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康復者】轉陰或退燒後有口乾、疲倦、胃口差 雪梨清熱 不同體質配搭南北杏、川貝、蘿蔔(養生帖)

【明報專訊】如何度過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康復期,成為目前很多人必須面對的問題。近期病毒感染發病的特點,以風寒濕邪致病為主,病情發展過程中可能化熱傷陰,在退燒或轉陰的過程中,很多人有明顯的口乾、疲倦、胃口差等表現。 相關文章:新冠確診者求診途徑 70間普通科門診、關愛預約專線、支援熱線、私家診所名單、處方新冠口服藥 新冠康復轉陰現口乾 雪梨清熱 針對體質配搭南北杏、川貝、蘿蔔 針對口乾,可以吃雪梨,清熱生津。如果脾胃弱怕涼者,可切碎雪梨加小量南北杏、薑絲,煮水25分鐘,頻頻飲用,可中和雪梨的涼性。若患者年邁體弱,口乾疲倦明顯,咽部有少許黏痰難出,可將雪梨中間的核挖去,放入6粒碾碎川貝和少許冰糖封口,砂鍋加3至4碗水,放15克切碎太子參,在水中燉45分鐘,吃梨喝湯,可以益氣生津、潤肺化痰。如果體質較好,出現口乾便秘、胃脹口臭、舌苔厚膩者,可以用雪梨、南北杏、青蘿蔔或白蘿蔔,以及小量薑絲煮水喝,可清熱化痰,又能理氣消積。 未完全康復者 切忌進食難消化食物 尚未完全康復的患者,飲食上應選用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如青菜配瘦肉或魚肉煮粥,白蘿蔔絲芫荽肉丸湯泡飯等,切忌過早進食高熱量難消化的食物,以免影響正氣抗邪。 發病後3周 不宜劇烈運動 同時,大家特別要注意,即使已經轉陰,在發病後3周內仍需增加休息時間,減少工作量,不宜做劇烈運動,可以在戶外陽光下短時間散步,靜待正氣恢復,迎接疫情結束的那一天。 相關文章:【風濕科】長期口乾、眼乾 小心乾燥綜合症可引發關節痛、血管炎 女性尤其注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董爽(註冊中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課程主任) Read more

中醫治療癌症 可配合西醫療程 食療+穴位按壓 增食慾、免疫力(攜手抗癌)

【明報專訊】中醫防治疾病的基本原則,是扶正祛邪。扶正,即輔助人體正氣,相當於西醫學的增强免疫力;祛邪,是指祛除病原、致病因子或其他環境因素。中醫治療癌症,強調整體觀念,既重視祛邪,更重視扶正,即是輔助身體免疫力去對抗癌病。 相關文章:【本港十大常見癌症】致命癌症首3位:肺癌、大腸癌及肝癌 注意胰臟癌新症10年增九成 中醫多種療法 可配合西醫療程 中醫治療有很多不同手段,不單處方中藥,還有針灸、耳穴、推拿、拔罐、食療、運動等。所以在西醫治療期間,中醫可作一些取捨來配合,例如化療期間不宜服用中藥,可以用食療、針灸或耳穴等方法,作為紓緩輔助治療。中醫的癌症治療可貫穿治療各個階段,增強患者抵抗能力,對抗癌症。 其中食療及穴位按壓,病人及家人都較容易掌握。《黃帝內經》中提到「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等記載,「食療」是通過飲食方法,把各種各樣食物互相配合,達到強身健體和防病治病目的,即「藥食同源」。中醫認為食物與藥物一樣,具有特殊性味功效;要了解各種食物特性,然後配合疾病症狀,便可發揮有效治療。 番茄薯仔湯開胃 陳皮炒米粥止嘔 至於穴位按壓,是推拿方法之一。穴位是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穴位按壓原理為運用手法,刺激特定穴位,人體每一個穴位都有特別作用,以激發經絡之氣,從而產生通經活絡、調整人體機能、扶正祛邪的作用。於現代科學來說,中醫穴位按壓,對血液循環、呼吸、消化、神經、代謝及免疫系統等有着調節作用。 食療配合穴位按壓,有助紓緩患者不適症狀。例如食慾不振時,可煲番茄薯仔湯、山楂麥芽水等開胃健脾;惡心嘔吐時,可用生薑黑糖茶、陳皮炒米粥等理氣止嘔;只要選擇合適食療,便可紓緩患者身體不適。食療不但可紓緩症狀,而且美味可口,患者更容易接受。 相關文章:維持良好免疫力 4類營養素不可少 攝取蛋白質、維他命C、鐵質和鋅質食物知多啲 按壓合谷、內關、足三里 另外,穴位按壓如合谷穴、內關穴及足三里穴,均有紓緩食慾不振及惡心嘔吐的作用,操作簡單而有效,甚至可以配合針灸及耳穴,療效更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林道儀(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註冊中醫) Read more

