須配合量血壓、探脈象等方法,判斷是否由血壓高引起,還是因感冒而造成」。至於高血壓的出現,也可能跟心理及生理有關,「焦慮、精神緊張、身體活動量增加等,都有可能令血壓上升,這些都屬於繼發性高血壓,佔整體高血壓患者約5%。只要針對病因作治療,便可痊癒。但絕大多數的高血壓患者,其病因不明,屬原發性高血壓」。 陳敏指中醫會根據不同的徵狀而將「高血壓」分類,「當中較常見的是出現面紅、便秘、口臭、易激動、頭痛、耳鳴聲大而尖銳,會歸入肝陽上亢,以40至50歲的高血壓患者居多。至於60歲以上的長者多屬腎陰虛、陰陽兩虛型高血壓患者,經常會有腰膝痠軟、疲勞、頭暈、眼花、耳鳴聲沉而沙等徵狀」。現時不少30至40歲人士亦開始出現高血壓問題,他解釋:「壓力大、嗜煙酒、吃辛辣或高鹽分的食物等,都會剌激血管收縮;此外,肥甘口味(即高糖、高脂、高膽固醇)、睡眠不足都是常見原因。」 【Power Up推介】關注血糖人士請入:由廚具入手,智能多功能低醣電飯煲助你食得健康! 山楂乾消食 焦山楂止瀉 坊間提及的山楂降血壓,陳敏說其實中醫也有用山楂入藥,對於降血脂都有一定幫助,但主要用在消食上,「按照製成中藥的方法,山楂會有不同的用法,例如將山楂製成中藥山楂乾,便具有消食、活血化瘀的作用;如產後惡露(即產後子宮內的餘血及濁液)不盡,亦可服用山楂」。如將山楂製成焦山楂,便具有治療秋季腹瀉的功效,而山楂炭則有止血功效。至於新鮮山楂,由於難保存,容易變爛,所以一般只當作食療看待。 山楂降血脂 擴張血管 陳敏說山楂有活血化瘀、擴張血管及增強心肌血液流量等功用,同時亦可改善冠狀動脈循環,所以對於降血壓亦有一定的功效。但究竟降低血壓是否等同減低心臟病的病發風險,她說要視乎所患心臟病的種類,「心臟病都有好多類型,好似心肌肥大、心肌梗塞、心律不正等不同病因,並不一定全部都跟高血壓有關,所以食山楂並不代表一定能減少心臟病發。不過,如果是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的病人,由於成因是脂肪及膽固醇積聚,因山楂具有消食及消脂作用,食用便能降低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病發的風險。另外,山楂亦有舒張血管功用,對於預防中風亦有一定作用」。 山楂餅八成是糖 僅助小孩開胃 山楂的加工產品種類繁多,除了有製成中藥的山楂乾,經過特別製作的焦山楂及山楂炭,亦有為人所認識的小童零食山楂餅。多吃山楂餅,又能否達到食山楂的功效?陳敏表示,山楂餅雖然有山楂成分,但相比入藥用的山楂乾,其功效相差十萬八千里。「最主要原因是山楂餅的成分中,有超過八成以上屬於糖,所以多用於小朋友食滯或開胃之用,而不會用在降血脂上,更重要是食得多會令身體吸收過多糖分,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山楂雖然看似普通的食物,但陳敏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食用,「由於山楂的性味是酸、甘,微溫,所以對於脾胃虛弱、胃酸過多、胃炎、消化道潰瘍等人士都不適合,否則有可能加重病情」。另外,如果有糖尿病者及孕婦,都不宜服用山楂,主要原因是山楂的糖含量較高,同時亦能促進子宮收縮,有可能導致流產。「除了有病人士不宜食用,部分有補益功效的中藥,亦不適宜同食,包括阿膠、北芪、黨參、太子參等,同時服用會抵消補益效果,與花膠同食更會引致胃脹,所以必須留意。」 除了山楂,還有什麼食材可降血壓?陳敏表示含有高鉀的食物,都有助保護心肌細胞,而且亦適合高血壓患者食用,當中包括莧菜、油菜花、菠菜、小白菜、番茄、冬瓜、薯仔、苦瓜等,都含有豐富的鉀質。不過,煮食時需留意要少鹽,如果患有腎臟相關疾病人士,便不適宜進食,因為會令小便變得不暢順。 ■中醫食療 菊花山楂茶 解毒降血壓 山楂有分新鮮及曬乾入藥,註冊中醫陳敏說新鮮山楂其實都有一定功用,「新鮮山楂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及抑制血塊形成的作用,同時能提高微血管彈性,有助預防腦血管硬化或硬裂,亦可預防高血壓。不過,新鮮山楂較容易變壞,保存上較困難」。如果想長期使用山楂作為食療,她推介菊花山楂茶,可當茶飲用,同樣具有清熱解毒、降低血壓的功用。 ◆菊花山楂茶 材料:菊花10克、乾山楂6克、糖適量 製法:先將材料清洗乾淨,放入煲內,加入500毫升水,以大火煮15分鐘,加入糖調味,代茶飲用 功效:清熱解毒、降低血壓 注意:脾胃虛弱者慎用 ■知多啲 山楂製法不同 功效各異 山楂乾(消食、活血化瘀) 焦山楂(治療秋季腹瀉) 山楂炭(止血) 山楂餅(助小孩消滯開胃) 鮮山楂(消食食療) ■適合高血壓者食材 番茄、菠菜、薯仔、苦瓜、冬瓜 文:勞耀全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chengyuzheng、paylessimages@iStockphoto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養生帖:足部按摩防治糖尿病足 糖尿肥胖惡循環 手術解魔咒 糖尿病併發症影響大 新分類法 精準拆解糖尿病 戳破謬誤:糖尿病非肥人「專利」 最佳女「煮」角 擊退糖尿風險 問醫生:糖尿會否斷尾? 視乎病因 醫徹中西:糖尿病人關節肌肉痛 注意飲食 控制體重 糖尿病不易察 提防常見都市病 糖尿病隨時潛藏體內 手術治療糖胖症 新研口服藥治癡肥糖尿 飯前一粒 覆蓋腸壁控血糖

Read more

邊緣人識食降血壓 DASH+低鈉 孖住更有效

【明報專訊】美國心臟協會早前將高血壓標準收緊10mmHg,令不少人過去是「正常」的人變成「踩界」,要乖乖調節飲食和做運動降壓。得舒飲食(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及低鈉飲食,一直被推薦為降壓食療,究竟哪一個方法較優勝? 2017年11月,美國心臟協會更新了高血壓定義,由以往的140mmHg(上壓)/90 mmHg(下壓),收緊至130/80mmHg,血壓高於新標準即屬高血壓。 新指引下,很多血壓介乎130-139/80-89mmHg的人,變成踩界;而過去血壓游走於邊緣的人,則正式歸入高血壓患者。新指引又指出,血壓介乎130-139/80-89mmHg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50%至100%,不容忽視。 10年內患病風險低 未必需服血壓藥 在新指引下,很多病人會問:「那麼我是否需要服用血壓藥?」一般而言,高血壓可分為3期(前期、第一期及第二期),分別代表嚴重程度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以往第一期高血壓的指標為140-159/90-99mmHg;新指引下降至130-139/80-89mmHg,第二期高血壓改為140或以上/90或以上mmHg。通常醫生會建議第一、二期高血壓患者服用血壓藥控制,表面上的確是多了人需要服藥;不過除非醫生計算及評估後,患者於未來10年之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於一成,不然第一期高血壓患者亦可以透過非藥物治療來改善病情。 雙管齊下 血壓愈超標成效愈高 非藥物治療包括飲食控制和體重管理,當中DASH飲食可說是專為高血壓病人而設。DASH指引建議增加鉀質、鎂質及鈣質的攝取量,例如蔬果、果仁類、低脂奶類食品、食用纖維多的食物,以助預防或控制高血壓。同時,應減少進食甜食、添加糖飲品、飽和脂肪酸食物,並以白肉取代紅肉。 DASH飲食對於血壓正常人士,可分別降低上壓3mmHg及下壓6mmHg。對於高血壓人士,則可分別降低11mmHg及6mmHg,在非藥物治療中,降壓效果顯著。 美國以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為首,聯合不同大學的學者及研究人員,於去年12月《美國心臟學會期刊》發表了一份有關低鈉飲食、DASH飲食與血壓關係的報告。研究早年有關DASH飲食和不同鈉質攝入量的一個隨機研究重新分析,找出412名平均年齡為48歲,在新指引下屬於高血壓前期到第二期的患者(120-159/80-95mmHg),發現同時採用DASH和低鈉飲食的降壓效果,比單一採用DASH或低鈉飲食更大,在血壓最高的群組中更明顯,部分高血壓患者都可降到高血壓前期或第一期。(見表) 低鈉=每天2.9克 港人平均逾10克 值得注意是,這次研究中,鹽分攝入量在低鈉群組為每天2.9克,高鈉為8.7克,而香港人平均每天攝入超過10克! 年輕沒高血壓 老了也易中招 年紀愈大,患上高血壓的風險愈高。在數百頁的新指引中提及,即使年輕時血壓正常,晚年出現高血壓的比例也極高。