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運動抽筋3大應對及預防方法 一個情况或是身體警號

不少人平日做運動時,都有可能經歷過抽筋。其實抽筋即是肌肉發生痙攣,常見發生在下肢肌肉。一般而言,運動時出現抽筋可能跟肌肉緊張或過度勞累有關,而事前做足適當的熱身及運動後拉筋,以及選用合適的裝備,都有助減低運動時抽筋的機會。然而,如果發現同一部位反覆出現抽筋情况,則有機會並非單純涉及肌肉問題,宜盡快求醫檢查。一旦運動期間抽筋應如何處理呢?物理治療師教你3大應急方法。 Read more

慎防心臟病、低溫症 長者保暖8個貼士:暖爐好過暖水袋

天氣再度轉冷,若長期處於寒冷環境,可引起各種疾病。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胡詠儀表示,在低溫環境下,為減低熱量流失,身體會減少血液流至四肢,導致手腳冰冷;同時,流到心臟的血流量增多,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因急性心臟病、低溫症而送到急症室的個案增加,長者更是低溫症的高危族。即使在寒冷冬天,也千萬別瑟縮一角,要多點「郁手郁腳」,提高基礎代謝率(basal metabolic rate)。 Read more

【寒冷天氣警告】做運動暖身注意5個穿著宜忌 長者小孩易患低溫症 體溫32度或進入僵凍狀態

天文台發出寒冷天氣警告、霜凍警告,並已預測未來數天天氣仍然寒冷。溫度驟降,加上早晚溫差轉變大,不少人或會選擇做運動來「暖暖身」。不過由於氣溫低,身體很容易因不適應而導致受傷。物理治療師指出,在冬季做運動時,除了必須做足熱身運動外,亦要確保水分不會大量流失,穿著合適的運動服亦要講究,尤其是有長期病患人士、長者和小孩最容易患有低溫症(Hypothermia)! Read more

【糖尿病】血糖失控隨時變糖尿足 提防4個警號 日常護理雙腳有法 免爛腳截肢

足部健康對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但卻常被患者忽略,若發現4個警號,則要提高警覺!因為腳上一個輕微傷口,已足以引起很多足部問題,如細菌感染及發炎,甚至導致爛腳、關節變形而可能要截肢。其實糖尿病未必一定會爛腳,關鍵是妥善控制血糖,加上適當護理雙腳,包括定期檢查足部,已可以預防糖尿足的併發症,留住雙腳無問題。 Read more

減肥修身迎夏日 分辨不同類型水腫 營養師教你三招 輕鬆踢走水腫

夏日炎炎,又是減肥修身的時候。到底胖胖的位置是水腫或是肥胖?是否飲水過多都會水腫?即看營養師教你分辨不同類型的水腫,還有輕輕鬆鬆學會三招與水腫講拜拜! betway体彩 營養師鄭智俐指出,人體的皮膚與血管之間存在一些空隙,而水腫正是指在這些地方積聚異常的組織液,而導致腫脹。(網上圖片) 水腫兩大類:全身性與局部性 betway体彩 營養師鄭智俐指出,人體的皮膚與血管之間存在一些空隙,而水腫正是指在這些地方積聚異常的組織液,而導致腫脹。 水腫有分為全身性及局部性兩類,全身性主要與疾病、藥物副作用或營養不良有關,而局部性則再分為淋巴水腫、靜脈阻塞及體質性水腫三大類。 局部性水腫分三類 部分與疾病有關 其中,淋巴水腫通常與疾病相關;靜脈阻塞是靜脈血管中出現血栓,令血液不能順利地回流到心臟,導致下肢水腫,而腫脹通常在黃昏及晚上時間最為嚴重;至於體質性水腫則是源於血液循環不良,血液及水分回流速度緩慢,引致水分積聚,這種情况在孕婦與運動不足的人士中較為常見。 飲食攝取過多鈉質積聚、身體缺水致水腫 鄭智俐指出,如水腫的原因並非病理性引致,大多是因為飲食習慣及缺乏運動。若平日較多外出吃飯或喜愛濃味食物的人士,容易攝取過多鹽分,而多餘的鈉質會積聚在細胞的空隙位置,令組織液積聚而水腫;而身體需要有足夠水分才運作正常,若水分不足,身體會減少排尿,從而減少排走體內的鈉質。 久坐活動量不足 影響血液循環 另外,如果日常生活長時間坐着或站立,活動量又不足,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變差,更易導致水腫。 注意飲食、運動量 三招去水腫 針對上述原因,鄭智俐建議以下三個妙招,助你輕輕鬆鬆去水腫: 1. 減少吸收鈉質/增加排走鈉質:平日飲食避免太鹹或濃味、進食高鉀質食物,有助身體排走多餘的鈉質,如吃香蕉、奇異果,或將紅豆和薏米一同煮熟後連渣一同進食; 2. 補充足夠水分:每天要飲用八至十杯水,有助平衡身體鈉質水平; 3. 恆常運動: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減少水分積聚。 相關文章: 【有片】懶人塑身:帶氧負重交替做 提升新陳代謝率 【運動消閒】簡單4式訓練核心肌 【運動消閒】拉筋示範:簡易4招保肌肉柔軟 【營養要識】台日韓泰歐美 營食攻略 【營養要識】食大咗,點算好? Read more