乾性肌潤出禍 塞毛孔爆粉刺

【明報專訊】秋冬時分,臉上油脂減少,不少人視之為收細毛孔的黃金機會,希望趁機去掉黑頭粉刺。有人以綠豆粉敷面,有人使用撕拉式面貼,務求變得皮光肉滑。 西醫提醒,粉刺成因多與錯用護膚品有關;而中醫認為,肺胃蘊熱、月事失調,都可引致黑頭粉刺。 中醫說:「黑頭粉刺為體內濕重於熱,白頭粉刺則為熱重於濕。」 ◆ 潘:潘咨遐(註冊中醫) 「熱底」體質 易生粉刺 問:中醫怎樣看黑頭粉刺的成因? 潘:粉刺多生於面部、胸部、背部等,可擠出白色碎米樣粉汁,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粉刺成因眾多,其中一個原因與「熱底」體質有關,如體內肺胃蘊熱,內熱熾盛,熱毒發於皮膚,較易生粉刺。另一方面,過度進食辛辣及油膩食物,會令體內生濕熱,一旦濕熱結於腸內不能排出,會發於皮膚,形成粉刺。除了以上原因,部分女性月事紊亂,內分泌失調,致月事前後的臉部粉刺增多。 粉刺位置反映身體狀况 問:粉刺長於身體不同位置,是否反映不同疾病? 潘:粉刺位置確能反映患者的體質及身體狀况: 額頭:心火偏盛 患者一般較易發怒,心情易緊張,睡眠不足,嚴重者更會覺舌痛,其中尤以舌尖為甚。 鼻子:脾胃積滯 鼻屬「脾」,鼻子色紅,多為脾胃消化不良,積滯化熱,患者可見胃脘脹悶,口臭。 右頰:肺火偏盛 右面頰多粉刺,多為肺火上升,或會兼見喉嚨乾燥、痰多咳嗽。 左頰:肝鬱化火 左頰屬「肝」,左面頰多粉刺,多為肝鬱化火,表示壓力較大。 唇邊、下巴:冲任不調 下巴屬「腎」,粉刺集中在下巴或環繞嘴唇的周圍,大多為「冲任不調」,代表女性月經不調和,導致月經周期改變,與內分泌問題有關。 乾性肌膚不宜用綠豆粉 問:網上流傳將綠豆粉加水敷面,能去黑頭粉刺,是否有用? 潘:綠豆粉具有清熱解毒、去角質功效,確能減少粉刺滋生。皮膚角質層厚、膚色黯淡的人使用後,效果會較明顯。但綠豆粉並非人人合用,如臉上已有暗瘡破皮流血,便不宜再使用綠豆粉,以免細菌感染。此外,綠豆消炎清熱功效強,乾性皮膚不適用,使用後,粉刺沒有了,但皮膚會乾得十分繃緊。如使用綠豆粉面膜,建議選擇較纖細的綠豆粉末,洗臉時勿太用力搓,以免弄傷皮膚。 中醫:美顏食療 玫瑰花水、雪梨湯 減黑頭粉刺 肺胃蘊熱者可透過食療,調理身體,減少黑頭粉刺。潘咨遐推介以下兩款食療: 雪梨豬薏仁湯 材料:雪梨2個、雪耳(用水浸軟)2顆約12克、豬160克、乾無花果3粒、陳皮(用水浸軟)1小片、水1.5公升、鹽酌量 煮法:豬洗淨汆燙後,將所有材料放至鍋內,大火煮滾轉小火續煮1至1.5小時,下鹽調味即可 功效:潤燥生津,清熱化痰祛濕 備註:糖尿病患者、孕婦慎服 玫瑰花水 材料:乾玫瑰花5至6朵、水250毫升 煮法:用熱水冲泡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疏肝降鬱,有助冲任不調的女性順暢來經,減少粉刺 備註:可連續飲用至粉刺改善;胃酸過多者不宜 西醫說:「塗過厚護膚品,或者塗的護膚品含有刺激黑頭粉刺的成分,都可以引起黑頭粉刺。」 林:林嘉雯(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經期前易長粉刺 問:黑頭粉刺是否油性肌膚獨有? 林:當毛孔閉塞,皮脂腺繼續分泌油脂,積聚在毛孔,形成黑頭粉刺。