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帖:健脾胃正氣足 增強抵抗力

【明報專訊】疫情無期,生命有期。如何在疫情中健康生存成為熱門話題。適當的隔離措施,民眾戴口罩、勤洗手的自覺,無疑為亞洲國家帶來了防疫成效,中醫藥的介入在中國內地治療新冠肺炎時也起了正面作用。由於至今尚未有疫苗和特效藥物,病毒感染後的徵狀輕重主要取決於機體的免疫力。 Read more

【小滿.二十四節氣】小滿悶熱出汗多 中醫教養生:吃瓜果清熱 冷氣宜保持24度避長開

今日(20日)是二十四節氣的小滿,意指穀穗等農作物逐漸飽滿。註冊中醫葉麗斌表示,小滿是夏天第二個節氣,普遍悶熱潮濕,身體出汗較多,容易出現皮膚問題(例如濕疹、汗疹、嬰兒的尿布疹等),濕熱體質及肥胖者容易感到不適。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一分鐘解明 選抗疫茶要點

普遍認同飲保健茶,可以令人精神爽利,保持健康。可是如果長期飲保健茶又達不到預期效果,當肝火變得旺盛要用力摔掉手上保健茶的材料之際,先想一想,究竟是否有甚麼忽略了?其實選保健茶就如相親,錯配了會令不良的體質 如火上加油。 Read more

【肥胖系列】有片: 鬱悶招肚腩 sit-up趕不走

【明報專訊】日日做sit-up,餐餐淨食菜,腰間的贅肉還是減不掉,點解? 減肥不單要有恆心,還要減得其法!西醫提醒,肚腩不一定是肥胖所致,物理治療師指出sit-up無助收腹,而中醫認為肚腩的形成與「濕」有關。 中醫說:「肥胖與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和過度安逸有關。」 Read more

