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胃氣脹、胃痛、胃酸倒流 氣滯皆因暴飲暴食、思慮過度?中醫教改善脾胃氣滯

【明報專訊】胃氣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毛病臨牀上十分常見,中醫認為與體內「氣」的運行失調有關,以致影響脾胃正常運化飲食及水液的功能。通過中藥、針灸等治療,配合食療養生,有助改善氣機運行,擺脫消化不良之苦。「氣機」是中醫術語,是指氣的運行機制,包括氣的升、降、出、入四方面。維持生命功能的「氣」遍佈全身,五臟六腑、筋骨、關節、皮毛等要發揮正常功能,均有賴於氣的濡養,以及氣機運行暢順。人體氣機以暢通為貴,如果運行失常,就是氣機失調。氣滯與胃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消化不良症狀有關常見氣機失調有氣陷、氣滯、氣逆三類。三者之中,氣滯與胃脹、胃痛、胃酸倒流等消化不良症狀密切相關。導致氣滯其中一個原因是暴飲暴食、過量進食肥甘厚味,或跌仆損傷積瘀,又或寄生蟲、異物、體內砂石增生等阻塞,引起食積、痰濁、瘀血等,這些病理產物會妨礙氣的正常運行。 Read more

【暈倒】打針見血、胃痛、經痛均可導致迷走神經昏厥 4個徵兆 突然暈倒原因逐個數 急救自救知多啲

【明報專訊】突然頭暈、暈一暈可大可小,既可能是中風、心臟病發等嚴重疾病,亦可能是低血糖、貧血等,其中以迷走神經昏厥最為常見。原來打針見血、胃痛經痛,甚至大便太用力,都可觸動迷走神經而暈倒,究竟迷走神經昏厥是什麼?發作前又有沒有徵兆?一旦遇到有人即將或突然暈倒,應怎樣處理?迷走神經昏厥發作4徵兆:耳鳴-視野收窄-作嘔作悶-面青唇白-歌手姜濤早前在宣傳活動中暈倒,需別人攙扶離場。經常聽人說嚇到暈、痛到暈、焗到暈,原來不是用詞誇張,醫學上的確會出現這些情况,背後是迷走神經作怪。 Read more

胃痛?膽石?心臟病?拆解上腹痛5大成因及徵狀

突然上腹痛,不少人都會立即聯想是胃痛所致,但原來生膽石、膽囊炎、肝炎,甚至是心臟病也可以引致上腹痛。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5大成因可以導致上腹痛,因此千萬不要視上腹痛為小事,當痛楚持續時應盡快求醫,查找痛楚根源,對症下藥。上腹痛非小事-成因一:胃酸倒流致胃痛-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梁杰仁醫生指出,上腹痛最常見的原因是由胃部疾病引起,特別是香港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進食過速或過量,加上晚餐後短時間便睡覺,容易引起胃酸倒流,病人會感到「火燒心」、胃脹和胃痛等徵狀。 Read more

【濕疹與壓力】出現月經不準、胃痛、胃酸倒流?情志不舒引發嚴重濕疹(醫食因緣)

【明報專訊】年輕貌美的A小姐,一臉倦容,眼周黯黑,因濕疹問題求診。她飽受濕疹之苦已經多年,最近一年大學畢業進入Big 4工作後濕疹加劇了,她伸手出來給我把脈,手指皮膚滿佈傷口及脫屑。問診了解到她的作息狀况,她每晚放工回家已是凌晨3點,梳洗上牀已是5點,早上9點起牀再返工,持續了幾個月。 Read more

【胃癌】持續胃痛、胃灼熱、大便呈黑色、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等6情况及早照胃鏡 拆解胃癌成因、徵狀和3種手術治療

胃癌的發病率因為食物衛生和儲存食物技術改進,加上隨着人們少吃了醃漬和薰製食物,多年來持續緩緩下降。不過,它仍位列本港常見癌症的第6位,2017年錄得逾1300宗新症。早期胃癌徵狀如胃痛、胃脹與消化不良相似,容易錯失治療最佳時機,而手術是根治胃癌的唯一方法。手術治療有三種:傳統開放式手術、微創腹腔鏡手術及無創內視鏡手術都是常用的治療方法。即使是較晚期的個案,亦可以透過手術幫助紓緩徵狀。究竟胃癌跟慢性胃炎、腸化生等有什麼關係呢?隨着年紀愈大,胃病、胃癌有方法預防嗎? Read more

