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明報專訊】港大研究發現,對比新冠疫情爆發前,本港近兩年抗生素供應量顯著下跌,由4種具呼吸道傳播潛力的包膜細菌所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下降,同時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疾病呈報數字亦減少(詳見附表),不過,非經空氣傳播的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則無下降。團隊認為是防疫措施、尤其戴口罩所致,助降低抗藥性細菌流行程度,但若未來放寬措施,呼吸道感染個案或反彈,未來或要考慮維持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港大研究:新冠疫下抗生素用量減-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跌-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耐藥細菌滋生風險,港大微生物學系、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與護理學院的團隊研究分析2012至2021年間衛生防護中心的抗生素批發及供應數據,與猩紅熱、水痘和肺結核的呈報個案,以及醫管局住院病人血液種菌數據,研究論文上周二(5月31日)已在期刊Antibiotics發表。 Read more

【生蛇】帶狀疱疹病毒潛伏神經節 擊退「惡蛇」服用抗生素黃金72小時(膚見)

【明報專訊】最近走入港鐵站,都會看到燈箱播放以下廣告:一名年輕女孩,右手拿着串燒,左手拿着一瓶「清熱」飲品。我從這廣告收到的信息就是,有了這飲品,便可以盡情多食串燒而不用擔心了。我並不是想評論這飲品是否有效清熱,因為我不懂中藥,不會亂作解釋;但我從這廣告所收到的信息,如果其他人也有同樣看法,問題就出現了。無論從哪個角度去探索,就算是日常生活、健康飲食習慣等,大家都不會因為得到可以減輕副作用的工具(飲品),而不斷重複引起副作用的動作(食串燒),這是本末倒置,不應該鼓勵。 Read more

【生蛇】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 先感刺痛麻痹 數天後出現紅疹膿疱 小心「惡蛇」作怪(醫學滿東華)

【明報專訊】84歲的張婆婆因兩年前一次中風,行動變得不便,加上語言表達有困難,家人安排她入住私營安老院舍,方便照料。張婆婆性格樂觀,數月後已習慣院舍生活。在一次外展探訪院舍期間,護理員表示張婆婆近日食慾不振及情緒變差,但由於她有失語的障礙,故未能認清她煩躁的原因。了解情况後,我們便開始為她檢查,發現她右大腿及臀部出現數塊紅疹,有些紅疹還伴隨着水疱,臨牀診斷是帶狀疱疹,俗稱「生蛇」。 Read more

【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初生嬰兒出生時,父母必定大為緊張,特別是目前新冠肺炎仍然肆虐,更令父母擔心小寶寶會因為抵抗力較差而生病。以下4類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包括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家長們對這些傳染病了解嗎?有哪些預防方法呢?急性腸胃炎-出現肚瀉、嘔吐、發燒等病徵-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曾尚賢醫生表示,零至一歲初生嬰兒最常見的傳染病是急性腸胃炎,因為當他們開始慢慢長大,會把手或者小物件放進口內,若帶有病原,例如輪狀病毒就會引致腸胃炎,一般會出現肚瀉、嘔吐、發燒、小便量減少等。 Read more

兒言自得:水痘派對

小時候,曾聽過老人家說,家裏有孩子出水痘,不會刻意把他隔離,也不介意他把病毒傳染給其他孩子,甚至有家長會把自家孩子帶來和病童親近親近,增加感染機率。那時的想法是,反正人一生中總要出一次水痘,加上小孩患水痘病情遠比成人輕微,不如讓孩子趁機早點受到感染,以後終生免疫,一勞永逸。 Read more

【有片】惡蛇上頭 增中風之險 纏神經線一再復發 高危族打針預防

【明報專訊】「生蛇」是由引起水痘的帶狀疱疹病毒引致。水痘患者痊癒後,病毒潛藏在神經系統,待免疫力下降時伺機而起,沿神經線發病,常見部位是腰部,患處或痛或癢。不過,「蛇」亦可能出現在眼睛、耳,帶來失明或失聰風險;生於頭部更會增加日後中風風險。 Read more

