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膽石?心臟病?拆解上腹痛5大成因及徵狀

突然上腹痛,不少人都會立即聯想是胃痛所致,但原來生膽石、膽囊炎、肝炎,甚至是心臟病也可以引致上腹痛。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5大成因可以導致上腹痛,因此千萬不要視上腹痛為小事,當痛楚持續時應盡快求醫,查找痛楚根源,對症下藥。上腹痛非小事-成因一:胃酸倒流致胃痛-betway体彩 急症科專科梁杰仁醫生指出,上腹痛最常見的原因是由胃部疾病引起,特別是香港人工作壓力大、三餐不定時、進食過速或過量,加上晚餐後短時間便睡覺,容易引起胃酸倒流,病人會感到「火燒心」、胃脹和胃痛等徵狀。 Read more

【身體檢查】有關體檢的6個問題 檢查項目愈多愈好?如何解讀檢身報告?一表解讀主要體檢項目

新冠疫情仍未明朗,很多人仍為接種新冠疫苗與否而躊躇,不少人更為安全起見想先做身體檢查再作決定,尤其是踏入50歲以上,積年累月的身心勞損,隨之而來的可能是三高、必威西盟足球精装版 、糖尿病、中央肥胖、關節痛、骨質疏鬆等問題,甚至擔心中風、癌症等風險會上升……怎辦?想做體檢,莫非檢測的項目愈多愈好?體檢前又有什麼注意事項?體檢套餐項目多多,如何解讀呢? Read more

【頭暈】暈眩原因多 月經痛? 低血鈉? 心臟有問題? 臨床問診助找出致暈元兇(附緊急應變方法)

不少人都可能曾經感受過頭暈的感覺,部分甚至嚴重至昏倒、失去知覺。引致頭暈背後的原因五花八門,有急症科專科醫生指出,頭暈可以是源於女性月經痛引致的頭暈,亦可以是長者低血鈉問題,甚至可以是心臟問題,有機會是致命警號。一旦自身出現頭暈問題、或遇到有人頭暈時,最重要是有合適的緊急應變方法,並盡快送院作詳細檢查,揪出致暈元兇。 Read more

【心臟病與三高】胸痛、呼吸困難?情緒引發心碎症 徵狀如心肌梗塞 嚴重可致猝死

當面對親人離世、生活出現巨變、失戀時,可能會突然感到胸痛、呼吸困難等,這種痛心的感覺,就像心臟碎了般。「心碎」聽起來好像很誇張,但原來現實中,極度悲傷或情緒突然重挫,都有機會引發心碎症(或稱「心碎綜合症」Takotsubo cardiomyopathy),臨床徵狀跟心肌梗塞相似,嚴重者可以引發心臟衰竭,甚至猝死。 Read more

知多啲:運動靜態心電圖 針對不同心病

心電圖分為靜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還有24小時和7日心電圖,究竟有何分別? 靜態心電圖 通常指12線心電圖,以10個電極分別貼在病人胸前及四肢,提供12組數據,監測心率及心律,也可以初步檢查心臟結構。但只量度10秒時間,未必可全面掌握病人情况,特別是偶發性的心房顫動,發病時間不穩,靜態心電圖未必捕捉到不正常心跳。 24小時心電圖、7日心電圖 主要針對偶發性的心房顫動,延長靜態心電圖監測時間,捕捉發病的一刻。現時監察儀器輕巧方便,監測期間病人也可洗澡,維持正常活動。 植入式皮下監察儀 對於高危人士如中風患者,需長期監察心跳情况,一旦發現不正常可及早治療。皮下監察儀僅約1至3厘米大小,病人可如常生活。 邊運動邊測心 檢查心血管 運動心電圖 安排病人一邊做運動一邊檢查,偵測在運動時,心臟負荷增加,運作是否正常,有否異常心跳。主要用作檢查心血管問題如心血管梗塞,而不是偵測心房顫動。

