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噴劑≠噴鼻式新冠疫苗 解構噴劑成分能否防新冠?購買時5大注意

【明報專訊】科學家正研究使用鼻腔和口腔噴霧劑治療和預防新冠病毒,市面上亦有類似噴劑出售,主要成分有一氧化氮、卡拉膠、結冷膠、紫錐花等,價錢由幾十至幾百元不等,有的更標榜是「隱形口罩」。會否成為新的防疫武器?出外用餐或做運動時除下口罩,噴一噴鼻能否預防感染?抑或只是虛假安全感?坊間出售各款抗病毒噴劑,絕不等同噴鼻劑型新冠疫苗,兩者在原理或預期效果究竟有何不同?若用噴鼻產品作為輔助工具,在食飯、打球除口罩時想「保險一點」,有哪5大注意事項呢? (設計圖片,Cristian Storto Fotografia@iStockphoto)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3、4和第5針安排 已接種3針康復後6個月可打第5針(16日起預約) 抗病毒噴劑防感染效果有待研究 不等同噴鼻式新冠疫苗 ◆一氧化氮 與新冠病毒相關的鼻腔和口腔噴霧劑研究,進行得如火如荼,其中包括一氧化氮噴鼻劑,正針對預防新冠感染作第三期臨牀研究。家庭醫生林永和提醒,雖然一氧化氮可能是以抑制SARS病毒相同方式來抑制新冠病毒,但針對新冠病毒的確切作用機制尚不清楚。臨牀研究尚未完成,產品效果有待確認。 另有研究顯示,新冠患者一氧化氮水平和生物利用度低,外來補充一氧化氮或有助預防或治療新冠感染;吸入式一氧化氮(iNO)在新冠治療方面有大量研究,惟安全且有效的劑量尚不清楚。林永和留意到,一氧化氮與新冠相關研究多數是針對治療,例如將一氧化氮與抗病毒藥物結合使用,作為治療新冠的潛在選擇;能否應用於預防新冠感染,值得商榷。 ◆紫錐花 有口腔噴劑成分含紫錐花提取物,產品指紫錐花具有抗炎、抗病毒作用。林引述,有研究指以茶袋冲泡紫錐花可改善感冒病徵;另有研究顯示紫錐花錠劑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然而,目前沒有關於紫錐花在預防新冠感染研究或臨牀確鑿數據,究竟紫錐花可否作為新冠病毒預防劑、治療輔助劑和高危人群免疫增強劑,有待進一步研究。 林提醒,某物質的研究成效可能僅針對口服效用,研究結果不能應用在其他劑型,如某成分口服膠囊有用,但不代表噴劑有相同效果。 ◆其他成分 有噴鼻劑使用卡拉膠(carrageenan),聲稱有科學認證能抑制新冠病毒,產品列明獲「美國FDA產品認證」。然而,能抑制病毒,與有效預防感染或減輕病情,未必有關連。另一方面,產品要進入美國市場,醫療廠商需要對產品註冊(establishment registration)和產品列名(device listing),但不代表美國FDA認可該產品能達到其聲稱效果。 卡拉膠、木糖醇、羥丙甲纖維素都是鼻腔和口腔噴霧劑常見成分,有研究測試這些成分對新冠病毒的抗病毒作用。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提醒,體外實驗結果不足以反映臨牀效用。要證明噴劑有效,首先要在試管測試能否阻截病毒感染細胞,再做動物實驗,最後是臨牀研究。目前,部分噴劑有做動物實驗,有些未進入臨牀階段或進展緩慢。 加上預防性藥物臨牀研究有其困難之處,由於每100人至1000人才有1個傳播者,需要大量群組作預防性研究,變相要投入相當大的資源,令研發工作增添困難。再者,要廣泛使用於人群,噴劑安全考慮特別高,尤其是吸入性產品或藥物,必須經認可的臨牀研究才可廣泛使用,目前看來仍需一段時間。 鼻水帶走成分 難長期附黏膜 另外,噴劑本身有一定局限。「愈來愈多證據發現,新冠病毒很多時透過微細的氣溶膠在空氣傳播,感染範圍除了鼻、眼、口黏膜之外,亦可能感染整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肺氣泡,總表面面積達100平方米,等於千幾呎豪宅的大小!」梁子超表示,純粹只覆蓋鼻黏膜的噴劑,未必能完全阻截病毒入侵身體。 梁又指出,即使噴劑能全面覆蓋感染位置,亦要確保有效成分能持續停留才可發揮作用。由於呼吸道有自我清潔功能,內裏的絨毛和分泌物將外來物排出體外,使噴劑難以長期附在呼吸道黏膜上。 林永和同樣指出,帶有病毒飛沫可接觸眼、口、鼻黏膜,噴劑存在防護漏洞,呼吸、流鼻水會帶走噴鼻劑成分,未必能長時間待在鼻腔,達到預防效果。加上,未知產品是否防水,未必適合游泳時使用。 戴口罩最穩妥防護 可源頭控制 「雖然現時的產品功效成疑,但相關研究值得支持,或者將來真的能幫助疫情。」林永和認為,恰當佩戴口罩是最穩妥的防護,未必需要額外使用噴劑,「去旅行或需要除罩的時候如做運動、用餐,使用這些噴劑當輔助是個人選擇,但有可能過猶不及,譬如對成分過敏、無妥善戴口罩、對防疫措施鬆懈。」出外旅行需了解當地疫情風險,在人多擠迫的地方、公共交通工具上最好戴口罩。 美國FDA早前向一些銷售聲稱可以預防、治療、減輕、診斷或治癒新冠產品的公司發出警告信,指可能會導致公眾產生虛假安全感和錯誤印象,以為不需要嚴格遵守社交距離和良好衛生習慣等。梁子超最後提醒,噴鼻劑的作用有別於口罩。口罩不但提供個人保護,還有源頭控制功能,若所有人都戴口罩,即使口罩只有八成保護力,亦能將整體感染風險減低96%。他認為視乎冬天過後新冠病毒和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會否廣泛流行,待今年春天才考慮放寬口罩令較合適。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港大合作研發噴鼻式疫苗 袁國勇:有效對抗Omicron 保護率有多少? (附與科興及復必泰針劑疫苗比較) 文:利楚兒 編輯:梁小玲 選購注意:噴劑須有嚴謹研究 不宜外地買 噴鼻產品尚在研究中,技術仍未成熟,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現階段不應依賴這類產品作防疫用途;至於作為輔助工具在食飯、打球、吹奏樂器除罩時想「保險一點」噴一噴,最重要是「do no harm」,使用後沒有不適。 注意事項 ‧留意有否全面科學實證和臨牀研究支持 ‧研究有否涉及贊助商的利益衝突,如有藥廠資助,分析研究結果時應更加小心 ‧參與研究人數(樣本數量)是否足夠 ‧衛生防護中心有否認可相關產品作預防新冠或建議使用,市民可瀏覽衛生防護中心或同心抗疫網站 ‧不建議在外地購買抗病毒產品,因為消費者未必看懂產品標籤,亦未能了解產品有否研究支持、內容是否可信等 Read more

