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專家:對新冠病毒進化、長新冠影響仍存未知數 宣布結束大流行時機未到 非單靠疫苗接種率等界定

【明報專訊】世衛2020年3月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pandemic)至今已近3年,如今世衛何時宣布結束新冠「大流行」成為全球焦點。世衛新冠疫情技術負責人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瑞士日內瓦世衛總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世衛原期望各國可於今年底結束緊急狀態,但現在未能達成,而宣布結束大流行的條件複雜,不可單靠新冠疫苗接種率及死亡率劃界線。她又說確診數字被低估,加上變種肆虐,無法預測新冠大流行何時結束。她認為專家掌握的資訊仍不足夠,例如病毒如何進化、長新冠會對醫療系統造成怎樣的負擔,還有新冠長遠對心、肺和腦部的影響等,認為新冠病毒仍有不少未知數。(明報記者 陳萃屏日內瓦報道)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可作第3第5針 藥廠第4針數據:55歲以上接種中和抗體增幅超原始疫苗近4倍(更新12月2日) 世衛專家:對新冠病毒進化、長新冠影響仍存未知數 宣布結束大流行時機未到 范克爾克霍夫是來自美國的流行病學家,現時除了是世衛新冠疫情技術負責人,亦是世衛新興疾病及人畜共患傳染病部門負責人,是前年初到訪武漢調查新冠疫情爆發的世衛專家之一。本報記者本月6日到世衛日內瓦總部訪問范克爾克霍夫,她分析全球疫情時,稱現時專家已掌握病毒的傳播、可如何減低病毒影響等資訊。此外,世界各地藥廠亦已研發很多疫苗,形容是科學成就。 新冠長遠對心肺腦等有否影響 專家掌握資訊仍不足 不過,她認為專家掌握的資訊仍不足夠,例如病毒如何進化、長新冠會對醫療系統造成怎樣的負擔,還有新冠長遠對心、肺和腦部的影響等,認為新冠病毒仍有不少未知數。 全球不少國家或地區去年起逐步解封,以歐洲為例,不少地方毋須戴口罩,入境亦毋須出示任何檢測證明。世衛總幹事譚德塞月初表示,相信全球九成人口對新冠有一定抵抗力,距離可公布結束疫情大流行緊急階段再邁進一步,但時機未到(we are not there yet)。范克爾克霍夫向本報透露,相信疫情大流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世衛正嘗試讓每個國家結束緊急狀態,曾期望所有國家可於今年底前達成,但現時仍未到此階段。 接種第一劑疫苗未達標 全球三成人未打針 緊急狀態持續 范克爾克霍夫解釋,世衛其中一個目標是令全球所有國家七成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當中所有高危人士及醫護人員須全數接種,惟現時仍未達標,全球仍有三成人完全未打針,因此緊急狀態未能結束。 她又說,本月初全球一周死亡人數仍達8000至1萬,形容不可接受。被問到是否只要將全球疫苗接種率提升及將死亡人數降至某水平,便可考慮結束大流行,她強調結束大流行條件複雜,無法單在死亡率或接種率上「劃線」,或達到某個目標便結束。她說世衛緊急委員會正討論結束緊急狀態的條件,但相關條件複雜。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轉陰後仍感疲倦口乾氣管敏感痰黏 藥膳食療應對「長新冠」注意益氣養陰健脾補肺(養生帖) 抗疫疲勞 漸輕視疫情 憂低估確診數字 醫療受壓 范克爾克霍夫又指現時不論高收入或低收入地區的醫療系統均十分脆弱,因人們對疫情相當厭倦(exhausted),而對不少國家新冠疫情亦已不再是最重要、最緊急處理的事,有國家每周才呈報一次確診數字,以致世衛掌握疫情的資訊減少。 她相信新冠確診數字被低估,憂慮這些潛在的個案會對醫療系統造成壓力。她說全球都正與病毒共存,但不代表什麼也不做,期望各國政府可負責任,監測疫情確保醫療系統穩健。 (新冠疫情) Read more

乾眼症早期3大病徵 突然視力模糊流眼水?眼睛都有長新冠 專家教暖敷按摩清潔三部曲

