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食因緣:憂染疫 長者困家身心失調(附食療湯水食譜)

【明報專訊】踏入炎夏,疫情並沒有因氣溫升高而消失,大家仍然要堅守各種防疫措施,提高個人衛生意識,希望可減少接觸致病原的風險。長期抗疫,不少人因過度憂慮、缺乏運動或社交、作息規律混亂等原因,導致身心失調。 Read more

食療貼士:祛濕湯水食材 慎選防傷正氣

在潮濕多雨的日子裏,一些有祛濕功效的食療湯水特別受歡迎。針對年長人士的祛濕湯水,除了用祛濕功效的藥材外,也要注意補益扶正,特別是補氣和健脾。此外,一些藥性比較寒涼、有猛烈利尿作用的藥物(如生薏仁、澤瀉、木通)要慎用,以防通利太過而耗傷正氣。藥性平和的祛濕中藥,如白朮、茯苓、扁豆,和有補益健脾作用的中藥,如淮山、黨參、黃芪,都常用於祛濕湯水。要紓緩因天氣潮濕多雨而引起的筋骨痠痛、疲倦乏力、胃脹脘痞,可飲用粉葛扁豆茯苓瘦肉湯。 Read more

【讀者MailBox】飲食節制 夏天養脾祛濕

【明報專訊】問:夏天又熱又濕,經常沒有胃口又容易肚瀉,怎麼辦? 答:香港夏天潮濕炎熱,雨天特別多,容易出現因外感濕邪而發病,常見有食慾不振、肚脹肚瀉等消化系統問題。為了減少潮濕天氣對身體的影響,應在生活起居及飲食各方面着手祛濕。 日常生活中,遇到下雨天或相對濕度超過80%,除了開冷氣機,亦可考慮多使用抽濕機,將濕度調節至60%至70%,讓家居環境保持乾爽舒適,使外間濕氣對人體的影響減至最低。 另外,中醫認為脾胃是負責人體內水液代謝的主要器官,脾胃功能差,會引致水濕內停。而「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說的就是沒節制的飲食習慣會損傷脾胃。故此,進食定時定量、營養均衡、少吃生冷油膩食物等習慣,有助養好脾胃,避免濕邪侵襲。 如身體無特別情况,可於湯水加適量赤小豆、扁豆、薏仁、冬瓜、綠豆等有利水作用的食材,增加尿量,促進水濕的排走;日常亦可飲用祛濕健脾茶。 祛濕健脾茶 材料:雲苓、白朮、扁豆衣各5錢 方法:將材料放入煲內,加4碗水,大火煮滾後轉慢火45分鐘便可 註:長期病患者、孕婦或準備懷孕之婦女,或正在服用中西藥人士,飲用前先詢問註冊中醫。 文:陳穎思(註冊中醫) Read more

【中醫治療】知多啲:赤小豆祛濕最強慎用

【明報專訊】祛濕食療,除了芡實外,亦會用上赤小豆、黑豆、薏米等材料。4種食材中,究竟哪種祛濕能力最強?「這4種常見食材都是中藥。赤小豆具有利水解熱的作用,若進食過多,由於利水能力強,會容易令人消瘦。至於黑豆則主要針對水腫、腎虛等問題,祛濕效果與芡實相若,薏米則具有利水健脾的作用。」施德享表示,根據4種中藥的藥性,赤小豆的祛濕能力最強,但亦由於藥性強,不建議自己亂用;相對而言薏米是較安全的祛濕中藥,但要留意由於薏米都有一定的利尿能力,並不建議孕婦使用。坊間不少祛濕湯方會將上述4種中藥混合使用,期望達到最佳效果,但這個做法可能過分祛濕,反而會令身體出現更多問題。 ▲赤小豆(資料圖片) 誰忌用芡實? ‧感冒前後 ‧食滯、消化不良、肚脹 ‧氣鬱 ‧產後婦女 ‧細菌導致的肚瀉 ‧便秘 Read more