孕婦感染新冠要注意的5個問題 中醫分享懷孕確診如何自療紓緩喉痛失聲

【明報專訊】孕婦免疫力較一般人差,感染風險相對較高。註冊中醫黃晶晶懷孕12周時確診,隔離期間以中成藥「自療」,配合按摩和湯水紓緩咳嗽、喉嚨痛、失聲等不適症狀,剛誕下健康寶寶的她分享康復之路。若孕婦不幸確診,新冠病毒會否影響胎兒?隔離期間應否如期產檢?可否服用中成藥或抗病毒藥物?請來中西醫一同解答,關於懷孕期中招的5個問題。 中醫懷孕期間感染新冠 按穴DIY湯水「自療」 5個孕婦確診問題 2022年初,註冊中醫黃晶晶繼丈夫發燒並確診後,翌日亦發燒,快速抗原測試結果呈陽性。當時她懷孕12周,但遲遲未獲安排送院,一直居家隔離等候。隔離期間,無法外出就醫,在有限資源下,她憑自己的中醫知識,採取一些方法自救,紓緩症狀。 相關閲讀:【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發病初期發燒、喉痛、咳嗽 體質各異 忌自行服中成藥 黃晶晶憶述,發病首3天有發冷、發燒、喉嚨痛、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等症狀,跟感冒差不多。第一晚持續幾小時輕微發燒,徘徊38℃左右。她服食感冒清熱冲劑中成藥,具有疏風散寒、解表清熱之效;亦服食了清熱解毒抗病毒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以幫助退燒及緩解喉嚨痛,但擔心藥物可能會影響胎兒,故把劑量減半。 不過,她提醒,因自己具備中醫知識可按病情用藥,大家不應仿效。「一旦確診新冠,切勿自行服食中成藥,必須尋求專業意見。每人體質各異,在缺乏醫囑下胡亂服藥,可能適得其反。」 發了一晚燒後,出了一身汗,開始退燒,周身骨痛亦緩解了。中成藥服了3、4天後,大部分症狀減退,便停止服藥。唯獨喉嚨痛始終沒有緩解,且愈來愈嚴重,病發第3天更完全失聲。 粥水湯水為主 加陳皮健脾開胃 她表示,懷孕早期孕吐較明顯,胃口原本已不好,確診後胃口變得更差,加上疲憊不堪,根本沒有進食意欲,每日亦未必食足三餐。但要抵抗疾病,又不得不補充體力及水分。她採取清淡、容易消化的飲食原則,以粥水、湯水為主,略加陳皮,有助健脾開胃。 相關閲讀:【抗疫你要知】 新冠肺炎疫情下 新手爸媽抗疫兼湊BB 好辛苦? 醫生教你 5 個照顧錦囊 雪梨南北杏湯 紓緩喉嚨痛失聲 雪梨南北杏湯是她當時經常炮製的湯水,材料及做法簡單,2個雪梨(連皮),加適量南北杏、少許陳皮、清水煲成湯水。「雪梨潤肺,南北杏化痰止咳,陳皮健脾化痰,此湯有潤肺之效,有助紓緩喉嚨痛、失聲的不適。想味道更可口開胃,可再加1個蘋果(去皮)煲,蘋果潤腸,有助排便。當時胃口欠佳,較適合進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此湯湯渣煲至腍身,易於入口。除補充體力外,多飲這類潤肺湯水,有助緩解喉嚨不適,畢竟一確診,口腔已好乾涸,喉嚨持續有恍如刀割的痛楚。」 按摩兩穴位 助止咳平喘 孕吐加上咽痛咳嗽,滋味很難受。當時黃晶晶受咳嗽困擾,但又不想食止咳藥,故按摩兩個有助止咳平喘穴位,分別是定喘穴(位於背部第七頸椎棘突和第一胸椎棘突中間,往左右各半寸)及膻中穴(位於胸部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隙處,約當兩乳頭之間)。有兩種按摩方法,一是用手指加按摩油輕輕從上至下推揉穴位,另一種則是溫熱穴位。每日按1至2次,每次按1至3分鐘。 她指出,懷孕晚期確診若有慢性咳嗽,會較辛苦。因為用力或頻繁激烈咳嗽,會增加腹腔壓力,原本已挺着的大肚承受的壓力更大,有可能刺激子宮收縮,影響胎兒;建議這時應求診,亦可按摩上述穴位,紓緩咳嗽。 樂觀抗疫 多休息做伸展運動 準媽媽確診最擔心當然是病毒會影響胎兒,黃晶晶也不例外。一般18至22周後開始感覺到胎動,超聲波檢查才可較詳細地檢查胎兒結構及其發育情况。當時她懷孕12周,無法在隔離期間做相關檢查,難以了解胎兒發育有否影響,難免擔心。 「上網瀏覽相關資訊,知悉確診孕婦之後誕下的孩子都十分健康,所以跟自己講:『一定會大步檻過』, 心態積極很重要。確診後精神不好,便多休息,做一點伸展運動、看電視,輕鬆一下,以正面心態抗疫。」直至核酸檢測結果變回陰性,她急不及待趕去私家醫生處做超聲波檢查,知道胎兒發展無異常,終於放下心頭大石! 接觸過不少新冠確診病人,自己也受過病毒煎熬,經此一役,她有一番感受,「新冠傳播力較強,就算注射了疫苗,大多數人都會出現感冒發燒症狀,體質較好的人康復較快,亦較少新冠後遺症;體質差的人康復時間慢,較多後遺症,如氣管敏感、疲勞、流鼻水、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食慾減少等。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大家平時不要放棄鍛煉身體,適時養生,多飲暖水,少飲凍少食生冷,保持良好的新陳代謝,免疫力就會好」。 懷孕前已接種兩針疫苗,一直有運動習慣,加上不飲凍不吃生冷。她笑言,新冠康復後沒有新冠後遺症。 文:黎芸迪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www.afterrobert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確診應對:懷孕後期中招 重症風險較高 【明報專訊】孕婦不幸確診新冠,要注意什麼?且聽婦產科專科醫生陳心怡以下的建議。 相關閲讀:【懷孕準備】想生虎寶寶、兔BB?準爸媽全方位備孕攻略 問:孕婦染疫風險如何? 答:孕婦免疫力較一般人差,感染各種病毒風險較高,包括新冠病毒。香港婦產科學院鼓勵孕婦接種新冠疫苗,學院網站亦提供備孕及懷孕人士接種新冠疫苗的建議,詳盡解釋於懷孕期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以及接種新冠疫苗的利弊。雖然新冠病毒經由胎盤傳染給胎兒並不常見,但亦有可能令孕婦出現嚴重症狀及早產的風險。 作為婦產科醫生,我會依照學院指引,為準媽媽解釋接種疫苗的疑慮,令她們有足夠資訊衡量接種的風險與好處。她認為接種疫苗是準媽媽個人選擇,不論接種與否,該決定亦應被尊重。不過無論有否接種疫苗,都應該做好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去人多地方等,減低感染風險。 問:確診孕婦會出現哪些症狀? 答:處於適育年齡的女性,大部分都沒有長期病患,再加上已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病徵一般較輕微,如喉嚨痛、輕微發燒(38.5℃或以下)、流鼻水、咳嗽、肌肉痠痛等,甚至沒有症狀。但亦有孕婦會出現較嚴重病徵,如肺炎、氣喘、呼吸困難、胸口痛等。特別是懷孕後期(即5個月或以上)才感染,較大可能有嚴重症狀或併發症,甚至需進入深切治療部(ICU),或者需要使用呼吸機。對胎兒構成的風險更大,增加早產風險。 呼吸難、心口痛、胎動少 即睇急症 問:確診後,孕婦下一步要怎樣? 答:視乎症狀而定。如果症狀較輕微,例如有喉嚨痛、輕微發燒(38.5℃或以下)、肌肉痠痛、流鼻水、咳嗽等,可以透過醫管局的流動應用程式「HA Go」,查詢並預約新冠指定診所求醫,這些診所專注處理輕微感染症狀的新冠病人。 但如果出現嚴重症狀,例如神志不清、氣喘、呼吸困難、心口痛、使用退燒藥後仍持續兩天發熱(超過38.5℃)、胎動減少(對於超過24周的孕婦)等,就要立即前往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盡快接受適切治療。 不會用抗病毒新藥 問:居家隔離期間,確診孕婦怎樣監測自己的病徵? 答:醫生會為孕婦處方藥物紓緩症狀,例如處方撲熱息痛(paracetamol)及馬來酸氯苯那敏(chlorphenamine maleate)來紓緩發燒和流鼻水,以及喉糖、止咳藥等。至於現時用來治療新冠的抗病毒藥物、抗體治療,則不會應用在孕婦身上,畢竟這些新藥使用在孕婦方面的數據不多。平時孕婦應每天記錄呼吸、心跳、體溫,以及胎動,若有任何異樣,應盡快聯絡醫生。 問:確診孕婦應否如期做產檢? 答:確診後,孕婦應立即聯繫其主診的婦產科醫生,以便醫生因應其身體狀况,作出專業建議。一般而言,如過往檢查結果屬低風險懷孕,主診醫生有可能建議推遲產檢,以減低確診患者感染其他人的風險。若懷孕屬於後期,或懷孕風險較高,醫生可能安排於隔離房間做產檢。 Read more

