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健康】生育黃金期常見婦科病 懷孕時有子宮肌瘤 割唔割好?

【明報專訊】子宮肌瘤是女性生育黃金期常見的婦科病。年紀愈大,發病率愈高。由於徵狀不明顯,不少人做產前檢查時才驚覺「買大送細」,發現子宮長有纖維瘤或瘜肉。 Read more

姿治通鑑:姿勢不當 小心假肚腩

【明報專訊】不少人會透過控制飲食來收減身形,亦有人選擇跑步、游水或健身單車等各式各樣帶氧運動,盼望能收脂收腩。努力過後,體重逐步下降,惟肚腩總是緊緊伴隨,令人懊惱。其實,除了腹部脂肪囤積會形成肚腩,姿勢不當也會影響體態,形成假肚腩。 Read more

醫學滿東華:緊急避孕 黃金120小時

【明報專訊】上一次長假期過後,程醫生一早返回診所,已經有一對坐立不安的夫婦在候診室等候。程醫生匆匆放下手提包,便請兩人進入診症室。原來李先生及李太太剛剛從日本旅行回來,李先生焦急的說:「程醫生!我們不想搞出人命啊!」 Read more

孕前產前驗基因 揪出遺傳病

【明報專訊】「人類基因圖譜」解碼後,近年檢測基因變成了潮流商品,一個口水樣本就可以檢測癌症基因、天賦基因,甚至肥瘦基因。孕前產前基因檢查,幾乎是現今準父母必檢項目。專家強調,孕前產前基因檢查不是水晶球,不能完全排除BB病患;而產前遺傳諮詢及輔導,應是針對為懷疑有問題的胎兒提供診斷和解決方案。 Read more

