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有風險 跌倒可致拇指骨折 膝關節最易傷 新手老手要注意

【明報專訊】相信不少人會在聖誕、新年假期出遊雪國,而滑雪更是熱門活動。新手老手有什麼需要注意?專家提醒,滑雪有一定風險,新手和疏於練習人士容易受傷,老手則可能因久休復出「去得太盡」,亦容易出事。例如雙板滑雪常見傷患在膝關節,其次在肩膊,更容易忽略的是「滑雪者拇指」,以為受傷後手指僅紅腫、疼痛,不加理會,結果疼痛持續多個星期才看醫生。出發前先鍛煉下肢肌力和平衡力,落場前做足熱身、量力而為、學識求助,萬一受傷忌HARM宜PRICE,緊記專家貼士,就能盡情大顯身手! 相關文章:【膝痛】導致膝關節痛5因素:肥胖、退化、姿勢不當或糖尿等疾病 水療運動助改善 滑雪有風險 滑雪板鎖死腳跟 膝關節最易傷 在白皚皚的雪山上「飛馳」,一個字——爽!但骨科專科醫生林健偉表示,滑雪是高速、高能量、對平衡力要求很高的運動,有一定危險,「香港沒有滑雪場地,專業滑雪者不多,很多人外遊滑雪都是新手,或是一年玩一兩次,技術未必熟練」。亞洲運動及體適能專業學院高級講師、物理治療師梁澤祺亦指,不少人對上一次滑雪已是兩三年前,技術生疏了,加上外遊時玩起來容易樂極忘形,更加危險;「尤其是頭一兩天,熱身不足;或旅程即將結束,身體很疲累也是高危因素。大部分病人都是旅程的頭或尾段受傷,他們常說最後一天很疲倦本來不打算滑雪,但又覺得反正來了應該去玩,結果就出事」。 滑雪主要分為雙板滑雪(skiing)和單板滑雪(snowboarding)。雙板滑雪常見傷患在膝部,其次在肩膊,林健偉解釋,「滑雪運動牽涉很多跳躍動作,平時一個動作可以有很多關節承擔,但滑雪時腳跟鎖死在滑雪板上,力就會匯聚在膝關節」,加上急停、旋轉和轉身等動作,一旦失平衡跌倒,雙腳若未能及時從滑雪板鬆脫,長長的滑雪板卡在雪地上,膝關節卻順勢扭轉,便會受傷,或造成十字韌帶、半月板撕裂。 跌倒用手支撐 可致拇指骨折 另外,手部和腰背也容易受傷,例如滑雪跌倒時用手支撐,衝擊力之大可能撐開拇指關節,又或者拇指關節壓住滑雪杖,造成「滑雪者拇指」(skier’s thumb),拇指韌帶拉傷或撕裂,嚴重可導致骨折。滑雪者跌倒時也常撞傷腰背,而所影響的脊骨位置視乎受傷情况而定,「最擔心是受傷後腿部麻痹、無力,可能傷及神經」;梁澤祺補充,「單純撞到腰骨可能只是輕微骨裂,但萬一影響到椎間盤或神經,就較為麻煩。所以如果出現腳痹、無力,就要小心處理並盡快求醫」。 撞傷腰背 腳痹無力或傷神經 玩單板滑雪時,雙腳同時固定在一塊滑雪板上,當滑雪者跌倒時經常下意識用手支撐,因此手腕扭傷、骨折較為常見。林健偉指,曾有朋友玩滑雪板時失平衡,一雙手掌同時落地,導致雙手手腕骨折。而無論雙板或單板滑雪,如果摔倒時肩膊首當其衝,可能導致肩關節扭傷、鎖骨脫位(肩峰鎖骨關節脫位,AC joint dislocation),甚至骨折。 傷後宜PRICE 冰敷提腳消腫 「如受傷後手或腳變形,明顯知道是骨折的話,就不要胡亂移動,否則骨頭容易移位,痛楚亦會加劇;應盡量固定患處,等待醫護人員處理。」梁澤祺提醒,受傷後5天不宜HARM(heat、alcohol、running、massage),即熱敷、飲酒、走動,「也不要大力按摩,若是輕力搽上按摩膏則沒有問題」。相反,可以做PRICE(protection、rest、ice、compression、elevation)護理,保護受傷部位、休息、冰敷、包紮和提高患處有助消腫。 忽略「滑雪者拇指」 或需手術重組 林健偉和梁澤祺同指,不要忽視求診信號,假如休息後問題未有改善、痛楚日益嚴重及範圍持續擴散,便應及早求醫,以免延誤治療。林健偉舉例,很多人忽略「滑雪者拇指」,因為受傷後手指雖然紅腫、疼痛,但多數人仍能活動、屈曲手指,以為是輕微拉傷,不加理會。