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柏金遜症日】認知障礙vs柏金遜 注意異常警號 早發現早治療 照顧者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柏金遜症等存有恐懼,不少人更將初期病徵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令患者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期。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認識有多少呢?簡單地說,柏金遜症屬腦神經功能退化的疾病;至於認知障礙症,則主要是由於腦部出現病變,腦細胞受損導致腦功能衰退……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銀髮族的健康問題備受重視,不少長期病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和擔憂,箇中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Read more

柏金遜症影響口肌 說話困難 言語治療訓練助改善

柏金遜症是常見慢性腦神經衰退疾病之一,導致患者的不同肌肉出現震顫和僵硬等問題;受影響的肌肉亦包括口腔及咽喉負責說話及吞嚥的肌肉,因此會有說話不清及吞嚥困難等問題。若要處理上述問題,藥物和手術治療成效有限,可配合言語治療,針對口腔各部分肌肉訓練,協助患者改善情况。 Read more

【便秘】手震、便秘 兼睡夢中叫嚷揮拳 可能與柏金遜症有關?

老年人機能退化,活動能力連帶認知能力減弱,看似正常但亦有可能是疾病所致。柏金遜症,一種常見的腦退化疾病,患者除了有手震、行動遲緩等症狀,亦可能出現便秘、睡夢中會叫嚷和揮拳踢腳等非典型症狀。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中心主任蔡德康醫生指出,柏金遜症患者若能及早發現,以及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或不同療法,壽命其實與同齡人士相若。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有真有假? 及早評估治療 增根治機會 減退化速度

年紀大記性轉差、退化就必定是認知障礙症?未必!原來有約5至10%的「認知障礙症患者」是由腦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假性認知障礙症」,同樣會出現認知能力問題,若能及早發現及接受治療,是可以根治問題。不過,一旦錯過治療時機,則有可能由假性變為真正的認知障礙症。究竟如何分辨?有哪些治療方法有助減退化速度呢? Read more

【有片: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了解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症 透過治療延緩病情

