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從何來?成因大剖析

牛皮癬(「銀屑病」的俗稱) 是一種常見而惱人的慢性皮膚病。患者的皮膚會出紅腫班塊及被銀白色皮屑所覆蓋,故被稱為「銀屑」。牛皮癬患者的病情時好時壞,會痕癢、疼痛,甚至出現牛皮癬關節炎。到底牛皮癬的成因是甚麼?今次邀請到德善堂註冊中醫師張國晉從中醫角度剖析牛皮癬的成因、生活及飲食習慣與誘發牛皮癬的關係,以及中醫治療牛皮癬的方法。 張醫師解釋牛皮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失調」的皮膚病,此病並沒有傳染性,大眾對患者應持平常心相待。目前現代醫學對牛皮癬成因尚未有確實的定論,一般認為患者自身免疫系統失調,T淋巴細胞異常活躍,攻擊自身皮膚細胞,導致皮膚反覆發炎增生,令皮膚的更新周期及角質形成過快。故皮膚可出現紅班銀屑,甚至膿瘡膿液。 牛皮癬患者的皮膚更新周期比一般人快,增新的皮膚細胞會形成紅腫斑塊,並被銀白色皮屑所覆蓋。 牛皮癬的成因可分為先天因素及後天因素。先天因素多為基因遺傳,現時已發現多項基因與牛皮癬成因有直接關聯。而後天因素較為複雜。可包括壓力、情緒、吸煙、飲酒、肥胖、皮損、感染、藥物等等。 在中醫角度來看,牛皮癬的成因與患者體內有內熱有關,加上外感風濕熱毒、飲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調等因素,蘊釀成血熱,血熱生風,內侵肌膚,引致牛皮癬的出現; 亦有部分患者因平素血虛,血虛化燥生風,肌膚失養而出現牛皮癬。 生活習慣不規律的確是誘發及加重牛皮癬的重要成因之一。在飲食方面,盡量避免食用膏粱厚味、高油脂、高糖的食物。少用煎炸的烹調方式煮食。否則易助濕生熱,令牛皮癬加重。同時亦要慎服各類補品及保健品,以免增加免疫反應,加重病情。 談到牛皮癬成因,自然離不開情緒與壓力。學習或工作壓力大時,病情往往亦是較為嚴重的時候。採取適當的方式釋放壓力,如郊遊、唱歌、與家人朋友傾訴等,都有助控制病情。 另外,季節轉變同樣影響牛皮癬的病情。每當踏入秋冬季節,空氣濕度及溫度開始下降。皮膚因體表溫度下降而減少皮脂分泌,導致皮膚乾燥與出現細小裂紋,牛皮癬的皮損亦容易進一步加重。及時潤膚保濕可避免皮膚進一步產生損傷。 乾燥和寒冷天氣容易進一步加重牛皮癬的病情。 在現代醫學中,仍未能完全掌握牛皮癬的成因,自然亦未有根治牛皮癬的方法。現時治療方法主要在於控制症狀,患者需終身接受治療,令病情得到減輕。傳統療法包括外用藥物治療、光學治療和系統性藥物治療等,其療效及副作用未如理想。而近年推出的生物製劑療法療效較佳,但其昂貴的收費及長期治療亦令不少人卻步。 而中醫則因應患者具體情況及牛皮癬成因進行處方。臨床上以血熱型及濕熱型較為多見,常用清熱涼血或清熱利濕的方劑治療。其成因如涉及壓力因素,用藥需要配合疏肝理氣的藥物。如涉及飲食因素,就要針對脾胃問題及其蘊釀的濕毒進行治療,不可拘於一格。 牛皮癬患者的病情可輕可重。輕者僅局限於手腳,重則全身皆有。治療難度自然大不同。病程較短、牛皮癬範圍較小者,治療時間相對較短。病程較長、牛皮癬範圍較廣者,治療時間相對較長。平時通過中藥調理體質,令體內免疫系統較為平衡,有助治療及預防免疫系統紊亂的情況。當自身免疫系統較為穩定時,皮膚痕癢及皮疹同樣得到改善。而斑塊的厚度會逐漸變薄,其後開始顯露出正常皮膚的形態,銀屑亦會得減少。最後牛皮癬在日漸改善下慢慢消失。 曾有一位患者已得牛皮癬四年,主要見於手、腳及背部。轉季時病況加重。伴有心血管疾病。經診治後,診斷為濕熱夾肝陽上亢型的牛皮癬,治以清熱利濕,平肝潛陽。經一個多月治療已見斑塊明顯變薄,血壓亦較為穩定。半年後終令病情得到控制。只要堅持用藥,一般都有良好的改善。 免疫系統疾病一直是中醫的優勢病種。可因應病人的體質及病情進行相應的處方,而不是單純抑制免疫反應。而且其藥物安全性較為高,不會對身體造成過重的負擔。建議牛皮癬患者及早尋找中醫的治療。 了解更多:

Read more

【罕見病】先天皮膚對光敏感 皮膚水疱皺皮、吞嚥困難 確診金德勒氏綜合症

【明報專訊】不常見疾病患者求醫重重困難。一名苦尋病因近半世紀、先天皮膚對光敏感的女病人,皮膚會起水疱,踏入青少年期吞嚥逐漸困難、3年前罹患皮膚癌。經「香港基因組計劃」診斷出患上全球僅400宗的「金德勒氏綜合症」(Kindler syndrome)。負責計劃的香港基因組中心首席科學總監鍾侃言稱,近期一名初生嬰兒有類似病徵,現時能及早確診對症下藥,皮膚得以改善。 罕見病金德勒氏綜合症 病人對光敏感 皮膚水疱皺皮後吞嚥困難、皮膚癌 政府去年中展開「香港基因組計劃」先導階段,從患上未能確診病症等病人及其家屬蒐集基因組樣本,以求盡早診斷病因及治療。計劃正擴展至涵蓋糖尿病等常見病,冀藉遺傳學改善診治和預防,至今取得8000個樣本。 政府成立的基因組中心去年7月起展開「香港基因組計劃」先導階段,兩間大學醫學院瑪麗和威爾斯,以及兒童醫院會轉介兩類合適個案接受全基因組測序,包括罹患未能確診病症,以及與遺傳有關的癌症者,跨學科團隊會分析結果為病人尋找病因。 相關文章: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未能根治惡疾 建議進食軟餐 有女病人自出生以來對光敏感,皮膚會起水疱和皺皮,踏入青少年期逐漸出現吞嚥困難、窒息和喪失聽力,3年前罹患皮膚癌。