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是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專家拆解嘔吐、腹瀉背後的患病信號

近日接二連三出現懷疑食物中毒事件,患者大多進食生蠔(另有燒雞)等食物後,先後出現腹痛、發燒、噁心、嘔吐、腹瀉、頭痛、心悸等病徵,究竟哪些食物容易引致食物中毒?以上病徵是否就是腸胃炎作怪呢?若大魚大肉後出現胃腸飽滯,是否就是消化不良?不過,有專家指出,不要輕視嘔吐、腹瀉等病徵,因有可能是其他的患病信號,如胃酸倒流、胃輕癱、腸易激等!如何紓緩消化不良、改善腸道健康呢?專家逐一拆解。 哪些食物容易引致食物中毒?吃得太飽、太急都會出現消化不良、腸胃炎? 食物中毒因「生食」之過?嘔吐腹瀉 腸胃炎、消化不良作怪? 刺身、海鮮、肉類「生食」陷阱 增感染病毒和寄生蟲風險 刺身、海鮮是不少港人的至愛,不過,醫生提醒尤其是「生食」三文魚、生蠔,甚至是各式肉類的「新鮮」味道時,食物本身可能已存有細菌、病毒和寄生蟲,或在處理過程中已受污染,或會造成食物中毒,而且生吃有機會感染寄生蟲,一旦感染會出現哪些病徵呢? 疫情下嘔吐疑染新冠?查找背後原因 小心腸胃炎作怪 照顧患者5大重點 嘔吐的原因有「無限可能」!有醫生指出,很多人以為嘔吐大多與「食錯嘢」有關,但原來早期盲腸炎都可以引起嘔吐,而小朋友和成人出現嘔吐的原因亦不盡相同。例如小朋友嘔吐:可以是由食物中毒、腸胃炎、吃得太飽、鯁骨或暈車浪所致;成人及長者呢?照顧嘔吐者又要注意哪5大事項呢? 【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有醫生表示,0至1歲初生嬰兒最常見的傳染病是急性腸胃炎,因為當他們會把手或者小物件放進口內,若帶有病原,例如輪狀病毒就會引致腸胃炎,一般會出現肚瀉、嘔吐、發燒、小便量減少等病徵,最令人擔心的是有可能引致脫水…… 腸胃炎丨衛生處方:病毒性腸胃炎 天氣轉冷易中招 急性腸胃炎可由多種不同病原體引起。常見病原體包括病毒(如諾如病毒及輪狀病毒)和細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及沙門氏菌)。病毒引發的腸胃炎在香港全年都會發生,冬天較為活躍。至於傳播途徑除了主要經飲用或進食受污染食水或食物外,諾如病毒可經嘔吐時飛濺出帶病毒噴沫傳播。 注意其他患病信號:胃酸倒流、幽門螺旋菌感染、腸易激、胃輕癱 【腸胃毛病系列】胃脹易飽滯不適? 簡單5招對付消化不良 吃得太急、太飽、太肥膩、飲酒、食煙等,都與消化不良息息相關,不過,有醫生提醒,消化不良亦有可能跟身體患病的信號有關,例如胃酸倒流、胃潰瘍、幽門螺旋菌感染、腸易激綜合症等,原因何在?有哪些治療方法和對付消化不良呢? 【腸易激綜合症】腹脹持續便秘或肚瀉 照大腸鏡無發炎病變 有可能腸易激作怪 腹部脹痛持續?大便習慣改變,如經常便秘或肚瀉?照大腸鏡報告亦不見異常?莫非是「腸易激綜合症」?原來此病並不罕見,有可能因為飲食習慣、不良情緒及過往腸道感染有關係。 胃輕癱 vs 消化不良|經常胃脹、無法進食、嘔吐?病徵易混淆 兩類人士易有胃輕癱 留意體重下降是警號 都市人可能都曾有過進食後胃脹、「個胃頂住」的經歷,以為是消化不良之過,但若上述情况持續出現,甚至一進食便嘔吐,有可能與胃輕癱(Gastroparesis)有關,哪些人較容易出現胃輕癱呢?照胃鏡檢查時跟消化不良患者會出現什麼不同情况? 腸胃炎肚屙肚痛致吉巴氏綜合徵?免疫系統攻擊周邊神經系統令肌肉無力麻痺 康復訓練知多啲 有腸胃炎、肚屙或傷風感冒等前期病史的人士注意!原來大多數吉巴氏綜合徵患者在發病前都會出現以上病史。究竟什麼是吉巴氏綜合徵(Guillain-Barré syndrome)?這種罕見而嚴重的急性神經系統疾病,會令患者出現四肢疼痛,甚至麻痹、肌肉漸漸無力等病徵…… 專家教路:哪些食物易「中毒」?對付食滯便秘、改善腸道有法 食白果會中毒?常見含天然毒素7種蔬果 食安中心教你點防食物中毒 食白果會中毒?發芽的馬鈴薯有毒?食未經煮熟的鮮金針、四季豆等都有引致嘔吐、噁心?常見含有天然毒素的7種蔬果你又知道多少呢?如何減低中毒風險呢? 【消化不良】 食滯便秘增磅點解決?營養師拆解消脂消腩補充劑迷思 教你3招「急救」 自助餐、任食放題、大魚大肉過後,便秘了、增磅了或消化不良,點解決?吃消脂消腩、排毒通便、減肥阻吸收等的補充劑有用嗎?有方法可以消滯通便?專家逐一拆解箇中迷思,還教你「食、飲、動」3招「急救」! 【益生菌】食益生菌有益腸胃健康?進食發酵食品3大注意事項 益生菌有助腸胃健康?真的嗎?多食發酵食品如泡菜、芝士、乳酪等對健康有幫助嗎?即看營養師逐一拆解,還要知道進食發酵食物的3大注意事項! Read more