隨年紀增長,記憶力開始減退,出現手震、行動變得緩慢等情況,除了是正常退化,也有機會是認知障礙症或柏金遜症的症狀。明報健康網及betway体彩 合辦的「認知障礙症及柏金遜症的診斷及病情管理」講座,日前假中央圖書館舉行,剖析兩種疾病的病徵及治療方法,以增加市民認知及分辨兩者差異。認知障礙症是因腦功能喪失及退化而導致出現認知障礙問題,越年長患病機會越高。年屆90至95歲人士,有40%機會患上此症。betway体彩 長者醫健主任、老人科專科醫生梁萬福醫生表示,認知障礙症並不等同腦退化。本港有逾一半患者屬於阿爾茲海默氏症,三至四成患者屬於血管性認知障礙症,因腦部發生許多微小中風而導致腦細胞壞死,構成不同程度的記憶力及認知問題,阿爾茲海默氏症及血管性認知障礙症有可能同時出現。 認知障礙症初起徵狀記憶衰退 年過25歲,記憶力會開始減退。要分辨認知障礙症,可留意親人有否出現記憶力衰退、喪失時間感及方向感、判斷能力減退、語言方面出現問題、性格突變及將物件放在不當地方等主要徵狀。梁醫生表示,認知障礙症分為初期、中期及晚期。以阿爾茲海默氏症為例,由初期到晚期大約八至十年時間,暫時沒有藥物可根治,現有的藥物主要是減輕徵狀,令患者在初期及中期階段保持良好生活,減少對家人的壓力。 其實,並非所有認知障礙症都不能治癒,約5%至10%患者可以治癒,主要是因其他疾病或身體狀況所引致的認知障礙症。梁醫生解釋,可能是長者患有抑鬱症出現假癡呆;營養、甲狀腺分泌或維他命B12不足,甚至是腫瘤、腦部感染發炎及腦積水等原因造成,只要接受治療亦可痊癒。另外,乙醯膽鹼是協助腦部記憶的神經傳導物質,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部會較缺少此類物質。患者腦部亦會出現萎縮, 有斑塊及纏結等不正常物質。因此,可利用正電子掃描進行檢查, 並以藥物補充乙醯膽鹼, 藉此改善記憶力, 延緩病情。 藥物只是輔助治療,最重要是家人及照顧者的愛心。梁醫生建議在患者確診後,家人如條件許可, 可考慮聘請傭人或看護照顧,及早與長者建立關係及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從而懂得處理患者的行為及安全問題。例如中期及晚期患者很多時不懂得表達飲食及大小便的需要,且容易跌倒及忘記關爐具。另外,可安排患者接受情緒及認知能力訓練、行為治療及園藝治療等。多做運動、曬太陽、參與社交、學習新技能及預防三高(血壓、血脂及血糖控制)都對病情有幫助。梁醫生強調,最重要是找醫生確診、安排生活照顧、預設醫療指示、長遠財產及財務安排等。 柏金遜症運動功能障礙 柏金遜症是慢性神經系統衰退的疾病,現時香港每800人就有一名柏金遜症患者。betway体彩 腦神經科中心主任、腦神經科專科醫生蔡德康醫生表示,柏金遜症徵狀超過七成屬於原發性柏金遜症,其他的腦退化症可引致柏金遜綜合症,患者會出現柏金遜症及其他病的徵狀。此外,柏金遜徵狀可由其他疾病產生,如使用精神科藥物、某類止嘔或止暈藥;感染、創傷、肝功能衰竭及有毒物質入腦等,都可能引起柏金遜症的徵狀。 柏金遜症最主要的徵狀是運動功能障礙,包括手震、手腳僵硬、行動緩慢及步伐不穩等。診斷會以臨評估為主,患者必須出現運動功能障礙,並要排除其他會引起柏金遜症包括行動緩慢徵狀的疾病才可確診。蔡醫生指出,患者主要缺乏多巴胺作為傳導物質,可藉正電子電腦掃描檢查,監察腦部的多巴胺數量及活動能力是否減退,如出現減退即有很大機會患上柏金遜症。透過藥物如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或左旋多巴,以紓緩徵狀。另外,患者也會出現非運動功能障礙,早期會出現嗅覺衰退、便秘及出汗等徵狀,晚期會出現沮喪、焦慮、幻覺、自主功能障礙(易暈、吞嚥問題)及認知功能障礙等。整個演變階段大約20年。 柏金遜症成因不明,但有5%患者是因為單基因突變而引起。蔡醫生指出,現在有超過十種基因證實會引致遺傳性的柏金遜症。即使沒有家族史,很多患者都擔心會遺傳給下一代。由於柏金遜的症終身發病率約1.5%,發病年齡約在五六十歲後,即使下一代的發病率會增加兩至三倍,發病機會仍低於5%,若子女仍然年輕,患有柏金遜症的父母亦毋須太擔心。 蔡醫生強調,柏金遜症可以醫治,但無法根治。透過控制及改善病徵,可增加病人活動能力,維持數十年良好生活質素,壽命亦與同年齡人士一樣。假如藥物無法令患者維持理想活動能力,可選擇進行手術,在腦部植入電極,產生電流脈衝持續刺激某部分腦組織神經細胞,紓緩症狀,惟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另外,全球有很多研究集中在幹細胞及基因治療,用以恢復腦組織,初步亦具有功效。 認知障礙症系列