她去年獲醫院轉介至香港基因組中心,透過全基因組測序和分析,現年49歲的她今年7月確診極罕見的先天性表皮分解水皰症「金德勒氏綜合症」。 雖未能根治惡疾,但她獲建議進食軟餐和營養餐單等,防止疾病惡化。基因組中心亦替患者兩個妹妹測試,以檢驗有否同一疾病。 相關文章:【皮膚癌】陽光中紫外線UVA及UVB易破壞皮膚 可引發皮膚癌 做好防曬護膚助預防 及早發現初生嬰同患光敏罕見病 減少陽光照射、塗防曬軟膏 本身是兒科專科醫生的鍾侃言稱,由於得悉上述個案,近期發現一名初生嬰兒皮膚出現問題時,令醫生懷疑是否罹患相同惡疾,最終經分析後確診,及早讓父母得知如何照顧幼嬰,譬如減少在陽光猛烈時外出、多塗防曬和皮膚軟膏、穿著合適衣物等,現時該名嬰兒皮膚情况得以改善。鍾相信日後分析更多基因組後,可建立更龐大資料庫,惠及更多病人。 相關文章:【吞嚥困難】3個常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 「嚥」得是福(姿治通鑑) 政府基因組計劃助揭極罕見病因 蒐8000未確定病因病人家屬基因 基因組計劃至今收集8000個樣本,病人和其家屬各佔一半,並於今年中起踏入主階段,擴展至涵蓋「與基因組學及精準醫學」有關的個案,包括精神疾病、糖尿病、白血病及骨質疏鬆等常見病,冀以遺傳學入手改善診治和預防方法。鍾侃言舉例,正與精神科醫生研究用藥成效欠佳的病人,是否因自身基因組影響藥物成效,有助決定需否加減分量或轉用二線藥物。 香港基因組中心行政總裁羅思偉補充,正研究與更多公立醫院合作,目標於2026年7月前為兩萬宗個案全基因測序,有信心可超額完成。基因組中心亦正建立香港全基因組測序數據庫予科研使用,羅稱冀於5年內收集4萬至5萬個基因組。 Read more

【皮膚病】蕁麻疹令皮膚敏感紅腫脹痕癢 發作急 開始到消失少於24小時(膚見)

【明報專訊】真想不到俄烏戰爭已經持續接近7個月了,而且一點也沒有停止的趨勢。除了令到能源和食品價格不斷上升之外,更出現核設施有可能受到破壞的危機。如果真的發生,這不單是兩個國家之間的問題,整個歐洲亦可能出現危機,事情愈弄愈大愈複雜。 差不多同樣的時間點,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率領代表團來到亞洲區作官式訪問,當然最矚目就是第三站到訪台灣。雖然北京已經多次警告,但代表團仍然堅持抵達,令到區內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電視上,先看到在代表團到達後的24小時內,美國航母和台美戰機不斷升降去加強保護,接着便輪到解放軍連續數天實彈演練,還圍繞着台灣設立7個禁飛區,發射10多枚導彈,這種種都令到區內氣氛十分緊張。有很多評論員相信,台海已進入一個大家都未必想看到的新緊急形勢,再不能重回8月2日前的安穩狀態。雖然美國代表團這次到台灣訪問引起全面戰爭的機率應該不大,但擦槍走火是有可能的,必須要小心。加上國際還有很多事情還未處理好,例如新冠病毒大流行、猴痘擴散、氣候變化等,大家必須坐下來,心平氣和,為大家及下一代努力及謀福祉。 現在就讓我們輕鬆一點吧!這一次代表團到達台灣不足24小時便離去,大家不如猜一猜跟蕁麻疹(風疹)又會有什麼關係呢? 相關文章:濕疹vs.蕁麻疹 成因、徵狀、治療不盡相同 找出致敏原 有望跟皮膚敏感說拜拜 蕁麻疹令皮膚紅疹腫脹痕癢 蕁麻疹是一種皮膚血管過敏反應。當遇到致敏原時,組織胺(histamine)和細胞激素(cytokines)會即時釋出,令到血管急速膨脹和大量水分漏入真皮層,這時皮膚會發紅、腫脹、痕癢。理論上身體所有皮膚都有可能出現,而紅疹由開始到消失一般都少過24小時,是不是跟台灣訪問團有相似的地方呢? 紅疹由開始到消失少於24小時 在我記憶中,有少數病例因病徵太短暫,病人求診時只能給醫生看相片。雖然看不到病人身上的疹,但診斷就來得容易簡單。有些病人每日只有幾個小時會出現蕁麻疹,相反地,也有些病人每日會出疹多過10小時,每個病人都有點不同。 蕁尋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大概每5個人之中就有1個在一生中最少出現1次。如果因為一些常見致敏原所引起的蕁麻疹,例如蚊蟲、食物(果仁、花生、海鮮)、藥物(包括口服或藥膏),一般不會維持多過6個星期,我們稱之為急性蕁痲疹(acute urticaria)。如果維持多過6個星期,那就是慢性蕁麻疹(chronic urticaria)。 相關文章:3大皮膚問題:膚色暗啞、暗瘡、濕疹 營養師7個貼士 從飲食入手容光煥發 慢性蕁麻疹可持續數月或數年 慢性蕁麻疹發病可以維持兩個月到數年,但一般不像急性每天都出現,可能1星期發病2至4次,但持續數月或數年。很多人見到別人有風疹,就感覺到自己都痕癢起來。但這應該是心理作用,因為風疹並不是傳染病,請大家放心。下次繼續談慢性蕁麻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黃偉傑(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讀者MailBox:皮膚出疹 新生兒常見