他遇過一些病人待旅程完結回港後,疼痛持續多個星期才看醫生,「急性拇指韌帶撕裂可以修補,然後待韌帶慢慢痊癒,但如果過了6至8星期仍未得到治療,就可能要做重組手術」。 文:李欣敏 編輯:梁小玲 安全貼士:受傷求助兩法寶——救援電話、地圖 「所有運動都有危險,我們應了解常見風險後,準備預防措施。」骨科專科醫生林健偉建議,滑雪前應做適量熱身,運動時要量力而為,別因機會難逢就「去得太盡」,亦要遵從教練的安全指示,不應勉強挑戰難度過高的滑道,運動後應做緩和運動(cool down)、安排充足的休息時間。開心出遊,如果受傷就得不償失。出發前看看滑雪教練黃啟舜的安全貼士。 教練貼士 1.建議跟教練上約3至6小時的課堂,學習滑雪的基本動作、煞停和控制方向 2.最好結伴同行,不要單獨滑雪 3.佩戴保護裝備,包括頭盔、雪鏡、手套、護腕(現時坊間有內有護腕的手套)、護臀、護膝等 黃啟舜指,滑雪板的滑雪鞋固定器受外力衝擊時會鬆脫,避免膝部扭傷,而租借滑雪板的人員會根據滑雪者的身高、體重和滑雪能力調校固定器鬆脫的難易程度,因此應如實提供資料。另外,「每次到新的滑雪場應先到服務中心查詢救援電話和索取地圖,這2個『法寶』一定要keep住」!如不幸跌倒受傷,可舉手示意,其他滑雪人士會在滑道上方放置障礙物(把snowboard反轉橫放或把雙板滑雪板以X形插在雪地上)警示前方有人受傷;惟在有盲點位置受傷,如沒傷及頸和脊骨,最好移到雪道旁邊。盡快撥打救援電話並根據地圖說出所在位置,等待救援人員到達支援。他提醒,協助傷者時可為他脫下面罩,以便呼吸,但不要為他除下頭盔。 訓練肌力:出發前單腳企、深蹲 提升膝部穩定度 滑雪需要肌肉力量、耐力、身體柔韌度、平衡力和關節穩定度各方面配合,物理治療師梁澤祺表示,應在出遊滑雪前一個月開始鍛煉,有助刺激肌肉,避免因突然做劇烈運動,引致過度疲勞及受傷。 快要出發了?即使「臨急抱佛腳」,在滑雪前一兩星期甚至幾日前做訓練也聊勝於無!「下肢力量訓練是主打,因為下肢力量較佳,平衡力也會提升,減低跌倒的可能,繼而肩膊、手腕受傷的風險也會降低」,做簡單單腳企、深蹲、箭步蹲已可訓練膝部穩定度和鍛煉下肢肌力,特別是股四頭肌和臀大肌。進階訓練,可以用健身器材輔助,練習平衡和跳躍。 .平衡球深蹲 .在平衡球上深蹲,雙手緊扣伸直(圖A)或叉腰,維持10秒後回復站姿 .10次為1組,每次做3組 .平衡力提升後可維持動作20秒,進階可深蹲時雙手緊扣伸直,腰部以上慢慢向左或右轉 目的:平衡球是不穩平台,模擬滑雪狀態,訓練肌肉耐力 相關文章:拗柴急救有法 RICE處理輕微腫痛 腳踝持續痛 嚴重可致阿基里斯腱斷裂 .彈牀跳躍 .在彈牀上雙腳跳起(圖B),落地動作要穩定 .跳10次為1組,每次做3組;練習兩三個星期後可加至每次做4至5組 .起初跳躍幅度可以較細,熟習後逐漸增加幅度 目的:彈牀震盪像滑雪時下坡的狀態,可訓練肌肉耐力和跳躍落地的穩定度 Read more

【運動消閒】姿治通鑑:滑雪肌肉痠軟與受傷

【明報專訊】每逢滑雪旺季,不少滑雪發燒友都會選擇到挪威、日本、加拿大等地滑雪旅遊。某程度上,運動難以與傷患脫離關係,滑雪運動自然也不例外。 ▲配備護腕——玩滑雪板導致上肢受傷風險較高,必須配備護腕。(yulkapopkova@iStockphoto) 玩滑雪板(Snowboarding)與滑雪(Skiing)所導致的受傷位置頗有不同,而新手與老手同樣也有受傷風險。根據外國的統計研究,因滑雪而導致的傷患,超過70%與跌倒有關,失控碰撞也佔所有受傷原因約10%。佩戴頭盔或能減輕頭部外傷的風險,但不能預防碰撞所產生的腦震盪。若論上肢受傷風險,玩滑雪板遠比玩滑雪的人士為高,因此必須配備護腕,而我們常常聽到的十字韌帶傷患,則較常出現於滑雪人士身上。另外,約8%玩滑雪板人士或16%滑雪人士,他們受傷的位置多於一處。