【明報專訊】新冠康復後,原來眼睛都有「長新冠」!中大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於3月發表研究結果,發現每5名新冠康復者中就有1人出現乾眼症相關徵狀,而新冠康復者的瞼板腺功能亦較健康人士差。另外,疫情下大家經常佩戴口罩,但口罩尺寸不合適,亦會誘發乾眼症。究竟什麼是乾眼症?早期有哪些病徵?視力模糊?流眼水?不少人以為眼乾只要滴眼藥水就可「治癒」,其實治標不治本。專家教授簡易三部曲為眼皮做spa,令雙眸變得滋潤又明亮!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轉陰後仍感疲倦口乾氣管敏感痰黏 藥膳食療應對「長新冠」注意益氣養陰健脾補肺(養生帖) 長新冠、口罩過大易誘發乾眼症 了解早期3大病徵 新冠康復後出現失眠、氣促、腦霧時有聽聞,原來眼睛都有「長新冠」!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副教授、眼科專科醫生莊金隆表示,「瞼板腺萎縮很多時與身體炎症有關,相信因新冠會引起全身的炎症反應,瞼板腺也因而受影響」。 另外,有外國研究顯示,佩戴尺寸過大的口罩,會增加患乾眼症風險。莊金隆解釋,如果口罩不合身,呼吸時會「漏風」,像有風扇吹着雙眼,刺激眼睛及促進淚液揮發,久而久之眼睛變得乾涸。 另外,有外國研究顯示,佩戴尺寸過大的口罩,會增加患乾眼症風險。莊金隆解釋,如果口罩不合身,呼吸時會「漏風」,像有風扇吹着雙眼,刺激眼睛及促進淚液揮發,久而久之眼睛變得乾涸。 天氣乾燥,眼睛也跟着乾澀痕癢,是否乾眼症?「大約每4個香港人就有1個有乾眼症。」專家指出,乾眼症非同小可,有患者要每5分鐘滴1次眼藥水,甚至睡覺時雙眼會「乾醒」,張開眼睛有撕裂感覺。 病徵:視力時清時矇 不少人以為眼乾只要滴眼藥水就可「治癒」,其實治標不治本。「很多人以為乾眼只是雙眼乾燥,滴眼藥水就會痊癒,但這是其中一種最難處理的慢性眼疾,往往難以根治,好像血壓高、糖尿病人般要長期鬥爭。」莊金隆指,乾眼症影響眼睛外觀及功能,患者日日夜夜都不舒服;因長期受眼睛不適困擾,有文獻指出患者可能出現不同種類和程度的情緒問題。 「大約每4個人就有1人有乾眼症。」莊金隆稱,它的常見程度與近視不相伯仲,問題卻未得到重視,患者即使有病徵也未必會去求診,亦有人誤會眼睛不適是由其他眼疾,如老花、白內障、淚管閉塞等引致。乾眼症除了眼睛痕癢外,常見早期病徵有: 突然視力模糊,但眨眼幾次就變回清晰,很大可能是乾眼症;而白內障、近視度數變深等,視力模糊情况固定,不會因眨眼而變回清晰。 病徵:流眼水 屬刺激性流眼水,眼睛為了紓緩乾澀不適,在自我保護機制下不停分泌眼水。 病徵:眼紅、「煙熏」感 眼白變紅,眼皮常感沉重、疲乏,不願睜開眼;時常有似被煙熏的不適感覺 莊金隆指,病情嚴重時,角膜或會乾到破損(俗稱眼表㿺㿭),未有妥善處理會引致感染、潰瘍,甚至溶穿,「千萬不要輕視乾眼症,嚴重可以影響視力,甚至令視力永久受損」。 相關文章:白內障5個徵狀 視力模糊、鬼影、近視加深 延遲治療增患青光眼風險 眼藥水紓緩 治標不治本 紓緩乾眼,立即想到眼藥水。「這個概念正確,不過治標不治本。」莊金隆表示,多種疾病都會導致淚水分泌不足,需要對症下藥。另外,不少人以為淚水成分只有水,其實由淚腺分泌的水分只佔90%,眼睛表面與空氣接觸的一層,是由瞼板腺分泌的油分,能減少淚水揮發;最底還有黏液層,幫助淚水緊貼眼球表面,只要其中一個元素分泌或分佈有問題,便會造成乾眼症。可大致分3個類型: 1. 水分不足引致缺水型 2. 油脂分泌不足或分佈不好引致揮發型 3. 混合型 「中國人的乾眼症,八成以上都是因瞼板腺功能障礙引致。當瞼板腺堵塞,未能分泌油脂,就會出現揮發型乾眼症。」莊金隆表示,只要培養暖敷、按摩、清潔眼瞼邊緣的習慣,有機會令本身功能較弱或已萎縮的瞼板腺恢復功能,「就像幫眼皮做spa,打通瞼板腺,油分就會自行分泌」。即使沒有患乾眼症,也應該養成這個習慣,保養眼睛,減低患病風險。 暖敷、按摩、清潔三部曲 1. 清潔雙手,以42至45℃電子恆溫產品、自動發熱眼膜或暖毛巾,暖敷眼睛10至15分鐘 2. 按摩瞼板腺,用手指按摩上下眼瞼,再將油脂推向睫毛根方向(圖A) 3. 用眼部清潔專用濕紙巾清潔睫毛根部(圖B) 雙眼痕癢 改用冷敷 「溫度、時間和方法次序都很重要。」