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新年外遊 衣食住行防風土病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假期將至,又是旅遊高峰期。無論你打算短線遊泰國、日本,或長征非洲、南美洲;除了要注意人身安全,個人健康也十分重要。但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指出,不少香港人缺乏安全旅遊意識。 不同國家有不同風土病,由飲食衛生到蚊叮蟲咬,隨時危及健康。不想樂極生悲,便要留意旅遊地區的傳染病流行情况及預防方法。 ▲(Tomwang112@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問醫生 ◆曾:曾祈殷(感染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 ◆鄭:鄭志文(家庭醫生) ■旅行執藥唔嫌多? 問:旅行前有什麼要注意? 鄭:出門旅行應特別留意四大要點: 1. 地理環境:不少國家都有不同的風土病,例如東南亞國家因蚊患嚴重,到訪時要注意防蚊;如要前往高地,也應準備紓緩高原反應的藥物。 2. 個人健康狀况:長期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哮喘等的患者,應事先檢查藥物有否過期,準備比預期較多的分量,就算行程延誤或有突發狀况,也有足夠藥物。 3. 一般藥物:除了基本的退燒或止瀉藥外,針對眼睛、皮膚等較為敏感的部位,也應預備眼藥水、護膚品等。 4. 旅遊保險:一旦在外地有醫療需要,當地的醫療條件或未如理想或費用高昂,此時旅遊保險就可派上用場。 ▲接種疫苗——最常見由空氣和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是季節性流感,由於病毒不停變型,所以每年應接種新疫苗。(parinyabinsuk@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 ■疫苗非100%有效? 問:旅途上,如何預防傳染病? 鄭:首先要按需要接種疫苗,也有一些口服疫苗或藥物可幫助預防各種疾病。但疫苗並非100%有效,而目前很多傳染病尚未有疫苗。所以最重要的是個人衛生,所謂病從口入,如果進食不潔食物,有可能感染霍亂、肝炎等。另外,不少傳染病會透過飛沫及空氣傳播,前往人多地方,如身邊有人咳嗽、打噴嚏,應盡快避開,孕婦、小孩、長者等抵抗力較差人士就更應留心。 ■出遊忌食冰? 問:病從口入,如何預防飲食引致的傳染病? 曾:不少病人以為只要出發前接種了疫苗,到外地就可以敞開肚皮大吃。其實現時針對污染食物、水源的可靠疫苗,只有甲型肝炎及傷寒病。但戊型肝炎、副傷寒、腸道出血、大腸桿菌、桿菌痢疾等仍缺乏預防措施,若不注意飲食,就有可能感染以上疾病。 身處外地時,要特別注意飲用食水,自來水一定要煮沸才飲用,或直接購買樽裝水。若到訪天氣較熱的國家,則要留意避免食用冰塊,因冰塊製作從水源到儲藏皆易受污染,令冰塊成為常見的細菌來源。 此外,應避免食用未經煮熟的食物,包括生的蔬菜、沙律等,水果也應先削皮。最後,緊記要保持個人衛生,進食前先洗手,避免食用路邊攤食物。 ■噴水池勿走近? 問:最常見由飛沫或空氣傳播的疾病有哪種? 曾:最常見的可謂季節性流感,由於病毒可迅速變型,市民應每年接種新疫苗。麻疹、德國麻疹、水痘等可透過空氣傳播,不少人小時候已接種過相關疫苗,但有時為病人檢查時,會發現他們體內並無抗體,為安全起見,出發前往高發病地區前,最好請家庭醫生為你檢查一下。無論有沒有接種疫苗,留意在有人咳嗽時都應避開。 飛沫傳播的疾病方面,要多加留意退伍軍人症。當酒店的冷熱水系統或水缸出現問題,可能會傳播退伍軍人桿菌,即使是新建成的酒店,如沒適當清潔水缸,也會構成風險。由於桿菌透過水點或霧氣傳播,到大型遊樂場或廣場遊覽時,應避免走近噴水池。 ■蚊叮蟲咬後患無窮? 問:如何預防昆蟲傳播的疾病? 曾:昆蟲傳播的常見疾病中,不少與蚊子相關,包括登革熱、瘧疾、黃熱病;另外也要特別留意由蚤、蟎、蜱等傳播的斑疹傷寒。 黃熱病流行於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熱帶地區,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前往高風險地區的旅遊人士應接種疫苗。有些國家會要求旅客出示有效的疫苗接種證明文件。疫苗注射10天後才能提供有效保護力,因此市民應在出發前預留充足時間接種。現時只有衛生署轄下的兩間旅遊健康中心提供注射服務,市民要多加留意。 