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症】關節痛、膝痛、肌肉痛服止痛藥了事?超聲波檢查神經線 直接注射藥物紓緩痛楚

關節痛、膝痛、肌肉痛、腰痠背痛,是久坐不動的上班一族常會遇到的問題,很多時都只是簡單按摩或服用消炎止痛藥便了事,但當到達某年紀,痛楚逐步加劇,苦不堪言。根據2017年的研究數字顯示,本港有近三成人口受到不同慢性痛症困擾,當中有一成人所承受的痛楚達嚴重程度。近年亦有調查揭示九成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最常見為膝部、背部及肩膀。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關節痛、膝痛等慢性痛症困擾 注射藥物治療紓緩痛楚 可於診所進行 betway体彩 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唐家輝醫生表示,常見的痛症如膝關節、肩痛、頸痛,甚至是一些內科痛症包括生蛇和頭痛,除了可透過手術治療外,亦可以利用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常用的注射藥物治療和射頻,作為另一個治療選擇,程序可在診所中進行,風險相對手術較低。 唐醫生表示,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可利用超聲波或X光,把極幼細的針準確地放在引致痛症的神經旁邊,藉熱力或電流紓緩病人痛楚。現時亦可透過超聲波,檢查神經線是否有腫脹情况導致疼痛,並直接注射止痛藥物,讓診斷和治療可同步進行;部分情况如頸椎退化引起的疼痛,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可利用儀器,在小關節進行神經消融術,阻截神經線信號,有助紓緩痛楚。經治療後,個別背痛或生蛇患者的止痛效果可以維持數年,即使痛楚復發,重複同樣治療的風險和效果亦無異;反之,若以手術治療,當需要再次進行手術,風險和效果就未必相同。 長者肝腎功能弱 增止痛藥帶來副作用 唐醫生特別指出尤其是長者,痛楚經年累月累積,他們飽受痛症困擾之餘,同時可能因高血壓、糖尿病和心臟病等要服用多種藥物。然而由於他們的器官功能轉弱,肝腎功能未必能如常分解和排出藥物,導致長者在服用止痛藥後較大機會出現副作用,部分藥物如消炎藥,更會大大增加胃出血、腎衰竭和心臟病的風險,不建議長者長期服用。 疼痛醫學專科全面評估患者痛楚根源 調整藥物、考慮介入性或手術治療 長年受痛症纏身的痛苦,外人難以明白,唐醫生分享,曾經有病人多年來患有手部神經痛問題,自覺受痛症煎熬多年,當後來發現患上膽管癌時,竟然選擇不接受治療,因為她認為長時間受痛楚折磨,感覺生不如死,寧願及早解脫。 唐醫生表示,他行醫多年看到不少痛症病人,由一開始只是輕微痛楚,以為休息及服止痛消炎藥可以紓緩痛楚便置之不理,直到數年後惡化,才不得已要四出走訪不同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求助。由於坊間對於疼痛醫學專科的認識不深,很多慢性痛症病人未必知道可以尋求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協助,針對痛楚根源對症下藥。 相關文章:痛症難忍 慎防短痛變長痛 慢性痛症包括頭痛、生蛇或癌症所引致疼痛 唐醫生表示,其實當痛症持續一至兩個月,嘗試過不同的治療方法無效,建議可向疼痛醫學專科醫生求助,除了常見的「都市痛症」,部分慢性痛症如生蛇引起的疼痛、癌症疼痛、頭痛等,經治療後一般都會有所改善,服藥劑量和針藥可逐漸減少。有時病人會服用不同止痛藥,但未必分辨到藥物的效用和副作用,疼痛醫學專科醫生會因應病人情况,評估並調整藥物分量,並減除有副作用的藥物,以達致最佳療效。 Read more

【天氣病】夏天高溫潮濕 哮喘、肺炎、沙門氏菌致食物中毒、關節痛發病機會增 高危一族要注意

【明報專訊】本港近日天氣又熱又濕,令人渾身不舒服,是「天氣病」或是心理作用嗎?提到「天氣病」,大家多會想到寒冬的低溫症、盛夏的中暑熱衰竭,頂多還有翻風落雨的關節痛;但原來在高溫潮濕的日子,有研究發現,香港沙門氏菌發病率與天氣因素息息相關,受細菌感染而入院的人數會上升,還有原來炎熱季節濕度上升,哮喘、肺炎發病和入院風險亦會增加。高危一族勿掉以輕心! Read more