Read more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早期柏金遜症新發現 大腦血清素先流失

【明報專訊】柏金遜症,因為病人大腦缺乏多巴胺(dopamine),出現緩慢、僵硬、震顫。有研究發現,帶有柏金遜症突變基因的人,未有徵狀前,大腦中血清素已開始流失。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希臘雅典大學等合作研究,將25個正常人的大腦掃描,與一個帶有柏金遜症突變基因A53T SNCA家族的14名成員作比較。14名帶基因的成員中,7人仍未出現柏金遜症徵狀,大腦多巴胺正常,但他們的血清素受體減少。研究員指,在遺傳性柏金遜症中,病人大腦的血清素改變早於多巴胺,希望藉此找到柏金遜症早期診斷標準。研究報告在《刺針:神經醫學》(The Lancet: Neurology)刊登。 資料來源:英國國民保健署 相關文章: 【有片】醫柏金遜 點解變爛賭二? 了解副作用 按個性、年齡選藥 【長者健康】柏金遜症可激發強迫症 沉迷食、色、買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Read more

【有片: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醫柏金遜 點解變爛賭二? 了解副作用 按個性、年齡選藥

【明報專訊】緩慢、僵硬、震顫是柏金遜綜合症主要徵狀,最常見是原發性柏金遜病,估計香港有1.2萬人患病。 柏金遜病目前未能根治,主要靠藥物「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及「左旋多巴」紓緩病徵。長年服用左旋多巴會出現耐藥性,令身體不由自主郁動;而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17%可能出現強迫症行為,例如過量購物、沉迷賭博。因此醫生需評估病人個人狀况而選擇藥物,而病人用藥前亦應詳細了解藥物功效和副作用。 (Gearstd@iStockphoto,明報製圖) 問醫生 陳:陳然欣(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名譽臨牀副教授)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行路死火腳黏地? 問:手震,是柏金遜病嗎? 鄭:電影《逃學威龍》中吳孟達飾演的達叔,為了扮柏金遜病人,經常手震。其實醫學界對柏金遜徵狀中的手震有很細緻的描述——靜止性顫抖(resting tremor),即手部沒有任何動作時手震,傳統描述就是pill-rolling tremor,拿着1粒藥丸時手指不由自主的轉動藥丸。要判斷手震是否柏金遜徵狀,也同時看求診者其他狀况,例如60歲以下一般較少患上柏金遜病,可能是因緊張手震;年輕女性可能跟甲狀腺問題有關,醫生須同時考慮其他因素。 陳:柏金遜徵狀大致有3個:僵硬、緩慢、手或腳震,一般來說有其中兩項就會懷疑是柏金遜病。患者行動特點是起步緩慢,步幅細及窒步,中途更會像汽車死火一樣停下來。不少病人說其中一隻腳好像黏着地面無法提起,而在出入門口及轉彎時,更會因平衡力差而較易跌倒。不過,有這些徵狀未必等於患有柏金遜病,醫生必須作其他診斷。 腦掃描無法確診? 問:如何診斷柏金遜病?是否要腦掃描? 