報告引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早年的一個前瞻性研究,招募了1132名平均23歲的美國醫科男學生,追蹤50年,每5至10年定期檢測他們的血壓。研究顯示,年屆25、45及65歲檢測者患高血壓的比例分別為0.3%、6.5%和37%。而在研究結束時(檢測者平均約70歲),1132名檢測者中有508人患有高血壓。 雖然改善飲食習慣可以降低血壓,不過切勿等到血管硬化或年老時才正視問題,到時才改善已經太遲了。在高血壓新指引的報告中提及,即使45歲以下沒有患高血壓,但在未來40年內變成高血壓的機率十分高,當中非洲裔/拉丁裔美國人一生中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比白人和亞洲人高。非洲裔美國人患高血壓的風險高達93%,拉丁裔美國人為92%,華裔為84%。 因此,勿自恃年輕,以為高血壓不會找上門。高血壓之所以稱為「隱形殺手」,就是因為它無明顯徵狀,卻能導致中風、心臟病、腎衰竭等嚴重疾病,而且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廿多歲的小伙子也可能患高血壓,再不是「老人才有的疾病」。恆常的運動、健康的飲食、規律的生活模式才能預防疾病。有家族病史的市民,更應定期量度血壓。 文:盧維基(腎病科專科醫生)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美收緊定義 前期高血壓變患者 上下壓130/80留意 港逾45歲病患料增5%

【明報專訊】為對付無明顯病徵的「隱形殺手」高血壓,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收緊高血壓的定義,原本上、下壓達140/90mmHg屬高血壓,最新建議降至130/80mmHg,令原本只是前期高血壓者,即變成高血壓患者。有香港醫生預計,本港逾45歲的高血壓患者會增加3%至5%,但新標準旨在提醒輕微高血壓者提高警覺,需要服藥者未必大增。 旨在警惕 需服藥者料少數 美國心臟協會花3年時間、檢討近千份研究後發表報告,結果14年來首度重新定義高血壓,收緊至130/80mmHg。報告稱此舉將令美國高血壓成年人增加3000萬,至逾1億人,由佔成年人口32%,增加至46%,但新標準旨在提醒患者需降血壓,預料僅少數人需服藥,大部分人可透過減少攝取鈉、減少飲酒、做運動或減壓等改善。 美國醫學會及美國家庭醫生學院早前曾出指引,建議60歲以上長者的血壓維持在150/90mmHg以下。不過,美國心臟協會今次建議不論老幼,同用上述最新建議,該會曾檢視一個有9000名長者的研究,發現上壓低於120mmHg的長者,心衰竭及中風的機率減三分之一,死亡風險更減近四分之一。 衛署﹕密切留意跟進 本港高血壓患者持續升,根據統計處,2008年有9.3%人口患高血壓,2014年度升至12.6%,即達86萬人。衛生署回應稱,會密切留意最新科學證據和發展以作跟進。 現時衛生署採用的高血壓水平與美國舊標準看齊,即140/90mmHg,政府及醫學界就此制定護理指引。美國新標準下的高血壓病人,即血壓達130/80mmHg,在港府的基層醫療護理建議中,屬前期高血壓,只需每年檢查一次,並改善生活,但在美國新建議下,則需評估未來10年患中風及患心臟病的機率,風險高於10%便需用藥(見圖)。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劉育港表示,美國心臟協會有權威,過去研究都獲得全球沿用或參考,相信本港醫生會逐漸跟隨,但要更改有關定義需時討論。他指粗略估算,香港45歲或以上的成年人於新定義下,高血壓患者會增加3%至5%,但強調市民毋須擔心,新定義旨在警惕市民注意心臟病或中風風險,可先透過減重、戒煙戒酒、做運動及飲食上減鹽減油改善。 心臟專科醫生何鴻光說,不同地區病人背景不同,需觀察新指引在本港病人身上是否有效,才可決定是否廣泛應用。家庭醫生鄭志文稱,以往高血壓患者用藥後將上壓控制於135mmHg已合格,在新定義下有可能要調節用藥。 副食物及衛生局長徐德義表示,醫學界需時研究,不會只就一個國家所訂指標而急於追隨。他認為,美國心臟協會收緊指標旨在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局方會用一切方法減少疾病發生,亦不擔心因此影響本地醫療需要。醫院管理局回覆表示,公立醫院醫生一直密切留意國際最新的臨牀研究及科研實證,並會因應病人臨牀情况提供診斷及治療。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Read more