至於雪地的軟硬程度也有影響,較硬的雪地會增加跌倒時手腕受傷的風險;但雪地較軟也不等於比較安全,因較軟的雪會增加膝部扭傷的風險。 肌肉疼痛多於一周或受傷 先不要被上述的統計數字嚇倒,而放棄體驗這項十分有趣的冬季運動,只要做足安全措施,穿著合適裝備,依照教練指示,慢慢嘗試,就可將傷患風險減到最低。我亦是玩滑雪板的新手,第一天跟隨教練學習時,跌倒十多次,但因從教練身上學會如何較安全地着地,因此沒有受傷,每一次跌倒也是一個學習。改善身體肌肉的協調及平衡後,漸漸地就能控制滑雪板的速度及方向。 由於我不熟練玩滑雪板,經過兩天的練習,身體肌肉頗為痠痛,兩三天後才慢慢紓緩。但這並不是受傷,「運動後肌肉痠軟」與「運動傷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身體做劇烈運動後,肌肉出現輕微撕裂的狀况;當有足夠休息、補充蛋白質、伸展運動後,肌肉便會修復,一般數天內便會復元,肌肉亦會變得較以前強壯。滑雪運動劇烈與否因人而異,老手們滑雪如呼吸般自然,通常過後也不會如何痠軟;新手如我般掙扎式滑雪,做了一整天劇烈運動,過後肌肉痠軟也是正常不過。但如發現劇烈運動後疼痛持續多於一星期,便要注意可能是韌帶扭傷或肌肉拉傷,建議及早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諮詢。 文:黃愉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 Read more

知多啲:雪地遇險 食雪會失溫

▲提防凍傷——假期到外地滑雪,若不幸遇險,要提防低溫症和凍傷,可挖雪洞自保。(yulkapopkova@iStockphoto) 【明報專訊】每逢聖誕、新年假期,不少人都喜歡到日韓滑雪。早前,兩名香港男子於日本滑雪一度失蹤,兩人挖雪洞求生避難,最終獲救。蕭粵中認為此做法恰當,「在極地遇險,最大危機就是患低溫症、凍傷。因此,需要一個庇護的地方。挖雪洞是一個理想的做法,就像愛斯基摩人住在冰屋裏,避免暴露在大風的環境之下,減低失溫的可能」。 蕭粵中提醒,雪地遇險時不宜直接食雪解渴,雖然雪融化後會變成水,不過雪轉化為水的過程需要吸收熱,食雪會吸走身體的熱量,增加患低溫症的風險。另外,避免在大風雪時離開現場,因為難以辨認方向。當天氣穩定,離開時亦要小心,檢查有否足夠裝備,例如眼罩。太陽光有紫外線,雪地反射紫外線,會灼傷眼睛,造成雪盲,危險大增。 Read more

【運動消閒】滑雪傷膝 韌帶撕裂手尾長 初哥高手皆易中招

【明報專訊】冬季假期,不少港人外遊滑雪,當中亦有不少人因滑雪受傷。單板滑雪(Snowboarding)受傷位置集中在上肢,而雙板滑雪(Skiing)重災區則是膝關節。 ▲小心受傷——不少港人愛冬天出外滑雪,但要小心受傷。單板滑雪常見受傷位置是上肢,雙板滑雪重災區則是膝關節。(yulkapopkova@iStockphoto) 愈來愈多人玩單板滑雪(Snowboarding),瑞典的研究顯示,由1989年至1999年間,單板滑雪的受傷比率由4%急升至56%,受傷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肢,因跌倒時本能地用手撐地,常見傷患包括手腕、手肘及肩膀扭傷,嚴重可致手腕骨折。 雙板的高山滑雪(Alpine skiing)傷患則以下肢較多,當中膝關節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無論是初學者或是老手,滑雪時仍有可能受傷;其中膝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損傷最為常見。因為下坡時以入字腳減速,膝內側副韌帶容易因受壓而損傷,不過,大部分的膝內側副韌帶損傷都比較輕微,一般休息後便能痊癒。 