【中醫治療】炎夏濕熱易發 內服外浸 踢走香港腳

【明報專訊】夏日炎炎,每年到了這個時間,不少人都有皮膚問題,尤其是在潮濕悶熱的七、八月,足癬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多發皮膚病。 足癬,南方民間常俗稱為「香港腳」,北方稱為「腳氣」、「腳濕氣」。主要是由真菌感染所造成。它會引起發癢、脫皮、皮膚發紅等徵狀,劇癢難忍。嚴重時會糜爛流水,甚至引致感染,也可同時引發灰甲。 足癬在全球都有個案,亞熱帶地區發病率較高。據流行病學研究,全球約有15%人口感染「香港腳」,男性患者比女性多。由於足部汗腺豐富,遇上香港潮濕炎熱的氣候,有利真菌生長,而足底厚厚的角質層,為真菌提供了豐富養分。真菌在皮屑內形成的孢子,能長時間存活,同時具傳染能力,故需要重視治療及預防。 七八月陽氣高峰 加重病情 35歲的李先生,患有香港腳已有五年,平時喜愛進食辛辣煎炸食物,每年七、八月,腳氣都會加重,出現痕癢、水疱、糜爛、滲水,腳縫有脫皮,右腳更出現腫痛。西醫診斷為腳癬合併感染,外用抗真菌藥膏後未癒;轉看中醫,診斷是腳濕氣病。開了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內服藥,並處方了生地榆、黃柏、金銀花、馬齒莧,煎水待涼後用乾淨小毛巾濕敷患處外洗三天。覆診時紅腫消失,穈爛及滲水已減少,叮囑他外用腳氣粉撒入腳趾縫,並堅持外用浸醋泡方一個月,每晚半小時,治療及防治並舉。 為何李先生單靠外用抗真菌藥膏不能徹底根治?因為忽略了內因。疾病的發生,與體質不無關係,治濕是這個案例的核心。李先生平素飲食無節制,嗜辣無度,脾胃日漸損傷,當脾胃運化功能轉差,體內濕氣累積加重,濕性重濁,纏綿難解,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及濕毒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這是內因;再加上香港身處嶺南地區,七、八月陽氣處於高峰,地域因素加上季節因素,致使濕熱邪氣加重,這是外因。內因加外因形成疾病,發病表現為雙腳皮膚紅腫,發癢起水疱、糜爛、滲水等,一派濕熱性現象。 皮膚連臟腑 宜戒凍飲辣食 中醫名家李可曾經說過﹕「見皮治皮永無期」,意思指治療皮膚病時,若只着眼於皮膚,是永遠不能根治。皮膚病雖在皮膚膚節,卻內連臟腑,並與情志變動、飲食失調、氣血失和等息息相關。皮膚病的根源,首先都是臟腑氣血失調有關,「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在正氣不足,才會使外邪有機可乘。就以陳先生案例來說,如果想根治,必須要多管齊下。 ◆中醫講究忌口,疾病的發生與起居作息關係密切,戒掉辛辣煎炸食物是首要關鍵,配合減少凍飲,能減少對脾胃的損害,杜絕濕氣的形成。 ◆作息要跟着太陽走,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時間要足夠,不要熬夜,這樣能增強自身抵抗力之餘,又能使身體的自我癒合能力逐漸恢復。 ◆按個人體質,同時內調體質與清除外邪。陳先生療濕熱是標,治脾虛是本。內服健脾利濕藥固本,脾有「喜燥而惡濕」這個特點,當脾臟運化功能提升,濕邪便會消退,濕熱毒邪便不會形成。 ■亂停藥 易翻發 足癬患者會影響足部皮膚的外觀,部分會伴有較濃烈臭味,同時可擴散至趾甲,引起趾甲真菌病,導致趾甲變灰、變厚及渾濁,即俗稱的「灰甲」,有礙觀瞻。嚴重的足癬,可併發繼發性感染、刺激性皮炎等。 足癬難斷尾,主要是以下兩大因素導致﹕ 一、胡亂停藥 常規治療需要一至兩個月不等。很多病人因為痕癢、水疱、脫屑等問題求診,每當治療至徵狀緩解後,不少患者選擇自行停藥,其實皮下的真菌仍然存在。沒有堅持用藥,患者療程時間不足,是足癬復發的主要因素。 二、自行用藥 出現足癬後,很多患者都會先去購買癬藥膏、消炎藥或運用偏方外洗。由於沒有醫生指引,運用藥物時不正規,驟似好轉後又復發,反反覆覆。足癬病情比較複雜,最好在醫生建議下使用藥物會比較合適。 ■預防靠乾爽 勿共用鞋襪 香港夏天潮濕炎熱,預防足癬,首要消除真菌滋生的環境。 (1) 在潮濕悶熱的日子,要保持足部乾燥、清潔,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鞋子要通風透氣,保持鞋內乾燥。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 (2) 足癬患者的襪子,清洗前先用沸水浸15分鐘;避免抓傷患處,以防感染。 (3) 不要與人共用鞋、襪、拖鞋、腳盆等用具,以防交叉感染。尤其是公共浴室的木盆、拖鞋,可能有大量的真菌寄生,這是足癬傳播的主要途徑,要加以防範。 ■浸醋泡方 清熱止癢 外用醋泡方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主治﹕手癬(鵝掌風)、足癬(腳濕氣) 材料:荊芥 18克、防風 18克、紅花 18克、地骨皮 18克、皂角 30克、大楓子 30克、明礬18克 製法﹕以上材料放入米醋1500毫升,放盆中泡三至五天後備用 用法﹕外用浸泡患處,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時,每劑藥可連泡兩周為一個療程,有效繼續泡兩至三個療程(外用忌服) 功效﹕清熱祛風止癢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圖:資料圖片 編輯:沈燕媚

