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炎】醫學滿東華:打疫苗未足夠 定期檢查子宮頸

【明報專訊】芷晴今年25歲,有一天早上如廁後發現廁盆內有小量血,和媽媽在早餐時討論,芷晴媽媽回想自己雖然已收經數年,也沒有任何不適,但她已多年沒有接受婦科檢查,所以她們決定一起到婦科醫生處檢查。 醫生聽過芷晴母女的事及替她們作簡單身體檢查後,提議芷晴媽媽多做一個子宮頸細胞檢查。另外,芷晴問:「醫生,我上網看,有說25歲以上都可以做子宮頸檢查,但我未曾發生性行為,而且我兩年前已經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我也需要做子宮頸細胞檢查嗎?」 揪出「問題細胞」阻止癌變 子宮頸癌主要是透過持續感染高危型HPV病毒所形成,HPV病毒是從親密接觸而感染的病毒。高危型HPV有很多種類,70%子宮頸癌是由感染高危型HPV16及HPV18引起。子宮頸癌的高危因素包括擁有多名性伴侶、吸煙、年輕時有性經驗、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以及曾感染性病等等。患有子宮頸癌的病人可能有不正常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異常,或行房時感到不適等病徵,可是當中亦有很多婦女是沒有任何病徵。在發現子宮頸癌前,子宮頸內會形成不正常細胞,並可於5至10年內演變成子宮頸癌。 曾有性經驗、年屆25要檢查 子宮頸癌細胞檢查的目的是透過檢測子宮頸早期不正常病變,以便進一步測試以確定病變的程度,並在癌症發生之前加以治療,從而阻止癌症形成。因此,任何曾有性經驗,而年齡介乎25至64歲之婦女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檢查。如連續兩年檢查正常,可考慮每3年檢查一次;即使只有一次或很久沒有性行為,也需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普查;而年齡少於25歲,但有高危因素的女性,也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細胞檢查;65歲或以上女性,如在10年內連續3次子宮頸細胞檢查正常,並沒有任何病徵,可考慮停止檢查;而從未有過性行為的女性,則毋須檢查。如果有不肯定地方,可請教醫生。 除此之外,接種HPV疫苗能有效預防高危型HPV病毒的感染,從而減少HPV引起的子宮頸癌。要注意的是疫苗並不能預防所有類型HPV病毒感染,也不能清除已經感染的病毒,所以即使已接種疫苗,仍需要在有性經驗後定時做子宮頸細胞檢驗。 芷晴和媽媽聽過醫生的講解後,對子宮頸細胞檢查有更深入了解。在醫生替芷晴檢查後,發現芷晴只是患有尿道炎,所以她聽從醫生指示服藥,很快便康復了。 文:張皓華(東華三院婦女健康普查部(婦女健康)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磁力共振揪出心肌缺血

張先生現年60歲,患有糖尿病;最近兩個月內,感覺體力逐漸下降,做事好像力不從心。在家庭醫生的建議下,他接受了冠心動脈電腦掃描,結果顯示右邊冠狀動脈嚴重栓塞,而左主冠狀動脈及左迴旋支動脈亦有輕微栓塞,轉介到心臟專科跟進。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緊急避孕 黃金120小時

【明報專訊】上一次長假期過後,程醫生一早返回診所,已經有一對坐立不安的夫婦在候診室等候。程醫生匆匆放下手提包,便請兩人進入診症室。原來李先生及李太太剛剛從日本旅行回來,李先生焦急的說:「程醫生!我們不想搞出人命啊!」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我無胸痛,一定要覆診嗎?