【風濕科】長期口乾、眼乾 小心乾燥綜合症可引發關節痛、血管炎 女性尤其注意

眼乾、口乾可以是因為天氣乾燥、經常用電腦或飲水不足等外在因素引起,不過,若已補充足夠水份和休息過後,口乾、眼睛乾澀情况依然沒有改善,便要小心可能是「乾燥綜合症」(Sjögren’s-syndrome)!這種屬於風濕病之一的疾病,不但影響口水和淚水分泌,有時甚至會引發關節痛、血管炎及腎炎等徵狀……目前乾燥綜合症的成因不明,但卻常見於女性,大多於40至50歲發病。 Read more

血管炎種類多、徵狀多變難察覺 注意四警號:皮疹、發燒、關節痛、疲倦 宜及早求醫

免疫系統有阻擋外來細菌或病毒襲擊的作用,但亦有機會錯誤攻擊自身組織,引起各種自身免疫系統疾病,例如當血管受襲時可導致血管炎,引發的徵狀可以很廣泛,包括皮膚紅疹、皮膚潰瘍,亦可以是發燒、關節痛,甚至是血尿、氣促或血壓上升。若未能及早診斷和適當治理,有可能產生血管纖維化及收窄,影響血液供應,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因此一旦出現以下四個警號,應及早求醫查找病因。 Read more

【膝關節痛】蹲下、上落樓梯膝蓋疼痛 軟骨磨蝕缺損 膝關節退化增跌倒風險(姿治通鑑)

【明報專訊】膝關節疼痛困擾不少長者及運動愛好者,其中退化性膝關節炎是長者膝痛常見原因。當我們蹲下或上落樓梯時,膝關節承受相當於數倍體重的壓力,膝蓋底部的軟骨充當類似軟墊的角色,讓膝關節不至於直接「骨磨骨」。但隨年紀增長,膝關節軟骨會磨蝕缺損,吸震能力減弱,大腿骨及髕骨直接受壓和摩擦,引起疼痛。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上落樓梯斜路感刺痛-增跌倒風險-透過膝部X光片檢查或可見到,膝關節退化患者的「菠蘿蓋」底與大腿骨,以及大腿骨與小腿骨之間的空間變窄,導致X形腳或O形腳,膝部甚至出現骨刺或碎骨。另外,久坐站起過程會出現疼痛,或早上起牀時關節僵硬,也是膝關節退化患者的常見徵狀。 Read more

【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明報專訊】膝關節痛十分普遍,研究指出,亞洲人每2人約有1個受膝關節痛困擾,特別是55歲以上人士。因此,我們需要學懂如何預防或減輕膝關節痛。水療利用水的物理特性,包括浮力、阻力、溫度及水壓,有助改善膝關節痛。 Read more

【減肥有法】帶氧運動中游水減肥效果顯著?活動熱量消耗計算有法

【明報專訊】專家指出,相比其他帶氧運動,游水減肥效果更顯著,同時鍛煉肌肉和心肺。哪一種泳式減肥最有效?冬泳會否消耗更多熱量?不論是工作、學習或運動,身體都需要能量。怎樣計算活動熱量消耗呢?代謝熱量(MET)又是什麼呢?游水屬中至高強度運動-減肥之選-男女每天飲食攝取熱量知多啲-減肥要有成效,就要計算一天從飲食攝取量與運動消耗熱量的差額。一般認為,男性每天從飲食中獲取熱量不應超過2500千卡,女性則不超過2000千卡。美國運動醫學學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CSM)建議,成年人需每星期5天至少30分鐘、總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每星期有3天至少20分鐘、總共60分鐘高強度帶氧運動。游水屬中至高強度運動,視乎訓練強度而定。 Read more

