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準備】35歲前生育較佳?夫婦生育前應如何準備及懷孕前檢查包括什麼?

有意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一般都需要周詳的計劃!35歲前生育是否較佳呢?懷孕前男士和女士需要做哪些檢查呢?想提高成功懷孕機會,除了夫婦或需調整身體狀况外,不少人亦會接受懷孕前檢查,以確保健康狀况適合生育,部分有機會接受遺傳病攜帶者檢測,以檢查自己是否帶有致病的突變基因,從而評估下一代患有遺傳病的風險。希望提高成孕機會,夫婦倆還可以做什麼準備呢? Read more

【懷孕準備】想生虎寶寶、兔BB?準爸媽全方位備孕攻略

踏入虎年啦!各位準爸媽想趕及2022年生虎寶寶,按40周孕期計算,最遲要在今年3月懷孕;至於打算2023年生兔BB的話,就最遲需於2023年3月懷孕。未雨綢繆總好過「臨急抱佛腳」,準備生育的爸媽,在備孕之初就要做好萬全準備,譬如準確計算排卵期增加懷孕機會、改變飲食習慣養成「易孕體質」等,若為高齡婦女,又有什麼要注意呢?新一年,為迎接小生命做好準備吧! Read more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突發腫脹窒息可致命 罕見遺傳病 藥物以急性處理及長期控制為治療目的

身體不同部位毫無先兆下失控地腫脹,而一旦腫脹的位置是位於咽喉,可以因此堵塞病人的呼吸道,令其在短時間內窒息致命。這種可以影響全身,甚至致命的罕見病,叫「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ereditary-Angioedema,簡稱HAE),屬一種顯性遺傳病。betway体彩 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醫生解釋,病人因缺乏一種特定蛋白酶或該蛋白酶的功能異常,在其個別的誘因誘發下,突發出現局部性水腫,醫生一般會按病人情况,處方急性及長期控制用的藥物,來降低病發時致命的風險,以及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Read more

【腎病】不能逆轉的多囊性腎病 顯性遺傳病20歲前徵狀不明顯 新藥有助延緩洗腎時間

負責過濾廢物的腎臟有着無可取替的功能,其中一種腎嚢問題是多囊性腎病(polycystic-kidney-disease),它是一種不能治癒的遺傳病,病人的腎臟因基因突變而出現大量水嚢,令其失去透析功能,病人需要終身洗腎。雖然無法完全治癒,現時有藥物可延緩開始洗腎的時間,如果水嚢問題嚴重阻塞腎臟或經常引發腎炎,或需手術處理,病情惡化更可能需要換腎。多囊性腎病屬顯性遺傳疾病-betway体彩 腎臟內科中心主任、腎病科專科醫生黎嘉能醫生指出,多囊性腎病是一種顯性遺傳疾病,如果父母任何一方罹患此病,會有50%機會遺傳給下一代,若嬰兒一旦確定遺傳了問題基因,則一定會在有生之年發病,只是病情的嚴重程度會因人而異;而在確定遺傳了問題基因人士當中,有一半人士其發病後的徵狀不明顯,甚至無病徵,因此未有求醫而沒有發現自己患病。 Read more

【懷孕準備】遺傳病?高齡生育?慣性流產? 基因檢測有助篩選異常染色體 減遺傳病風險 增受孕機率

準備生育的爸媽,最大的願望當然是孩子順利出生、健康成長。不過,若家族中有遺傳病史(如地中海貧血、一些癌症或隱性基因遺傳病等)、有慣性流產或屬高齡產婦的女士,要顧慮的事情便會更多!隨着基因檢測技術愈趨進步和普及,經醫生評估和診斷後,有需要的準爸爸媽媽是可以透過「新一代基因排序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進行「胚胎植入前染色體數目異常基因檢測」(PGT-A)或「胚胎植入前基因檢測—單基因病變 / 染色體結構變異」(PGT-M / SR)等檢測,配合體外受孕(IVF)療程,在胚胎移植前查找是否有異常的染色體、分析基因異常疾病、篩選正常胚胎,以減少將遺傳病傳下一代和提高受孕的機會。 Read more

【懷孕準備】 懷孕很難? 計劃生育須知 準確計算和把握排卵期可增懷孕機會

懷孕是女士人生中一個重要階段,部分女士在準備懷孕時,或會面對不少疑惑及困難,如果正計劃懷孕,有什麼要留意呢?生理週期、排卵期有多重要?怎樣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夫婦倆如何為迎接小生命做好準備betway体彩 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鄭嘉怡醫生表示,打算懷孕的女性要注意生理週期,建議至少記錄3至6個月,因為準確知道自己的排卵期可增加懷孕的機會。以28天的週期來說,排卵期即是由經期第一天起計的第14日,假設5月1日是第一天經期,排卵期就是5月14日。 Read more

孕前產前驗基因 揪出遺傳病

【明報專訊】「人類基因圖譜」解碼後,近年檢測基因變成了潮流商品,一個口水樣本就可以檢測癌症基因、天賦基因,甚至肥瘦基因。孕前產前基因檢查,幾乎是現今準父母必檢項目。專家強調,孕前產前基因檢查不是水晶球,不能完全排除BB病患;而產前遺傳諮詢及輔導,應是針對為懷疑有問題的胎兒提供診斷和解決方案。 Read more