莊金隆提醒,溫度、時間足夠才能令油脂由固體變成液體,而電子暖敷產品有恆溫功能,暖敷效果較理想,亦可減低灼傷風險。「感到眼乾,第一時間不是滴眼藥水,而是做暖敷、按摩、清潔。」他指每日做3至4次作日常保健,如果眼睛分泌物多可增至6至8次,只要注意衛生、安全,這就像深呼吸或伸展一樣,是個很好的保健辦法。可是,雙眼痕癢時就不應暖敷,「如果眼腫或痕癢,很想揉眼睛,可以冷敷,既可止痕又可去腫」。 不同眼疾或全身性疾病都可能引起乾眼症,如過敏症、甲狀腺眼病,以及免疫系統疾病如乾燥症等;一些治療也會引起乾眼問題,如長期使用青光眼藥水、服食情緒病藥物、接受頭頸腫瘤電療等。另外,接受激光矯視、年紀增長、患糖尿病等都增加患乾眼症風險。 環境等因素也會誘發乾眼症,如天氣乾燥、濕度低、長時間佩戴隱形眼鏡等。莊金隆建議患者盡量避開風險因素,如減少逗留在大風乾燥的極端環境,避免長期看電子產品而不休息,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有助減低患乾眼症風險。 文:李欣敏 編輯:朱建勳 人工淚液潤眼 先試低濃度 眼睛是珍貴又脆弱的器官,如有不適,求醫處理就最安心。當排除嚴重疾病,可以人工淚液紓緩乾眼徵狀。坊間產品有不同配方,如透明質酸、維他命、薄荷。選購時有什麼要留意? 眼科專科醫生莊金隆表示,眼藥水分為有藥性及無藥性,前者用以醫治眼疾,例子包括含抗生素、抗炎、類固醇藥水;無藥性屬人工淚液,可滋潤眼睛,紓緩乾燥不適。他建議選擇不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因長期使用含防腐劑的人工淚液,可能產生敏感反應。 華人乾眼症主要是油分不足引致。莊金隆指,含有透明質酸的人工淚液,有鎖水功效,濃度愈高功效愈強,但若徵狀不太嚴重,可先試用較低的濃度,「因為人工淚液太濃稠、黏,而清潔做得不好時,反而容易生眼瘡」。另外,有些配方會加入維他命,有實驗證明維他命A有助促進眼睛健康,但維他命B、E等則未有足夠醫學根據證明有效。 密封放雪櫃 達冰涼效果 至於含薄荷成分的人工淚液,會否刺激眼睛?莊金隆稱,暫時未有數據顯示薄荷對眼睛的影響,「如果想有冰涼感覺,其實毋須薄荷,將人工淚液放在雪櫃後使用,會有很好效果」,但緊記要把藥水放在密封盒內保存,以免被雪櫃內的食物污染。 使用人工淚液後,眼乾未有改善,應及早求醫。醫生可處方適合眼藥水、潤眼啫喱、藥膏,亦可考慮脈衝和彩光治療乾眼症。 相關文章:白內障丨手術無風險?如何選擇人工晶體? 了解白內障手術的 5個問題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轉陰後仍感疲倦口乾氣管敏感痰黏 藥膳食療應對「長新冠」注意益氣養陰健脾補肺(養生帖)

【明報專訊】香港新冠研究工作組今年8月發表文章指出,七成的「長新冠」病人表現出氣陰兩虛或肺脾氣虛的徵狀。新冠患者多有發熱,轉陰後往往出現疲倦、口乾、氣管敏感而有小量黏痰咳嗽等。中醫認為這是由於體內餘熱未清,傷及氣陰的表現。藥膳食療的正確使用也有助加快新冠康復者的痊癒。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新冠康復者轉陰後仍疲倦口乾黏痰咳嗽 中醫:長新冠屬餘熱未清 傷及氣陰 截至9月底,本港累計新冠病毒陽性檢測個案逾94萬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逾80萬宗。檢測轉陰後,部分患者仍有明顯不適徵狀,新冠後遺症成為關注新課題,並因本病的遷延持久得名「長新冠」。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研究顯示,全球有近1.45億人患有「長新冠」,表現出身痛、疲勞、認知問題及呼吸急促等至少1種徵狀;本港中西醫學界專家也在呼籲各方聯手應對。 治病求本,預防為先,中醫强調治未病,及時截斷疾病的發生發展,對新冠患者應注意在發病時及時結合辨證治療,減少後遺症狀的出現,轉陰後更要注意益氣養陰、健脾補肺,防止「長新冠」持續,縮短病程,預防他變。 藥膳食療助加快痊癒 口乾痰多氣虛食療有不同 網診普及,令患者可以及時得到中醫的辨證治療,藥膳食療的正確使用也有助加快痊癒。 若出現口乾咽痛、痰黏量少時,可以用雪梨、川貝加冰糖燉服,或服用川貝枇杷膏,清熱養陰,潤肺化痰。 