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癌先兆】痱滋、口腔內白斑逾兩星期未癒?留意5S風險因素 及早發現提升存活率

口腔內出現白點或凸起物,一般都會被認為是痱滋而未有理會,然而這些「痱滋」如果超過兩星期仍未痊癒或好轉,就應該要特別留意,因為可能是口腔癌的先兆。至於口腔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以下5 S不得不知!betway体彩 耳鼻喉科專科醫生何頌偉醫生表示,口腔內其實分為不同部分,佔最大面積的是舌頭,其次是腮(即口腔黏膜的左右兩側),上顎、下顎(即口腔黏膜的上下兩側),以及牙根和牙床。上述位置都有機會癌變,統稱為口腔癌,當中最常見的是舌癌,佔整體口腔癌患者一半。在本港,口腔癌並非十大常見癌症,平均每年約有400宗口腔癌新症,當中一半,即約200宗為舌癌。 Read more

【吞嚥困難】3個常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 「嚥」得是福(姿治通鑑)

【明報專訊】吞嚥,對一般人來說是很自然和簡單的事。惟對於某些人來說,卻要透過很多訓練、協調和技巧,才能安全地飲食和吞嚥。這些患有吞嚥困難的人包括:中風、柏金遜症、認知障礙症、鼻咽癌患者等。吞嚥困難常見有以下3個等徵。吞嚥困難常見3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吞嚥困難的常見特徵包括:1.飲食時咳嗽或清喉-2.食物經常殘留在口腔內,感覺到食物「卡」在喉嚨-3.吞嚥後聲線變得混濁 Read more

中風影響吞嚥及溝通 注意3個吞嚥困難徵狀 言語治療師制定個人化訓練改善問題

中風是當腦部血管閉塞或爆裂,令腦部細胞缺氧受損,患者有機會突然出現四肢癱瘓或麻痺、說話不清、視力模糊等。中風除了引發身體活動能力方面的後遺症,患者的吞嚥和說話能力亦可能有所影響,透過適當的言語治療復康訓練,有助改善患者的進食及溝通能力。首先了解吞嚥困難的3個常見徵狀。中風後出現吞嚥困難-注意3個常見徵狀-betway体彩 言語治療師潘肇鋒表示,中風後不少患者出現吞嚥困難,影響其生活質素。 Read more

吞嚥困難|經常「濁親」、「落錯格」?了解吞嚥動作4階段 及早處理免致吸入性肺炎

吞嚥困難常見於長者,但原來其他情况包括食道腫瘤、胃酸倒流等都有機會引致吞嚥困難,若不及早正視或會影響進食,甚至容易「濁親」、「落錯格」,即是有食物進入呼吸道,嚴重可導致吸入性肺炎。醫生強調,切勿看輕吞嚥動作,其實已包括了4個階段。 Read more

世界中風日 | 慎防中風來襲 了解中風徵兆、成因、高危因素與治療 把握復康黃金期 預防有法做足3件事

每年的10月29日為世界中風日,藉此讓公眾對中風(Stroke)這疾病殺手有更多的關注,更重要的是減低中風對健康的風險和威脅!不少人都會聞此「風」色變,事實上這疾病確實可以來得突然,成因和高危因素也不少,但卻非不能預防。 Read more

柏金遜症影響口肌 說話困難 言語治療訓練助改善

柏金遜症是常見慢性腦神經衰退疾病之一,導致患者的不同肌肉出現震顫和僵硬等問題;受影響的肌肉亦包括口腔及咽喉負責說話及吞嚥的肌肉,因此會有說話不清及吞嚥困難等問題。若要處理上述問題,藥物和手術治療成效有限,可配合言語治療,針對口腔各部分肌肉訓練,協助患者改善情况。 Read more

與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生活之道 改善溝通、進食有技巧

確診認知障礙症的患者,由於其認知能力慢慢下降,記憶、說話和溝通能力會愈來愈差,患者容易變得難以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當病情發展至中後期,更有機會出現進食及吞嚥困難情况,或出現缺水、營養不足,最嚴重可能會因為食物「落錯格」引致肺炎而死亡。因此家人不論在溝通和飲食上都應做好心理及生活上準備,了解患者的需要及想法,方便照顧其生活。 Read more

