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MailBox】多零食少運動 兒童肥胖後患多

【明報專訊】問:小朋友經常吃零食,不吃正餐,現時體重過重,有何後患? 答:本港兒童肥胖問題嚴重,每5個小學生便有1名屬於過重或肥胖,營養失衡、零食過多及缺乏運動是主要原因。中大最新調查顯示,逾40%學童一星期吃至少4次油炸食物、加工肉類、加糖飲品等不健康食物,約14%更是每天都吃。適當的小食能補充兒童所需的熱量及營養,多油多鹽多糖或過量零食則會影響正餐的胃口,並導致攝取過多熱量,增加肥胖風險。 ▲(Pairhandmade@iStockphoto) 中大調查發現八成學童運動量不足,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5至17歲兒童和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至高強度活動。一般而言,學童每天跑跑跳跳,不難達標,惟現時電子產品盛行,同一調查發現半數學童在假日會花兩小時或以上看電視、玩電子或電腦遊戲等。此消彼長,過多靜態活動會減少運動時數,缺乏運動,肥胖風險增加,心肺功能亦會較差。 糖尿病高血壓風險較高 肥胖會加重身體各個器官「工作量」,增加日後罹患各種慢性疾病的風險。有研究顯示,自小已超重或肥胖的人,成年後患上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會較體重正常人士分別高出5.4倍、2.7倍及1.7倍。 有見於此,中大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於去年為本港6所小學共500多名學童推行改善營養、體能、作息習慣的計劃 ,希望從小培養他們健康的生活習慣,預防肥胖危機,並會每年做問卷調查,以追蹤成果。 文:李大拔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總監) Read more

【讀者MailBox】臉龐動不了 不是中風是面癱

【明報專訊】問:早上一覺醒來,照鏡時發現半邊臉動不了,無法控制地流口水,好像是中風一樣,但手腳沒有問題,請問我是不是患上什麼難治之症? 最常見為病毒引起 答:以上情况應該是「面癱」,「面癱」亦稱面部神經麻痺,即面部肌肉癱瘓。一般徵狀是口眼歪斜、流口水等等。面神經是十二對腦神經中的第七對腦神經,主司面部表情、淚腺和唾液腺的分泌及舌部的味覺。如果因受傷或感染等問題引致損傷,便會造成神經功能的障礙。 約有八成的面癱是因為病毒感染而起,最常見為急性單側面神經麻痺(又稱貝爾氏面神經麻痺)。目前研究證實,貝爾氏面神經麻痺與單純性疱疹第一型病毒有關。另外一種常見的病毒性面癱,為帶狀疱疹病毒引發的侖謝亨特氏症候群。此外,其他原因包括創傷性如車禍等的外傷,發炎性如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合併膽脂瘤,腫瘤如腦部、面神經或口水腺瘤,先天性如遺傳性神經失調疾病都可引致面癱。 治療黃金期3至7天 由病毒感染的面癱,如能在「治療黃金期」,即發病3至7天內接受適當的治療,在復元比率及病情上皆有很好的效果。所謂適當的治療,是合併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與類固醇,一般需要一個星期的療程。約八成的貝爾氏面神經麻痺患者,在3至4周之內會恢復原來的功能,而帶狀疱疹病毒所引起之面神經麻痺,只得五至六成的病人會痊癒。復元不佳的病人,則可透過物理治療及手術改善面癱的影響,矯正變形的容貌。 若有懷疑或出現初期的徵狀,不要輕視,應盡早諮詢醫生,作一個詳細的檢驗和了解有關的治療方法,以免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期。 文:黃德彰(耳鼻喉科專科醫生) 中風復康儀器 練「壞手壞腳」 重拾生活 大血管栓塞中風 港大AI 20秒斷症 把握首年復康黃金期 改善中風後遺症 談笑用兵判辨中風徵兆 建立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 減低腦中風及眼中風風險 中風救援分秒必爭 半點延誤影響至深 治缺血中風 瑪麗用導管吸血塊 突感身體麻痹 或屬中風警號 養和推中風治療套餐 最快47分鐘可用藥 養和設中風急救先導計劃 縮短時間近半 問醫生:兩大抗血栓藥 分別對應動靜脈

