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火核】頸部淋巴結脹大病因多 小心鼻咽癌淋巴癌 (醫言有理)

【明報專訊】淋巴結(lymph nodes)遍佈全身,除了頸部、腋下及股溝等多個部位外,胸腔及腹腔內亦有大量淋巴結,屬人體重要免疫組織;內含大量免疫細胞,可抵抗病毒細菌入侵。病從口入,不少細菌病毒主要經口鼻進入人體,包括新冠病毒,頭頸淋巴組織乃第一防線。頸部淋巴結脹大,俗稱「痰火核」,有多種不同病因。(編者按:跟鼻咽癌、淋巴癌等又有何關係?) 相關文章:【有片】頸腫成因多 睇位抓黑手 鼻咽癌淋巴癌 頸淋巴結脹大 50歲王先生發現右頸淋巴結脹大至4厘米,不紅不痛;用抗生素後,沒有好轉迹象。正電子掃描顯示鼻咽亦有腫塊,活組織檢查確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醫生建議電療加化療,可有效控制病情。 60歲李太左頸淋巴結腫脹,已超過半年時間,一直諱疾忌醫;淋巴結緩緩增大,最終決定見醫生。正電子掃描顯示全身淋巴結皆脹大,活組織檢查確診低毒性濾泡性B細胞淋巴癌(follicular B cell lymphoma),骨髓穿刺亦見癌細胞,淋巴癌屬4期。李太接受針對B細胞的阿托珠單抗(obinutuzumab),加苯達莫司汀(bendamustine)化療,效果良好。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持續低燒 頸、胸腔淋巴結腫脹 淋巴癌2期 25歲張小姐正在大學攻讀碩士課程,最近有長期低燒現象,同時左頸淋巴結腫大。正電子掃描顯示左頸及胸腔淋巴結腫脹,後者直徑10厘米;左頸淋巴結活檢確診何傑金氏淋巴癌(Hodgkin lymphoma),骨髓穿刺未見癌細胞,屬淋巴癌2期。張小姐接受單抗藥物布倫妥昔(brentuximab vedotin),加3種化療藥物:阿黴素(doxorubicin)、長春鹼(vinblastine)及達卡巴嗪(dacarbazine),效果良好,根治機會高。 70歲陳太左右頸淋巴結腫脹,正電子掃描顯示全身淋巴結脹大,活組織檢查確診較少見的套細胞淋巴癌(mantle cell lymphoma),骨髓穿刺亦見癌細胞,淋巴癌屬4期。李太接受針對B細胞的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加苯達莫司汀化療;療程共6個月,效果良好。套細胞淋巴癌復發機率較高,完成6個月的療程後,建議持續接受利妥昔單抗治療。 相關文章:【鼻咽癌】早期鼻咽癌徵狀不明顯 鼻塞、頸側脹大是警號?三大風險因素你要知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 Read more

【吞嚥困難】3個常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 「嚥」得是福(姿治通鑑)

【明報專訊】吞嚥,對一般人來說是很自然和簡單的事。惟對於某些人來說,卻要透過很多訓練、協調和技巧,才能安全地飲食和吞嚥。這些患有吞嚥困難的人包括:中風、柏金遜症、認知障礙症、鼻咽癌患者等。吞嚥困難常見有以下3個等徵。吞嚥困難常見3個特徵 嚴重可致肺炎、缺水-吞嚥困難的常見特徵包括:1.飲食時咳嗽或清喉-2.食物經常殘留在口腔內,感覺到食物「卡」在喉嚨-3.吞嚥後聲線變得混濁 Read more

【癌症復發】癌魔3度來襲 復康路多管齊下

【明報專訊】抗癌是一條漫長路,當中不少分岔路,如電療及化療所承受的副作用,要面對病情、康復、復發、惡化等重重難關,對醫護和病人來說,對抗頑疾是長期作戰。而復康治療對康復以至預防復發,更是舉足輕重。如果醫者不輕言放棄,病者常存希望和鬥心,即使情况多壞,也會找到方法一起面對。 Read more

淋巴腫脹是傷風感冒?鼻竇炎?鼻咽癌?服用消炎藥仍逾月不退大件事?