【明報專訊】「陳小姐,你的右冠狀動脈有70%收窄。請帶同這份報告,盡快到你的心臟科醫生覆診!」我記得去年見過這位中年女士。「醫生!我一定要去覆診嗎?我其實很好!我沒有胸痛,也經常做運動!」陳小姐問。「陳小姐,這正正是健康檢查的目的!希望在疾病仍然可以治療時找出它,從而降低併發症和死亡率!」 事實上,許多病人都有陳小姐這種想法。他們認為疾病並不嚴重,因為沒有徵狀,也不影響日常生活。健康檢查目的是在患者出現任何徵狀之前找出疾病。從醫學角度來看,預防勝於治療,在早期階段治療或根治病症通常也更容易,今天具體談談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檢查。 什麼是CCTA? 冠狀動脈斷層掃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是一種心臟成像測試,有助確定斑塊積聚是否使冠狀動脈狹窄。斑塊由各種物質組成,如脂肪、膽固醇和鈣,沿着動脈的內層沉積。累積的斑塊可以隨着時間減少或完全阻止血液流動。CCTA掃描需要接受含碘顯影劑作為靜脈注射,以確保能獲得心臟血管的最佳圖像。 好處與風險? 很多病人選擇CCTA因為它是不侵入性,不需要動脈刺穿,也不需要放長導管和導線進入體內,患者一般不需要任何時間復元。 當然CCTA也潛在風險,不過出現嚴重併發症屬罕見,例如使腎功能惡化,嚴重的過敏反應或顯影劑在靜脈注射位置漏出導致血管和神經損傷。另外,CCTA含有輻射,始終有輕微增加患上癌症的風險,然而準確診斷的好處遠大於風險。 CCTA有哪些局限? 雖然CCTA能幫助很多病人檢查,但也非萬能!心律異常患者可能不適合接受此類檢查,因為圖像質量有可能受到影響。如平日拍照,如果影像不斷移動,拍出來的相片也會模糊。與僅作為診斷測試的CCTA不同,侵入性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術於單次治療中就有診斷和治療的效果。如果在接受CCTA期間,發現心臟血管變窄或堵塞,則不能同時治療。 回到病人陳小姐。最後她還是乖乖的帶着報告到心臟科專科覆診。她接受了心導管及冠狀動脈造影以確認診斷並且放入支架以打開收窄的心血管。手術後她情况良好,也很高興及早發現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而避過了急性心臟病發的危險! 以上只是冠狀動脈斷層掃描血管造影的簡介。請諮詢你的家庭醫生/心臟科醫生,看看這項篩查測試是否適合你。 文:鄺彥頤(東華三院放射診斷科副顧問醫生) 醫學滿東華系列文章: 醫學滿東華:低輻射掃描 篩檢早期肺癌 醫學滿東華:虛擬大腸鏡檢查 媲美傳統大腸鏡 醫學滿東華:惡「蛇」纏身一圈 醫學滿東華:不藥而癒 醫學滿東華:「醉人」節日陷阱多 更多醫學滿東華系列文章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低輻射掃描 篩檢早期肺癌

54歲的梁太一向十分關注自己的健康:飲食均衡、不煙不酒、喜愛運動、睡眠充足,甚少病倒,她的祖父跟媽媽都因肺癌過身。雖然最近一次體檢報告完全正常,她卻懷疑驗血和X光能否有效地診斷出早期癌症; 64歲的阿輝抽煙50多年了,每天2、3包,煙不離口。最近他知悉自己的抽煙好友強仔確診第4期肺癌,阿輝也不禁擔心自己會否患有肺癌。 頭號腫瘤殺手 早期難發現 【明報專訊】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肺癌是香港致命腫瘤的首位,原因是一般確診的患者已到中期或末期。早期肺癌患者一般沒有病徵,直至出現病徵時(如長期咳嗽、咳血、呼吸困難、胸口痛、體重下降等),腫瘤通常已惡化或擴散至不能痊癒的地步。肺癌風險因素包括吸煙、吸入二手煙、空氣污染、吸入氡氣、因工作關係接觸某些化學物質(例如石棉、柴油)、有肺癌家族史等。 降低肺癌最有效方法是戒煙和減少接觸上述的風險因素。在煙民戒煙後的首5年,患癌率會顯著下降,並隨着戒煙後的累積年數持續下降。但對於一些風險較高的人士(例如持續吸煙者或有家族史的人),我們能及早診斷早期肺癌嗎? 肺癌篩檢準確檢測早期肺癌 肺癌篩檢(Lung cancer screening)能檢測早期癌症,讓患者可接受手術根治腫瘤。傳統的篩檢測試,例如肺部X光和痰細胞檢驗,難於檢測出早期腫瘤,因此無法有效降低肺癌死亡率。至今有多項研究證實低輻射肺部電腦掃描(Low dose CT)能篩檢早期肺癌,從而減低死亡率。電腦掃描利用X光產生高質量的3D身體圖像,與X光相比,能更準確和精細地顯示出肺部的結構和疾病,甚至連小至幾毫米的腫瘤都能辨識,讓醫生可及早發現早期癌症。