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偵測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2分鐘分析「眼底相」視網膜圖像準確度約84%

【明報專訊】阿茲海默症患者會出現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下降等認知能力退化問題。本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人罹患認知障礙症,而患者當中超過一半屬阿茲海默症,診斷方式不普及或具入侵性。中大醫學團隊成功研發全球首個人工智能系統,只需透過分析「眼底相」,即視網膜圖像,2分鐘便能夠偵測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逾八成。團隊表示,新診斷技術應用簡易,冀縮短求診者輪候門診的時間,目標一年後將人工智能系統及眼底相機併合,可以臨牀應用。 相關文章:【世界認知障礙症日】及早察覺輕度認知障礙 避免認知功能衰退 關心患者及照顧者(附7個 防老養生法則) 「眼底相」即視網膜圖像 2分鐘偵測患阿茲海默症風險 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內會過度積聚不正常物質,包括β-類澱粉狀蛋白及神經纖維纏結,導致腦細胞逐漸死亡,引致記憶力變差、語言能力下降等認知能力退化問題。 研究團隊利用近1.3萬張來自648名阿茲海默症患者及3240名一般人的「眼底相」訓練人工智能,準確度為84%,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達93%和82%。求診者只須每隻眼影兩張眼底相,再傳至人工智能系統,便可在2分鐘內得出患阿茲海默症風險。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腦神經科臨牀專業顧問區頴芝表示,現時診斷需透過偵測澱粉狀蛋白的方法,例如正電子腦掃描或通過腰椎穿刺提取腦脊液等,惟仍不普及或具入侵性,難以準確診斷,而新技術診斷過程毋須接觸眼球,因此不會感到疼痛。 每張「眼底相」約800元 費用較現行測試大降 中大周佩芳認知障礙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表示,現時用作診斷的正電子腦掃描價錢約兩萬元,亦不普及,而每張「眼底相」則只需約800元。他期望新技術可減少求診者輪候門診約兩年的時間,目標於一年後,將人工智能系統及眼底相機併合,以中大醫院作試點,在臨牀應用。 個案:變焦慮健忘 及早發現患輕度阿茲海默症 72歲的陳太於2019年起變得焦慮及健忘,經常重複說話,甚至忘記練習逾10年的太極招式。她於去年7月求醫並透過影「眼底相」,發現患上輕度阿茲海默症。她說過程中「冇乜唔舒服」,較其他需更衣檢查的方式方便。 相關文章:黃斑點病變 深近視屬高危 昔日致盲眼疾 今激光、超微創手術助挽救視力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照顧者與認知障礙症患者同行 留意異常舉動建立健康生活 漫長過程照顧者勿自責愛自己多一些

看着家中父母、長輩一天天變老,身體機能退化、記性漸差、聽力下降,或多或少會擔憂是否會患上認知障礙症?不少人對認知障礙症(又稱「腦退化症」)感恐懼,因暫未有根治方法,香港每10名70歲以上長者,就有一名認知障礙症患者,85歲的患病率更高達三分之一……作為照顧者呢?謹記調整自己的心態,避免自責,在照顧患者的同時,亦要維持最低限度的社交和休閒時間,以平衡自己的身心狀態!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阿茲海默症新藥可延緩退化?臨牀測試成效參差副作用嚴重惹關注(附:阿茲海默症知多點)

【明報專訊】阿茲海默症 (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 是一種神經系統退化疾病,病徵包括記憶力衰退、執行功能障礙,甚至人格和行為改變等。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7日批准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Aduhelm上市,是美國18年來批准的首款該症藥物,也是首款針對該疾病潛在病理生理學機制的療法。不過,此藥臨牀測試結果參差,而且副作用嚴重,FDA的獨立顧問委員會去年11月才反對批准它推出,因此FDA的決定公布後惹來巨大反響,但亦有阿茲海默症組織歡迎決定。 Read more