【明報專訊】頸部突然出現腫塊,是淋巴腫大?是癌症警號?傷風感冒、鼻竇炎、肺結核、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甚至鼻咽癌、頭頸癌,都可能引起頸部淋巴腫脹。而病毒性感染如傷風感冒,或細菌性感染如中耳炎、鼻竇炎、扁桃腺發炎,都可令淋巴結腫脹;而慢性炎症如肺結核、愛滋病,或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如乾燥綜合症,亦有可能導致淋巴腫脹。除了淋巴組織,頸部還有甲狀腺、副甲狀腺及血管可能出現腫脹,所以必須透過臨牀評估,才能推斷是良性還是惡性腫塊。 Read more

鼻咽癌免疫療法 停藥不停效 「長尾效應」延存活率

【明報專訊】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醫治鼻咽癌的主要方法,二三十年前技術所限,電療引致皮膚灼傷、口腔潰爛、神經壞死等長期後遺症相當嚴重,有病人因而放棄治療。過去10年,放射治療技術不斷改進,鼻咽癌電療向更精準的方向邁進,治療後遺症已大大減少;研究亦發現免疫治療能有效幫助化療失效的鼻咽癌患者,控制病情令腫瘤縮小。 Read more

【鼻咽癌】早期鼻咽癌徵狀不明顯 鼻塞、頸側脹大是警號?三大風險因素你要知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離世,終年58歲,曾執導《天若有情》、《保持通話》、《新警察故事》等電影的他,於去年底拍攝新片《怒火》期間感不適,檢查後證實患上鼻咽癌末期。鼻咽癌又稱為「廣東癌」。鼻咽癌長期位列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香港人發病率偏高,尤其男士……究竟鼻咽癌早期的徵狀是否難以察覺呢?長時間鼻塞、頸側脹大是警號?屬家族遺傳病嗎?跟常吃鹹魚或飲食習慣有關嗎?還有哪些風險因素呢?治療鼻咽癌是否只有放射治療呢?若想治未病,但又沒有明顯病徵或家族病史,應檢測哪些癌症項目呢? Read more

醫言有理:病毒基因測試 攔截「廣東癌」

【明報專訊】50歲的王先生有多名家族成員曾患上「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ncer),因此他參加了一項大學研究,定期驗血,接受病毒基因測試。這項研究最終成功發現多名早期鼻咽癌患者。 Read more