Read more

【讀者MailBox】春天身痕 早起多運動

【明報專訊】問:近來夜晚睡覺常感全身痕癢,一搲就出疹,但向來沒有皮膚敏感,是什麼原因? 答:春季天氣忽冷忽熱,濕度變化大,的確容易導致皮膚痕癢泛紅。撇開跟皮膚敏感相關的元素,從中醫角度考慮,可能跟身體的排毒反應有關。註冊中醫李宇銘說,春天時很多皮膚病會復發,由於冬季時人的身體比較弱,正氣不足,即使皮膚表面積有風寒濕熱,但因為身體實在太虛弱,無法用正氣驅除邪氣,有病也發不出來。當進入春夏季,人體的正氣比較充足,可將邪氣驅除,所以較易發病。《黃帝內經》有說:「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在冬季受寒,春季時就較易出現發熱等相關徵狀。其實這些皮膚問題並不一定是新起的病症,可能是從前已有,但一直未能治好,而在春季翻發出來,較易出現風疹濕疹的問題。 亂服食療 小心愈食愈痕 中醫的想法是採用順勢治療,以治好病症為原則,不會選擇抑制的手法。如果痕癢及出疹的問題嚴重,就應該立即就診;但如情况輕微,只是有點痕,中醫會建議病人早起及多做運動,因為春季天氣潮濕,令人感覺疲憊,不願早起及做運動,即是所謂的「春困」,會導致人體氣血不通。如能早起及多做運動,就能改善血液循環,令氣血流通,透過出汗解除皮膚表面的風寒濕熱之氣。 至於食療方面,因為中醫會助病人排毒而不是抑制病情,所以食療只會愈食愈痕,不建議大家胡亂服用,必須請教中醫,了解清楚藥物及食療的效果。 資料提供:李宇銘(註冊中醫)

Read more

【讀者MailBox】18歲後近視不斷加深,小心!

【明報專訊】問:我是深近視一族,早前發現視力有少許模糊,雖然近視不斷加深,但沒有影響日常生活,所以未加理會,後來做詳細檢查才發現有早期白內障。請問深近視是否主因?深近視人士應注意哪些徵狀,及早求診? 視網膜脫落風險高10至15倍 答:深近視不單影響視力,還會增加患上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深近視指度數達600度或以上,如果18歲後仍不斷加深,則有可能是病態深近視。 病態深近視者的黃斑區容易退化,徵狀是看直線會變成曲線,視野出現盲點。黃斑區退化可能使壞血管增生,形成「脈絡膜近視性血管增生」,退化亦會引致黃斑區裂離,甚至黃斑點穿洞或脫落。然而,黃斑區在單一眼睛內變化是很難察覺,所以病態深近視人士應用單眼看直線,或用方格表作測試。 另外,深近視人士的眼球形狀因長期拉長,視網膜周邊位置有可能變薄,令視網膜穿洞或脫落的風險比正常人高10至15倍,較易患上白內障、青光眼或出現飛蚊症徵狀。視網膜變化是最容易忽略的病徵,由於變化會從側邊開始,所以較難察覺。建議深近視人士定期檢查視網膜周邊位置,以免出現明顯病徵,視網膜有脫落情况才接受治療。 兒童近視嚴重 及早求醫 教育小朋友護眼對預防近視十分重要,家長應鼓勵小朋友減少近距離看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時採用20-20-20口訣,即是使用電子產品20分鐘,讓雙眼休息20秒,並眺望20呎遠方。定期驗眼,如果小朋友近視嚴重,醫生就能及早處方藥物或使用特定方法來減慢近視加深。 成年近視人士現時亦可選擇透過改變眼角膜弧度或厚度的激光矯視手術,或可以植入式隱形眼鏡來矯正視力,醫生會因應個別狀况,建議矯視方法。 文:葉佩珮(眼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讀者MailBox】揀錯高GI早餐 未到午餐又餓

