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頭暈天旋地轉?不少人都會以為自己患上耳水不平衡,但真正的耳水不平衡何止暈眩,還有其他徵狀包括耳鳴及聽力下降,必須出現以上3個徵狀而且反覆發作,才算是耳水不平衡(學名:美尼爾氏綜合症-Meniere’s-disease)。現時仍沒有完全根治耳水不平衡的方法,但透過藥物治療及調整生活,有助控制徵狀,減低對聽力及日常生活的影響。 Read more

知多啲:耳仔「通波仔」 擴闊耳咽管

【明報專訊】嚴重鼻敏感,令耳咽管口經常閉塞,坐升降機也會耳痛,耳壓未能改善,或需手術治療,方法有兩種。 傳統刺穿耳膜通氣。醫生在耳膜上裝上通氣管道,調節耳壓,成功率高,但一般只能維持9個月至1年,之後通氣管道會如耳垢般自然跌出來,有需要可再做。 近十年出現的另一種技術,原理像通波仔,利用導管經鼻孔進入至耳咽管口,再泵起導管上的氣球約10秒,將四周的軟組織推開,擴闊管口。根據2015年德國明斯特大學研究,有622名病人接受治療,部分是治療雙耳,手術成功率約七至八成,成效維持5年,但要全身麻醉,適合曾接受傳統耳膜導管手術但復發人士。而由於有二至三成人接受通波仔手術後無效,所以黃德彰表示,他為病人通波仔時,也會同時放入傳統通氣管。 Q&A:耳垢太多 可致耳壓失衡 問:耳垢多會導致耳塞?上機前清理有幫助嗎? 黃:耳垢太多或戴耳機聽歌,會阻塞外耳道,讓外耳道與耳膜中間有空氣停留,自製密封環境,就算耳咽管暢通,也會令耳壓失衡。但不建議自行清理耳垢,因大部分人毋須刻意處理耳垢,身體會自行排走,用棉花棒清潔反有可能將耳垢推入耳道。若耳垢過多,導致耳谷耳塞等不適,應找醫生處理。 減肥太快 影響聽力 問:耳咽管閉塞會出現耳痛,哪些人耳咽管口長期張開? 黃:耳咽管口長期張開,坐飛機時不受影響,但說話時聲音好像走入耳內,出現回音。有文獻指出與減肥過急有關,耳咽管口附近的脂肪縮小,令管口擴大。曾有名30多歲女士,數月內減去30磅後發現聽力有異,求醫後增肥10磅,聽力始回復正常。另外,孕婦生育後因水腫減退,管口變闊至長期打開,但一段時間後會回復正常。