浸大指頭皮針灸改善自閉童 講師倡與言語治療雙管齊下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發現,頭皮針灸對自閉症兒童的病情有改善作用。該學院在2010年至2013年間,為68名自閉童進行針灸後,社交及語言能力等方面有改善,對2歲或之前出現自閉徵狀的兒童療效較顯著。不過,部分兒童有同時接受其他言語及職業治療,故未能準確估算針灸所佔的效用,但浸大中醫師指雙管齊下對學童治療較為有效。 浸大中醫藥學院在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研究,為68名年介2至10歲的自閉童作頭皮針灸,包括57男11女。每人每個療程為30次針灸,每周針灸兩次,每次一小時。 刺激穴位 提升腦部細胞聯繫 浸大中醫藥學院講師尤傳香解釋,以針灸刺激自閉童的穴位,如四神聰及神庭,提升腦部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和功能,改善自閉童的溝通能力等。 原發性患者療效較顯著 研究為自閉童常見的5個徵狀評分,分別為社交障礙、語言遲緩、行為固執、聲音敏感及飲食挑剔,每人總分20,分數愈高徵狀愈明顯。參與研究的兒童中,有47人為2歲或之前已出現徵狀的「原發性自閉症」患者,其餘21人為兩歲後語言等功能倒退的「退行性自閉症」患者。 結果顯示,原發性患者在語言遲緩及退行性患者的總分跌幅分別為37.9%及31.4%,原發性患者療效較顯著。此外,整體有效率為97%,即只有2人被評定無效。 5歲半的龐卓煒在2014年6月被確診患自閉症,於兩年前接受針灸,以及言語和職業治療等。其母龐太表示,兒子完成兩個針灸療程後病情「明顯改善」,他3歲前「不懂得發單音字」,治療後懂得叫父母,專注力亦改善。卓煒的情况逐漸改善,今個學年已由特殊幼稚園轉到主流學校。 尤傳香指出,部分參與研究的自閉童同時接受針灸及其他言語治療等療程,認為雙管齊下較能提升療效。

Read more

【言語治療】與別不童:言語行為治療師主理Playgroup SEN小組 遊戲中治療

【明報專訊】坊間形形色色的playgroup多不勝數,惟大部分都難以特別照顧有個別差異的孩子。若家長發現子女某部分的發展較同齡小朋友慢,當然要把握評估及治療的黃金時間,但政府相關資助服務的輪候時間長,在等待的日子,還有別的可以做嗎? 最近有機構針對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孩子開設Palygroup,希望藉各種遊戲和針對訓練,幫助他們適應未來的校園生活。 讓SEN孩子適應校園生活 搓泥膠、找物件、穿珠仔……驟眼看看,或許你會認為在「小腦袋齊探索」(Brain-Go Pre-N Playgroup)課程上,學生所玩的遊戲與一般playgroup大同小異,然而它卻是非一般幼兒遊戲小組﹕由一名言語治療師和兩名行為治療師帶領,她們均有教授小朋友經驗,透過每周五天、每天兩個半小時,針對二至三歲半兒童不同發展範疇而設計的活動,讓相比同齡兒童發展較慢的小朋友也得到適當的訓練,協助他們適應未來的校園生活。 這個playgroup的創辦人魏詩然(Athy),於英國修畢臨牀心理學碩士,回港後從事成人精神健康治療工作。她有感SEN在香港算是普遍,可是成人往往因為害怕而不敢主動求助,反而家長就一定會為SEN子女尋求協助和治療,「不過香港並沒有太多為SEN幼兒而設的服務,如果排政府又要等一段時間,或許因而錯過治療的黃金期」。 專業導師協助評估 去年她成立機構The Mind Project Child Development Centre,設有個別治療服務、家長工作坊等,還有這個SEN playgroup。「對象年紀介乎二至三歲半,是因為希望幫助他們在入學前達到同齡小朋友的程度,更容易融入幼稚園生活。其實來這個playgroup的小朋友,不一定要先接受評估、經證實是SEN才能參與,只要家長發現子女某方面比同齡小朋友發展較慢已可以來試,即使還是在懷疑階段,也可在課堂中由專業導師觀察小朋友的狀况,再給家長相關建議。」Athy說。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