問:女兒快出生了,聽說新生嬰兒有很多皮膚問題,是真的嗎?有什麼需要注意? 答:不論男女,新生嬰兒都有多種常見的皮膚症狀,這是很正常的,包括: 1. 粟粒疹:多長在嬰兒額頭、面頰、鼻頭等部位的米白色丘疹 2. 新生兒紅斑痣:多長在嬰兒額頭、面頰、手腳等部位,皮膚呈現紅疹,黃色丘疹會於短時間內在紅疹上面長出來 3. 新生兒痤瘡:常見於額頭和面頰等部位,是一些細小凸起的紅疹 另外,幾乎所有嬰兒在收水時皮膚會出現脫皮現象,有些還會出現頭皮炎,這都是正常情况,只需如常洗澡,保持皮膚清潔乾爽,數星期至數個月就會消散,家長毋須過分憂慮。 洗澡後塗潤膚膏 減患濕疹風險 家長如發現嬰兒出疹,可先觀察和為他們塗潤膚膏,若徵狀嚴重或久未消退,可能是濕疹發作,應帶子女求診,以藥物治療。如果在同一時間有發燒、疲累、嘔吐等,可能是嬰兒受病毒或細菌感染的警告信號,必須盡快求醫,以免延誤診治。 有些家長會認為新生嬰兒皮膚特別嬌嫩敏感,不應讓他接觸化學品,而懷疑是否需要塗潤膚霜。其實即使是嬰兒,也要注意保濕。香港夏天較長,一般家庭一年當中大約有半年時間經常開冷氣,冬天天氣更加乾燥,換言之嬰幼兒幾乎全年都處於乾燥環境。嬰兒出生後兩周應開始塗潤膚膏,家長可在嬰兒洗澡後,全身塗上潤膚膏,研究顯示可大大減低之後數年患濕疹的風險。選購潤膚產品時,只要選擇無香味、無藥性的產品就可以,價錢高低並不一定代表保濕效果有差異。 文:劉家輝(兒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鞋太窄常美甲 小心惹來灰甲

夏天又熱又濕,不少女士都喜歡穿涼鞋。不過,如果腳甲又黃又黑,著涼鞋簡直是自暴其短。要處理灰甲問題,西醫說最重要是保持衛生,別經常美甲,減少受真菌感染風險;中醫認為正氣不足,抵抗力弱,所以易患灰甲,而清淡飲食,有助腳甲回復健康。 ■西醫說:「灰甲是由真菌引起,處理不當,易傳染至身體其他部位,例如香港腳等。」(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唐碧茜) ■夏天真菌易生 腳汗多增風險 問:一旦指甲變黃,一定是灰甲? 答:灰甲即是指甲與甲牀受真菌感染,令指甲顏色呈灰、啡、黃及白等,指甲亦會變厚及變脆,甚至甲牀分離,可出現於手指或腳趾,但以後者稍多。修剪時,指甲容易碎裂成粉狀、表面凹凸。初期灰甲大多不會有痛癢等徵狀,惡化至嚴重時才會有些痛,或者穿鞋後有「頂趾」等不適。 真菌喜於潮濕、翳焗、少陽光的環境下生長,故夏天是形成灰甲的高峰期,因為天氣悶熱腳汗較多,多雨亦易令腳濕,如工作上要經常濕水,或者需穿上不透氣的靴子人士,在濕熱情况下,雙腳更易滋生真菌,增加患病風險。 鞋子不合身 趾甲瘀傷易中招 免疫力弱的人如長者、長期病患者都是高危一族。另外,有部分運動愛好者或因穿上不合身鞋子,令趾甲常有瘀傷或微細傷口,也易中招。另外,指甲四周皮膚有保護作用,女士美甲時如長期剪走或磨走這些皮膚,會增加感染真菌風險。不過,並非全部指甲出現變黃或表面凹凸等情况就是患上灰甲,因為如指甲長期受擠壓至變形,或銀屑病患者等也會出現類似灰甲徵狀,最好先向醫生求證。 ■具傳染性 隨時變香港腳 問:灰甲一定要睇醫生?浸醋可醫治? 答:坊間有傳浸白醋可治灰甲,但成效存疑,而且也有可能引起接觸性皮膚炎。有一名女士喜歡做gel甲,後來發現其中一隻手指甲變黃,疑似患上灰甲。在朋友推介下,浸了約一星期白醋,雙手皮膚出現紅腫癢等徵狀,因而求醫。診斷後,發現除了灰甲,更患上接觸性皮膚炎,經醫生勸喻後,女病人最終放棄gel甲,服用口服藥半年才康復。 亂浸白醋或致皮膚炎 病情輕微的患者,可選擇獲衛生署批核的治療灰甲抗真菌藥如Amorolfine或Ciclopirox,但最好求醫確診後才治療。 灰甲有傳染性,如持續不理會,真菌有可能傳染其他腳趾或手指,或者感染皮膚,如變為腳癬(香港腳),更可能傳染家人。此外,灰甲可以引起併發症,軟組織有可能被細菌入侵,出現蜂窩組織炎,尤其是糖尿病、免疫力較差、嚴重靜脈曲張、腳水腫患者要小心,嚴重者更可導致細菌入血,有生命危險。 ■外敷康復慢 激光成效佳較貴 問:有藥可斷尾嗎? 答:醫生可透過臨牀問診及檢查確診灰甲,如有需要可剪小量指甲化驗。一經確診,可以根據病情或真菌類別,採用以下方式治療。治療方式可以混合使用,如外用藥加口服藥、外用藥加激光治療。 (A)外用藥︰副作用較少,不過治療時間最長,治手指甲需塗藥6個月,趾甲則要9至12個月以上,但成效較低,嚴重灰甲者,未必適用。 (B)口服藥︰主要是抗真菌藥,使用方便,但有可能引致腸胃不適、過敏、傷肝臟,需定期抽血檢查;另外也不適用於部分長期服藥人士。一般治療指甲需服藥6星期,趾甲則需12星期。 (C)激光治療︰約4至6星期做一次治療,療程約需4至5次,副作用較口服藥少,成效理想,但價錢較貴。 (D)外科手術︰病情非常嚴重時,可考慮拔走整塊指甲,讓指甲再生,同時也可處理其他指甲問題如指甲倒生等。手術要局部麻醉及有創傷性,傷口需時康復。有文獻指出,手術後也有可能復發,需要外塗藥治療。 ■西醫:預防貼士 ■潤膚減倒刺 免真菌入傷口 保持腳部乾爽,如腳部多汗,計劃長時間外出可預備替換襪。洗澡後,要逐隻腳趾抹乾,避免細菌滋生。外出時要鞋襪同穿,回家後可用清潔劑或曬太陽為鞋消毒。避免每日穿同一對鞋,最好隔2至3日才再穿。