【夏日系列】吃粥消暑熱 養胃補氣祛濕

「大暑」剛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當中的「大熱」即是「大暑」,亦即是自然界的陽氣到達頂峰。回顧近日天氣,日間香港各區溫度高企於攝氏30至33度不等,暑熱難當,如何借助食療有效消暑? 大暑三候 暑濕影響人體 中國古代將每一節氣分為三候(每五天為一候),其中大暑的三候,包括「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在大暑一候中,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變,其實是陸生的螢火蟲在枯草上產卵所引致的誤解。此時正是螢火蟲孵化而出之時,有大暑迎接立秋的意境,即夏秋交接。第二候「土潤溽暑」則表示天氣炎熱達至高峰,但土地同時也很潮濕,由於空氣濕熱蒸郁令人感覺難耐。第三候「大雨時行」,意思是時常出現突發的大雷雨,而大雨可使暑熱減輕,天氣正在向立秋過渡,等待陽氣轉降,開始步入下一個節氣。由此可見,「暑」與「濕」在大暑期間,是主要影響着人體的因素之一。 俗語說:「大暑熱不透,收成就不夠」,所以大暑時氣溫高是正常的事情;如果大暑不熱,反而會是氣候不順的現象,農作物收成就有可能不理想。時至今日,我們務農較少,但亦應該順應天時,積極鍛煉,令身體吸收足夠的陽氣。正如《黃帝內經》所說:「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疾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由此可見是鍛煉身體的好季節,以防秋冬天時逆轉,身體患病。 涼粉草消暑 綠豆冬瓜排濕 不過,現代社會建築物林立,阻擋空氣流通令氣溫不停上升,若天氣太過炎熱,便會變成暑熱邪氣,此時便需要注意消暑。除了西瓜、冬瓜等食材,仙草也是常見的消暑聖品,有民諺說:「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又名涼粉草,是藥食兩用材料,具有消暑清熱的功效,但不建議食用冰品、冷飲,因冰品、冷飲過量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體內寒濕加重。若要在暑熱天排濕,可食用清熱、解毒、排濕的食品,如苦瓜、冬瓜、綠豆、赤小豆及薏苡仁等食材。 藿香葉鮮淮山「度暑粥」養胃生津 大暑多夾濕氣,而過熱氣溫會成為暑邪,容易耗氣傷津,如果消暑之法能兼顧脾胃,便是上佳之法。李時珍十分推崇粥療,認為「粥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他的著作《本草綱目》亦有記載:「粥能暢胃氣,生津液也。大抵養生求安樂,亦無深遠難知之事,不過寢食之間爾。」粥能養胃養生,加之合適的配搭,有生津消暑之效。而他亦提及「粳、粟、粱米作粥,治病甚多。」新鮮藿香葉有芳香化濁、祛暑解表的功效,加上鮮淮山有健脾益氣之功,可一起用來煮粥吃,是良好的「度暑粥」。而綠豆、百合也是很好的食材,都具有補氣清暑、健脾養胃的功效,可以幫助我們安度盛夏。《隨息居飲食譜》:「綠豆甘涼,煮食清膽養胃,解暑止渴,利小便,已瀉痢。」夏季吃綠豆粥是消暑養胃的妙品也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營養要識】大暑食療:三豆湯

三豆湯出自宋代朱佐的著作《朱氏集驗方》,在三伏天時,有清暑、祛濕、健脾的功效。 材料:綠豆、赤小豆、黑豆各20克 製法:將綠豆、赤小豆和黑豆洗淨,用清水先浸泡1小時,然後將材料放入鍋中,加水用武火(大火)煮滾後,再轉文火(中火)慢煮大約1小時,當豆子開花後,加入適量冰糖再煮5分鐘即可。