前十字韌帶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撕裂亦是一常見滑雪傷患,其屬於嚴重的膝關節創傷,不能自行癒合,大部分病人須接受手術重建穩定性。 ▲滑雪傷患——無論新手或老手,十字韌帶撕裂是常見滑雪傷患;撕裂後會流血、血水積存在膝關節造成腫脹。(作者提供) 前十字韌帶撕裂 「鬼影腳」為主因 滑雪時導致前十字韌帶撕裂的其中一個主因是「鬼影腳」(Phantom Foot Mechanism),研究顯示,70%和滑雪有關的前十字韌帶撕裂都是由鬼影腳引致。所謂鬼影腳,正是滑雪所用的長長滑雪板。當滑雪時失去平衡,你會選擇向哪一個方向跌下呢?大部分初學者都會向後跌。向後跌下臀部着地時,由於腳已經固定在滑雪板上,長長滑雪板就有如一隻鬼影腳一樣,造成膝關節極大的扭力,極端的內旋和屈曲令前十字韌帶承受了最大的壓力而撕裂。 當然當大家愈滑愈有信心時,自然會向速度和高度挑戰。高階的滑雪者同樣有可能出現前十字韌帶撕裂。其中,Slip-Catch Mechanism在滑雪競賽中比較常見,當選手急速轉向時,若失去平衡,外腳滑雪板內旋受力而引致韌帶撕裂。另外,Boot induced Anterior Drawer則是指滑雪 Jump landing時,滑雪板尾部先着地,產生撞擊力令滑雪板連同小腿骨向前推,導致前十字韌帶由大腿骨斷裂。 血水積聚 膝關節腫脹痛楚 前十字韌帶撕裂後會流血,而血水會積存在膝關節內,造成嚴重腫脹、痛楚和關節僵硬。受傷後也沒辦法繼續運動,需要馬上急救處理——RICE,緩減炎症。RICE即休息(Rest)、冰敷(Ice)、壓迫(Compression)及抬高患肢(Elevation)。 「卜」一聲 關節脫位 不少人在韌帶撕裂時聽見「卜」聲響,這並不是韌帶撕裂的聲音。當膝關節受力至前十字韌帶撕裂時,關節會出現輕微脫位(Subluxation),而「卜」聲正是因為關節脫位,大腿骨和小腿骨互相碰撞所發出的聲音。透過臨牀檢查已經可以診斷前十字韌帶撕裂,但醫生也會安排磁力共振(MRI)以確定有沒有其他韌帶和半月板的問題。 文:楊旭楠(骨科專科醫生)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有片:運動消閒】滑雪前兩周 操肌練平衡 跌少啲護雙膝

【明報專訊】每年冬季,滑雪發燒友都會忙於出外大展身手。日本、韓國鄰近香港,所以港人都偏愛到這兩地的雪場滑雪。不過,並非每個雪場都有「粉雪」,部分雪場的雪道更有較硬的冰塊,人仰馬翻時容易受傷。註冊物理治療師建議,平常多鍛煉下肢肌力及平衡感,有助滑雪時控制速度及減少跌倒,降低受傷風險。 ■運動處方 滑雪前訓練: .強化肌肉 .提升平衡力 .伸展肌肉 近年愈來愈多人出外滑雪,而農曆新年後,診所就有不少人因滑雪受傷而回港求醫。註冊物理治療師藍芳3年前開始學滑雪,當時她已知道滑雪衝擊力很大,所以上課前預先在膝蓋貼上運動用保護貼,保護關節。「第一日玩已跌倒了數次,事後發現保護貼已被扯斷,好彩我有保護貼,否則斷的將會是我的韌帶。」 撞冰傷韌帶 撞網煞不停傷膝 藍芳強調滑雪是中高危運動,最易受傷的部位是膝蓋內側副韌帶(MCL)及前十字韌帶(ACL)。前者是膝關節的主要靜止穩定器,有助控制關節在正常運動範圍內及防止脛骨前移,減低膝關節承受的外翻壓力及運動時的衝擊力;後者在膝關節的中央位置,負責穩定、抵消旋轉力及側拉力。「輕微的受傷是會撞腫或扭傷,嚴重的話可能導致韌帶或骨斷裂,要做手術治療,起碼半年才可康復。」她舉例說,有一名40多歲的男士,本身是滑雪好手,體格良好,用單板(snowboard)從斜坡之字形快速滑下,利用斜台凌空飛起落地時,撞到雪道上突起的冰塊,即時失平衡滑倒,左腿內側副韌帶受傷,需接受兩個月治療。 