選擇適合腳形的鞋子,避免過窄,壓傷腳趾。在公共浴室要穿拖鞋,避免共用拖鞋及修甲用具。定期檢查手腳健康,避免經常挫走指/趾甲邊緣的皮膚,讓指/趾甲得到保護。可常塗潤膚膏減少倒刺問題,避免真菌由傷口入侵。 ■中醫說:「氣血不足,脾胃虛弱,易令人正氣不足,抵抗力較弱,易受真菌感染。」(註冊中醫潘咨遐) ■正氣不足 真菌有餘 問:何為有灰甲?誰是高危人士? 答:灰甲又稱甲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可令手指甲或腳甲表面呈黑、黃或灰白色。 嚴重者腳甲變形,整塊腳甲有可能翹起或脫落,患者或會感到少許痛楚,甚至發出異味。真菌除影響指甲,也會誘發手足癬。 長期疲勞、飲食不節 抵抗力減 正氣與抵抗力有關,氣血兩虛人士常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多因久病未癒或飲食不節,包括暴飲暴食,過食生冷食物、肥甘厚味食物等,損傷脾胃,令正氣不足,減低抵抗力。另外,長期過度疲勞也可以損傷脾氣,削弱正氣。由於灰甲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正氣不足令抵抗力較弱,一旦接觸到真菌,較易受感染。 ■煲藥浸泡為主 清熱除濕抑菌 問:如何治療? 答:中醫治療灰甲以外治為主,把藥材煲成藥水浸泡。不少中藥可有效抑制真菌,具有清熱除濕、殺菌止癢、軟化局部皮膚的功效等。清熱除濕中藥包括白鮮皮、苦參及黃芩等;殺菌止癢中藥,包括蛇牀子及地膚子等。亦會輔以內服,鞏固療效及預防疾病,同時用藥可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再配合針灸,疏通經絡,有助扶正去邪,對抗疾病。最好三管齊下,成效較理想。 菌埋甲牀底 需待長出剪去 病人外敷內服下,不難控制病情,但真菌埋於甲牀底下,需待所有受感染的指甲長出後剪去,才叫完成治療。整個過程往往需時至少3個月至半年。不少病人對灰甲掉以輕心,以為是趾甲撞瘀或皮膚乾燥,拖至嚴重階段才求醫。有一名50歲體質偏弱女士,皮膚乾癢,連大熱天時也甩手皮,以為自己清潔過度,洗走皮膚保護層,便不停塗護膚用品,最後拖延一年,指甲嚴重變形才求醫,結果要接受治療半年。 ■指甲觀氣血 色黃或灰甲 問:指甲可以反映健康? 答:中醫診症時會看病人指甲顏色或按壓指甲,了解氣血循環是否理想。正常的指甲紅潤、堅韌而呈弧形、帶有光澤;如伸直手指後,指甲下的血色立即恢復,代表氣血充足,運行流暢。不同指甲顏色,代表身體的健康狀况。 (A)指甲色黃︰可能因抽煙等不良習慣,或接觸帶顏色的物品造成;但亦可能是灰甲或甲狀腺機能異常、肺黏膜積水等疾病。 (B)指甲色淡白︰只有些少血色,多為血虛,不夠氣或氣血兩虛,常見徵狀為頭暈目眩、少氣懶言、乏力自汗、面色淡白或萎黃、心悸失眠。 (C)指甲色蒼白︰白如紙,多為脾腎陽虛,面色(白先)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泄瀉或面浮肢腫。 (D)指甲色紫黑︰多為血瘀,氣機不暢,血運行不順,滯在體內;或因長期緊張,肝氣鬱滯,也易有血瘀。通常伴隨舌頭色澤較暗,女士經血偏暗紅色及多血塊。 ■中醫:預防貼士 ■沸水浸襪15分鐘殺菌 想預防灰甲,首要避免接觸真菌,保持手足乾爽清潔。灰甲患者的襪子,清洗前先用沸水浸15分鐘殺菌,不要與家人衣物一起洗,避免傳染給家人。 另外,要戒掉辛辣煎炸食物,因會刺激皮膚。少吃芒果、榴槤及海鮮等濕熱食物,同時減少冷飲,降低對脾胃的損害,杜絕濕氣的形成。另外,濕熱重人士及更年期女性均易出汗,這些人士需認真調理身體,改善體質,才可有助減少出汗。氣血差人士要避免生活太緊張,可做適量運動如八段錦和太極等,調和氣血、增強正氣。此外,要早睡早起,忌進食肥膩、生冷和刺激食物,平日飲食宜清淡。 文:許朝茵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轉天氣周身痕 密密冲涼招過敏

【明報專訊】天氣回暖潮濕,皮膚不再繃緊,但不時出現紅腫兼痕癢難耐,忍不住動手抓,隨時抓得皮破血流,令人煩躁不安,如何醫治?中醫說要清熱,多滋潤;西醫勸你忍一忍別去抓,否則分分鐘愈抓愈差。 ■西醫說:「皮膚敏感發作時,可輕拍患處,避免用手抓,一旦抓損皮膚,可加重病情。」唐碧茜(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 ■蕁麻疹一嚿嚿 1天消退不留痕 問:皮膚又紅又痕,究竟是皮膚敏感還是濕疹? 答:皮膚敏感只是統稱,簡單而言可分為三大類,分別是濕疹、蕁麻疹及接觸性皮炎。 (1)濕疹 濕疹徵狀包括紅、腫、痕癢、皮膚乾燥及脫皮等,嚴重者甚至有水疱和滲液,康復後有可能留疤。成因包括遺傳及自身原因,因皮膚屏障可減少水分流失,以及抵抗外來的致敏原,如化學物質及病菌等,若屏障功能失調或免疫系統反應過度,便會引發濕疹。另外,壓力、接觸刺激物質如肥皂或清潔劑等,或者天氣突變和轉乾燥,也會誘發濕疹。 (2)蕁麻疹 蕁麻疹或稱風疹,是常見的皮膚病,分有急性及慢性,前者發病數周後便會消失,但若持續反覆發作,超過6個星期便屬於慢性。蕁麻疹發作時,出現帶紅、大小及形狀不一的浮腫疹塊,可長在身體任何部位,十分痕癢及有些發熱,一搔起來紅腫更明顯更痕癢。