如果痰多腹脹口臭納差、大便不暢,可以用白蘿蔔、雪梨、麥冬加少許生薑煮水,化痰消滯,通腹瀉熱。 如果患者平素易感冒,為氣虛體質,可透過中醫診斷的前提下,選用百合、玉竹、蓮子、沙參、太子參、淮山等煲瘦肉,氣陰雙補,扶正抗邪。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相關文章:轉季氣管敏感或是哮喘發作? 咳嗽、痰多少、喘鳴聲音症狀有不同 中大研究:第四波較第五波Omicron染疫者長新冠徵狀時間更長 常見認知、情緒、咳嗽等問題 此外,中大醫學院今年7月中展開「長新冠」研究,於醫管局門診等途徑邀請新冠康復者填寫網上問卷,逐一回答有否出現一系列長新冠徵狀,例如咳嗽和呼吸急促等呼吸道徵狀、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功能徵狀。研究透過網上問卷接觸逾7000名新冠康復者,初步發現逾九成人曾出現長新冠徵狀,最常見徵狀是認知問題、情緒問題,另有經常咳嗽、氣促等。而其中九成於今年Omicron流行期間染疫,他們長新冠徵狀維持時間較第四波染疫者短。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認為,部分康復者的長新冠徵狀涉及多器官,建議當局設特別專科門診診所,並研究以科學化方法診斷,以探索治療方法。 四成受訪康復者多器官受影響 新冠疫情持續近3年,院長陳家亮昨於無綫電視《講清講楚》表示,至今接觸逾7000名康復者,年齡介乎1至100歲,目標年底蒐集1萬名康復者回應。他稱,初步發現九成人曾出現長新冠徵狀,最常見徵狀是認知問題,佔四成;情緒問題如失眠、焦慮、抑鬱亦佔三至四成,另分別有二至三成受訪者稱有經常咳嗽、氣促、腸胃問題、肌肉痠痛和脫髮,整體有四成受訪者是多器官受影響。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三成康復者曾接種2針或3針新冠疫苗 長新冠徵狀短暫輕微 陳家亮稱,約三成受訪者曾接種 2至3針疫苗,當中大部分長新冠徵狀短暫輕微;研究亦發現於第四波染疫者的長新冠徵狀,較第五波Omicron流行期間染疫者維持更長時間,多器官受影響的情况亦更普遍。他補充,暫未知感染其他新變異病毒株會否影響長新冠徵狀嚴重程度,惟當愈多人受感染,長新冠便會愈普遍,建議當局設特別專科門診診所,為市民及早診斷和治療。 (新冠疫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明報專訊】近日門診,遇上不少病人因新冠肺炎而咳嗽厲害,甚者出現運動後氣促、氣喘或呼吸困難的情况。有新冠康復者即使已經快測陰性數月,仍持續咳嗽不停,或有痰卡在咽喉不易排出,甚或鼻腔深處時有搔癢感,時時聲音嘶啞,不能正常說話,對日常生活及工作亦造成困擾。這情况多被稱「長新冠」,也就是確診後「新冠後遺症」。而在中醫角度,這是屬於外感熱病範疇,或因邪氣仍留身體尚未全面袪除,或屬病後傷害了正氣所致。還要注意飲食、日常作息等事項…… 新冠康復者持續咳嗽 中醫:袪除外感邪氣 中醫治療,並非針對新冠病毒,而是攜帶病毒的人。咳嗽作為臨牀證候表現,可在不同疾病中見到。一般見於新冠肺炎後的咳嗽,當先分清外感邪氣是否已全然消散,即是表證是否仍在。如外邪仍然存在,就要用袪除外邪方法治療。若表證已經解除,就要探索邪氣對正氣的傷害,以恢復陰陽平調為目標作治療。依據中醫辨證論治,分清疾病以及人的身體狀態,從而開方用藥。 依據臨牀治療經驗,新冠病人所見的咳嗽,可有外感內傷之異。如屬外感病,病程一般較短,隨邪氣袪散多於一周內痊癒。若病者本身體質虛弱或夾雜其他邪氣,恢復時間就會較長。曾遇上一病者,確診後月餘,仍然咽喉乾癢咳嗽,察見其人身熱面紅,跗腫溲數,斷為本有陰虛不足,又受外邪所傷,以致肺燥氣逆,用清燥益氣滋陰利水的方法治療。又曾治療七旬病者素有痰飲,確診新冠以後一月仍舊咳嗽,屬外邪引動肺中飲邪上逆以致咳嗽不斷,故用溫化痰飲之法以平其咳。 病者生活作息對康復亦非常重要,主要分為飲食及作息兩方面。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關於康復者、成人、幼童、青少年打第3、4針的7個問題(復必泰和科興疫苗) 飲食要注意:少吃生冷煎炸辛辣 飲食方面,要以清淡為主,生病期間避免進食生冷、煎炸、辛辣、油膩及難消化食物。