社區爆發風險低 毋須搶貴麻疹疫苗

【明報專訊】麻疹襲港,人心惶惶。機場失守,下一站是否社區爆發?疫苗缺貨,原本數百元一針疫苗炒至過千元;而有人打了3針仍受感染,疫苗是否失效? 專家強調,麻疹於社區爆發的風險不大,市民不應過分恐慌,亦毋須急於打疫苗。 ▲免疫接種——免疫接種可減低個人受傳染病感染的機率,同時可減低傳染病在社區蔓延的風險。(baona@iStockphoto / 明報製圖) 「1967年之前出生的人士,大部分已接觸過麻疹,由於當時麻疹在香港非常普遍,已對麻疹有抗體,再注射疫苗沒有太大幫助。」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薛達(Siddharth Sridhar)續指:「而1967年至1980年代出生的人,可能只接種過一針麻疹疫苗。」但衛生署亦於1997年為1至19歲人士(1978至1996年出生)補種一劑MMR(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換言之,在1967至1977年出生的市民,大都只注射了1次麻疹疫苗。 打一針保護率93% 兩針達97% 打一針與打兩針的保護力相差大嗎?為何機場職員打了3劑疫苗仍然中招?根據衛生署資料,接種一劑和兩劑MMR疫苗,預防麻疹效果分別達93%和97%。即接種兩劑疫苗後,100人中有3人會發病。薛達解釋,「麻疹疫苗含有活病毒,病毒未死但已弱化(減活疫苗)。注射疫苗後,病毒會在體內生長,白血球便會起抗體反應。但病毒可能在某些人體內生長得不理想,令白血球察覺不到病毒,帶不起良好抗體反應。所以每100人當中,約有3個人對疫苗反應不太好。」他指,麻疹患者分佈在機場不同地區,加上已有不少感染個案,估計已有很多人曾接觸麻疹病毒,大部分受疫苗保護而未有發病,現時接種了兩劑疫苗但仍受感染的個案,很可能就是那3%的人。 ▲薛達(受訪者提供) 本港麻疹疫苗覆蓋率高 港怡醫院兒童免疫及傳染病科名譽顧問醫生何學工表示,是次有不少麻疹患者在機場工作,一個傳一個,原因可能是本身抗體不足,或未接種足夠疫苗;而且機場有不少外籍員工,其接種歷史不詳。如果該區域多這類人,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不足 ,疫情便容易爆發。「一般來說,如果只有85%人有抗體,便可能形成所謂的『爆發』。」薛達補充,「如果社會中有100人,97人受麻疹疫苗保護,便不會有大型爆發,即群體免疫力的概念。接種兩劑麻疹疫苗,目的是想維持群體免疫力。」薛達及何學工認為,本港麻疹疫苗覆蓋率高且具高保護力,於社區發揮群體免疫力的作用,相信暫時不會在社區爆發。 ▲何學工(受訪者提供) 早打疫苗無着數 1歲前打只「半有效」 根據衛生署定期進行的全港免疫接種覆蓋調查,以及學童免疫注射小組的數據,本港兒童整體免疫接種覆蓋率一直超過95%。本港於1967年推行「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當中包括為1歲兒童注射麻疹疫苗,至1990年以MMR疫苗代替單針麻疹疫苗;1996年改為注射兩劑MMR疫苗,分別在1歲及小六(推算在1985年或之後出生)接種;於1998年起,改為在1歲和小一接種。 不過,衛生署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考慮到,只打了1針MMR的1歲至小一的兒童,若前往麻疹高發地區,感染風險較高,去年底建議,將打第2針MMRV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及水痘混合疫苗)由小一提前至18個月大。值得留意的是,並非所有疫苗愈早打愈理想,何學工表示,由於麻疹疫苗屬於減活疫苗,未滿1歲的嬰兒體內仍有母體抗體,會抑制疫苗內的病毒,無法形成保護。「於1歲之前打麻疹疫苗,只能當『半有效』,滿1歲後仍要打兩劑」。但未滿1歲的嬰兒如要前往高危地區,仍是有接種的需要。 ▲防控措施——近期在香港國際機場連環錄得多宗麻疹個案,衛生署已在機場實施防控措施。(資料圖片) 文:鄭寶華、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個案分享:藥劑師媽媽:BB打針仍要避疫區 疫苗Q&A – 孕婦不宜打MMR / MMRV疫苗 兒言自得:反疫苗 麻疹捲土重來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惡「蛇」纏身一圈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成人預防疫苗,除了季節性流感外,相信大家亦聽過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及預防子宮頸癌的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其功效或作用亦較易明白。但講到蛇針——帶狀疱疹疫苗,則較多人有疑問。 前些日子,一名認識多年的警察朋友突然衝來中心,說他的太太剛生完BB不久,最近竟然「生蛇」,醫生建議她要格外小心,以避免分泌物內的水痘病毒傳給剛出生的兒子;太太於是自我隔離了一段時間,而我這朋友亦擔心不已,連珠炮發的問了一連串關於「生蛇」及蛇針的問題。相信這些問題也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在這與大家分享一下。 1. 聽說「生蛇」如果圍繞身體一個圈的話,患者便會死,是真的嗎? 答:「生蛇」,是帶狀疱疹,亦即水痘病毒復發!水痘痊癒後,病毒潛伏神經線內。當水痘病毒復發時,病毒會沿着脊髓神經去到連接皮膚的表面,引致紅疹及水疱,樣子像是身上生了一條蛇,因而得「生蛇」之名。由於神經線區域(皮節)一般都是單邊受影響而已,所以「生蛇」多是單側或單區域。 但是,一些免疫力低的患者,可能出現多個神經線區域「生蛇」的情况。所以「生蛇」如超過一個神經區域帶,這間接代表身體抵抗力較差,易有嚴重併發症或死亡風險較高。所以,若「生蛇」超過一圈,即超過一個神經線覆蓋範圍,就代表容易死亡的說法,雖並非完全正確,但某程度上亦代表患者因本身免疫力過低而間接增加死亡風險。 知多啲:生蛇、鼻竇炎引發頭痛 生蛇後有抗體 可一年後打針 2. 打了蛇針是否一定不會「生蛇」? 答:接種蛇針雖不能完全杜絕「生蛇」,但可大大減低「生蛇」風險達七成,研究顯示雖然小部分打了針的人仍會「生蛇」,但發病時間會縮短,痛楚程度較輕,而出現神經痛後遺症的風險亦較低。 3. 是不是50歲以上人士,才需接種蛇針呢? 答:根據指引,50歲以上人士,「生蛇」風險一般較高,所以建議注射。但是並非代表只適用於50歲以上人士。一些免疫系統有問題、需長期服食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人士,即使未到50歲,也可能需要在用藥前接種此疫苗,以作預防! 4. 如果剛剛「生完蛇」,需要立即打蛇針嗎? 答:不需要!因生蛇後會有抗體,短期內不用接種!一些國際指引建議可於生蛇後一年才打蛇針。 5. 如果從未出過水痘,是不是就不用注射蛇針? 答:不是的。有些人雖然從沒有出過水痘,但不代表沒有接觸過水痘病毒,可能只是潛伏在體內沒有爆發出來而已!在香港,因水痘以往十分普遍,所以50歲以上人士很大可能已接觸過此病毒。若想確定自己有否需要接種此疫苗,可考慮抽血確認,如血中水痘抗體VZV-IgG(Varicella Zoster IgG)呈陽性反應,就可以與醫生商量是否需要打蛇針了! 朋友聽罷,如偵探解開謎底一樣,我亦趁此建議他與太太盡量放鬆心情,同時叫他鼓勵太太多休息,因壓力與睡眠不足可能是導致這個新手媽媽生蛇的主因。 文:葉文龍(東華三院綜合診斷及醫療中心臨牀服務總監、風濕病科專科醫生) 麻疹患者出疹前後4天同具傳染力 僅限紓緩治療 嚴重者可致命 【麻疹爆發】衛生防護中心總監:今年不尋常(附不同出生年份注意事項) Read more

