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準備】想生虎寶寶、兔BB?準爸媽全方位備孕攻略

踏入虎年啦!各位準爸媽想趕及2022年生虎寶寶,按40周孕期計算,最遲要在今年3月懷孕;至於打算2023年生兔BB的話,就最遲需於2023年3月懷孕。未雨綢繆總好過「臨急抱佛腳」,準備生育的爸媽,在備孕之初就要做好萬全準備,譬如準確計算排卵期增加懷孕機會、改變飲食習慣養成「易孕體質」等,若為高齡婦女,又有什麼要注意呢?新一年,為迎接小生命做好準備吧! Read more

兩32歲孕婦接種BioNTech疫苗後流產 衛生署未證與疫苗有關 專家:美國逾3萬孕婦已接種mRNA疫苗

【明報專訊】衛生署昨晚公布兩名32歲孕婦接種BioNTech(復必泰)疫苗後流產的個案。中大婦產科學系教授潘昭頤表示,一般情况下,約有一至兩成孕婦會流產,當中早孕期流產較常見,美國現有逾3萬名孕婦接種mRNA疫苗,BioNTech和Moderna各佔一半,初步2000名孕婦數據顯示,流產率介乎一成至兩成,與背景發生率相若。衛生署稱目前未有證據顯示流產與疫苗有關。有接種中心表示,一般會拒絕孕婦接種,除非孕婦要到高風險地區等,並已諮詢其婦產科醫生,獲評為適合接種。 Read more

【新冠肺炎】孕婦感染新冠病毒徵狀?風險?關於準媽媽、胎兒、母乳的 6 個問題

香港感染新冠病毒人數突破5000人,而截至9月初,香港有17名孕婦確診,部分仍在懷孕中。慶幸未有準媽媽需要接受深切治療或因而早產,已出生的嬰兒亦未有感染新冠病毒。惟外國的數據顯示,染疫孕婦早產風險較高,其中第三孕期染疫的孕婦逾八成需要住院。 Read more

【懷孕準備】 慢性病、高齡、併發症影響生兒育女? 10個懷孕風險你要知

生兒育女是人生大事,正計劃懷孕的婦女定必面對很多疑問,也會擔心自己的身體狀况是否適合懷孕。事實上,很多因素都會影響懷孕及增加懷孕風險,例如本身患有慢性病,常見的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或屬高齡等,預備懷孕的女士們必須注意。專科醫生提醒準備懷孕的你:10個懷孕風險! Read more

【抗疫你要知】無懼新型冠狀病毒? 孕婦、新手爸媽防疫攻略 15招傍身開心迎BB

當懷孕、分娩遇上仍在蔓延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定必令孕婦、新手爸媽十分緊張兼有萬個擔心,由佗B到分娩會否感染胎兒?出入醫院產檢、湊BB如何做到最佳防疫?疫情下坐月少洗頭、餵母乳是否都屬「高危」?一次過由兩位專科醫生專業指導:孕婦、新手爸媽防疫攻略,有以下10招傍身,兼懂得放鬆情緒,自然能夠開心迎接和照顧BB健康成長啦! Read more

懷胎16周孕婦染疫 醫局:或會早產

【明報專訊】本港首現孕婦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該名32歲孕婦曾到澳洲、意大利、德國及迪拜,抵港當日發燒及流鼻水,昨日確診,暫未用藥治療。醫管局表示暫無數據顯示病毒會引致畸胎,但可能會早產,如有需要可用蛋白酶抑制劑及干擾素治療。有婦產科醫生表示孕婦心肺負荷大,如感染嚴重或會缺氧,但建議先用支援治療。 Read more

【女性疾病】 低入侵性宮腔鏡手術 助移除子宮肌瘤、瘜肉

子宮是女性最重要的生殖器官之一,一旦子宮出現問題,必須要作詳細檢查和診治,而宮腔鏡便是婦產科專科醫生的得力助手,它能協助醫生觀察清楚宮腔內的情况;亦可為病人施手術,例如切除宮腔內的瘜肉、子宮肌瘤等,由於宮腔鏡屬較低入侵性的內窺鏡手術,風險相對較低,安全性更高 Read more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 養和專科醫護醒你防疫貼士

新型冠狀病毒仍肆虐,人人都要為防疫做好最充足的準備,尤其是孕婦和長期病患者,應該如何減低受感染的風險呢?養和醫護新推出的「養和防疫之道」系列,率先有婦產科陳煥堂醫生,為各位準媽媽講解一下,在疫情下是否一定要如原定安排到醫院進行所有檢查?哪些檢查可以改、不能改呢? 不同專科的防疫短片,還包括:腫瘤科梁憲孫醫生提醒癌症病人防疫的注意事項、骨科周肇平醫生教路,在疫境下的熱門行山活動,應該選擇什麼時候行山、哪些路徑會較為適合自己…… Read more

【女性健康】生育黃金期常見婦科病 懷孕時有子宮肌瘤 割唔割好?