肥胖、便秘 增尿失禁風險 更年期易患骨質疏鬆症 教你運動3招改善問題

【明報專訊】不少中年婦女受尿失禁及骨質疏鬆困擾。調查發現,香港每3名婦女,便有1人受失禁困擾;而約半數婦女可能在更年期後患上骨質疏鬆症。透過恆常運動,就可以改善上述兩個問題。 相關文章:【尿失禁種類】3類中壓力性失禁最常見 產後或更年期女士正視「理遺」問題 預防有法7個Tips 港每3名婦女1人有失禁 肥胖、便秘增尿失禁風險 調查發現,香港每3名婦女,便有1名受失禁困擾,故強化骨盆底肌肉是有需要的,尤其是孕婦、停經前後女性,即使沒有任何徵狀,也應該透過會陰肌肉運動,增強盆腔內器官的承托力,以預防尿失禁、器官下垂或其他骨盆底肌無力的情况。 會陰肌肉運動 增盆腔器官承托力 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建議,有尿失禁和骨盆腔器官下垂的女士應要訓練骨盆底肌,亦即做骨盆底肌運動或會陰肌運動,又稱凱格爾式運動(Kegel exercise)。 研究顯示七成女性做了錯誤的骨盆底肌運動,以下是正確的骨盆底肌肉訓練: ‧坐下或躺下,保持身體放鬆,然後收緊會陰部肌肉,如忍大小便一樣的感覺,將注意力放在下盆肌肉及往上提,這樣可鍛煉肌肉收縮及放鬆。 ‧開始時吸氣提肛,將會陰肌肉往上提收縮,保持呼吸,維持肌肉收縮5至10秒,然後放鬆3至5秒,不要閉氣,重複8次,每天做3組。 多進食富纖維食物、飲水和運動 改善體重防便秘 當骨盆肌變得強壯時,可在站立姿勢或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正確的會陰肌收縮,配合日常生活如抱嬰兒及提起重物,可減輕或防止徵狀出現。如有疑問,建議向專業物理治療師查詢,以防做錯適得其反。 另外,維持健康的體重十分重要,因為肥胖會增加腹部肌肉壓力。至於便秘,則會令腹部過度用力排便,減弱陰肌力;慢性咳嗽亦會使骨盆肌力變弱。因此,建議選富含纖維的食物,並多喝水,配合運動,有助控制體重、預防便秘。 運動有效防65歲以上跌倒 骨質疏鬆症是指骨質量減少,增加骨折風險。多攝取鈣質、維持健康飲食和適量運動都有助預防。約半數婦女可能在更年期後患上骨質疏鬆症,以致輕微碰撞或摔倒都會造成骨折。研究顯示,透過運動能有效預防65歲以上的人跌倒。 骨骼是活組織,對外來壓力會產生反應,透過運動可強化骨骼,所以運動是維持骨骼健康的最佳方法。骨骼強度和骨質密度取決於年輕時運動量多寡。 建議每星期至少運動3天,每次1小時 (每星期累積最少15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當中部分時間應做有重量負荷的運動,例如跑步、跳舞和球類運動等,持續運動直到老年,可幫助維持骨骼及肌肉的強度與平衡感,並減低跌倒的風險。 預防骨質疏鬆:負重運動/橡筋帶鍛煉 上肢運動 1.坐下,雙手各持橡筋帶兩端(圖A),舉至胸口慢慢拉開(圖B),停5秒 2.站立,固定橡筋帶,雙手各持橡筋帶兩端、輕微屈曲(圖C);雙手慢慢向後拉(圖D),停5秒 鍛煉大腿四頭肌 坐下,橡筋帶綁着雙腳(圖E),其中一腳伸直膝關節(圖F),停5秒,緩緩放下;然後另一隻腳重複動作 注意事項 ‧目標是增加上下肢肌肉力量 ‧循序漸進,不宜操之過急 ‧每天1節,重複動作5至10次 ‧訓練前檢查橡筋帶有否裂口,以免斷開 ‧訓練時,橡筋帶應在腳上綑綁最少一圈 ‧訓練後,橡筋帶用乾布清潔,收藏於陰涼處便可,切勿用水清洗及儲存於高溫環境,以免加速其損耗 相關文章:【骨折】骨質疏鬆無聲無息!切勿忽視腰痛臀部疼痛 補鈣30歲前已要開始?(附營養師飲食建議) 文:梁慧貞(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婦女健康專研組主席、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Read more