【有片】機械臂精準預測 導航到位 妙「手」神算換髖關節

【明報專訊】關節痛是很多中老年人的噩夢,膝與髖關節更是重災區。「人體有些組織如牙齒般,損壞了就無法恢復,只會一直惡化下去,直至服藥、打針皆無法處理,只能換上假牙。關節亦一樣,軟骨磨蝕後,要終止關節『骨撞骨』的痛楚,唯有換上人工關節。」骨科專科醫生胡永祥說。 常見的關節痛,除了退化,還有什麼成因?有何方法減痛?位於大腿骨上方的髖關節,又怎樣置換? ◆ 梁:梁玉鸞(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醫生) ◆ 胡:胡永祥(骨科專科醫生) 死忍「小傷」 日後難醫? 問:門診常見哪一類關節痛病人? 梁:在急症科門診遇到的關節痛,以膝關節較常見,髖關節則較少。病人按年齡區分可有不同狀况: 青少年至中年病人:大部分痛楚與受傷有關,當中以運動創傷為主,其次是意外受傷。青少年受傷常見因劇烈運動引起,事前沒有足夠熱身準備,做衝力大的運動相對較易扭傷、跌倒,尤其打籃球、網球等不時有急停動作,創傷風險相對較高 中年至老年病人:可能是交通意外、運動創傷;若出現長期痛楚,一般跟勞損、退化有關。若中老年人活動及運動量低,肌肉力量相對較差,甚至萎縮,不但保護不了關節,還會加快關節退化速度 另外,亦有些病人沒有恒常運動習慣,1年沒有打球,偶然1次運動便受傷。不少病人受傷後沒有即時求醫,只靠忍痛、減少郁動來避免痛楚,反而造成惡性循環,令肌肉愈加萎縮,肌肉力量更差,直至關節痛到難以忍受,影響日常生活才求醫,增加治療難度。 診斷先分退化或受傷? 問:門診如何幫助關節痛病人?什麼情况需轉介骨科? 梁:醫生首先會問症,詢問病人的受傷原因、痛楚持續時間,以及工作性質、飲食習慣等基本資料,繼而臨牀檢查,了解體重、關節痛楚位置、關節靈活度,以及有否出現紅、腫、熱、發燒、皮膚發炎等情况,之後安排X光檢查。當區分關節痛成因屬退化或受傷後,便會制定治療方案,可處方口服藥物或外用貼布治療。 內服:分為止痛藥、消炎止痛藥、放鬆肌肉藥物 外用:貼布有紓緩(如薄荷成分)或含藥性的止痛膏布 建議配合物理治療,如超聲波治療止痛,並學習正確負重和運動姿勢,避免再次受傷,進而透過訓練強化肌肉,保護關節。如痛楚持續,醫生會建議接受磁力共振檢查結構,再轉介骨科。 髖關節勞損難剪腳甲? 問:什麼情况需要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 胡:需要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常跟年紀大關節勞損退化有關,或因飲酒太多或服食類固醇藥物致股骨頭骨枯,亦有些特別情况如髖關節位置有腫瘤、嚴重受傷等。病人大部分因髖關節疼痛求診,亦有不少病人起初以為腰痛引起,經檢查後才發現是髖關節問題。髖關節勞損退化的徵狀包括蹲下、彎腰穿襪子、剪腳甲較困難,或走路不正常、長短腳等。 軟件即時設計假體模型? 問:全髖關節置換手術,有什麼新技術? 胡:近年最突出的新技術是智能機械臂,該技術於2012年引入做部分膝關節置換手術,現時已發展到應用於全膝關節、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好處是令手術更精準。