一般24小時內自行消退,不留痕迹。 常見成因包括進食致敏食物、藥物、蟲咬、壓力、按壓、冷熱溫度、運動、陽光或皮膚劃紋症,即用手指或物件在身體上可劃出一條浮腫痕迹。醫學文獻指出,慢性蕁麻疹有七至八成患者找不出致敏原。 (3)接觸性皮炎 接觸性皮炎簡單來說就是因接觸到刺激物或致敏原後,引致皮膚過敏,如紅腫癢等,常見成因包括:洗潔精、清潔劑、染髮劑、橡膠手套、鎳金屬及化學物質。 ■避開致敏原 服抗組織胺紓緩 問:如何醫治?食藥即可? 答:蕁麻疹患者應避免已知的發病誘因,治療方法可因應病情,按醫生指示服用抗組織胺藥物,嚴重時可能要使用系統性類固醇或免疫系統調節療法。別小看蕁麻疹,當它出現在皮膚與黏膜交界如嘴唇、眼皮、生殖器或在體內器官如腸道或氣管等,有可能出現嚴重腫脹的「血管性水腫」,引致腹痛或窒息。如有嚴重氣管阻塞患者應即到急症室求診。 濕疹患者經常塗潤膚膏,恢復皮膚屏障功能,減輕乾燥所引起的痕癢,並有助減少使用類固醇。濕疹發作時可用外用藥物包括類固醇藥膏,必須遵照醫生指示使用及覆診;還有外用免疫調節劑,主要用於不宜長期塗類固醇的部位,如眼周。痕癢情况較嚴重致影響睡眠的患者,醫生會處方抗組織胺。難以控制的濕疹,則可能需要口服類固醇藥、口服免疫系統抑制劑或光學治療,按病情決定治療方法。 接觸性皮膚炎患者,應找出刺激物或致敏原並避免接觸,就算要接觸,也要戴上棉質手套,然後再戴膠手套。日常多使用潤膚膏及刺激度較低的代用肥皂,因代用肥皂較一般肥皂刺激性低,不易令皮膚乾燥或受刺激,另外,也要按醫生指示使用外用藥膏。 ■搔癢愈抓愈癢 輕力拍分注意力 問:發病時很癢,很想抓癢,如何處理?用冷水冲身? 答:皮膚又紅又痕時應避免搔癢,尤其是蕁麻疹,會愈抓愈痕,而且抓傷表皮,損壞皮膚屏障保護功能,加上指甲藏有不少細菌,更易被細菌入侵,加重病情。此時,可以輕拍患處致輕微痛楚,分散注意力,另外,可薄塗無人工香料及防腐劑等化學成分的保濕霜,有助紓緩皮膚痕癢,甚至可冷藏產品,輕微冰涼感可加強紓緩效果。雖然用冷水冲身可即時減低紅腫痕感覺,但冲涼時會洗走皮膚屏障的皮脂膜,流失水分,減低皮膚保護能力,故經常冲身隨時令肌膚更乾燥,更易過敏。 留意在皮膚問題發作時,代表皮膚欠缺足夠保護,較平時脆弱,就算日常慣用的產品,也可能刺激皮膚。同時,避免用磨砂及美白等刺激物,以及減少曬太陽,怕皮膚未有足夠能力抵擋紫外線的傷害。此外,盡量不要化妝,讓皮膚休息,而且化妝工具也可能藏有細菌,增加感染風險。 ■西醫:潤膚貼士 乾肌選護膚品 先乳霜後油 選用護膚品時,最好有保濕及鎖水兩大功能。產品水油比例和質地不同,功效亦大不同,可分為以下類別︰ (1)純油分產品 不能補水,但鎖水功能高,質感較黏身,有可能阻塞毛孔,導致毛囊發炎 (2)乳霜或乳液 油分較少,兼具補水及鎖水功能 (3)啫喱狀產品 油分最少,感覺清爽但鎖水能力最弱 塗抹感刺痛 或太乾有傷口 建議乾燥皮膚應用油分較重的產品,可先用乳霜補水,再用護膚油鎖住水分。有時塗完護膚品後,感到拮、刺不適,可能是因為皮膚太乾有細微傷口,受護膚品刺激,尤其是化學成分較重的產品,故最好停用。 皮膚敏感患者使用護膚品前最好向醫生查詢。 ■中醫說:「皮膚紅腫痕癢,是身體一個警號,代表身體積有熱氣,要加以調理。」嚴耀堅(註冊中醫) ■春夏之交 濕熱纏身 問:中醫角度,為何皮膚會紅腫痕癢?反映身體有何問題? 答:皮膚紅腫痕癢,大多是蕁麻疹,中醫學叫癮疹,廣東話俗稱風癩,是身體一個警號,代表體內積有熱氣。主要有以下4個證型︰ (1)外感風熱型 通常因風熱感冒引起,有流鼻水、喉嚨痛、頭痛、微燒及輕度周身骨痛等 (2)濕熱內蘊型 最常見一種,由熱氣食物引起,紅腫痕癢特別明顯,伴隨煩躁、肝火較盛、口乾、口苦、小便黃、大便乾 (3)風燥血熱型 患者本身皮膚偏乾燥,對環境溫度變化較敏感,一旦受風吹易紅腫,日常出入冷氣地方也易發作 (4)陰虛火旺型 因睡眠不足、情緒不穩引起,伴隨手心熱、煩躁、出汗、壓力大、口乾或眼乾等 春夏期間,大多數以濕熱內蘊一類為主,因本身體內積有濕熱,同時又在濕熱的環境內,加劇病情。秋冬季節,皮膚易乾,則風燥血熱型較多。不過,很多患者都不止一種證型,大多屬混合型,例如經常食熱氣食物,又晚睡加上皮膚本身偏乾燥,病情複雜。如處理不善,皮膚持續痕癢,不停搔癢,抓損皮膚至潰爛,沒有好好處理,可惡化成濕疹。 ■食熱氣歎冷氣 寒熱夾攻 問:誰屬高危?什麼體質最易患上? 答:蕁麻疹成因跟飲食和作息關係較大,一般來說,愛吃海鮮、煎炸、辛辣、肥膩、濃味者屬於高危;睡眠不足或情緒緊張者也易患上。在香港,我們一般遇見的蕁麻疹都是風熱型或濕熱型較多,皮疹顏色鮮紅,成片狀或風團,凸出於皮膚表面,局部皮膚痕癢,搔癢後紅腫會迅速擴散。 香港位於亞熱帶,生活在這裏的人,體質本應偏熱,但香港地冷氣長開,大家長期受寒下,又愛食燥熱食物,令皮膚產生熱,導致寒熱夾雜的體質,容易誘發蕁麻疹。一個20多歲的OL,經常在辦公室工作,有天起牀後出蕁麻疹,雙眼明顯腫了起來,差點睜不開眼,情况非常嚴重,除了求診,她不敢出街。經診斷後,證實她為濕熱型體質,因經常吃熱氣食物如餅乾,晚睡兼工作壓力大,需用藥治療及調理身體。 ■吃得清淡戒海鮮 食物不宜太熱 問:皮膚紅腫痕癢,即時應如何處理及治療? 答:蕁麻疹發作有時可自行消腫,但有時則要用藥治療。如發現蕁麻疹不時復發,代表患者未完全康復,有些甚至會持續數年反覆發作。