有些人受遺傳影響,皮脂分泌較多,屬於油性肌膚,皮膚表面角質層較厚,令油脂更易塞在毛孔,形成粉刺。然而,黑頭粉刺並非油性肌膚獨有,混合性肌膚及乾性肌膚也可以有同樣煩惱,例如一些乾性肌膚人士塗抹油分高的護膚品,如椰子油,致毛孔閉塞。另外,女性月經來潮時,受荷爾蒙影響,經期前皮膚較易出油,容易長粉刺。 粉刺分黑白 問:粉刺有「黑頭」及「白頭」之分,有何分別? 林:白頭粉刺的對外開口較細小,看起來偏白及圓身,相反黑頭粉刺的對外開口較大,角質代謝物經氧化後變為黑色。基本上,白頭粉刺為封閉型粉刺,因角質過厚,異常角化,蓋住毛孔開口。雄性荷爾蒙、油性肌膚、年紀增長,以及壓力都可以影響皮膚的新陳代謝,致角質過厚。 黑頭貼招「炎」 針清小心留疤 問:坊間出售撕拉式及啫喱狀的去黑頭貼,或以針挑走黑頭,哪種較有效? 林:黑頭粉刺的毛孔開口較大,使用去黑頭貼能吸出部分黑頭粉刺;但針對閉封型粉刺,撕拉貼不但吸不走它們,更可能傷及蓋於毛孔開口上的角質,造成毛孔發炎感染,令粉刺變為暗瘡。不論去黑頭貼是撕拉式或是啫喱狀,皆有使用風險,例如引起皮膚敏感。 有人會用手擠出或接受針清粉刺,但以上方法均有風險。曾有一名20多歲女病人,因額頭及鼻子長粉刺,經常到美容院接受針清,並每周用手擠出粉刺清理,結果令鼻子出現不少細小疤痕。經診症後,方發現粉刺元兇為過量護膚品,她因有感皮膚乾燥,每日早晚使用5隻保濕產品,反令毛孔閉塞,堆積粉刺。 西醫:慎選產品 護膚品盡量簡單 洗面過多水油失衡 不少人錯用護膚品,致粉刺頻頻出現,林嘉雯建議,愛美一族清除黑頭粉刺前,先了解自己膚質。以油性及混合性肌膚為例,選用控油或去角質產品,控制臉上油脂,減少毛孔閉塞,「護膚品要盡量簡單,選擇標榜不引起粉刺配方的護膚品」。她提醒,混合性肌膚人士塗抹保濕產品時,留意只塗在乾燥皮膚上便可,以免油上加油。 至於角質太厚人士,建議可選用含水楊酸、維他命A酸、果酸的護膚產品,不但有助去角質,亦可去除黑頭粉刺。但她提醒,以上產品非人人合用,敏感肌膚不能使用,以免刺激皮膚。而水楊酸、維他命A酸都不適合孕婦使用。另外,別以為洗面次數愈多,愈能清除污垢,其實每日以溫水洗面兩次已足夠,讓皮膚達到水油平衡。 玫瑰痤瘡當暗瘡 愈塗藥膏愈紅腫 鼻頭、鼻翼長滿膿包粉刺,又紅又腫,塗抹暗瘡膏後也沒有效果?註冊中醫潘咨遐指出,不少人混淆暗瘡和玫瑰痤瘡,「酒糟鼻」為玫瑰痤瘡的徵狀。她指出,有別暗瘡及粉刺,玫瑰痤瘡患者的微絲血管容易擴張破裂,令鼻子泛起處處腫塊,變得紅腫,「玫瑰痤瘡範圍會蔓延至臉頰,看上去與暗瘡相似,但會爆微絲血管,臉部及鼻子泛紅」。 潘咨遐指出,不乏年約20至30歲女性患有玫瑰痤瘡,但往往與暗瘡混淆,「有些病人誤以為是暗瘡,所以不停塗抹暗瘡膏,但當發現種種清潔方法及暗瘡膏均失效,求診才發現是玫瑰痤瘡」。 至於西醫角度,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林嘉雯表示,醫學界尚未找出玫瑰痤瘡病因,但相信與遺傳有關,「臉部血管太敏感,容易受外界及內在刺激,導致泛紅及發炎」。她指出,玫瑰痤瘡為普遍疾病,患者皮膚容易泛紅,當天氣炎熱、空氣侷促,又或飲酒、進食辛辣食物後,會感到面部赤熱及紅腫。 文:鄧安琪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預防痛風由飲食著手