Read more

搭飛機耳仔痛 用錯力隨時爆耳膜 三招減氣壓不適

【明報專訊】早前,一班由愛爾蘭飛往克羅地亞的航機,因途中失壓,須於7分鐘內急降8000米(26,000英尺),結果令不少乘客耳鼻疼痛,33名乘客需要送院,當中不少是口鼻噴血,血染氧氣罩。 暑假出遊,飛機失壓急降未必經常遇上,不過坐飛機時耳朵疼痛,相信很多人也試過。不少人會按鼻閉口噴氣來反壓,令閉塞的管道暢通,但原來過度用力反壓,隨時穿耳膜,究竟應如何處理? 三招減氣壓不適 手捏鼻孔、閉口、稍 稍噴氣,以調節內耳 壓力。注意呼氣時力度要輕,可重複多次 鼻敏感患者上機 前先服抗敏藥、 噴鼻藥或洗鼻等減少鼻塞 飲水或吞口水,拉開耳咽管口 今次事件據報因機師誤關增壓系統引起,然後機師決定將飛機急降8000米以回復機內壓力,導致多名乘客口鼻噴血,情况嚴重。香港中文大學名譽臨牀副教授、耳鼻喉科專科醫生黃德彰指出,機內壓力升降也會影響耳鼻,是次壓力先降後急增,更可能加重傷害。醫學界雖然未有明確指標,氣壓劇變至哪個級數才會對人體有傷害,但可以參考飛機師的訓練指引,每分鐘最多只能下降3000英尺。是次意外,明顯已超出極限約近兩成半。 意外導致傷者口鼻噴血,黃德彰相信是傷及鼻竇。事實上,耳鼻各有調節壓力機制,耳朵靠耳咽管調節,鼻則靠鼻竇。鼻竇出口連接鼻腔,相比起耳咽管,鼻竇出口較大,較易調節壓力,不易受傷。故平常坐飛機,氣壓改變大多只會影響中耳,很少波及鼻竇。 要了解這個調節機制,首先要知道大氣壓力對身體的影響。飛機爬升時,大氣壓力下降,這時人體內的氣壓較外界高,身體就會自動排出空氣減壓,下降時則相反。「如乘客有鼻塞,鼻竇出口阻塞,調節壓力功能減弱,飛機下降時外間氣壓大於鼻壓時,鼻竇黏膜下的血管會被扯傷,血液流去鼻腔,導致口鼻流血。」黃德彰估計,有鼻塞或鼻敏感等問題乘客,傷情較嚴重。 處理手法是為傷者急救止血,包括用手按鼻翼、口含冰塊或以冰敷面等;之後再服藥或滴藥,減少鼻水積聚令鼻竇通暢,傷患會慢慢自行痊癒。如受損情况嚴重,有可能要食抗生素,減低發炎風險。 傷風鼻塞 增耳壓失衡風險 平常坐飛機,氣壓變化不會如此急遽,但不少人也試過耳壓失衡的痛苦。中耳與鼻竇的調節壓力機制差不多,主要靠連接中耳及鼻咽的耳咽管,平衡耳壓及疏導中耳分泌液,保持管道暢通,由於耳咽管排出空氣比吸入容易,故飛機降落時對耳壓造成的影響會較為明顯。一般人大多可自行調節耳壓,即使耳有閉塞等不適,落機後也會自然消失。鼻敏感患者因鼻黏膜長期腫脹,易阻塞耳咽管口,所以屬耳壓失衡高危人士,若是較有經驗的患者,上機前會先服抗敏藥、噴鼻藥或洗鼻等減少鼻塞,預防氣壓改變對耳鼻的傷害;反而不少人因傷風感冒,有明顯鼻塞及流鼻水徵狀,卻沒意識到會增加搭飛機時耳壓失衡的風險,故未有採取任何預防措施。 當耳壓失衡出現耳痛,大部分人只要吞口水或飲水,活動耳咽管連接口腔軟顎的肌肉,就可以拉開耳咽管口。另一方法是靠反壓動作,即用手揑鼻孔、閉口、用力呼氣,以調節內耳壓力。黃德彰強調,反壓時噴氣的力度要輕,否則容易谷傷耳膜,甚至爆耳膜。 黃德彰(受訪者提供) 爆耳膜流血少未必覺 有名50歲女士從美國返港,因感冒鼻塞,飛機降落時感到嚴重耳痛,半邊頭也覺痛,做了數次反壓無效後,便加大力度,愈來愈用力,突然聽到「卜」一聲,耳朵即時暢通,但不久發現外耳有血,即時求醫。「成功反壓會聽到『卜』一聲,耳咽管口開通後,聽覺會回復清晰。不過若耳膜穿破,會聽到有如空氣在山洞內流走般的聲音。此外,如有血或有液體流出,聽力變差,代表耳膜可能被扯穿。」正確方法是要輕力反壓,次數不限,可重複多次。 因坐飛機或氣壓引起的耳鼻傷害,稱為氣壓傷害(Barotrauma),黃德彰說幾乎每周都有新症。大多病人情况輕微,只出現耳痛、耳塞或谷脹感覺,醫生會先為病人做聽力檢查排除其他可能性後,便可服用抗敏藥、噴鼻藥及洗鼻等,減少鼻塞情况,待徵狀自行消失。 氣壓傷害包括: .耳痛 .耳有腫脹感 .影響聽力 .耳膜受損 .穿耳膜 若耳咽管閉塞較嚴重,中耳內的分泌未能流出,或會變為中耳積水,出現耳谷脹,聽力如隔了一層膜,甚至痛楚,需要藥物治療。 黃德彰指出,中耳範圍較細,受傷後出血量不多,可能只得一兩滴,會流入鼻咽內,吞了也不覺;而耳膜穿破,血由外耳道流出,也未必會很明顯。如沒有發炎,有七至八成機會於3個月內自行癒合,其間可滴抗生素藥水,減低發炎風險,康復後聽力的影響不大。但若病情嚴重可能影響內耳,如中耳及內耳之間的薄膜穿破,內耳耳水滲出,便要臥牀休息,或須服用類固醇,甚至接受手術治療。 文: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