經常無故抽筋?解構7類人士運動前後或身體狀况的問題

不少人都試過身體肌肉突然「抽一抽」,不自主地收縮又難以動彈。偶爾一次大家或者不太為意,但若經常無故抽筋,不是在運動前後發生,反而在睡覺時抽筋,究竟是什麼原因?以下幾類人士更要多加留意!可能是身體狀况的問題。 Read more

【中醫治療】每日按摩穴位 加速血液循環 助乳房發育

【明報專訊】從中醫角度,乳房發育受先天和後天因素影響。先天腎氣不足,後天脾胃運化不佳,都會影響營養吸收。註冊中醫劉維瑋表示,女性的乳頭屬肝、乳房屬胃; 而經絡不暢、氣血不足都會影響乳房的發育。針灸可加速乳房周圍血液循環,令胸部氣血旺盛,激發乳腺,使胸部乳腺疏通,氣血充和,令乳房得到充分的營養。胸部附近的穴位未必能夠直接豐胸,但有疏通經絡、通乳作用。除了針灸,也可以每日由外向內打圈按摩以下穴位,每邊乳房各5至10分鐘,但乳癌患者不宜按壓。 1. 屋翳穴 位置:胸部前正中線旁開4吋,第2肋間隙凹陷處 功效:宣肺、理氣 2. 天溪穴 位置:胸外側部,乳頭外旁2吋,第4肋間隙凹陷處 功效:寬胸、通乳 3. 乳根穴 位置:乳頭對下、乳房的根部,前中線旁開4吋,第5肋間隙凹陷處,胸大肌下緣溝中 功效:理氣、降逆、通乳 4. 膻中穴 位置:胸部正中線平第4肋間隙處,大約在兩乳頭之間 功效:利氣、寬胸、催乳 西醫脫髮治療 中醫調理肝腎 聯手搶救禿頭危機 【中醫治療】浸酸辣水止痕?香港腳變豬蹄 【中醫治療】中醫教路:內外夾攻 清熱化濕 解決香港腳 【女性健康】知多啲:順產剖腹陰道鬆弛 免開刀回復緊緻 【女性健康】自我檢查要揀啱時機 Read more