痛風是一種因嘌呤代謝障礙,使尿酸積聚而引起的疾病,屬於關節炎的一種。痛風與日常飲食息息相關,要減少復發,須從日常保健、減輕痛楚及控制尿酸水平著手。betway体彩 及《明報》健康網早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辦「痛風診療新趨勢」講座,分享痛風診治及各種痛風飲食,拆解坊間對痛風食療的謬誤。 年紀愈大患上痛風機會愈高。betway体彩 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張錚醫生表示,70歲以上患有痛風機會明顯增加,主因是機能衰退,尤其是腎功能衰退影響尿酸排出,使尿酸積聚導致痛風機會增加。較常積聚的位置包括關節、筋腱及滑囊。病徵多為急性關節痛,痛楚會在24小時內形成,令關節紅腫、嚴重疼痛、不能活動。若出現在腳趾公位置,甚至會痛得不能站立。有需要可進行超聲波或雙能量電腦掃描,檢查關節發炎及尿酸沉積情況以作診斷。 避免持續高尿酸 尿酸值反映痛風機會,5毫克/分升以下的痛風機會近乎零,但升至7至9毫克,患痛風機會就會直線上升。張錚強調,痛風並非純粹由尿酸引致。他以點火為例,積聚的尿酸是柴枝,來自動物脂肪的長鏈脂肪酸、醋酸鹽(酒精)及高尿酸,是引起痛風的燃點物,即大魚大肉及飲酒,容易引發痛風。而攝取奧米加3、食用纖維及短鏈脂肪酸(奶類食品如芝士及牛奶),則有助減少痛風復發。 雖然痛風病徵一般會在7至10日自然消減,但患者若不服藥治理,尿酸會持續沉積形成尿酸石,痛楚程度及發病時間亦會隨之增加。而關節因長期發炎及受到破壞,將影響關節活動能力。張錚指出,治療急性痛風的藥物全屬消炎目的,不能降低尿酸值。藥物包括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秋水仙鹼、生物製劑。藥物成效相若,選擇取決於病人體質及對患者是否有明顯副作用。 痛風只是高尿酸的警號,患有痛風而又不處理高尿酸問題,會增加患其他疾病的風險。高尿酸主因是腎臟排出尿酸功能欠佳,遺傳、腎功能衰退、肥胖或藥物都是影響因素。尿酸值每高出1毫克,高血壓風險增加13%。尿酸高的患者患心血管病的風險增加46%、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增加34%、中風風險增加41%。若尿酸值高於8毫克,腎衰竭風險較常人高出9倍。