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明報專訊】全港市民於本周五(4月8日)至10日一連3天自願進行全民自願快速檢測,每日快速檢測一次,並按規定在24小時內呈報。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提醒市民,睡醒後鼻腔會遺留黏液,市民於早上做快測較為有效,而新冠康復者則毋須再做測試;若康復者突然出現病徵,仍可做快測保障自己。現時大部分市民的病徵非常輕微,若家庭狀况適合,會容許他們在家隔離。究竟哪些申報快測呈陽性的人士適合進行家居隔離?哪些不適合呢?留家隔離期應怎樣計算?隔離期內再有家人中招,接觸者「疫監」要從頭計?若快速測試後又經核酸覆檢,到底哪一天才算第一天?以下5個問題你要知。 Read more

【新冠變種】哈佛研究發現Omicron BA.4和BA.5能避康復者及已接種疫苗者抗體 或令感染激增 莫德納正研究新版疫苗

【明報專訊】美國哈佛醫學院的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BIDMC)研究發現,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亞型BA.4和BA.5,更能夠避過確診康復者和完成新冠疫苗接種並打加強劑人士的抗體,或會令感染病例大增;數據顯示BA.4和BA.5正成為美歐的主流新冠病毒株。惟專家強調,接種疫苗仍能有效避免重症。疫苗生產商之一美國莫德納亦正研究新版疫苗,以針對有關變異株。 Read more

【新冠變種】BA.4及BA.5傳播力更強 多國感染比例上升 歐疾控中心發警告 將成主流病毒株

【明報專訊】本港麗豪航天城酒店昨(14日)增一宗懷疑BA.4或BA.5個案,為已公布染疫的39歲清潔女工,而首名染疫的房務員則證實涉BA.5。面對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新一代變異株BA.4及BA.5來勢洶洶,歐洲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ECDC)周一(13日)發出警告,指出BA.4及BA.5較其他新冠變種傳播力更強,將成為當地的主流新冠病毒株,並導致重症和死亡個案再度增加。ECDC呼籲各國繼續推動新冠疫苗接種。 Read more

【新冠變種】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破3個月新高 1患者可傳染逾2人 歐家榮:個案「散發」15區 料傳播鏈眾多

【明報專訊】港大最新病毒即時有效繁殖率平均值回升至2.03(即每名患者可傳染逾兩人),為逾3個月新高。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形容,個案分佈屬「散發性」,相信社區存在某程度隱形個案及眾多傳播鏈。衛生防護中心不排除單日新增個案再過一段時間將升至低4位數。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亦預料個案或於下月前突破4位數,惟強調本港現仍處於第五波疫情餘波,整體風險可控。 Read more

【新冠疫情】近兩周感染新冠病毒者 6歲或以下兒童佔9% 患者留家怎麼辦?專家:家長照顧7個注意事項

【明報專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表示,過去14日的個案中,17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佔約17%,6歲或以下兒童佔9%;呼籲家長安排3歲或以上子女接種新冠疫苗,她稱數據顯示打針可減低發生嚴重併發症、入院率及死亡率。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對於10歲以下兒童,英國數據顯示Omicron的影響力與Delta一樣,不過整體新冠病毒對兒童影響一般較小,故毋須特別擔心,不過他亦提醒家長密切留意兒童情况。另有4個兒科醫學組織日前發指引,提醒家長及照顧者應觀察留家待入院病童病情有否惡化,也要記錄病童發病日期及時間,留意體溫、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及量。若發現病童有呼吸困難、持續發高燒或進食困難等徵狀,應馬上召救護車入院 (附表:家長照顧留家染疫兒童及青少年 7個注意事項)。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昨稱不贊成兒童獨立送院,擔心引起情緒問題,建議若染疫幼童無長期病且家居環境理想,應容許留家並安排醫生遠程視像跟進病情。 Read more