【新冠口服藥】非本港居民、旅客公院處方口服藥須付逾6000元 復必泰二價疫苗、兒童及幼兒疫苗港人優先接種

【明報專訊】特首李家超昨被問及與內地通關具體安排時表示,通關需要逐步、有序、全面,包括在運力及人數上確保暢順,目標明年1月15日前與內地有關單位達成共識,獲中央完成審批後落實。逐步恢復與內地通關,社會關注會否為本港醫療系統帶來負擔。醫務衛生局長盧寵茂昨交代多項保障本港醫療系統安排,包括本港居民染疫會獲優先應診,非香港居民及旅客如到政府或醫管局治療過程獲處方新冠口服藥,需為每個療程支付逾6000元等。不過,他未有提及現由政府向私家診所免費提供的口服藥的收費水平。至於復必泰二價疫苗、兒童及幼兒配方疫苗,只會優先免費提供予香港居民。醫學會會長鄭志文昨表示,政府未就私家醫生通關後可否向旅客免費派發口服藥制定指引。有醫生認為藥物被濫用風險不高。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服新冠口服藥切忌自行停藥 醫生提醒4件事:快測轉陰仍要留意血氧、心跳… 旅客公院獲口服藥須付逾6000元 禁用指定診所 打二價疫苗染疫應診 港人優先 本報昨向醫衛局查詢,非符合資格者在私家診所可否獲處方由政府免費提供的口服藥、如可以收費機制如何等,該局引用昨日的新聞公布,指出私營醫療機構可直接向藥廠訂購兩款藥物,非符合資格的新冠患者應直接在私營醫療機構獲取治療及處方有關藥物。 局方:旅客應赴私營 急症室診金1230 據衛生署名單,現時有456名私家醫生可透過特設網上平台,要求政府提供兩款新冠口服抗病毒藥物,醫生處方時要在醫健通登記,處方時不可收費。本身有向衛生署索取口服藥的家庭醫生林永和昨向本報表示,為病人處方政府採購的口服藥須實報實銷,向署方呈報處方給何人,相信被內地旅客「出蠱惑」濫用的可能很微。 應診方面,盧寵茂稱,醫管局會優先為「符合資格人士」的確診者提供醫療服務及藥物,非香港居民及旅客等「非符合資格人士」,不能使用醫管局指定診所及遙距診症服務。盧表示,非符合資格的新冠患者如使用公院急症室,須付1230元診金。他又稱,公共醫療系統對新冠病人所需藥物,包括含「撲熱息痛」成分藥物,有充足存貨,政府、醫管局和衛生署正加大採購量,確保供應。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3、4和第5針安排 已接種3針康復後6個月可打第5針(16日起預約) 非居民留30日始可免費打原始疫苗 近日有聲音關注通關後會否有內地居民來港接種新冠疫苗。盧寵茂昨於記者會表示,政府已採購足夠疫苗,上周五起已調整「政府疫苗接種計劃」安排,復必泰二價疫苗、兒童及幼兒配方疫苗,只會優先免費提供予香港居民。盧又稱,現時非香港居民必須最少逗留30日,才可獲免費接種科興疫苗及復必泰原始疫苗,強調政府會監察情况,「避免非香港居民特地短期來港接種政府疫苗」。至於私營市場疫苗接種,盧稱與政府採購屬「兩個獨立系統」,不會影響本港居民接種。 (新冠疫情) Read more

美食當前易增磅、消化不良?糖尿、腎病、腸道敏感人士要吃得開懷?附飲食提案+運動急救有法

聖誕、元旦、除夕、農曆新年接踵而至,叫人心情興奮又期待。佳節當前,難免聚餐頻頻,狂歡過後出現消化不良、胃脹、便秘等腸胃狀况怎麼辦?糖尿病、腸道敏感、腎病人士又有什麼方法吃得開心又放心呢?要記住,暴飲暴食不單止令體重直線上升,更有機會導致三高、脂肪肝等問題;立即向醫生、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專家了解節日飲食宜忌、狂歡過後運動「急救術」等,讓大家吃得健康也開懷! 大時大節少不免跟家人朋友聚餐慶祝,歡度佳節的同時要避免暴飲暴食,以免節後出現消化不良、胃脹、便秘等腸胃問題。(網上圖片) 節日飲食宜忌 糖尿病患者要懂得「揀飲擇食」 【有片】點揀健康朱古力、糖果? 想送禮?甜蜜蜜的朱古力、糖果是不少人的熱選。不過,在選擇這些甜食時有哪些地方要注意呢?營養師教路,拆解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和進食分量都要得宜,即睇點揀朱古力、糖果,可以食得「有營啲」! 【糖尿飲食】節日美食當前要戒口兼控制血糖?營養師:糖尿病人「識飲識食」食得開心又放心(有片) 節日一個接一個,聚餐亦一個接一個。平日飲食要戒口的糖尿病人,怎樣在節日當前吃得盡興呢?有醫生就甜品、生果、酒類等分享「識飲識食」建議,營養師還提供多項糖尿飲食貼士,既可有效控制血糖,也可以在大時大節享用美食。 【糖尿飲食】不想血糖飇升?糖尿病人為三餐計計數 節日美食吃得開懷(有片)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揀飲擇食已是日常生活的指定動作。對糖尿病已有多年研究經驗的營養師指,計算食物分量十分重要,尤其是面對大量美食,更加要不忘「計數」,即使外出用餐,亦能做到盡興又安心! 【海味營養一覽】鮑魚、花膠、海參、瑤柱營養豐富 注意烹調慎防高鈉高脂陷阱 正所謂「冬大過年」,即使疫情下仍有不少人選擇參茸海味作為冬至飯的烹調材料。常見海味例如海參、花膠、鮑魚、瑤柱等均含有豐富營養,但海味的營養陷阱通常在於加入過多調味料,令菜式變得高脂及高鈉,烹調時要留意什麼呢? 新年油器食得精 煎堆切半唔爆表 今年1月已是農曆新年,想起傳統的煎堆、油角、芋蝦、笑口棗等新年小食便教人期待不已!營養師盤點6種傳統油器的熱量,究竟哪種最邪惡?哪種最「抵食」?自家製又會否健康一點? 【有片】營養標籤要識睇 健康有禮—餅乾、麵食有選擇 很多人都會選購餅乾、麵食等禮品送給親朋,不過在揀選餅乾和麵食時,原來單是看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已經大有學問。尤其要送禮給長輩或患有「三高」等人士,怎樣才能夠送禮兼送上健康呢? 【減肥】仿飯 vs 斷食 vs 生酮好壞有不同 營養師提醒非人人適合:腸道敏感、糖尿、腎病患者要注意 近年流行各種不同的減肥方法,例如斷食、生酮飲食法等,近年亦興起以蔬菜代替碳水化合物的「仿飯減肥法」,透過進食外觀與白飯相似的蔬菜,減少熱量和澱粉質的攝取。「仿飯」是什麼?營養師提醒,進行「仿飯減肥法」除了要注意以下3點外,也非人人適合,尤其是腸道敏感、腎病、糖尿病患者更要多加留意…… 經常外出用膳 易墮 5 個飲食陷阱 營養師教你飲食小改變 由內「營」到外(內附3日健康餐單) 節日假期接連外出用膳,容易墮入 5 個飲食陷阱,包括鹽分攝取過多、飲水少及蔬果量不足、多飲高糖飲料例如含糖咖啡、檸茶及珍珠奶茶等、經常吃煎炸食物,以及食無定時等,對身體內外健康都會構成不良影響。不妨參考營養師提供的健康餐單,把握在家的時間,吃得更清淡健康。 節日過後「急救」腸胃!免受消化不良、胃脹等困擾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醫生表示,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飲用含咖啡因或有氣飲品,又或飲酒、食煙等,都與消化不良息息相關。聚餐吃得太豐富導致消化不良?醫生整理出以下5大建議,於節日前後提醒大家。 【消化不良】胃氣脹、胃痛、胃酸倒流 氣滯皆因暴飲暴食、思慮過度?中醫教改善脾胃氣滯 本身脾胃不佳的人士,聚餐時要多加留意食物的選擇,少吃肥膩、多油、太甜的滋膩食物,以免妨礙消化。同時建議採取「少食多餐」的模式,避免一次過進食大量食物,更不應暴飲暴食。用餐時要要細嚼慢嚥,不要吃得太急,或一邊進食一邊喝湯水、不停講話等,否則除了容易吞進過多空氣外,如果食物未充分嚼碎便進入胃部,便會增加胃腸負擔。 【便秘】3個簡易運動天天做 踢走便秘 排便暢順 無論是節日聚會,抑或盆菜、自助餐等大多「少菜多肉」,攝取過多動物脂肪而纖維太少;加上期間飲水量不足,或會導致大便較硬而難以排出。其實只要天天做一些簡易小運動,已有助促進腸道蠕動及強化肌肉力量,再配合攝取足夠的纖維和水份等飲食習慣,便可大大改善便秘問題。物理治療師示範了以下3個對紓緩便秘有一定效果的簡易運動,以供大家參考。 運動減重 怎樣做最有效? 【肥胖系列】減肥運動要訣 避免體重反彈 假期太放肆,過後就要下定決心瘦身了!減肥不能單靠控制飲食,還要配合運動,才可提升減肥效果,且避免體重反彈。有效的減肥運動必須包括帶氧運動、肌肉訓練及伸展運動,運動時間的長短及強度亦要達一定水平,才能見效。物理治療師張子偉解釋,跑步、游泳及踏單車都是理想的帶氧運動。那麼,初開始運動,應保持哪種時間長度及運動強度呢? 【跑步】超慢跑每分鐘180步減膝關節受力 注意4原則 配合HIIT訓練增減肥效果 日本和台灣流行超慢跑,跟着節拍以「慢」取勝,被稱為神奇瘦身跑法!另一邊廂,在香港的運動場上,快跑力有不逮,跑得慢又擔心被人笑「龜速」,究竟要點跑,燒脂才最明顯? 【減肥有法】帶氧運動中游水減肥效果顯著?活動熱量消耗計算有法 專家指出,相比其他帶氧運動,游水減肥效果更顯著,能同時鍛煉肌肉和心肺。哪一種泳式減肥最有效?冬泳會否消耗更多熱量? Read more