【運動消閒】「微溫效應」放鬆肌肉減痛? 遠紅外線護具 不如熱敷

【明報專訊】冬天轉冷,長者特別容易關節疼痛。市面不少標榜「遠紅外線」產品,如遠紅外線燈、護膝護腕、腰封,聲稱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活化細胞、令關節更靈活。究竟與一般關節護具有何分別?遠紅外線產品真的有神奇功效? 「神奇」功效?——穿戴遠紅外線護具,便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升關節靈活度,甚至活化細胞?(itakayuki@iStockphoto) 什麼是遠紅外線?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助理教授曾遠康指出,遠紅外線(Far Infrared)是不可見光的電磁波,一般指在光譜上15-1000µm(微米)區域的光波,在紅外線的波長範圍之內。任何物體於絕對零度(-273℃)以上,都可放出紅外線。遠紅外線應用範圍廣泛,如烤麵包機、咖啡烘焙、風筒、遙控器、遠紅外線紡織品等。 曾遠康(李祖怡攝) 遠紅外線燈輻射傳熱 有灼傷風險 坊間有不少遠紅外線保健儀器及產品,到底有沒有治療作用? 物理治療師歐陽健表示,物理治療師以往會用到遠紅外線治療痛症、急性肌肉或韌帶扭傷、肌肉痙攣等。當中最常用是遠紅外線燈,治療效果與熱敷差不多。遠紅外線療法的原理與熱敷十分相似,皆是透過在淺層作熱能效應(Thermal Effect),令新陳代謝率和痛楚承受能力提高、促進微循環(Microcirculation),以及令繃緊的肌肉放鬆。 遠紅外線與熱敷治療相異之處,是遠紅外線的輻射特性,毋須接觸皮膚便帶來治癒效果,對有開放性傷口或對熱敷物料過敏的人尤其適用。曾遠康解釋,熱傳遞有三種方式,包括傳導、對流和輻射。傳導需要透過介質傳熱,熱經由高溫的物體傳遞至低溫的物體;對流同樣需要介質,隨液體或氣體的移動來傳熱。只有輻射毋須介質傳熱,遠紅外線燈便是運用輻射傳熱的原理,以電磁波傳遞熱。因此,即使不用靠近或接觸遠紅外線燈也感受到熱。 歐陽健(李祖怡攝) 不過,歐陽健表示,現時已經很少用遠紅外線治療,多改用直接熱敷,因為遠紅外線燈容易引致皮膚乾燥,尤其是長者皮膚,以及身體凸出來的位置如膝蓋已較乾燥,遠紅外線燈會令皮膚更加乾燥;另外,並非人人合用,糖尿病、皮膚病患者,或換了金屬人工關節者都不宜使用,有灼傷風險。 促進血液循環 缺臨牀實驗支持 然而,坊間仍然有不少遠紅外線產品,包括護具、毛氈、坐墊等,曾遠康解釋當中原理,「Fabric(布料)混合一些物料,主要是metal oxide(金屬氧化物)。人體體溫約有攝氏三十幾度,穿戴或使用產品後,布料會被我們heat up(加熱)至攝氏二十多度,發出遠紅外線」。 歐陽健補充,遠紅外線燈是靠電力放射遠紅外線於皮膚,達至微溫效果;遠紅外線紡織品則採用特別的物料,如銅化合物纖維,是一種能吸入能量後,再釋放能量的物質,「以遠紅外線手套為例,由於體溫高於室溫,手套會吸收人體能量,再輻射於皮膚,而同時避免能量輻射於周圍環境,令能量集中於皮膚上,變成熱能,這解釋為何手套下的皮膚表面,溫度會些微升高」。遠紅外線手套是透過使用者自身發出的熱量來達到療效,與遠紅外線燈的模式不同。 市場上最常見的產品,是遠紅外線關節護具,聲稱能產生微溫效應,有助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放鬆肌肉。是否真有其效?歐陽健表示,這些產品的功效都缺乏文獻及臨牀實驗支持,「遠紅外線療法和熱敷都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但標榜有遠紅外線功效的護具又是否足以令血液循環增加?是否與遠紅外線燈或熱敷的效果相若?這是成疑的」。 活化細胞功效 只在動物實驗實證 另有遠紅外線產品標榜能提升關節靈活度,歐陽健對此說法有保留,「如果關節的活動幅度不足,是因為肌肉緊張引起,那放鬆肌肉後,關節靈活度有可能提升。然而,關節的靈活度不一定與肌肉有關,還有其他因素影響,例如本身關節長期僵硬、缺乏運動、退化等」。關節靈活度提高,是因為遠紅外線能使肌肉放鬆,但並非遠紅外線的直接功效。 治療痛症——物理治療師以往會用遠紅外線治療痛症、急性肌肉或韌帶扭傷、肌肉痙攣等。(lzf@iStockphoto) 另一款遠紅外線產品聲稱能夠活化細胞,歐陽健引述Photonics & Lasers in Medicine 2012年的一份期刊指出,遠紅外線會與表皮細胞的水分子產生共振效用,幫助細胞活化;文獻又指遠紅外線可能會令細胞中有「發電廠」之稱的線粒體加強「發電量」,惟這方面仍然需要更多研究。他又提到2015年Experimental Biology and Medicine的文獻,指出遠紅外線能令患有慢性心臟衰竭的人,細胞產生更多及活化一氧化氮酶,從而使一氧化氮量提升,阻止血管收縮和防止不正常的血小板聚集。該研究又提及在動物實驗中發現,遠紅外線能促進傷口復元,因為增加生長因子、肌成纖維細胞和膠原蛋白等傷口復元原材料的數量,從而創造更多新的細胞取代在受傷時失去的細胞。值得留意的是,研究在動物身上有效,並不代表在人類身上也有相同作用。歐陽健認為,目前欠缺大型及可靠的醫學研究支持上述的說法。 熱敷治療——熱敷是其中一種物理治療方式,可在患處敷上暖水袋、電熱氈(左)。圖右為冷熱敷墊。(李祖怡攝) 歐陽健最後提醒消費者購買護具時,要了解該護具的功能和用途,「譬如網球肘,是因為前臂肌肉太緊張。佩戴護具的目的,是紮着前臂近手肘位置,做粗重或重複性工作時,令肌肉收縮集中在前面,不會扯到發炎的地方。如果該護具能達到此目的,便可考慮使用,而其他額外的功能,就由消費者自行選擇」。 文:李祖怡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
Baidu
map