張錚鼓勵一年有超過一次急性痛風發作或患有痛風共病的患者,應考慮服食降尿酸藥。其中,別嘌醇及非布司他用於阻截嘌呤成為尿酸;丙磺舒幫助排出尿酸。不過,別嘌醇有機會增加出現嚴重藥物敏感風險,醫生在處方藥物前,可通過遺傳基因測試預計患者對別嘌醇的敏感風險。他亦提醒,由於尿酸水平波動有機會引發痛風,因此患者在服藥首六個月,即使成功降低尿酸水平,亦未必見到成效,但病人應繼續服藥,藥效會逐漸出現。醫生或會同時提供預防痛風藥物,當中最常用是秋水仙鹼。 營養師拆解嘌呤謬誤 嘌呤的代謝產生尿酸,因此嘌呤攝取過多,會令尿酸增加。由於嘌呤佔八成源自人體內部,兩成由進食攝取,而動物或植物性食物都含有嘌呤,份量高低各有不同,因此追求零嘌呤並不可能。betway体彩 營養師鄭智俐表示,戒口未必有助降尿酸,如何排走尿酸才重要。其中要多吃蔬菜及水果等鹼性食物,每日喝2至3公升水份,包括清水、清湯、檸檬水、牛奶、花茶或綠茶。而濃茶、咖啡及酒則不作水份計算。另外,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也有助排走尿酸。 坊間有指痛風患者啤酒不能沾,紅酒或白酒則可小酌。鄭智俐澄清這是一個謬誤,乙醇會引發乳酸及酮體的積聚,不單會阻礙尿酸排出身體,更會刺激關節發炎引發痛風,因此任何酒精都會對痛風帶來影響。而啤酒含有嘌呤,會促進尿酸的合成,因此對痛風患者影響較大。 坊間亦有指全素食可避免痛風發作,鄭智俐指出,素食不等於低嘌呤飲食,當中也有很多中嘌呤的食物,例如黃豆、豆芽、菇藻類、蘆筍、竹筍等,每日應進食少於半杯,沒有必要堅持「全素食」。另外,因水溶性的嘌呤在加工過程中流失,黃豆加工成豆腐或豆腐皮後,其嘌呤含量會大幅下降。在痛風緩解期,可以適量攝入大豆製品,建議順序是豆腐、豆乾、豆漿、整粒豆,攝入量也應按順序減少。而100克的乾黑木耳含有超過100毫克嘌呤,看似是屬高嘌呤食物,但浸水後重量會增加10至12倍,嘌呤含量下降成為低嘌呤食物。 暴食及節食都可誘發痛風復發,要預防就應避免進食高嘌呤、高脂、煎炸、過鹹及辛辣的食物。其中,蛋白質食物如鯖魚、沙甸魚、動物內臟、肉汁等都屬於高嘌呤食物;肉類及海鮮都是中嘌呤食物,每日應限制6至8両;低嘌呤食物特別推介雞蛋。飲品方面,內臟製成的湯、燉湯及酒精飲品都是高嘌呤;肉湯屬中嘌呤;蔬菜湯、果汁、汽水、咖啡及茶,都屬於低嘌呤。鄭智俐強調,痛風復發期間,應減少每日攝取的嘌呤總含量,盡量選擇低嘌呤組合的食物。