注意飲食節制,定時定量,以免過飢過飽,出現中醫典籍中「食復」的情况,以致病難痊癒。遇上一名新冠患者,咳嗽反覆不癒,細問其飲食習慣。原來她以為飲用薑水有助袪邪,患病期間一直飲用。但她屬於外感熱邪,以致肺氣上逆,此時食薑反會助其肺熱。故囑其停服薑水,再服藥清肺熱即癒。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急性後遺症主要症狀咳嗽疲倦持續少於2個月 長新冠影響味覺嗅覺頭痛氣促難根治 孔繁毅建議設指定門診跨專科治療 作息:減少勞動免「勞復」 日常作息方面,應避免過勞,宜多加休息。尤其是夏暑之時,要減少戶外運動及工作,以免暑熱邪氣耗傷氣陰。工作勞動亦應盡量減少,以免出現「勞復」,即過勞以致初癒的疾病復發。病後,受邪氣所傷的氣血尚未完全回復,又或餘熱邪氣尚未完全清除,勞動可以使熱邪復發。曾遇上一病者,新冠後咳嗽頻且聲音嘶啞月餘,問及其生活作息,原來她的工作常需說話,亦要輪班,於是囑咐她多休息,配合藥物治療而癒。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煒琦(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校友會會員、註冊中醫) Read more

關於小朋友及孕婦接種新冠疫苗的6個Q&As(衛生處方)

香港現正使用的兩款新冠疫苗安全有效,世界各地過億的孩子、本港超過80萬個學生亦接種過這兩款疫苗。科興疫苗採用滅活病毒技術為平台,適合3歲或以上人士接種;復必泰疫苗採用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為平台,適合5歲或以上人士接種。 接種新冠疫苗會否出現過敏及副作用? 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設有先進和完善的醫療信息系統,密切監察疫苗接種後的不良反應,有效掌握新冠疫苗的接種情况。兩款為小孩接種的新冠疫苗已獲證實安全有效。家長大可放心讓小朋友接種以上兩款新冠疫苗。 很多家長都擔心小朋友接種新冠疫苗會有過敏反應,接種新冠疫苗與打流感針差不多,世界各地已累積大量經驗,新冠疫苗過敏不再是需要擔心的問題。至於有一般過敏症的人士,甚至患有哮喘、鼻敏感、濕疹、食物,甚至藥物敏感的小朋友,都可以安全地接種新冠疫苗,沒有發生過嚴重的過敏反應。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新冠疫苗對預防孩子感染 Omicron 後出現重症有效嗎?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自從去年11月份在南非爆發之後,迅速席捲全球,今年2、3月更嚴重重創香港,長者和幼童都深受影響。目前,要安全獲得對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並且建立群體免疫的唯一方法,就是通過有效的新冠疫苗接種。 世界各地已有非常足夠的科學數據,證實新冠疫苗能有效地預防感染後出現重症,減低入院和死亡風險,以及康復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 家長值得留意的是小朋友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後,可大大減低感染 Omicron 後入院和出現重症的風險。 香港第五波疫情爆發時,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而死亡的孩子中,大部分都未完成接種新冠疫苗,家長絕不可掉以輕心,要盡快為小朋友接種。 巿民仍需緊記,已完成疫苗接種的人士,亦應繼續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如佩戴口罩,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並經常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衞生。 感染新冠病毒後可能會出現多系統性炎症,會有什麼影響? 