別以為中高難度雪道才會令人受傷,新手雪道一樣易出事。「一名40多歲女士有入門滑雪經驗,她已選擇在較平坦、適合初學者的雪道玩。其間因為收掣不及撞向場內圍網,整個人向側跌,扭傷了內側副韌帶,回港後治療了3個月。」藍芳解釋這種常見傷患是因為身體想煞停時,但雪板仍然向前滑,結果出現互扯,當全身力量集中在膝蓋時,一些細微扭動足以扭傷膝蓋及損害軟組織,「特別是新手未掌握平衡時,腳踝被雪板鎖緊,難以協調身體,更易拉傷」。 放鬆向側跌 勿屁股落地 除了膝蓋,腰、臀及肩部也屬易受傷部位,「當控制不到速度時,人的自然反應是向後坐下,此舉很易撞傷腰及臀部」。另外,突然失平衡跌倒時,好自然會用雙手撐,亦會導致手部或肩膀受傷。藍芳建議滑雪時,應習慣放鬆地向側跌,切忌向後坐下。 新手先學雙板 戴頭盔穿保護褲 滑雪分別有單板及雙板(Ski),藍芳說用雙板滑雪,毋須刻意扭動身體作平衡,「主要運用下肢肌力,掌握基本功後,需要更多技巧才可應付不同雪道,易學難精」。單板則有別於身體正對前進方向的習慣,要打側身向前滑,需要更多腰腹背力,平衡感及體力要較好,挑戰性更大。 藍芳建議初學者最好由雙板開始,「單板對平衡及體能要求高,沒有運動底子的人較難掌握,如果學習時不停跌倒,根本無法享受。另外最好參加滑雪學校訓練班,掌握更標準的動作」。學習時記得戴頭盔,亦可從雪場租用有厚墊的保護褲,護臀作避震。 肌肉凍硬易傷 做足熱身鬆筋 無論新手或高手,一到滑雪場都會急不及待顯身手,藍芳提醒大家要做足熱身。「香港人習慣暖和天氣,當去到寒冷地方,未必適應得到。如果肌肉繃緊,關節僵硬,會降低整體協調性及靈活性,更易受傷。」所以要注重保暖,尤其坐纜車上山頂,身體靜止,更要添衣。選擇外套時要揀防風防水款式,否則一旦冰塊融在衣物上,身體更易凍傷。另外,每日滑雪後亦要做伸展,紓緩繃緊的肌肉及讓肌肉回復力量。 ■肌力訓練 一周5天練跑操肌 戒寒背免滑倒 滑雪對體能要求高,特別是下肢肌力及平衡力,建議大家最好在出發前一至兩星期開始慢跑,訓練腳力,同時亦要作肌力訓練,強化大腿肌力,有助減少跌倒。另外,良好姿勢有助平衡,如寒背會令重心挨後,較易滑倒,可從肌力訓練糾正姿勢。以下動作可練肌力及平衡,建議一星期做5天。 (1) 下肢伸展 (A) 臀部及大腿伸展 雙腳跪下,右腳踏前成90度,重心向前,維持20秒後換邊再做,左右腳各做4次。 注意︰盤骨向前,上身挺直,右膝不過腳尖 針對︰放鬆臀部及髖關節 (B) 拉鬆大腿 站直,左小腿向後拗,用手拉近臀部,維持20秒後換邊再做,左右腳各做4次。 注意︰雙腳齊肩打開平放 針對︰伸展髖屈肌、股四頭肌,放鬆繃緊肌肉 (C)橫行練大腿力 先把阻力帶縛在大腿上,上身挺直,屈腳輕輕蹲下。收緊大腿肌肉,向橫行。來回行5至10分鐘。 注意︰讓阻力帶維持在大腿上,別掉下來,膝蓋不過腳尖 針對:鍛煉臀部、大腿肌肉及腹肌,加強腹部穩定性 (2) 核心肌力 站直,上身向前傾,伸直雙手。右腳提起,左腿屈曲身體向下降,雙手掂腳尖或指尖前一個手掌位後,再向上升回原位。每邊腳做20次,做4組。 針對:糾正姿勢,加強核心肌肉、臀及大腿肌力,有助腰腹增強穩定性,有需要可用啞鈴加強負重效果 注意:膝蓋不過腳尖,頸背成一直線,別寒背 (3) 肩膀訓練 站直,放鬆肩膀,雙手提起阻力帶至胸前,雙手同時向外拉。做20次,共3組。 注意︰上身挺直,別提起肩膀 針對︰改善寒背等姿勢,有助增強 上身穩定性,提升平衡力 (4) 平衡訓練 反轉平衡健身球,平面向上,雙腳站中央,站穩後再分腳企。將重心輪流放於兩腳,令身體左右擺動,靠臀及大腿控制全身穩定。 注意︰需要一定的體力 針對︰平衡訓練、鍛煉大腿及臀部,建議在肌力訓練後做5至10分鐘 示範:藍芳(註冊物理治療師) 文:許朝茵 相︰黃志東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運動消閒】既運動又旅遊 玩遍三大賽區 韓國江原道 搶先體驗2018冬奧