Read more

【中醫治療】芡實祛濕不全面 反致肚脹氣鬱

【明報專訊】上周響起今年首個雷暴警告,同時迎接了首場「黃雨」,表示早春來臨。香港位於華南地區,濕氣較重,一踏入回南天,不單地面牆身滲水,人也會感覺特別疲累。這種天氣下,老一輩就會準備祛濕食療,芡實煲粥是常見祛濕偏方。惟註冊中醫表示,芡實只能改善部分濕症,食得過量隨時反招消化不良。 ▲明報製圖 老人家說春天濕氣重,需要祛濕,當中的「濕」如何解讀?註冊中醫施德享指出,在中醫角度天氣四季的氣候變化,可分為風、寒、暑、濕、燥、火,稱為六氣,常說濕氣重,就是六氣的其中一種。「人體本身有適應環境的能力,會隨着不同的氣候變化來調節,所以無論天氣如何轉變,如果身體抵抗力充足,不會有大問題;但如果本身抵抗力低,遇上天氣突然轉變,就容易生病,稱為『六淫』」。 內濕徵狀較外濕嚴重 六氣中的濕,古書中大多記載出現在長夏(農曆六月)或初秋(農曆七月),但施德享解釋,由於古書大多以華中地區作為標準,而香港處於華南地區,氣候較潮濕,所以濕氣亦會較早出現。濕氣積聚體內,會令人感到疲累,身體亦會浮腫,但這只是一些表徵,施德享指出還有更多問題出現。「病情輕重,主要視乎濕氣對身體影響的程度,如果是外來的濕氣干擾到身體,會出現輕微的徵狀,稱為外濕;但如果由身體內產生濕氣,便會引發較嚴重徵狀,稱為內濕。病情較輕者,如果濕氣聚於胸脥之間,便會出現心口悶的感覺;而聚於脾胃,便可能會感到肚脹、胃口變差;如果濕氣傷及腰以下,更會導致小便變得混濁、大便溏泄等問題,而女性的帶下(俗稱白帶)亦會增多。」 至於病情較為嚴重,濕氣聚於胸脥者會因心口悶而變成咳嗽,聚於脾胃則會出現肚瀉或水腫。若濕氣去到關節、皮膚,便會出現麻或痛,濕疹亦會惡化。不少人會因為抵抗力不佳,外濕問題變成內濕;亦有一部長期病患者、老年人會因抵抗力太差,直接出現內濕問題。由於香港的潮濕程度,甚至會令到牆身、地板滲水,容易察覺,加上濕氣重會引致的病痛多,令到不少人步入春天後,便說要準備食療祛濕。 ▲施德享(勞耀全攝) 感冒前後 消化不良 便秘忌服 坊間流傳用芡實煲粥祛濕,施德享表示,芡實粥不能化解所有「濕」,因芡實功效有限制。「芡實是一種中藥,主要歸脾、腎經,其功效有補腎、固腎及益精,亦具有收斂的特性,因此主要用於一些消耗性的病情,例如夜尿頻密、遺精、帶下多等身體上出現流失等問題,同時亦會用在慢性腎炎、風濕痛、腹痛的情况。由於濕氣有可能入侵脾、腎等五臟,而配合芡實便可解決濕氣引致的脾、腎問題。」 不過,施德享補充,芡實並非一種好的祛濕藥材,除了因為它只限於針對特定部位祛濕外,更重要的是它有收斂的特性。「感冒前後的人不能食用,否則其收斂特性會抑壓病情;有食滯、消化不良、氣鬱及肚脹等問題,亦會因為芡實的『補』性而滯上加滯;至於有痢疾、痔瘡或腸道細菌而導致肚瀉,亦不適合食用。另外,剛生育的婦女,身體血瘀未散、惡露未清,除非在中醫指導下食用,否則亦可能因其收斂特性而無法清除血瘀或惡露。」 其實除了芡實,中醫亦會用白朮、茯苓、蒼朮等中藥,達至健脾祛濕之目的,其中白朮、茯苓的藥性較溫和,孕婦都能服用,蒼朮則適用於一切內濕和外濕問題,包括風濕、痛風、關節痛、肚瀉等都可以,但以上中藥使用前都需要先諮詢中醫意見。祛濕藥有很多,但重點是並非因為天氣潮濕便要祛濕,而是身體出現濕氣重的徵狀才要祛濕。「如果身體抵抗力好,適應天氣變化的能力無問題,就算潮濕天氣都不會出現問題,在沒有濕氣徵狀下,服用祛濕中藥反而適得其反。」 運動排汗 飲茶利尿減濕氣 想防止濕氣干擾身體,應由飲食及運動入手,首先減少進食肥甘厚味的食物,以免傷及胃、脾、腎,繼而令濕氣入侵。其次是多飲茶以利尿,或是多做運動排汗,減少身體的濕氣積聚。加上中醫學說脾主四肢,四肢多活動亦對脾有益。養好胃、脾、腎,便能將濕氣排出,是個不錯的祛濕方法。 文:勞耀全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讀者MailBox】音樂助調和五臟六腑