滑雪有風險 跌倒可致拇指骨折 膝關節最易傷 新手老手要注意

【明報專訊】相信不少人會在聖誕、新年假期出遊雪國,而滑雪更是熱門活動。新手老手有什麼需要注意?專家提醒,滑雪有一定風險,新手和疏於練習人士容易受傷,老手則可能因久休復出「去得太盡」,亦容易出事。例如雙板滑雪常見傷患在膝關節,其次在肩膊,更容易忽略的是「滑雪者拇指」,以為受傷後手指僅紅腫、疼痛,不加理會,結果疼痛持續多個星期才看醫生。出發前先鍛煉下肢肌力和平衡力,落場前做足熱身、量力而為、學識求助,萬一受傷忌HARM宜PRICE,緊記專家貼士,就能盡情大顯身手!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滑雪有風險 滑雪板鎖死腳跟 膝關節最易傷 在白皚皚的雪山上「飛馳」,一個字——爽!但骨科專科醫生林健偉表示,滑雪是高速、高能量、對平衡力要求很高的運動,有一定危險,「香港沒有滑雪場地,專業滑雪者不多,很多人外遊滑雪都是新手,或是一年玩一兩次,技術未必熟練」。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高級講師、物理治療師梁澤祺亦指,不少人對上一次滑雪已是兩三年前,技術生疏了,加上外遊時玩起來容易樂極忘形,更加危險;「尤其是頭一兩天,熱身不足;或旅程即將結束,身體很疲累也是高危因素。大部分病人都是旅程的頭或尾段受傷,他們常說最後一天很疲倦本來不打算滑雪,但又覺得反正來了應該去玩,結果就出事」。 滑雪主要分為雙板滑雪(skiing)和單板滑雪(snowboarding)。雙板滑雪常見傷患在膝部,其次在肩膊,林健偉解釋,「滑雪運動牽涉很多跳躍動作,平時一個動作可以有很多關節承擔,但滑雪時腳跟鎖死在滑雪板上,力就會匯聚在膝關節」,加上急停、旋轉和轉身等動作,一旦失平衡跌倒,雙腳若未能及時從滑雪板鬆脫,長長的滑雪板卡在雪地上,膝關節卻順勢扭轉,便會受傷,或造成十字韌帶、半月板撕裂。 跌倒用手支撐 可致拇指骨折 另外,手部和腰背也容易受傷,例如滑雪跌倒時用手支撐,衝擊力之大可能撐開拇指關節,又或者拇指關節壓住滑雪杖,造成「滑雪者拇指」(skier’s thumb),拇指韌帶拉傷或撕裂,嚴重可導致骨折。滑雪者跌倒時也常撞傷腰背,而所影響的脊骨位置視乎受傷情况而定,「最擔心是受傷後腿部麻痹、無力,可能傷及神經」;梁澤祺補充,「單純撞到腰骨可能只是輕微骨裂,但萬一影響到椎間盤或神經,就較為麻煩。所以如果出現腳痹、無力,就要小心處理並盡快求醫」。 撞傷腰背 腳痹無力或傷神經 玩單板滑雪時,雙腳同時固定在一塊滑雪板上,當滑雪者跌倒時經常下意識用手支撐,因此手腕扭傷、骨折較為常見。林健偉指,曾有朋友玩滑雪板時失平衡,一雙手掌同時落地,導致雙手手腕骨折。而無論雙板或單板滑雪,如果摔倒時肩膊首當其衝,可能導致肩關節扭傷、鎖骨脫位(肩峰鎖骨關節脫位,AC joint dislocation),甚至骨折。 傷後宜PRICE 冰敷提腳消腫 「如受傷後手或腳變形,明顯知道是骨折的話,就不要胡亂移動,否則骨頭容易移位,痛楚亦會加劇;應盡量固定患處,等待醫護人員處理。」梁澤祺提醒,受傷後5天不宜HARM(heat、alcohol、running、massage),即熱敷、飲酒、走動,「也不要大力按摩,若是輕力搽上按摩膏則沒有問題」。相反,可以做PRICE(protection、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護理,保護受傷部位、休息、冰敷、包紮和提高患處有助消腫。 忽略「滑雪者拇指」 或需手術重組 林健偉和梁澤祺同指,不要忽視求診信號,假如休息後問題未有改善、痛楚日益嚴重及範圍持續擴散,便應及早求醫,以免延誤治療。林健偉舉例,很多人忽略「滑雪者拇指」,因為受傷後手指雖然紅腫、疼痛,但多數人仍能活動、屈曲手指,以為是輕微拉傷,不加理會。他遇過一些病人待旅程完結回港後,疼痛持續多個星期才看醫生,「急性拇指韌帶撕裂可以修補,然後待韌帶慢慢痊癒,但如果過了6至8星期仍未得到治療,就可能要做重組手術」。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安全貼士:受傷求助兩法寶——救援電話、地圖 「所有運動都有危險,我們應了解常見風險後,準備預防措施。」骨科專科醫生林健偉建議,滑雪前應做適量熱身,運動時要量力而為,別因機會難逢就「去得太盡」,亦要遵從教練的安全指示,不應勉強挑戰難度過高的滑道,運動後應做緩和運動(cool down)、安排充足的休息時間。開心出遊,如果受傷就得不償失。出發前看看滑雪教練黃啟舜的安全貼士。 教練貼士 1.建議跟教練上約3至6小時的課堂,學習滑雪的基本動作、煞停和控制方向 2.最好結伴同行,不要單獨滑雪 3.佩戴保護裝備,包括頭盔、雪鏡、手套、護腕(現時坊間有內有護腕的手套)、護臀、護膝等 黃啟舜指,滑雪板的滑雪鞋固定器受外力衝擊時會鬆脫,避免膝部扭傷,而租借滑雪板的人員會根據滑雪者的身高、體重和滑雪能力調校固定器鬆脫的難易程度,因此應如實提供資料。另外,「每次到新的滑雪場應先到服務中心查詢救援電話和索取地圖,這2個『法寶』一定要keep住」!如不幸跌倒受傷,可舉手示意,其他滑雪人士會在滑道上方放置障礙物(把snowboard反轉橫放或把雙板滑雪板以X形插在雪地上)警示前方有人受傷;惟在有盲點位置受傷,如沒傷及頸和脊骨,最好移到雪道旁邊。盡快撥打救援電話並根據地圖說出所在位置,等待救援人員到達支援。他提醒,協助傷者時可為他脫下面罩,以便呼吸,但不要為他除下頭盔。 訓練肌力:出發前單腳企、深蹲 提升膝部穩定度 滑雪需要肌肉力量、耐力、身體柔韌度、平衡力和關節穩定度各方面配合,物理治療師梁澤祺表示,應在出遊滑雪前一個月開始鍛煉,有助刺激肌肉,避免因突然做劇烈運動,引致過度疲勞及受傷。 快要出發了?即使「臨急抱佛腳」,在滑雪前一兩星期甚至幾日前做訓練也聊勝於無!「下肢力量訓練是主打,因為下肢力量較佳,平衡力也會提升,減低跌倒的可能,繼而肩膊、手腕受傷的風險也會降低」,做簡單單腳企、深蹲、箭步蹲已可訓練膝部穩定度和鍛煉下肢肌力,特別是股四頭肌和臀大肌。進階訓練,可以用健身器材輔助,練習平衡和跳躍。 .平衡球深蹲 .在平衡球上深蹲,雙手緊扣伸直(圖A)或叉腰,維持10秒後回復站姿 .10次為1組,每次做3組 .平衡力提升後可維持動作20秒,進階可深蹲時雙手緊扣伸直,腰部以上慢慢向左或右轉 目的:平衡球是不穩平台,模擬滑雪狀態,訓練肌肉耐力 相關文章:拗柴急救有法 RICE處理輕微腫痛 腳踝持續痛 嚴重可致阿基里斯腱斷裂 .彈牀跳躍 .在彈牀上雙腳跳起(圖B),落地動作要穩定 .跳10次為1組,每次做3組;練習兩三個星期後可加至每次做4至5組 .起初跳躍幅度可以較細,熟習後逐漸增加幅度 目的:彈牀震盪像滑雪時下坡的狀態,可訓練肌肉耐力和跳躍落地的穩定度 Read more

