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明報專訊】由新加坡、美國、英國及波蘭學者共同發表的研究指出,推算全球新冠確診個案中有約5%(約2700萬人)染疫後6個月味覺與嗅覺仍有問題。研究亦指女性較易受影響。國際專家組分析北美、歐洲、亞洲共18項研究的數據,涉及3699名病人,發現約74%患者在30天後恢復嗅覺,學者亦發現女性較難恢復味覺和嗅覺。 18項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較難恢復味覺嗅覺 國際專家組分析北美、歐洲、亞洲共18項研究的數據,涉及3699名病人,發現約74%患者在30天後恢復嗅覺,90天後升至90%,至於在相同時間恢復味覺的比率則是近79%和約90%。學者亦利用模型推算有多少人在染疫後出現味覺和嗅覺改變問題並持續最少6個月,估計有5.6%患者會有嗅覺障礙,4.4%人味覺有變。 學者亦發現女性較難恢復味覺和嗅覺,而染疫初期嗅覺受損嚴重者及有鼻塞的患者,亦較難恢復嗅覺;一名女性患者向研究員表示,她在初次感染後27個月仍未恢復嗅覺。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有個案疫後27月未恢復嗅覺 由於學者分析的研究報告質素參差,數據亦依賴患者自行提供,因此研究人員承認可能「高估」了人們康復情况。研究作者之一、新加坡中央醫院耳鼻喉及頭頸外科主任杜松大(Song Tar Toh)指出,過去研究都發現客觀氣味測試較自行報告可發現更多嗅覺受損的人,因此實際受影響人數或遠高於估計。研究報告周三(27日)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衛報/NBC新聞) 冠狀病毒通用疫苗取進展 倘成功 可預防新冠、感冒 另外,英國科學家的冠狀病毒通用疫苗(universal coronavirus vaccine)研發取得「良好」進展,指出疫苗針對新冠病毒棘突蛋白的S2次單位,若研發成功,將可預防感染各種新冠病毒變異株以至普通感冒病毒。 冠狀病毒的棘突蛋白由S1及S2兩個次單位(subunit)組成,分別位於較表面和較深入位置。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員在周三(27日)刊登於《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報告指出,他們研究針對新冠病毒棘突蛋白S2次單位的抗體是否亦可中和其他冠狀病毒。研究員為實驗鼠注射「Sars-CoV-2 S2」疫苗後,實驗鼠體內產生的抗體能對抗多種動物及人類冠狀病毒,包括可引致感冒的冠狀病毒HCoV-OC43、新冠原始病毒株和D614G、Alpha、Beta、Delta、Omicron等新冠變異株,以及兩種蝙蝠冠狀病毒。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針對棘突蛋白「S2次單位」取突破 研究員稱,研發一種能夠預防多種冠狀病毒的疫苗是一大挑戰,因這病毒家族有多個關鍵差異、經常出現突變,導致人們產生的保護能力不足以預防再感染,因此人們會重複患感冒,及可能多次感染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有科學家指出,冠狀病毒通用疫苗必須能夠觸發可辨認並中和一系列冠狀病毒的抗體,以阻止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並自我複製。 研究員指出,以棘突蛋白S2次單位為研發疫苗基礎一直被忽視。報告其中一名作者Kevin Ng指出,對研發泛冠狀病毒疫苗而言,棘突蛋白S2次單位是「頗有希望」的目標,因為比起棘突蛋白S1次單位,不同冠狀病毒之間的棘突蛋白S2次單位更相似;由於S2次單位受突變影響較少,因此針對這部份的疫苗應更有效。 (衛報) (新冠疫情) Read more

【新冠康復者】學者:Omicron非普通感冒 兩成康復童有長新冠病徵 記憶力轉差、精神不振 3至11歲首針接種率七成多未如理想

【明報專訊】新冠疫情呈反彈之勢,單日確診個案連日突破4000宗,染疫兒童人數亦升。港府 22日 公布新增一宗3歲以下染疫兒童嚴重個案,為4月下旬以來首現相關嚴重或危殆個案,患者是一名18個月大女童,因發燒及心跳快入院。另外,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名譽臨牀副教授關日華昨公布兒童患者「長新冠」數據,瑪嘉烈醫院近248名新冠康復兒童中,近兩成至少有一個「長新冠」病徵,當中較多人出現記憶力轉差、精神不振等症狀。他表示,現時3至11歲兒童首針接種率只有七成多,「比較失望」,重申Omicron變種病毒並非普通感冒。政府專家顧問、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亦表示,在3歲以下、60歲以上的染疫者中,現各有約9%須入院治療,兩個年齡層的疫苗接種率仍未如理想,重申港府應聚焦為相關人士接種新冠疫苗。 學者:Omicron非普通感冒 兒童首針接種率七成多「比較失望」 根據港府前日公布的「2019冠狀病毒病第五波數據」,本港截至當日凌晨新增一宗3歲以下染疫童嚴重個案。本報翻查紀錄發現,本港自4月19日起就沒有出現3歲以下的嚴重個案,而同年齡層上一次出現危殆個案的日期為4月22日。 在疫情記者會(23日)被問及新增兒童嚴重個案的詳情,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表示患者為一名18個月大女童,上周三(20日)因發燒、心跳快,經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入院,翌日情况轉差並有氣促,需要用氧氣,且心跳持續較快,當時被判斷為病情嚴重,隨後已穩定。李補充,截至昨日,兒科病房隔離病牀使用率為48%。 關日華日前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留意到近日染疫入院的兒童數目有所上升,病牀緊張,另擔心在設有住宿及特別照顧的學校出現群體感染風險。 他說,現時3至11歲兒童首針接種率只有七成多,「比較失望」,重申Omicron變種病毒並非普通感冒,兒童感染或會令呼吸系統及神經中樞系統受損,呼籲家長在疫情「相對風平浪靜」時盡快帶子女打針。 兩成康復兒童有長新冠病徵 部分突患濕疹等皮膚病 關日華昨傍晚在香港兒科醫學會的講座補充,在瑪嘉烈醫院、由他跟進的248名新冠康復兒童中,有45名(約18%)兒童最少出現一個長新冠病徵,當中較多人出現記憶力轉差、精神不振等症狀;另有兒童新冠痊癒後突然出現濕疹等皮膚問題,相關個案獲處方低劑量類固醇及保濕藥膏後情况好轉。 劉宇隆指老幼染疫者各有9%須入院 兩年齡層接種率仍不理想 近日新冠患者留醫人數上升,政府專家顧問、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昨在同一電台節目說,在3歲以下、60歲以上的染疫者中,現各有約9%須入院治療,若該兩個年齡層出現爆發,將對醫管局服務造成「非常大」的負擔,而他們的疫苗接種率仍未如理想,重申港府應聚焦為相關人士接種疫苗。 世衛估計全球約兩成新冠康復者出現長新冠後遺症 世衛估計全球約一成至兩成新冠康復者出現中、長期後遺症,即俗稱「長新冠」。世衛去年在報告提及,「長新冠」是指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的長期後遺症,包括出現「腦霧」、氣促和抑鬱等症狀,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並持續至少兩個月,不能透過其他診斷解釋。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