Read more

【中醫治療】怕冷補陽濕熱忌辣 按體質護膚更亮白

【明報專訊】編按﹕中醫治病針對個人體質,同一疾病,體質寒熱虛實,治療大不同;護膚養顏同樣應以個人體質為依據,從飲食、起居作息、運動,以至外用的護膚保養品,都應體現中醫整體觀保健及個人化療理的精髓。 調理內外 留住青春 中醫強調天人合一,人生活在自然當中,得以一己之軀去適應自然環境,配合自然規律來保持健康及治病。引伸至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為因應天時、天氣、水土等調整個人飲食及起居作息,達到時刻保持最佳身體狀况,甚至細微至每日塗抹在肌膚上的護理保養品,也可因時、因人、因地的原理來調節,把青春留住,將肌膚時刻維護在理想狀况。其實這跟現代醫學「全人健康」(Holistic Health)的理念不謀而合。人本身是一大整體,人於大自然中結合之下也是一個宏觀的整體。中醫治病不會將人分成一個一個系統去處理,即使是護膚養顏也必須內外兼顧,凡事都是「有諸內,形於外」。 5種體質 對症下藥 不用心呵護保養肌膚,就很難做到駐顏保青春,也不易將肌膚時常維持在巔峰狀態。每一個人的身體質素天生不同,體質屬性也不盡相同,在中醫的理念中,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在保健養生方面若能針對個人體質特點及屬性去調節飲食、去護養皮膚,自然就能事半功倍,效果出眾。一般人的體質偏向性大概可分為五大類,包括:平人、陽虛、陰虛、濕熱及異稟。 1. 平人:看天氣護膚 總的意思是指陰平陽秘,體質偏向性不明顯,身體基本很健康,平常在飲食調理時,不用特別避忌及專門挑選某些食物,只要堅持多吃平性的食材,注重營養均衡,跟隨時令及各方水土特點去選擇每天的飲食就可以。在護膚保養上,只要根據自己的生活習慣及活動方式,再配合天氣去挑選護膚品成分。 2. 陽虛:羊肉杞子養顏 陽虛者身體會較怕冷,體內陽氣不足,易生寒也易招惹寒濕,體質偏向陽虛的人由於陽的溫煦作用不夠,故在保健養生時應以固護陽氣,防寒避濕為主,可多選平性但偏溫的食材,例如黨參、北芪、紅棗,少吃生冷寒涼的食材,例如綠豆、苦瓜、芥菜、海帶。在護膚保養上,需着重延緩衰老,以為肌膚保氣養陽為要務,因為偏陽虛者的皮膚需要多些保護肌表的氣,以免皮膚及身體被外界的各種因素所侵壞;也應在食療養生時多吃養陽、輔陽、保陽的食物,例如車厘子、杞子、陳皮、羊肉,以利身體從內至外去守護,甚至採補陽氣,彰顯駐顏養膚的成效。 3. 陰虛:雪耳百合潤一潤 體質偏陰虛者,體內的天然滋潤物質多會不足,易因陰虛而致虛火旺盛,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平性偏清潤、滋潤,以及滋陰降虛熱的食物,例如雪耳、沙參、玉竹、百合,切忌辛溫、燥熱的食材,例如辣椒、蒜頭、玉桂、鹿茸。在養顏護膚時,以保濕補水,滋潤防紋為首務,應多選用具有滋陰潤燥,防皺紋降虛熱的成分。 4. 濕熱:多喝水防積毒 體質偏於濕熱者,日常飲食養生保健方面,必須袪濕清熱,為身體解毒退濁,忌食生冷辛辣食物,也應少吃濃味及煎炸等食物,要多喝水,保持大便,以防體內聚濕成痰,蘊熱積毒。在護膚養顏方面要預防瘡瘍、痘疹等礙容性疾患,也要做好皮膚表面及深層的清潔,令皮膚的水油分泌協調,不會油光滿面,或毛孔粗大,皮膚才會襟老耐美。 5. 異稟:防敏抗曬 但凡是體質異常、過敏、難以找出體質屬性偏向性的人,其實都可以撥入異稟來考慮。體質偏向異稟者,在日常的飲食中要小心注意避免進食對自己易於致敏的食物,也要少吃寒涼生冷,辛溫燥熱的食物,少吹風,不能過於操勞及時常處於壓力大的環境,宜早睡早起,多作適量運動,應找醫師診療,提供度身訂做的養生餐單。在皮膚護理方面,要避開一切易引起敏感的成分,多使用天然、溫和、袪風、養血的材料,例如防風、天冬、麥冬、生地、當歸、甘草,以鎖水潤膚,抗曬為護膚重點。 文:註冊中醫許懿清 圖:資料圖片 編輯:林信君 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