【明報專訊】問:為什麼即使吃了早餐,但未到午飯時間已感到肚餓?應選擇什麼早餐才能提神兼飽肚? 答:食物除了整體熱量及攝取量外,其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 GI)亦會影響食物的飽肚感。一些食物屬於高升糖指數,進食後容易令血糖快升快跌;相反有些食物的升糖指數較低,對血糖水平的影響較小,同時有助延長飽腹感。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包括一些精製澱粉質,例如白麵包、梳打餅、白飯等,由於這些精製澱粉質的纖維含量較少,所以進食後容易快餓;相反一些較低升糖指數的食物,例如燕麥、全麥麵包、高纖穀物早餐,所含的膳食纖維較豐富,有助延長飽肚感。 此外,相對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停留於胃部的消化過程較長,有助增強飽肚感。如早餐缺乏蛋白質,有可能較易感到肚餓。 懂得精明選擇早餐配搭,有助增強飽肚感,而且更有精神工作。以下三種食物便是理想之選: 水浸三文魚、吞拿魚 保持腦部健康 含有豐富奧米加3脂肪酸,是組成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元素,有助調節免疫系統及保持腦部健康。建議每星期進食至少兩次深海魚類,攝取充足的健康脂肪。 奇亞籽促進腸部蠕動 除了有豐富的奧米加3脂肪酸,同時含有豐富膳食纖維,一湯匙奇亞籽(圖)已能提供大約一個連皮蘋果的纖維量(約5克)。膳食纖維不單有助促進腸部蠕動,亦可以增強飽肚感,可連同脫脂奶或低脂乳酪一同進食,作為早餐的佳配。 雞蛋 助製造血清素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有助增強飽肚感。同時雞蛋中的氨基酸如色氨酸(Tryptophan)和酪氨酸(Tyrosine)會影響腦部神經傳遞物質。色氨酸亦有助身體製造血清素,血清素與調節睡眠及情緒有關。有研究指出酪氨酸能令健康的人在面對壓力或多項任務時,有更佳的認知能力。 文:劉惠汶(註冊營養師)

Read more

【讀者MailBox】長期經痛難忍 或患病徵兆

【明報專訊】問:自18歲開始經痛難忍,起初以為體弱,7年間一直服用止痛藥,從未求診婦科。直至一次經痛至暈倒送院,檢查時竟發現有直徑6厘米的朱古力瘤,需要動手術。請問經痛是否代表身體有病?如何治療經痛? 答:經痛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較多出現在少女身上,一般會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漸減輕。月經來臨,身體分泌的荷爾蒙會令子宮收縮,使下腹產生收縮性痛楚,此為原發性經痛。大多情况下,來經初期的經痛大都屬於原發性,經血流暢之後會逐漸消失。 正常經痛僅來經初期發作 若不想忍受此類經痛,可考慮使用減輕痛楚的藥物,醫生亦會考慮處方合適的荷爾蒙藥物,例如口服避孕藥,幫助調理經期及緩和經痛。改變一些生活習慣亦可改善經痛,如充足運動和睡眠。 然而,如果經痛在後期仍不消失,甚至痛楚劇增,則可能是由疾病引致的繼發性經痛,這種經痛可於經期前幾天出現或隨經期逐漸變嚴重,甚至持續到經期完結後。對於此類經痛,必須先找出病原,再因應年齡、病情及需要而作針對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朱古力瘤常見原因 常見引起繼發性經痛的原因,有子宮內膜異位及朱古力瘤,若病情屬輕至中度,一般會建議使用荷爾蒙藥物治療,例如低劑量但需每日服用的口服避孕藥、口服黃體素,或每隔1或3個月注射的避孕針等;病情嚴重時,有可能阻隔精子進入輸卵管,患者因而難以受孕,甚至不育。若因病情所需而要動手術,手術後仍建議服用荷爾蒙藥物,預防復發。 及早向醫生查詢 免受手術之苦 針對上述個案,若患者及早發現自己經痛的改變,向婦科醫生查詢,便可避免7年難忍的經痛。如果及早發現輕度朱古力瘤,可以使用荷爾蒙治療並配合定期觀察,免除手術的需要。女性應多留意自己身體狀况,每年定期作婦科檢查,若發現月經有改變,應向婦科醫生查詢,以免病情惡化。 文:黃凝(婦產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讀者MailBox】前列腺癌 開刀化療有得醫