【明報專訊】問:失眠、情緒波動,中醫如何治療?除了中藥和食療外,如何從生活中調理? ▲李佩雯攝 答:情志相關的疾病有失眠、更年期情志異常、神經官能症等,同時也會引起其他徵狀,如頭痛、疲倦、不明原因疼痛等,中醫治療這方面的疾病,多以針灸推拿配合內服中藥,均有一定幫助。 中醫學強調建立健康生活模式,以達「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所以,除了身體機能健康之外,情志精神健康也是「補身」一個重要範疇。所謂「心病還得心藥醫」,中醫透過言語及心理疏導,也是提高療效的重要一環,即「善醫者,必先醫其心,而後醫其身」。 適當伸展 舒暢情志 不少人喜歡戴上聽筒聆聽音樂,為生活帶來一點調劑。古人就有樂韻治病的記載,中醫學有「天有五音,人有五藏(臟);天有六律,人有六府(腑)」的說法,認為不同的音韻旋律分別對應五臟六腑。所以選擇合適的音樂,有助調和臟腑氣機,舒暢情志。 另外,適當的運動及伸展,對舒暢情志也有很大幫助。中醫養生學中就有導引術(肢體伸展)和吐納法(呼吸訓練),當中為人熟悉的有太極及八段錦。練習時透過協調肢體、調節呼吸及注意力,達到調神、調意,對於調節情志有一定功效。 當然,食療及藥膳對改善情志也有幫助。心藏神,肝主疏泄具調暢情志的功能,治療情志相關的問題時以心肝兩臟為主。若從日常飲食調節情志,推薦以下兩個食療,服用前可諮詢中醫意見: ◆1. 解鬱茶 玫瑰花、杭菊作茶,或加少許冰糖或蜂蜜調味,芳香甘美,具舒肝解鬱之效 ◆2. 安神粥 蓮子、百合、大棗煮粥,具清心安神,安中養脾之功 文:陳泳豪(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牀教研中心註冊中醫) Read more

【營養要識】大暑食療:三豆湯

三豆湯出自宋代朱佐的著作《朱氏集驗方》,在三伏天時,有清暑、祛濕、健脾的功效。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 製法:將綠豆、赤小豆和黑豆洗淨,用清水先浸泡1小時,然後將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武火(大火)煮滾後,再轉文火(中火)慢煮大約1小時,當豆子開花後,加入適量冰糖再煮5分鐘即可。

Read more

【中醫治療】中醫食療:五指毛桃湯 健脾祛濕

【明報專訊】材料:五指毛桃40克、黨參15克、扁豆15克、茯苓15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3至4人分量) 製法:先將瘦肉洗淨,切開出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約2小時,調味後即可,每周1至2次 功效:補氣健脾祛濕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