Read more

智能手表測心有用? 醫生:協助監控房顫 但未夠全面

Apple Watch(右圖)出到第4代,新增附設電子心率感測器,可製作心電圖(香港軟件暫未支援),成為話題。 傳統心電圖檢查,需要在胸口和四肢貼上10個電極,監察心臟電流信號;現在只靠手腕上一隻手表就可製作心電圖,當真準確嗎?與傳統心電圖有何差別?一表在手即可預測心臟病? 心臟是由「電」驅動的器官。心臟內有一個名為「竇房結」的組織,會發出穩定的電流信號,維持有規律的心跳。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臨牀教授、心臟科專科醫生蕭頌華指出,心電圖主要是監察心臟的電信號,偵測心跳活動,包括心率和心律。心率即心跳速度,心律則是心跳節奏是否平均及有規律。「心電圖是心臟檢查的第一步,應用非常普及。」 蕭頌華說,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的技術已面世5至6年,坊間有類似功能的智能手表和運動手帶。究竟這一類儀器幾準確?驗測結果是否等同傳統心電圖? 僅量度心率心律 難檢測結構性心病 1. 智能手表或運動手帶的心電圖功能,與傳統的心電圖檢查(ECG)有何分別? 蕭頌華指出,醫學界用心電圖已有過百年歷史,此科技並非複雜。大家口中所說的心電圖,泛指靜態心電圖,又稱12線心電圖。檢查時,病人躺在牀上,醫護人員在病人胸口貼上6個電極,再於四肢各貼上1個電極,總共10個。「這10個電極會互相組合,演變出12連線,從不同位置監察心臟活動,提供12組數據,令偵查更全面。」 靜態心電圖是一種快速、非入侵性測試,主要有兩大功能。首先,偵測心率及心律,當心房傳出的電流信號紊亂,心跳變得不規律、過快或過慢時,便是心律不正,常見原因是心房顫動,本港每100人便有1名患者。心電圖可偵測這些不正常心跳,有助診斷心房顫動。 另一功能是探測結構性心臟病。心電圖把偵測到的心跳速度及節奏,在坐標圖上以波段呈現,醫生可從波段的高低找出不尋常的波幅,從而發現結構性心臟問題,例如心臟組織有否壞死、缺血性心臟病,「做心電圖時,可初步檢測心臟健康,有助及早發現心臟病,如有需要便配合進一步檢查,不能靠心電圖確診結構性心臟疾病」。 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提供的心電圖,與傳統心電圖比較,最大分別是數據較少,只可監測心率及心律。「用家把手表戴在手腕上,只有一個監測點,只可監察心跳速度及節奏」,但不能檢查到其他心臟問題,故未能取代靜態心電圖。蕭補充,就算手表偵測到心房顫動,也要再做靜態心電圖才可以確診。 2. 哪類人適合用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只有心臟病患者才受惠? 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只有手腕一個監測點,蕭認為,心房顫動患者最能受惠,有助確診及監測病情。 ‧確診 心房顫動初期沒有明顯徵狀,單靠靜態心電圖亦未必偵測到,因為心電圖檢查每次只監測10秒,時間短,當刻未必偵測到不規律心跳。 有助患者記錄異常心跳 「部分患者並非持續出現不正常心跳,不正常心跳可能只得2至3分鐘,當病人感到心跳異常,趕到醫院做檢查時,異常心跳已消失。另外,有些患者每次發病維持數小時,但發病時間相隔很久,較難捕捉。」蕭補充,若心電圖檢測不到不正常心跳,就算患者有心悸、暈眩或氣促等不適徵狀,也不能確診。 使用穿戴式心臟監察儀器,用家則可以隨時按動表冠檢查心電圖。蕭表示,若病人覺得心跳異常,可即時按表冠記錄心跳,之後向醫生提供資料。坊間另外有些穿戴式監察儀器,可每日定時監控病人心跳,方便醫生追查病情,有助確診。不過,蕭補充,這些穿戴式儀器亦非百分百準備,最終要醫生診斷。 ‧監測 已確診心房顫動,正在服藥控制心跳的患者,可以透過這些智能裝置,每日監測心率及心律,了解藥物對改善病情的成效,有助醫生調配藥物,提升治療效益。蕭表示,「作為醫生是歡迎這些科技,多對眼跟住病人,有助進一步控制病情」。 誤解數據 自己嚇自己 3. 利用穿戴裝置自我監測心率,是否百利而無一害? 當儀器顯示不正常數據,可能會「自己嚇自己」,導致虛驚一場。蕭頌華舉例,「若用家每日定時檢查,發現自己心跳時快時慢,即時引起恐慌,但其實病人本身也忘記了監測時的活動,可能是運動後或工作上壓力,令當刻心跳過快,毋須過分擔心」。 4. 選用智能手表或運動手帶大多是年輕人,有助及早偵測心房顫動,及早治療? 心房顫動最大危機是中風,當心跳不規律,血液滯留心臟會形成血塊,或會隨血管流至腦部阻塞腦血管,導致缺血性中風。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較一般人高5倍。 但蕭頌華表示,當確診心房顫動後,患者要再加上其他中風風險,包括65歲以上、心衰竭、糖尿病或高血壓等,中風風險較高,醫生才會處方薄血藥如:華法林,以降低血凝固功能,預防中風。若然患者出現心悸、暈眩或氣促等徵狀,更需用藥糾正心跳速度節奏。 不過,若患者年輕、沒有徵狀及沒伴隨其他心血管問題,中風機會不太高,則不建議用薄血藥,避免承受藥物風險。只需定時覆診監察病情,注意飲食及生活習慣,避免增加高血壓及糖尿風險。 蕭補充,過早偵測心房顫動,雖然可提醒患者注意身體,但同時或引致患者情緒困擾甚至焦慮。 文:許朝茵 統籌:鄭寶華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