【明報專訊】繼南美洲之後,亞洲接力成為奧運會的焦點。除引起不少設計風波的2020年東京奧運,同樣是4年一度的冬季奧運會,明年2月便在韓國江原道舉行。雖然距離開幕還有一年多,但籌備工作明顯做得比里約奧運出色,不少比賽場館已告竣工,並陸續舉辦場地測試賽,是次在韓國觀光公社的安排下,率先走遍三大賽區,體驗冬奧的樂趣。 是次冬奧的12個比賽場館,全部集中在韓國降雪量最多的江原道,以平昌郡為首,毗鄰的江陵市及旌善郡為輔,17個比賽日內舉行雪上、冰上及滑行三大類別共15大項賽事,由95個國家及地區的選手競逐102面金牌。根據歷屆奧運及冬奧以主場館城市命名的傳統,2018冬奧又名2018平昌冬奧,記者是次冬奧體驗之旅,順理成章以平昌郡作為起點。 平昌登「飛碟塔」俯瞰場館 雖然為開幕及閉幕典禮而搭建的臨時體育館,預計在今年9月才完工,但由Alpensia、鳳凰公園及龍平幾個著名滑雪度假村原有設施改建及增設而成的比賽場地,則大部分已經成形。以建於2009年的Alpensia跳台滑雪中心為例,改善工程進展順利,更於去年11月舉行國際滑雪總會的單板滑雪大跳台世界盃比賽,成為首個舉辦測試賽的場館。遊客現只需奉上2000韓圜(約13港元),就可登上飛碟形的展望塔,俯瞰越野滑雪中心、冬季兩項中心及滑行中心等場館;或者入住度假村的五星級酒店洲際酒店,優先享受冬奧選手的住宿待遇。 ■Alpensia度假村 地址﹕江原道平昌郡大關嶺面松峰路325 電話﹕+82(0) 33 339 0000 網址﹕www.alpensiaresort.co.kr ■Alpensia跳台滑雪中心展望塔 電話﹕+82(0) 33 339 0410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7:00 門票﹕19歲或以上2000韓圜(約13港元),13至18歲1500韓圜(約9.7港元),12歲或以下1000韓圜(約6.5港元) 江陵遊4D體驗館 化身奧運選手 2018冬奧的比賽項目主要分為雪上、冰上及滑行三大類別,當中雪上及滑行賽事都集中在平昌和旌善舉行,而位於東海海岸的江陵市,則包辦了所有冰上賽事,包括冰壺、冰曲、花式溜冰、短道速滑及速度滑冰5個項目,將分別於5個場館舉行。是次旅程,遇上去年底才完工的江陵冰上運動場舉行測試賽,現場觀賞了短道速滑世界盃江陵站賽事。原來2018冬奧主辦國韓國,正是這項講求速度、技術與爆發力的刺激運動的強國! 除了冰上比賽場館,江陵亦是2018平昌宣傳體驗館所在地。以彩色貨櫃搭建的體驗館由6個區域組成,穿過正門,遊客會經過燈光隧道,連接到中央展示區,除以展板詳盡介紹冬奧比賽項目,主題展示廳亦放置了幾個1:1的模型,展示8個項目選手於比賽時的標準姿態,歡迎遊客模仿合照;至於4D體驗館跟冰曲體驗區,則讓人感受冬奧項目的樂趣,前者以虛擬實境配合震動坐椅,模擬參賽選手的第一身視角,雖然整體效果跟主題樂園的遊樂設施尚有距離,也不失為一次獨特和有趣的體驗。 ■2018平昌宣傳體驗館 地址﹕江原道江陵市蘭雪軒路草堂洞131 電話﹕+82(0) 33 651 7122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7:00;逢周一休館 教練細心指導 初哥放膽飛越旌善 舉行2018平昌冬奧的三大地區之中,旌善只有一座滑雪中心,而且預計於今年底才正式完工。既然沒有場館可參觀,不如親身落場,感受滑雪的樂趣!坐擁3間酒店、3座服務式公寓及整個山頭共18條初、中、高級滑雪道的High 1度假村,每年12月中至翌年2月底都會舉辦多場Go Go Ski滑雪節,吸引不少港人家庭參加,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連續3天學習滑雪或滑雪板的技巧,從BB班學到小學甚至高中畢業,最後跟其他參加者一較高下,以友誼比賽作結。 