世衛專家:對新冠病毒進化、長新冠影響仍存未知數 宣布結束大流行時機未到 非單靠疫苗接種率等界定

【明報專訊】世衛2020年3月宣布新冠疫情「大流行」(pandemic)至今已近3年,如今世衛何時宣布結束新冠「大流行」成為全球焦點。世衛新冠疫情技術負責人范克爾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瑞士日內瓦世衛總部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世衛原期望各國可於今年底結束緊急狀態,但現在未能達成,而宣布結束大流行的條件複雜,不可單靠新冠疫苗接種率及死亡率劃界線。她又說確診數字被低估,加上變種肆虐,無法預測新冠大流行何時結束。她認為專家掌握的資訊仍不足夠,例如病毒如何進化、長新冠會對醫療系統造成怎樣的負擔,還有新冠長遠對心、肺和腦部的影響等,認為新冠病毒仍有不少未知數。(明報記者 陳萃屏日內瓦報道)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可作第3第5針 藥廠第4針數據:55歲以上接種中和抗體增幅超原始疫苗近4倍(更新12月2日) 世衛專家:對新冠病毒進化、長新冠影響仍存未知數 宣布結束大流行時機未到 范克爾克霍夫是來自美國的流行病學家,現時除了是世衛新冠疫情技術負責人,亦是世衛新興疾病及人畜共患傳染病部門負責人,是前年初到訪武漢調查新冠疫情爆發的世衛專家之一。本報記者本月6日到世衛日內瓦總部訪問范克爾克霍夫,她分析全球疫情時,稱現時專家已掌握病毒的傳播、可如何減低病毒影響等資訊。此外,世界各地藥廠亦已研發很多疫苗,形容是科學成就。 新冠長遠對心肺腦等有否影響 專家掌握資訊仍不足 不過,她認為專家掌握的資訊仍不足夠,例如病毒如何進化、長新冠會對醫療系統造成怎樣的負擔,還有新冠長遠對心、肺和腦部的影響等,認為新冠病毒仍有不少未知數。 全球不少國家或地區去年起逐步解封,以歐洲為例,不少地方毋須戴口罩,入境亦毋須出示任何檢測證明。世衛總幹事譚德塞月初表示,相信全球九成人口對新冠有一定抵抗力,距離可公布結束疫情大流行緊急階段再邁進一步,但時機未到(we are not there yet)。范克爾克霍夫向本報透露,相信疫情大流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世衛正嘗試讓每個國家結束緊急狀態,曾期望所有國家可於今年底前達成,但現時仍未到此階段。 接種第一劑疫苗未達標 全球三成人未打針 緊急狀態持續 范克爾克霍夫解釋,世衛其中一個目標是令全球所有國家七成人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當中所有高危人士及醫護人員須全數接種,惟現時仍未達標,全球仍有三成人完全未打針,因此緊急狀態未能結束。 她又說,本月初全球一周死亡人數仍達8000至1萬,形容不可接受。被問到是否只要將全球疫苗接種率提升及將死亡人數降至某水平,便可考慮結束大流行,她強調結束大流行條件複雜,無法單在死亡率或接種率上「劃線」,或達到某個目標便結束。她說世衛緊急委員會正討論結束緊急狀態的條件,但相關條件複雜。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轉陰後仍感疲倦口乾氣管敏感痰黏 藥膳食療應對「長新冠」注意益氣養陰健脾補肺(養生帖) 抗疫疲勞 漸輕視疫情 憂低估確診數字 醫療受壓 范克爾克霍夫又指現時不論高收入或低收入地區的醫療系統均十分脆弱,因人們對疫情相當厭倦(exhausted),而對不少國家新冠疫情亦已不再是最重要、最緊急處理的事,有國家每周才呈報一次確診數字,以致世衛掌握疫情的資訊減少。 她相信新冠確診數字被低估,憂慮這些潛在的個案會對醫療系統造成壓力。她說全球都正與病毒共存,但不代表什麼也不做,期望各國政府可負責任,監測疫情確保醫療系統穩健。 (新冠疫情) Read more