鄭:醫學界只知道柏金遜病是腦分泌的多巴胺(dopamine)不足,影響神經傳導,從而出現各種柏金遜徵狀。不過,一般身體檢查如驗血不能測量多巴胺濃度;而磁力共振、電腦掃描亦無法看到,必須動用特殊掃描儀器才可檢查到腦內情况是否與柏金遜病有關。所以現時確診柏金遜病,主要靠醫生臨牀診斷。 陳:雖然一般腦掃描無法判斷受檢測人士是否患有柏金遜病,但由於其他病症如腦退化等都會出現僵硬、行動緩慢或手震等徵狀,所以病人仍可能需要接受腦部造影檢查,以排除其他病症的可能,如中風、腦積水。另外,如懷疑病人患有柏金遜病,醫生有可能會讓病人服用低劑量柏金遜藥物,觀察其反應,如果柏金遜徵狀得以改善,就確診患上柏金遜病。 影響生活才用藥? 問:確診後就要立即食藥? 陳:藥物只能幫助病人改善生活質素,但無法阻止腦部退化。所以如柏金遜徵狀困擾病人生活,例如無法買餸煮飯,或職業司機影響駕駛安全,才會考慮處方柏金遜藥物,始終藥物會有一些副作用。如病人覺得徵狀對生活沒有太大影響,我會建議先觀察病情,毋須即時食藥。 蜜月期後周身郁? 問:治療柏金遜病的藥物有幾多種?有何副作用? 陳:現時用作紓緩柏金遜徵狀的藥物主要有兩類,分別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dopamine agonists)及「左旋多巴」(levodopa)。左旋多巴發展了很多年,副作用很少,只是剛開始服藥時較易出現頭暈及作嘔等副作用,而且藥物需透過胃酸吸收,與進餐時間太接近會影響藥物吸收,所以必須在飯前半小時服用。 不過,如病人年齡在60歲以下,會盡量處方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因為病人服用左旋多巴5至7年後,可能出現耐藥性,出現身體不由自主郁動(dyskinesia)的副作用,到時可能要手術治療,所以不建議過早開始使用。此外,如病人記性較差、夾雜其他腦退化症,服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可能令記性變得更差及出現幻覺,所以選擇藥物時主要視乎病情而定。 一般人較注重柏金遜病的活動障礙問題,其實非活動障礙問題也要留意,例如失眠、便秘等都會影響柏金遜藥物吸收,所以治療時要同時解決這些問題。 (鍾林枝攝) 手術是最後板斧? 問:柏金遜病可否施手術治療? 陳:手術治療主要針對出現藥物耐藥性的中晚期病人,他們在用藥最初5至7年內有良好反應,但過了這段蜜月期後發現藥效愈來愈差,多次增加劑量也無法紓緩病情。曾有一個病人每天要服用12次左旋多巴,未服藥時全身無法郁動,服藥後又會周身郁,身體狀况每天經歷12次高低起伏,非常辛苦。這時醫生才會考慮讓病人冒風險接受手術,其中一種常用手術為深腦刺激治療(deep brain stimulation),將兩條電極棒放入病人腦內灰質區,以電脈衝刺激,以減少服用藥物的次數。 其他正在研究的治療方法還有幹細胞移植、腦磁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超聲波照射等,創傷較小。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文章: 【長者健康】柏金遜症可激發強迫症 沉迷食、色、買 健康血壓血糖 減腦退化風險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中大柏金遜症研究:便秘是早期先兆