智能機械臂由3個部分組成,包括電腦及特製軟件、導航系統以及機械臂。手術前,醫生會為病人髖關節做電腦掃描,將資料輸入電腦後,利用特製軟件即時設計出髖關節假體的立體模型,預計假體的大小、手術時安放位置,於手術期間利用導航系統,於病人髖關節及不同位置取得資料,將之與術前電腦掃描資料配合。而手術移除損壞骨骼、安裝假體過程中,均根據電腦預測的差距、角度、時間執行,由機械臂精準地處理,大大提高手術安全度。 假體按患者骨質選材? 問: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假體,有什麼選擇? 胡:髖關節主要靠股骨頭及髖臼組成,早期人工股骨頭多使用不鏽鋼,髖臼位置使用聚乙烯(塑膠)材料;經幾十年發展,物料已大為改善。現在人工髖臼有一部分用鈦金屬作底部支撐,內裏物料用上高密度聚乙烯或陶瓷,而股骨假體則一般用鈦金屬或鈷鉻合金,耐用度較高。 醫生會視乎病人身體狀况及需求,選擇合適物料,如病人年紀較大、股骨有骨質疏鬆,股骨假體物料多採用鈷鉻合金配合骨水泥,才能將假體鑲嵌得穩妥;而年輕病人一般會採用鈦金屬,因鈦金屬製的人工假體硬度和彈性與人類的真骨接近,但需要較健康的骨質才能應付。如病人平時不太活躍,會傾向用陶瓷材料;但如病人活躍、活動量大,則多採用高密度聚乙烯,配合合金或陶瓷股骨頭。 九成的人工髖關節可使用超過10年。不過,有些因素會影響其耐用度,包括患者活動量、體重及術前髖關節損壞程度,如發現患者的人工關節磨損嚴重,可安排更換。 知多啲:生活配合防「甩骱」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關節,接連股骨(即大腿骨)與骨盆,它主要由股骨上方圓球形的股骨頭,以及凹陷如碗狀的髖臼接合而成。一般人髖關節痛,成因多由退化引起,走路及日常活動令股骨頭受力,兩邊軟骨磨蝕、關節慢慢磨損所致。 一般治療方案會由淺入深,簡單如服食止痛藥,若成效不大,則會考慮打針。傳統為注射類固醇藥物,新式療法是注射血清素或透明質酸。但髖關節注射不如膝關節般簡單,不能在一般診所進行,因髖關節位置較深入,亦鄰近重要的血管神經,需要輔助儀器,由骨科專科醫生以X光或超聲波一邊監察位置,一邊準確注射。 骨科專科醫生胡永祥說,退化引起的髖關節勞損,一般會令股骨頭與髖臼兩邊軟骨皆磨蝕而損壞,甚少出現單邊損壞,這些情况下要做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的併發症是「甩骱」(假體脫位),機率約3%至6%,原因可能是手術處理得不理想,或病人在生活上不配合,如術後初期腳部屈伸過度、經常蹲下等,而病人身體瘦弱乏力、肌肉萎縮等因素,亦會增加「甩骱」風險。 若非退化問題,而是跌倒引起的股骨頸骨折,髖臼仍保有完整的軟骨,則可考慮半髖關節置換手術,對醫學技術要求較低、併發症及風險較低,亦較易復元。 文:吳穎湘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有片】關節痛成因 – 注射透明質酸、血小板漿、換膝頭 解決退化性膝關節炎