【中醫治療】一日一蒜 血壓難降易上火 熱底亂吃 招燥爆瘡

【明報專訊】衛生署數據顯示,15歲或以上人口約27%血壓偏高;45至54歲有逾三成,55至64歲則有近五成,隨年紀增長,患血壓高的比率上升。 防治高血壓,低鈉飲食是重點。不過,網上討論區、blogger都吹捧食蒜能降血壓,聲稱每日生食一粒,有助降血壓。不過,有中醫師指出,長期食生蒜隨時血壓降不成,反而令燥火上升,招來更多病痛。 坊間流傳大蒜功效多多,有殺菌、降血壓、止嘔等,究竟是否可信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中西醫結合醫務中心註冊中醫洪雙雙指出,在中醫角度來說,蒜可分為大蒜及小蒜兩種,前者即常見炒菜用的蒜頭,後者則指用作醃製蕎頭的食材,而坊間所指食生蒜有療效,則主要指大蒜。「大蒜有溫中健胃、消食解毒之用,意思是可以幫助驅走胃部的寒氣,亦能幫助消化。由於大蒜性溫,味帶辛辣,所以古書指其有殺菌功效。」 高血壓患者 體質多偏熱 那麼食生蒜有沒有降血壓的功效?洪雙雙表示在外國的確有好多大蒜的研究,大部分指對降血壓、血脂有幫助,而且在外國,亦有大蒜的補充劑出售,但醫學界對這些研究存有質疑,「現時有太多關於大蒜的研究,但研究質素卻相當參差,例如測試人數是否足夠?測試的方法各有不同,所以就算有研究報告,都只能作為參考。而從中醫角度,就算好多研究指大蒜有助降血壓,但仍不能單靠一種食材去解決問題。而且大蒜帶溫性,味道亦辛辣,長期生食太多,會令身體燥熱,容易熱氣,使體質出現偏性,引致其他身體毛病」。 另外,洪雙雙指出,對於高血壓病人,食生蒜亦未必好,「從中醫的角度,治療疾病的原則主要是調整體質、平衡陰陽,所以每一種食材、用藥,都要視乎體質而決定是否適合。其中高血壓人士的體質,大多偏熱,而進食過量性溫的生蒜,只會令身體燥上加燥」。至於有人推薦將蒜頭混合醋一同食用,洪雙雙提醒﹕「醋本身是酸性的,酸是屬陰性,具有滋陰的功效,所以能有效減少燥熱的問題,但都只能適量進食。」 生食過量傷胃 蒸熟功效減 除了高血壓病人需要留意,本身屬熱底人士,或經常出現胃部不適者,亦切忌亂食,「剛才提及大蒜有消食作用,可令胃酸加速分泌,所以有胃潰瘍、腸潰瘍,甚至有慢性胃痛的人,都不適合長期食用生蒜。亦由於生蒜對胃有刺激作用,長者亦不適宜生食大蒜。另外,如果進食過量生蒜,除了傷胃,亦可引致眼紅、眼瘡、便秘及有口氣等上火的問題」。 除了食生蒜,坊間有傳「蒜頭蒸飯」,稱聲只要在煮飯時放入幾粒蒜頭,每日進食即可令血壓回復正常。洪雙雙表示,經過烹調的大蒜,其辛辣味會下降,功效亦會減弱,「由於高溫會令大蒜藥效減低,所以經過烹調後只會變成調味料,想要藥效最好還是生食」。 除了生蒜,近年亦流行食黑蒜,功效又如何?「黑蒜經過長時間低溫發酵,味道會由辛轉為甜,由於不算高溫烹調,所以既會保留生蒜的部分功效,但卻不會引致熱氣,同時亦因為味道改變,消食的功能亦減弱,反而會有健胃作用,對於一些經常沒有胃口的人,進食小量有助增加食慾,但又不至於刺激腸胃。」不過,洪雙雙提醒食用者,由於香港天氣較為潮濕,令本身經過發酵的黑蒜更容易出現霉菌,加上失去辛辣味道之後,亦沒有殺菌能力,所以進食時需多加留意。 黑蒜通便? 不如吃新鮮蔬菜 黑蒜和大蒜一樣,如經高溫烹調,功能會減少,所以就算長期進食一些標榜以黑蒜製作的料理,亦未必有任何功效。至於坊間指食黑蒜有助減少便秘,洪雙雙解釋,黑蒜有纖維,所以通便有作用,「但功效與進食新鮮蔬菜一樣,沒有太大分別」。無論生蒜或是黑蒜,都不宜過量進食,但幾多才算太多?「一般來說,就算是寒底人,每日食五至十粒都太多,其實每日食一至兩粒已經好夠。至於黑蒜方面,由於始終是發酵食物,不宜進食太多,每星期一至二粒便已足夠。」 不論生蒜或黑蒜,氣味及味道都未必每個人都能接受,想找代替品選擇也不少,「例如想健胃消食,建議改用炒麥芽或穀芽煎水服用;而想達到溫中效果,則可用高良薑代替,可減少對腸胃的刺激。至於有便秘或排便問題的人,則可在煮食時加入小茴香作為調味料,有助腸道運動,排走宿便」。 文:勞耀全 插圖:鍾錦榮 圖:馮凱鍵、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