拆解DNA複製機器結構 科大學者:諾獎級發現

人體每分每秒上演細胞分裂,要生長出新細胞,先要完成DNA複製。為了解這原理,香港科技大學與北京大學組成研究團隊,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解析出DNA複製機器之一「DNA複製起始位點識別複合物(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 ORC)」的立體原子結構,盼藉此發展新的癌症治療方案及了解遺傳病的成因。研究已於7月刊登於國際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盼助了解遺傳病 發展新治癌方案 DNA複製過程中,涉多個結構複雜的「分子機器」,為拆解其運作原理,學術界一直尋求方法了解機器的結構。2013年,「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提升後,科大賽馬會高等研究院資深訪問成員戴碧瓘團隊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高寧的團隊合作,利用該技術解析多個DNA複製機器的結構,研究獲得香港研究資助局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的經費支持。 冷凍電子顯微鏡看更仔細 今年7月,團隊成功拆解ORC的高解像立體原子結構,分析出該複合物如何辨認DNA複製的起點,開始複製DNA。此研究發現有助未來藥廠研發藥物,治療因DNA複製異常增快而產生的癌症,以及理解因DNA複製緩慢而導致發育畸形的個案。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香港大學助理教授翟元樑解釋,以往研究人員主要透過「X光晶體學(X-ray Crystallography)」觀察分子結構,但此方法難觀察結構不穩定的分子如ORC,「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則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他指2008年時,有美國團隊以電子顯微鏡觀察出ORC解像度為20A(A為原子直徑單位)的結構,今日憑技術可以看得更細微,至解像度為3A的原子結構。 戴碧瓘表示,蛋白質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成分,而由DNA轉化至蛋白質涉3個主要過程,包括DNA複製(Replication)、RNA合成(Transcription),以及蛋白質生物合成(Translation)。其中,發表促成Transcription及Translation的複合物原子結構的科學家,分別於2006及2009年獲得諾貝爾獎。她形容,是次發表DNA複製相關複合物的原子結構,其重要性達諾貝爾獎級別。

Read more

驗癌症基因有利有弊 你願承受嗎?

作家林燕妮因肺癌離世,她三個弟妹亦因淋巴癌先後離世,不期然令人聯想到是否遺傳因素作怪。有人因而認定是家族遺傳,但亦有專家指出淋巴癌沒有特定致病基因,遺傳可能性不大。 近親中有多於一人患上癌症,大家就會擔心:家族是否帶有「癌症基因」?應否接受基因檢測?基因檢測的確可以預測癌症風險,但不是人人適合;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教授鄧亮生强調,檢測前要問清楚自己:「你準備好未?」 準備好未?——接受癌症基因檢測,結果可能引起負面影響,不是人人適合。(metamorworks、anusorn nakdee@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版提及疾病無關) 家族癌症高發三大原因 沒有實際病歷,不能確實分析林家兄妹的淋巴癌是否遺傳所致。但香港中文大學化學病理學教授鄧亮生指出,家族癌症高發原因有三,從中可以窺見端倪。 遺傳因素作怪?——林燕妮(前右一)與三個弟妹,包括在2003年同年去世的弟弟林振剛(後左二)及填詞人林振強(後右一),都先後因癌離世,令人聯想到是否遺傳因素作怪。(資料圖片) 1. 單基因疾病 各類癌症中,5%至10%是由單一基因變異引起。如家族帶有癌症基因,成員有50%機率從父母身上遺傳到變異基因。帶有變異基因的成員,患上相關癌症的風險亦較一般人高。(「常見單一致癌基因」見右表) 鄧亮生解釋,我們從父母身上分別取得遺傳基因,當其中一個基因變異,但只要另一個正常,細胞功能就會維持正常,所以出生和年輕時未必發病。但隨着年齡漸長,身體可能出現偶發性基因變異,若這變異出現在唯一正常的基因上,變成「雙失」,就會誘發癌症。 他以乳癌為例,如家族中帶有BRCA1或BRCA2基因變異,當子女從父母中遺傳到變異的基因,帶有BRCA基因變異的女性,一生中患乳癌的風險高達80%,男性則有1%;相比之下,一般女性和男性患乳癌風險分別是10%及0.01%。 2. 環境作用 家庭成員有親密接觸,又生活在共同環境,如生活環境中有致癌因素,長時間一起接觸,就會增加患癌風險。鄧亮生舉例說,母親如是乙型肝炎帶病毒者,生產過程中可能把病毒傳給子女,子女如沒適當檢查跟進,肝癌風險會增加;中國人家庭吃飯不習慣使用公筷,容易傳染幽門螺旋菌,家人患胃炎、胃癌風險相對增加;父親在家中吸煙,子女長期吸二手煙,便會增加肺癌風險。 3. 環境基因共同作用 近年研究發現,90%至95%的癌症是環境和多基因共同作用引起。除了單一致癌基因,科學家亦找到大量與癌症相關的基因,稱為易感基因(SNP)。簡單說,帶有SNP的人患癌的風險較一般人稍高,如果他們生活環境又經常接觸致癌物,如煙酒等,就會進一步增加癌症風險。 親密接觸——家庭成員生活在共同環境,有親密接觸,例如,若家人吃飯沒習慣使用公筷,可能傳染幽門螺旋菌,患胃癌風險相對增加。(XiXinXing@iStockphoto) 文:鄭寶華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