【明報專訊】問:人到中年,近年排尿不暢順、未能排清,甚至有尿頻之苦。請問這是前列腺增生,還是前列腺癌的徵兆? 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有沒有關係? 前列腺增生不致癌 年過五旬宜驗身 答﹕兩者的病徵較相似,須由醫生診斷。「前列腺增生」較常見於中年男士,年齡愈大,患此病的風險愈高;但它主要是為生活帶來不便,與癌症沒有直接關係,不會導致前列腺癌。有些病徵則是前列腺癌特有的,尤其當癌細胞擴散到骨或膀胱的位置,患者或會感到骨痛、有血尿。不過,早期的前列腺癌亦可以無任何病徵或先兆,須靠前列腺特異抗原抽血檢查(PSA)或「肛探」來診斷。若PSA指數過高或前列腺出現明顯硬塊,便可能患上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本港男士第三大常見癌症,排名僅次於肺癌及大腸癌,死亡率則排第五,情况不容忽視,建議年過五旬的男士應定期做身體檢查。 切除睾丸或打荷爾蒙針 治療方面,前列腺增生一般以藥物治療為主,以紓緩患者排尿的不適和帶來的困擾。而較後期的前列腺癌則以荷爾蒙治療為第一線治療,因其癌細胞主要依賴男性荷爾蒙為生,透過減低男性荷爾蒙數目可以抑壓癌細胞生長。荷爾蒙治療常見有兩種:睾丸切除術及打荷爾蒙針。前者於香港較為流行,費用相對便宜,而且治療多為一次性;後者則在外國較為常見,但須長期使用才能有效。超過一半患者接受荷爾蒙治療後都有良好反應,早期癌症(一至三期)的病人及早治療,例如接受手術及放療會有治癒的機會。患者接受荷爾蒙治療須承受副作用的風險,例如容易抑鬱、疲倦、失去性慾,患骨質疏鬆症、心臟病的風險會上升。除了荷爾蒙治療,若出現癌擴散或荷爾蒙治療無反應者,亦可透過化療、服用新一代荷爾蒙藥等來控制病情,存活率亦可大大提高,做到「與病共存」。 文:張寬耀(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讀者MailBox】素食,愈吃愈肥?

【明報專訊】問:近年不少以「健康」、「素食」為主題的食肆,大受港人歡迎。不少人開始嘗試減少食肉,多吃植物類食物。 有一位中年女士茹素多年,一心以為素食有助減肥,卻愈食愈肥,何解? 枝竹、齋鹵味也很肥 答:一問之下,發現原來她雖然戒肉,但卻選擇了不少經油炸或含高脂的素食產品例如枝竹、紅燒豆腐、羅漢齋、齋鹵味等。這些食物所含的脂肪偏高,以枝竹為例,100克已經含近500千卡, 當中含5茶匙油。 1塊素漢堡扒含5茶匙油 另外,部分素食製品雖非油炸,但材料大部分含有豆類的脂肪,無論是動物脂肪或植物脂肪,每1克脂肪均等於9千卡。此外,現時超級市場多了不少進口的素食製品,如素雞柳、素漢堡扒、素肉丸等,雖然大部分以豆類為主要成分,但同時添加了不少植物油,令整體食物脂肪及熱量偏高。以其中一款素漢堡扒為例,1塊熱量約等於1碗半飯(以1碗含200千卡的白飯計算),脂肪含量高達5茶匙油!所以在選擇素食時,建議留意營養標籤,才能食得精明! 精選素食 一樣夠營 1. 蛋白質——選吃低脂豆類 肉類、蛋類及奶類是蛋白質的主要來源,素食者有可能因而較難攝取充足的蛋白質。一般成年人每日的蛋白質所需量,按每公斤體重計算約為0.7至0.8克。建議素食者可選擇較少脂肪的優質蛋白質,包括豆類、豆腐、低糖豆漿、枝豆、非油炸豆乾等。 2. 鐵質——加橙助吸收 由於植物性鐵質(如菠菜、紅腰豆及黑木耳)的吸收率較動物性鐵質低,建議進食時或餐後,攝取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幫助吸收鐵質,如奇異果、橙、番茄、西蘭花、紅椒及青椒等。 3. 維他命B12——素食者易缺 維他命B12只能從動物性食物中攝取,素食者容易缺乏維他命B12;全素者可以考慮進食添加維他命B12的豆奶及穀物早餐。 文:劉惠汶(註冊營養師)