【營養要識】石榴皮煲水止瀉 亂飲招胃痛

【明報專訊】暑假外遊,美食當前難忍口,但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肚皮開始投訴。一兩次腹瀉,不少人認為是小事,毋須求醫,坊間偏方教用石榴皮乾煲水止瀉。註冊中醫表示,石榴皮乾能治療食物不潔所引致的腹瀉,但其他因素引致的腹瀉,亂飲隨時會引起胃痛,必須慎用。 Read more

胃炎?胃潰瘍?胃痛發作時間 揭成因端倪

大部分人都曾經歷胃痛,不過詳細了解後,會發現每人的胃痛各有差別。有些人空腹時痛,吃飽就沒事、有些人臨近考試就發作、有些人感到痙攣般的痛楚,究竟是胃炎或是胃潰瘍呢?原來每種胃痛的特徵,都是醫生查找病源的線索。 結構性vs功能性胃痛 betway体彩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醫生指,胃痛基本上可分為結構性及功能性兩大類,前者包括胃部發炎、出血、阻塞等,醫生可用胃鏡檢查找出原因。如果胃炎嚴重及長期不癒,有機會演變成胃潰瘍。不過大部分因胃痛求診人士都只是胃炎,只有小部分是胃潰瘍;功能性胃痛則可能與患者的情緒壓力有關,有些病人會形容為「痙攣性或像扭毛巾式的痛楚」,但無論胃痛有多嚴重,照胃鏡都看不出有異樣。不過醫生都會建議病人照胃鏡,至少能排除結構性問題。 飯前飯後痛 與潰瘍位置有關 有些人飯前感到胃痛,誤以為「餓到痛」,其實可能是胃壁已一早受損,受胃酸刺激而感到胃痛。當病人進食後,食物在胃內阻隔胃酸,於是痛楚減少;另外,有些人在進食後一至兩小時後才感到痛楚,則代表潰瘍位置處於十二指腸的前段,因為食物經胃部消化後才抵達十二指腸,刺激潰瘍位置。至於功能性胃痛的患者,他們感到胃痛的時間則與進食與否沒有關係,反而面對壓力時,例如考試就會感到胃痛,有些人甚至會痛至嘔吐。胃潰瘍患者則較少會因胃痛而嘔吐。 消炎止痛藥傷胃 有不少情况都會導致胃潰瘍,最常見是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導致慢性胃炎而產生潰瘍;其次是壓力增加胃酸分泌,胃酸過多令胃壁長期受刺激下而受損;此外,服用消炎止痛藥或阿士匹靈都有機會損害胃壁,尤其是空腹服藥,故醫生會同時處方胃藥,並叮囑病人要飯後才服藥。而胃酸倒流、消化不良或進食不定時人士,他們出現胃潰瘍的機會亦較一般人高。 質子泵抑制劑降胃酸 當病人確診胃潰瘍及排除其他原因後,醫生一般會處方稱為質子泵抑制劑的特效抑壓胃酸藥,一般服藥四至八星期,療程長短因病情而異。而針對因其他疾病而要長期服消炎止痛藥或阿士匹靈的人,醫生會建議患者長期服降胃酸藥,以降低胃潰瘍的風險。 其他容易與胃痛混淆的急症 徐醫生提醒,如果病人忽然感到胃部劇痛,要留心會否是出現以下急症,因有機會是其他內臟的痛楚轉移。如有懷疑,必須立即求醫: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急性胰臟炎 大動脈撕裂 急性膽囊發炎 盲腸炎 相關文章: 胃痛?胃酸倒流?十二指腸潰瘍?查找病因 勿亂服藥致反效果 【讀者MailBox】緊張大師較易腸抽筋 肚皮九宮格 估算肚痛根源 遇不尋常肚痛 咪靠食成藥 腸胃毛病系列 Read more