Read more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柏金遜症可激發強迫症 沉迷食、色、買

柏金遜病藥物主要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及左旋多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名譽臨牀副教授陳然欣說,如病人在60歲以下,會優先考慮前者。「不過,在處方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前,醫生必須先了解病人的行為個性,例如有沒有強迫症及其嚴重程度,因為根據研究報告,約有17%病人在服藥後會出現強迫症副作用,包括過量購物、大吃大喝、賭錢等,如病人本身已有相關問題,服藥後可能會變得更嚴重。」 【明報專訊】柏金遜病藥物主要是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及左旋多巴,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名譽臨牀副教授陳然欣說,如病人在60歲以下,會優先考慮前者。「不過,在處方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前,醫生必須先了解病人的行為個性,例如有沒有強迫症及其嚴重程度,因為根據研究報告,約有17%病人在服藥後會出現強迫症副作用,包括過量購物、大吃大喝、賭錢等,如病人本身已有相關問題,服藥後可能會變得更嚴重。」 她曾有一個病人覆診時胖了很多,細問下便知道是藥物副作用,令他吃多了很多食物。此外,又有病人服藥後性需要增加,太太因而投訴。「所以處方藥物前,必須提醒病人及其伴侶有關藥物可能出現的副作用,要他們多加注意服藥後的表現。」 無100分療法 盡力紓緩病徵 有病人質疑為何藥物有這麼多副作用,仍要給病人服用?家庭醫生鄭志文指出,「因為仍未有100分的治療方案,而現時這些藥物最為有效,幫助病人紓緩病情」。所以病人在治療過程遇有問題應向醫生查詢,「醫生可透過選擇藥物或調配劑量,解決一些藥物反應」。 他強調,醫學界針對柏金遜病的研究,不停有新發現,例如近年發現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俗稱發夢期夢遊,與柏金遜病有密切關係,九成RBD患者會在10年內患上柏金遜症,這些發現都有助醫學界了解病情演變和尋找預防及治療方法,所以病人不要灰心和放棄治療。 相關文章: 健康血壓血糖 減腦退化風險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 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 腦疾問題切勿掉以輕心 中大柏金遜症研究:便秘是早期先兆 Read more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明報專訊】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俗稱「發夢期夢遊」,是一種睡眠疾病,除了病人會傷害自己及枕邊人,此症還被視為柏金遜病一個重要的臨牀前期徵狀。 (網上圖片) 現時醫學界對腦退化症所知不多,只估計與腦蛋白質分泌缺乏有關,未能製造神經傳導物多巴胺(dopamine);即使採用針對缺乏多巴胺的治療,也是治標不治本,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當出現腦退化徵狀時,病人的腦細胞已有四至八成損壞,治療已太遲。 中大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榮潤國指出,根據世界研究數據顯示,約九成RBD患者會在5至10年內出現柏金遜類腦退化,所以如能及早發現RBD病情,便有機會在病人腦細胞受損前盡早接受治療,或減慢腦退化的速度。 便秘屬前期徵狀 榮補充,柏金遜症的根源可能與我們腸道微生物群有關,便秘是RBD臨牀前期徵狀之一,了解柏金遜症演變至發病的過程,有助開發針對性預防或治療方法,提前介入處理。現時醫學研究也集中在前期治療上,例如預防腦退化症的疫苗等,只要研究路線圖清晰,就有機會找到治療方法,病人不要灰心及放棄。 相關文章: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 中大柏金遜症研究:便秘是早期先兆 【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睡眠與疾病】老友記睡眠習慣改變 宜日間多活動 夜晚睡得好 【肥胖系列】睡眠窒息症 嚴重鼻鼾、經常扎醒勿輕視 【睡眠與疾病】失眠?扎醒?教你7個改善睡眠貼士 【睡眠與疾病】睡眠衛生兩大原則做得到 自然睡得好 Read more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