【尿道炎】安全性交不傷胎兒 健康準爸媽毋須禁慾

【明報專訊】懷孕時性交會誘發子宮收縮,導致小產?禁慾10個月,增加「出軌」危機?懷孕期間,不少準爸媽都變成「緊張大師」,不但在飲食、生活上有各種擔憂,就連性生活都多多忌諱。 究竟性交會否導致流產、早產?什麼體位最「穩陣」?口交是否較安全?專科醫生及性治療師為大家解答常見謬誤,拆解「大肚性事Dos & Don’ts」。 有懷孕併發症 禁止性生活 1.懷孕期不可以有性生活? 鄧:在華人社會有很多避忌,例如懷孕就不可以同房同牀,更不用說性行為。事實上,在整個懷孕期,性交都安全,孕婦亦可以自慰,透過撫摸或刺激陰核獲得愉悅感覺,甚至達到性高潮的狀態。 不過,正患有陰道炎的孕婦、其中一方或雙方有性病或懷疑有性病,都不適宜性交。如伴侶有性病,可以透過性行為包括接吻、口交傳染。當孕婦陰道受感染,經陰道分娩時,很大可能把性病傳染嬰兒。 林:一般而言,懷孕期可以有性生活,包括愛撫、性交等親密行為;但動作不能太激烈,次數不能太頻繁,也不能忽略性生活的衛生。當孕婦出現任何懷孕併發症,如先兆流產、產前出血、胎盤前置、子宮收縮等情况便應禁止性生活。另外,懷有多胞胎、有早產迹象、宮頸短、妊娠高血壓等,也不宜有插入式性行為。 李:由於子宮具有保護胎兒的功能,一般的性愛行為並不會傷害胎兒。只要孕婦及胎兒發展健康正常,在懷孕期間仍可維持正常性生活,但假如孕婦身體出現異常徵狀,便應找醫生檢查,看看是否需要暫停性事。 精液不催生 性高潮不會增小產風險 2.精液中的前列腺素,會誘發子宮收縮,導致早產、流產? 鄧:重劑量的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 )可令子宮收縮及子宮頸張開,是催生藥物。不過,雖然精液含有前列腺素E2,但其分量不足以令子宮收縮,達催生作用。 另外,有些人擔心性高潮時有抽搐現象,會令子宮收縮,造成流產或早產。這其實沒有關係,因為性交或自慰帶來高潮所引致的抽搐,是陰道或盆底肌肉刺激的抽搐,令到女性有一種興奮的感覺,與子宮收縮有分別。子宮肌肉大致可分為3組,這3組肌肉要同時收縮和放鬆,才可令子宮頸張開,進入產程,分娩胎兒。因此,性交或自慰達至性高潮,都不會增加小產風險。 孕中期性慾大多提升 3.女性懷孕時,性慾會上升? 鄧:理論上,孕婦由於荷爾蒙的改變,性慾於整個懷孕期裏會上升。在懷孕首12周即第一孕期(1st trimester),「害喜」現象出現,譬如嘔、暈,或者荷爾蒙的轉變,乳房會脹大,或者乳頭容易受損,因而令孕婦在性生活上有些卻步。於第二孕期(2nd trimester),即第13至24周,絕大多數孕婦已沒有「害喜」,性慾會提升。 另一方面,性慾不單單是受荷爾蒙改變影響,伴侶關係、外在環境、外來壓力等因素,都可以影響男方或女方的性慾。 林:女性懷孕期間,尤其是孕中期,體內激素增加,令陰道分泌增加、胸部豐滿、生殖器充血,再加上陰部敏感度增加,因此性慾往往大增。 李:女性在懷孕時,由於雌激素水平上升,性慾有可能增加;加上懷孕期間,骨盆腔、陰部及乳房會因充血而變得敏感,同時孕婦少了避孕的顧慮,因而更能享受性愛及更易獲得高潮。 不過,由於荷爾蒙的起伏變化大,性慾可能時有高低。孕婦亦可能因為惡心嘔吐、乳房脹痛、水腫等妊娠徵兆不適,體重增加、身形變化而影響自信,以及後期因子宮愈益擴大,壓迫到其他器官,造成腹部不適,或者因為腰部痠痛,令性慾減少。 適當體位 免壓迫腹部 4.懷孕時性交,不宜男上女下? 林:懷孕早期可採用任何性交姿勢,到了孕中期,因腹部已隆起,性交時應避免壓迫腹部,動作不可太劇烈。性交姿勢可採用前側位、後背位或前坐位。及至孕後期因腹部脹大,此階段可採用後側位性交,或以按摩及愛撫等性愛方式。 鄧:在懷孕早期至中段初期,可以採用「男上女下」,因為肚子不是太大,孕婦不會太辛苦。但到了中後期,肚子愈來愈大,採取「男上女下」的姿勢或有困難。夫婦此時可嘗試騎乘體位「女上男下」,女方亦可背向男方而坐(reverse cowgirl),這體位能讓男方看清位置,幫助將陰莖進入陰道。在孕後期,胎兒頂着橫膈膜,孕婦躺平會比較辛苦;可採側入體位,孕婦感受到被丈夫包裹的感覺。 戴安全套方便事後清潔 5.懷孕期性交,毋須戴安全套? 李:懷孕時性交雖然不需要避孕,但安全性行為仍然非常重要。因為一旦染上性病,對孕婦及嬰兒的健康可以造成嚴重傷害。若伴侶近期感染性病,應避免與孕婦有任何形式的性接觸,不論是陰道性交、口交或肛交。若孕婦或其伴侶並非保持單一性關係,或與新的性伴侶性交,都應使用安全套。 鄧:孕婦到了懷孕後期,因為肚子變大的關係,更難清潔私處。在懷孕期間,孕婦的陰唇腫脹,且陰道分泌增加,或有輕微尿滲,更加要留意私處的清潔。如果性交時使用安全套,可方便在完事後清潔。在性交後須清潔外陰,特別是較易患尿道炎的人士,避免精液留在陰道口附近。此外,女性在完事後排尿,可減低性交後患尿道炎的風險。 口交或致靜脈空氣栓塞 6.孕婦可以口交嗎? 鄧:不建議在懷孕期間口交,尤其是為孕婦舔陰。醫學期刊Anesthesiolo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一份文獻指出,在懷孕期間,陰道充血、陰道壁變薄,如口交期間向陰部大力吹氣,可能引致靜脈空氣栓塞(venous air embolism)。至於為男方口交,則要注意衛生並確保沒有性病。由於男士患性病的徵狀不太明顯,而黏膜是最易傳染性病的位置,因此不太建議孕婦為男士口交。 即使不能口交、性交,夫婦也可以透過其他方法得到性滿足,例如撫摸、手交、利用性玩具增添情趣等。不過,要注意性玩具的衛生問題,可使用專用的清潔劑清潔;另避免使用入侵式的性玩具。 懷孕不是出軌單一因素 7.懷孕是出軌高危期? 鄧:如果一段關係只建立在「性」上面,在懷孕期間出軌的風險高。 然而,若雙方關係好,在性方面亦願意溝通,懷孕期不會令丈夫或太太出軌。相反,夫婦溝通出現問題、關係缺裂,可能大家不正面面對,懷孕期才成為觸發點,懷孕不是導致出軌的單一因素。有些文獻曾記載,如果在懷孕期溝通良好,夫妻關係反而會增進。 文:李祖怡 圖:李祖怡、受訪者提供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養生帖:懷孕仍有「月經」?