認知障礙症 | 浸大研新MRI顯影劑 冀助診斷阿茲海默症

【明報專訊】全球認知障礙症患者不斷增加,當中阿茲海默症佔所有認知障礙症個案約六至七成。浸會大學研發一種嶄新納米材料,可用作磁力共振掃描顯影劑,有助更有效實時顯示及探測阿茲海默症主要標記物「β-澱粉樣蛋白」在腦內積聚的大小和數量,希望有助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及恆常普查。 Read more

醫路同行:抑鬱、行為異常 或早發認知障礙

【明報專訊】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5000萬認知障礙症患者,每年新增1000萬宗病例,即每3秒便有1宗確診個案。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本港65歲以上人士患認知障礙症的比率估計為5%至8%,80歲以上患病比率估計達20%至30%。不少人以為認知障礙症是「老人病」,其實此症也會影響壯年人。如果患者在65歲或之前出現認知障礙,醫學界稱為「早發性認知障礙症」。這類認知障礙症較為罕見,香港亦未有正式統計。據海外研究顯示,每10萬人就有約42名早發性認知障礙症患者。以香港約750萬人口計算,即估計約有3000名患者。 Read more

增廣健聞 – 白天常打瞌睡 腦退化響警號?

【明報專訊】白天常打瞌睡 腦退化響警號? 你日間會否經常打瞌睡? 美國的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CSF)研究發現,日間經常打瞌睡,可能是阿茲海默症的先兆。因為大腦中負責維持日間清醒的區域受損,令阿茲海默症患者經常打瞌睡,而這個徵狀遠早於記憶衰退前已出現。 Read more

研究揭腦退化可防 健康生活減三成風險

【明報專訊】英國最近有研究指,健康生活習慣有助減低患上阿茲海默症等腦退化症的風險。該涉及近20萬人的研究更顯示,即使有遺傳因素影響,有健康習慣的人亦可把患上腦退化的風險減低逾三成。美國一項研究亦發現,有4至5項健康習慣的人,患腦退化的風險較只有1項健康習慣的人低六成。 學者在2006至10年邀請約19.6萬名60歲或以上在英國生活的人參與研究,並追蹤他們直到2016至2017年。結果發現,受遺傳因素影響較高的人之中,有健康生活習慣者往後有腦退化症的比率佔1.13%,而沒健康生活習慣的人,患病的比率則佔1.78%;意味着有健康習慣者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低約36%。健康生活習慣包括注重飲食、經常運動、飲酒節制和不吸煙等。研究結果周日(14日)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 注重飲食、常運動、少飲酒、不吸煙 同日在洛杉磯舉行的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上,芝加哥拉什大學(Rush University)醫學中心學者發表的研究亦有類似結論。學者追蹤2765人的健康數據近10年,發現人們若有4至5項健康習慣,例如每周有150分鐘中等至高強度運動,他們患上認知障礙症風險較只有1項健康習慣的人低60%;不論人們此前的生活習慣如何,只要增加1項健康習慣,腦退化患病風險會減少22%。 另一研究:增1項健康習慣 風險減22% 有份參與在JAMA所刊登研究報告的埃克塞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醫學院研究員庫茲瑪(Elzbieta Kuzma)指研究結果令人興奮,因顯示人們可採取行動應對因遺傳而帶來的腦退化風險。不過參與調查的都是歐洲人,生活習慣也是依靠各自申報,可能有不實或偏差,因此有其局限。沒參與研究的愛丁堡大學腦科學中心副總監斯皮雷斯—瓊斯(Tara Spires-Jones)認為需要有更多關於大腦轉變的研究,以助找出預防或治療腦退化症的方法。 (CNN/BBC) 相關文章: 健康血壓血糖 減腦退化風險 【腦退化症】發夢期夢遊 九成患者十年內患柏金遜症 【腦退化症】有片:夢遊打人 柏金遜症先兆 認識快速眼動睡 記性差口齒不清 肺癌上腦易被誤認腦退化 Read more

