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多一點快樂多一點】世界微笑日 關注精神健康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吃出好心情 慎防情緒爆煲

笑,不單只提神醒腦,還可以促進健康兼討人歡喜,實在好處多多!美國藝術家Harvey Ball(哈維.鮑爾)是著名「黃色哈哈笑臉」的創作者,他亦推動將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五定為「世界微笑日」(World Smile Day),宣揚微笑友善的信息。五波疫情下來,健康、經濟、生活、社會氣氛等依然影響着每一個人,當壓力「爆煲」、情緒困擾,情况嚴重的話更有機會演變成抑鬱症、焦慮症等,實不容忽視。10月7日是「世界微笑日」,專科醫生、心理學家及營養師等專家教大家辨識情緒困擾徵狀,學習如何為負面情緒「降溫」及提升抗逆力,以至從日常飲食、生活小習慣等方面入手,吃出、活出快樂! 看起來快樂,卻是情緒病患者?注意精神疾病警號! 【點解會笑】笑能抗抑鬱?笑會出縐紋?擳自己唔會笑?假笑苦笑可減壓?教你笑多啲 點解會笑?笑的產生機制,原來醫學界尚未完全掌握。神經外科專科醫生表示,笑不似五感或動作,可以清楚找出由大腦哪一個部分控制;笑沒有明顯機制,即使用功能磁力共振掃描(functional MRI)去監測,也無法精確找出控制笑的部位。現時醫學界對笑的了解,主要與腦部兩個區域——邊緣系統及運動皮質有關,他們分別代表着什麼?笑真的能止痛抗抑鬱嗎? 容易哭、發脾氣 = 情緒病?壓力爆煲致「適應障礙症」 了解臨床兩大指標 與抑鬱症、焦慮症等情緒病不同,適應障礙症患者多有明顯的壓力來源,而且壓力是突如其來及無法適應的;患者會變得情緒化,包括容易不開心、激動、脾氣暴躁、有危機感等,當壓力得到紓解後,一般約6個月就能平復。若一直沒有妥善處理、嚴重的話有機會演變成嚴重的精神疾病,例如恐慌症。即睇臨床上兩大指標,判斷適應障礙症的嚴重程度。 突變暴躁抑鬱 鬧分手? 伴侶放負 聆聽陪伴拆彈 生活上難免遇上不如意的事情,偶然有不開心、負面情緒,實屬正常。假如身邊伴侶是一個負能量炸彈,天天放負,作為最親密的另一半,如何一起走出低潮?精神科專科醫生提醒大家,若情緒持續兩星期或以上,且對以下幾方面造成影響,或是精神疾病的警號! 處於「爆煲」邊緣 情緒降溫有方法? 【精神健康】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精神健康 容易誘發抑鬱症 你屬高危人士嗎? 5個簡單方法助你應對壓力 疫情除了影響全球人類的健康,打擊社會及經濟等活動外,對不少人的精神健康也帶來負面影響。有專科醫生指,新冠肺炎疫情跟面對離婚、喪親等重大生命事件(Major life event)所產生的壓力相若,隨時有機會誘發抑鬱症,醫生建議了5個簡單應對方法,助你面對壓力和「疫」境。 查找負面情緒「元兇」 疫情持續傷身又傷「心」 4個提升抗逆力方法 面對同一「疫」境,不同人的反應為什麼會有如此大分別?臨牀心理學家為大家查找「元兇」,再適時善用4個提升抗逆力的方法,助大家梳理個人情緒和壓力,突破逆境! 情緒降溫:3招分散注意力 重拾心理資源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臨牀心理學家提醒大家,分散注意力不等如逃避現實,而是重拾心理資源(Mental Resources)。減壓有助保存和恢復心理資源,不被過度耗盡,從而「有心力」去面對生活。當情緒、壓力爆表時,想即時分散注意力,為情緒降溫,可嘗試以下幾招…… 失眠壞處多增患慢性病風險 了解睡眠周期4個階段 5大貼士改善睡眠質素 根據醫學界定義,如果一個人有超過3個月、一星期內至少有3晚失眠,便可界定為長期失眠,長期睡眠不足,會令精神及身體健康大受影響。要解決睡眠問題,最好不需要倚靠藥物,從日常生活及睡眠習慣入手,醫生列出5大貼士,助大家養成良好睡眠習慣。 大笑瑜伽:一想發脾氣 吸口氣「笑咗先」 正能量是可以累積的!大笑瑜伽你試過未?日常生活中不妨多發出笑聲,與人閒聊時,多發出笑聲也令身邊氣氛更愉快。就算是自己一個人,也可以笑出聲,如簡單地在打哈欠時,可以一聲哈哈作完結。不習慣自己一個人笑?可一大班人相約在戶外地方如公園等地,齊齊大笑,讓笑聲互相感染…… 食物能解憂?「Happy Food」吃出好心情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原來大腦需要這些有助紓緩情緒(上) 我們的情緒由大腦控制,所以大腦所吸收的營養,與心情有莫大關係。營養師表示,大腦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需要有足夠營養才能正常運行,基本是要有穩定的葡萄糖供應,而最好的葡萄糖來源是碳水化合物,更要少吃多餐…… 營養師教你「疫」境中吃出快樂 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下) 每當感到苦悶時,吃甜品或零食可能是不少人的「解藥」,不過一不小心或會吃過量。營養師指,甜品含有碳水化合物,進食後可令心情好點,但提醒大家要適可而止,因為身體消化食物時會令血糖急升,胰臟需要大量製造胰島素來處理糖分,之後血糖下降,情緒亦會隨着大吃大喝而波動。立即了解7種提升情緒的營養素,飲食選擇得宜,便能吃得快樂又健康。 【有片】點揀健康朱古力、糖果? 甜蜜蜜的朱古力、糖果是不少人的「快樂食物」!不過,在選擇這些甜食時,如何食得更健康呢?營養師教路,關鍵是懂得拆解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籤和進食分量要得宜,知多一點,朱古力和糖果都有很多好選擇! Read more