【明報專訊】「風濕痛」其實為退化性膝關節炎(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每逢翻風落雨都會困擾無數長者。除了靜待天氣好轉,難道再沒辦法擺脫痛楚? 針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近年出現不少新招,可以選擇注射透明質酸或富血小板血漿,手術亦可選擇全膝或半膝關節置換。不過,首要還是減重、做運動,一方面減輕膝關節負荷,同時增強肌力支援膝關節。 (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問醫生 何:何嘉棋(骨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40歲已膝頭痛? 問:膝關節退化的成因是什麼?是否只屬「老人病」? 何:退化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先天方面,遺傳了良好的膝關節結構,如骨頭之間的接觸面較大,退化的風險就較小。相反,父母40、50歲已有膝痛問題,或天生有O形腿,風險便會增加。 後天方面,年齡只是三大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運動創傷,例如有助減少關節摩擦的半月板,可能因過度屈膝或激烈碰撞而受傷,影響其功能,在步行和活動時多了不必要的摩擦,加速退化。第3個原因是重複動作,經常搬抬重物,或上落樓梯等,都會使膝關節退化,部分職業因而較「高危」,例如經常要巡樓的大廈保安員。可見,膝關節退化不一定發生在長者身上,我見過最年輕的患者,只有40多歲。 馬拉松跑壞膝? 問:跑步一定傷膝?如何避免? 何:以往膝關節痛症,通常見於肥胖或年長人士身上,近年跑步盛行,令膝痛年輕化。 跑步對膝關節造成的壓力,遠比一般步行為大,而由長跑引致的其中一種傷患,名叫髂脛束症候群(IT Band syndrome)。髂脛束(iliotibial band)是位於大腿側的一組肌肉筋膜,一直向下延伸至膝蓋位置外側。使用過度時,髂脛束與膝關節外側的股骨會不住摩擦。為免因摩擦而導致發炎,職業跑手會在跑步前,針對問題做伸展運動,以保護膝蓋,例如手扶牆壁並保持直立,運用身體的重量,盡量壓向大腿外側(圖),直至有痠緊感。但業餘跑手或偶爾才參加長跑者,對伸展動作缺乏認知,更可能跑姿錯誤,或者穿了不合適的裝備,再加上長時間運動,對膝關節肯定是負擔。 手扶牆壁並保持直立,運用身體的重量,盡量壓向大腿外側,直至有痠緊感(明報製圖) 鄭:膝蓋痛楚不一定出於退化,成因需視乎年齡及創傷等因素。特別是年輕運動員,容易在比賽時承受猛烈的碰撞,韌帶、肌肉及半月板傷患都可能造成膝痛。患者病情各有不同,最好先諮詢醫生意見。 更多伸展運動: 【運動消閒】健身球運動 紓緩頸肩背痛 預防寒背 【運動消閒】簡單4式訓練核心肌 【有片】預防運動:簡單運動 強肌增關節活動度 【運動消閒】拉筋示範:簡易4招保肌肉柔軟 【運動消閒】正筋正骨:走出伸筋拉筋誤區 【有片:運動消閒】4式伸展:預防抽筋靠伸展放鬆 關節進補「回春」? 問:退化性膝關節炎有什麼治療方法? 鄭:先要看醫生找出病因,並因應生活習慣、退化程度等,設計治療方案。較簡單的方法包括控制體重,改變生活和運動習慣,口服關節修補劑、止痛藥、非類固醇消炎藥等。如經醫生評估,需要強度較大的治療,則可考慮在膝關節內注射透明質酸,甚至置換人工膝關節。 何:有患者會在坊間購買營養補充劑,期望關節能回復「青春」,常見的有葡萄糖胺、軟骨素等,但暫時未有醫學文獻,證明藥物有助膝關節軟骨重新生長。我建議多抽時間做運動,減輕體重負荷,增強肌力,對紓緩關節不順滑的感覺,反而更有幫助。患者求醫後,醫生先會辨別膝關節退化的程度,屬於輕微、中度抑或嚴重。輕微至中度退化者,大多數會服止痛藥,增加運動及注射透明質酸;若程度嚴重,則要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手術。 透明質酸愈打愈無效? 問:對已退化的膝蓋,打針能否起修補作用? 何:注射透明質酸功效在於潤滑關節,減少痛楚與不適,以及活動時發出的咯咯聲;但無助逆轉膝關節退化。其發揮功效的時間亦愈來愈短,假設第1針功效能維持12個月,第2針可能只有9個月功效,並逐次遞減。這是因為打針只能紓緩徵狀,卻沒減慢膝蓋退化,長年累月下,膝關節繼續退化,問題愈趨嚴重,打針的作用愈不顯著。 注射血小板漿 復元膝關節 近年有另一種治療方法,是注射「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PRP)。身體有自我修復機制,在受傷時協助復元,其中血小板起很大功用。PRP治療是從患者體內抽取50ml血液,透過離心機去除紅血球部分,再運用儀器,從血漿中抽取血小板,濃縮成6ml,注入需要修復的膝關節,目的是促使關節軟骨修補或再生。 在醫學理論及臨牀上,PRP的確能起修補作用,這也是跟注射透明質酸不同之處。但效用是大是小,目前仍欠缺大型或科學研究數據,需再作大量評估,才得知PRP對什麼病人、哪種程度的退化能見效。若膝關節已嚴重退化,注射性的治療手法已不足夠,有需要接受手術。 (黃志東攝) 相關關節痛文章: 【了解關節痛】查找腰痛膝痛病因 及早治療免後患 【了解關節痛】關節「風濕」嗌救命 及早保養勤伸展 【了解關節痛】好zone動:發育期多運動 易誘發膝痛 【了解關節痛】生物製劑延緩退化 強直病人保關節新希望 【了解關節痛】趁盛夏注陽氣 衝出冷氣房 迎日救虛寒 【了解關節痛】游水解關節痛? 錯誤泳姿傷上傷 文:李安兒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了解關節痛】查找腰痛膝痛病因 及早治療免後患