低輻射CT使用的輻射量較傳統肺部CT低約80%,能大大減少病人檢查所承受和累積的輻射劑量,降低輻射所引發癌症的風險。 阿輝對肺癌篩檢大感興趣,與家庭醫生討論後隨即接受了低輻射CT檢查,發現一個2厘米大的腫瘤在他的右肺。活組織檢查證實腫瘤屬惡性。幸好腫瘤還屬於早期,他隨即接受手術把它完全切除。 梁太亦向醫生要求接受低輻射CT肺癌篩檢。不料,檢查發現數顆5至8毫米大的陰影,經過多輪檢查卻未能找出陰影的原因。由於陰影細小以致無法作活細胞檢測,醫生建議3至6個月後再接受掃描跟進。這令梁太非常擔憂,晝夜難眠。 陰影細小 難以判斷惹焦慮 儘管用低輻射CT作肺癌篩檢辨識度高,市民都必須先了解它的利弊,才決定是否接受檢查。掃描時發現的肺部陰影,大部分最終都不會演變成惡性腫瘤。當陰影細小時,醫生往往不能判斷它是良性或惡性,陰影的體積亦不適合即時抽取細胞判斷,唯一處理方法是每3至6個月接受重複掃描以監察陰影的變化,可是重複接受電腦掃描所累積的輻射本身亦可能增加患癌風險。等候掃描結果時患者可能承受數月的焦慮。若病人需接受活細胞抽取,便要承受這介入性檢查的風險。 目前,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建議以下人士接受低輻射CT肺癌篩檢:55至74歲健康狀况良好的吸煙者或過去15年內成功戒煙的吸煙人士,而吸煙量有30包年或以上(1包年=1年內每天吸食1包煙。30包年=30年來每天1包煙或15年來每天2包煙)。香港防癌協會亦對55至80歲的成年人提出類似建議。一旦戒煙已超過15年,或健康出現問題以致不能接受手術,便應停止篩檢。 相關文章: 煙民容易忽視咳嗽 逾月未好 小心肺癌作怪 肺腑之言:全面禁電子煙有理 2017年3千多名港男死於心臟病 – 預防貼士:戒煙酒 定時運動 放鬆心情 【讀者MailBox】傷心電子煙 每日吸電子煙 心肌梗塞風險增近倍 文:陳頌恩(東華三院放射診斷科副顧問醫生)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虛擬大腸鏡檢查 媲美傳統大腸鏡

【明報專訊】張女士一向患有痔瘡,所以即使間中大便有血也不以為意;直至一次腹痛入院,檢查發現她患上直腸癌第三期。由於腫瘤範圍太大,引致腸塞,需要緊急手術切除腫瘤及部分大腸,並要做臨時造口,之後也需接受化療。 (資料圖片) 剛滿40歲的陳女士,母親及兄長都曾經確診大腸癌,醫生建議她及早做大腸鏡檢查。她當時並無任何大腸癌徵狀,而且以往接受胃鏡檢查時有不愉快經驗,故對腸鏡等入侵性檢查十分抗拒。後來,她聽取醫生建議,先接受虛擬大腸鏡檢查,若結果正常,則可以在5年後才再次檢查。然而檢查卻發現她有一粒兩厘米大腸瘜肉,需要切除,化驗結果是結腸腺瘤。陳女士明白假若不處理這種瘜肉,瘜肉會演變成惡性腫瘤,所以很慶幸自己及早發現,病向淺中醫。自此之後,她必須定時接受大腸癌篩查,以便監察瘜肉有沒有復發迹象。 大腸癌或無病徵 滿45歲應接受篩查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癌症,病徵包括腹痛、大便習慣改變、貧血、體重下降、腸塞等等。病徵視乎腫瘤位置,例如位於升結腸的腫瘤,患者可能有貧血;而位於直腸的腫瘤則可能引致便秘或大便出血。雖然部分大腸癌的病徵與痔瘡相似,但市民不應掉以輕心,應該及早接受詳細檢查。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大腸癌患者並無病徵,所以45歲以上的人士,應該接受大腸癌篩查,而有家族病例的人士,更應該考慮在40歲開始,或其家屬確診腸癌年齡早10年開始接受篩查。 大腸癌篩查主要方法,有傳統大腸鏡及虛擬大腸鏡兩種。虛擬大腸鏡是用電腦掃描檢查大腸內壁,可以檢測到腫瘤及早期病變,例如微小至6毫米的腸瘜肉。虛擬大腸鏡準確度媲美傳統大腸鏡,針對高風險腸瘜肉及腸癌,虛擬大腸鏡的靈敏度超過九成,也是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認可的大腸癌篩查方法。 準確度媲美傳統大腸鏡 虛擬大腸鏡檢查前的準備工夫和傳統大腸鏡無異,包括適當戒口,服用瀉藥等。檢查過程大約30分鐘,其間需要從幼小喉管輸送二氧化碳到大腸,令大腸擴張,增加檢查準繩度。另外,醫生會在有需要時處方腸道鬆弛藥物以輔助檢查。 另一名病人梁先生曾經在注射顯影劑後出現皮膚過敏,又聽說輻射會增加患癌風險,因此對虛擬大腸鏡甚有戒心,恐怕檢查過程令身體出現更嚴重的反應。即使在大便隱血測試呈陽性反應,也遲遲未肯再作進一步檢查。 如果有大腸癌徵狀、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或年齡滿45歲的市民,定期做大腸癌篩查利多於弊 毋須麻醉 穿腸風險更低 其實在一般情况下,虛擬大腸鏡檢查毋須注射顯影劑,只需要口服顯影劑,致敏風險大大減低;而且檢查所需的輻射量不足以構成重大的患癌風險。