如果你是雪地初哥,度假村也有半天或一天課程選擇,半天單對單指導收費22萬韓圜(約1420港元),價錢包括出租裝備及吊車費用,但最重要是韓籍教練細心又有耐性,由穿著裝備開始教起,到跌倒後站起來的姿勢,以至正確握滑雪杖的方法都認真指導,若學員姿勢有誤,又會從旁糾正,不但要讓學員學懂滑雪,更務求大家以正確的姿勢來滑雪。大概因為他的巨細靡遺,初次踏雪的團友在練習時都不曾跌倒,大大提高了再次接觸這項運動的信心。 ■High 1度假村 地址﹕江原道旌善郡古汗邑 電話﹕+82(0)1588 7789 網址﹕www.high1.com ■旅遊錦囊 簽證﹕特區護照或BNO免簽證逗留90天 匯率﹕1000韓圜約兌6.5港元 機票﹕香港來回首爾經濟客位約1652港元起 旅遊資訊﹕韓國觀光公社(www.visitkorea.or.kr)、2018平昌冬奧官網(www.pyeongchang2018.com) 文、圖:Travelloner 編輯:王翠麗

Read more

【運動消閒】寓興趣於工作 旅居白色世界 自學滑雪成師

【明報專訊】廿五歲對不少年輕人來說是一個關口,離開學校,尋覓一份有前途或「錢途」的工作。廿五歲的李慧琛卻走上一條不一樣的路,大學畢業後接觸了單板滑雪,從此不能自拔愛上雪地,更自學成功,考獲教練資格。過去兩年多,她將興趣與工作結合,曾在澳洲雪山工作假期,到哈爾濱滑雪場當教練,未來三個多月,她將駐守韓國龍平滑雪場。旅居生活,可以一直延續下去嗎? 二○一四年一月,李慧琛(Daisy)在首爾芝山滑雪場首次接觸單板滑雪(snowboard)。當時,她對滑雪說不上一見鍾情,只覺得自己頗有天分,很快便掌握平衡竅門。令她心動的是與教練的一番對話,這位來自香港的教練曾到不同地方的滑雪場工作,再考取教練資格。「聽完他的經歷,覺得這樣的生活幾吸引,寓興趣於工作。」Daisy早已決定畢業後到澳洲工作假期,便順勢以雪山工作為目標。工作不容易找,她抵埗後先在超市工作儲錢,同時上網找雪山酒店,逐間寄出履歷表,終獲一間酒店聘請做housekeeping。 看YouTube自學 日練三小時 酒店毗鄰的佛斯奎克山滑雪場(Falls Creek),帶給Daisy全新的滑雪體驗。有別於韓國滑雪場設有固定滑雪道,澳洲山野空曠,可在山坡左穿右插滑行;酒店與滑雪場距離非常近,幾乎一踏出門口便可踩上雪板滑落山。她在酒店工作四個多月,每天下午放工就到滑雪場練習三小時,放假甚至滑足十二小時,僅兩星期就熟習基本功,能自如地「煞車」和控制方向。過程中她沒有跟教練上課,只是每天看YouTube短片自學。「我走的路比其他人長,跌得更多。」Daisy笑說。跌跌碰碰四個月後,她真正愛上了滑雪,從前鍾情夏天的她,現在只想有冬天,可以一直滑下去。 「我對滑雪的熱情來自成功感,當技巧愈來愈純熟,就會追求更多,想加快速度、挑戰斜度、做花式動作。」Daisy說,在澳洲雪山的生活,改變了過往追求穩定的生活態度,「那時開始想將興趣化成工作,便萌生考教練牌的想法」。她參與的考核由加拿大雪板教練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Snowboard Instructors)舉辦,為期三天的考核包括滑行考試及示範教學。考試前,她得到哈爾濱亞布力滑雪場的聘請機會,條件是必須通過考試,「當時好大壓力,每日都提醒自己努力進步,最後有驚無險通過了」。 Daisy在哈爾濱滑雪場開展教練生涯,迎來了人生最冷的冬季。「每日零下廿幾度教人真的好凍,手指腳趾都沒有感覺,你看我的臉也凍傷了。」她第一天成為教練就要同時教十三個學生,當中還包括八個小朋友。