膝痛、腰骨痛是都市人十分常見的毛病,可令人坐立不安、睡不安寧……很多時膝痛、腰骨痛都是退化勞損、久坐不動及姿勢欠佳所致,近年患者更有年輕化趨勢。專家指若不及早治療,解除痛症困擾,腰痛隨時會惡化成坐骨神經痛,甚至影響膝關節,而長期膝痛亦會導致關節變形,對日常工作、生活造成極大損害! ▲betway体彩 骨科專科醫生鄧偉文醫生表示,膝關節退化可早至三四十歲出現,及早治療可以避免痛症困擾,甚至影響生活。 感謝您的支持!由於是次講座反應熱烈,所有門票均已派罄。 人的機能會隨着年老而衰退,膝關節便是常見的退化部位。betway体彩 骨科專科醫生鄧偉文醫生指出,膝關節退化常見於六七十歲以上人士身上,但近年亦不乏三四十歲的個案,尤其是膝關節曾經受傷、有遺傳因素、關節面受力不均等的人士,都可以令退化提早發生,引起膝痛等不適。 膝關節退化 延醫導致關節變形 膝關節退化主要是源於關節表面軟骨磨蝕,導致硬骨互相碰撞,引起紅、腫、熱、痛等症狀。鄧醫生解釋,情况就如我們穿鞋一樣,當鞋底磨蝕了,腳便會與路面直接摩擦,引起痛楚。「一般而言,膝痛在走路時會感覺痛,坐下休息便會稍為紓緩。」 對於病情較輕的病人,可以透過使用消炎止痛藥及注射類固醇等紓緩症狀;然而,若用藥後痛楚依舊,便可能要考慮進行置換人工關節,即俗稱「換骹」的手術。 鄧醫生指出,不少病人都會擔心人工關節的壽命有限,而不想太早進行手術,希望「捱得幾耐得幾耐」,但其實如果接受藥物及物理治療後,膝痛仍持續,對生活造成影響外,關節亦會逐漸變形,身體姿態也因而改變而損害其他關節的健康,增加日後的手術範圍及難度。 「換骹」手術準確度高 病人重拾生活步伐 鄧醫生強調,近年置換關節手術不斷進步,例如有電腦及機械臂協助,幫助醫生更精準地重建關節表面,令關節更貼近人體力學需要,不但能提升療效,也有助延長人工關節的壽命。部分合適的病人更可以「換半骹」,即只換走部分關節面,此舉可以保留所有韌帶,康復的速度及效果會更理想。 「換骹手術的準確性不斷提高,創傷性則愈來愈低,整個手術甚至可以做到『唔見一滴血』,最重要的是病人可以更快康復,重拾正常的生活步伐。」雖然手術後不建議參與劇烈運動,但鄧醫生坦言,每次看到病人寄來的相片或影片,展示他們在打網球、打高球或跑步等,都會為病人感到「好開心」。 延緩膝關節退化小貼士: – 健康及均衡的飲食 – 控制體重,不要過重 – 強化下肢肌肉,減輕關節壓力 腰椎間盤病變或骨刺增生致膝痛 不過,膝痛有時未必是膝關節所致,可能是腰椎間盤病變或骨刺增生,令神經線受壓所致,需要治好腰骨問題才能解決膝痛困擾。 betway体彩 骨科專科醫生高天祐醫生表示,腰椎病變如神經受壓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症狀可以蔓延至腿部,除了持續腰骨痛、腳痛外,更可能有麻痺、無力及跛行等症狀。 他說,多達七成人曾經試過腰骨痛,以往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人士身上,但現在20至40歲的年輕患者則顯著增多,主因是坐得多、「郁」得少。他指「唔郁」是大問題,因長期坐着會令髖關節「屈埋」和腰椎「寒背」,相關肌肉會收縮,以致站起時關節無法伸展,像老人家般要慢慢站起。 ▲betway体彩 骨科專科醫生高天祐醫生指,多達七成人試過腰骨痛,而不少司機及上班族等因長時間坐着、「郁」得少致容易腰骨痛,切勿掉以輕心。 久坐致腰骨痛 早期物理治療放鬆肌肉 「身體為了平衡,腰便會拗後及駝背,增加了腰椎及椎間盤的壓力,慢慢形成結構性變化。」 早期的腰骨痛大部分都是肌肉疲勞所致,治療主要包括物理治療、超聲波等以放鬆肌肉,有需要時可以在患處注射藥物,幫助快速紓緩痛楚,讓肌肉可以恢復運作。 切勿拖延治療 影響康復進度 高醫生以一名年約40歲、任職資訊科技部門的病人為例,平日病人要經常坐着用電腦,導致肌肉疲勞而出現腰痛。本來只需要藥物幫助,加上以物理治療及儀器協助放鬆肌肉便可以改善問題。可是病人後來因為公司系統升級,日夜趕工,令腰痛加劇至無法站起,送院檢查發現腰椎的椎間盤有裂痕,最後要住院兩星期才能起身走路,並要持續復康治療,才能逐步回到工作崗位。 他強調,當腰椎出現結構性病變,如坐骨神經痛、腰椎不穩定等,治療會更見複雜,可能需要手術才能處理,康復時間亦較長。因此,他提醒市民若出現持續腰痛,宜及早求醫找出原因,對症下藥。 減少腰骨痛小貼士: – 不要長期坐着,免加重腰椎壓力 – 常做帶氧運動,增加肌肉持久力 – 鍛煉核心肌肉,幫助鞏固腰骨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