留疫苗通鼓勵老幼打針 撤黃碼留核酸5天快測 調查:近三成外遊染疫 醫生籲出發14日前打二價疫苗

【明報專訊】為鼓勵市民接種新冠疫苗、避免未打針的一老一幼進入高風險場所,醫衛局長盧寵茂表示,會繼續保留疫苗通安排,即市民進入需要除口罩飲食或活動的處所,例如食肆、健身中心等地方,仍須出示疫苗通二維碼,供處所負責人查核。他提醒安心出行與疫苗通並非「絕對掛鈎」,市民除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亦可用「智方便」、「醫健通」、手機截圖或紙本出示疫苗通。另會取消抵港者入境首3日的黃碼安排。此外,隨着本港放寬入境防疫措施,加上聖誕及新年假期將至,港人外遊意欲增加。有調查發現近三成受訪者曾在疫情期間外遊並感染新冠病毒,其中英國為「外遊染疫重災區」,達48%受訪者曾於該地區染疫。另有半數受訪者表示已計劃未來6個月外遊,但僅12%會在出發前接種加強劑疫苗。有醫生提醒市民,在外遊前應了解外遊地區的染疫風險及做足防疫措施,並建議在出發外遊前14日接種二價疫苗。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發燒、頭痛、咳嗽 撲熱息痛、布洛芬、止瀉藥、止咳藥、複方西藥服食方法要注意 藥劑師:忌過量重複用藥 調整5項防疫措施 留疫苗通鼓勵一老一幼打針 撤3天黃碼保留核酸快測 政府昨宣布因應疫情發展調整五大項防疫措施,市民即日起進入處所毋須再強制掃描「安心出行」二維碼,「疫苗通行證」要求則維持,即進入食肆等主動查核處所仍須出示疫苗接種紀錄。盧寵茂解釋保留疫苗通的科學理據時稱,是為鼓勵市民接種疫苗、保護未打針的長幼,而該措施在今年初曾大幅推高接種率。 特首李家超昨早在行會前見記者時率先宣布,在審視數據及分析風險後,市民今日開始毋須掃描安心出行,另會取消抵港者入境首3日的黃碼安排。他說,港府考慮多個因素,包括現時輸入個案為本港帶來的風險較社區感染低,故認為取消黃碼亦不會增加社區感染風險。 盧寵茂昨午出席疫情記者會時公布調整措施詳情,提到近日陽性個案雖較8月和9月高,但公院服務有「比較大的進步」,現時疫情未對醫療服務造成大影響,故在醫療復常前提下,有空間增加民生經濟活動達至整體復常,決定調整5項措施,包括取消強制掃描安心出行、撤銷黃碼等(見表)。撤銷黃碼安排後,抵港者在機場接受核酸檢測後可進入各類處所,除染疫者仍會獲發紅碼,其他抵港者會獲發藍碼。 進入食肆、健身中心處所 須出示疫苗通二維碼 盧寵茂說,為鼓勵市民接種疫苗、避免未打針的一老一幼進入高風險場所,會繼續保留疫苗通安排,即市民進入需要除口罩飲食或活動的處所,例如食肆、健身中心等地方,仍須出示疫苗通二維碼,供處所負責人查核。他提醒安心出行與疫苗通並非「絕對掛鈎」,市民除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亦可用「智方便」、「醫健通」、手機截圖或紙本出示疫苗通。 多名本港專家曾質疑維持疫苗通對推高疫苗接種率的成效。被問到港府有否檢視維持措施的作用,盧寵茂稱不能以近日數字去研判措施成效,現時疫苗接種率較年初大幅提升,形容疫苗通有「很大功勞」。他說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故疫苗通沒有所謂的「日落條款」。 至於政府已有一段時間沒使用安心出行作個案追蹤,現時放寬是否太遲,盧寵茂回應稱,局方一直有檢視相關措施,惟需考慮不同因素,形容沒有一個所謂「絕對理想」的取消時間,「你話太遲,亦都可以有人話太早」。(明報記者)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可作第3第5針 藥廠第4針數據:55歲以上接種中和抗體增幅超原始疫苗近4倍(更新12月2日) 調查:近三成受訪者外遊染疫 遊英近半中招 另外,隨着本港放寬入境防疫措施,加上聖誕及新年假期將至,港人外遊意欲增加。有調查發現近三成受訪者曾在疫情期間外遊並感染新冠病毒,其中英國為「外遊染疫重災區」,達48%受訪者曾於該地區染疫。另有半數受訪者表示已計劃未來6個月外遊,但僅12%會在出發前接種加強劑疫苗。有醫生提醒市民,在外遊前應了解外遊地區的染疫風險及做足防疫措施,並建議在出發外遊前14日接種二價疫苗。 曾祈殷:感染後免疫有效期或短至28日 康復者外遊有二次感染風險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在本月1至4日,以網上問卷訪問654名18歲至50歲市民,調查顯示,75%受訪者或親友曾於疫情期間外遊,當中27%曾在外遊期間染疫,約25%於抵達外地7日內染疫。調查又發現,市民於英國外遊時受感染比率最高,達48%,其次為其他歐洲國家及加拿大,分別為23%和19%,有17%受訪者未能如期上機返港。 相關文章:【二次感染】社區新冠患者二次感染比率3% 院友高達三成 學者倡優先接種二價疫苗 醫生籲外遊14日前打二價疫苗 調查又發現,有75%受訪者表示已染疫逾3個月或以上,而已接種3劑疫苗的受訪者中,只有12%稱會在外遊前接種加強劑;有23%受訪者則表示會在外遊時「預咗中招」。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曾祈殷表示,Omicron BA.4或BA.5更具免疫逃逸能力,感染後的免疫有效期或短至28日。曾祈殷稱,即使康復者外遊亦大機率受二次感染。 病人醫護權益協進會召集人龐朝輝建議,市民在外遊出發前14日應接種二價疫苗,使有足夠時間產生抗體,提高保護力。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提醒,家長在外遊時要多留意兒童的身體狀况,若出現呼吸困難、持續高燒等徵狀,應盡快在當地求醫;他又建議,若市民外遊時在人口密集地方應戴口罩,出發前應準備足夠防疫物品及藥物,以及了解當地疫情及檢疫安排,並考慮購買適當的外遊保險。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陽性】數據:55%第6天快測呈陰性 醫衛局稱九成染疫密切接觸者5天內驗出 縮檢疫隔離期