【新冠變種】葵涌邨逾10座有居民染疫 黃大仙污水樣本驗出Delta、Omicron 憂長者易感染 港大學者:本港未有條件與病毒共存

【明報專訊】葵涌邨新冠變種病毒疫情未遏,全邨16座大廈中逾10座有居民染疫,截至昨日(24日)累計逾220宗陽性及初步陽性個案。至於黃大仙同時出現兩種變種病毒蹤迹,當局發現該區有污水樣本驗出Delta,亦有樣本驗出Omicron。日前驗出污水陽性的黃大仙豪苑懷疑出現涉Delta的垂直傳播,至昨日共3人染疫。政府專家顧問、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Omicron傳染性較高,但Delta對沒打針者、特別是長者,有更大風險引致重症。至於兩種病毒株在同一區內會否增加再變種機率,許引述世衛專家稱,海外所謂「Deltacron」屬實驗室污染,未有出現混合變種。此外,香港大學日前發表研究,指出在人類肺部和腸道上皮細胞的實驗中,Omicron的病毒複製能力較其他新冠病毒變種低。港大微生物學系臨牀副教授陳福和昨日稱,雖然Omicron較其他變種弱,但本港還未有條件與病毒共存。 Read more

【新冠變種】Omicron發病高風險地區 理大推算未來一周將延伸荃灣、沙田、九龍灣、觀塘、元朗

【明報專訊】新冠變種Omicron疫情在社區進一步擴散,前日驗出初步陽性、感染源頭不明的20歲崇光百貨女售貨員(第12,945宗)昨日證實陽性,其父親1月1日已發燒及咳嗽但沒求醫,沒接種新冠疫苗,在社區逗留至1月9日其女兒初陽才被送入檢疫中心。衛生署追查發現,父女或與望月樓群組有關,父親在屯門愛定商場經營東亞大藥房,而住屯門嘉悅半島第一座的44歲男機艙服務員(第12,611宗),在上月26日發病後,27日曾到該藥房。衛生防護中心今(11日)公布,父女的病毒基因排序與他完全脗合。此外,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加權核密度(E-WKDE)模型,預測未來一星期,本港發病高風險地區會從屯門、大埔、九龍塘、北角、銅鑼灣及跑馬地,逐步延伸至荃灣、沙田、九龍灣、觀塘及元朗,呼籲市民暫時減少在這些區域的非必要出行。 Read more

防範Omicron變異病毒株威脅 家長應為子女盡早接種新冠疫苗(衛生處方)

Omicron變異病毒株是自2019冠狀病毒病爆發大流行以來,出現最多基因突變的變異病毒株,可能更具傳染力。近期南非爆發了主要由Omicron變異病毒株引起的第四波感染,短短兩星期間每天新確診個案已大幅增加30倍至每天過萬個新症。Omicron變異病毒株在非洲南部爆發後,在全球擴散速度極快,威脅不容忽視。2019冠狀病毒病流行初期,兒童及青少年感染率比成年人相對較低。然而,隨着2019冠狀病毒病的全球大流行,海外數據顯示兒童和青少年的感染率不斷上升。有些人誤以為兒童和青少年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後病徵輕微,因此無需接種新冠疫苗。 Read more

【新冠變種】Omicron和Delta、流感、傷風症狀比較 美國第五波疫情加流感呈上升趨勢 可致重症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三(29日)指出,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上周增11%。世衛總幹事譚德塞表示,非常擔心更具傳染力的Omicron變種與Delta變種同時傳播,引發如海嘯式確診數目急增。此外,美國去年沉寂的流感疫情有捲土重來的迹象,令人憂慮Omicron和Delta病毒株肆虐,加上流感夾擊,恐令醫療系統在今冬嚴重受壓。美國上個流感季是有紀錄以來最輕微,或與防疫措施等因素有關,但流感疫情近期呈現升勢,包括入院人數,已有兩宗兒童死亡個案,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專家指出,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株可引致重症,估計正常流感季或會重現。因新冠病毒住院的人數亦持續攀升,但暫仍低過今年初的高峰。究竟流感、傷風新冠病毒(Delta和Omicron)症狀有什麼分別? Read more

【新冠變種】港逾50宗Omicron個案回港第四日前發現 衛生防護中心:Omicron傳播快 社區爆發風險高 一點火花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

【明報專訊】衛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表示,Omicron變異株暫未在社區出現第二代傳播,但其傳播快,本港出現社區爆發風險非常高,「任何一點火花」都足以激發第五波疫情。聖誕節後本港急增3宗免檢疫機組人員在社區被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個案,且全部疑染Omicron變異株,其中有國泰機組人員疑四度帶新冠病毒Omicron變異株入社區,今日起由外地及台灣返港的貨機機組人員會由家居健康監察改為酒店檢疫3天。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最好應酒店檢疫5天,若酒店檢疫3天後居家監察,其間戴電子手環屬可接受,雖然仍有風險,但本港市民多戴口罩已有助減低風險。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