發作時應嚴格戒口,食得清淡,停食海鮮、煎炸、辛辣、肥膩、濃味食物,食清淡的粥直至疹消退,溫度也不能太熱,因為食物發出的蒸氣會加速皮膚轉紅。 治療方面可以內服中藥,也可外塗藥膏處理。病情輕微的食一日藥已有改善,較嚴重者就要用藥一星期以上。此外,可用針灸治療,基本上一次可即時止痕。 ■濕熱型人 煲黑豆綠豆 另外,可飲用以下食療改善病情。患者如有疑問,可先向醫師查詢: ■清熱涼血飲 材料:綠豆、黑豆各30克,生地12克,防風6克,冰糖12克 製法:用800毫升水煲滾後,轉慢火煲30至45分鐘,放涼後飲用 適合:濕熱型人士 ■四物湯 藥材:熟地、川芎、白芍及當歸各9克 製法:用600毫升水煲滾後,轉慢火煲30分鐘,放涼後飲用 適合:血虛型人士 ■中醫:調理貼士 食完煎炸清熱就無事? 治療後,患者應好好調理身體,才可預防蕁麻疹復發。保持充足睡眠,調節情緒,穿著純棉衣物,避免過度出汗及曝曬。 日常多吃清熱滋潤的蔬菜水果,例如:西瓜、雪梨、蘿蔔、白菜、生菜、西洋菜、赤小豆、綠豆、薏米等,同時避免進食煎炸食物,別以為煎烤食物才屬熱氣,其實很多食物也是熱氣,只是大家不以為意,例如味精,食完味精後會口渴,會消耗津液,令人心跳加速,皮膚溫度上升,擴張微絲血管,易變紅及出疹。雖然理論上食完熱氣食物,可再食清熱食物抵消,但實際上未必可以即時修復身體已受的損傷。 文:許朝茵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編輯:林信君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女性健康】發怒易生疣? 體弱會復發?

【明報專訊】疣是常見的皮膚病,很多時會無聲無息出現,雖然不會對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但面上長出難看的粒粒,令人討厭,恨不得即時移除。網上偏方教人用香蕉皮或蘋果醋敷疣,言之鑿鑿,究竟有無用? 對付面疣,西醫首要注重衛生;中醫則建議避免動氣生肝火,中西醫學又如何治療疣? 影響外觀——面上長疣,雖然對健康沒甚影響,但非常礙眼,令女士非常討厭。(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西醫說 皮膚太乾,患有濕疹,或有傷口及發炎等,較容易染上疣。 陳: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 【網購Power Up】全天候網上購物平台搜羅健康食品、家電小品、運動用具、益智教材等各類型商品,精選優惠持續更新! 普遍分四種 性器疣可變癌 問:什麼是疣?什麼人容易患上? 陳:疣是因皮膚感染了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造成突起粗糙的一粒粒 ,屬於皮膚增生的一種。除了影響外觀,患者一般沒有其他病徵,少數病人會感覺痕癢或疼痛。現時發現的HPV超過100種,不同類型的HPV會引起不同的疣。普遍分有: 尋常疣:常見於手腳 扁平疣:主要生在臉上 手掌或足底疣:主要在手掌腳掌,會向皮膚內生長 性器疣:生長在性器官。性器官的疣有可能變癌,其他不會變癌 小朋友、長者、身體虛弱者,以及長期病患者如癌症病人,或服用遏抑免疫力藥物者,較容易感染HPV;不過有些人天生對部分HPV的免疫力較弱,也較易患上。 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陳俊彥(資料圖片) 敷蕉皮過夜 有傷口反招炎症 問:網上流傳用香蕉皮敷患處過夜,每晚換新一塊直到疣脫落,有效嗎? 陳:有女病人曾用這方法,她疑在瑜伽課染上足底疣,這些疣可生在表皮下較深位置,肉眼所見的疣只是最外層,需要做二至三次冷凍治療,甚至需要用上手術挖除。病人接受兩次冷凍治療後,疣只收縮了些,感到未有明顯改善,因而用上蕉皮偏方,敷了三星期後無效便放棄。其實此方法完全無根據,不贊成採用。蕉皮會滋生微生物,敷過夜時,如皮膚有傷口可能引起炎症。 冷凍、電烙、激光移除 不宜美容院治療 問:如何治療?不痛不癢的疣可找美容師處理? 陳:治療疣,可用冷凍方式以液態氮凍死疣;或以電烙治療或二氧化碳激光,透過機器發出高熱或激光移除疣,但傷口會結痂,面上的痂三至五日已康復,身上的痂則兩星期左右。此外,可用外塗藥Imiquimod(咪喹莫特)塗在患處,局部加強皮膚的免疫力,但有可能出現紅腫熱。 不過,疣較難斷尾,因病毒可潛伏在皮膚上,在抵抗力弱時爆發。除了患處有病毒,其他位置的皮膚也可能潛藏了病毒,於康復後出現。 不贊成到美容院治療,坊間的美容師普遍用輕微腐蝕性溶劑塗在皮膚上溶走疣,但如分量過多或濃度過高,會傷害皮膚引致發炎;而電烙或激光療程始終有一定風險,會有傷口,處理不當可能受感染、結疤或留有色素。美容師亦欠缺醫學知識,未必準確判斷是否疣,也未必能及早發現結痂是否出問題。 註冊中醫嚴耀堅(圖:受訪者提供) 中醫說 面上有疣,避免敷面膜,否則令疣吸收營養,愈長愈多。 嚴:註冊中醫嚴耀堅 捱夜、熱氣 增感染風險 問:疣的成因是什麼?什麼人容易生疣? 嚴:疣是因風熱毒邪結聚於皮膚,常見的疣有三種。患者可能感染單一種,甚或三種一起感染。 疣目:即西醫的尋常疣,最初期只是約針頭至綠豆般大,灰白色或污黃色,形狀如花蕊般,粗糙而堅硬,慢慢會增大及增多。