【明報專訊】本港早於今年2月調整隔離和檢疫日數,已打至少兩針新冠疫苗者最快可隔離或檢疫7天,只打一針或未打針則14天。醫衛局昨公布進一步縮短隔離和檢疫期(見表),不論有否打針均最快可於第5天完成。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引述數據稱,驗出染疫的密切接觸者不論曾否接種疫苗,最終均有逾九成人於檢疫第5天前檢測陽性(見表),相信縮短檢疫期是安全。而為確保政策一致,當局亦取消從台灣或海外地區抵港旅客的第6和7天快測,只要求每日快測至第5天,上述安排今(12月9日)起生效。 相關文章:復必泰二價疫苗作為第3、4和第5針安排 已接種3針康復後6個月可打第5針(16日起預約) 數據:55%患者第6、7天快測陰性 稱九成染疫密切接觸者5天內驗出 本港昨宣布縮短新冠患者和密切接觸者的隔離和檢疫期,不論有否接種疫苗均縮至最少5天,並取消抵港旅客第6及7天快測,惟未有透露中港通關有何進展。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兩款新口服藥副作用、療程、劑量、不適用人士 服輝瑞須停薄血藥 孕婦忌服默沙東 歐家榮:Omicron潛伏期3天 快測5天呈陰即無受感染 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引述數據稱,驗出染疫的密切接觸者不論曾否接種疫苗,最終均有逾九成人於檢疫第5天前檢測陽性,相信縮短檢疫期是安全。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補充,Omicron變異病毒株潛伏期中位數為3天,若連續5天快測陰性,足代表無受感染。 連續兩天快測陰性 病毒量低不具傳染性 至於縮短隔離期,歐家榮稱連續兩天快測陰性代表病毒量很低、不具傳染性,可讓相關患者提早恢復正常生活,惟數據顯示目前僅約55%患者可於第6和7天快測陰性,相信第4和第5天均陰性者更少。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相信,新安排有助增加病牀流轉效率,舉例目前約3200名留院病人中,逾2000人具傳染性,其中五分之一未完成接種疫苗,原需住院至第14天,相信新安排下可提早出院。 醫務衛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否認新安排與內地放寬有直接關係,強調比較兩地防疫政策並不中肯和全面。專門研究病毒治病原理的港大學者金冬雁認同,兩地政策不能直接比較,因本港防疫屏障遠高於內地,建議按自身步伐先推「0+0」,日後或更有助內地參考成效。廠商會會長史立德則對通關進度失望,冀農曆年前會有好消息。 李夏茵:成人接種率遠高於年初 被問到為何相隔大半年才再縮短隔離和檢疫日數,李夏茵解釋,目前成人接種率遠高於年初,加上新變異病毒株仍以Omicron為主,故當局把握空間放寬,若一老一幼接種率提升便有更大復常空間。 內地「新十條」涵蓋縮短密切接觸者家居隔離至5天,亦減少須掃健康碼的場所。李夏茵稱,本港以精準科學數據實踐防疫政策,新安排與內地放寬沒直接關係。至於能否仿效內地減少「掃碼」,她稱不能比較兩地防疫政策,因每地醫療系統承受壓力不同,防疫屏障亦不同,若無全盤考慮即下定論便不夠中肯和全面,惟認同內地措施具參考價值。 金冬雁:可參考內地減核酸檢測 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認同兩地政策不能直接比較,因本港再出現海嘯式爆疫的可能遠低於內地,近期個案上升對社區構成風險亦有限;但他認為可參考內地減少核酸檢測的方向,建議大廈強檢、高危場所如院舍的員工及抵港旅客可改為快速測試,甚至直接取消密切接觸者檢疫,改為連續3天快測。 至於內地大幅放寬防疫有否幫助中港通關,李夏茵稱如有新消息會公布,重申港府會選擇最便利兩地民眾方法,加快互聯互通。金冬雁則稱通關取決於內地,建議本港按自身步伐先推「0+0」,日後可讓內地參考成效,才對國家更有貢獻。 相關文章:【新冠陽性】核酸檢測和快測患者或康復者 5個熱線查詢方法 指定診所、居家隔離須戴電子手環4個須知(更新9月14日)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深近視增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風險 理大再研近視防控鏡片 每日戴8小時減慢兒童度數增長

【明報專訊】深度近視會增加患上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眼疾的風險。理工大學早年研發出光學離焦近視防控鏡片,稱有助減慢兒童近視增長達六成。大學近日再與初創公司合作,推出多一款「納米多環離焦」近視防控鏡片,適合6至18歲佩戴,讓家長有多個選擇。產品上月已開始發售,一副眼鏡售價3000至4000元。已有約10名兒童試戴新產品半年,暫無人加深超過12度近視。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訪問講座教授杜嗣河表示,今次是首次將技術應用於有框眼鏡,料能應付更多兒童的需要。產品上月已開始發售,一副眼鏡售價為3000至4000元不等。(賴俊傑攝) 深近視增加視網膜脫落、青光眼等風險 理大研近視防控鏡片 6至18歲適用 研究團隊2014年為160名8至13歲、近視100至500度的兒童做隨機雙盲臨牀實驗,讓兒童試戴光學離焦近視防控鏡片及普通眼鏡片。結果發現每日佩戴近視防控鏡片8小時的兒童,兩年後近視度數增長較佩戴普通鏡片者少達60%。 相關文章:【青光眼】與深近視息息相關?小心青光眼來襲 教你瞄準桌球兼護眼之道 10兒童試戴半年 無明顯加深近視 使用光學多環離焦技術的隱形眼鏡早年已推出市面,即以鏡片的環狀紋路在視網膜上同時投射清晰的影像和另一個不對焦的影像,以減慢近視加深的速度。研究團隊今次將概念應用到傳統鏡片。 團隊成員之一理大工業及系統工程學系教授張志輝指出,實驗初期的鏡片,離焦區有明顯的凹凸不平,「好似隻CD咁,用唔到」,在結合「超精密納米多環加工技術」加工後才令離焦區過渡自然,外觀無異一般近視眼鏡。他稱由於光學設計相近,有信心能達到與先前臨牀實驗相近的減緩近視效果。視覺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梁子文表示,已有約10名兒童試戴新產品半年,暫無人加深超過12度近視,亦稱佩戴的感受良好。 相關文章:【矯視技術】LASIK或SMILE?最新激光矯視技術知多啲 深近視、老花、散光患者注意 未來研逆轉近視鏡片 理大近年曾與不同公司合作,推出近視防控隱形眼鏡及傳統眼鏡。帶領研究團隊的眼科視光學院訪問講座教授杜嗣河表示,隱形眼鏡款式不設散光度數,傳統眼鏡則可滿足有關需求。他稱今次使用了不同的光學投影技術,盼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選擇。杜希望日後能研發出可逆轉近視的鏡片,造福下一代。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