【呼吸道感染】研究: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較新冠爆發前減 團隊倡續戴口罩 防細菌爆發控抗生素用量

【明報專訊】港大研究發現,對比新冠疫情爆發前,本港近兩年抗生素供應量顯著下跌,由4種具呼吸道傳播潛力的包膜細菌所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下降,同時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疾病呈報數字亦減少(詳見附表),不過,非經空氣傳播的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引起的敗血病發生率則無下降。團隊認為是防疫措施、尤其戴口罩所致,助降低抗藥性細菌流行程度,但若未來放寬措施,呼吸道感染個案或反彈,未來或要考慮維持戴口罩等防疫措施。港大研究:新冠疫下抗生素用量減-包膜細菌、猩紅熱、水痘及肺結核等4類傳染病跌-過度使用抗生素可能增加耐藥細菌滋生風險,港大微生物學系、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與護理學院的團隊研究分析2012至2021年間衛生防護中心的抗生素批發及供應數據,與猩紅熱、水痘和肺結核的呈報個案,以及醫管局住院病人血液種菌數據,研究論文上周二(5月31日)已在期刊Antibiotics發表。 Read more

【手部衞生日】關鍵時刻潔潔手 細菌病毒快快走 抵禦新冠病毒 潔手習慣不可少(衛生處方)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下,除了接種新冠疫苗,個人衞生亦十分重要。每年的5月5日是「手部衞生日」,衞生署感染控制處今年以「關鍵時刻潔潔手 細菌病毒快快走」為主題,透過不同渠道宣傳手部衞生,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留意手部衞生,尤其在「關鍵時刻」清潔雙手,預防病毒傳播。什麼是潔手的「關鍵時刻」? 簡單而言,當我們用餐前後、觸摸公共物件、外出回家、如廁後等情况、或任何當你發覺雙手骯髒的時候,也是應該清潔雙手的「關鍵時刻」。 Read more

【傳染病】認識4類兒童常見傳染病:急性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 家長要知道的預防方法

初生嬰兒出生時,父母必定大為緊張,特別是目前新冠肺炎仍然肆虐,更令父母擔心小寶寶會因為抵抗力較差而生病。以下4類兒童常見的傳染病,包括腸胃炎、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等,家長們對這些傳染病了解嗎?有哪些預防方法呢?急性腸胃炎-出現肚瀉、嘔吐、發燒等病徵-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曾尚賢醫生表示,零至一歲初生嬰兒最常見的傳染病是急性腸胃炎,因為當他們開始慢慢長大,會把手或者小物件放進口內,若帶有病原,例如輪狀病毒就會引致腸胃炎,一般會出現肚瀉、嘔吐、發燒、小便量減少等。 Read more