家長絕對不能輕視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的中、長期後遺症情况,因為發現部分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會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絕大多數兒童均未曾接種疫苗或接種未滿14天,即使最初感染新冠病毒時症狀輕微,但康復約2至6星期後,出現持續發燒,心臟、腦部、肝臟、腎臟等不同身體器官及皮膚出現發炎的情况。 大部分患「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的兒童需要接受深切治療,使用呼吸機、強心藥和大劑量的類固醇以穩定病情、亦有機會導致死亡。亦有發現顯示,部分兒童就算僥倖地康復過來,亦會出現器官長期受損、長遠後遺症的情况,需要緊密跟進日後的進展。 預防發生「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最有效的方法是盡快幫小孩完成接種。美國疾病控制中心追蹤了幾千個感染新冠病毒後發生多糸統性炎症的病人,發現接種新冠疫苗能成功避免大部分多系統炎症的個案。為了避免兒童出現重症及後遺症,家長應盡快讓小朋友接種新冠疫苗。 什麼是「長新冠」?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長新冠」的患者大會在感染新冠病毒後3個月之內出現病徵,並持續至少兩個月,並無法由其他疾病診斷所解釋。這些病徵可以牽泛多個身體器官,而且對患者的日常生活有相當程度影響。 本港約有15%染疫小童康復後出現「長新冠」的情冼。各人症狀、嚴重程度及病情因人而異,但最常見的病徵包括影響味覺、嗅覺、失眠、頭痛、學習和認知能力兼記憶力變差等重要腦部功能。 目前尚未有針對「長新冠」的特定藥物,治療方案主要是針對患者的個別症狀進行護理,或透過一些循序漸進的復康治療,來減輕「長新冠」對患者生活的影響。建議患者作足夠休息、採取均衡飲食和生活模式、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做適量運動,來紓緩「長新冠」的徵狀。「長新冠」是一種需要多部門協作跟進的新冠後遺症。 現今全球專家仍正在了解「長新冠」的病因,並且努力找尋解決方案。「長新冠」發生的風險跟新冠病毒感染的嚴重性和病毒量息息相關,再次強調,完成接種新冠疫苗能大大減低病毒量和感染重症的風險,是預防發生「長新冠」最有效的方法,幫助「長新冠」徵狀的康復。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小孩感染過新冠病毒後還需要打針嗎?如果要打、幾時打? 今年2、3月第五波的疫情爆發,有過百萬的香港市民感染Omicron,當中包括超過10萬個小朋友。許多家長以為孩子感染新冠後已有抵抗力,所以不需要再打針,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研究已證實感染Omicron 後的免疫保護只能維持一段短時間,縱使感染新冠病毒後身體會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但這些抗體水平只能維持一段短暫時間,保護能力亦隨之消失。第五波爆發至今已經過了幾個月,孩子感染後的抗體已跌至很低水平,不足以保護孩子免受另一次重症的感染。 未接種新冠疫苗的小朋友感染新冠後必須完成接種疫苗。以測試陽性後14天作康復日計算,康復一個月後需要再接種新冠疫苗,可選擇接種科興滅活疫苗或復必泰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提高對抗新冠病毒的抵禦能力,更長久地保護自己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包括更具傳染性的病毒變異株。對於有新冠病毒感染史的人來說,接種新冠疫苗是安全的。如果不肯定小朋友是否曾感染新冠病毒,家長可直接為孩子接種新冠疫苗,並不會增加風險。 懷孕和餵哺母乳的時候可否接種新冠疫苗?冠病毒後還需要打針嗎?如果要打、幾時打? 