22大學發現新型腦退化症「邊緣系統為主年齡相關TDP-43腦病變」

【明報專訊】腦內科醫學期刊Brain發表最新文獻,由來自美國、英國、瑞典、澳洲、日本等地22間大學合作的研究,發現一種近似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的腦退化症,稱為「邊緣系統為主年齡相關TDP-43腦病變」(Limbic-predominant age-related TDP-43 encephalopathy,簡稱LATE),影響患者記憶和認知。 相中人物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馮凱鍵攝) 阿茲海默症成因,相信是腦中積聚tau及amyloid beta蛋白所致;而LATE則由另一種蛋白TDP-43引起,約20%的80歲以上長者受影響。研究員估計,這個發現或許解釋得到,過去針對阿茲海默症治療的臨牀研究無效的原因,因為患者可能是患上LATE,而非阿茲海默症;並呼籲各地科學家投入研究LATE。 相關文章: 【長者健康】現代中醫:腦退化症和中醫藥防治 食菇防輕度認知障礙 增廣健聞 – 腦退化與牙周病有關? 記性差口齒不清 肺癌上腦易被誤認腦退化 晚年腦退化 習畫刺激手腦協調 【有片:認知障礙症】認知障礙患者 日日重複購物 順從老頑童 勿爭拗多稱讚 資料來源:英國國民保健署 Read more

增廣健聞 – 腦退化與牙周病有關?

【明報專訊】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最常見的一種腦退化症)或與牙周病有關。腦退化症成因,目前仍是眾說紛紜,有指是基因加上生活環境影響,又或是感染所致。剛在Science Advances刊登的研究報告發現,牙周病的主要致病菌卟啉菌(P. gingivalis)與阿茲海默症有關。 ▲kwanchaichaiudom@iStockphoto 研究員分析100個遺體的腦細胞樣本,發現在阿茲海默症的樣本中,找到卟啉菌產生的牙齦蛋白酶明顯較對照組多。研究同時利用老鼠做實驗,發現感染卟啉菌的老鼠,腦部受破壞,出現類似早期阿茲海默症徵狀。英國國民保健署指出,此研究只初步發現阿茲海默症病人腦細胞中有牙齦蛋白酶,但兩者有沒有因果關係,仍需進一步研究。然而,無論是否與阿茲海默症有關,大家都應保持口腔衛生。 資料來源:英國國民保健署 ■2019運動新指引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最近更新了運動指引: 3至5歲:全天保持活躍 6至17歲:每天最少1小時中至高強度運動,包括帶氧運動、強化肌肉及骨骼運動 成人:每周最少150至300分鐘中強度運動,或75至150分鐘高強度運動;每周最少兩次負重運動強化肌肉 老人:運動指引與成人相同;但要按自己能力調節,並建議選擇多類型運動,鍛煉心肺、肌肉和平衡 懷孕及哺乳婦女:每周最少150分鐘中強度運動 新指引強調,運動不但控制體重,預防三高,亦證實與大腦、情緒健康有關,又可防跌、防癌。新指引又刪除成人每次運動最少要10分鐘的要求,鼓勵大家不受時限,隨時動起來。 資料來源:newsinhealth.nih.gov ■毋須預約 關顧癌症病人身心 第一家Maggie’s癌症關顧中心(銘琪中心)於1996年設於英國愛丁堡,為癌症病人服務,英國至今已有10間銘琪中心。香港銘琪中心坐落於屯門醫院,為所有受癌症影響的人士,包括剛確診的癌症患者、正在接受治療、復發或已經康復的人士、照顧者等等,提供免費資訊、情緒、社交及心理支援。 中心內有癌症支援專科護士、註冊社工、臨牀心理學家、營養師等提供不同服務,費用全免,亦毋須預約或轉介。訪客可以在中心內輕鬆與人交談,或是靜心品嘗一杯茶。 開放時間:周一至五上午9:00至下午5:00,公眾假期休息 電話:2465 6006 網址:www.maggiescentre.org.hk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