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港大研發噴鼻疫苗預防新冠病毒兼季節性流感 動物實驗無副作用 袁國勇:首重臨牀數據 內地製疫苗 有衛署把關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研發的噴鼻新型冠狀病毒疫苗兩個月後,將在港展開首階段臨牀試驗。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向本報表示,此疫苗既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又可預防季節性流感,動物實驗上無副作用。這款疫苗最少需接種兩次,中間相隔一個月,以提供更好的保護。 Read more

【新冠肺炎】港大研究:新冠病毒感染人腦 現癲癇頭痛症狀

各地感染新冠病毒病人中,部分人會出現精神錯亂、癲癇、頭痛等神經性症狀,香港大學團隊研究首次發現,病毒能感染人類神經祖細胞、皮質神經元等,指出病毒可有效感染人腦。研究已於生命科學期刊《細胞研究》發表。 Read more

先電療再切除 根治直腸癌 或可保肛門 毋須永久造口

【明報專訊】大腸癌已躍升為香港頭號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報告,2014年有1900多個直腸癌(連肛門癌)的新增個案,平均確診年齡中位數約70歲。直腸位處大腸末端,肛門對上15厘米之內,協助身體消化及排泄的功能。對付直腸癌,一般以手術切除作為根治手段,但放射治療既是外科手術的最佳拍檔,也是手術以外的理想選擇。 Read more

抗癌食品僅輔助 不能取代治療

【明報專訊】保健產品廣告中,不乏「成功」個案分享,聲稱服用後不用再接受治療。 香港大學藥物安全應用及研究中心總監崔俊明表示,「市民要小心,不要以為這些產品可以代替傳統治療,如化療、標靶治療」。大眾不要盡信這些個案分享,以免耽誤治療,影響病情。 Read more

有片: 港過動童用藥比例急升 學者倡設指引

港大研究發現,全球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個案及藥物使用量,在過去15年有顯著增長,其中香港ADHD藥物的兒童使用量,由2001年的每2500名兒童有一人用藥,增至2015年每69名兒童有一人用藥,為15年前的36倍。學者倡設指引,免過度用藥。 兒童用藥量15年增36倍 港大醫學院與歐美國家共15個地區的學者合作,追蹤ADHD藥物的使用量,數據共涵蓋1.5億人。研究發現全球ADHD藥物使用量持續上升,其中香港成人患者的用藥量,由2001年每3萬人有一個,增至2015年每1萬人有1個;兒童則由2001年每2500名有一人用藥,增至2015年每69名兒童有一人用藥,相關研究結果已於醫學期刊《刺針精神病學》發表。 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表示,研究顯示,本港約有6.4%兒童及青少年患有ADHD,其中1%至2%患者有服藥,藥物使用量增加,反映市民對ADHD的認知和關注增加,暫未見本港出現過度及不當使用ADHD藥物。 學者:兒童精神科嚴重不足 港大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牀副教授葉柏強表示,ADHD個案上升,但本港兒童精神科服務嚴重不足,去年僅55%轉介個案在6個月內可完成評估,較2012年的90%大跌35個百分點。葉指出,ADHD藥物雖有潛在副作用,但患者如未能適時用藥,長遠會增加其吸毒犯罪風險,減少個人對社會的功能等問題,對社會有顯著惡性影響,促請當局增加資源,並建議成立專家小組,對ADHD的護理需求制定全面指引。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