【明報專訊】夢境成真是好事? (明報製圖) 如果在夢中正遭人追打,而你出手還擊,或嘗試跳海逃生……夢境一旦「成真」,你不止會打傷枕邊人,還可能碌落牀撞傷自己;俗稱「發夢期夢遊」的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更被視為柏金遜症一個重要的臨牀前期徵狀。 問醫生 (鄧宗弘攝) 榮:榮潤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精神科學系系主任)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夢醒時分 決定有無記憶? 問:什麼是睡眠周期?為何有些夢境特別清晰,有些卻無法想起? 鄭:人一生約有三分之一時間用來睡眠,家庭醫生常常遇到病人詢問有關睡眠的問題,例如明明睡了為何卻像沒有休息過?為何有些夢的印象特別深?其實這與睡眠周期關係密切。簡單說,睡眠周期可分為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及非快速眼動睡眠(Non Rapid Eye Movement, NREM)兩個階段,每個周期約持續90分鐘。 榮:根據科學研究,人之所以要睡眠,除了因為身體需要休息,還有助腦部排走新陳代謝下的廢物,以及鞏固腦部記憶。在NREM階段,身體機能減慢,呼吸變淺,心率變慢,血壓下降,肌肉鬆弛,腦部亦進入休息期,眼球會停止轉動。當進入REM階段,腦部則開始活躍,發夢期開始,如果在這階段中醒來,夢境會比較印象深刻。 「畀鬼壓」念經可驅鬼? 問:從噩夢驚醒,發現全身無法動彈,是否「畀鬼壓」? 鄭:大部分人應該都曾經歷過,從睡夢中醒來後,身體卻無法動彈,而且通常發生在噩夢之後。 正常的睡眠周期,當進入REM階段,腦袋變得活躍並開始發夢,這時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會令身體肌肉失去活動能力,以防身體按着夢境郁動而受傷,只餘下眼球、聽覺及呼吸系統保持運作。如在這期間突然醒過來,身體有可能未反應過來而無法活動,不過這情况很短暫。所以有人指念經有幫助,其實只是因為念經需時數分鐘,身體慢慢可重新郁動。 榮:「畀鬼壓」較常見於青少年身上,因為他們處於發育階段,腦部功能未成熟。不過,如果問題經常出現,例如每星期都會發生,就有可能是由其他問題引起,包括情緒病、睡眠障礙或藥物問題等,最好盡快找醫生診斷。 鬼壓牀——若在REM階段突然醒過來,身體可能未反應過來而無法活動,出現「畀鬼壓」。(Piyapong Thongcharoen@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夢遊忘盡所作所為? 問:何謂夢遊? 鄭:夢遊一般是指病人在睡眠狀態中起牀活動的行為,大部分可以自行回到牀上;夢遊當刻,病人腦部活動是處於休息狀態的NREM階段,所以醒來後對做過的事不會有記憶。 此外,還有一種叫做快速眼動睡眠障礙症(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病人在「夢遊」活動時,處於腦部高度活躍的REM階段,所以醒來後會清晰記起夢境內容,兩者不能相提並論。 榮:在REM階段,腦部雖然活躍,但肌肉處於鬆弛狀態;患上RBD,病人卻可以如實做出夢中的行為,令到「夢境成真」。由於這些病人的夢境一般都是被人追或跟人打架,反映在動作上便會大聲叫、手舞足蹈,甚至有病人會在牀上跳起,很易傷害到自己或枕邊人。根據統計,八成病人會打到自己或伴侶,當中一成出現骨折,所以一定要接受治療。 弄醒病人 動口不動手? 問:患上RBD,如何治療?病人在睡覺時應否綁着他,限制他的行動? 榮:60歲以上長者約1%至2%患有RBD,控制病情可大大減低他們的受傷風險。曾聽過有病人為免在睡夢中失控,在睡覺前會綁着自己,或訂做如「棺材」的牀,限制自己的行動。其實這樣反而增加病人的窒息風險,我建議由改變家居環境着手,牀附近不要擺放可郁動的東西,例如鐘、刀、電視機、電話;牀上多放軟枕,又或選擇較矮的牀架,以防在睡夢中跌下牀。針對RBD的徵狀,可以從藥物入手,例如使用安眠藥、褪黑激素等,大約六至八成機會可減少病人郁手郁腳的情况。 另外,有人曾問如家屬患有RBD,應否在發作時立即叫醒他?我建議最好不要強行搖醒病人,因為他有可能將你當成夢中的敵人而施襲。較保險的方法是即時開燈,然後大聲叫醒他,不用擔心有什麼後遺症。 拍片無助確診? 問:如何確診RBD?用手機拍下病人「夢遊」過程是否有用? 榮:確診RBD的黃金標準,是讓病人留院接受睡眠檢驗。因為在某些情况例如睡眠窒息、飲用過量酒精下,當事人也有可能出現大叫或郁手郁腳的行為。即使用手機拍到當事人在睡眠中的異常表現,醫生也無法分辨病人處於哪個睡眠階段。最準確的方法是用儀器偵測當事人的腦電波及肌電圖,即使病人沒有郁動,但如發現當事人在REM階段肌肉仍保持張力,就可確診RBD。 相關文章: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中大柏金遜症研究:便秘是早期先兆 【睡眠與疾病】睡眠質素好 深層睡眠少惡夢 【睡眠與疾病】老友記睡眠習慣改變 宜日間多活動 夜晚睡得好 【肥胖系列】睡眠窒息症 嚴重鼻鼾、經常扎醒勿輕視 【睡眠與疾病】失眠?扎醒?教你7個改善睡眠貼士 文:Genki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