Read more

【讀者MailBox】避孕不止一「套」

【明報專訊】問:使用避孕套避孕,但避孕套常常滑入陰道,有時甚至需要到診所把套取出,究竟除了避孕套外,還有什麼成功率高的避孕方法? 答:使用避孕套失敗的原因,一般是使用方法不正確,沒有全程使用,避孕套尺寸不對、存放不妥當或質料變質等。雖然避孕套是唯一可預防性病的避孕方法,但成功率取決於使用方法正確與否,而很多人都沒有正確使用,所以實際成功率較低。 避孕針逾99%成功 避孕方法有長效和短效之分,長效方法如結紮手術、子宮環、避孕針等都超過99%成功率。短效方法中成功率最高為口服避孕藥,超過99%。避孕藥是醫學界認可可以長期服用的藥物,其作用是抑制卵巢排卵及使宮頸分泌改變,令精子無法進入子宮。開始服用避孕藥,荷爾蒙適應期時可能出現短暫水腫,適應後一般會消失,而新一代的避孕藥劑量低,部分還有黃體素成分可抗水腫,所以通常不會增磅。(註) 新型避孕藥 一般不會增磅 避孕藥藥效短,停藥後立即有機會受孕。事實上,很多影響到生育能力的婦科問題例如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多囊症等都會用避孕藥治療,所以不必擔心長期服用避孕藥影響生育。就算懷孕中的女性於不知情下服用,也不會影響胎兒,不存在導致畸胎的問題。如無吸煙習慣或其他健康狀况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一般可以服用至停經。產後若沒有餵哺母乳,則可以在分娩後21至28日開始服用避孕藥;若有餵哺母乳,建議停止哺乳後才開始服用。 安全期不安全 其他短效避孕方法有體外射精和安全期。體外射精現實成功率低,而安全期是一種透過計算經期來避孕的方法,但很多女性經期不規律,而且排卵期會受情緒、壓力、生活習慣等因素影響,所以不太可靠。 註:雌激素含量30微克或以下屬於低劑量,20微克或以下屬於超低劑量 文:黃凝(婦產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讀者MailBox】晚期肺癌非絕症 「個人化治療」新趨勢

【明報專訊】問:一名34歲的女士,左半邊身無力,並沒有典型的肺癌病徵。最終診斷卻是晚期肺癌,癌細胞已擴散到胸腔縱膈的淋巴核及腦部。肺癌一診斷便是晚期?晚期肺癌無藥可醫? 平均存活期達兩年或以上 答:肺癌可謂是無聲殺手,皆因早期病徵不明顯,患者常誤以為普通咳嗽或是吸煙引致的不適。據統計,約五成本港肺癌患者被確診時已屬晚期(第四期)。過往肺癌被形容為「絕症」,第四期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僅1%至2%,大多診斷後不到一年便喪命,化療為晚期肺癌唯一的出路。隨醫療科技進步,「個人化治療」相繼誕生。透過基因測試,只要患者符合其中一項的基因突變(如EGFR、ALK基因突變),便可考慮用標靶藥。除了可延續患者的壽命,生活素質亦大大提高,平均存活期可達兩年或更長。 針對上述個案,醫生其後替女士做基因測試,發現她帶有「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的基因突變,便安排患者服用標靶藥(「第二代ALK抑制劑」),再配合針對癌轉移的局部治療。治療約一個月後,位於肺內及縱膈淋巴核的腫瘤消失。加上相應的局部腫瘤治療(腦擴散腫瘤切除手術、腦擴散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及胸腔放射治療) ,患者體內的腫瘤已消失。現時患者情况良好,已回復正常的生活,甚至每天能進行一小時的緩步跑。根據外國文獻,她能完全治癒的機率最高可達三成。 部分病人可用「免疫療法」 但並非所有肺癌患者符合使用標靶藥的條件,能受惠於上述的治療方法。除標靶藥外,若患者的PD-1指數達50%或以上,亦會建議病人使用「免疫療法」,藉由提升病人自身的免疫能力對抗癌細胞,治療效果亦同樣理想。 文:曾偉光(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