胃痛?胃酸倒流?十二指腸潰瘍?查找病因 勿亂服藥致反效果

胃痛十分常見,成因有很多,例如可能是焦慮、緊張和不安而引起的心理性胃痛,亦可以是胃有問題而引起生理性胃痛,例如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酸倒流,以至消化不良,甚至可能是與胃無關,而是膽石、胰臟及心臟病所引起的上腹痛,令人誤以為是胃痛作怪。要治療胃痛最緊要查找病因,對症下藥,若胡亂服藥,隨時引致反效果,令胃更傷! betway体彩 駐院醫生曾尚賢醫生表示,醫生面對胃痛求診者,必須要詳細問診,包括症狀出現多久、有沒有特別的起因等,而胃痛發生的時間,有可能也帶來一點病因的提示。 胃痛時間提示病因 「若是半夜痛,好有可能是十二指腸潰瘍;有些人開始時懷疑是胃痛,但痛楚慢慢移往右下腹,結果發現其實是盲腸炎;有時吃完肥膩食物後疼痛,則有機會是膽出了問題或者消化不良;至於吃飽後立即痛呢?則可以是胃潰瘍所致。」 曾醫生又稱,如果胃痛的出現,是在做運動或追巴士等情况下出現,則有可能是心臟問題引起,若在考試季節或緊張時有胃痛,則多與心理有關。 止痛藥僅可紓緩 亂服更傷胃 出現胃痛時,如何處理呢?不少人都會自行服用止痛藥或胃藥,但曾醫生提醒,此舉往往效果不彰。 他解釋,普通的止痛藥如撲熱息痛,或可以稍為紓緩一些痛楚,但卻未能針對問題根源所在,故實際幫助不大,但若使用強力止痛藥如骨科止痛藥,則會更胃更「傷」。至於胃酸抑制劑亦只對與胃酸引起的胃部不適發揮效用,若因其他原因,也不會見效。 服藥後吐鮮血或嘔吐 必須立即求醫 他以胃潰瘍為例,成因很多時都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胃藥只是紓緩痛楚,需要處方抗生素才能有效處理;心理引起的胃痛則要從減壓及調整生活入手改善。因此他提醒市民,若服用普通藥物後症狀依舊,甚至是胃痛更嚴重或出現一些危險症狀,例如吐鮮血或咖啡渣嘔吐物、大便有黑水等,便應該盡早求醫處理。 根據英國的NICE臨牀指引,若病人接受臨牀檢查及服藥後,症狀仍持續,便需要進一步接受檢查,包括照胃鏡及驗血等,以釐清胃的狀况,以免錯失發現嚴重潰瘍、出血及癌症等危重疾病的機會。但若照胃鏡後仍沒有發現,而醫生有疑慮,便可能需要以超聲波及電腦掃描等檢查其他器官。 5個護「胃」貼士 要遠離胃痛或紓緩胃部不適,便要從日常飲食習慣做起,好好護「胃」,曾醫生有以下建議: 。平日盡量減少食用難消化的食物,以免消化不良; 。不要吃宵夜,會增加胃酸倒流的風險; 。進食時速度慢一點、食物咬碎一點,也不要吃得太飽; 。胃痛不適時,切記要少食多餐,以減輕胃部負擔; 。有些人特別容易有胃痛,例如煙民、長期飲酒及經常服用止痛藥的人,更需要加倍注意飲食。 腸胃毛病系列 Read more