【世界柏金遜症日】認知障礙vs柏金遜 注意異常警號 早發現早治療 照顧者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柏金遜症等存有恐懼,不少人更將初期病徵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令患者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期。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認識有多少呢?簡單地說,柏金遜症屬腦神經功能退化的疾病;至於認知障礙症,則主要是由於腦部出現病變,腦細胞受損導致腦功能衰退……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銀髮族的健康問題備受重視,不少長期病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和擔憂,箇中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照顧者與認知障礙症患者同行 留意異常舉動建立健康生活 漫長過程照顧者勿自責愛自己多一些

看着家中父母、長輩一天天變老,身體機能退化、記性漸差、聽力下降,或多或少會擔憂是否會患上認知障礙症?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感恐懼,因暫未有根治方法,香港每10名70歲以上長者,就有一名認知障礙症患者,85歲的患病率更高達三分之一……作為照顧者呢?謹記調整自己的心態,避免自責,在照顧患者的同時,亦要維持最低限度的社交和休閒時間,以平衡自己的身心狀態! Read more

【失眠原因】怕失眠 致失眠 情緒問題可致失眠變抑鬱 風險高數倍(醫賢心事)

【明報專訊】很多來精神科診所求診的病人,都是因為失眠問題。大家總會試過偶爾失眠,失眠後,身體累積「睡眠負債」,若之後一天能夠睡得比較充足,便能稍為彌補。但如果因為不同原因,例如情緒問題引致長期睡眠欠佳,身體便會慢慢出現問題。失眠頭一天,情緒可能出現輕微亢奮感覺,這屬正常。但若失眠持續,疲倦感覺便會出現,集中力和協調能力下降,增加犯錯和意外風險。繼續持續失眠,便會影響記憶力和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反應變慢、免疫能力亦會下降。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誰憐寸草心 病房外守候認知障礙老爸 (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36)

【明報專訊】「阿爸,你要叻啲,要食飯,快啲出院啊,知道嗎?」這番語帶飲泣的說話不斷地在我腦海浮沉。今早我帶着一班醫科生臨牀學習,一如以往,病房總是擠得水泄不通,就連走廊及治療室都擺放着額外的病牀。那邊廂有病人不停地叫喊,這邊廂醫護卻被堆積如山的文件逼得喘不過氣。現代醫療着重風險管理,電腦上的文書工作似乎奪去了不少照顧病人的時間。 Read more

網上開學 注意屏幕後情緒

本周四(9月10日)是世界防止自殺日。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CSRP)2018年數據顯示,本港15至24歲的青年自殺率為每10萬人有9.5人。每逢新學年師長都特別緊張,擔心開學壓力、校園欺凌等影響學生情緒,出現輕生念頭。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講座教授、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總監鍾杰華指,輕生議題複雜,涉及多重因素,與社會環境轉變、心理和生理因素有關,例如疫情、家庭爭拗、工作困難、自信心低、藥物等都有影響。 Read more

