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柏金遜症日】認知障礙vs柏金遜 注意異常警號 早發現早治療 照顧者身心健康不容忽視

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柏金遜症等存有恐懼,不少人更將初期病徵視為正常老化的現象,令患者錯過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期。4月11日是世界柏金遜症日(World Parkinson’s Disease Day),大家對柏金遜症和認知障礙症認識有多少呢?簡單地說,柏金遜症屬腦神經功能退化的疾病;至於認知障礙症,則主要是由於腦部出現病變,腦細胞受損導致腦功能衰退……本港人口持續高齡化,銀髮族的健康問題備受重視,不少長期病患者的家人或照顧者更需要承受沉重的壓力和擔憂,箇中他們的身心健康同樣不容忽視。 Read more

認知障礙 慈父變躁爸 及早應對減重擔

【明報專訊】爸爸的脾氣為何變得暴躁?10分鐘內多次重複一個提問?日夜作息顛倒?晚上到處走動?認知障礙症不單是無記性,若家中長者起居生活有異樣,及早求醫診斷,可以減輕對病人和照顧者的壓力。 個案: 爸爸總是忘記帶鎖匙…… 「大約一年多前開始,家裏門鈴常常作響,我一打開門見到爸爸站在門外,便知道他又遺留鎖匙在家中。這個情况一個星期大概會發生3、4次,那時候媽媽和我也不以為意,沒有深究為何一向謹慎的爸爸會忽然如此粗心大意,畢竟老人家記憶力減弱是正常不過的事,而且每個人總有漏帶東西的經驗,所以沒有認真了解。」跟我說這番話的是陳小姐。還記得當天陳小姐和陳老太帶着陳伯來到我診所時,外面正在下滂沱大雨,負責拿傘的陳小姐大半邊身都濕透,但身旁的陳伯卻沒半點沾濕。 病發初期,陳伯由最初遺漏鎖匙、錢包,慢慢地連吃飯時間以至回家的路,很多記憶都變得模糊。「那段時間當他一上街,我便寸步不離陪在他身邊,有一次去麵包店,我選完麵包正要付款時,一轉頭看不見他的蹤影,嚇得我四處找他,一小時之後,終於在附近的商場找到他。」陳老太說這番話的時候,仍猶有餘悸。 夜晚通屋走 全家困擾 面對和以往很「不一樣」的爸爸,陳小姐和陳老太感到肩上擔子愈來愈沉重,因為陳伯不單記憶力減退,還失去以往的好脾氣。還記得陳伯初次和我見面時,他因為時常晚上不睡覺,在客廳不斷遊蕩,影響家人睡眠,那時的他對答如流、情緒穩定,並無異樣。但這個形象和陳小姐口中爸爸的形象有很大差別,「以往的爸爸,無論面對什麼事都不會大發脾氣。在家裏他是一家之主,可以把家裏的大小事務處理得妥妥當當;在親戚朋友心目中,他是一個性情平和的人。但半年前開始,他開始因為大大小小,他覺得難以處理的瑣事而大發雷霆,最嚴重一次他把桌上的杯全掃在地上」。 冤枉偷錢 逼走工人 這些事不間斷地發生,陳小姐眼見陳老太照顧陳伯愈來愈吃力,曾聘請外傭分擔照顧陳伯日常起居,原以為事情會向好,但事實上並沒有預期中順利。「工人到了幾天,爸爸便開始懷疑工人偷了他的錢包,事實卻是他自己忘了銀包放在哪裏,卻因此大發雷霆,又常常指罵工人,有一次甚至想出手打她,不久後工人終於抵不住壓力辭職。」陳家上下心力交瘁,一方面希望醫生開一些情緒穩定劑給陳伯;另一方面有人建議把他送進安老院舍。陳小姐希望為爸爸挑選一間環境優美、私隱度高的私家老人院,但費用實在令人吃力。 忘記密碼 退休金無法用 本來,陳伯在銀行戶口有幾十萬元的退休金,打算用來安老,但卻因為一個原因而困在銀行裏動彈不得。事緣陳伯在確診患有認知障礙症時70多歲,病得已經不輕,我為他安排檢查時,他對自己身處的時間和地點已不太清楚了;其後做記憶力測試,請他記住3樣物件,但不到幾分鐘後便完全忘記了。他最後診斷患上阿茲海默症,是導致認知障礙症的疾病中最普遍的一種。確診時他已經連銀行戶口的密碼都遺忘了;銀行也因為陳伯精神混亂,拒絕讓陳小姐代為取錢。折衷方法是陳小姐要前往監護委員會申請《監護令》,成為陳伯監護人後再去取錢應急。奈何申請有既定程序,需時數月,陳小姐唯有替陳伯安排一間負擔得起、但設施及環境相對較差的院舍,這對向來疼惜陳伯的陳小姐來說非常不忍,但卻不得不屈服於現實。 專家札記:病發初期服藥 助延緩衰退 有很多時候,認知障礙症患者很遲才去求診,或許有很多原因,有些人認為年長後記憶力衰退很正常;亦有人認為,認知障礙症與絕症無異,做什麼也沒有用處。但事實上,像陳氏一家這樣局面所造成的傷害是完全可以減輕。 準備《持久授權書》 動用儲蓄 如果在病發初期,陳小姐注意到爸爸不斷漏帶鎖匙、遺忘回家路線等和以往很「不一樣」的情况,響起應該檢查的警號,繼而求醫、診症及服藥,現有藥物如膽鹼酯酶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證實可以幫助病人延緩認知能力衰退,減輕病徵的影響,陳伯或許可以享受更多和家人相處的美好時光。另一方面,若陳伯家人及早知道陳伯患病及其後遺症,可以防患於未然,例如讓陳伯預先簽立《持久授權書》,在他日後沒有能力時,容許家人動用他銀行戶口的錢解燃眉之急。 43.6%照顧者患焦慮症 2015年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了一個綜合研究,分析不同地區10,825名阿茲海默症照顧者的精神狀况,估計當中患有抑鬱症的有34%、焦慮症有43.6%之多。想說的是,如果一個人患病,所影響的往往不止是自己,患者家人同樣面對旁人難以明白的壓力,而認知障礙症的家人要面對,是一個「不一樣」的親人,加上病情往往持續數年,照顧者所付出的心力和時間是以年去計算,苦况實在不足為外人道。 面對有家人疑似患上認知障礙症,想真正安心地共處珍貴的溫馨時光,有下列3個小貼士提醒大家: 1.若懷疑患有認知障礙症,應盡快求醫,有助找出病因和改善病情 2.照顧者的壓力和情緒問題很普遍,應該多與別人分憂及好好照顧自己 3.當自己還有精神行為能力時,應該為自己未來的事務作計劃和安排 文:雷永昌(香港老年學會理事會委員、香港中文大學精神科榮譽臨牀助理教授、精神科專科醫生) 編輯:蔡曉彤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樂而忘病 死都要玩