瘧疾可透過口服藥物預防,惟病人需要在出發前、旅程中及回港後持續服藥一段時間,例如阿托喹酮及氯胍(Atovaquone & Proguanil)要在旅程前一天至旅程結束後一星期為止,多西環素(Doxycycline)更需服用至旅程結束後4星期為止。 不少傳染病如登革熱沒有預防藥物,也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所以大家要做足防蚊措施。蚊子多於早上或黃昏時出沒,此時到訪農田、郊外,應穿著長袖衫褲、噴蚊怕水,減低被蚊叮咬的風險。 ▲(鍾林枝攝) 避免接觸動物 鄭:另外,一些淡水湖及河流也會有寄生蟲,進食未經煮熟的河鮮,或是下水遊玩,皆有可能接觸到寄生蟲,市民也要小心。早前肆虐的中東呼吸綜合症與駱駝有關,如非必要,也應盡量避免接觸動物。 文:段曉彤 插圖:杜思頴 編輯:林曉慧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有片】SARS MERS HINI H7N9 寨卡 EV-71 第五型腺病毒 袁國勇新藥 一款抗7病毒

【明報專訊】過去20年攻擊人類的病毒大軍層出不窮,目前每種藥多數只針對一種病源,難以同時對抗各病毒。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為首的研究團隊,過去兩年針對不同病毒在人體內複製的共同機制,發現了一種新型廣譜抗病毒藥物,可阻「病毒工廠」誕生,並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細胞腺和小鼠實驗證實,該藥最少能治療7種病毒感染,包括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H1N1、H7N9、寨卡、EV-71腸病毒和第五型腺病毒。袁國勇指出,該藥有望最快5年後面世,盼日後「無論有什麼新發性傳染病,由病毒而來的,我們都能對付到」。 ▲(明報製圖) 阻「病毒工廠」出現 實驗病毒數量減半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團隊發現了一種化學合成物AM580,有效治療多種病毒感染。團隊透過細胞腺實驗發現,使用很小量AM580後,冠狀病毒MERS、SARS、流感病毒H1N1、寨卡病毒、EV-71腸病毒和第五型腺病毒的數量減至少於原來的一半。 另一小鼠實驗中,10隻染了H7N9禽流感、並用噴鼻方式接受AM580治療的小鼠,兩周後有6隻生存;無接受治療的10隻小鼠,10日內全死亡。接受強力抗病毒藥扎那米偉(Zanamivir)的10隻小鼠,則有9隻生還,但這藥只專治流感。 至於感染MERS病毒的小鼠實驗中,沒接受治療的小鼠,兩周後僅25%生存;注射AM580的小鼠則100%生還。注射AM580第4日,沒用藥小鼠的肺和腦內病毒量,較已接受藥物的組別多約一萬倍。 AM580效用在於阻斷病毒複製,人體細胞內的蛋白SREBP與DNA-SRE結合後,所產生的脂肪酸是雙膜脂質囊泡(Double membrane vesicles,簡稱DMV)的原材料,部分病毒能利用DMV大量複製;AM580則有效阻斷SREBP和SRE結合,並阻斷脂肪酸的產生,從而阻止DMV這個「病毒工廠」出現,因此病毒無法大量複製。 「對付愛滋病毒外大部分病毒」 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出,AM580對付需倚賴DMV的病毒特別有效,如MERS冠狀病毒,但流感病毒不需倚賴DMV,而是倚賴一種脂肪酸才能發揮活性,AM580上述機制可令流感病毒失效。他相信AM580能對付除了愛滋病病毒以外的大部分病毒。 ▲袁國勇的團隊發現新型廣譜抗病毒藥物,最樂觀約5年後能推出市場,說「希望這藥物將來繼續發展,無論有什麼新發性傳染病,由病毒而來的,我們都能對付到」。(李紹昌攝) 用藥5天不憂副作用 料5年後推市場 袁又說,以往廣譜抗病毒藥無法覆蓋這麼多種病毒,市面一種治療血癌的藥物「替米巴羅汀」與AM580的結構非常相似,其毒性和副作用很小,而抗病毒藥很多時只會用5天,不擔心AM580會有嚴重副作用,形容它是有很大潛力的藥物。袁國勇說,AM580理論上可做預防性藥物。 該研究已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袁表示,已就AM580作廣譜抗病毒治療申請美國專利,並有投資者對此藥有興趣,將做臨牀測試,最樂觀5年後能推出市場,「AM580不止對流感,對冠狀病毒也有效;滴鼻和注射方式同樣有效。希望這藥物將來繼續發展,無論有什麼新發性傳染病,由病毒而來的,我們都能對付到」。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9181 4676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