心臟病、胃痛徵狀易混淆 小心隨時無命

【明報專訊】正值青壯年男士猝死的新聞常有聽聞,上月有26歲港隊泳手杜敬謙於訓練時離世,本月則有36歲男社工家中暈倒猝死。有報道指,男社工曾表示胃部不適,不排除他誤將心絞痛當作胃痛,最後因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致死。 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胃部及心臟源於同一組脊椎神經,當心臟神經線傳送痛楚信息時,大腦或會混淆位置,令患者以為是胃痛。 (greenleaf123@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文中提及疾病無關) 不易分辨——有專科醫生指出,心臟病有不同病徵,包括胃脹、肩膊及背部肌肉收緊,因此患者難憑單一病徵辨出心臟病。 心臟猝死 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最常見 心臟病與胃病的不適位置相近,容易混淆。香港大學內科學系心臟科講座教授謝鴻發表示,心臟猝死的原因,最常見是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其中心絞痛病徵容易與胃痛混淆。另外,主動脈撕裂所誘發的病徵亦與胃痛難以分辨,主動脈是離開心臟的主要血管,一旦受損或撕裂,病人會大量出血,危及性命。「主動脈撕裂出現的痛楚,可以經由上胸至下腹中間位置,予人感覺似胃痛。」主動脈撕裂與高血壓有關。 至於最常見的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其心絞痛徵狀與胃痛亦不容易分辨。心臟科專科醫生張誠謙解釋,典型心絞痛徵狀包括心跳加快、胸口感覺被大石壓住、心臟偏左及心口中間位置發疼。他指出,部分胃痛患者進食後,感到火燒心,即胃酸沿食道方向逆流,令胸口出現灼熱感,不適位置與心絞痛位置重疊。 (明報製圖) 大腦混淆——醫生解釋,胃部及心臟源於同一組脊椎神經,當心臟神經線傳送痛楚信息時,大腦或會混淆位置,令患者錯將心絞痛當作胃痛。 心臟病可致胃脹 難憑單一徵狀區分 張誠謙續指,除了心絞痛,不同心臟病還有其他不同病徵,包括胃脹、肩膊及背部肌肉收緊等,因此難憑單一徵狀區分心臟病及胃病。他表示,醫生診症時需觀察及綜合所有病徵,如疼痛時間、發疼前後的生活細節、病歷等,或需要安排病人接受檢查,方能斷症,「有時真的很困難,連醫生都有可能出錯」。 心臟病及胃病的死亡率懸殊,病徵卻大同小異。急症科專科醫生蕭粵中解釋,內臟出現疼痛時,交感神經傳遞至脊椎神經,再將信息傳送至大腦,由於胃部及心臟源於同一組脊椎神經,因此神經傳遞痛楚信息時,容易令大腦混淆,錯將心絞痛當作胃痛。他又以膽結石痛為例,由於膽囊及肩膊的神經線來自同一神經根,因此部分膽結石患者出現肩膀疼痛,「兩個地方是同一組神經,令大腦混淆兩個位置」。 (sudok1@iStockphoto) 心臟檢測——胃痛病人如同時屬於心臟病高危人士,到急症室求診時,會先獲安排接受心電圖測試,再作分流。 「胃痛」兼頭暈氣喘 盡快求醫 心絞痛及胃痛難分,如何是好?蕭粵中教路,當胃部不適時,患者可觀察自己有否出現心臟病病徵,如頭暈、出冷汗、氣喘、呼吸困難等,一旦出現以上徵狀,宜盡快求醫。他又指,雖然心絞痛及胃痛很難單憑位置區分,但患者可嘗試觸摸腹部,若覺得硬脹,較大可能屬於腹部疾病,但他再三強調這檢查方法不是必然準確。他又表示,胃痛病人如有糖尿病、血脂高、吸煙習慣,到急症室求診時,會先獲安排接受心電圖測試,再作分流。 蕭粵中指出,除了錯分胃痛及心絞痛,混淆胃痛與其他疾病的個案亦屢見不鮮,據其臨牀觀察,每月平均有1宗相類個案,當中以長者為主,「部分上腹部疼痛患者可能是膽囊發炎及膽管發炎」,因此如持續出現胃痛病徵,宜盡快求醫。 謝鴻發醫生(受訪者提供) 張誠謙醫生(受訪者提供) 蕭粵中醫生(受訪者提供) 相關文章: 心臟檢查 – 心電圖 電腦掃描 磁力共振 邊招好? 2017年3千多名港男死於心臟病 – 預防貼士:戒煙酒 定時運動 放鬆心情 職業司機心臟病高危一族 【營養要識】殺人飲食排行榜 高鈉最攞命 【男性健康】伊人醫事:男人做家務會長壽? 【營養要識】牛油果籽減重瘦身 含山埃單寧酸 阻吸收鈣鐵 進食過量可致抽筋 【健康減肥】減肥關鍵:還原基本步 驅走肥胖症 【健康減肥】想踢走冬日肥肉?營養師教授五招飲食祕決 令你越食越輕 文: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中大最新研究 – 抑鬱藥治胃病 胃部如「小腦袋」 情緒壓抑可致胃痛