【明報專訊】編按﹕90歲的棠婆婆受心臟衰竭及乳癌困擾,身體慢慢走下坡,決意不接受任何入侵性治療,堅持回家寧養。 香港調查顯示,癌症病人死前兩星期內,只有36.2%需要完全臥牀。末期病人不一定要躺在牀上等候「死神」。棠婆婆的選擇是:橫豎都是等日子,當然選擇開心快樂過。 90歲的棠婆婆,獨居,家人為生活奔波難以時常相伴。她一生為帶大孩子,老來朋友也不多。近年受心臟衰竭及乳癌困擾,身體漸漸變差,聽力退化,必須戴起耳機才能聽到電話響聲,更曾幾次因跌倒和肺炎而住院療養。棠婆婆雖然身體虛弱,卻決意不接受任何入侵性治療,於是院方安排她到紓緩科繼續接受照顧。棠婆婆堅持回家寧養,她形容住院的日子是「空框框」的,時間就像停頓了一樣,每天起牀雙眼放空,等着鐘面的時針滴答滴答的走,等着一個又一個「空框框」的日子,實不好受。 陪伴「夜蒲」睇大戲 寧養中心明白棠婆婆的心意,希望她出院後有更好的生活質素,於是向她介紹賽馬會安寧頌計劃——「安.好」居家寧養服務。照顧主任阿瑩與棠婆婆傾談舊事與逸事,很快便熟稔起來。阿瑩除了陪婆婆到醫院覆診,也會陪她逛街市買餸,做糕點,到公園做運動,甚至晚上外出看大戲。「年輕時我常去看大戲,我已很久沒有上過夜街。阿瑩,你要多點帶我去呀。」棠婆婆開心地說。 每次往返醫院,棠婆婆從不介意是最先上車又最後下車的乘客。當大家擔心車程勞累時,她卻自得其樂:「回家的路程愈長愈好!我可以慢慢欣賞風光,看看新樓房。阿瑩陪着我,聽聽昔日生活趣聞,讓我細說當年華貴邨的面貌。我好像參加了南區一天遊,時間過得很快。」同事還安排棠婆婆每星期到醫院參加活動,有醫生、護士和社工相伴,又可與院友參加活動,身體是否有病,「死神」何時降臨,她已不再多想了。 大展廚藝 分享食譜 棠婆婆有一手很好的廚藝,最拿手就是做馬蹄糕。在阿瑩的鼓勵下,她做了患病以來第一次的馬蹄糕:「要做很多人的菜就困難,但做馬蹄糕就容易了。」的確,婆婆做的馬蹄糕很美味,透過同事與寧養中心合作,安排婆婆在醫院大顯身手。分享活動當天,不論長者、義工及醫護人員,都給棠婆婆豎起拇指,大為讚賞,爭着想要棠婆婆的馬蹄糕食譜。棠婆婆開心得笑不攏嘴,成為當天的超級巨星。同事見棠婆婆的食譜大受歡迎,即乘勢邀請她多做幾款糕點,為她製作一本「棠婆婆食譜」,讓她繼續享受烹飪的樂趣,傳承手藝。 近月,棠婆婆已甚少提起自己的病况,她忙於尋找樂趣,不同的節目及任務充實了她的生活。她更向阿瑩提議煲秋冬糖水和其他院友分享。她滿足的笑容告訴我們:病不能醫好,但它不是整個人生,橫豎都是等日子,這個玩法好玩多了! 文:余樂天(賽馬會安寧頌 「安 ‧ 好」居家寧養服務計劃經理) 編輯:蔡曉彤 圖﹕Verzh、gmast3r、rms164、monkeybusinessimages@iStockphoto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