水痘個案升四成 衛署籲家長學校留心

【明報專訊】臨近開學,衛生防護中心昨發信予全港幼稚園及中小學,提醒防校園爆發水痘、呼吸道疾病或手足口病。中心發言人指出,過往監測數據及疾病的流行情况顯示,這些兒童傳染病有可能在下周五開學後出現零星爆發,當中水痘傳染性高,兒童最受影響,需保持個人、食物及環境衛生。 發言人指水痘是本港最常見的須呈報傳染病,有兩個季節性高峰期,水痘個案一般在10月開始增加,至12月及翌年1月升至高峰;每年6至7月也會出現較小型的高峰期。截至上周三(16日),今年錄得341宗幼稚園、幼兒中心或小學爆發水痘個案,涉逾2000名學童。另外,衛生防護中心自1月起至前日,錄得6636宗水痘個案,比去年同期多四成。 料10至12月手足口病小型高峰 至於手足口病的活躍程度上月升至高峰後,本月中旬已回落至基線水平。不過,衛生防護中心認為,開學後學校和院舍幼童會有密切接觸,令疾病較易傳播,可能出現零星爆發。該中心預期10月至12月會出現較小型的高峰。同時,今年至昨日錄得3宗嚴重兒童腸病毒感染,與去年同期相同。 衛生防護中心發言人另指出,猩紅熱、流感及呼吸道疾病的活躍程度或在開學後上升,提醒家長及學校留心。如師生出現發燒、呼吸道病徵、腹瀉、嘔吐或皮疹等,學校應勸喻學生切勿回校並立即求醫。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