【明報專訊】月經是育齡女性每個月的生理性出血,月經正常是受孕的前提。《內經》記載「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七七……天癸竭……形壞而無子也」,指出月經受腎氣天癸的影響,停經代表生殖周期的結束。 現代生理學則解釋為女性卵巢周期性變化時產生出雌、孕激素,影響子宮內膜以28天左右為周期,增厚、脫落的模式循環,為受精卵着牀準備條件。 對備孕婦女來說,來月經就意味着這個周期沒有懷孕。但有人明明在出血,醫生卻診斷她懷孕了;也有人明明有「月經」,檢查結果卻是沒有排卵;更有女性發現自己的「月經」一個月來兩次;還有傳說中的更年期大出血與腫瘤的關聯等,困擾着很多女性。 非月經的生殖道出血常見有以下幾種情况: 1. 因神經內分泌失調所致的功能性子宮出血。在青春期和更年期女性中多表現為無排卵型,以無周期性為特徵,可根據中醫腎虛、脾虛、血熱、血瘀的分型辨證治療,而由多囊卵巢綜合症引起的無排卵型功血則較為複雜。也有因雌激素水平不足導致的排卵期出血,即在月經周期中間出血,中醫學認為多見於陰虛濕熱或氣虛血瘀的病人。另外,一些月經周期縮短、經量過多者也可能屬排卵性功血。 肝病血病 生殖道出血不止 2. 肝病、血液病的病人,前者因肝臟合成凝血因子減少而致病,後者因血小板減少而出血不止,前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後者可以在日常進食黃耆、花生衣等中藥材改善徵狀。 3. 育齡期婦女在懷孕初期仍有可能出現類似周期性出血,但明顯量少或淋漓不禁,特別是伴有胃部不適者應及時驗孕及就醫,排除宮外孕或先兆流產等可能。 4. 若出血異常,並伴有帶下味重、顏色改變者應及時就醫,排除惡性疾病的可能。 月經是每個育齡期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正常月經是女性健康的標誌。 文:董爽(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助理教授) 凍卵手術保存生殖能力 卵子只儲10年 35歲後增胎兒基因變異風險 「玻璃化」凍卵 提高存活率 冷凍胚胎保存已婚女性生殖能力 冷凍卵子受孕率低 Read more

英研究:新手父母最長缺眠6年

【明報專訊】不少新手父母常為新生嬰兒睡不安寧,英國華威大學(University of Warwick)有研究更指出,首名孩子出生會令父母缺眠最長達6年。 ▲英國有研究指出,誕下首胎的女性在產後首3個月睡眠質素特別差,每晚時數較產前少超過1小時。(網上圖片) 學者以2008至2015年德國的問卷數據作分析。研究訪問了逾2500名女性和近2200名男性,他們以1至10分為睡眠質素評分。結果發現女性產子後第1年睡眠滿意度減少,誕下首名孩子的睡眠質素評分平均跌1.7分,誕下第2或第3名孩子則跌約1分。 女性受影響較嚴重 若以時數計算,女性產後一年每晚睡眠時間較產前少約40分鐘,無論是第幾胎都有此現象。誕下首胎的女性在產後首3個月睡眠質素特別差,每晚時數較產前少超過1小時。 相較之下,新手爸爸所受的影響較輕——首名孩子出生後3個月,他們每晚睡眠時間僅減少13分鐘。 令研究員驚訝的是,首名孩子出生對母親睡眠的影響會持續4至6年,其間她們的睡眠滿意度整體評分較平均下跌約1分,每晚睡眠時間少25分鐘。不過,當第2胎或之後的孩子出生,母親的睡眠質素都會較快回復到產前水平,研究員相信是因母親已適應。 研究報告上月14日刊於《睡眠》(Sleep)學術期刊。 (衛報) Read more

孕婦過重過輕 子女肥胖糖尿風險增 中大研華人增重建議範圍

【明報專訊】孕婦要一人食兩人分量?還是保持苗條身段最重要?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原來孕婦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太多或太少,長遠或增加子女肥胖、患糖尿病和血壓高的風險。研究人員呼籲,孕婦應飲食均衡,應每周做150分鐘帶氧運動,維持體重在標準範圍。 中文大學醫學院婦產科學系、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和兒科學系團隊,最新分析了約900名本港兒童的健康數據與其母親妊娠期間體重資料。 研究參考美國醫學研究所建議懷孕期間增重的範圍,將兒童分3組,包括媽媽懷孕期增重在「建議範圍內」的嬰兒作為對照組,而媽媽懷孕期體重增加「多於建議範圍」的組別,其子女7歲時的BMI較對照組多出12%,血壓上壓和下壓分別高4%和7%,胰島素β細胞分泌功能和胰島素抵抗都高出61%和11%。而體重增加「少於建議範圍」的組別,子女於7歲時BMI多出對照組4%,血壓上壓和下壓分別高3%和5%,胰島素β細胞分泌功能和胰島素抵抗都高出14%和13%。 料影響胎兒新陳代謝基因表達 中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教授譚永雄指出,研究反映無論懷孕期體重增加過度或不足,都會引起下一代出現高血壓或血糖控制較差等問題,長遠可能增加子女日後出現肥胖、糖尿病和血壓高的風險,相信與孕婦肥胖或過瘦會影響胎兒新陳代謝或基因表達有關。譚永雄表示,孕婦可參考美國醫學研究所懷孕期間的增重建議(見表),維持體重在標準範圍。他續指團隊正進一步分析數據,望建立為華人婦女而設的懷孕期間增重建議,料未來兩年完成。 應每周150分鐘輕至中度運動 中大醫學院營養研究中心營養師張可琪建議,懷孕時正餐應多菜少肉少醬汁,肉類應去皮去脂肪,分量要適中;小食方面則避免高糖高脂和加工食物,如即食麵、肉腸、燒賣等,以小番茄、麥片、麥包等取代。孕婦亦應每周做150分鐘輕至中度運動,例如每日30分鐘急步行或游泳等。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