小朋友最愛橫衝直撞,Daisy照顧他們,叫到失聲,但她仍記得當天的感覺,「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雖然只是第一步」。因為人手不足,她有時需連續兩三星期工作,但也不覺得辛苦,「每朝七點自動起身,不用校鬧鐘,或者是因為我享受與學生的互動」。季末,適逢度假村舉辦一場國際比賽,她有機會與許多世界級選手偶像見面和合照,令這段經歷更圓滿。 哈爾濱滑雪場工作 遇選手偶像 其實,獲哈爾濱滑雪場聘請時,Daisy亦通過了香港海關考核,但她最後選擇了前者。「父母當然想我揀海關,但滑雪才令我對生活有熱誠、有目標,變成一個有夢想的人。」兩年多以來,她在澳洲、哈爾濱等地旅居,認識了和從前生活截然不同的人,更學會跳出comfort zone。即將出發到韓國,不懂韓文的她將迎接許多挑戰,但相信自己會慢慢適應。「我很享受將旅行與工作結合,每年在不同地方住幾個月,滑雪成為了我的生活。」 Daisy還未想留在同一地方穩定地工作,終極目標是冬天到日本、韓國,夏天到新西蘭、澳洲,一整年都在雪地當教練,還想到加拿大、瑞士等地。「如果把想去的地方都排進時間表,也起碼需要兩三年,還想考取更高級的教練資格。」大抵社會主流的聲音仍是務實,對這種旅居生活,並不是人人認同。她卻覺得,趁年輕才應該出外闖一闖,做自己想做的事。「畢業時,答應自己每年都要達成一些目標,而現在回望過去三年,總算沒有白過。」 ■Profile:李慧琛(Daisy) 廿五歲香港女生,香港理工大學服裝及紡織系畢業。自學snowboard,考獲加拿大滑雪板教練協會一級教練資格。 (lisumsum.blogspot.hk) ■雪場推介 札幌美景聞名 澳洲曠野feel ◆1.韓國:芝山森林度假村滑雪場 Daisy首次接觸snowboard便是在芝山滑雪場,距首爾僅四十分鐘車程,交通便利。場內可預約私人教練,設韓國首座六人高速吊纜,大大省卻排隊時間。 地址:京畿道利川市麻長面蟹越里山28-1 網址:www.jisanresort.co.kr ◆2.日本:札幌手稻滑雪場 從札幌市區出發往手稻滑雪場僅四十分鐘車程,加上雪質幼細優良,是便利的滑雪選擇。滑雪場以美景聞名,登上山頂可俯瞰石狩平原的景色,場內可眺望手稻山摩天輪。 地址:札幌市手稻區手稻金山172 網址:www.sapporo-teine.com ◆3.澳洲:Falls Creek 位於澳洲維多利亞州東北面,是州內最大的滑雪場。 Daisy說,相對日本和韓國的滑雪場,澳洲滑雪場如同荒野,「上了山頂,四方八面都可以滑下來」。當地平均氣溫約為攝氏一至三度,滑雪時穿上衛衣已足夠禦寒,可輕裝上陣。 地址:1 Slalom Street, Falls Creek Vic 3699 網址:www.fallscreek.com.au ■醫護之言 單板滑雪易傷手 單板滑雪(snowboard)要求雙腳同時固定在雪板上,考驗平衡力及身體重心轉移。香港中文大學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容樹恒說,當滑雪者失去平衡,無法伸出另一隻腳支撐身體,跌倒時本能地靠手臂支撐,增加上肢受傷風險。單板滑雪常見傷患包括手腕、手肘及肩膀軟組織扭傷,嚴重可致手腕骨折;相對雙板滑雪常見膝蓋前十字韌帶撕裂,單板滑雪下肢受傷風險較低。 容樹恒說,每年十一月至翌年三月都有不少病人因滑雪受傷前來求助。他提醒滑雪新手先學跌倒,適當着地姿勢可減低撞擊與受傷風險。「香港人習慣『chur』到盡,唔夠精神都去玩,靈活程度自然低,所以最重要是充足休息,做足熱身。」另外,滑雪者應了解清楚滑雪的守則及路線,以保障安全。 編輯:蔡康琪 文﹕洪慧冰 圖﹕受訪者提供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