【明報專訊】子宮肌瘤是女性生育黃金期常見的婦科病。年紀愈大,發病率愈高。由於徵狀不明顯,不少人做產前檢查時才驚覺「買大送細」,發現子宮長有纖維瘤或瘜肉。 Read more

【念珠菌】 陰部痕癢難忍 求醫辨清念珠菌 5類情况女士容易受感染

女士陰部痕癢,小便灼痛,既難忍又折磨。問題很多時源於受念珠菌感染,屬婦女常見病症,原來有部分女士會在5類情况下較為容易受念珠菌感染。 一旦感染,需要用塞陰道藥物(塞藥)殺菌,不過,部分曾有患此病「經驗」的女士,可能會甫出現類似病徵,已旋即自行購買塞藥醫治。然而念珠菌種類不只一種,有強有弱,甚或是其他病徵相似的婦科疾病。若誤判或延誤醫治,有機會令病情惡化。還是及早求醫,對症下藥方為上策。 念珠菌常見於女性陰道 免疫力差細菌大量繁殖 betway体彩 婦產科專科醫生尹曦樂醫生表示,念珠菌感染於婦女極常見,每10個婦女就有7至8個曾經患此症。這種真菌住在女性陰道,多數女士本身已有此菌,當人的免疫力正常時,益菌、壞菌數量平衡,人體便不會受感染而發病;但當人體免疫力轉差時,細菌便有機會大量繁殖,造成感染。典型病徵為陰部痕癢紅腫,並同時有一些如豆腐渣般的分泌,小便時亦可能會有痛楚。 糖尿病人、孕婦易感染 服用抗生素可誘發念珠菌 部分女士會不斷受念珠菌感染,主要是免疫力差人士,如糖尿病人或正服用藥物壓抑免疫力女性,會較容易感染念珠菌;另外懷孕期間、服避孕藥人士都有較大風險;還有是女士因患傷風感冒而需服用抗生素後,會出現下陰痕癢,反映念珠菌感染亦可由抗生素誘發。 有念珠菌相關病徵 不等於感染念珠菌 當患者一再出現念珠菌感染的相關病徵,很容易會掉以輕心,甚至直接到藥房購買塞藥自行醫治,但為什麼未必每次有效呢?尹醫生強調,出現跟念珠菌感染相關病徵,並不一定等同受念珠菌感染,或有機會由其他細菌引起,屆時塞藥便不會有效。因此病人求診時,醫生都會做檢查,抽取分泌物進行化驗,以確定感染是由哪種細菌引起,再對症下藥。 她又補充,即使是受念珠菌感染,亦可能是涉及不同種類,最常見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這種用普通念珠菌藥物就能對付,但如果是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其抗藥性較強,需用強效藥或其他種類藥物。 處方預防性塞藥 抗經常復發 一旦確診念珠菌感染,醫生一般會處方塞藥,有些高劑量(500mg)的,塞一粒就足以對付,至於低劑量(100-200mg)則需塞3至7日才能完成療程。如經常復發,就需要用口服藥,有2至3種可供使用,但需注意患者如在懷孕期間就不能用口服藥;對於經常復發患者,會考慮使用預防性塞藥,如有外陰痕癢,亦會處方藥膏外塗。 陰部痕癢或有臭味分泌物 即求醫檢查 尹醫生建議,即使無發現有異常分泌,女士一旦感到陰部痕癢,便應求醫檢查,同時留意外陰有否顏色改變,如變白、變紫或生出突起物,這可能是皮膚細胞病變;另外某些經性接觸傳染的感染亦可導致外陰痕癢,但分泌物會呈黃綠色及有臭味,或灰色帶腥味,同樣要從速求醫。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