Read more

【中醫治療】驚蟄陽氣生發 護胃腸祛濕

【明報專訊】春三月,從立春至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六個節氣。驚蟄是第三個節氣,根據傳統曆法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而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觀田家》便提到:「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有:「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 隨着驚蟄的到來,自然界天氣回暖,春雷開始出現,驚醒蟄伏了一整個冬天的昆蟲;意味着驚蟄的到來,萬物逐漸生機處處,過冬的蟲卵也開始孵化起來。由此可見,驚蟄這節氣形象化地反映出自然物候現象。但真正使冬眠中的萬物蘇醒的,並不是雷鳴響聲,而是陽氣生長,溫度回升到一定程度所致。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春季為四季之首,萬象更新之始,自然界萬物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天氣開始回暖多風,乍暖還寒。由於氣溫逐漸回暖,很多人都會放鬆了警惕,在穿衣、飲食、作息等方面都不再像冬季那樣注重身體。其實在驚蟄時節,更應注意養生,一能防止疾病的復發,二可提升身體的陽氣生發,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氣溫雖上升,但仍需注意保暖,不要冷倒。 乍寒還暖 更需保暖 春季陽氣漸生,驚蟄氣候變化仍較大,冷暖變化未穩定,「春捂」尤為重要,不宜過早脫去長袖衣物,感冒往往是感受風寒而致,突然着涼便會「攝親」。還有,隨着氣溫上升,細菌、病毒開始大量繁殖,因此,春天是疾病多發的季節,如近日發生的流行性感冒,所以要注意肺部的保護。春季要夜睡早起,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還要廣步於庭,多到戶外鍛煉運動,使體內陽氣生發。 少吃生冷宜清淡 少酸增甘 春三月,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大地充滿生機,人類與自然界經過一個冬天的蟄伏後,開始頻繁地活動。萬物逐漸蘇醒,這也意味環境之中的細菌、病毒會不斷地滋生活躍起來,尤其是腸胃方面,容易病從口入。所以,飲食上更要講究衛生,少吃生冷食物、冰凍飲品,注意個人衛生,做適當運動提高人體正氣,能有效地預防疾病。食物應從冬季的濃郁厚味改變為春天的和暖而清淡;春季的進食熱量需求比冬季少,油膩、煎炸等食物宜少吃,可多食用新鮮的蔬菜,鮮春筍、芹菜、山藥、大棗也是不錯的選擇。「春天宜少酸增甘」,食物的五味與人體五臟有密切關係,酸味有收斂的特性,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發,所以要少吃酸,而多吃甘味食材能有補益脾胃的功效。 細菌活躍 保持室內乾爽 香港春季陰雨連綿,加上地理屬嶺南地區,容易出現潮濕。中醫常言:「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重濁,纏綿難癒」,說明濕邪致病的纏綿特性,但只要我們注重養生細節,持之以恆,濕氣便能遠離我們,達至保護陽氣的作用,精力旺盛,無濕一身輕。緊記要多開窗戶,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通,也可運用抽濕機,使室內保持乾爽,否則病菌容易滋生,身體也容易生病。 煲粉葛薏米 通絡風濕 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平時要戒食生冷,多吃健脾祛濕的食物,有助提升脾的升清功能,好讓陽氣、陰血等精華物質運行全身;而脾胃功能好,有利濕濁之邪排出體外,身體便能健康運作。身體的濕邪一去,體內的陽氣便能運行正常。如果人體長時間待在濕氣過重的環境,便容易形成風濕關節疼痛的問題。可用粉葛、老桑枝和薏米煲湯解肌通絡、祛濕氣,適合潮濕時節。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胃酸倒流狂食木瓜更傷 睡前2小時勿食太飽 腹大「便便」 行路搓肚消腩 保護腸道健康 慎防腸胃病 新醫學研究:腸道不健康 大腦都「閉塞」? 小滿陽氣漸盛 儲正氣迎初夏 注意飲食遠離濕邪 便秘食菜一定通便?可能適得其反 知多啲:貪涼傷脾胃 損氣血生白髮