【明報專訊】每10個香港人,就有1人有「胃病」。大多數人照胃鏡都找不出病因,食胃藥亦沒法紓緩。究竟身體哪裏出問題? ▲息息相關——醫生解釋,情緒壓力與胃功能失調息息相關,逾半難治性胃功能失調患者都有焦慮徵狀。(RyanKing999@iStockphoto/明報製圖)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發表最新研究,指出抗抑鬱藥有效治療胃功能失調,改善腹脹、早飽等徵狀。原來,腦部與腸胃分裂自同一組細胞,共用同一類神經傳遞物質,因此胃部是「小腦袋」;當壓力大、情緒差時,胃就成為「出氣袋」。 經常出現胃痛、上腹部灼熱,容易感到飽脹等徵狀,大家最擔心是胃潰瘍、胃癌等嚴重疾病。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腸胃及肝臟科教授胡志遠表示,俗稱「消化不良」的胃功能失調,與胃潰瘍、胃癌等結構性胃病的早期病徵十分相似,難以區分。但後者病情一旦惡化,會出現嚴重徵狀,如大便出血、嘔吐、貧血等。 中大:抗抑鬱藥治不明胃病 胡志遠續指,要區分兩者,可從病因入手,胃潰瘍、胃癌等胃病源於消化道結構出問題,胃功能失調則找不到病因,「無論照胃鏡、做掃描、驗血等,都找不出」。另一分別為發病情况,胃功能失調患者在發病一周後,病情會緩和,結構性胃病患者則會持續發病,病情愈來愈差。 ▲(明報製圖) 「全港有一成多人患有胃功能失調。」胡指出,從臨牀經驗發現,近年病患有年輕化趨勢,最年輕的患者為小學生,部分患者清早上學前未食早餐已經胃痛。 年紀輕輕,為何受胃痛纏擾?胡解釋,胃功能失調由多種致病機制互為引發,其中壓力情緒為「上游病因」,具早期影響,常為發病根源;壓力大時,胃部成為「出氣袋」,令胃痛覺神經線過分敏感,「飲了小量凍飲,胃部以為你飲毒藥」,情况如警鐘誤鳴。 胡續指,腦部與腸胃分裂自同一組細胞,共用同一類神經傳遞物質,因此胃部稱得上是「小腦袋」。當小朋友每天忙溫書考試,大腦有時會抑壓情緒壓力,然而壓力和情緒不會消失,結果投射至「小腦袋」,出現胃痛及胃脹徵狀。 治療胃功能失調,胃酸抑制劑及胃促動藥為常用的第一線藥物,但中大研究顯示,不足三成患者對這些藥物有良好反應。胡志遠引述研究指出,胃功能失調者的胃蠕動速度減慢,對胃酸較敏感,因此胃酸抑制劑及胃促動藥能紓緩徵狀。但兩種藥物皆不治本,亦只宜間歇使用,長期服用可能帶來副作用,如骨質疏鬆、胃細胞變化等。 其餘近七成,即本港逾50萬患者對一線藥物治療沒有效果?胡志遠指出,此類患者屬於「難治性胃功能失調」,現時未有研究解釋到治療無效的原因,但發現這類患者多數同時有其他功能性腸胃病,如腸易激綜合症,另外逾半難治性胃功能失調患者有焦慮徵狀。 研究:六成病人治療有效 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證實,低劑量的三環抗抑鬱藥「米帕明」,有效治療難治性胃功能失調。研究結果是否意味抗抑鬱藥能成為胃功能失調的靈丹妙藥? ▲胡志遠(鄧安琪攝) 中大在2005至2010年期間招募107名患有難治性胃功能失調,對胃酸抑制劑及促胃腸動力藥均沒有良好反應的病人參與研究。胡志遠指出,在研究中,六成服用三環抗抑鬱藥的患者認為治療有效,另有近兩成的患者出現副作用,如口乾、便秘、視力模糊或渴睡,亦有5名患者服藥後認為治療無效。 胡解釋,該5名患者胃功能失調的情况較嚴重,抑鬱情况較差,未來或需轉服其他血清素及情緒藥物。 三環類抗抑鬱藥非人人適用 另外,抗抑鬱藥非人人適用,如青光眼患者、懷孕婦女、對三環類抗抑鬱藥有過敏反應的人士等。胡強調,病人接受抗抑鬱藥治療前,須經醫生評估,並在監督下用藥。 他指出,治療難治性胃功能失調時,醫生宜多管齊下,讓病人理解前因後果,覺察胃部不適與情緒壓力相關,學習調適生活節奏。他又建議,若胃部持續不適超過兩星期,應求醫檢查。 文:鄧安琪、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父母吵架 影響孩子情緒 拒絕上學 重度抑鬱患者 四成現時無法可治 青木瓜水紓緩痛風 長飲脾胃受罪 只消腫痛 不減尿酸 Read more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