【精神健康】抗疫未能鬆懈 社會事件再現 由停課到復課 港人精神健康需關注 專家教你應對壓力、提高快樂情緒有法

由去年的社會事件到今年初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來襲,至今仍未能完全放下戒備!正在社會上分階段開展復課、部分限聚令下行業有望恢復營業之際,社會上又再次發生「港區國安法」所引發的社會事件……作為香港人有否感到身心俱疲呢?有沒有擔心自己的情緒不安、夜夜難眠,有可能患上抑鬱症、強迫症呢?過去數月以來,有沒有認真地關注自己的精神健康呢?要排遣焦慮、不安的情緒有哪些方法?想在「疫」境中睡得好、提高快樂情緒,有何妙方呢? Read more

停課百日今復課 調查:家長精神健康需關注 醫生:同學之間保持社交距離

【明報專訊】本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停課多月!香港小童群益會調查發現,期間約八成兒童精神狀况健康,惟約四成受訪家長的情緒及精神健康狀况達「需關注水平」,有三成家長認為親子衝突比疫情前多,原因包括子女常用手機。團體提醒,復課後家長要與子女協調作息時間,家長亦要體諒子女復課後或仍需使用電子器材作網上學習。 Read more

【男性健康】靜觀男人心:男人沒有直覺?

【明報專訊】人們常說,女人的直覺好厲害,但好像沒有多少人會提男人的直覺,到底男人有沒有直覺呢? 美國愛荷華大學一群科學家曾做一個實驗,在一群受訪者前放置了紅色和藍色的卡,他們首先要決定揭開紅色抑或藍色的卡來得分,以決定他們能否贏錢。當中紅卡有很多陷阱,而藍卡則有明顯優勢。問題是,受訪者什麼時候才會發現揭藍卡才可以贏錢呢? 實驗證明受訪者在揭卡80次後,便會發現紅卡藏有很多陷阱,揭藍卡則明顯可穩操勝券。而在上述實驗期間,研究員會為每個受測者裝上量度手掌心汗腺分泌的儀器,發現原來受訪者在揭第10次卡時,當手指趨向紅卡方向,掌心便會開始因壓力而冒汗,即他們的身體在當時已經感到紅卡似乎有更多陷阱;揭了40次卡,意識上已開始懷疑紅卡有較多陷阱;到第80次時,他們就能肯定的說只有揭藍卡才會贏。 這實驗告訴我們,當我們面對一個處境時,其實身體比起腦袋更早能感應當下發生的事情,並且對當下情况的反應更加直接。只是因為我們未能及時閱讀到身體的反應,所以往往要待事情變得明顯,才能理解當下的感覺。 其實一直以來,我們都說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愛上一個人,就是當你看到那個人時,出現心跳加速、手震、冒汗、不安、緊張、溫暖、甜蜜的感覺,那你就可以確認自己墮入愛河。這些個人的情感信號,往往都是通過身體的反應來確認,所以說能讀懂身體,你就更能掌握自己的狀態。 女人的直覺,是源於女性更有能力去讀懂自己身體的感受,讓她們對事情顯得更敏感,在還未有具體的事實發生前,她們已能夠「感受」出來,而不是「確認」出來。就好像上述的實驗,在還未有充足證據之前,身體已經感受到紅卡有陷阱,女人能讀懂身體感覺,所以比男人更早知道紅藍卡之別,這就是女人的直覺。 所以對於男人來說,只有更加連接自己的身體,感受自己身體的反應,而不是把注意力只集中在頭腦上運作,才可以像女人一樣,擁有更多超越理性認知的感受,那就更能掌握自己、別人和當下的狀况,即使遇上超出預期的結果,心情上也不會太難以接受。 文:侯雪媚(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男士社交及情緒支援服務督導主任) 註:明愛賽馬會思達計劃提供男士靜觀為本的情緒學習課程,詳情:www.facebook.com/CaritasMenCentre 男士熱線(可查詢中心靜觀活動): 2649 9158 明愛,賽馬會,情緒,情緒支援,男性健康 Read more

健康情報:女人面面觀 認清轉變迎接挑戰

【明報專訊】隨着時間流逝,女士要面對自己年齡漸長、丈夫即將退休、子女長大成人等問題。踏入人生另一階段,家庭角色轉變,應該如何應對自處?講座將由臨牀心理學家主講,多角度分享面對壓力的方法,如何樂觀面對角色轉變、與家人溝通的問題。 ■「女人心,排毒滋補面面觀」講座 日期:3月10日(周六) 時間:上午10:30至中午12:30 地點:太空館演講廳 講者:衛生署家庭健康服務 臨牀心理學家 費用:免費,額滿即止 下載報名表格:goo.gl/QyVaHr 整理:周群雄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