孕婦若不幸在懷孕期感染新冠病毒,有機會對胎兒有負面的影響,可引致胎兒發育不良、夭折、小產及早產等嚴重問題,所有計劃懷孕的婦女應儘快接種新冠疫苗。 未曾接種疫苗的孕婦可在懷孕期接種新冠疫苗,世界各地的科學數據已顯示懷孕期接種復必泰或科興疫苗都安全有效。懷孕期接種新冠疫苗不但能減低孕婦受感染患重症的風險,媽媽打疫苗後體內產生的抗體更能經胎盤傳送給胎兒,保護胎兒和出生後的嬰兒免受感染。 我們高度鼓勵孕婦接種後餵哺母乳,而正在餵哺母乳的媽媽,我們亦鼓勵他們接種,接種不但不會傷害嬰兒,抗體更可隨餵哺母乳傳送到嬰兒體內,保護初生嬰兒免受感染後發生重症。但切記接種新冠疫苗14天之後,才可產生足夠水平的抗體,所以孕婦應考慮盡早接種新冠疫苗。 撰文: 葉柏強醫生 (香港兒科醫學會前會長、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關日華醫生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學者:Omicron非普通感冒 兩成康復童有長新冠病徵 記憶力轉差、精神不振 3至11歲首針接種率七成多未如理想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呈反彈之勢,單日確診個案連日突破4000宗,染疫兒童人數亦升。港府 22日 公布新增一宗3歲以下染疫兒童嚴重個案,為4月下旬以來首現相關嚴重或危殆個案,患者是一名18個月大女童,因發燒及心跳快入院。另外,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關日華昨公布兒童患者「長新冠」數據,瑪嘉烈醫院近248名新冠康復兒童中,近兩成至少有一個「長新冠」病徵,當中較多人出現記憶力轉差、精神不振等症狀。他表示,現時3至11歲兒童首針接種率只有七成多,「比較失望」,重申Omicron變種病毒並非普通感冒。政府專家顧問、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亦表示,在3歲以下、60歲以上的染疫者中,現各有約9%須入院治療,兩個年齡層的疫苗接種率仍未如理想,重申港府應聚焦為相關人士接種新冠疫苗。 學者:Omicron非普通感冒 兒童首針接種率七成多「比較失望」 根據港府前日公布的「2019冠狀病毒病第五波數據」,本港截至當日凌晨新增一宗3歲以下染疫童嚴重個案。本報翻查紀錄發現,本港自4月19日起就沒有出現3歲以下的嚴重個案,而同年齡層上一次出現危殆個案的日期為4月22日。 在疫情記者會(23日)被問及新增兒童嚴重個案的詳情,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表示患者為一名18個月大女童,上周三(20日)因發燒、心跳快,經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入院,翌日情况轉差並有氣促,需要用氧氣,且心跳持續較快,當時被判斷為病情嚴重,隨後已穩定。李補充,截至昨日,兒科病房隔離病牀使用率為48%。 關日華日前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留意到近日染疫入院的兒童數目有所上升,病牀緊張,另擔心在設有住宿及特別照顧的學校出現群體感染風險。 他說,現時3至11歲兒童首針接種率只有七成多,「比較失望」,重申Omicron變種病毒並非普通感冒,兒童感染或會令呼吸系統及神經中樞系統受損,呼籲家長在疫情「相對風平浪靜」時盡快帶子女打針。 兩成康復兒童有長新冠病徵 部分突患濕疹等皮膚病 關日華昨傍晚在香港兒科醫學會的講座補充,在瑪嘉烈醫院、由他跟進的248名新冠康復兒童中,有45名(約18%)兒童最少出現一個長新冠病徵,當中較多人出現記憶力轉差、精神不振等症狀;另有兒童新冠痊癒後突然出現濕疹等皮膚問題,相關個案獲處方低劑量類固醇及保濕藥膏後情况好轉。 劉宇隆指老幼染疫者各有9%須入院 兩年齡層接種率仍不理想 近日新冠患者留醫人數上升,政府專家顧問、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昨在同一電台節目說,在3歲以下、60歲以上的染疫者中,現各有約9%須入院治療,若該兩個年齡層出現爆發,將對醫管局服務造成「非常大」的負擔,而他們的疫苗接種率仍未如理想,重申港府應聚焦為相關人士接種疫苗。 