兒言自得:水痘派對

小時候,曾聽過老人家說,家裏有孩子出水痘,不會刻意把他隔離,也不介意他把病毒傳染給其他孩子,甚至有家長會把自家孩子帶來和病童親近親近,增加感染機率。那時的想法是,反正人一生中總要出一次水痘,加上小孩患水痘病情遠比成人輕微,不如讓孩子趁機早點受到感染,以後終生免疫,一勞永逸。 Read more

【武漢肺炎】飛沫播毒可傳3米 冬天更易擴散 醫生稱低溫乾燥助生存 地鐵車廂密封地方飛更遠

【明報專訊】內地曾稱新型冠狀病毒「可防可控」,結果疫情曝光近一個月愈擴愈大,最新發現披露控疫難處。北京專家表示,在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中發現無症狀的感染者,為防控工作增加困難和複雜性。同時,內地最新一份新病毒治療方案指出,新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亦可透過接觸傳播。本港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表示,飛沫一般可噴至3米,但在氣流大的車廂,飛沫可傳至數十米外,而近日天冷適合病毒生存,若人多聚在室內取暖,會令病毒更易傳播。 Read more

【武漢肺炎】澳洲成功複製新型冠狀病毒 助及早診斷及測試疫苗效用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全球,澳洲科學家今日(29日)表示,他們成功在實驗室培養出新型冠狀病毒,形容是「重大突破」,是首次在中國以外地區複製該病毒,有助及早診斷這種致命傳染病及測試疫苗效用。 Read more

【武漢肺炎】譚談健康:對抗冠狀病毒靠自己

前些時候,在YouTube聽台大中國文學系教授歐麗娟用現代小說的角度解說《紅樓夢》,使我慢慢的了解到紅樓夢的結構和作者主要想表述些什麼,獲益良多。最近,亦在YouTube開始聽台大中國文學系教授蔡璧名的莊子課,用現代簡單的生活語言介紹莊子,不聽則已,一聽入迷。說到蔡璧名教授,她時常在大學內的醉月湖畔打太極拳,我心想,這正正就是我們現代人需要和缺乏的東西——恆常運動。 Read more

肥胖高齡慢性病者高危 武漢新冠狀病毒患者痰發現病毒 不排除有限人傳人

【明報專訊】武漢新冠狀病毒41宗確診中,7至8人情况嚴重,有人出現肝、腎衰竭,更有兩人要用人工心肺機。從武漢考察回港的醫管局代表稱,患有慢性病、高齡及肥胖是感染後發展至嚴重個案的高危因素。同時,內地在病人的痰發現新病毒,本港專家說這有可能成為傳人途徑。 Read more

洗衫倒垃圾 易感染病菌

洗衫倒垃圾 易感染病菌 【明報專訊】保持個人及環境衛生,可減少傳染病;不過,英國皇家公共衛生協會(RSPH)的最新報告指出,公眾對於清潔衛生的標準有些混亂,打掃清潔時,往往只着眼看得見的灰塵,而忽略看不見的微生物。 (Chet_W@iStockphoto) 報告指出,病菌在下列情况最容易傳染: 接觸食物 用手進食 上廁後 打噴嚏、咳嗽、流鼻涕時 清洗髒衣物 照顧寵物 清理和倒垃圾時 照顧受感染的病人 資料來源:www.rsph.org.uk 三伏天穴位敷藥貼 冬病夏治 「天灸」是在三伏天,即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將中藥敷貼於特定穴位,通過藥物疏通經絡,平衡陰陽及調理臟腑,從而達到冬病夏治的目的。天灸療法適應範圍︰ 呼吸疾病:易患感冒、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等 消化疾病:虛寒性胃痛、慢性胃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等 脊椎關節疾病和慢性痛症: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膝關節炎等 婦科疾病:痛經、月經不調、白帶過多等 小兒疾病:消化不良、厭食、體虛易感冒、哮喘等 2019年三伏天 初伏:7月12日(本周五) 中伏:7月22日(周一) 末伏:8月11日(周日) 中醫教預防中風 中風可造成永久嚴重傷殘,對患者及照顧者而言,日常生活將要面對巨大的挑戰。香港公共圖書館與博愛醫院合辦免費講座,由註冊中醫講述中風成因、康復治療,以及如何預防中風。 日期:7月27日(周六) 時間:下午2:30至4:00 地點:將軍澳公共圖書館 講者:註冊中醫莊潔鎣 報名:由7月12日(本周五)起登入網頁或致電登記。每人限預留座位1個,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查詢:2706 8101 網址:www.hkpl.gov.hk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