化療手術未必傷胎 孕婦患癌有得醫

【明報專訊】十月懷胎,本是開心事,但期間準媽媽不幸確診癌症,對她及家人而言,晴天霹靂。 瑪麗醫院在2008至2018年間共錄得22宗孕婦患癌個案,當中最常見是乳癌,佔33%;其次包括卵巢癌、子宮頸癌等。準媽媽得悉患癌,往往陷於兩難,既擔心癌症治療影響胎兒,又怕延遲治療令病情惡化。手術、化療、電療會否影響胎兒健康?是否要終止懷孕? 根據瑪麗醫院婦產科的統計資料,2008至2018年間,醫院有22宗懷孕期癌症個案,佔同期孕婦0.054%。當中較常見癌症是:乳癌(33%)、卵巢癌(19%)、子宮頸癌(9%)、鼻咽癌(9%);還有其他癌症,包括淋巴癌、血癌、肺癌、胰臟癌、腸癌、甲狀腺癌。 乳癌最常見 多切除腫瘤再化療 瑪麗醫院婦產科副顧問醫生黎詠詩表示,準媽媽一聽到患癌,想保住胎兒,但又怕治療影響胎兒,驚惶失措;其實因應懷孕時間、癌症種類和期數,有不同治療選擇,大部分既能控制癌症,又能保住胎兒。她指出,上述22宗個案中,3人終止懷孕;其餘19人都成功分娩,當中10人早產(5宗為配合治療計劃而早產),5個媽媽最終死於癌症。沒有嬰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只有3個嬰兒生長遲緩,即輕微輕磅。 以最常見的乳癌為例,孕婦摸到乳房有硬塊,會轉介乳腺外科抽針確診,視乎腫瘤大小,再決定治療方案。一般會先用手術切除腫瘤,全身麻醉手術對孕婦和胎兒都安全,加上乳房手術遠離腹腔,不影響胎兒。手術後視乎術後細胞報告,再安排化療,但懷孕期間不能接受電療。 懷孕12周內、分娩兩周前 不宜化療 在懷孕10、20、30周時確診乳癌,治療情况大不同。黎詠詩舉例,去年有一個懷孕10幾周孕婦確診早期乳癌,隨即安排手術切除腫瘤,再接受6針化療,每隔3周一針,整個療程在懷孕期完成;另一名孕婦在24周確診,接受手術後,約30周開始第一針化療,待分娩後才繼續餘下化療;若是懷孕超過30周的孕婦,可能待分娩後才開始化療。 黎解釋,化療時機取決於懷孕周數,不宜過早或太遲。懷孕首12周內,胎兒仍在成形,化療藥物有可能引致畸胎,因此需待懷孕12周後才開始化療。另外,由於化療後病人抵抗力下降,可能出現貧血,以及影響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故亦不建議化療後兩周內分娩。 孕婦不適合接受電療 然而,若癌症發生在腹腔,手術就要小心考量。以卵巢癌為例,如需要手術切除腫瘤,最理想是在懷孕14至16周進行,「因為手術在腹腔,孕期太早胎兒未穩定,或會增流產風險;但超過20周,胎兒又太大,增加手術難度」。因此醫生需要與孕婦討論,衡量手術對胎兒風險,以及延後手術對孕婦的風險。 孕婦患上子宮頸癌的話,則未必保得住胎兒。黎詠詩表示,對付早期子宮頸癌,化療作用不大,主要是手術和電療。但懷孕期不建議電療,因電療涉及較大劑量輻射,有損胎兒健康,存流產、畸胎、生長遲緩、影響腦部發展等風險。切除子宮頸手術亦有流產風險,因此若孕婦的懷孕周期較早,即約10多周,醫生會建議孕婦人工流產,「如果孕婦屬於早期懷孕,醫生會跟病人商討人工流產。但若懷孕周數較後,則要視乎情况,會考慮讓孕婦提早分娩,再展開治療」。 30周確診胰臟癌 提早分娩再治療 若遇上預後較差的癌症,或會安排提早分娩。黎詠詩舉出其中一個案,孕婦在懷孕中期出現背痛,約30周確診胰臟癌,而且腫瘤較大,婦產科、外科、腫瘤科、兒科醫生及家人討論後,安排媽媽在32周分娩,讓胎兒出世後,媽媽盡早接受治療。不過,這名媽媽在分娩後半年離世。 準媽媽面對癌症,身心承受巨大壓力。黎詠詩表示,處理孕婦患癌個案時,治療團隊需由不同醫護專業組成,醫生亦與患者及家屬多溝通,詳細解說不同治療的優劣。因為治療決定不但影響孕婦及胎兒,亦影響丈夫及家人,因此醫護人員照顧孕婦時,亦需與家屬多溝通。「有一點好重要,就是要考慮丈夫的處境,因為作為伴侶,不但需要照顧患病孕婦及初生嬰兒,甚至需要有心理準備,若太太不幸離世,便只剩下自己及嬰兒。以上這些話題,都應該在治療開始前,或考慮應否人工流產時談及。」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癌症基因檢測 解碼新發展 你屬於患癌高危人士嗎?

近期基因檢測已成為熱門搜尋名詞,而在癌症相關的範疇內,基因檢測有助找出家族遺傳性的致癌基因病變,亦可協助已確診的癌症病人找尋合適的療程,進行個人化的針對性癌症治療。不過,是否人人都需要或適合進行基因檢測呢?對屬於患癌高危人士,又應如何選擇呢? Read more

抗癌食品僅輔助 不能取代治療

【明報專訊】保健產品廣告中,不乏「成功」個案分享,聲稱服用後不用再接受治療。 香港大學藥物安全應用及研究中心總監崔俊明表示,「市民要小心,不要以為這些產品可以代替傳統治療,如化療、標靶治療」。大眾不要盡信這些個案分享,以免耽誤治療,影響病情。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