世衛估計全球約兩成新冠康復者出現長新冠後遺症 世衛估計全球約一成至兩成新冠康復者出現中、長期後遺症,即俗稱「長新冠」。世衛去年在報告提及,「長新冠」是指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的長期後遺症,包括出現「腦霧」、氣促和抑鬱等症狀,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並持續至少兩個月,不能透過其他診斷解釋。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Read more

為免新冠後遺症 兒童及青少年完整接種新冠疫苗「刻不容緩」

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可出現嚴重後遺症,包括「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和「長新冠」,家長絕不可掉以輕心。「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一般在染疫後2至6星期發生。坊間普遍的謬誤以為此綜合症和川崎病屬同一類病,其實兩者截然不同,由於牽涉的器官廣泛,此症可導致長遠後遺症,委實令人擔憂。長新冠常見症狀:疲倦、體能下降、記憶力減退-此外,「長新冠」也可在兒童感染新冠康復後影響不同器官功能。根據世衛的定義,「長新冠」是指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兩個月的徵狀,並無法由其他疾病診斷所解釋。「長新冠」常見症狀包括疲倦、肌肉關節疼痛、體能下降、記憶力及認知能力減退、情緒受困擾等,可大大影響小朋友的成長和學習。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中大研究長新冠 逾三成出現失眠 四成慢性疲勞 附3個入睡貼士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約三成新冠康復者出現失眠症狀。中大精神科學系推出手機程式(App)助用家改善睡眠,約230人在應用程試填評估問卷,顯示一半人有中度至嚴重程度失眠,比例超出該系預期。有學者稱市民擔憂染疫,加上作息改變導致失眠,有母親因停課與子衝突致失眠,料未來求助人數會上升。有學者指出,失眠者多拖至別無他法才求助,料日後求助會繼續上升。他建議,失眠者「寧短莫長,寧深莫淺」,不應強求長時間入睡,先提高睡眠質素,再慢慢增加時數。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新冠患者發病逾年仍有長新冠症狀?常見症狀:疲倦、肌肉痛、睡眠困難等 英研究:3類人士要注意

【明報專訊】一項最新對武漢新冠患者的追蹤研究發現,患者發病兩年後,逾半仍有後遺症。另外,英國學者上月在《刺血針呼吸醫學》期刊發表研究,指當地新冠患者出院後一年完全康復的比率小於1/3。其中女性、肥胖人士,以及住院期間需要呼吸器輔助的重症患者較難脫離「長新冠」(long-Covid,或稱新冠後遺症),前五大常見長期症狀包括:疲倦、肌肉疼痛、睡眠不佳、行動力變慢及呼吸急促。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9%兒童及青少年癒後覆診出現頭暈咳嗽等急性感染後後遺症 症狀持續12周屬「長新冠」

【明報專訊】有新冠染疫者康復後出現記憶力變差、失眠等無法解釋的症狀。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科顧問醫生關日華稱,在該院向其覆診的120名染疫兒童或青少年中,約9%於新冠痊癒後出現頭暈、咳嗽等「急性感染後後遺症」。若有關症狀持續超過12周,將屬「長新冠」後遺症。另外,關日華表示,今年3月至今本港有近30名染疫童康復後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介乎1歲以下至14歲,大部分未接種疫苗,故呼籲兒童及早接種。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