Read more

【中醫治療】飲水去水腫 補氣祛濕

【明報專訊】一早起身,發現自己面腫腳腫,感覺胖了數磅,但明明已減少飲水,為何仍會水腫呢? 營養師解釋正因水分不足才會水腫,中醫則指是肺、脾、腎虛引致,究竟水腫如何解決?有急救方法嗎? 營養師說「飲得水多不會引起水腫;反而飲水不足,排不走廢物才會引起水腫。」註冊營養師謝詠瑩 排走廢物——飲水有助排走身體廢物,減輕水腫情况。(圖:RyanKing999@iStockphoto) 【網購Power Up】全天候網上購物平台搜羅健康食品、家電小品、運動用具、益智教材等各類型商品,精選優惠持續更新! 水腫元兇:唔瞓唔郁唔飲水 問:飲水太多會腫? 答:水腫會在全身出現,令體重上升,按下皮膚會出現白印,很久才回彈,腳踝位置較明顯。 如果臨睡前飲太多水,睡眠時未能排走水分會積存於身體導致水腫,但一般起牀後2至3小時便會消除。不過,有些人水腫持續一兩天,原因是: 飲水少: 廢物排不走,累積在身體內引發水腫 食太鹹:吸收太多鈉質,鈉質會把水分儲起,引起水腫 荷爾蒙變化:女士經期前或首兩三天會水腫,因為女性荷爾蒙令身體儲水,部分女士體重明顯上升4至5磅 睡眠、運動不足:睡眠不足影響排水功能,令翌日起牀時感覺水腫;少運動一樣會水腫 (圖:受訪者提供) 平日少醬少鈉 急救食奇異果 問:一早起身發現水腫,如何「急救」?黑咖啡有用嗎? 答:急救水腫,最好多飲水。黑咖啡利尿去水,如飲完咖啡沒有不適,可飲一杯加快排尿去水。鉀質有助排走鈉,所以當日可食兩個含豐富鉀質的水果,如奇異果和火龍果。平日亦可多食高鉀蔬果,如哈密瓜、南瓜、蜜瓜、薯仔、番薯及紅菜頭。注意鉀是水溶性,水煮或洗浸太耐會流失鉀質,建議蔬菜以蒸或少油快炒。 另外,要減少鈉質吸收,宜三餐少汁、少醃製肉,避免飲餐湯及粉麵的湯底。 「如果我要出席大型活動,前一天晚餐會盡量少醬汁,早餐食番薯,中午以壽司及沙律為主,同時食兩個水果,亦會飲用含豐富鉀質的湯水,如紅菜頭紅蘿蔔薏米,避免水腫。」謝詠瑩說。 (資料圖片) 水腫增磅 毋須節食 問:體重上升,如何分辨肥或腫?經常水腫是否代表身體有毛病? 答:體重上升,不少人大為緊張。要分辨肥和腫,應先回顧前數天的飲食,若曾暴飲暴食,或不停食高脂高糖食物,如蛋糕甜品等,肥的可能性較高。相反,若沒有暴飲暴食,但經常攝取高鈉的湯或食物,便可能是水腫。女士亦可能受經期影響才增磅。 若是水腫,毋須節食,因節食會令新陳代謝率減慢;應該要減少吸收鈉質。 水腫不會影響健康,但若經常水腫,代表日常食得太鹹或蔬果吸收不足,兩者均會影響血壓。 營養師消腫貼士 紅菜頭紅棗桂圓茶 富鉀質減水腫 鉀質有助減水腫,紅菜頭紅棗桂圓茶適合日日飲用,冬日飲用時,加薑片可更覺和暖。建議飲茶時連紅棗及桂圓一起食用,增加鉀的吸收。不過,食完紅棗及桂圓後,當日避免食太多生果吸收過多糖分。 紅菜頭紅棗桂圓茶(圖:受訪者提供) 紅菜頭紅棗桂圓茶 材料(4人分量): 紅菜頭200克、紅棗(去核)25克、桂圓15克、冰糖35克、清水4碗 做法: 1. 紅菜頭去皮,切片 2. 清水倒入鍋,放入紅棗和桂圓,用大火煮滾 3. 放入紅菜頭,轉慢火煮10至15分鐘,直至紅菜頭煮腍,即成 中醫說「經常水腫是一個徵狀,代表臟腑功能失調,持續惡化,影響整體健康。」