此外,虛擬大腸鏡檢查期間,大腸穿孔的風險較傳統大腸鏡為低,病人亦毋須接受麻醉。 如果有大腸癌徵狀、有大腸癌家族病史或年齡滿45歲的市民,定期做大腸癌篩查利多於弊;而虛擬大腸鏡,是一種獲認可的非入侵性篩查方法,市民可根據醫生建議和個人情况選擇檢查方法。 更多大腸癌相關文章: 大腸癌篩查 阻截瘜肉成癌 【了解腸癌】預防大腸癌 從生活飲食習慣入手 【了解腸癌】50至75歲 大腸癌篩查恒常化 先導計劃照腸鏡 揭6.4%癌症 【了解腸癌】微創切瘤減風險 新手術治直腸癌 免割肛之苦 【了解腸癌】大腸篩查成效超預期 學者倡擴年齡恒常化 【了解腸癌】大腸癌年輕化 忽視警號 確診已晚 文:郭勁明(東華三院放射診斷科顧問醫生)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惡「蛇」纏身一圈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成人預防疫苗,除了季節性流感外,相信大家亦聽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及預防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其功效或作用亦較易明白。但講到蛇針——帶狀疱疹疫苗,則較多人有疑問。 前些日子,一名認識多年的警察朋友突然衝來中心,說他的太太剛生完BB不久,最近竟然「生蛇」,醫生建議她要格外小心,以避免分泌物內的水痘病毒傳給剛出生的兒子;太太於是自我隔離了一段時間,而我這朋友亦擔心不已,連珠炮發的問了一連串關於「生蛇」及蛇針的問題。相信這些問題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在這與大家分享一下。 1. 聽說「生蛇」如果圍繞身體一個圈的話,患者便會死,是真的嗎? 答:「生蛇」,是帶狀疱疹,亦即水痘病毒復發!水痘痊癒後,病毒潛伏神經線內。當水痘病毒復發時,病毒會沿着脊髓神經去到連接皮膚的表面,引致紅疹及水疱,樣子像是身上生了一條蛇,因而得「生蛇」之名。由於神經線區域(皮節)一般都是單邊受影響而已,所以「生蛇」多是單側或單區域。 但是,一些免疫力低的患者,可能出現多個神經線區域「生蛇」的情况。所以「生蛇」如超過一個神經區域帶,這間接代表身體抵抗力較差,易有嚴重併發症或死亡風險較高。所以,若「生蛇」超過一圈,即超過一個神經線覆蓋範圍,就代表容易死亡的說法,雖並非完全正確,但某程度上亦代表患者因本身免疫力過低而間接增加死亡風險。 知多啲:生蛇、鼻竇炎引發頭痛 生蛇後有抗體 可一年後打針 2. 打了蛇針是否一定不會「生蛇」? 答:接種蛇針雖不能完全杜絕「生蛇」,但可大大減低「生蛇」風險達七成,研究顯示雖然小部分打了針的人仍會「生蛇」,但發病時間會縮短,痛楚程度較輕,而出現神經痛後遺症的風險亦較低。 3. 是不是50歲以上人士,才需接種蛇針呢? 答:根據指引,50歲以上人士,「生蛇」風險一般較高,所以建議注射。但是並非代表只適用於50歲以上人士。一些免疫系統有問題、需長期服食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人士,即使未到50歲,也可能需要在用藥前接種此疫苗,以作預防! 4. 如果剛剛「生完蛇」,需要立即打蛇針嗎? 答:不需要!因生蛇後會有抗體,短期內不用接種!一些國際指引建議可於生蛇後一年才打蛇針。 5. 如果從未出過水痘,是不是就不用注射蛇針? 答:不是的。有些人雖然從沒有出過水痘,但不代表沒有接觸過水痘病毒,可能只是潛伏在體內沒有爆發出來而已!在香港,因水痘以往十分普遍,所以50歲以上人士很大可能已接觸過此病毒。若想確定自己有否需要接種此疫苗,可考慮抽血確認,如血中水痘抗體VZV-IgG(Varicella Zoster IgG)呈陽性反應,就可以與醫生商量是否需要打蛇針了! 朋友聽罷,如偵探解開謎底一樣,我亦趁此建議他與太太盡量放鬆心情,同時叫他鼓勵太太多休息,因壓力與睡眠不足可能是導致這個新手媽媽生蛇的主因。 文:葉文龍(東華三院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臨牀服務總監、風濕病科專科醫生) 麻疹患者出疹前後4天同具傳染力 僅限紓緩治療 嚴重者可致命 【麻疹爆發】衛生防護中心總監:今年不尋常(附不同出生年份注意事項)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