多長於手背、手指、頭及面 扁瘊:即扁平疣,約針頭、米粒或黃豆般大小,呈淡紅色、褐色或肉色,數目多,可分散或成群出現於面及手背,帶些少痕癢感 絲狀疣:為突起的細軟絲狀,呈褐色或紅色,多見於中年人,大多長在頸及肩上,也可出現在手腳 成因可以是熱氣,經常吃煎炸食物、濕熱、易發脾氣動肝火、捱夜睡不好,出現虛火旺,令油脂分泌多,增加感染風險;此外,皮膚太乾太油也會出疣。患者以30多歲以上、女病人較多,可能是女性較注重外觀,會主動求診。 塗蘋果醋 無醫學證明有效 問:偏方如蘋果醋或蕉皮治療疣?成效如何? 嚴:蘋果醋可健脾、消滯、醒胃;香蕉有健脾、潤腸、通便及輕度補氣作用,兩者均無醫學證明對治療疣有幫助。蘋果醋和蕉皮不會對皮膚造成大傷害,如果想試也無妨。有名40多歲女病人,聽朋友建議每日用白醋塗在臉上的疣,但塗了數天後,發現沒效便來求醫。懷疑感染疣,最好先經醫生診斷,因為疣與痣或脂肪粒相似,容易混淆。 中藥煎水外洗 針灸刺激免疫力 問:中醫如何治療疣?服藥外,有其他方法嗎? 嚴:以服藥為主,尤其疣的數量較多之患者;同時也可以中藥配方煎水外洗。另可將中藥鴉膽子搗碎,敷在疣上再用膠布固定,可毒死疣;或用荸薺或菱蒂在患處摩擦,每日三至四次,每次數分鐘。如想加快痊癒可配合針灸,刺激自身免疫力。 曾有三姊妹因長期輪流照顧行動不便的父母,導致身心疲累,免疫力減弱,因而齊齊感染疣,以大家姐情况最嚴重,需要三管齊下,服藥再加外塗藥,再配合針灸才令疣慢慢消失。 摩擦患處——用荸薺或菱蒂摩擦患處至角質軟化。(資料圖片) 西醫預防貼士 上瑜伽課自備墊 健身戴手套 HPV可在有汗水及水分皮膚表面作短時間停留,近年從健身室或上瑜伽課時感染人數上升,相比5年前人數增加約兩成。建議上瑜伽課自備瑜伽墊,健身時戴手套,避免共用毛巾。 另外,女士到美容院亦要小心,尤其是用針清等有傷口的療程,要徹底消毒儀器。家居方面要保持地板,尤其是廁所、廚房乾爽,並用稀釋漂白水清潔。 中醫預防貼士 多吃蔬果 睡眠夠 免動氣 減少吃煎炸辛辣食物,多吃水果蔬菜,提升免疫力;並需要有充足睡眠,保持心境開朗,避免動氣令肝火上升。因為情緒不穩會導致「虛熱」,令皮膚升溫引致微絲血管擴張,造就適合環境予疣生長。 另外,需保持皮膚水油平衡,因臨牀經驗發現,疣的患者普遍是皮脂分泌較多。 文︰許朝茵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編輯:梁小玲 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中醫治療】炎夏濕熱易發 內服外浸 踢走香港腳

【明報專訊】夏日炎炎,每年到了這個時間,不少人都有皮膚問題,尤其是在潮濕悶熱的七、八月,足癬是其中一個常見的多發皮膚病。 足癬,南方民間常俗稱為「香港腳」,北方稱為「腳氣」、「腳濕氣」。主要是由真菌感染所造成。它會引起發癢、脫皮、皮膚發紅等徵狀,劇癢難忍。嚴重時會糜爛流水,甚至引致感染,也可同時引發灰甲。 足癬在全球都有個案,亞熱帶地區發病率較高。據流行病學研究,全球約有15%人口感染「香港腳」,男性患者比女性多。由於足部汗腺豐富,遇上香港潮濕炎熱的氣候,有利真菌生長,而足底厚厚的角質層,為真菌提供了豐富養分。真菌在皮屑內形成的孢子,能長時間存活,同時具傳染能力,故需要重視治療及預防。 七八月陽氣高峰 加重病情 35歲的李先生,患有香港腳已有五年,平時喜愛進食辛辣煎炸食物,每年七、八月,腳氣都會加重,出現痕癢、水疱、糜爛、滲水,腳縫有脫皮,右腳更出現腫痛。西醫診斷為腳癬合併感染,外用抗真菌藥膏後未癒;轉看中醫,診斷是腳濕氣病。開了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的內服藥,並處方了生地榆、黃柏、金銀花、馬齒莧,煎水待涼後用乾淨小毛巾濕敷患處外洗三天。覆診時紅腫消失,穈爛及滲水已減少,叮囑他外用腳氣粉撒入腳趾縫,並堅持外用浸醋泡方一個月,每晚半小時,治療及防治並舉。 為何李先生單靠外用抗真菌藥膏不能徹底根治?因為忽略了內因。疾病的發生,與體質不無關係,治濕是這個案例的核心。李先生平素飲食無節制,嗜辣無度,脾胃日漸損傷,當脾胃運化功能轉差,體內濕氣累積加重,濕性重濁,纏綿難解,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及濕毒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這是內因;再加上香港身處嶺南地區,七、八月陽氣處於高峰,地域因素加上季節因素,致使濕熱邪氣加重,這是外因。內因加外因形成疾病,發病表現為雙腳皮膚紅腫,發癢起水疱、糜爛、滲水等,一派濕熱性現象。 皮膚連臟腑 宜戒凍飲辣食 中醫名家李可曾經說過﹕「見皮治皮永無期」,意思指治療皮膚病時,若只着眼於皮膚,是永遠不能根治。皮膚病雖在皮膚膚節,卻內連臟腑,並與情志變動、飲食失調、氣血失和等息息相關。皮膚病的根源,首先都是臟腑氣血失調有關,「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內在正氣不足,才會使外邪有機可乘。就以陳先生案例來說,如果想根治,必須要多管齊下。 ◆中醫講究忌口,疾病的發生與起居作息關係密切,戒掉辛辣煎炸食物是首要關鍵,配合減少凍飲,能減少對脾胃的損害,杜絕濕氣的形成。 ◆作息要跟着太陽走,做到早睡早起,睡眠時間要足夠,不要熬夜,這樣能增強自身抵抗力之餘,又能使身體的自我癒合能力逐漸恢復。 ◆按個人體質,同時內調體質與清除外邪。陳先生療濕熱是標,治脾虛是本。內服健脾利濕藥固本,脾有「喜燥而惡濕」這個特點,當脾臟運化功能提升,濕邪便會消退,濕熱毒邪便不會形成。 ■亂停藥 易翻發 足癬患者會影響足部皮膚的外觀,部分會伴有較濃烈臭味,同時可擴散至趾甲,引起趾甲真菌病,導致趾甲變灰、變厚及渾濁,即俗稱的「灰甲」,有礙觀瞻。嚴重的足癬,可併發繼發性感染、刺激性皮炎等。 足癬難斷尾,主要是以下兩大因素導致﹕ 一、胡亂停藥 常規治療需要一至兩個月不等。很多病人因為痕癢、水疱、脫屑等問題求診,每當治療至徵狀緩解後,不少患者選擇自行停藥,其實皮下的真菌仍然存在。沒有堅持用藥,患者療程時間不足,是足癬復發的主要因素。 二、自行用藥 出現足癬後,很多患者都會先去購買癬藥膏、消炎藥或運用偏方外洗。由於沒有醫生指引,運用藥物時不正規,驟似好轉後又復發,反反覆覆。足癬病情比較複雜,最好在醫生建議下使用藥物會比較合適。 ■預防靠乾爽 勿共用鞋襪 香港夏天潮濕炎熱,預防足癬,首要消除真菌滋生的環境。 (1) 在潮濕悶熱的日子,要保持足部乾燥、清潔,日間穿上純棉吸汗的襪子,鞋子要通風透氣,保持鞋內乾燥。洗澡時將雙腳清洗好,洗澡後要及時擦乾足部、趾縫等部位。 (2) 足癬患者的襪子,清洗前先用沸水浸15分鐘;避免抓傷患處,以防感染。 (3) 不要與人共用鞋、襪、拖鞋、腳盆等用具,以防交叉感染。尤其是公共浴室的木盆、拖鞋,可能有大量的真菌寄生,這是足癬傳播的主要途徑,要加以防範。 ■浸醋泡方 清熱止癢 外用醋泡方 《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主治﹕手癬(鵝掌風)、足癬(腳濕氣) 材料:荊芥 18克、防風 18克、紅花 18克、地骨皮 18克、皂角 30克、大楓子 30克、明礬18克 製法﹕以上材料放入米醋1500毫升,放盆中泡三至五天後備用 用法﹕外用浸泡患處,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時,每劑藥可連泡兩周為一個療程,有效繼續泡兩至三個療程(外用忌服) 功效﹕清熱祛風止癢 文:鍾啟福(註冊中醫) 圖:資料圖片 編輯:沈燕媚

Read more

【中醫治療】醫徹中西:中醫醫得慢嗎?

【明報專訊】我不是皮膚科醫生,但有不少病人就奇難的皮膚病來就診。跟隨我的學生中醫,寫了以下的一個病例。 皮膚乾硬、足冷 屢醫無效 一名中年男子素來無病徵,自覺身體好。他三年前右小腿後側皮膚乾硬,其後其他皮膚出現紅點、小乾塊,主要見於身體下部,亦散見於臍周腰部。就診時,右腿部患處八寸皮膚乾燥、皮厚、脫屑,色黯偏黑。他曾接受數個中醫及西醫皮膚科醫生循濕疹方向治療,當中有的中醫以血熱證治之,皆未有改善。 他體型健碩,不疲倦,腸胃好,脾氣佳,無痛處,下體亦無不適,整體無寒熱感覺異常,只是明顯覺得足冷。他不口乾,舌苔卻黃膩偏厚,舌腫,色偏紫,舌左邊中前方有凹摺紋,右舌邊細看偏光。唇黑。脈滑。右手指甲半月痕全失,左手還有一指甲有。 通常,這些皮膚病用清熱除濕的方法就能見效,但病者之前卻屢治不效。唯有覆核。我斷證為體內痰濁多於濕(中醫認為水液積聚在身體而稠濁的就成痰)。當整體病徵表現甚少,就須在細微之處尋求病因。病者一向健碩,不是陽虛或血虛,亦不覺怕冷,但奇怪的是明顯感覺腳冷,可說是由陽氣分佈受阻所致。病者苔黃膩,細問下,吸煙多年,每日達1至2包,可說是肺熱導致痰熱阻絡。這結論足以制定治療方案,可是,還需思考為何身體徵狀表現有明顯的左右偏向。考慮到氣血的循環,以中醫「左肝右肺」的角度來作考慮。皮膚病患起於右邊下肢,以右邊及身體下部為主。肺主右降,肺熱則消耗陰血,至遠端時陰血更見不足,而肺主皮毛,病患常見於皮膚,恰恰與病者情况相符。病者右舌邊光苔,手指甲半月痕只餘左手有一隻,皆顯示右邊的氣血較為不足。病者舌凹摺紋只見於左邊,凹摺紋由舌下筋脈拘急收縮所引起,亦與左肝主筋相符。以左肝右肺的角度考慮之後,能更好地解釋病者左右不同的表現。肝肺氣血的循環營運不足亦可解釋遠端的足冷。所以最後決定先清熱化痰通絡,在皮膚常方中,特地加入了元參、桑白皮。目標是清肺熱則無痰熱阻絡,絡通則恢復氣血之運行。 但預料皮膚厚實治療可能需時,擬定日後可從治療效果來檢討,待痰熱稍解再同時治以行氣活血。肺熱傷津方面,則當兼用養陰清熱以善其後,使身體各部位得到充分濡養。 覆核細微處斷證 來診兩次大改善 誰料來診兩次後,他不再覆診。再過了兩星期,找人問候他,他回來了。原來他那十數天單單口服清肺熱通絡藥物,皮膚就明顯改善,不再厚實,腳也不再冷了!回來診所只是看看還有什麼地方需要醫治。見他的厚舌苔也大部減退,於是以後也不需再覆診。 中醫學是令人驚訝的醫學。有些人把中醫西醫配合簡化為西醫治病中醫治身體或治未病,又誤以為中醫治病會慢癒。其實中西醫各有所長,匹配有序才是發展方向。 文: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榮譽教授余秋良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