註冊中醫何慧潔 吃生冷、重口味食物無「氣」排水 問:何為水腫?是否身體出現問題? 答:中醫角度,水腫與水濕有很大關係。水液運行,靠「氣」推動,常有水腫代表肺氣、脾氣及腎氣失調,影響水液運行,引起水腫。 肺氣虛﹕ 徵狀﹕頭面水腫、鼻敏感、氣管敏感、易咳嗽及感冒、少氣懶言、易倦、面色蒼白 主因﹕素體肺虛、過量食生冷食物、少運動、久居陰寒之地、反覆感冒未治癒等轉化而成 脾氣虛﹕ 徵狀﹕腹部及下肢水腫、面色黃、體瘦有大肚腩或肥胖但脂肪鬆軟、胃口不佳、食少易飽、大便溏爛或女性白帶偏多 主因﹕常食生冷食物如雪糕壽司、過量食濃味油脂食物、長期疲倦、思慮過度 腎氣虛﹕ 徵狀﹕下肢水腫、怕冷、面色泥黑、易累、尿頻而清、夜尿多、性慾低、女性月經不準、常腰痠腿軟、記性差,整體健康稍差,以老人及病人居多 主因﹕年老體虛、慢性病、操勞過度、房事過密、生育多胎 另外,生活環境及習慣也有影響,如居所環境潮濕,或不時冒雨涉濕,出現水濕氾濫,濕氣入侵體內。此外,少活動亦會影響水液代謝。有些人由一個原因引致,有些則是多個原因。 用藥施針加食療 健脾保肺溫腎 問:如何改善水腫? 答:改善肺氣、脾氣及腎氣有助祛濕和水腫。有一名45歲OL有下肢水腫,情况嚴重時,晚上脫鞋,腳上出現鞋印。她曾做身體檢查,找不出原因。其後因腰痛及月經問題求醫,發現她因腰部勞損影響腎氣,同時長期久坐,導致水腫,要用藥健脾, 也以針灸加速氣血運行,同時治療水腫、腰痛及月經問題。 可針對不同證型多食以下食物: 肺虛:補肺祛風、除濕的如北芪、紫蘇葉及生薏米 脾虛:健脾祛濕食物如淮山、蓮子、薏米、陳皮、春砂仁、眉豆、赤小豆、鯉魚或鰂魚 腎虛:溫腎食物如胡椒、肉桂粉、栗子及黑豆 時興蒸腳 體弱不宜 問:近年流行蒸腳或熱水浸腳,可有效消水腫? 答:很多人喜歡蒸腳或用熱水浸腳,熱力令人出汗,以為可去水。但從中醫角度,蒸腳或熱水浸腳可改善氣血循環,解決手腳冰冷,但不能消水腫。過量流汗會傷陰導致熱氣,或傷陽導致心陽不足,易心跳及心驚等。體質較弱人士不宜蒸腳;正氣充足但屬寒性體質人士可熏蒸,亦建議別蒸太久,最好是10至15分鐘,在出大汗前停止。另外,按摩淋巴亦無助消水腫。 陳皮煲玉米鬚 急救利尿 想即時急救水腫,可飲用陳皮玉米鬚水 材料(2人分量)﹕陳皮10克、玉米鬚10克、水2公升,煲30分鐘即成 功效:健脾利氣行水,但治標不治本,而且有利尿作用,不宜天天飲用 中醫預防貼士 飲食清淡 焗黑豆茶祛濕 預防水腫,先要減少食生冷及濃味食物,因會影響脾胃代謝功能,易水腫。此外,多運動,特別是帶氧運動,促進新陳代謝。 鰂魚湯、黑豆茶助保健 另可多飲以下湯水及焗茶作保健之用: 黑豆茶 材料(2人分量): 黑豆20克,炒熟後加熱水浸15分鐘即成 功效:補腎、祛濕,改善手腳冰冷及水腫 淮山薏米扁豆赤小豆魚湯 材料(4人分量): 北芪20克、淮山30克、生薏米30克、瘦肉200克、扁豆30克、赤小豆30克、薑片3片、陳皮2塊、鯉魚或鰂魚一條 做法: 豆類要預先浸3小時,魚先去內臟,煎香入魚袋,瘦肉汆水;所有材料加水煲2小時 功效﹕補肺、健脾、祛濕;感冒及燥熱人士不宜 黑豆茶(圖:受訪者提供) 文:許朝茵 圖:許朝茵、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營養要識】養生帖:祛濕不當傷陰 茶勿亂飲

【明報專訊】隨中醫知識的普及,濕熱、陰虛等概念對很多人來說已經不再陌生。簡單說,陰虛是「乾」,濕熱是「濕」,表面看似矛盾,卻又經常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特別是更年期女性。 食辣飲茶 皮膚痕經期亂 周女士四十八歲,體型中等,除了呼吸道容易過敏,平素沒有什麼病痛。去年夏初開始,她明顯感到食慾下降,口中淡淡無味,腰間、大腿和手臂在不經意間長出了不少贅肉,人也常怕冷和疲倦。她從傳媒的健康節目中了解到這可能與中醫所講的濕氣傷陽有關,而食物中的辛溫之品可以溫陽燥濕,她就開始餐餐加點辣椒醬,誰知果然見效,胃口一下子好了,人也變得精神。但不知是否吃辣太多,秋冬季節她特別容易口乾,為了健康,她選擇每天冲泡兩次綠茶或紅茶,喝過後小便頻頻,她覺得也是利濕的好辦法。今年入夏,她發現皮膚明顯乾燥,而且開始出現局部紅癢甚至出水,月經每月提早數天而至,她開始疑惑自己到底是濕還是乾呢? 中年濕重 健脾方為上策 從中醫的角度分析,周女士人到中年,濕氣重是源於脾胃功能減退,不能運化水濕所致,故祛濕應以健脾為主,才能做到治病求本。而她急於求成,邊吃溫燥的辣椒邊用濃茶利水,表面上濕氣減少了,但脾虛的內因未除,內濕仍然存在;加上過分利水傷陰,體內津液不足,陰虛內熱;濕熱互結蘊於肌膚則發濕疹,熱擾血室則月經提前。簡言之周女士體內是應該有的水不足,不需要的水過多。 人體的生理變化非常複雜,大家若是只了解一些中醫知識的皮毛,只對徵狀想辦法,很可能會加重病情,耽誤治療時機。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助理教授)

Read more

【夏日系列】夏日養生茶 祛濕消滯

【明報專訊】■生薑紅糖茶 俗語有話﹕「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生薑是十分重要的藥材,亦是經常在日常飲食中接觸到的食材,既能辛散陽氣,有助陽氣升發,亦能祛濕和胃,很適合地處潮濕環境的香港人服用。另外,陳皮性質平和,是祛濕化痰行氣的好材料。 材料﹕生薑3片、陳皮1錢、紅糖適量 煮法﹕以上材料置於杯中,泡熱水15 分鐘,待紅糖溶解後即可飲用 用法﹕每星期2至3次,每次1杯,早上飲用 功效:溫胃行氣祛濕 ■山楂麥芽茶 夏天天氣潮濕炎熱,有時可能胃口不佳,可用山楂、麥芽煎水消滯,效果良好。若腸胃不適嚴重,如腸胃炎、胃痛等問題則必須去看醫生了。 材料:炒麥芽5錢 、山楂(研末)2錢 做法:以清水煮沸炒麥芽後再轉慢火煮約20分鐘,加山楂末,最後加入適量糖調味即成 用法:每天1次,每次1碗 功效:消化宿食,去心腹脹滿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